『壹』 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講的是什麼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一部倫理悲劇片,講述了以下故事:
一、故事背景與主要人物
二、母子分離與秋霞的遭遇
三、秋霞發瘋與母子重逢
四、故事結局
『貳』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當年的催淚彈,今天還會讓你哭嗎
平生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的是《血戰台兒庄》,鎮里組織的,沒花錢。
平生第二次走進電影院看的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學校組織的,沒花錢,只留下了眼淚。
如果你還記得《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那咱們就有的聊了。
一、很普通的苦情倫理片
當年大陸電視台引進的各種港台電視劇總是風格迥異,來自香港的基本上就是打打殺殺、江湖恩仇,比方說《上海灘》《鱷魚潭》《射鵰英雄傳》什麼的。來自台灣省的則基本上以家庭倫理片為主,比如《星星知我心》《昨夜星辰》之類的。
當年台灣省影視劇可能受到瓊瑤影響太深,倫理片特別多,在這種背景下《媽媽再愛我一次》就顯得很普通了。
這部電影的劇情確實相當簡單且充滿套路:
富家子林國榮和私生女身份的黃秋霞熱戀,黃秋霞懷上了孩子,但林國榮母親不能接受黃秋霞的身份,黃秀霞懷離開林國榮後隱居生下兒子林志強。
林志強慢慢長大,和母親黃秋霞相依為命,生活簡單而快樂。而林國榮的富家老婆卻無法生育。林國榮母親偶然得知林志強的存在,在恩威並施之下,黃秋霞被迫將兒子送回林國榮家。
林志強思念母親兩次逃跑,黃秋霞找到兒子後太過激動摔下台階,之後黃秋霞患上精神分裂並失蹤。
18年後,長大成才的林志強在一家精神病院找到了母親,在兒子哼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聲中,黃秋霞恢復記憶和兒子相認。
老實說,這個故事的套路在台灣省影壇幾乎毫無新意,影片製作成本很低,也沒請有票房號召力的影星加盟,幾乎沒有多大的賣點,因此該片在台灣省公映時票房慘淡,排片幾天後就遭下架處理,正常情況下,這種電影就算發行錄像帶也很難有起色。
由於《媽媽再愛我一次》火了,這個句式也成了日後影視行業「套娃」的目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名字的影視劇,比如《奶奶再愛我一次》、《爸爸再愛我一次》、《新媽媽再愛我一次》、《老師再愛我一次》和《媽媽再多愛我一次》,唉,一言難盡呢。
當然,《媽媽再愛我一次》還帶火了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從此之後在大陸流行起來至今未衰。
不過,這首歌並不是該片原創,其最早出自1960年胡蝶和蕭芳芳主演的電影《苦兒流浪記》。
另外,咱們現在流行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只是修改版的,原版更長一些,筆者文章的最後貼上《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原版歌詞,讀者朋友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夢里也會笑。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夢里也會笑
『叄』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哪一年上映的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1989年上映的。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台灣獨立製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灣倫理悲劇片,由陳朱煌執導,楊貴媚、李小飛、謝小魚、文英、陳淑芳,孫亞東等人主演,影片於1989年上映。
影片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孫亞東飾)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楊貴媚飾)的故事。
影視評價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轟動在上世紀80年代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更反映出當時的文化現象。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內地的商業片高峰時期,都把港台作為自己借鑒的對象。台灣動作片不發達,但它的悲情片符合中國人的心態,代表了內地觀眾的觀影情結。
《媽媽再愛我一次》之後,相類似的悲情題材都引起了轟動,這暗示了中國內地的觀眾和台灣觀眾在心態和情結上比較接近,它們的成功也提醒了我們要往市場化的方向運作電影就要考慮觀眾,尤其是中國人深層次的文化心理。
『肆』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具體講述的什麼故事有哪些看點
《媽媽再愛我一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TvAt3mdA-twRL0S_qdKzw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台灣獨立製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灣倫理悲劇片,由陳朱煌執導,楊貴媚、李小飛、謝小魚、文英、陳淑芳,孫亞東等人主演,影片於1989年上映。影片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孫亞東飾)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楊貴媚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