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畫電影的發展前景
動畫電影的火爆,就是從迪斯尼的幾部動畫大片開始的。那個時候可能動畫電影一直被美國獨霸著市場,但如今談到動畫電影卻絕對不是只有美國一個迪斯尼了。很多動漫都在製作自己的劇場版,而這些劇場版的長度甚至比一部普通電影的時間還要長,而且都是用一兩年的時間打造一部劇場版,所以可看度極高。而且很多動漫都擁有自己的一批粉絲,所以一旦劇場版上映,票房還是相當客觀的。
日本幾部很經典的動漫都有他們的劇場版。比如《火影忍者》、《海賊王》、《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等等。而就在幾年前,在我國深受孩子以及家長好評的動漫作品《喜羊羊灰太狼》也製作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劇場版,而且票房也十分賣座。
相信,動漫電影會越來越有發展,這不單單是美國、日本這些動畫作品大國,我國的動畫電影產業也會越來越好的!
2. 中國西遊題材動畫電影發展歷程
「我國動漫產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由於動漫人才的歷史積累和培訓問題,導致了動漫人才的缺失。一: 從人才需求上看,動漫產業鏈下游的從業人員與前端的人才需求量的配比,影響著動漫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動漫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缺口近40萬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動漫產業鏈下游的相關從業人員,直接從事動漫產業鏈前端的人才需求量約為10萬人左右,而其中緊缺人才可分為以下六類:故事原創人才、動畫軟體開發人才、三維動畫製作人才、動畫產品設計人才、游戲開發人才和動畫游戲營銷人才。而我國動漫教育基本停留在產業鏈前端。動漫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大都是從事動畫製作的人才,這樣看來,動漫專業畢業生的真實就業口徑大約只有10萬人左右。因此,動漫人才結構的單一性成為影響動漫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就職位類別來看,動漫專業教育的指向標落後於技術更新的速度,引發了動漫專業就業...」
3. 中國動漫近年來的發展
一、近年來,通過長期探索,國產動畫電影對觀眾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的有了更好的把握,在內容創作上更加註重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特效製作方面也讓觀眾眼前一亮,市場滿意度明顯的提高。行業內部開始由粗放型經營逐步走向精細化、現代型經營,而優良的外部環境為整個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及動畫產業鏈提供了茁壯生長的肥沃土壤。
二、動畫電影作為電影和動漫的結合,它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人才,資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外,還需要良好的機遇。目前我國正處於動畫電影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期。電影行業作為下一個「風口」,根據著名的電影投資人、小米董事長雷軍的「飛豬理論」[3],「只要站在風口,豬都可以飛上天」。但是就連雷軍本人也再三強調,「飛豬理論」被大家忽略的前提,任何人在任何領域想要成功,想要立足,都必須要一萬個小時以上的苦練。因此,雖然目前我國動畫電影行業藉助自身優勢和外部機遇呈爆發式增長,但要保持這種增長態勢並不容易。隨著行業發展的逐漸深入,競爭開始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而且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使中國動畫電影領域充滿了不確定性。在行業迅速發展良好前提下,中國動畫只有屹立於民族的土壤和環境中,積極跟隨甚至引領先進的產業發展理念,並且建立完善的行業法規和鼓勵引導的發展政策,才能保持我國動畫電影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曉梅,朱玉卿,王玉舒.2012年國產動畫電影發展報告之發行放映情況分析(上)[J].中國電影市場,2013(5):23.
[2] 朱玉卿.大動畫新生態——2014年我國動畫電影發展概述[J].中國電影市場,2015(6):37-39.
「飛豬理論」又稱風口論,是指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的一句話:「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
4. 動畫發展歷史
動畫史是人們對光和影的探索發展歷史,起源於17世紀,其先驅是阿塔納斯·珂雪。動畫史第一部利用逐格拍攝技術使無生命的物象造成活動錯覺的影片是《矮胖子》 ,出主意的是艾伯特.E.史密斯。
他從小女兒的馬戲玩具構思出雜技家和動物的形象,然後用逐格拍攝方法拍成。
中國動漫發展史
編輯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經歷了6個時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時期。1918年《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美國動畫片陸續在上海登陸,使處於半
中國動畫發展(10張)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對神奇的動畫片著迷。抱著創造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的信念,以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動畫人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動畫片的開山祖。經過他們艱苦的探索與研製,1922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之後,1924
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動畫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動畫片《過年》。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的《大鬧畫室》。1935年,萬氏兄弟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41年又推出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國動畫片的穩定發展時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1949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廠生產力木偶片《皇帝夢》(1947)、動畫片《瓮中捉鱉》(1948),為建國後的生產奠定了基礎。1950至1956年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片的創作和生產呈現以下特點:在題材上,用童話的故事服務於少年兒童,拍攝了《小貓釣魚》(1952)等;風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製作了木偶片《神筆》(1955)、動畫片《驕傲的將軍》(1956);技術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轉化,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傳統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動畫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畫學派。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 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動畫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 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動畫片的表現領域。此外,題材多樣化,也是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的一大特點。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年、1969年和1970、 1971年這4年時間全國的動畫片生產廠家都「停產鬧革命」。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共攝制動畫片17部。這一時期的動畫片,如《小號手》(1973)、《小八路》(1973)、《東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寫建國前的革命戰爭,描寫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思想斗爭,歌頌工農兵為內容。在表現手法上,遵循寫實主義。1976年攝制的水墨剪紙片《長在屋裡的竹筍》,將中國的水墨畫與民間剪紙巧妙結合,為世界動畫片的百花園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二個繁榮時期。
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這一時期,是20世紀中國動畫片最繁榮的年代。這10年間,涌現出多家新的動畫片生產部門,改變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枝獨秀的局面;全國共生產電影動畫片219部,產生了批代表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的優秀影片,如 《哪吒鬧海》 (1979)、 《天書奇譚》 (1983)、《鹿鈴》(1982)、《山水情》 ( 1988),以及《狐狸打獵人》(1978)、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雪孩子》 (1980)、《猴子撈月》(1981)、《南郭先生》(1981)、《鷸蚌相爭》(1983)、<蝴蝶泉》(1983)、《火童》(1984)、《金猴降妖》(1984—1985)、《草人》(1985)、 《夾子救鹿》 (1985)、 《女媧補天》 (1985)、《魚盤》(1988)、《不射之射》 (1988)等;首次生產電視動畫片;首次生產動畫系列片,也產生了一批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的作品,如《葫蘆兄弟》(1987)、《邋遢大王歷險記》 (1987)、 《黑貓警長》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題材更為廣闊,出現多部內容深刻、諷喻尖銳、針砭時弊的藝術動畫片,如《三個和尚》(1980)、《超級肥皂》《新裝的門鈴》 (1986)、《牛冤》(1989)等,對糾正「動畫片即兒童片」的偏見,擴大動畫片的受眾群體,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動畫片的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也大幅度躍升,贏得了廣泛的贊譽。1990~2002年是中國動畫業陸續擴大規模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動畫片開始走上有別於傳統的道路。與國外動畫片生產廠家的經驗交流,數字生產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種體制的製作單位的多元發展,一專多能動畫人才的不斷成長,等等,這些都使中國動畫片的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出現了飛躍。尤其是從1995年起,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逐步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90年代國產動畫片的一大特點是大型動畫連續片系列片盛行。中國從影院動畫藝術短片唱主角,轉入電視動畫片大型化、連續化、系列化的國際潮流。在製作方面,國內電腦動畫技術實力也明顯增強,電腦繪制背景技術已較為普及。三維和二維電腦動畫發展迅猛,形成了從策劃、創作、傳播到系列產品開發的「大動畫體系」新概念,從而推動了動畫業的騰飛。
5. 影視動畫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的動畫專業就業面很廣,相應的,就業前景也很好。但是單純的動畫就業就要有點困難了,現在很多動畫行業的建模都是用次世代技術做的,我們這邊也有很多動畫專業的在學習次世代,所以很推薦你選擇次世代方向,既和你們專業相關,就業前景也特別好。次世代近幾年游戲市場一直保持火熱的態勢,目前已成為游戲3D美術的主流技術,廣泛運用在游戲、影視,動畫,VR,3D列印等領域。預計5-10年還將延續這一現象,但是人才緊缺的現象也隨之越發明顯。
游戲公司只有開出高薪,以期能留住人才,並且吸納更多的人才,一般游戲設計師的工資能夠達到年薪10萬-20萬,游戲主美的工資都是在年薪30萬以上。
你是動畫專業,有很好的基礎,是很適合學習次世代的,而且學好次世代,你以後選擇的就業面也很廣,完全可以看自己的興趣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但是動畫專業要做次世代,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哦,可以專門去了解,然後學習一下。
6. 動畫電影的發展特點
一 頻繁豐富湧出動畫周邊產品。
二 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
三 大團圓結局,悲劇很少,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四 注重細節刻畫,雅俗共賞,符合觀眾審美口味。
五 動物形象誇張,成為被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六 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原形差別不大,形象優美。
七 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達到完美的效果。
八 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
九 有主題,有內涵,洋溢著濃郁的人情味。 宮崎駿動畫的特點:
1.模擬式劇情與間離式劇情。
2.細節營造虛構世界。
3.劇情的復雜性與不完善性及開放性。
4.主題與現實理念的結合。
5.復雜人物與簡單人物。
6.堅持純真夢想。
7.精細的畫面。
7.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史
1、2006年由環球數碼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全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以及中國國畫風格的《桃花源記》動畫短片國際獲獎不斷。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製作完成。
首部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前期籌備歷時4年,繪制3年,製作精良,投資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該片已於2011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2012年5月中國又推出了首部災難動畫電影《今天明天》,藉助中國特色熊貓為代表講述防震救災知識,從而讓孩子們普及防震知識。
4、2012年6月環球數碼又推出了《潛艇總動員2》,採用全3D國產技術,發行當月就取得1700萬票房,可見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國第一部手指滑板題材動畫片《翼空之巔》推出,該片的製作由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廣州千騏動漫有限公司創作,星力量動漫遊戲學院師生參與製作的國家A級動畫片。該劇製作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星力量動畫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漸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製作完成。《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耗時兩年,已於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國上映。
7、2013年,中國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動畫學院)自主製作和出品的3D院線動畫電影《青蛙王國》橫空出世,在審批階段曾獲國家廣電總局「建國以來最優秀3D動畫電影」的高度贊揚,為中國動畫事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曉鵬執導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七天破三億,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時,《大聖歸來》累計票房4億4千340萬,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單日最高票房6465萬,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影片在國內知名電影網站豆瓣網評分高達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時,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達46.55億,超過《流浪地球》的46.54億,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二位。
8. 動漫的發展新趨勢
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在國家的保駕護航下,我國動漫內容生產實力得到了穩步提升,類型和題材也日趨多元化,國漫關注與消費群體也日漸增多,我國動漫產業在「十二五」時期以來發展勢頭迅猛。
根據《「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十五「期末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不足100億元,2010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就已經達到了470.8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
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到,到2015年我國動漫產業增加值超300億元,由此估算2015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了770億元。
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預計動漫產業產值達到2500億元左右。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動漫產業又取得新一輪的發展,如《西遊記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熊出沒·變形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動畫電影取得優異的成績,其中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還超過當年火爆的國內動作電影與國外動畫,榮登國內年度首映電影票房榜首,獲得50.35億元的票房成績。前瞻初步推斷,2020年我國動漫產業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2500億元產業產值規模目標。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前景預測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