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3d電影心跳快,喘不上氣怎麼回事
3D電影這種虛擬模擬的立體感需要觀看者的眼睛不斷運動,眼睛肌肉要進行緊張調節,電影放映時間動輒兩三個小時,人的眼睛在昏暗的環境中長時間高強度運作,很容易出現疲勞不適,甚至誘發青光眼急性發作。因此以下幾類人看3D電影應謹慎:
1、青光眼患者和青光眼高危人群。3D電影比普通2D電影更容易讓人情緒激動,同時電影院昏暗的燈光對有青光眼隱疾的人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很有可能誘發嚴重的病症。
2、嚴重乾眼症患者。長時間用眼可加重眼部干澀和酸脹。
3、紅眼病等傳染性眼病患者。長時間用眼不利於眼病恢復,而且使用電影院的公用3D眼鏡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4、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即使戴上3D眼鏡也看不到立體效果,戴眼鏡時間長了還容易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
5、小孩。6歲以下兒童立體視覺尚未發育好,感覺不出明顯的立體效果。
即使是正常人,在看3D電影時為了減少眼部不適,隔一段時間也要閉一閉眼睛,讓眼部放鬆一下
② 看3d電影心發慌是啥原因
受氛圍的影響,還聲覺、視覺的影響
③ 看3d電影後心慌睡不著怎麼辦
以後睡前不宜看過於刺激的電影,容易造成大腦過度的興奮。另外睡前喝些百合棗仁茶 可以提升睡眠質量
④ 看電影時經常胸悶氣短想嘔吐是怎麼回事
出現胸悶症狀應警惕心肌缺血,心肌勞損等的可能,建議查心肌酶譜,心電圖等看看。
⑤ 孩子看了3d電影胸悶呼吸困難頭暈
小孩子看那個是有害處的
⑥ 為什麼有的人看3D電影會引起頭暈目眩胸口悶想吐
3D游戲眩暈怔是和人的生理結構有關,人耳中有個能判斷身體平衡的器官,3D游戲中眼睛傳達給大腦的信息是身體在運動,耳前庭器官傳達的卻是身體在運動,這就會產生眩暈症狀,和暈車是一個道理,有的人容易眩暈是因為前庭器官過於敏感所至.可通過盪千秋吖,旋轉運動等來鍛煉!
⑦ 為什麼我現在玩c.s 俠盜等3D類型的游戲,會感覺頭暈,胸悶,肚子痛…
這個叫做3D眩暈症
Valve的年度巨作《半條命2》在跳票1年多之後終於在這個月上市了。這款繼承了初代以及《反恐精英》輝煌的劃時代作品,令全球無數玩家興奮不已。不過在玩家消受這款大作的同時,一個令玩家聞之色變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3D游戲眩暈症」。據一份調查顯示,有高達百分之六十的玩家在初玩《半條命2》會出現眩暈問題,2個小時後眩暈達到常人忍受的極限,玩家紛紛存檔退出。倘若還繼續堅持下去,那就只能一吐千里了……
自從多年前《毀滅公爵》時代開始,游戲圈就出現了第一批玩3D FPS類游戲會吐的玩家。「3D游戲眩暈症」也成了一個經久不息的話題,為什麼有人玩3D游戲會眩暈,有些人卻狀態良好?為什麼有人以前挺好,這回碰上《半條命2》就馬上暈菜?仔細看看下面的分析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好處。
玩HL2頭暈 惡心的原因
玩3D游戲時的頭暈、惡心與暈車、暈船大致是一個原因,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人通過聽覺、視覺、觸覺來獲得外界環境的信息。經過長期的進化,人類的各種感覺器官是高度協調合作的。比如在內耳中有個叫「前庭器」的器官,它負責感受身體的平衡,如人體的運動方向和加速度。在眼睛裡也有專門的視神經來感受運動。這些運動感受器官都是非常敏感的,它們將感受到的運動信息傳送到神經中樞,由神經中樞控制人體進行適當的反應,來應對運動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當感受到的運動幅度或頻率超過某適當的值時,神經中樞會使人產生不適的感覺,比如頭暈、惡心,從客觀上達到阻止當前運動繼續的目的。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為大幅度、高頻率的運動是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的。經過漫長的進化,這一事實已經編碼進了人類的DNA中。但這種自我保護機制的強度卻是有明顯的個體差異的,有人格外敏感些,比如那些容易暈車的人;有人不太敏感,比如那些不容易暈車的人。
導致運動眩暈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當運動頻率過高時,由於各種運動感受器官的感應速度不完全相同,導致送至神經中樞的運動信號有差異,甚至矛盾,因此神經中樞便無所適從,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信號,因此乾脆發出眩暈的指令,使機體產生不適,從而達到減緩甚至中止運動的目的。
綜上所述,玩HL2頭暈、惡心的原因大致是:視神經感受到了大幅度和高頻率的運動,本來如果HL2的畫面不那麼逼真,神經中樞會自動鑒別出運動的虛假性,並抑制視覺傳來的神經沖動,但由於畫面逼真,神經中樞信以為真,與此同時其他運動感受器官(如耳前庭器)卻沒感受到任何運動,這種情形對神經中樞而言是非常矛盾和不祥的,有很大的不可預知性,因此神經中樞強烈地發出眩暈指令,希望人體能停下來,擺脫這種不祥的局面。
以本人為例,平時身體協調能力極佳(對武術動作和舞蹈動作的學習速度超過常人),聽力和視力也不錯(念了20年書,視力依然沒低於1.0),我玩HL2,第一次搬箱子跳窗戶的時候胃裡就有些不舒服,玩到在火車站上竄下跳那裡時,基本是強忍著沒有嘔吐;玩到運河河道那裡,就只能乾脆存檔退出了。寫了這幾百字後,胃裡才沒有翻江倒海的感覺了。
為了玩HL2,如何跟頭暈、惡心做斗爭呢?其實方法和對付一般暈車差不多,那就是服用暈車葯。但知道了暈車、暈HL2的原因後,你可能也就明白了:不管吃什麼特效解暈葯,都只是騙騙神經中樞而已。神經中樞相當於你的管家,它發現不祥,因此讓你頭暈、惡心,從而警告你不要這樣下去了。你呢,則反唇相譏:別皇帝不急、太監急,老子正玩的高興呢,你警告什麼?給你兩粒解暈葯,讓你消停消停。
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本來嘛,都是虛擬的,何必那麼認真。我又不是真的那樣瘋狂地上竄下跳,你神經中樞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會兒不用打開。但另一方面,不知你有沒有覺察,玩HL2不光頭和胃會不舒服,眼睛也會,特別是昏天黑地地玩完以後,眨巴眨巴眼睛站起身來的時候,頭暈目眩外加惡心,快趕上前些年我春運期間坐火車回家時的感受了。
因此,對於玩HL2所帶來的頭暈和惡心,我不但不反感,反倒要感謝它們。我承認我神經敏感、體制弱,玩不了這樣逼真和劇烈的游戲,因此,得聽從神經中樞的意見,不玩了!由此我還想起了當年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黑俠》。由於沒有疼痛感,黑俠的戰鬥力超強,但那是因為他沒有了感受疼痛的神經。真是有所得有所失,你願意成為那樣沒有疼痛感的黑俠嗎?(編者註:作者的意思是《半條命2》雖然優秀,不過玩起來可要注意休息哦!雖然吃葯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視力和健康的損失可就得不償失了!)
2007年HL2的新資料片以合集方式在電腦和電視游戲機上跨平台推出,當很多曾經在PC上玩hl2頭暈的玩家再次在電視游戲機上重溫這款游戲時仍然感到眩暈和不適,而其中不少玩家表示他們在玩其他FPS時並不頭暈。其實現在力圖表現真實的游戲也不少,不過估計是因為hl2跟其他以戰爭為題材的射擊游戲區別在於hl2是科幻題材,主角是個超人(相對於普通人而言),比普通人逃的更高,跑的更快,運動起來更劇烈,所以就更容易誘發3D眩暈症了。
⑧ 觀看3D電影對眼睛有哪些危害
觀看3D電影沒有特別的危害,和平時看電視差不多。
3D眼鏡是通過過濾一定波長或特定顏色的光線,將重合的畫面分離,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兩幅不同景深的畫面,然後在觀影者的大腦中合成立體影像。因為兩幅畫面存在遠近區別,因此眼睛需要不斷通過睫狀肌張弛,調節晶狀體,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視疲勞。
但對於視力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不建議長時間觀看3D影像。兒童的眼調節能力比成年人強,睫狀肌容易出現持續收縮狀態,在長時間專注觀看3D影像時,更容易形成眼部疲勞。
長時間如此,對於兒童的視力發展存在極大影響。長時間的眼疲勞往往會誘發頻繁眨眼甚至假性近視,而假性近視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時間長了就容易發展成真性近視了。
(8)看3d電影出現胸悶擴展閱讀:
不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有關專家提醒做過激光近視眼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不可經常觀看3d電影,在3個星期內最好不要看3d電影。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平時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看後感覺會比較高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眼睛長時間處在光芒較暗環境中,瞳孔擴大,就會使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得更窄,影響房水循環,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另外電影畫面場景驚險刺激,可興奮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發作。
⑨ 3D電影的危害有哪些
人們在感受3D電影時,大多為其巨大的震撼力而興奮,大嘆過癮。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但是,您可知道:全球范圍內對於3D片可能引發視力、精神問題以及一些平衡系統的臨床病變,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1、3D模仿人的雙眼視物
看《阿凡達》、《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3》等3D大片,不是讓人感到景物撲面而來,就是好像自己進入了銀幕深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為何會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立體」的秘密——「偏光原理」。
3D電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當觀眾戴上獨特的3D眼鏡(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加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2、頻頻調焦讓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問:我整部《阿凡達》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淚。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樣嗎?美國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3D電影、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輻輳—調節差異,並使得為數不少的人出現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症狀。
何為輻輳?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雙眼會稍向內轉,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雙眼視軸則平行。這種現象,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松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3、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一位女大學生說:看《阿凡達》時,剛開始覺得還行,過了十幾分鍾就開始難受,覺得頭昏、胸悶、出冷汗、想吐,實在受不了只好出來了。一看時間才過半個多小時,心疼死我的米米了!她的頭暈只是個案嗎?否!現在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阿凡達》觀眾的「暈3菜」問題——「3D暈眩症」。
看3D,為何會有暈眩感?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4、強刺激可導致青光眼
專家提醒,那些眼壓偏高的人,那些「淺前房、窄房角」的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嘗試3D片的視覺刺激,是一個危險行為。
前房,是位於角膜之後、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後房,在虹膜、瞳孔之後,晶狀體之前。前、後房內充滿了透明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房水在前、後房內不斷地循環流動,並且不斷地生成、排出,使眼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眼球內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內壓升高,引起眼球內壓力太大,則會導致視神經損害。而青光眼,就是一種視神經受損的疾病。
有位台灣人看3D片時,引發急性青光眼,眼壓從原來的20以下飆到69,緊急掛急診。為何會如此?因為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於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5、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站上低調發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採用3D技術產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作。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症狀。檢查發現,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玩了10個小時的網路游戲,突然出現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症狀。經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於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6、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3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 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眼結構的發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育好,只有到5歲以後,才發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現,10分鍾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痴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於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鍾;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鍾;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鍾;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鍾。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鍾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7、最好看30分鍾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麼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症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須及時就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鍾。最好看30分鍾後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已發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根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可選擇看3D電影的,最好是12歲以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