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里埃的相關事件
2012年4月11日,第九屆法國電影展在北京揭幕,本屆電影節將有9部唱片和10部短片與觀眾見面。經過彩色修復的喬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記》和雷米·貝占松導演的《幸福時刻》作為開幕影片進行了展映。
《雨果》:寫給老電影的情書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的天氣很冷。過年期間,街道兩旁的很多店鋪已經關門,稀稀疏疏的行人偶爾走過,還有星星散散的公共汽車的轟鳴聲逐漸遠去,空曠的街上一度很是冷清。印度沙龍(SalonIndien)門口的招牌蓋著一條白布,上面寫著:盧米埃爾的電影,門票1法郎。
印度沙龍的入門很不起眼,進門是一道狹窄的樓梯通向下方,大廳很小,裝飾也很簡單,廳內放置著100張咖啡座椅。那個令人有些好奇的電影放映裝置放在一個較高的地板上,用一塊固定在木板支柱的黑色鐵皮遮起來,一塊有些簡陋的銀幕懸掛在對面的牆上。
這是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觀眾不多,只賣出了30多張票,其中還有幾位是記者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朋友。喬治·梅里埃也在被邀請之列,他的戲院就在隔壁,一直以魔術和戲劇為生。此前盧米埃爾兄弟邀請他的時候賣了關子,說「這個用魔術讓人目瞪口呆的傢伙,這次輪到你目瞪口呆了」。
大廳里的燈光熄滅了,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女人,一動不動地站在一個廣場前。梅里埃以為那是一場固定不動的照片放映,轉身對旁邊的人不屑地說:「讓我們來這里就是為了看這些玩意兒嗎?要知道,這些東西我十年前都已經會了。」他看到了銀幕上一匹馬拉著一輛馬車向他走來,後面跟著幾部汽車,然後是活動的行人:整條街都動了起來!梅里埃閉上了嘴,目光再也沒有離開過。
銀幕上的影像繼續移動:牆在拆除者的十字鎬中倒下,激起了一片塵土;背景里的樹葉在風中搖擺;接下來是《工人們走出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最後是著名的《灑水記》。放映在一片心醉神迷的掌聲中落下帷幕,觀看者徹底被征服了,狂熱地叫嚷著要再看一遍。而梅里埃已經找到了擠在人群中的盧米埃爾兄弟,打算買下他的器材在他的戲院放映。他的希望落空了,哪怕他把價錢提高到1萬法郎,盧米埃爾兄弟也無動於衷:「這個器材是個大秘密,我不賣,我自己想擁有它,獨家經營。」
梅里埃後來說:「我們走了,一方面很高興,另一方面很沮喪,非常失望,因為我預感到這項發明將帶來龐大的金錢效益。」
此時,梅里埃也放棄過對這項發明的痴迷,幾經輾轉,終於搞到了一台英國放映機,並根據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機的原理仿製出了自己的攝影機。不久,他的劇院就開始拍攝自己的作品。
喬治·梅里埃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動用了光學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術舞台機關設置模型等各種手段,來豐富電影的魔幻和具有想像力的藝術效果。他在1900年以後幾乎就沒有走出自己的攝影棚他創造了最早的攝影棚,把電影的生產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稱做工廠車間的攝影棚里進行這正是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展現出來的那個攝影棚。
身為魔術師的梅里埃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電影拍攝手法,最著名的當屬定格拍攝(stopmotion)馬丁在《雨果》中對此有了很清晰的描述和致敬。我們親眼看到了當時的拍攝情境,只見梅里埃熟練地停下動作並暫停影片的拍攝,換掉表演者,然後搖動手柄繼續拍攝。為了讓過渡更加流暢,他會剪掉一些畫面。當要表現一個小丑一躍而起在半空中搖身一變成一位紳士的時候,不露痕跡的剪輯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丁在《雨果》中重現了梅里埃時代的電影,而《雨果》可以說是他寫給默片時代最偉大的情書。通過一幕幕美輪美奐的鏡頭與黑白鏡頭的互相穿插,甚至不惜通過「穿越」過去,讓梅里埃復活,接受大眾和狂熱粉絲的吶喊。
電影中放映的那一幕幕老電影,把我們帶回到了電影史的早期。希區柯克曾言,電影最偉大的時代是默片時代。誠哉斯言,我們這些後來者只不過重復或者抄襲前輩們的想法,看看梅里埃拍過的那些電影就能知道,他嘗試過各種題材和類型,樂此不疲。
寫到這里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馬丁的《雨果》要拍攝成3D,這是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向那些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先行者們致敬,沒有他們的嘗試和發明,3D永遠沒有可能。而馬丁在《雨果》這部看似一部簡單美好的童話電影中,其實煞費苦心地處處用典,化典於無形的功底,也再次讓我們見識到了「電影社會學家」馬丁·斯科塞斯。
② 電影雨果中喬治是誰
喬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 ,1861/12/8‐1938/1/21)。喜劇演員、戲劇導演、魔術師、攝影師,後從事電影。代表作《聖女貞德》《月球旅行記》。第一部作品《玩紙牌》。梅里埃的影片永遠是中景,攝象機永遠不動。是世界電影導演人之一。被譽為「戲劇電影之父」。他發明了蒙太奇等。一生至少拍過800部電影。
於2012年上映的3d電影《雨果》便講述了一個有關於喬治·梅里埃晚年的故事。
③ 雨果 電影主要講的啥
《雨果》主要講述了12歲的雨果·卡布里特在遇到了一位窮苦的玩具推銷員以及他的教女伊莎貝爾之後,進入了一個無比奇特的世界,並有幸認識了魔術大師兼科幻電影製作的始祖喬治·梅里愛的有趣故事。
劇情介紹:小男孩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 Asa Butterfield 飾)天生機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車站鍾樓,偶爾會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來修補父親(裘德·洛 Jude Law 飾)留下的機器人。
一次行竊,他被店主喬治•梅里埃(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飾)當場抓獲,因 忌憚帶獵狗的巡警(薩莎·拜倫·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飾)只得就範。
喬治拿走了雨果父親的遺物一本機械手冊,令他心急如焚,他尾隨至喬治家中,結識了養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 Chloë Moretz 飾),他懇求她幫自己保住手冊。
而伊莎貝拉則覺得此事蹊蹺,於是兩人結伴探秘。修好的機器人作畫的落款卻顯示喬治的名字,讓他們疑心頓起。終於他們發現了喬治家中裝滿畫作的神秘櫃子,並在圖書館的電影書籍中發現了喬治的身世。一位知情人的顯身,讓他們的奇幻冒險更添神秘。
(3)3d電影雨果講述的是導演梅里埃的故事擴展閱讀
《雨果》角色介紹:
1,雨果
小男孩雨果天生機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車站鍾樓,偶爾會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來修補父親留下的機器人。一次行竊,他被店主喬治·梅里埃當場抓獲。
2,伊莎貝拉
雨果結識了喬治的養女伊莎貝拉,他懇求她幫自己保住手冊。而伊莎貝拉則覺得此事蹊蹺,於是兩人結伴。
3,喬治·梅里埃
是火車站玩具店的店主,但其實他就是法國默片大師喬治·梅里埃,雨果與父親得到的機器人正是他的精心製作。最後在眾人的幫助下,梅里埃終於敞開心扉,走出陰霾。
④ 判斷題:3d電影雨果講述的是導演梅里埃的故事嗎
是
電影雨果講述的就是男孩雨果尋找喬治·梅里愛的故事啊
⑤ 雨果的秘密 講的是什麼故事
一個小帥哥修好了一個機器人,並與一個小美女發現了小美女他養父是早期電影界的名人。
⑥ 電影《雨果》反映主題
《雨果》的主題其實不是講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講述蒙帕納斯車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強調電影造夢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這部電影不是為他而拍,而是為導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創作者與故事保持安全的距離,將故事講得完整而真實,自身滲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願望。影片過多地向電影大師喬治·梅里埃致敬,影響了整部電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節簡單的作品,卻顯得人物和戲劇沖突太多,使電影顯得唐突與奇怪。
⑦ 雨果的劇情簡介
電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埃,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註:雨果的劇照圖冊來源
⑧ 電影《雨果》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飾)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
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本·金斯利飾)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飾)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如何評價電影《雨果》?
在快結尾處聽到一句【It still works well】
就這么一句話將所有的分線鏈接在了一起
車站鍾樓的看守者去世了
但是表呢
It still works well
因為有一個小男孩每天偷著去調表
被戰爭奪取腿的保安
一拐一拐的靠假肢行動笨拙的抓不到小男孩
假肢不好用了還是殘疾的他對社會沒用了
不
It still works well
哪怕戴著假肢,他還是可以的到賣花姑娘的愛
跟不上現代科技與特效的老電影
電影院不會再放,大眾不感興趣
它已經毫無意義了么
不
It still works well
它作用在它曾經感動過的人的心上
對於受它啟蒙而決定投身電影業的新一代導演來講
對於用電影承載關於父親的大段記憶的小男孩來講
It still works well
不再被普遍接受的看似沒有了意義的東西卻仍作為特殊的意義存在於被他感動的人的心裡
看完《雨果》後去看了《月球旅行記》
無論是它因技術局限而無比奇怪的刺眼的粉黃光,還是粗陋到跳戲的道具都無法引起我的觀影興趣。但是對於當年的坐在影院初次看到這樣電影的人來講呢,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可以勾起人嶄新的夢想,就像幼年的程蝶衣逃出戲院看到的那出《霸王別姬》一般,說得粗陋點就是會心一擊感動到失禁。
很多評論說情懷不等於好電影,可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隱隱約約的把當年初次看到梅里埃電影的人的那種喜極若狂的感動傳遞給現代的人們。看慣了大特效3D IMAX的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刁也就越來越難以找到那種感動,導演試圖把當年的那種感覺用幾個情節的鋪墊再一次的完整的傳遞出來,用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的純觀眾視角自然是只覺得片段零碎,主線不夠明確。
不妨放下審視的目光,將所有零碎的劇情當做醞釀感情的碎片,毫無戒備的等導演把自己推向感動。
⑨ 雨果的影片評價
《雨果》從題材到內涵上無不透露著明顯的馬丁·斯科塞斯式的影片風格。影片故事層面上承載了太多的致敬和情懷層面。破舊的機器人代表了傳統的電影文化,火車進站映射了人類第一部公映的電影畫面,片中的《月球旅行記》則是第一部在專門搭建攝影棚內完成的電影作品。影片中所暗含的致敬、緬懷性內容叫超過了20條,在沒有足夠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的前提下,《雨果》無疑變成了一部非常晦澀的魔幻影片。(鳳凰網娛樂評)
《雨果》的畫面精緻考究,影片的設計師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華麗而溫暖的「雨果世界」。從服裝設計、靜物布置等方面極力向觀眾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巴黎,精細程度令人震撼,影片的3D特效受到觀眾的好評。(《鄭州日報》評) 《雨果》的主題其實不是講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講述蒙帕納斯車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強調電影造夢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這部電影不是為他而拍,而是為導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創作者與故事保持安全的距離,將故事講得完整而真實,自身滲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願望。影片過多地向電影大師喬治·梅里埃致敬,影響了整部電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節簡單的作品,卻顯得人物和戲劇沖突太多,使電影顯得唐突與奇怪。(《京華時報》評)
⑩ 如何評價《雨果》這一部電影
《雨果》這部電影,前一個半小時一直在製造懸念,讓人誤以為是一個小男孩的奇幻歷險記,結果最後半小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馬丁斯科塞斯在向所有電影人致敬。片中最深的秘密不是什麼平行世界、時空穿梭,而是電影人造夢的理念。開場前兩分鍾精緻迷人的巴黎城著實把我深深的吸引住。致敬電影業,一系列舊電影的穿插也明顯深得學院喜愛。
如果你覺得自己微不足道,那麼雨果說,比方世界是一個龐大機器,那麼它的每一個零件是讓它可以良好運作的零件,而你我,都是這必須存在的齒輪。總的來說,還是推薦這部暖心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