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那部電影啊,就是講關於愛爾蘭兩個追求音樂理想的年輕人的愛情故事的
曾經Once(2006)
我們可能經常會在地鐵站、天橋上看到彈著吉他賣唱的藝人,也許是現代城市的生活步伐過於快節奏了,我們大多數時候只是輕輕一瞥然後繼續行色匆匆,甚至沒有時間琢磨一下自己剛剛聽到的是什麼歌……這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在街頭賣藝的小夥子,地點則切換成了愛爾蘭的首府都柏林。他是與眾不同的,不會彈奏那些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賺觀眾緣,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無法自拔,絲毫不會受到身邊環境的打擾,幾乎要與城市一角的黑暗與晦澀融為了一體。
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個傍晚發生了變化。當男孩猛然發現一個女孩站在自己面前、瞪著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自己時,他並不知道她站在這里有多久了……當時他正在彈奏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那是他自己創作的,為了紀念一段傷心的往事。女孩發現了男孩詢問的眼神,突然發問:你是不是曾經心碎過,所以為她寫了這首悲傷的歌?賣藝的男孩嚇了一跳,他從沒見過這么大膽的女孩,但是他自己也承認,這個女孩看透了他的心。隨著交談的深入,女孩得知男孩白天的工作是吸塵器的修理工,她興奮地大叫了一聲--她正好有一台壞掉的吸塵器需要維修。
兩天以後,她將吸塵器拿到男孩父親開的修理店中,女孩告訴男孩,自己是來自於捷克的移民,雖然平時以賣花女的形象示人,其實她一直沒有放棄古典鋼琴的演奏。可是她太窮了,根本就買不起鋼琴,於是有一位好心的樂器行老闆,允許她每天在午飯時間去他的店裡彈奏一個小時的鋼琴……女孩將男孩領到她媽媽的家裡,男孩驚訝的發現,女孩還有一個兩歲的女兒,是一個單親媽媽。
在女孩每天都要消磨一小時的樂器行里,她和男孩第一次有了共同演奏的機會,他是主彈,而她是伴奏。男孩發現女孩在伴奏方面的天分極高,當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森的音樂從她指尖流淌出來時,再配以那柔軟、脆弱的嗓音,竟然一下子變成了一首偉大的伴奏曲--男孩在女孩的啟發下,創作靈感如泉水般湧出,而愛情,也隨之萌芽,男孩知道,自己找到了靈魂的另一半。後來,一名貝斯手和一名鼓手分別加入到男孩和女孩的行列中,他們組成了一個樂團,可惜由於成員的默默無聞以及低下的社會地位,他們無故受到一位知名音樂製作人的嘲諷。然而,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這個以男孩為中心組建的樂團就改變了那位音樂製作人的態度,最終獲得了相應的尊重。
② 《魔法奇緣2》宣布在愛爾蘭開拍,男女主都是什麼大來頭
《魔法奇緣2》宣布在愛爾蘭開拍,《魔法奇緣》這一部電影在2007年首次上映,在這一部電影上映後,在市場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很多的觀眾都對這部電影表示好評。
而《魔法奇緣2》在時隔十多年後再一次出現,也是讓這一部電影的很多老影迷們非常的激動和驚喜。
在這一部電影中很多的主角也都是原班人馬出演,原班人馬出演也會讓觀眾很好的對電影有一個劇情的連續性,也能勾起觀眾的情懷。
從觀眾知道演員名單的反應可以看出,導演選擇採用原班人馬拍電影的續集是正確的。原班人馬拍第二部電影可以讓電影的劇情有連續性,同時這也能喚醒所有影迷們的情懷和回憶,原班人馬的出現讓所有的影迷們都非常的期待。
總結《魔法奇緣2》的開拍讓很多的影迷們都為此感到激動,我們也期待著這一部電影的上映。
③ 哪些電影是在愛爾蘭取景的最好有準確的拍攝地點和電影名稱~
2004年《亞瑟王》在有一半以上劇情在愛爾蘭拍攝的,我2003年夏天在Wicklow山區碰到愛爾蘭島陸軍幫劇組拍戰爭的場面。
成龍的電影《飛龍再生》Medallion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城堡取景。
2007電影Becoming Jane全劇都在愛爾蘭取景,其中有包括都柏林市政廳。
2008年地獄男爵2(Hellboy II)有在北愛爾蘭的巨人台階取景。
2006年撒旦之子The Omen在都柏林取景。
另外《勇敢的心》和《P.S. I LOVE YOU》都講愛爾蘭的故事。
④ 愛爾蘭電影《曾經》,男主角最後那個電話打給誰的他前女友還是女主角
拍攝於2006年的愛爾蘭電影Once,譯作<曾經>.由JOHN CARNEY 約翰·卡尼導演,格倫·漢塞德CLEN HANSARD(著名的愛爾蘭音樂人,在搖滾樂隊「The Frames」中擔任主音)和捷克女孩瑪可塔·伊爾格洛娃主演.
這是一部簡單感人的音樂電影,歌曲與故事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故事簡單到男女主人公都沒有名字,一個是在都柏林接頭賣唱的藝人,一個是從捷克移民到愛爾蘭的單親媽媽.
當男孩在夜晚的街道一如既往地唱著自己的歌時,女孩出現了,她站在那裡很久了"你不是曾經心碎過,所以為她寫了這首傷心的歌?"男孩很驚訝,因為沒有人在夜晚注意過自己的歌曲(他在白天唱人們買帳的流行歌),更沒有人能猜出自己的故事.隨著交談的深入,女孩得知男孩白天的工作是吸塵器的修理工,她興奮地大叫了一聲--她正好有一台壞掉的吸塵器需要維修。
兩天以後,她將吸塵器拿到男孩父親開的修理店中,女孩告訴男孩,自己是來自於捷克的移民,雖然平時以賣花女的形象示人,其實她一直沒有放棄古典鋼琴的演奏。可是她太窮了,根本就買不起鋼琴,於是有一位好心的樂器行老闆,允許她每天在午飯時間去他的店裡彈奏一個小時的鋼琴……
在女孩每天都要消磨一小時的樂器行里,她和男孩第一次有了共同演奏的機會,他是主彈,而她是伴奏。男孩發現女孩在伴奏方面的天分極高,當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森的音樂從她指尖流淌出來時,再配以那柔軟、脆弱的嗓音,竟然一下子變成了一首偉大的伴奏曲--男孩在女孩的啟發下,創作靈感如泉水般湧出,他們此時合唱了一曲<FALLING SLOWLY>,音樂或許成了他們之間的紐帶,因為男孩執著地愛著棄他而去的女友,女孩等著還在捷克的丈夫,雖然他們之間已經有了若有似無的愛情……
故事很簡單,不需要我們再去多說,我想他們的曾經不是曾經的曖昧,曾經的相識,而是曾經在一起等待,他們都是處於等待中的人,在等待與選擇之間的日子裡,他們曾一起度過,用兩人的歌聲記錄下這段時光。女孩選擇繼續等待他的丈夫,男孩選擇去英國找回自己的女友,當女孩的琴聲再次響起時,我們看到了她的丈夫終於來到愛爾蘭,也看到了等待與選擇之間的曾經。
所以是打給前女友的。
⑤ 【盤點】愛爾蘭的最受歡迎的電影,你都看過了嗎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布魯克林 Brooklyn [2015][劇情 / 愛情][英國 / 愛爾蘭 / 加拿大] 風吹麥浪 [初戀這首情歌][2016][喜劇 / 歌舞][愛爾蘭] [因父之名][1993][劇情/傳記][愛爾蘭]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布魯克林
Brooklyn [2015][劇情 / 愛情][英國 / 愛爾蘭 / 加拿大] 鏈接: https://pan..com/s/1RPQQiXZTqo4_X0b6vh90wQ
風吹麥浪
鏈接: https://pan..com/s/1VTDNh7-QR_TcRUZEb_D9yg
[初戀這首情歌][2016][喜劇 / 歌舞][愛爾蘭]
鏈接: https://pan..com/s/1nLxR8OY5AWKeZJKDCqYsJQ
[因父之名][1993][劇情/傳記][愛爾蘭]
鏈接: https://pan..com/s/11MyaHsg308GXkp03wvJqww
⑥ 求一部歐美愛情電影的名字,大部分是在愛爾蘭拍攝的。
閏年,又叫求愛吉日。很好看
⑦ 求一部愛情片,故事以男女主角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吵架為開場,然後女主哭著跑回自己的公寓。於是到了第二天
P.S. I Love You(2007)附註:我愛你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20796/
這部電影是在我所居住的愛爾蘭拍攝的,風景非常美。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愛爾蘭拍過什麼著名的電影
代表作:《兵臨城下》。
劇情介紹: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
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擴資資料
角色介紹:
1、瓦西里·澤索夫。
真實歷史人物。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
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2、康尼少校。
真實歷史人物。德軍派出的頂尖神槍手,彈無虛發,是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瓦西里的名聲引發了他的極大興趣,勵志要與其決一高下並消滅對方。
3、塔妮婭。
真實歷史人物。蘇軍女狙擊兵,瓦西里的愛人,為了當狙擊手而進入狙擊隊。瓦西里作為她的教官,隨著戰爭的進行,殘酷的生存環境讓兩人逐漸走到一起,並發展成師生戀。
⑨ 有什麼好看的愛爾蘭電影
Once / 曾經 ★★★☆曾在聖丹斯電影節這個以非主流電影為評判對象的電影節上獲得觀眾獎的愛爾蘭音樂片。盡管情節平淡,然而男女主角之間那樣惺惺相惜不逾矩的愛,仍然讓人動容。音樂不愧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最動人的方式,男主角一開口,就讓我想到了Damien Rice,同屬愛爾蘭這片國度的吟遊詩人。本片是近年來音樂片中難得的佳作,不浮華,不做作,電影和音樂兩者都應該具有的品質。據說兩位主角都是專業的音樂人,拍攝完本片之後也互生情愫了呢。電影不長,80多分鍾而已,晃動的鏡頭猶如一部大型的MV。女主角在CD機里男人的歌聲中,穿著睡衣於黑暗的街道中穿梭的片段讓人印象深刻。電影不一定要看,但是原聲大碟一定要聽。Breakfast on Pluto / 冥王星上的早餐 ★★★★★不算是純正的愛爾蘭電影,英國也同時作為製片國家之一。不是因為易裝癖的噱頭,不是因為製片人製作過大名鼎鼎的《哭泣游戲》和《夜訪吸血鬼》。僅僅是因為被Cillian Murphy這個單純美好的年輕人所感動了。好萊塢的勵志片,總是在講述一個人如何創業如何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令人艷羨的生活。可是浪漫的歐洲人呢,單純地用笑容去相信每一個遇到的人,抱著堅定的信念去尋找被大都市所吞噬的美麗母親,屢敗屢戰的愛情,已經是最了不起的勵志了。嬉皮士對那個名為Kitten的美麗年輕人說, "We'll visit the stars and journey to Mars find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 總有一天會在冥王星上吃早餐的。這個虛幻卻美好的追求,是不是能給人勇氣呢。同樣不可錯過的原聲碟,體現了許多八九十年代英倫音樂的特色。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風吹稻浪 ★★★★非常正統的好片子,講述1922年左右愛爾蘭獨立以及後來國內內戰,圍繞著數位年輕人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鏡頭精細,語言標准,人物豐滿。雖然是戰爭電影,卻很少的槍炮火焰,情節平靜克制,一切一切關於戰爭的殘酷和戰爭之下人的抉擇,都從人物上反映出來。由於這部電影,作為缺乏歐洲歷史知識的我才去關注了那段往事。其實導演是個英國人,很是佩服他能用如此中立的眼光來平靜地看待曾經英國殖民者的殘酷。為何時間在前進,歷史在發展,必定要有男主角這樣的人物的犧牲,而樣的犧牲,不僅僅由於民族戰斗,階段的戰斗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愛爾蘭 ,同世界上每個曾飽受屈辱的民族一樣,歷史混亂而復雜。據信死於內戰的人數之和遠遠超過此前的英愛戰爭。或許在那片綠色的稻浪與愛爾蘭老婦人的吟唱中,會得到一點啟示。Intermission / 間斷 / 中場休息 ★★★☆說實話...這部我看的時候沒有字幕,愛爾蘭口音好聽是好聽,但就是沒有完全聽懂...不過Colin Farrell像個小混混似的精彩出場,立即就讓我對這部獨立製作的電影有好印象。電影講述了發生在都柏林的十一個相互錯雜的小故事,有警探,有銀行家,有流氓,活生生一副都柏林眾生相。人物表現很有張力,乾脆利落的剪輯也讓人很是歡喜。電影大概是在告訴觀眾,生活里有很多戲謔和復雜的情節,你不會知道下一刻在你身上會發生什麼。角色隱隱透出喜劇感,所以即使不能完全聽清台詞,看片本身還是頗有樂趣的。附: douban上的列表 愛爾蘭電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67867/再附:Cillian Murphy長得不算好看,但真是好迷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