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賓虛講的是什麼
《賓虛》改編自內戰時期盧·華萊士(Lew Wallace)將軍的同名長篇小說《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故事發生在古代羅馬軍隊侵古以色列的時期.公元 26 年的猶太省,耶穌開始在民間傳道,Messiah出現的呼聲直接威脅羅馬皇朝的統治權威,羅馬皇帝派遣指揮官米撒拉(Messala)前往耶路撒冷鎮壓叛亂.米撒拉企圖利用他和猶太王子賓虛童年至交的情誼,打動賓虛為他說服猶太族人不要反抗羅馬.然而賓虛認為反抗者是愛國志士而非叛徒,拒絕了米撒拉的要求並與他決裂.賓虛因屋瓦掉到街上砸到總督的意外事件被捕,知道真相的米撒拉不但不為賓虛開脫,反而拿他處以重刑,想藉此建立統治威信,賓虛的母親和妹妹也因此被關黑牢.復仇成了賓虛生存下來的目的.賓虛在海戰中救了羅馬指揮官阿留斯,得以從一個囚犯奴隸變成阿留斯的義子,成為羅馬城中的新貴族.念念不忘復仇的賓虛,在阿拉伯酋長的幫助下,在競技場與米撒拉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賽馬決斗,米撒拉用計害賓虛反而自己喪命.最後,賓虛找到母親和妹妹的下落,卻因她們得了麻風病不能見面,耶穌基督受難拯救了世界,藉著基督的寶血也醫治了他們.賓虛歷經種種波折與磨難,最終找尋到自己的歸宿和信仰。
㈡ 電影《賓虛》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賓虛》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過《賓虛》,震撼良久,這是怎樣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歌頌,是怎樣的人間苦難的悲鳴,是怎樣的人性的贊歌。
主人公猶大賓虛是猶太朱迪亞國的王子,最為富有的人之一,有金錢、地位、厚望和幸福的家庭,誰能想像得到這樣一個人承受了可能我們一生想都想不到的世變。但我欣慰,上帝是神能仁慈的,是他的意願,耶和華誕生在馬槽里了。傳福音,謀福祉,最後,用肉體的痛苦換回了黎明的希望。三位一體的耶穌,不是威嚴的形式,而是人民的救世主,相信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羅馬佔領東部諸國後,派了總督和護民官來治理朱迪亞。護民官米撒拉是羅馬人,小時候與猶大一起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猶大的預感果然成真,米撒拉讓猶大幫他治理朱迪亞,這「治理」,是殘害。 猶大要反對米撒拉,被巫流放去當奴隸,很多人都死在途中,憑借對親人的擔憂,他應該說是忘記了自己的一切,病痛,折磨等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每劃一槳,復仇的心就增強一分,但最後終於沒有把復仇當作最終歸宿,應該說是在途中基督聖子的.水吧!
米撒拉的變化說明了權利的誘惑之大。在那個時代,凱撒大帝就是他們的上帝,能站在凱撒的旁邊是至高的榮耀。為了這榮耀,米撒拉做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朱迪亞,有猶太人,阿拉伯人等十幾個人種,唯獨羅馬人最為傲慢,尊貴。羅馬人要開辟新的疆域,東方,要讓條條大路通羅馬。黎民百姓,等待著你們的將會是什麼? 誰能在以奴隸為動力的戰船上撐到半年?猶大,他做到了,他已經熬了三年多了,為了信念——親人,僕人,臣民…… 說來也巧,上帝眷顧這樣的人,當然主要還是自己的毅力。他恰巧被執政官審問,在敵軍戰船進攻時,執政官亞里士沒有銬住他的腳,這意味著在船沉時,他可以逃脫。偏偏船沉時他救了執政官。再冰冷的人的心也是肉長的,執政官認他做兒子,他成了驕傲。 為了信念,他回到了朱迪亞。和米撒拉賽馬。米撒拉手段卑劣,最後,自己害了自己,被多匹馬踏傷,臨死前還說比賽還沒結束。這精神雖值得敬佩,但用錯了地方。 相反,猶大以德報怨,如果猶大用邪惡對付邪惡,那麼他與米撒拉又有什麼區別呢? 再有,猶大對待僕人像親人一樣,就像我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說:「他亦人子矣」。猶大的天性近乎於神,但也還畢竟是人,他總是不忘復仇。是最後基督的死治好了他的母親和妹妹的天花病,更為重要的是拿走了他的心中復仇的利劍。這猶大並不是出賣耶穌的猶大,但冥冥之中,猶大與聖子、聖父有著相同的美德。 結尾的一個牧羊人和一群綿羊不僅又使我想到了耶和華抱著一隻小綿羊。
㈢ 石化百聯星美電影院賓虛什麼時候上映
現在是10月8日,還有2天上映。
上映時間:2016年10月10日
類 型
歷史、動作、冒險、戰爭
主 演
傑克·休斯頓,托比·凱貝爾,納贊寧·波妮阿蒂,摩根·弗里曼
片 長
124分鍾
劇情簡介
在古羅馬時期,護民官米撒拉(托比·凱貝爾飾)回到了故鄉,重遇了兒時的好友猶大·賓虛(傑克·休斯頓飾)。賓虛家是猶太人的豪門,在猶太人中享有相當高的待遇,為了控制猶太人,使他們安份的臣服於古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米撒拉希望賓虛幫忙。但賓虛不肯出賣自己的民族,於是兩個好友決裂了。隨後,米撒拉找了借口治了賓虛一家謀反罪,賓虛被賣到一艘軍艦上當奴隸,而他也失去家人們的信息。一次偶然機會,賓虛立了戰功,得到了古羅馬的皇帝接見,他回到了故鄉,也開始了他的復仇之旅。
㈣ 如何評價電影《賓虛》
《賓虛》只是依靠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電影技術,就展現了不可思議的波瀾壯闊的布景和宏達雄偉的戰爭場面,讓人即使在今天看到依然忍不住拍手稱贊,其難得之處,自是不必多說。片中對基督教文化和羅馬文化融合過程的表現,稱得上渾然天成,也是這部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㈤ 電影賓虛好看嗎 講什麼的
故事發生在古代羅馬軍隊入侵以色列國的時期。耶路撒冷新任總督奎忒斯抵達以色列,其部下、軍團司令官瑪瑟拉凱旋迴到故鄉,得意非凡。他遇見了兒時的夥伴--改信基督教的猶太王子賓虛,瑪瑟拉希望賓虛配合他治理此地,並要賓虛將那些猶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訴他,正義的賓虛嚴辭拒絕了,兩人成了冤家。 賓虛偷偷地愛上了販賣奴隸的商人的女兒埃絲特。一天,奎忒斯率領官吏巡市,賓虛的妹妹伊拉絲在自家的樓上觀看歡迎隊伍,無意中將屋頂上的瓦片碰落下去,使總督的馬受驚,總督落馬受傷。 於是瑪瑟拉下令將賓虛一家當做謀反者統統抓起來,賓虛被流放,而他的母親和妹妹則被罰做苦役。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熱、口渴和疲勞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賓虛,遇到了一個與他同樣年輕的、有著神奇的力量的年輕人,他不但救了賓虛的命,而且還給予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賓虛被賣做奴隸,在兵艦上當了一名劃槳的水手。一次,兵艦遭到了海盜船的襲擊,在危難時刻賓虛救了艦隊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並多次阻止了他的自殺。也許是賓虛特有的氣質、眼神以及不卑不亢的態度打動了阿列斯,他給了賓虛自由,並將他帶到羅馬,收為養子。賓虛來到羅馬的競技場上,他英勇無比,成為了一名著名的角鬥士。後來他重返耶路撒冷時又和瑪瑟拉相遇了,瑪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來個戰車競賽。在競賽那一天,兩人加鞭催馬,互相追趕,競爭場面十分殘酷,瑪瑟拉不時地暗害賓虛,而賓虛卻憑借著自己的沉著、堅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藝戰勝了瑪瑟拉,瑪瑟拉被掀翻在地上,他的馬蹄和戰車從他自己的身上碾過……當賓虛得知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得了麻風病,被送到了麻風谷時,他趕去想帶走母親和妹妹,但正好被 來給他母親和妹妹送食物的女友埃斯特遇見,女友阻止了他...埃斯特聽了耶穌的傳教後,勸賓虛不要在仇恨中生活,但賓虛並未理解,且與女友發生爭執。後女友再次去給賓虛母親和妹妹送食物時,勸她們和自己一起去見耶穌,這是賓虛也恰巧到來,於是賓虛和埃斯特將她們帶離麻風谷。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找到耶穌時,耶穌即將被釘在十字架上,賓虛認出了耶穌,原來他就是當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賓虛舀了一些水去給耶穌喝,他在耶穌的臉上讀到的是"寬恕",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復仇帶來的將是更多的仇殺與痛苦,於是他放棄了"流血"的念頭。突然間天地黑暗、暴雨傾盆,耶穌的血從十字架上流下,奇跡發生了--賓虛的母親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陽光下終於團聚了,天主賜給了他們生命的永恆……
㈥ 電影<<賓虛>>的賓虛為何意
賓虛(Ben-Hur)是電影里男主角的名字
賓虛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古代羅馬軍隊侵古以色列的時期。耶路撒冷新任總督奎忒斯抵達以色列,其部下、軍團司令官梅瑟拉凱旋迴到故鄉,得意非凡。他遇見舊友--當地一豪族之子賓虛,但對後者十分傲慢,兩人成了冤家。賓虛偷偷愛上了販賣奴隸的商人的女兒埃絲特。一天,奎忒斯率領官吏巡市.賓虛的妹妹伊拉絲在自家的樓上觀看歡迎隊伍,無意中將屋頂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總督的頭上,於是一家人被當作謀反者統統被抓。後來,身強力壯的賓虛被賣作奴隸,在乒艦上當水手,一次,兵艦遭海盜船的襲擊,賓虛救了艦隊司令官的性命,獲得了自由,司令官將他帶到羅馬,收為養子。賓虛在羅馬的競技場上英勇無比,成為一名著名的角鬥士,後來重返耶路撒冷,梅瑟拉十分妒忌,提出同他來個戰車競賽。在競賽內那一天。兩人加鞭催馬,互相追趕……梅瑟拉不時地暗害賓虛,結果自己的戰車卻翻倒在地。多年以後,賓虛不幸患上癩病,與在山上服苦役的母親和妹妹相會。這時耶穌降臨,賓虛的病被治好了……這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陽光下終於團聚了……
㈦ 《猶大 賓虛》(又名《賓虛》)電影分析
故事起於主歷二十六年,驕橫的羅馬軍隊以勝利者的姿態佔領了猶太人的聚居地。當地的王子猶大.賓虛偏偏與鎮守此處的羅馬護民官馬沙拿是兒時的好友。為了族人的利益,賓虛拜訪了馬沙拿。然而昔日純真的友情里揉進了冷酷現實的粗砂。征服者的代表馬沙拿要求猶太人放棄抵抗,絕對馴服,被征服者的領袖賓虛卻渴望兩族和睦共處,平等相待。溫馨懷舊的氣氛被唇槍舌劍一掃而空。
不久,馬沙拿利用一起極偶然的事故,誣告賓虛謀反,將他發配邊遠,以此來樹立自己在當地的威嚴。尊貴的王子轉瞬與卑污的囚徒為伍,踉蹌地行進在無邊的沙漠里。乾渴、疲憊、悲憤、冤屈,抬眼便是羅馬兵士橫空的鞭影,人的路已走到盡頭了……賓虛頹然倒地,俯首黃塵,呼道:「神啊!幫幫我!」此時,畫面里伸進了一雙手,極其溫柔,飽含憐憫,輕輕托起他的頭。一瓢清水,帶著生命的力量,淋在他渴裂的唇上。此人是誰?他長發垂肩,身披麻衣,平凡得一如路人,然而羅馬士兵卻攝於他的氣度,不敢侵犯。他就是我們的生命源,他就是我們的活水泉——耶酥基督!這一次,神拯救了賓虛的肉體。
在軍船的底艙服苦役的日子裡,賓虛的忍耐和誠實博得了羅馬執政官的好感。在一次激烈的海戰里,賓虛意外地從血與火中救出了執政官。立刻,階下囚升為座上賓。賓虛的命運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機。當初他突然被捕,和母親妹妹失去聯系;如今,為尋親人,他歸心似箭。然而悠悠三栽,故園已從華麗的庭院變為狐兔出沒的荒宅。萋萋野草似乎告訴他母親和妹妹已是存亡難卜了。這一切都源於馬沙拿的罪惡。他的心中充滿了仇恨。他接受邀請與馬沙拿賽馬,意欲在競技場上一報國仇家恨。賽前,他懇切禱告,求神原諒他難抑的殺心。「以牙還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若人人只遵循這樣的道德水準,恐怕世間只能有無休無止的冤冤相報了。上帝的國何時到來?上帝的義何處去尋呢?看著賓虛一意孤行地用以罪攻罪的方式復仇,我們彷彿聽到上帝沉重的嘆息:這紛亂的人間有一種急切的需要,只有用它才能治癒人性與時代的痼疾。
但是,神似乎又一次應允了賓虛。在風雲變幻的賽場上,馬沙拿弄巧成拙,被奔馬踏成重傷。他在臨死前滿懷惡意地告訴賓虛:他的母親和妹妹並未死,只是成了人人棄絕的麻風病人!仇人,帶著他漆黑的靈魂摔入地獄,無辜的親人們仍被罪惡囚禁在生不如死的痛苦裡。復仇的故事尚未結束,然而賓虛又向誰去發泄他這更甚以往的滿腔怨恨呢?他欲哭無淚,感到了極度的空虛。原來,神應許了賓虛的禱告,只是讓他看到用報復來刈盡心中仇恨的野草,結果卻象給它施了肥,使之更加瘋狂地蔓延。
難到人類就在這種惡性循環的控制下永不得生嗎?不,神已賜下了一位帶著道路,真理,生命的主來到了我們中間,普世傳揚他愛的福音。可惜,仍被仇恨捆綁著的賓虛卻拒絕隨眾人 去聽耶酥在山上講道,不去領受一份豐富的福祗。寬容是一種屬天的美德。慈悲的甘霖卻不能象沙漠里的一瓢清泉那樣滋潤他靈里的乾渴。愚鈍的人,往往對解救若肉體的銘心感恩,對解救靈魂的卻不屑一顧。耶酥站在山巔,望著賓虛步步遠離。耶酥的頭向著他緩緩轉動,想必眼裡為一隻走失的羊兒而充滿憂傷。多少次,我們也曾因為心中的頑念,背棄了主,主一定也是這樣注視我們掉首而去的背影吧。
看著母親和妹妹被麻瘋病折磨得奄奄一息,又聽說耶酥能夠醫治,情急之下,賓虛帶著她們來尋耶酥了。此時耶酥已被定了死罪,背著十字架被人簇擁著走向骷髏地。賓虛認出了他,那個曾給了他一瓢生命之水的人。沒想到重逢時非但不能向他表達感恩之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蹈入死地。賓虛的悲憤已不僅僅關乎家人的命運了。但是他卻聽到被釘上十字架的耶酥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何等包容的胸懷,滿盛浩瀚的恩典!此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點點都是殷紅的鮮血。大雨淋到賓虛母親和妹妹的身上,麻瘋的斑點不見了,罪惡的印跡被寶血覆蓋了!天地都洗潔了!
賓虛一家相擁而泣,他們看到消彌仇恨,洗滌罪惡,惟有用愛和寬容,此外別無他途。耶酥為之而死,卻使普世的罪人重獲新生。新約時代既是愛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了!
縱觀此片,情節引人入勝,演員表演精湛,場面氣勢恢宏,在藝術手法的表現更有三個特點。一,虛實相間的情節設置。賓虛傳奇的經歷是虛構的故事,但耶酥的神跡奇事卻是真實的歷史。兩人年齡相仿,不曾交談,卻有接觸。賓虛不認識主,神卻在他的生命里決定著他的沉浮.虛實若即若離,亦真亦幻,使觀眾獲得審美上的愉悅。二,主線與輔線的互換關系.顯然,影片的主要篇幅用在了賓虛身上,他的故事似為主線,關於耶酥的情節,只有他的出生,登山訓眾和被釘十字架。量化來看應為輔線,但是結尾處點明的影片主旨卻使人發現輔線正是要義所集,主線故事倒成為輔線論點的一個論據。 「主線」為 「輔線」服務,主輔實應互換。三,象徵主義的運用。耶酥在影片中不過出現三四次,而且每次都是背影或側面,無法看清他的容顏。編導顯然用這樣的模糊形象表明一種抽象的屬靈的力量。耶酥成為救贖和愛的象徵,因此不需要用屬世的特徵將他描述。這樣就起到了令人嚮往又倍感崇敬的作用。
面對著部名垂影史的煌煌巨著,相信每一位觀眾都會為之傾倒。但對基督徒來說,藝術的魅力更加深了我們屬靈的感悟,從而領受了雙份的智慧.我們更幸運。
㈧ 《賓虛》觀後感
一個苦難民族苦難歷史的縮影。歷史上被滅亡的種族有很多,而猶太人的苦難之所以還被人記著,是因為猶太人中間出了一個大智慧的人——耶穌。
整部片子實際上是兩個故事:賓虛的故事,以及耶穌的故事,其中耶穌的故事更完整。影片一開始就是在講耶穌的誕生,影片最後講耶穌的死和復活(就是在十字架前走過的牧羊的那個牧羊人)。
我們從賓虛的身上看到了基督教教義如何從猶太教里脫胎而出,又如何針對猶太教的不足作出突破。猶太教強調律法,但律法並不能救贖猶太人,猶太人依舊家破人亡。而基督教強調來自心底的愛,不只是對自己的愛,對自己信仰的神的愛,而是對他人的愛,甚至包括對敵人的愛。耶穌讓人們放下手中的劍,拿起寬容,因為愛是比暴力更為強大的力量。因為暴力,猶太人亡國滅種;但因為愛,猶太人把上帝的國建在每個人的心裡,永生不滅。
不了解《新約聖經》的人,不了解基督教教義的人,很難看懂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部片子忠實地闡述了耶穌關於愛的思想,盡管耶穌在影片中只展現了一個背影和模糊的臉,但我們知道他無所不在,第一次,賓虛在快渴死的時候禱告:「我的神啊,求你救救我!」,耶穌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的面前,給了他一瓢水引用。那個羅馬軍官看到耶穌的時候,竟然不敢直視他的平和,暴力在愛的面前退卻。第二次,賓虛在救執政官的時候,執政官對賓虛說:「你的神救了你,也順便救了羅馬軍隊」。第三次,耶穌在死後升天的剎那,因著艾斯特對耶穌的信心,救好了賓虛的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神從來沒有離棄過賓虛,只要猶太人信他,不拋棄他,按神的話語做事情,猶太人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起上帝的國度!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是賽馬的場面。細心的人應該會發現,米斯拉有犀利的戰車,有健碩的馬,更主要的是,他御馬的方法是用鞭子,用鞭子狠狠抽打;而賓虛是用「愛」來駕馭馬,他根本就沒有帶鞭子。盡管在體育競賽中,暴力似乎比愛更有力量,而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愛對暴力的完勝。賓虛完勝,而米斯拉身死。整個畫面拍得很唯美,1959年是沒有電腦特技的時代,那是一個真實而動人心魄的場面。沒有誰看到這個場面不熱血沸騰的!
評分10分。近乎完美的片子。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是那個阿拉伯酋長,非常可愛。那四匹馬也拍得非常好,竟然能拍出馬的個性和趣味出來,有的淘氣、有的暴烈、有的沉穩、有的沖勁十足,只有愛馬的人才能發現馬的這些特質,而一個只把馬當作工具的人,他眼裡的所有的馬都是馬,都是一種不同於人的動物存在,是不可能發現人和馬之間這種上帝賜予的同樣的「愛」,這種愛也能產生出偉大的力量。導演重筆描述人和馬之間的感情,不是為了煽情,而是為下一場賽馬的大戲作為鋪墊,是為了說明「愛比暴力更有力量」這一電影主題。
(我轉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