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國榮到底多有名氣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生於香港,歌手、演員、音樂人,演藝圈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1977年參加亞洲歌唱大賽出道,1983年以《風繼續吹》在歌壇成名。1984年憑借《Monica》奠定其在香港歌壇的地位。1987年憑借專輯《愛慕》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 ,華語唱片在韓國銷量紀錄保持者 。1988年,1989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9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獎金針獎。2000年獲得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樂團」 。他涉獵不同風格的音樂題材,除擅長詞曲創作外,他亦擔任過MTV導演、唱片監制、演唱會藝術總監等。
1978年開始參演電視劇,在《我家的女人》中展現細膩的表演風格。80年代後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成功詮釋了寧采臣、旭仔、程蝶衣、歐陽鋒等不同類型的角色。1991年憑借《阿飛正傳》當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他亦憑此片受到國際影壇的廣泛關注 ,獲得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男主角獎以及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199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1998年成為首位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的亞洲男演員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張國榮是中國流行文化的指標人物之一;影視歌全能亞洲巨星 ;華人演藝圈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粵語流行音樂的指標性人物之一
音樂獎項
▪ 2013 Hong Kong Singer Channel香港40年十大金曲第一位 《Monica》 (獲獎)
▪ 2010-12 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我最喜愛的歌手」,「我最喜愛的唱片」,「我最喜愛的歌曲」 (獲獎)
▪ 2010-08-02 入選美國CNN「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 (獲獎)
▪ 2010-08 美國CNN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評選第三名 (獲獎)
▪ 2010-04-07 IFPI頒獎2009年全年最高銷量廣東唱片十大銷量廣東唱片 (獲獎)
▪ 2010-04-07 IFPI頒獎2009年十大銷量廣東唱片 (獲獎)
▪ 2010 華語金曲獎華語樂壇30年30人 (獲獎)
▪ 2005-11-08 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成為獲致敬的歌手之一 (獲獎)
▪ 2005 IFPI頒獎禮十大銷量廣東唱片 《BELOVED》 (獲獎)
▪ 2003 第三屆 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 2003 第三屆 華語流行樂十大華語歌曲 《這么遠,那麼近》 (獲獎)
▪ 2003 第二十五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銀禧榮譽大獎 (獲獎)
▪ 2003 年度CASH音樂成就大獎最佳另類作品獎 《這么遠,那麼近》 (獲獎)
▪ 2002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第二任音樂大使 (獲獎)
▪ 2001 第一屆 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十大華語歌曲獎 《路過蜻蜓》 (獲獎)
▪ 2001 第一屆 華語流行樂最佳流行男歌手獎 (獲獎)
▪ 2001 第一屆 華語流行樂最佳演唱會獎 《熱·情》 (獲獎)
▪ 2001 香港作詞家作曲家協會「金帆獎」頒獎典禮主題歌 《挪亞方舟》 (獲獎)
▪ 2001 中國原創音樂榜千禧全國成就大獎 (獲獎)
▪ 2001 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榜金曲獎 《發燒》 (獲獎)
▪ 2000 第二十三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銀禧榮譽大獎 《左右手》 (獲獎)
▪ 2000 第二十三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退出領獎) 《大熱》 (獲獎)
▪ 2000 第十八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四台聯頒大碟獎 《Untitled》 (獲獎)
▪ 2000 第十八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致敬大獎 (獲獎)
▪ 2000 香港作詞家作曲家協會我至愛的中文金曲冠軍 《我》 (獲獎)
▪ 2000 CCTV-MTV音樂盛典頒獎禮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獲獎)
▪ 2000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首任音樂大使 (獲獎)
▪ 2000 《明報周刊》最突出男歌手獎 《路過蜻蜓》 (獲獎)
▪ 2000 馬來西亞金曲榮譽大獎 (獲獎)
▪ 2000 《明報周刊》致敬大獎 《熱·情》演唱會 (獲獎)
▪ 1999 第十二尊歌曲大獎,十屆 商台叱吒樂壇至大專業推介獎 《左右手》 (獲獎)
▪ 1999 第二十二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 (獲獎)
▪ 1999 第二十二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左右手》 (獲獎)
▪ 1999 第十七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獲獎)
▪ 1999 新城電台勁爆年度歌曲大獎十大勁爆歌曲 《左右手》 (獲獎)
▪ 1999 港台20世紀百年十大金曲 《Monica》 (獲獎)
▪ 1997 第十六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有心人》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 《當真就好》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 《有心人》 (提名)
▪ 1996 第十五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夜半歌聲》 (提名)
▪ 1995 第三十二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 《夜半歌聲》 (提名)
▪ 1995 第十四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追》 (獲獎)
▪ 1995 第十八屆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 (獲獎)
▪ 1994 第三十一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 《追》 (提名)
▪ 1994 第十三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紅顏白發》 (提名)
▪ 1993 第三十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 《紅顏白發》 (獲獎)
▪ 1989 第二屆 商台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 (獲獎)
▪ 1989 第二屆 商台叱吒樂壇IFPI大獎 《側面》 (獲獎)
▪ 1989 第七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獲獎)
▪ 1989 第七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由零開始》 (獲獎)
▪ 1989 韓國最受歡迎外國歌星第一名 (獲獎)
▪ 1988 第六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獲獎)
▪ 1988 第六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沉默是金》 (獲獎)
▪ 1988 第六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貼身》 (獲獎)
▪ 1988 第七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倩女幽魂》 (提名)
▪ 1988 第一屆 商台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 (獲獎)
▪ 1988 第十一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 (獲獎)
▪ 1988 第十一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無需要太多》 (獲獎)
▪ 1988 第十一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沉默是金》 (獲獎)
▪ 1987 第十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創意歌曲獎 《無心睡眠》 (獲獎)
▪ 1987 第十屆 港台全年銷量冠軍大獎 《Summer Romance》 (獲獎)
▪ 1987 第十屆 港台CD鐳射大獎 《Summer Romance》 (獲獎)
▪ 1987 第八屆 商台擂台大碟獎 《Summer Romance》 (獲獎)
▪ 1987 第八屆 商台擂台歌曲 《無心睡眠》 (獲獎)
▪ 1987 第五屆 無線年度金曲金獎 《無心睡眠》 (獲獎)
▪ 1987 第五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無心睡眠》 (獲獎)
▪ 1986 第四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年度金曲金獎 《有誰共鳴》 (獲獎)
▪ 1986 第四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有誰共鳴》 (獲獎)
▪ 1986 第四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當年情》 (獲獎)
▪ 1986 第九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當年情》 (獲獎)
▪ 1986 第七屆 商台擂台歌曲獎 (獲獎)
▪ 1985 第六屆 商台擂台歌曲獎 (獲獎)
▪ 1985 第八屆 第8屆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不羈的風》 (獲獎)
▪ 1985 第三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不羈的風》 (獲獎)
▪ 1984 第五屆 商台擂台歌曲獎 (獲獎)
▪ 1984 第二屆 無線十大勁歌金曲 《Monica》 (獲獎)
▪ 1984 第七屆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Monica》 (獲獎)
▪ 1979 亞洲職業歌手歌曲創作邀請賽最有前途歌星獎 (獲獎)
▪ 1977 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 《American Pie》 (獲獎)
影視獎項
▪ 2010 美國CNN評選「香港影壇19位最俊美的男星」第一名 (獲獎)
▪ 2010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十大香港電影」第三名 《東邪西毒》 (獲獎)
▪ 2010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十大香港電影」第一名 《阿飛正傳》 (獲獎)
▪ 2010 美國CNN評選的亞洲最偉大25位演員之一 (獲獎)
▪ 2006 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別增設「金像獎銀禧選」以接近五成的得票率成為銀禧影帝 (獲獎)
▪ 2006 日本國家電視台NHK舉辦在「日本最受歡迎的演員」評選當選「國際十佳演員」 (獲獎)
▪ 2005 第五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大演員獎 (獲獎)
▪ 2005 張國榮8部電影作品入選金像獎評選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 (獲獎)
▪ 2005 《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霸王別姬》 (獲獎)
▪ 2005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獲獎)
▪ 2005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等機構合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選舉中「中國電影一百年最喜愛的男演員」 (獲獎)
▪ 2004 第二十三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追頒演藝光輝永恆大獎 (獲獎)
▪ 2003 第二十二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異度空間》 (提名)
▪ 2003 韓國電影頻道OCN聯同21家網合作舉辦「百大影星」選舉海外影星第一名 (獲獎)
▪ 2002 第三十九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異度空間》 (提名)
▪ 2002 《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最佳男演員」 《異度空間》 (獲獎)
▪ 2002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2001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2000 第三十七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槍王》 (提名)
▪ 2000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9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8 第十七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8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8 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
▪ 1997 第四十九屆 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7 第三十四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7 第十六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色情男女》 (提名)
▪ 1997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6 第四十九屆 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風月》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風月》 (提名)
▪ 1996 全球十大華語影星(由金馬獎執委會等機構主辦) (獲獎)
▪ 1996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5 第一屆 香港電影評論家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 《東邪西毒》 (獲獎)
▪ 1995 第十四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金枝玉葉》 (提名)
▪ 1995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5 東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男主角(日本「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電影評獎」) 《霸王別姬》 (獲獎)
▪ 1994 第五十一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東邪西毒》 (提名)
▪ 1994 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外語片男主角 《霸王別姬》 (獲獎)
▪ 1994 韓國最受歡迎外國影星第一位 (獲獎)
▪ 1994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3 第四屆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 (獲獎)
▪ 1993 第四十六屆 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霸王別姬》 (獲獎)
▪ 1993 第四十六屆 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霸王別姬》 (提名)
▪ 1993 第五十一屆 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 (獲獎)
▪ 1993 日本「Cine City」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 1993 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
▪ 1991 第十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阿飛正傳》 (獲獎)
▪ 1991 第二十八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阿飛正傳》 (提名)
▪ 1991 第三十六屆 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 《阿飛正傳》 (提名)
▪ 1989 第八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胭脂扣》 (提名)
▪ 1989 韓國最受歡迎外國影星第一名 (獲獎)
▪ 1988 第七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
▪ 1983 第二屆 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烈火青春》 (提名)
▪ 1980 英聯邦電影電視節最佳表演獎 《我家的女人》 (獲獎)
綜合獎項
▪ 2010 香港電台「愛香港的理由」評選結果第一名「有張國榮」 (獲獎)
▪ 2009 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將「張國榮」作為詞條收入其中 (獲獎)
▪ 2009 」韓國最高人氣中國明星「第三名 (獲獎)
▪ 2007 新浪粵港十年網娛盛典「最懷念明星獎」 (獲獎)
▪ 2005 新加坡《聯合早報》亞洲明星人氣50強第四位 (獲獎)
▪ 2005 馬來西亞民選「十大傑出青年」 (獲獎)
▪ 2004 入選日本《日經娛樂》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十大亞洲男藝人 (獲獎)
▪ 2004 香港市民心目中的五大成功人士 (獲獎)
▪ 2003 入選美國著名雜志《人物》」世界上最帥的50位男人「之一 (獲獎)
▪ 2003 中國二十世紀十大文化偶像之一 (獲獎)
▪ 2001 日本Yahoo外國明星人氣榜第一位 (獲獎)
▪ 2000 香港電台千禧十大演藝紅人榜首 (獲獎)
▪ 2000 日本Yahoo外國明星人氣榜第一位 (獲獎)
▪ 2000 浙江區傳媒頒發永恆魅力獎 (獲獎)
▪ 2000 香港四大絕色榜首 (獲獎)
▪ 1996 日本著名雜志《ASIA POP》最佳藝人獎 (獲獎)
▪ 1996 日本著名雜志《ASIA POP》人氣最旺獎 (獲獎)
▪ 1991 香港商台十大健康形象 (獲獎)
▪ 1990 香港電台八十年代十大演藝紅人 (獲獎)
▪ 1989 亞洲十大最受歡迎藝人第一位(韓國主辦) (獲獎)
▪ 1989 商台十大靚人榜首 (獲獎)
▪ 1987 香港電台演藝十大當紅人物 (獲獎)
▪ 1986 香港電台演藝十大當紅人物 (獲獎)
▪ 1984 《華僑日報》十大最受歡迎藝人 (獲獎)
▪ 1977 《華僑日報》最有前途新人獎 (獲獎)
其他榮譽
▪ 2013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致敬單元里有張國榮電影回顧展 (獲獎)
▪ 2013 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網路全書《義大利網路全書》將張國榮作詞條收錄其中[161] (獲獎)
▪ 2013 世界最知名最權威的網路全書《大英網路全書》已將張國榮作詞條收錄其中[142] (獲獎)
▪ 2013 法文網路全書《環球網路全書》已將張國榮作詞條收錄其中[162] (獲獎)
▪ 2009 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將「張國榮」作為詞條收入其中[111] (獲獎)
▪ 2004 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進駐「偉人殿堂」的演藝明星蠟像[108] (獲獎)
▪ 2000 第一位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連開兩場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獲獎)
▪ 2000 第一位在日本連開10場演唱會的香港歌手 (獲獎)
▪ 1999 第一位既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同時也是金像獎影帝的香港男藝人 (獲獎)
▪ 1998 第一位受邀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的華人男演員 (獲獎)
▪ 1993 第一位受邀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的華人男演員 (獲獎)
▪ 1989 第一位享譽韓國海外樂壇的華人歌手 (獲獎)
▪ 1988 第一位亞洲區百事巨星代言人 (獲獎)
⑵ 《八佰》破阻定檔,七影帝三影後抬轎,管虎會得罪將軍後人嗎
對於許多影視作品而言,他們的拍攝已經不僅是簡單的賺取利潤,更多的電影是向一些經典的事件致敬,通過最大程度還原當時的真相,來向當下的社會傳遞一些正能量,往往紅色電影最為能夠傳達對歷史人物的致敬之情。而《八佰》作為一部抗戰電影,卻在定檔時遇到了不小的問題,而管虎拍攝這部作品更是冒著會得罪歷史人物後人的危險。對於這部分電影當中的一位主要人物而言,在歷史的真實記錄當中孫元良是存在許多缺點的,甚至還有在面臨敵軍時逃跑的情況,如若按真實的情況進行展示,勢必會將這位將軍的後人得罪,畢竟以往的影視作品當中都將這些情況進行美化。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不在管虎的顧慮范圍之內,如此大製作拍攝的一部分作品,不會因為會得罪一個人就會直接取消,更何況這部電影主要記錄的是先烈們的英勇事跡,讓後人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先烈們能夠打下現如今的江山是何等不易。現在電影已經成功播出,相信觀看者可以通過這部影片更好的了解到歷史,對於先烈們的崇拜之情也會油然而生,至於許元良的事件相信不會給觀眾造成過多的影響,畢竟特殊年代人類會因為處境而做出一些選擇也是不可避免的。
⑶ 《摩洛哥王妃》華麗穿搭另人嘆為觀止,我們從中能學到哪些時尚穿搭技巧呢
《摩納哥王妃》已於六月底在上海電影節的開幕式上同期上映。影片中NicoleKidman在服裝、珠寶上的華麗搭配引發現場一片嘆為觀止,現在就告訴大家如何打造復古名媛風!
一、高貴優雅Look
片中紙醉金迷的60年代風潮也是時裝迷們極其熱衷的一大看點。雍容奢華的面料、流暢的A字收腰輪廓以及水粉色彩詮釋著高雅的復古性感,慵懶而魅惑——GraceKelly還是當紅美劇《廣告狂人》女主角BettyDraper的原型。
珠寶+華服+格調十足
脫下外套,裡面是一套one-piece。什麼one-piece適合這樣的商務場合呢?那些剪裁復雜的款式會分散對方對你的注意力,剪裁精細的H型款式是最佳選擇。就像Grace常常穿著的那些一字領、中袖或者無袖款式那樣。它們甚至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造型,但它們可以凸顯出穿衣服的你的魅力。黑金誘惑+巴洛克風格黑色與金色,一個低調一個奢華,混搭在一起是低調華麗的典型演繹,復古中又透露出強烈的時尚與現代感。
⑷ 中國大陸影帝影後排行榜
中國影帝影後有:周星馳、梁家輝、黎明、郭富城、劉德華、葛優、梁朝偉、周潤發、張藝謀、劉燁,石磊,滕汝駿等。
1、周潤發(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開平,中國影視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1999年在洛杉磯中國城「中央廣場」留下手印,2000年獲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特別成就獎,2004年憑《喋血雙雄》等影片中塑造的槍手形象成為全美最多人收藏其DVD的男演員前三名。
2005年被香港網民評為「經典電視劇小生」第一名;2007年獲美國AZN電視台 「亞洲卓越獎頒獎禮」終身成就獎。
一、影帝,是指通過自身高超的演技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如華語電影三大最高獎、國際電影節)中榮獲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男演員被尊稱為「影帝」,比如奧斯卡影帝、戛納影帝、金像影帝、金馬影帝等等。
在中國,華語電影三大最高獎項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金雞百花獎。這三大電影獎包含獎項眾多,但是在公眾心目中,最受關注的還是金像獎中具有濃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也就是在報道中經常作為頭條的「影帝」和「影後」大獎。
自香港電影金像獎舉辦三十二年來,共產生影帝十九位,基本上代表了這個時代華語影壇表演藝術的最高水準。另外,由於重大的電影獎項均有提名,如在同一屆電影獎項中誕生兩位影帝,則稱為「雙黃影帝」,而只獲得提名沒有拿獎的演員稱為「准影帝」。
二、人們通常把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如國際電影節)中榮獲過「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員尊稱為「影後」,比如奧斯卡影後、戛納影後、金熊影後、金像影後、金馬影後等等。
如今,著名的國際電影節有: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等等。
中國內地的三大電影節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另外中國內地較權威的電影獎項還有中國電影華表獎和中國電影童牛獎。此外,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內地的金雞百花獎並稱華語電影的三大最高獎,其權威性備受華語電影人重視。
⑸ 「中國勝利三部曲」電影是哪三部
根據新冠疫情防控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向隱蔽戰線上無名英雄致敬的諜戰片《無名》,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宣布推出「中國勝利三部曲」,獻「中國勝利三部曲」第一部《中國醫生》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了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戰。影片主創班底沿用《中國機長》,由劉偉強擔任導演,張涵予、袁泉、李晨、周也、馮文娟、張天愛等主演。
在片中飾演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的張涵予透露,這一角色的原型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張院長有擔當、有責任、勇敢果斷,是我心中的英雄。」
飾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的袁泉在片場看到那些真實的畫面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為醫生在面對疫情時的心情:「一切都是未知,但依然要拼盡全力。」
《長津湖》三位名導聯手合拍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介紹,《長津湖》的製作規模、投資規模、拍攝時間跨度、動用的演職人員數量都創下新的紀錄,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導演聯手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合作,「三位導演各自擅長的領域非常清晰:凱歌導演負責把握歷史基調,因為他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徐克導演在創作上的大膽,林超賢導演在製作上的霸氣,都是行業內非常鮮明的。」他還強調,《長津湖》絕不是什麼「拼盤電影」,攝影、美術、美學風格均高度統一。
《無名》諜戰片嘗試新突破
「中國勝利三部曲」的第三部《無名》是一部諜戰片,由程耳擔任編劇及導演。影片聚焦波譎雲詭的隱蔽戰線,講述地下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送出情報、用生命與熱血保衛祖國的故事。
程耳介紹,影片故事發生在1937年11月到1945年8月,當時的上海正處在一個艱難時刻,無數地下工作者前仆後繼,用默默無聞的奉獻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於冬透露,《無名》計劃今年8月在上海開機,將對諜戰片這一類型做出一定突破。 記者 袁雲兒
[ 責編:宮辭 ]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舉報/反饋
發表評論
發表神評妙論
發表
作者最新文章
義診|「關注兒童,健康成長」——荔灣中心醫院開展兒童生長發育義診
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發布暴雨橙色預警
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發布暴雨橙色預警
相關文章
吳京《長津湖》展映收27萬,甄子丹《怒火·重案
⑹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是什麼
6月25日晚,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隆重舉行。有哪些影片和明星獲獎呢?請看以下內容。
最佳紀錄片:《當保羅穿越大海》
評委評語:影片講述當今世界最關心的難民問題,關注人性,和不同文化間人們的交往,技法純熟,態度真誠。
最佳動畫片:《至愛梵高》
評委評語: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與藝術家內心世界對話的電影,是一部動畫與精美油畫完美融合、向藝術大師的作品與人生獻禮的絕美佳作致敬!
黃渤獲最佳男演員獎,真不愧是50億影帝!!!
⑺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評獎單元
電影節評獎單元包括「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亞洲新人獎」,邀請國際電影業界的知名人士組成評委團對參賽影片進行評選。
作為主競賽單元的「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旨在體現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評委會由國際知名電影專業人士組成。「亞洲新人獎」致力於發現、推出亞洲電影新人,激發亞洲電影創作活力。
2010年,共有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2327部影片報名金爵獎、亞洲新人獎以及國際學生短片大賽,其中的長片1299部,短片928部,又一次刷新歷屆最高紀錄。
電影市場
電影市場包括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及合拍片項目洽談三部分。
電影交易市場是中國最專業的電影交易平台,每年吸引國內外重要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以及上百位國際買家進行交易。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則是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的橋梁,也是發掘電影新銳的重要平台。
2010年電影交易市場場面火爆,吸引了韓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北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電影機構,銷售影片300多部,3天內有6000多人次入場參觀,接待專業買家800多人,達成700多個交易意向。而項目創投和合拍片洽談吸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19個項目,35個項目入圍,包括9個中國電影創投項目和26個合拍片項目,6月14日至16日,有527位投資人、買家到現場洽談,經過453 場洽談會議,35個項目均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電影論壇
電影論壇秉承「中國道路,世界價值」的宗旨,為業界提供專業服務,是世界電影節中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業界話語交流平台,每年的論壇由「主席講壇」、「產業論壇」、「電影圓桌」和「電影大師班」四大板塊十多個專場組成,為業內交流合作搭建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
2010年的電影論壇共邀請到60多位國內外業界精英在9場論壇上發言,圍繞中國電影產業大發展和3D技術等重磅話題,邀請來美國韋恩斯坦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美國電影協會首席執行官羅伯特·皮薩諾、任仲倫、於冬等業界巨頭、馮小剛、何平、姜帝圭、王小帥、彭浩翔、戴立忍等知名導演,共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產業和電影新人「指點江山」,為參會人員提供超值服務,體現電影節對產業關注的責任與使命感。
國際電影展映
電影展映單元設官方特別推薦、向大師致敬、全景中國、地球村、多元視角等單元。影片風格各異,為全球業界認識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為公眾和媒體了解世界電影動態提供窗口。
2010年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25家放映影院滿場超過140場。9天里,組委會還精心組織了80多場高質量的觀眾見面會,其中《海洋天堂》、《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等全部爆滿,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掌聲不斷。
此外,2010年電影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近500家媒體130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不僅為歷屆以來之最,而且媒體的報道力度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央電視台每天熱點報道電影節,為提高電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推動電影產業發展和促進電影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⑻ 國內比較好的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7月份於青海省西寧市舉辦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由西寧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FIRST青年電影展致力於推廣青年電影人早期作品,鼓勵評獎為主。
獲獎名單
第12屆(2018年)
最佳劇情片
《郊區的鳥》
最佳導演
拉華加《旺扎的雨靴》
最佳演員
池韻《美麗》
最佳藝術探索
《馴馬》剪輯·古濤
一種立場
《狂熱自白》
最佳紀錄片
《四個春天》
最佳劇情短片
《運轉法則》
評委會大獎-長片類
《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
評委會大獎-短片類
《Fauve》
特別提及
The Burden
第11屆(2017年)
最佳劇情片: 《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導演: 蔡成傑《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演員:塗們《老獸》、鄭人碩《川流之島》
最佳紀錄片:《囚》
一種立場:《殺瓜》
最佳藝術探索 :《笨鳥》
最佳短片:《野潮》
最佳動畫實驗片: 《異域》
評委會大獎·長片: 《入黑之時》
評委會大獎·短片: 《於是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
第10屆(2016年)
最佳劇情片:張濤《喜喪》
佳導演獎:張濤《喜喪》
最佳演員獎:孫伊涵《我心雀躍》
最佳藝術探索:馬凱《中邪》
最佳短片獎:於鐳《造化》
最佳實驗/動畫獎:趙易《八里溝》
最佳紀錄片獎:黎小鋒、賈愷《昨日狂想曲》
「一種立場」獎:金行征《消失在黎明前》
評委會大獎(國際短片類):Guido Hendrikx《Among Us》、Klara Kochańska《The Tenants》
評委會大獎(國際長片類):空缺
第09屆(2015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德格娜《告別》
最佳導演:王一淳《黑處有什麼》
最佳紀錄片:顧曉剛《種植人生》
最佳演員:趙炳銳《命運速遞》
佳藝術貢獻獎:翟義祥《還俗》
最佳短片:周鉅宏《見光》
評委會大獎(短片):Vlad Marsavin《塞巴斯蒂安》
評委會大獎(長片):Laura Bispuri《處女之誓》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紀錄片:馬倩雯《活著》
最佳劇情片:範文翰《原諒》
最佳動畫/實驗片:張林《魚》
評委會大獎:Laura Spini《完整的你》
第08屆(2014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忻鈺坤《心迷宮》(原名:《殯棺》)
最佳導演:忻鈺坤《心迷宮》
佳演員:黃河《原來你還在》、黃璐《雲的模樣》
最佳藝術貢獻獎:宋曉飛《白相》(攝影)
最佳紀錄長片:黃肇邦《子非魚》
最佳短片:程亮《關於上海的三個短片》
評委會大獎(長片):Tamar van den Dop《Supernova》
評委會大獎(短片):Jean-Bernard Marlin《La Fugue》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甘劍宇《小學雞大電影》
最佳紀錄片:陳一線《醫院里的中國》
最佳實驗片:張徐展《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
評委會大獎:Oscar Sharp《The Karman Line》
第07屆(2013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郝傑《美姐》
最佳紀錄片:傅榆《藍綠對話實驗室》
佳短片:施君涵《華麗緣》
最佳導演:郝傑《美姐》
最佳演員:馮四《美姐》
最佳編劇:郝傑、葛夏《美姐》
最佳攝影:徐偉《甜蜜十八歲》
最佳美術:栗存旺《美姐》
最佳剪輯:高則豪《目擊者》
最佳配樂:藤原尚紀《我們永遠在這里》
評委會特別獎:高則豪《目擊者》
大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Brian O』toole《周日早上》
最佳紀錄片:阮建恆《沉漁》
最佳動畫片:Jonathan Langager《約瑟芬與蟑螂》
最佳實驗片:樊夢悅《它的故事》
評委會特別獎:文牧野《BATTLE》
第06屆(2012年)
「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
最佳實驗片:劉方白《9Nine》
最佳紀錄片:屈詩航《劉立武》
最佳劇情片:潘智欣《代駕》
最佳動畫片:Pablo Serrano《Eso te pasa por borroco》
評委會特別獎:張子龍《西廂》、Jeff Sousa《The Hirosaki Players》
「一戟即中」青年電影推選單元:
最佳剪輯:孟超、孫一凡《頂缸》
最佳攝影:盧晟《這里,那裡》
最佳編劇:楊南倩、秦海璐、鄧勇星、葛文喆、席然《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音樂:Yongmin moon(韓國)《這里,那裡》
最佳美術:李桃《小老頭與電影院》
最佳導演:郝傑《光棍兒》
最佳演員:秦海璐《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紀錄片:范立欣《歸途列車》
最佳故事片: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
評委會特別獎:馬莉《京生》
⑼ 4K修復單元首批片單公布,這些影片都是什麼性質的電影
201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4k修片”單元,按照世界頂尖技術的展示和哲學的最新成果,近年來相繼向中國觀眾群體介紹修片,不僅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最受歡迎的單位之一,也得到了電影保護和修復專業人士的高度贊譽。
有一個叫於佩爾的人,她會唱一首美妙的歌。講述了法國女權主義者瑪麗-露易絲·吉羅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二戰時期一個貧窮的婦女瑪麗在墮胎手術中找到了一個商機,然後試圖以此謀生的悲慘故事。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夏布洛爾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通過女主人公的苦難,靈活地展現了男權世界中女性反抗的精神,前瞻性地探索了當下流行的“墮胎”問題,發出了發人深省的道德控訴。嚴厲批評了法國社會的保守主義和偽善。這部電影被提名為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銀幕女神伊莎貝爾·於佩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她精湛地刻畫了一個意識中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