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盤點】在柏林電影節獲獎的高分電影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地久天長 (2019) [白日焰火][2014][懸疑 / 犯罪][中國]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地久天長
鏈接: https://pan..com/s/16WaNoGxuHQA1_6gVQnScyQ
白日焰火
鏈接: https://pan..com/s/1ha40m0MthBH3lG-WruGDPw
② 柏林電影節,王景春詠梅憑哪部電影得獎
憑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獲獎。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與王小帥以前的作品相比,《地久天長》時間跨度更長,敘事背景也更為宏大。
影片講述了兩家原本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同時結婚生子,後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縫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遠走遙遠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後再度聚首。時代洪流下,每個人都歷經滄桑,秘密也終因年輕一代的坦盪而揭開。
導演王小帥曾經透露,《地久天長》2015年正式進入劇本創作,歷時4年。此前《地久天長》作為主競賽單元壓軸影片放映後,口碑很高,很多人預測該片可能會獲獎。
③ 哪些中國人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
以下粘貼
1982年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第三十八屆金熊獎:張藝謀 《紅高粱》 1989年第三十九屆銀熊獎:吳子牛 《晚鍾》 1990年第四十屆柏銀熊獎:謝飛 《本命年》 1991年第四十一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 :《哦,香雪》 1992年第四十二屆最佳女演員:張曼玉 《阮玲玉》 1993年第四十三屆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第四十四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 《火狐》 1995年第四十五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 《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紅粉》 1996年第四十六屆金熊獎:李安 《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 《太陽有耳》 1997年第四十七屆銀熊獎:徐立功 《河流》 2000年第五十屆銀熊獎:張藝謀 《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五十一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 《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導演:林正盛 《愛你愛我》 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 《愛你愛我》 2003年第五十三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 特別藝術貢獻獎:李陽 《盲井》 2005年第五十五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 《孔雀》 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 《淹沒》 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 《牛皮》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 劉佳茵《牛皮》 2006年第五十六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 《伊莎貝拉》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第五十七屆金熊獎:王全安 《圖雅的婚事》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 《美》(同美國一起) 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落葉歸根》 2010年第六十屆最佳編劇銀熊獎《團圓》 2010第六十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
④ 求柏林電影節歷屆最佳影片的名單。
柏林電影節歷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獲獎名單
屆次 獲獎電影 獲獎者
54 勇往直前 費斯·阿金
53 塵世之間 邁克爾·溫特博特姆
52 血色星期天 各格林格拉斯
51 千與千尋 宮崎駿
50 木蘭花 保羅·托馬斯·安迪生
49 紅色警戒線(細紅線) 特倫斯·馬利克
48 中央車站 阿瑟·柯恩
47 性書大亨 米洛斯·福爾曼
46 理智和情感 李安
45 新鮮的誘惑 Frederic Bourboulon
44 以父親的名義 吉姆·謝里登
43 香魂女 謝飛
42 大峽谷 勞倫斯·卡斯丹
41 微小之家 歐格斯提奧卡米尼托
40 被拴住的雲雀 吉里·曼澤爾
40 八音盒 科斯塔·加夫拉斯
39 雨人 馬克·約翰遜
38 紅高粱 張藝謀
37 主題 格列布·藩菲洛夫
36 大審判 雷諾·霍夫
35 韋瑟比 大衛·海爾
34 愛的激流 約翰·卡薩維茲
33 蜂巢 馬里奧·卡繆
33 權勢 愛德華·班奈特
32 維羅尼卡·福斯的慾望 托馬斯·舒赫力
31 快!快! Tony Moliere
30 巴勒莫或沃爾夫斯伯格 韋納修赫特
29 戴維 Joachim von Vietinghoff
28 鮭魚 Jose Luis Garcla Sanchez
27 上升(升華) Larisa Shepitko
26 西塞英雄譜 羅伯特·奧爾特曼
25 養女 Marta Meszaros
24 迪達·克拉維茨的學徒 約翰·凱梅尼
23 遠方的雷聲 薩蒂亞吉特·雷伊
22 坎特伯雷故事 皮爾·保羅·帕索里尼
21 悲慘的青春(芬齊——康蒂尼斯的花園) Artur Brauner
19 開始工作 Zelimir Zilnik
18 誰看見他死了 楊·杜里爾
17 出發 西史柯林摩斯基
16 死胡同 羅曼·波蘭斯基
15 阿爾伐維爾城 安德烈·米什林
14 乾旱的夏天 David E.Durston
13 惡魔 Glian Luigi Polidoro
12 一種愛意 Joseph Janni
11 夜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0 托梅斯的盲人犬 Cesar Fernandez Ardavin
9 表兄弟 克勞德·查布羅
8 野草莓 英格瑪·伯格曼
7 十二怒江 悉尼·魯曼特
6 邀請參加舞會(舞伴的邀請) 吉恩·凱利
5 鼠 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4 霍布森的選擇 戴維·里恩
3 恐怖的代價 亨利——喬治·克魯曹
2 一個幸福的夏天 Arne Mattsson
1 吉普車上的四個人 Leopold Lindtberg
1 灰姑娘 沃爾特·迪斯尼
1 裁判結束 安德烈·耶特
1 沒有留下地址 尚保羅李塞諾華
⑤ 12個A類國際電影節都是什麼
1、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很多著名的導演和演員都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獎為榮譽的象徵,是世界電影藝術家嚮往的獎項之一。 顧長衛來之不易的銀熊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借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借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以充滿藝術氣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是最受關注的世界資深電影大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3、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8月底到9月初舉行,是世界上年頭最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 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4、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創辦於捷克,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但因為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5、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兩年一屆。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6、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年創辦於加拿大,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1983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7、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城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銀貝殼獎」。
8、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創辦於日本,兩年一屆。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目的在於藉助電影節的影響促進日本電影市場的發展。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9、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10、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年創辦於埃及,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11、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12.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一個電影節,也是與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同級的國際A類電影節。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豹獎。
⑥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阿斯哈·法哈蒂《內達與西敏:一次別離》(伊朗)
評審團銀熊獎:《都靈之馬》(匈/法/德/瑞)
最佳導演銀熊獎:烏利胥·柯雷《嗜睡症》(德國、法國、荷蘭)
最佳編劇銀熊獎:喬舒亞·馬斯頓、安達米昂·穆拉塔吉《血之救贖》(美國、阿爾巴尼亞、丹麥、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巴巴克·卡里米、佩曼·莫阿迪、沙哈布·侯賽尼《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蕾拉·哈塔米、薩瑞·巴亞特《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沃伊切赫·斯塔龍《獎賞》(墨西哥、法國、波蘭、德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美術):芭芭拉·恩里克斯《獎賞》(墨西哥、法國、波蘭、德國)
最佳電影處女作:《在冰上》
最佳電影處女作特別榮譽獎:《無父之人》、《守衛》
阿爾弗萊德獎:《除了我們還有誰》
最佳短片金熊獎:《波瀾萬丈》
評審團最佳短片銀熊獎:《破碎的夜晚》
最佳短片特別榮譽獎:《對父親的問題》
終身成就獎:阿明·繆勒·斯塔爾
⑦ 第57屆柏林電影節
57屆柏林電影節
時間:北京時間2月8日至2月18日 頒獎地:主會場 Berlinale Palast
評委陣容
第57屆柏林電影節日前公布了評委會陣容,今年將有七位國際影星和電影專家參與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一同決定金熊與各項銀熊獎的歸屬。《計程車司機》的編劇保羅·施拉德將出任評委會主席,中國香港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將同巴勒斯坦女演員希亞姆·阿巴斯、德國老牌演員馬里奧·阿多夫、墨西哥當紅小生蓋爾·加西亞·貝爾納、美國影星威廉·達福,以及丹麥電影剪輯師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出任評委。
評委會主席:保羅·施拉德
作為導演,《美國舞男》是保羅·施拉德最為著名的作品,當然,施拉德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計程車司機》(1976年)的編劇,該片的劇本幾乎改寫了美國電影發展史。他與馬丁·斯科塞斯之後還成功合作了《憤怒的公牛》(1980年)和《耶穌最後的誘惑》(1988年),延續了這對黃金搭檔的輝煌。1978年,施拉德首執導筒推出影片《藍領》,1985年又執導了《三島由紀夫傳》,1991年,他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的影片《迷情殺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92年,他執導的犯罪劇情片《迷幻人生》曾參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角逐。
評委
施南生
香港知名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曾被美國權威業內雜志《綜藝》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電影人之一。由她監制的影片包括曾創造香港電影神話的《無間道》以及徐克的《七劍》。
希亞姆·阿巴斯
這位巴勒斯坦女演員同時也為電影創作劇本並曾任導演。2004年的《生生舞不息》和2004年的《敘利亞新娘》中,她充分展現了自己超寬的戲路。去年,由她主演的《天堂此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外,她還曾出演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
馬里奧·阿多夫
德國演員馬里奧·阿多夫曾出演過超過120部電影和電視劇,在德國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他曾出演過德國著名導演施隆多夫執導的《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和《鐵皮鼓》、法斯賓德的《羅拉》和迪特爾執導的《羅西尼酒店》。
蓋爾·加西亞·貝爾納
他的銀幕表演處女作就是阿萊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利度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愛情是狗娘》,這位墨西哥男演員的魅力自此一直在國際影壇閃光。巴西導演沃爾特·薩勒斯之後選擇他在《摩托車日記》中出演青年時代的切·格瓦拉,還曾主演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他主演的《睡眠科學》去年曾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他與伊納利度二度合作的新片《通天塔》也是今年奧斯卡獎的有力爭獎影片。
威廉·達福
威廉·達福位列當今口碑最佳的幾位美國實力派演員之一。他塑造過無數復雜、陰暗、內心糾結的角色,1980年,他憑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國之門》一鳴驚人,1986年在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中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近年來,他在商業和藝術電影兩方面平均用力,在《蜘蛛俠》大獲票房成功的同時,他還不斷與科南伯格、拉斯·馮·特里爾、斯科塞斯等導演合作。
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
她曾擔綱丹麥知名導演拉斯·馮·特里爾迄今為止幾乎每一部作品的剪輯師,其中包括《醫院風雲》、《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狗鎮》以及《曼德萊》。
開幕片《玫瑰人生》
另據電影節組委會本周三發布的消息,法國「小鳥歌後」埃迪思·皮亞芙的傳記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將開啟本年度的「金熊」之爭。
在埃迪思·皮亞芙逝世近40年後,由法國投拍的影片《玫瑰人生》從追思和揭秘這兩個角度出發,重現了這位法國傳奇香頌女伶充滿激情的生平故事。該片由音樂錄影帶導演奧立維埃·達昂執導,瑪麗昂·歌蒂亞主演,「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將飾演發掘皮亞芙的伯樂。
生前,皮亞芙與讓·谷克多、瑪琳·黛德麗、伊夫·蒙當是好友,而她天鵝絨般高亢婉轉的嗓音以及獨特的舞台風格永遠與《玫瑰人生》、《不,我沒有遺憾》、《愛之頌》等經典香頌名曲被歌迷永遠銘記。在輝煌的舞台燈光以外,皮亞芙在其喧囂的一生中曾被指控謀殺、經歷獨子夭折的悲痛,以及兩次失敗的婚姻,並捲入了法國保衛戰……現年30歲的女演員歌蒂亞表示,即便皮亞芙並不是一位如此著名的歌手,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絕對是電影的好素材,「不管你愛不愛皮亞芙,是不是了解她,你都會願意去看一看這位不凡女人的不凡故事。」
----------------------
柏林電影節的來歷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
又:
柏林國際電影節始於1951年,最先是出於美國文化政治的動機,讓西方世界的三條聯盟有更為廣泛的理念。在二戰結束後的第六年,柏林成為自由社會的樣板,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這一電影節就成為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英格瑪-伯格曼,薩提瓦伊提-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以及法國導演古塔德、特拉甫特和夏伯勒,都在柏林電影節中贏得了國際輝煌。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一段很明顯的停滯期。1970年出現了公眾呼聲,但與越戰影片的出現並非巧合。1971年,除了傳統競爭以外,還開創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第一部蘇聯電影在該電影節參展,東德也參加了這一屆電影節。政治氣候發生了改變,兩德之間的各種協議紛紛簽署。從此,柏林電影節重新被定位,一方面它是國際電影製作的一面鏡子,另一方面它在東西方之間的政治文化方面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有四位導演對柏林電影節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阿爾福雷德-鮑爾是奠基者;沃爾夫-唐納引入了改革,烏爾里奇-格雷格創立了論壇,莫里茲-德-哈德恩則是自1979年以來競爭機制、全景電影、電影回顧和兒童電影節和歐洲電影市場開創的功臣。
雷尼-辛特尼斯和柏林熊
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1988-1956)因為她的動物塑像而一舉成名。從柏林工藝學校畢業後,二十年代她的名氣急升,1931年她進入了普魯士藝術學院。由於國家社會主義的提升,1934年她被迫離開了學院,但二戰以後,她又重新得到了認可,有各種教學講座邀請她,獎項和榮譽紛紛踏至。而自1951年開始的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的。
電影節的金熊像雛形是雷尼-辛特尼斯在1932年設計而成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電影節的熊像原鑄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諾的諾阿克鑄制廠所擁有。他們曾與辛特尼斯有過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為電影節提供熊像。
皮爾-雷本和柏林電影節主題樂
為紀念柏林電影節50周年,電影作曲家皮爾-雷本譜寫了新的電影節主題樂。新主題樂強調了電影節的片頭,每部電影在播放前都要播出這段片頭。
雷本與法斯賓德合作多年,還與70年代的其他著名德國導演有過合作。如今他被認為是享有國際名聲的最為著名的德國電影作曲家之一。
皮爾-雷本早在1982年就有了為柏林電影節創作主題樂的想法。那時法斯賓德因為影片Veronika Voss獲得了金熊獎,為此雷本覺得應該給電影節一個音樂禮物,一個特別的主題樂。作品在1990年第40屆電影節為官方電影節所認可,自此每部在電影節放映的影片的片頭都要播出這段主題樂。
--------------------
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圖雅的婚事》(中國,王全安導演)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其他》
最佳導演銀熊獎 約瑟夫-希達(《波弗特》)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胡里奧-查維茲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哈勒姆》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 《Vanaja》導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 《電子人也無所謂》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獎(短片) 《Raak》 導演:Hanro Smitsman 荷蘭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 《Decroche》 導演:Manuel Schapira 法國
《美》 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 中國台灣/美國
終身成就獎 阿瑟·佩恩
⑧ 第57屆柏林電影節
57屆柏林電影節
時間:北京時間2月8日至2月18日 頒獎地:主會場 Berlinale Palast
評委陣容
第57屆柏林電影節日前公布了評委會陣容,今年將有七位國際影星和電影專家參與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一同決定金熊與各項銀熊獎的歸屬。《計程車司機》的編劇保羅·施拉德將出任評委會主席,中國香港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將同巴勒斯坦女演員希亞姆·阿巴斯、德國老牌演員馬里奧·阿多夫、墨西哥當紅小生蓋爾·加西亞·貝爾納、美國影星威廉·達福,以及丹麥電影剪輯師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出任評委。
評委會主席:保羅·施拉德
作為導演,《美國舞男》是保羅·施拉德最為著名的作品,當然,施拉德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計程車司機》(1976年)的編劇,該片的劇本幾乎改寫了美國電影發展史。他與馬丁·斯科塞斯之後還成功合作了《憤怒的公牛》(1980年)和《耶穌最後的誘惑》(1988年),延續了這對黃金搭檔的輝煌。1978年,施拉德首執導筒推出影片《藍領》,1985年又執導了《三島由紀夫傳》,1991年,他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的影片《迷情殺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92年,他執導的犯罪劇情片《迷幻人生》曾參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角逐。
評委
施南生
香港知名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曾被美國權威業內雜志《綜藝》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電影人之一。由她監制的影片包括曾創造香港電影神話的《無間道》以及徐克的《七劍》。
希亞姆·阿巴斯
這位巴勒斯坦女演員同時也為電影創作劇本並曾任導演。2004年的《生生舞不息》和2004年的《敘利亞新娘》中,她充分展現了自己超寬的戲路。去年,由她主演的《天堂此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外,她還曾出演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
馬里奧·阿多夫
德國演員馬里奧·阿多夫曾出演過超過120部電影和電視劇,在德國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他曾出演過德國著名導演施隆多夫執導的《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和《鐵皮鼓》、法斯賓德的《羅拉》和迪特爾執導的《羅西尼酒店》。
蓋爾·加西亞·貝爾納
他的銀幕表演處女作就是阿萊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利度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愛情是狗娘》,這位墨西哥男演員的魅力自此一直在國際影壇閃光。巴西導演沃爾特·薩勒斯之後選擇他在《摩托車日記》中出演青年時代的切·格瓦拉,還曾主演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他主演的《睡眠科學》去年曾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他與伊納利度二度合作的新片《通天塔》也是今年奧斯卡獎的有力爭獎影片。
威廉·達福
威廉·達福位列當今口碑最佳的幾位美國實力派演員之一。他塑造過無數復雜、陰暗、內心糾結的角色,1980年,他憑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國之門》一鳴驚人,1986年在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中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近年來,他在商業和藝術電影兩方面平均用力,在《蜘蛛俠》大獲票房成功的同時,他還不斷與科南伯格、拉斯·馮·特里爾、斯科塞斯等導演合作。
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
她曾擔綱丹麥知名導演拉斯·馮·特里爾迄今為止幾乎每一部作品的剪輯師,其中包括《醫院風雲》、《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狗鎮》以及《曼德萊》。
開幕片《玫瑰人生》
另據電影節組委會本周三發布的消息,法國「小鳥歌後」埃迪思·皮亞芙的傳記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將開啟本年度的「金熊」之爭。
在埃迪思·皮亞芙逝世近40年後,由法國投拍的影片《玫瑰人生》從追思和揭秘這兩個角度出發,重現了這位法國傳奇香頌女伶充滿激情的生平故事。該片由音樂錄影帶導演奧立維埃·達昂執導,瑪麗昂·歌蒂亞主演,「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將飾演發掘皮亞芙的伯樂。
生前,皮亞芙與讓·谷克多、瑪琳·黛德麗、伊夫·蒙當是好友,而她天鵝絨般高亢婉轉的嗓音以及獨特的舞台風格永遠與《玫瑰人生》、《不,我沒有遺憾》、《愛之頌》等經典香頌名曲被歌迷永遠銘記。在輝煌的舞台燈光以外,皮亞芙在其喧囂的一生中曾被指控謀殺、經歷獨子夭折的悲痛,以及兩次失敗的婚姻,並捲入了法國保衛戰……現年30歲的女演員歌蒂亞表示,即便皮亞芙並不是一位如此著名的歌手,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絕對是電影的好素材,「不管你愛不愛皮亞芙,是不是了解她,你都會願意去看一看這位不凡女人的不凡故事。」
----------------------
柏林電影節的來歷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
又:
柏林國際電影節始於1951年,最先是出於美國文化政治的動機,讓西方世界的三條聯盟有更為廣泛的理念。在二戰結束後的第六年,柏林成為自由社會的樣板,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這一電影節就成為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英格瑪-伯格曼,薩提瓦伊提-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以及法國導演古塔德、特拉甫特和夏伯勒,都在柏林電影節中贏得了國際輝煌。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一段很明顯的停滯期。1970年出現了公眾呼聲,但與越戰影片的出現並非巧合。1971年,除了傳統競爭以外,還開創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第一部蘇聯電影在該電影節參展,東德也參加了這一屆電影節。政治氣候發生了改變,兩德之間的各種協議紛紛簽署。從此,柏林電影節重新被定位,一方面它是國際電影製作的一面鏡子,另一方面它在東西方之間的政治文化方面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有四位導演對柏林電影節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阿爾福雷德-鮑爾是奠基者;沃爾夫-唐納引入了改革,烏爾里奇-格雷格創立了論壇,莫里茲-德-哈德恩則是自1979年以來競爭機制、全景電影、電影回顧和兒童電影節和歐洲電影市場開創的功臣。
雷尼-辛特尼斯和柏林熊
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1988-1956)因為她的動物塑像而一舉成名。從柏林工藝學校畢業後,二十年代她的名氣急升,1931年她進入了普魯士藝術學院。由於國家社會主義的提升,1934年她被迫離開了學院,但二戰以後,她又重新得到了認可,有各種教學講座邀請她,獎項和榮譽紛紛踏至。而自1951年開始的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的。
電影節的金熊像雛形是雷尼-辛特尼斯在1932年設計而成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電影節的熊像原鑄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諾的諾阿克鑄制廠所擁有。他們曾與辛特尼斯有過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為電影節提供熊像。
皮爾-雷本和柏林電影節主題樂
為紀念柏林電影節50周年,電影作曲家皮爾-雷本譜寫了新的電影節主題樂。新主題樂強調了電影節的片頭,每部電影在播放前都要播出這段片頭。
雷本與法斯賓德合作多年,還與70年代的其他著名德國導演有過合作。如今他被認為是享有國際名聲的最為著名的德國電影作曲家之一。
皮爾-雷本早在1982年就有了為柏林電影節創作主題樂的想法。那時法斯賓德因為影片Veronika Voss獲得了金熊獎,為此雷本覺得應該給電影節一個音樂禮物,一個特別的主題樂。作品在1990年第40屆電影節為官方電影節所認可,自此每部在電影節放映的影片的片頭都要播出這段主題樂。
--------------------
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圖雅的婚事》(中國,王全安導演)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其他》
最佳導演銀熊獎 約瑟夫-希達(《波弗特》)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胡里奧-查維茲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哈勒姆》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 《Vanaja》導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 《電子人也無所謂》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獎(短片) 《Raak》 導演:Hanro Smitsman 荷蘭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 《Decroche》 導演:Manuel Schapira 法國
《美》 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 中國台灣/美國
終身成就獎 阿瑟·佩恩
圖片見http://ent.sina.com.cn/f/m/57thberlin
⑨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28日宣布,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評價王家衛為「當代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稱贊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充滿詩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柏林電影節一直將自己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說,「這也是我們有幸邀請王家衛出任2013年(電影節)國際評委會主席的另一個原因。」
王家衛生於上海,長於香港。1988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飛正傳》在柏林電影節展映。此後,他執導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和《一代宗師》等影片先後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王家衛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名來自中國的評委會主席。
獲知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榮幸。他說:「很高興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導演們最新的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名電影人都是一次充實的體驗。」
柏林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人新作著稱,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第63屆柏林電影節定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
入圍名單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格斯·范·桑特執導,馬特·達蒙編劇兼主演的《應許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並將在電影節舉行國際首映。夢工廠3D動畫《克魯德一家》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同時會在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
《應許之地》的故事靈感源自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天然氣之地》,講述了兩個天然氣公司職員來到小鎮尋找天然氣的故事。這部針砭實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點影片之一,將於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魯德一家》則是夢工廠在明年春季檔主打的力作,將於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韓國知名文藝片導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奧地利導演尤里西·塞德爾《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樣在主競賽單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愛》與《天堂:信仰》分別入圍了今年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天堂》系列成為繼《藍白紅》之後又一套分別入圍三大電影節的三部曲電影。
2013年開幕的第63屆柏林電影節,目前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入駐全景單元的影片名單,這個單元,將集結大量的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人,為他們步入國際影壇提供平台。在已經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導演長片處女作《唐璜之癮》赫然在列,而講述《深喉》艷星琳達·拉芙蕾絲生平故事的傳記片《拉芙蕾絲》也將在參加完聖丹斯之後來到柏林。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知名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作為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
⑩ 今年柏林電影節獲獎電影
當地時間2月14日晚(北京時間2月15日凌晨),第59屆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秘魯和西班牙合拍片《傷心的奶水》(The Sorrow of Milk)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烏拉圭愛情片《暗戀》(Gigante)摘得包括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三項大獎,德國影片《其他人》(Alle Anderen)獲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最佳導演銀熊獎則被伊朗影片《關於伊麗》的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獲得。而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由陳凱歌執導的《梅蘭芳》則空手而歸。法國電影音樂大師莫里斯·雅爾( Maurice Jarre)於柏林當地時間2月12日獲頒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Honorary Golden Berlin Bear)
另:古巴導演蘇珊娜-巴瑞加(Susana Barriga)的《幻覺》(The Illusion)獲短片單元DAAD(DAAD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簡稱)短片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