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凱歌和胡戈之間的「饅頭」血案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介紹一下。
網路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迅速躥紅,既不空前,也不絕後。凡是有點網齡的人,大多會記得,在它之前令人捧腹大笑的《分家在十月》和《大史記》。說它不絕後,那也是必然。在復制、拼貼易如反掌的網路世界中,顛覆、戲仿之作隨處可見。
除了短片,類似的經典還包括大名鼎鼎的韓喬生語錄和轟動一時的FLASH動畫《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搞笑、反諷、解構,只要你不怕過量笑聲產生足量皺紋,不怕滑鼠手因頻繁的復制、粘貼而罷工,就可以找到無窮多的段子——文字的、圖片的、音頻的、視頻的。
眼下,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討論是FLASH動畫《我不想說我是雞》、博客電影《小強歷險記》和搞笑武俠劇《武林外傳》。
FLASH動畫:《我不想說我是雞》
2005年歲末,蔓延全球的禽流感一直是人們無法迴避的嚴肅話題。《我不想說我是雞》,這部以禽流感為主題的FLASH動畫,卻在一派嚴肅中顯露溫情。僅TOM網站的點擊率就超過50萬,並被數萬人轉貼在BBS或自己的博客上。
動畫套用《外來妹》中的主題曲《我不想說》,將一隻被厄運困擾的小雞擬人化,透過幽默向人們傳達了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信息。天真無邪的兒童,用她稚嫩的歌聲唱出了動物們對災難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我不想說我很清潔;我不想說我很安全。可是我不能拒絕人們的誤解,看看緊閉的圈,數數剛下的蛋,等待被撲殺的危險。」
「吃我的肉我沒意見,拿我的蛋我也情願。可是我不能容忍被當作污染,想想命運的苦,擦擦含淚的眼,人的心情我能理解。一樣的雞肉,一樣的雞蛋,一樣的我們咋就成了傳染源。」
「孩子他爹已經處決,孩子他哥抓去做實驗,這年頭做只雞比做人還艱難。就算熬過今天過了明天,後天估計也玩兒完。一樣的雞肉,一樣的雞蛋,一樣的我們卻過不了本命年。」
片尾,脆生生的童聲再次響起:「2005年過去了,希望一切不美好都能過去。願天下所有的小雞、小鴨、小朋友都能健康成長。願世界充滿健康和平。人不能沒有雞的世界。」
現實世界的殘酷,動物世界的無奈,在童聲的演繹中反差巨大,撼動人心。《老鼠愛大米》、《大學自習室》、《豬之歌》等網路流行歌曲,大多走的是搞笑、自嘲的幽默路線,《我不想說我是雞》卻在戲謔幽默的歌詞背後,透露出強烈的人文關懷氣息。
人不能無趣到陳凱歌這個地步:他為什麼怒了?
陳凱歌導演怒了,地點在柏林。他為什麼怒了?因為一位叫胡戈的網友惡搞了他的《無極》,做了一個短片,名字叫《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通過這個短片,很多看完《無極》卻滿頭霧水的觀眾終於深刻領會了劇情,大批沒有看過《無極》的觀眾產生了看電影的沖動。在網路上,《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下載率甚至遠遠高於《無極》本身。於是,陳導怒了。
那麼,為什麼陳導在柏林呢?為什麼要在德國首都宣布起訴一個中國公民呢?因為他要去參加柏林電影節,那邊為他安排了《無極》的盛大歐洲首映禮。陳導最近很忙,《無極》票房過億,個人所得稅都算得頭皮發麻,計算器冒煙。前段時間帶了片子沖擊法國戛納電影節,未遂。後來又說要進軍奧斯卡,提名名單出來以後,說有位華人導演入圍,但那人叫李安。這一路走來,由全國巡迴宣傳,再到法國,又到美國。終於,德國,到了德國,金熊在望。忙,這一路都很忙。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一幕:陳導在柏林怒斥胡戈說:"一個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
陳導的中文和他的電影一樣晦澀深奧,不知道"這樣的地步"是一種怎樣的地步?如果說指的是無恥到惡搞《無極》的程度,我覺得很好啊,很有趣啊,我很喜歡啊。至少,就娛樂性而言,《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要比《無極》好看多了。而且,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一部投資過2億的片子里為什麼會出現一個饅頭。
如果說指的是扭曲了陳導嘔心瀝血所做的藝術品,這種行為非常無恥的話,我覺得很多禿頂的觀眾有話要講。在《無極》的放映過程中,由於他們不得不一次次舉起帽子向經典作品致敬,造成了他們的嚴重脫發。氂牛群奔,起立致敬,為了《獅子王》;光明迷路,起立致敬,為了《蜘蛛巢城》;滿神預言,起立致敬,為了《浮士德》和《俄狄浦斯王》。如果我理解得不錯的話,所謂無恥之徒就是從一部作品裡找創意的人,拔一毛而利天下。而藝術大師就不同,薅百家之毛而為己用。
毫無疑問,一個巨大的鴻溝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於觀眾和藝術家之間。以陳導的《無極》而言,要能理解這部充滿了隱喻的作品,觀眾必須熟悉德國詩劇(《浮士德》)、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悲劇(《蜘蛛巢城》脫胎於《李爾王》)以及美國動畫片。而要看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需要的僅僅是簡單生活經驗和一點點幽默感。
我個人覺得,要求一位觀眾在勞累了一天,自己掏出80元血汗錢,去看一部大片前,還需要他去大學古典文學系深造一番,否則就無法深刻理解一部電影,這種行為非常殘酷。尤其是這部大片還號稱是"商業片",尤顯諷刺。商業片都拍成這個樣子,真不知道中國人能看的文藝片要到什麼水準。因此,《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是一部充滿了人道關懷的影片,最低限度上它的故事要比《無極》完整而且合乎邏輯,而且並不強求觀眾去念夜校。
造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不是別人,正是陳導自己。要不是《無極》如此無稽,胡戈也就根本沒有那麼多發揮的地方。要不是《無極》如此滑稽,胡戈也就根本無法引起那麼大的笑聲,更不會有觀眾說《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才是正版《無極》。坦率地說,陳導不應該起訴,反而應該感謝胡戈同學。看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後引發想看《無極》原片的人,恐怕要比看了影評和預告片以後決定去看的人多得多---因為想看看究竟有多搞笑。
一億多的票房,撈得盤滿缽滿,還不允許觀眾失望?觀眾掏錢贊助了票房了,還不允許大家找樂?那麼無趣的片子都拍得,小小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就不能容忍它的存在?有本事把片子拍到網路下載第一名,不就所有的問題都結了嗎?《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諷刺了《無極》又怎麼了?不一直說中國觀眾素質低嗎?那麼戛納評委、奧斯卡評委也都素質低?這次柏林電影節的評委就一定高素質了?
本來挺美好的一件事,陳導摸摸小胡的頭,大家一笑而過也就算了。鬧到要上法庭的地步,究竟是誰丟臉?胡戈要是被判了,我第一個捐款。因為他至少有趣,至少他的工作有意思。至少勞累了一天下來看他的片子不累!在胡戈和陳凱歌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中國導演沒有給觀眾多少歡樂,沒有幾個有點趣味,所以觀眾只能自己上網找樂。大師不大師對於我來說沒有多少意義,古龍說:誰說英雄寂寞?我們的英雄是歡樂的。胡戈就是網民自己的歡樂英雄!要用司法手段滅一個民間的歡樂英雄,這事是我見過最無趣的事件。胡戈無恥與否我看不出來,但是做人不能無趣到陳凱歌這個程度!
『貳』 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的大事件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兒童電影節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一個個中國兒童電影界的大事件:
· 1989 年6 月第一屆至 1999 年5 月第六屆,中國兒童電影節在北京舉辦,期間共有48 部外國電影以及 26 部中國電影參賽。
· 2002 年7 月12 日至18 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在山東淄博舉辦,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參加電影節並宣布開幕,此次電影節歷時七天、除大型開幕式、閉幕式暨文藝晚會外,電影節期間還舉辦了有14 個國家和地區的27 部中外優秀兒童影片參展的國際影展。有13 萬少年兒童觀看了影片。
· 2004 年5 月26 日至6 月1 日 , 第八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在浙江橫店舉辦,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浙江省東陽市人民政府和橫店集團等三家單位承辦,共有24 部中外優秀兒童影片在電影節期間放映其中15個國家的國際影片15部、國產影片10部,其中台灣影片1部。國際兒童電影節的主要內容有開幕式電影招待晚會、小觀眾評選自己喜愛的影片、國內外兒童電影主創人員交流座談會、全國影視教育研討會(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主辦,擬邀請全國120位影視、教育工作者參加會議)以及閉幕式大型文藝晚會。會議期間還將邀請來賓參觀考察橫店產業實驗區等各項活動。本屆電影節除邀請每部影片主創人員1至2人外,還邀請國際知名的兒童電影專家及友好人士。第十二屆中國電影童牛獎頒獎儀式與本次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的閉幕式同時舉行。中國電影童牛獎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和共青團中央,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電影片、表彰取得優異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專門設立的。
橫店·第八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的舉辦,將促進浙江公益事業和影視產業的發展,推動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的開發和建設,讓浙江為振興中國電影作出積極貢獻。
· 2007 年6 月1 日至5 日,第九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在寧波舉辦,李嵐清、黃准同志專門為電影節譜寫了主題曲, 本屆電影節共有20 多個國家50 多部電影報名參展,評委會從中挑選出22 部外國影片和10 部中國影片展映。
『叄』 俠盜聯盟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故事原型戛納電影節盜竊案介紹
電影《俠盜聯盟》講述由劉德華、舒淇、楊祐寧三人飾演的江洋大盜張丹、葉紅、小寶,憑借高顏值、高智商、高技能組成史上最「潮」盜寶天團,在一場跨國盜寶行動中遭遇讓·雷諾飾演的法國警探皮埃爾與張靜初飾演的寶物鑒定師Amber組成的抓捕行動組的窮追猛打,由此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驚險刺激的「貓鼠游戲」。
戛納以每一年度的國際電影節著稱,這里曾經發生過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盜竊案。2013年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辦的名流晚會上,一條價值190萬歐元(約合250萬美元)的項鏈被盜。此前一個星期,盜賊從瑞士珠寶商蕭邦雇員酒店房間的保險箱內偷走價值77.7萬歐元(100萬美元)的珠寶。
1994年8月,卡爾頓酒店本身也曾發生一起著名搶劫案。持槍人闖入即將關門的珠寶店,搶走當時估價3000萬英鎊的珠寶(現價5000萬英鎊,5800萬歐元,7700萬美元)。
法國歷史上價值最高的一起偷盜案發生在2008年。當時,三名盜賊將在巴黎舉行的一次珠寶展幾乎洗劫一空。被盜珠寶總價值估計在8500萬歐元(1.13億美元)。
『肆』 在以前的2月20日發生過哪些事件
● 1897年2月20日,「大清郵政」在北京開辦,標志著我國國家郵政正式開始。當時的北京郵政總局設在北京東交民巷附近關帝廟內,下面設隆福寺、廣濟寺、騾馬市和崇文門外蒜市口四處分局,一共只有13名職工。1905年,北京郵政總局搬到小報房胡同,1909年又遷往長安東街,當時北京城區共有支局10處、信櫃26處、信筒223個、郵票代售處68個。辛亥革命後,北京郵政較穩定發展。1917年開始配備汽車1輛,1920年增為7輛。同年5月,京津間第一次航空郵運成功。1922年,北京郵政管理局搬進戶部街新的郵政大樓。
● 1930年2月20日,安陽「殷墟」出土文物引起世界關注。
● 1933年2月20日,是日本無產階級優秀作家小林多喜二殉難的日子。小林多喜二早年秘密參加佃農斗爭和工人罷工,並積極從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他在《1928年3月15日》這篇小說中記載了警察的暴行。他的文學對日本革命文學影響很大,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說《蟹工船》等。1930年小林多喜二在東京當選為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同盟書記長。1931年加入日本共產黨。1932年2月20日,因為叛徒告密,小林多喜二在東京被捕入獄,當天晚上被毒打犧牲在獄中,年僅29歲。
● 1958年2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表聲明,決定在1958年底以前全部撤出朝鮮。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以後,中朝方面一再提出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建議,中國政府積極支持這一建議,堅決主張一切外國軍隊撤離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8年3月15日至10月26日,分3批全部撤出朝鮮回國。當年10月30日,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表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豐功偉績。
● 1968年2月20日,我國建立了空間技術研究院。20年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我國成功地研製和發射了21顆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人造地球衛星。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抓緊實施國家下達的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多用途地球資源衛星、不同類型的氣象衛星的研製任務。
● 1968年2月20日,7個非洲盲人在兩個視力健全的向導指引下,用了三天多的時間登上了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及耳門點。
● 1984年2月20日,我國第一艘集裝箱多用途遠洋貨輪——「商城號」在大連造船廠建成下水。
● 1985年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舉行落成典禮。1985年2月20日(北京時間)上午,我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實驗基地——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在長城站舉行,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主任武衡率代表團參加了落成典禮。南極長城站本體工程的施工是從1月20日開始的。54名考察隊員經過20多天的努力,在人民海軍官兵的支援下,頂風冒雪,艱苦奮斗,於2月15日(北京時間)完成了全部建站任務。長城站位於南極洲喬治島,是兩幢面積分別為180平方米的鋼結構高架式桔紅色房屋建築,有20多間宿舍和工作室。一枚鐫有南極地圖和中英文站名的金黃色銅質站標掛在樓門上方。站區前有深深凹進來的長城灣和隔灣相望的企鵝島,後面有連綿起伏的積雪山峰和天然淡水湖。整個長城站依山面水,氣勢宏偉,風光秀麗。
● 1986年2月20日,被命名為「蜜蜂六號」的我國第一艘熱飛艇在北京試飛成功,填補了我國飛行器在這一項目的空白。
● 1987年2月20日,中國在超導體研究上獲重大突破。1987年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趙忠賢等13位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起始轉變溫度在100K以上的超導體,使我國在低溫超導材料研究領域又一次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的這一重大突破是於24日在中國科學院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超導電性是物體在極冷狀態下電阻完全消失的特性。超導性的制備和使用都要在液氮溫區(4.25K附近)進行,需要許多低溫設備和技術,所需費用昂貴。獲得液氮溫區(77K附近)超導體是各國科學家們多年的夢想。中國科研人員在液氮反復試驗,發現了起始轉變溫度為100K以上的超導體。這樣就可以用液氮代替液氦作超導冷卻劑,效率可以提高20倍,而成本只有液氮的十分之一。利用超導現象可以製造量子干涉器件和其他高靈敏檢測器件,還可用於超導計算機、高速磁懸浮列車、無電能損耗的超導電纜等等。其中最誘人的是,利用超導體產生強磁場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反應,有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
● 埃及總理布特羅斯·加利遭暗殺(1910)。
● 阿富汗的埃米爾被謀殺(1919)。
● 我國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蘇兆征逝世(1929)。
● 安東尼·艾登辭去英國外交大臣職務,以抗議張伯倫首相的姑息政策(1938)。
● 中國與扎伊爾建交(1961)。
● 中國與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簽訂友好條約(1965)。
● 美國「徘徊者-8」號宇宙飛船在向地球發回了大約7000張月球表面的照片之後墜落在月球上(1965)。
●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將所有行政權力交給蘇哈托將軍,只保留總統的稱號(1967)。
● 蘇聯試驗發射當時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1974)。
● 美國宣布正式抵制莫斯科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報復(1980)。
『伍』 2016年電影圈最火的十大事件是什麼
(本文由劇透社公號原創:jutou321)
這一系列尷尬,讓它們在口碑和票房之間,也僅完成了一半任務。
眼下,影視投資風潮愈發強勁,影視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中國電影產業正在面臨一場抉擇。
商業就一定不會產出好的藝術么?
不知為何,這明明已經有正確選項的問題,
如今,卻讓人答不出來。
- END -
微信搜索關註:劇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點點!
『陸』 20世紀60年代中國電影界發生的一個事件
《海瑞罷官》,拉開了文化大革命
『柒』 郜艷敏的重要事件
1995年暫任教師在村小上課,2000年因教學點無老師願意來而成為代課教師。
2005年,被攝影家無意中發現並將她獻身教育的故事在網上傳播 ;
2006年5月起,事件本來面目逐漸受到多家媒體關注和采訪報道;郜艷敏想通過對記者揭開自己的過往提醒一樣單純的少女們,提防那些人群中的惡魔,不要讓悲劇重演 。
由於其教學經歷從側面暴露了該縣教育管理的漏洞,縣有關方面擬取消該村教學點 ;2006年5月29日下午,曲陽教育局明確表示,尊重事實,暫不取消下岸教學點,女教師郜艷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繼續在該處任教 。
許多被感動的人給學校寄來了捐款;但是從5月份開始,村裡通往外邊的兩個路口就被人把守著,郜艷敏不被允許外出,更不允許接受記者采訪,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都被阻擋在村外。最早披露此事的劉向陽也被莫名其妙地停職了。 村民們稱,2006年7月10日暑假前,縣、鎮幹部在下岸村站崗40多天,阻擋前來采訪郜艷敏的媒體記者;2006年9月份暑假結束開學後,下岸村教學點派來另一位女教師和郜艷敏共同工作,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卻是注意來訪的記者和及時向鎮里報告 。 2007年1月,郜艷敏被選為「2006年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
2005年郜艷敏寫了入黨申請書,2007年底已經是中共預備黨員 ;2010年11月17日,郜艷敏加入中國共產黨 。
2015年7月下旬,「被拐女成鄉村教師」這則2006年的新聞重被網友翻出,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7月29日發微博表達看法稱,人販子必須嚴懲,買主也必須追究刑責,對受害人應當救助,不能縱容拐賣、同情買主 。同時他透露,已部署當地警方調查 。同一日郜艷敏向記者證實自己仍是曲陽縣下岸村的「臨時代課教師」,並表示不願意過多回應網上的討論,稱「平時不怎麼上網」,「謝謝大家關心」 。
2015年7月30日下午,曲陽縣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人出示了一份有郜艷敏簽名的信,稱「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 。
號稱根據郜艷敏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於2007年開拍,2009年上映,但這部電影對現實進行了一定的美化,並不是完全忠實於郜艷敏的經歷,一些劇情與現實大相徑庭。
2015年7月29日,這部片子在微博上被翻出,有人對影片表達的價值觀提出質疑:「不追究人販子責任,讓一個受害者站出來撐起一片天,演苦情戲,真好意思?」也有部分人指稱這是「國恥」。《嫁給大山的女人》迅速躍升為熱門微博話題之一 。
「愣是不明白,本是社會的悲哀、社會的尷尬怎麼就變成社會榜樣了?本該上今日說法的,卻上了感動中國。」
有人說,聽過一個比喻:血胭脂。「用人血做成胭脂,粉飾太平。大概就是這種作品。」
電影製片人、編劇陰法勇對於這種改造的解釋是:電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中國有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對於揭示現實社會陰暗面的題材尤其慎重,影片為了能夠公映,就必須做一些改動和處理 。
就在這部電影上映的前兩年,有一部名為《盲山》,講述女大學生被拐賣至某山區而全村都是幫凶、她逃脫無數次均被毒打的電影,入圍了第60屆戛納電影節 。
『捌』 戛納電影節范冰冰被認李冰冰,明星有過哪些錯認烏龍
請大家多支持崔永元。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消息要曝光。老百姓需要這樣敢說實話,有正義的人。不要以為任何事情曝光都與你無關,崔永元不曝光轉基因食品,下一個吃的有可能就是我們!沒有為老百姓說真話的名人!你們支持他有什麼意義呢?
『玖』 歷屆威尼斯或者柏林或者戛納電影節影帝,有追加
【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1932
弗雷德·馬區 化身博士
美國
第2屆
1934
華萊士·比里自由萬歲
美國
第3屆
1935
皮埃爾·布郎夏爾罪與罰
阿爾及利亞
第4屆
1936
羅·穆尼萬世流芳
烏克蘭
第5屆
1937
伊密爾·詹寧斯 統治者
德國
第6屆
1938
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
英國
第9屆
1941
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
義大利
第10屆
1942
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
義大利
第12屆
1947
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
法國
第13屆
1948
恩斯特·多伊奇審判
奧地利
第14屆
1949
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
美國
第15屆
1950
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
美國
第16屆
1951
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
法國
第17屆
1952
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
美國
第18屆
1953
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
法國
第19屆
1954
讓·加賓不要碰珠寶
法國
第20屆
1955
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
美國
第21屆
1956
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
法國
第22屆
1957
安東尼·弗朗西奧薩浪子回頭
美國
第23屆
1958
亞歷克·吉尼斯馬口
英國
第24屆
1959
詹姆斯·斯圖爾特桃色血案
美國
第25屆
1960
約翰·米爾斯榮譽感
英國
第26屆
1961
三船敏郎鏢客
日本
第27屆
1962
畢特·蘭卡斯特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
美國
第28屆
1963
艾爾伯特·芬尼湯姆·瓊斯
英國
第29屆
1964
湯姆·考特尼國王與國家
第30屆
1965
三船敏郎紅鬍子
日本
第31屆
1966
雅克·佩爾半個男人
義大利
第32屆
1967
留比薩·薩馬爾契奇早晨
南斯拉夫
第33屆
1968
約翰·馬勒臉
美國
第36屆
1979
尤·列奧諾夫秋天的馬拉松
蘇聯
第37屆
1980
奧斯卡·拉特維爾第一個工作
西德
第37屆
1980
喬治·伯恩斯、阿特卡尼走路的風度
美國
第38屆
1981
羅伯特·杜瓦爾真誠懺悔
美國
第39屆
1982
羅伯特·鮑威爾命令
西德
第40屆
1983
馬修·莫迪恩北極光
美國
第41屆
1984
納西魯丁·薩赫交叉點
印度
第42屆
1985
熱拉爾·德帕迪厄警察
法國
第43屆
1986
卡爾洛·德萊·彼亞內聖誕禮物
義大利
第44屆
1987
詹姆斯·威爾比、休·格蘭特莫里斯
英國
第45屆
1988
唐·阿梅奇、喬·曼特格納情況變化
美國
第46屆
1989
馬爾塞羅·馬斯特羅、馬西莫·特羅伊西幾點鍾
義大利
第47屆
1990
奧列格·鮑里索爾夫唯一的證人
保加利亞
第48屆
1991
瑞凡·費尼克斯我私人的愛達荷
美國
第49屆
1992
傑克·萊蒙格侖加里·格侖·羅斯
美國
第50屆
1993
法比西歐·班提佛克
澳大利亞
第51屆
1994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中國
第52屆
1995
高茲殺手
德國
第53屆
1996
利姆·尼森邁克爾·柯林斯
愛爾蘭
第54屆
1997
韋斯利·斯奈普斯一夜情
美國
第55屆
1998
西恩·潘騷亂
美國
第56屆
1999
吉姆·布羅本特酣歌暢戲
英國
第57屆
2000
賈維爾·巴登夜晚降臨前
西班牙
第58屆
2001
盧吉·羅·卡斯西歐我眼中的光
義大利
第59屆
2002
斯特法諾·阿科斯旅行中的愛情
義大利
第60屆
2003
西恩·潘21克
美國
第61屆
2004
賈維爾·巴登 深海長眠
西班牙
第62屆
2005
大衛·斯特雷澤恩晚安,好運
美國
第63屆
2006
本·阿弗萊克好萊塢庄園
美國
第64屆
2007
布拉德·皮特刺殺神槍手
美國
第65屆
2008
西爾維奧·奧蘭多喬凡娜的父親
義大利
【戛納電影節影帝】
第1屆 1946 雷·米蘭德 失去的周末 美國
第3屆 1949 愛德華·羅賓遜 陌生人的房子 美國
第4屆 1951 邁·雷德格雷夫 白郎寧觀點 英國
第5屆 1952 馬龍·白蘭度 查巴塔萬歲 美國
第6屆 1953 Charles Vanel 恐懼的代價 法國
第8屆 1955 Spencer Tracy Bad Day at Black Rock、Bolchaia Semia 美國
第10屆 1957 約翰·凱茨米勒 前南斯拉夫
第11屆 1958 Paul Newman 炎熱的夏天 美國
第12屆 1959 迪恩·斯托克威爾、布·迪勒姆和奧遜·威爾斯 邪惡的沖動 美國
第14屆 1961 安東尼·潘金斯 愛吧,布拉姆斯 英國
第16屆 1963 Richard Harris 運動生涯 英國
第17屆 1964 Antal Pager 百靈鳥 匈牙利
第17屆 1964 Saro Urzì 被引誘和拋棄的女人 義大利
第18屆 1965 Terence Stamp 收藏家 美國
第19屆 1966 Per Oscarsson 飢餓 丹麥
第20屆 1967 Odded Kotler 三天和一個孩子 以色列
第22屆 1969 Jean-Louis Trintignant Z 法國
第23屆 1970 Marcello Mastroianni 妒忌的悲劇 義大利
第24屆 1971 Riccardo Cucciolla 薩柯與萬澤蒂 義大利
第25屆 1972 Jean Yanne 我們不會白頭偕老 法國
第26屆 1973 Giancarlo Giannini 愛情片與無政府主義 義大利
第27屆 1974 Jack Nicholson 最後的細節 美國
第28屆 1975 Vittorio Gassman 女人的香味 義大利
第29屆 1976 José Luis Gomez 派斯奎利·杜阿台家庭 西班牙
第30屆 1977 Fernando Rey 愛麗莎,我的生命 加拿大
第31屆 1978 Jon Voight 歸家 美國
第32屆 1979 Jack Lemmon 中國綜合症 美國
第33屆 1980 Michel Piccoli 失足 法國
第34屆 1981 Ugo Tognazzi 一個滑稽人的悲劇 義大利
第35屆 1982 Jack Lemmon 失蹤 美國
第36屆 1983 季·馬·伏龍台 馬里奧·里奇之死 義大利
第37屆 1984 阿爾弗雷多·蘭達和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聖嬰 西班牙
第38屆 1985 威廉·赫特 蜘蛛女之吻 美國/ 巴西
第39屆 1986 米歇爾·布朗 晚禮服 法國
第39屆 1986 鮑勃·霍普金斯 蒙娜麗莎 法國
第40屆 1987 馬·馬斯特羅揚尼 黑眼睛 義大利
第41屆 1988 弗萊斯特·惠特克 爵士樂手 美國
第42屆 1989 詹姆斯·斯佩德 性、謊言、錄像帶 美國
第43屆 1990 熱拉爾·德帕迪約 大鼻子情聖 法國
第44屆 1991 約翰·圖圖羅 巴頓·芬克 美國
第45屆 1992 Tim Robbins 大玩家 美國
第46屆 1993 戴維·休利斯 赤裸裸 英國
第47屆 1994 葛優 活著 中國
第48屆 1995 喬納林·普萊斯 卡林頓 英國
第49屆 1996 丹尼爾·奧圖耶和巴斯卡·杜格安 第八日 比利時/ 法國
第50屆 1997 肖恩·佩因 她是如此可愛 美國
第51屆 1998 彼得·莫蘭 我的名字叫喬 英國
第52屆 1999 埃馬紐埃爾·肖特 人性 法國
第53屆 2000 梁朝偉 花樣年華 中國香港
第54屆 2001 班華·馬殊邁爾 鋼琴教師 法國
第55屆 2002 Olivier Gourmet 兒子 法國
第56屆 2003 Muzaffer Ozdemir,Mehmet Emin Toprak 烏扎克 土耳其
第57屆 2004 柳樂優彌 無人知曉 日本
第58屆 2005 Tommy Lee Jones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美國
第59屆 2006 Jamel Debbouze、薩米·納西利、Roschdy Zem、Sami Bouajila和Bernard Blancan 光榮歲月 阿爾及利亞
第60屆 2007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驅逐 俄羅斯
第61屆 2008 本尼西奧·德托羅 切格瓦拉傳
【柏林電影節影帝】
第6屆 1956 伯特蘭·卡斯特 空中吊架 美國
第7屆 1957 彼得羅·英范蒂 蒂查克 墨
第8屆 1958 西德尼·波埃特 掙脫索鏈 美國
第9屆 1959 讓·加賓 流浪漢阿爾基麥迪斯 法國
第10屆 1960 弗雷德·馬區 繼承的風聲 美國
第11屆 1961 彼得·芬奇 寂寞的男人 英國
第12屆 1962 詹姆斯·斯圖爾特 霍伯斯先生的假日 美國
第13屆 1963 西德尼·波埃特 野百合 美國
第14屆 1964 羅德·施泰格爾 當鋪 美國
第15屆 1965 李·馬文 女賊金絲貓 美國
第16屆 1966 瓊-皮爾里·利奧德 男歡女愛 法國
第17屆 1967 米歇爾·西蒙 老人與孩子 法國
第18屆 1968 瓊-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說謊的人 法國
第21屆 1971 讓·加賓 貓 法國
第22屆 1972 阿伯特·索迪 為什麼 義大利
第25屆 1975 瓦·布羅德斯基 說謊者雅各布 東德
第26屆 1976 格哈德·奧爾辛斯基 失去的生命 西德
第27屆 1977 費·費·戈麥茲 隱士 西
第28屆 1978 克萊格·拉塞爾 殘暴 加拿大
第29屆 1979 米歇爾·普拉西多 埃涅斯托 義大利
第30屆 1980 安德烈·賽韋林 售票員 波蘭
第31屆 1981 阿·索洛米欣 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26天 蘇
第31屆 1981 傑克·萊蒙 禮物;父子情深 美過
第32屆 1982 米歇爾·比科里 奇異事件;一個奇特的故事 法國
第32屆 1982 斯特蘭·斯卡爾斯高 愚蠢的謀殺者 瑞典
第33屆 1983 布魯斯·德恩 錦標賽季節 美國
第34屆 1984 阿爾伯特.芬尼 服裝師 英國
第35屆 1985 費·費·戈麥茲 史蒂科 西德
第36屆 1986 頓四爾·庫蒂茲 小羊的微笑 土、以
第37屆 1987 吉安·馬里亞·活隆泰 莫羅事件 義大利
第38屆 1988 維·波塞 同甘共苦 東德
第38屆 1988 曼·莫克 同甘共苦 東德
第39屆 1989 吉恩·哈克曼 密西西比在燃燒 美國
第41屆 1991 梅納德·埃基亞西 約翰遜先生 英國
第42屆 1992 阿爾明·米勒-斯塔爾 奧茲伯爵 英國、義大利 、德國
第43屆 1993 丹澤爾·華盛頓 黑潮-麥爾坎X 美國
第44屆 1994 湯姆·漢克斯 費城故事 美國
第45屆 1995 保羅·紐曼 大智若愚 美國
第46屆 1996 肖恩·佩恩 死囚上路 美國
第47屆 1997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 美國
第48屆 1998 塞繆爾·L·傑克遜 危險關系;傑克.布朗 巴西
第49屆 1999 邁克爾·桂斯德克 晚的形狀 德國
第50屆 2000 丹澤爾·華盛頓 颶風 美國
第51屆 2001 本尼西奧·德·托若 毒網;天人交戰 美國
第51屆 2001 崔林 十七歲的單車 中國
第51屆 2001 李濱 十七歲的單車 中國
第52屆 2002 雅克·甘布林 通行證 西班牙、法國、德國
第53屆 2003 薩姆·洛克威爾 危險思想自白 美國
第54屆 2004 丹尼爾·亨德勒 失去的擁抱 Lost Embrace 阿根廷
第55屆 2005 盧·泰勒·普奇 吸拇指的人 美國
第56屆 2006 莫里茲·布雷多 基本粒子 德國
第57屆 2007 胡里奧·查維茲
第58屆 2008 瑞扎·納基 麻雀之歌 伊朗
『拾』 新人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片名:《蝶變》導演: 徐克
片名:《Nadja在巴黎》導演:埃里克.侯麥片名:《碧水寒山奪命金》導演:杜琪峰
片名:《父子情》導演:方育平
片名:《蒙索的女麵包師》導演:埃里克 侯麥
片名:《生活的顫音》導演:滕文驥吳天明
片名:《蘇珊的愛情經歷》導演:埃里克 侯麥
片名:《夏洛特和她的牛排》導演:埃里克.侯麥
片名:《湘女瀟瀟》導演:謝飛
片名:《我們的生活》導演:文武
片名:《愛情的牙齒》 導演:庄宇新
片名:《飛船》導演:李華軍
片名:《光榮的憤怒》導演:曹保平
片名:《紅棉襖》導演:鄒亞林
片名:《墩子的故事》導演:潘寶昌
片名:《開往春天的地鐵》導演:張一白
片名:《考試》導演:蒲劍 片名:《葵花籽》導演:趙鵬逍
片名:《冥媒》導演:任憑
片名:《我把溫柔獻給你》導 演:徐超
片名:《滑向未來》導演:侯量
片名:《一半一半》導演:林黎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導演:徐靜蕾《海角七號》 導演:魏德聖
《婼瑪的十七歲》 導演:章家瑞《旅程》 導演:楊超
《月蝕》 導演:王全安《十七》 導演:姬誠
《水雨童話》 導演:孫小茹《鷹笛天緣》 導演:江濤
《即日起程》 導演:劉江
《奇跡的夏天》 導演:楊力州、張榮吉
《愛有來生》 導演:俞飛鴻
《九月的幾天》 導演:Santiago Amigorena
《求偶二人組》 導演:eric toledano 《我是尚格雲頓》 導演:馬布魯克艾爾梅奇
《歡迎回家》 導演:讓哈維《綠草地》 導演:您好
《夜店》 導演:楊慶《羊肉泡饃麻辣燙》 導演:蒲劍
《隋朝來客》 導演:庄宇新 《滑向未來》 導演:侯量
《房子房子我愛你》 導演:徐超 《深海尋人》 導演:徐克
《無形殺》 導演:王競《無名島》 導演:謝鐵驪
《沒有航標的河流》 導演:吳天明 《城南舊事》 導演:吳貽弓
《候補隊員》 導演:吳子牛《戰斗里成長》 導演:嚴寄洲
《我們的田野》 導演:謝飛 《勝利重逢》 導演:湯曉丹
《筋疲力盡》 導演:戈達爾(閉幕式影片) 《四百下》 導演:特呂弗(開幕式影片)
《偷吻》 導演:特呂弗 《朱爾與吉姆》 導演:特呂弗
《隔牆花》 導演:特呂弗
「自由創作,平等生活」,2009年第二屆新人電影節是每一個人自己的電影節,在這里,我們一起經歷對生活最真切的追問,追尋電影最初的夢。 一 回顧展阿莫斯吉泰
《Alila》
《News from home》
《Desengagement》
《Esther》
《Kippur》
二 成名導演處女作展黃建新《黑炮事件》
陳凱歌《黃土地》
田壯壯《獵場扎撒》
張藝謀《紅高粱》
何平《雙旗鎮刀客》張軍釗《一個和八個》
米家山《頑主》李少紅《血色清晨》
三 新晉導演處女作展黃國兆 《酒徒》
蔣雯麗《我們天上見》柳雲龍《東風雨》
王逸人《烏托邦》田蒙《倔強的蘿卜》李大為《走著瞧》
李芳芳《80』後》王洪飛/白海濱《米香》鮑莉《天生幻想狂》
劉國寧《欠債還情》路雲飛《錯還》王寧《愛情維修站》
張良學《我是村官》馬開鏵 《小河清清》磐石《車費》
趙曄《扎賚諾爾》鄺盛《魚狗》 劉勇宏 《夜郎》
章家瑞 《迷城》 趙鵬逍《天脊》
CARTAGENA (french film) 導演 Alain Monne
CIRCUIT (spanish film) 導演 Xavier Ribera 新晉導演處女作單元
朱時茂:《戒煙不戒酒》
孔令晨:《玩酷青春》
高廠:《永生羊》
戴瑋:《西藏往事》
張經緯:《音樂人生》
郭子健/戴思傑:《打擂台》
郝傑:《光棍兒》
李睿珺:《老驢頭》
松太加《太陽總在左邊》
鄭乃方:《我,十九歲》
大師回顧展
讓娜莫羅
楊德昌
伊文思
歐洲新人之夜
10.29 歐洲新人之夜開幕式 清華大學 民偉樓
18:00——18:30 嘉賓入場與觀眾媒體見面論壇
18:45 開幕影片:《八次為限》
20:45——21:30 導演見面會
10.30-11.2 歐洲新人之夜展映 北京外國語大學 日語研究中心
10.30周日 18:00——20:30 《周邊》PERIFERIC (羅馬尼亞)及導演見面會
20:40--22:00 《美麗的托倫》BELLE EPINE(法國)
10.31周一 18:00——20:30 《八次為限》(法國)及導演見面會
20:40--22:00 《蚊帳之夜》(西班牙)
11.1 周二 18:00——20:00 《艾登堡 》ATTENBERG(希臘)及導演見面會
20:15——22:00 歐洲5部短片之一
11.2 周三 18:00——20:00 《當我們離開》DER FREMDE(奧地利德語)
20:15——22:00 歐洲5
香港新浪潮電影回顧展
徐克:蝶變 / 紅葉手札
章國明:點指兵兵/Cops And Robbers
翁維銓:行規
方育平:父子情 / Father and Son
許鞍華:瘋劫 / Crazy Disaster / The Secret
劉成漢:慾火焚琴/ House of the Lute
余允抗 (Dennis Yu):山狗/Beasts / Flesh and the Bloody Terror / Shan kou
短片單元
王子昭:《大無畏》 新晉導演作品展
《不醉不歸》 導演:鄭曉贇
《甜蜜18歲》導演:何文超
《目擊者》導演:高則豪
《查無此人》 導演:朱敏江
《暴走媽媽》 導演:高博
《大藍湖》 導演:曾翠珊
《歸來的人》 導演:趙德胤
《野草莓》 導演:陳兵
《石榴樹上結櫻桃》導演:陳力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 導演:柴春芽
《藍山》 導演:黃天樂
《倭寇的蹤跡》導演:徐浩峰
《中國門》導演:王楊
《畢業後的大多數》導演:貟子劍
《孫子從美國來》導演:曲江濤
《紐約客在上海》導演:夏偉
《熱血街頭》導演:蔣叢
大師回顧展: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吾棲之膚(2011)
回歸 (2006)
對她說 (2002)
顫抖的慾望(1997)
窗邊的玫瑰 (1995)
捆著我,綁著我 (1990)
崩潰邊緣的女人(1988)
慾望的法則(1987)
我為什麼命該如此?(1984)
歐洲新人之夜-歐洲新人電影節特別合作展映單元
姐妹情殤 瑞士/阿根廷/荷蘭 米拉格羅絲. 穆門薩勒
伊娃 法國/西班牙 凱克. 麥羅
奧斯陸,八月未央 挪威 約阿希姆.提爾
淹沒之地 法國/烏克蘭/波蘭/德國 米查雷. 波加尼姆
原子紀元 法國 海蓮娜. 克洛茲
動物天堂 法國 艾斯黛拉. 拉瑞瓦
黑板 德國/法國/摩洛哥 蕾拉. 克拉尼
戛納電影節特別合作單元
戛納影評人一周
相思樹 帕布羅(阿根廷)
少女艾薇 波加諾夫(保加利亞)
十七少女 考林 (法國)
命運的宣戰 伊娃 (法國)
我的小公主 鄧澤里 (法國)
離開芮妮 喬納森. 考特 (美國)
「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人」主題紀錄片展覽
本傑明.巴特莫電影海報展
1964 年,《電影手冊》的編輯安德烈· 拉巴德和巴贊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國廣播電視局之邀,做一個以導演訪談為主要內容的系列紀錄片,這就是《我們時代的電影人》。這個系列片一直持續了八年,截止1972 年,共拍了51 部。1989 年,法國電視七台接過了這個對保存電影文化遺產功莫大焉的棒子。使得這個宏偉的計劃更加壯大,訪問的導演人選進一步擴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經做了近百部紀錄片。這個訪談的基本模式是請新銳導演談對自己影響重大的電影導演,比如,雅克·里維特談讓· 雷諾阿、侯麥談德里葉等。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新銳電影人也已然成為了今日的大師,「我們時代的電影」也已然成為了一次大師與大師的碰撞,花火燦爛,百部紀錄片,百部影像鑄成的流動的雕像,流淌的是電影,是智慧,也是生命的精彩。
第五屆新人電影節將從近百部大師的紀錄片里選擇出35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其中包括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電影大師岡斯,德國電影大師朗格,40年代的美國電影大師希區柯克,西班牙大師布努埃爾,60年代俄羅斯大師塔可夫斯基,法國大師特呂弗、戈達爾以及今日依舊在電影舞台上引領風騷的大師們,如斯科塞斯、北野武、阿巴斯、侯孝賢等等。
—————————————————————————————
Benjamin Baltimore本傑明.巴特莫
1947年2月1日生於巴黎,並在那裡完成基礎學業。
- 1970年至1972年:在Met de Penninghen平面設計與廣告學校學習(現名為ESAG),畢業時獲得二等獎學金。
- 1972年-1974:開始在報刊雜志上創作插圖,如《Actuel》雜志封面,《Marie Claire》雜志作家馬爾羅肖像,同樣在藝術媒體長期進行插圖創作。
- 1974年至1984年:廣告插圖自由職業者,在電腦發明前專門從事寫實主義噴槍繪畫,製作超級寫實主義廣告。
- 1984年8月:高蒙電影公司經理丹尼爾·托斯坎杜普朗在一個月內向巴特莫定製了兩款海報,分別為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和法斯賓德的《霧港水手》。
由於這兩款海報引起的震撼效果在當時被禁止出版,直到法國新文化部長傑克·朗上任才得以重新發行。
其他展覽與興趣:
- 在皇家花園的雅克·卡薩諾瓦出版社的情色圖片展
-他創建和編輯燈飾展
- 香榭麗舍大街雕塑展
- 最重要的是,各類展覽和電影節海報:
蒙特利爾新電影節進行了12年間海報設計
昂熱電影節進行了15年間海報設計
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15位導演海報設計。
巴黎電影節,比亞利茨拉丁美洲電影節和聖讓德路斯電影節,等。
自1984年起本傑明.巴特莫開始與各國著名電影人合作,設計電影海報,其中包括:奧迪亞爾,安東尼奧尼,伯格曼,夏布洛爾,戈達爾,侯麥,格林納威,北野武,黑澤明,宮崎駿,斯派克·李,西德尼·呂美特,大衛·林奇,路易馬盧,奧利維拉,里維特,雷乃,皮亞拉,拉斯·馮·特里爾,陳凱歌等。獲獎無數的本傑明.巴特莫憑借安德列·泰西內的影片《約會》同時獲得洛杉磯《The Hollywood Reporter》雜志和亞歷山大港最佳海報獎。憑借米歇爾·德維爾的影片《侍讀女郎》和《情殤玫瑰園》,黑澤明的《亂》,莫里斯·皮亞拉的《在撒旦的陽光下》等影片獲得凱撒獎最佳海報獎,同時許多電影節海報也由他設計完成。
當還是寫實派畫家時,本傑明.巴特莫在十年中一直從事廣告工作。那時,寫實電影海報會耗費很多時間和成本,卻沒有任何意義。隨後他開始給照片進行特技製作,之後這項工作得以在計算機上完成。 「1968年之後,我看到流行是以何種速度向前飛馳」。19歲時,他設計了第一張被公眾認可的海報《我曾經很時髦》,他說 :「以至我遭到了未來時尚的伏擊。就在那時,我深深懷疑用不同技術「追趕」來的時尚。多重圖像干擾著人們,受眾很難記住你,但只有大量類型多樣的圖像才能保證我工作的持久性。」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館 2012 10.27——11.15 微電影競賽單元 金博雅獎:楊鏡《心途》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第六屆新人電影節與趣玩國際文化傳媒(7PLAY)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相信有7PLAY的大力加盟,本屆的新影節將會煥然一新,我們將攜手帶來一個更好看、更好玩、更時尚的青年影展活動。
趣玩國際文化傳媒(7PLAY)成立於2007年9月,總公司位於北京,在上海、武漢均設有分公司,長期致力於新媒體品牌互動領域,是被市場公認為中國領先的新媒體品牌體系運營公司,業務涉及到電子商務、線上廣告、互動行銷、影視娛樂行銷等領域。2012年第五屆新人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高則豪導演的作品《目擊者》,7PLAY是該影片的新媒體獨家合作支持單位。
我們也很榮幸地邀請到7PLAY總裁柴華先生 @柴華本物 成為新人電影節組委會的執行主席,力圖開發新影節在新媒體領域展示功能,重新規劃和包裝影展主題單元,以求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新影節的活動之中。
2012-2013年,國產電影的市場依舊持續高溫,新人導演和青年導演的光芒非常耀眼。繼新人導演徐崢憑借《泰囧》獲得年度票房冠軍之後,薛曉路、趙薇憑借《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分別拿下5億多和7億多的票房,而准備上映的郭敬明跨界導演作品《小時代》則已經摩拳擦掌鋪開陣勢,在院線之外的藝術電影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極具才情的導演,在海外各大電影節初露鋒芒。新影節希望持續關注新人導演,給予導演們獨具一格的展示平台,並最終助力於中國電影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