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史上首次!柏林電影節將不再按性別頒發表演獎
第70屆柏林電影節現場
1905電影網訊 8月24日,柏林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從2021年起,柏林電影節將不再設置「最佳男、女演員」獎項,而是合並成一個綜合的「最佳主角」銀熊獎,並增設一個「最佳配色」銀熊獎。這兩個獎項均不再區分男女,這也是該獎史上首次不以性別區分和定義的演技類獎項。
第71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將頒發8個獎項,分別為金熊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評審團獎、最佳主角獎、最佳配角獎、最佳劇本獎、最佳技術成就獎。
組委會總監表示:「我們相信,在表演領域不按性別來劃分獎項,意味著在電影行業中需要有更敏感的性別意識。」
據悉,第71屆柏林電影節將於2021年2月11日-21日舉行。
㈡ 第64屆柏林電影節有多少華語片入圍啊,都是什麼名字有哪些中國明星去了
有13部華語電影參展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堪稱「華語片的大年」,入圍電影總計13部。主競賽單元中,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婁燁的《推拿》、寧浩的《無人區》三部電影入圍。全景單元有林超賢的《魔警》、陳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蔡明亮的《西遊》、卓立的《白米炸彈客》、趙德胤的《冰毒》、周豪的《夜》六部華語片。青年論壇單元有趙大勇的《鬼日子》,新生代單元有曹保平的《狗13》,美食單元則有陳玉勛的《總鋪師》。此外,在跨國製片市場展中,陳駿霖的《新郎新郎》也入選。開幕式紅毯上,中國影人梁朝偉與眾評委的亮相及90後中國女演員黃璐的出席.
㈢ 柏林電影節反響怎麼樣
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第68屆柏林電影節舉行閉幕頒獎典禮,揭曉了主競賽單元各獎項歸屬者。湯姆·提克威領銜的主競賽評審團將最佳影片金熊獎授予了羅馬尼亞影片《不要碰我》,該片同時也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影帝影後分別花落《祈禱》男主角Anthony Bajon、《女繼承者》女主角Ana Brun;韋斯·安德森憑借為本屆柏林電影節揭幕的動畫片《犬之島》獲最佳導演獎。
新晉影帝影後都是生面孔,影帝之前只演過幾次小配角,影後更是第一次演電影。雖說今年主競賽單元好片子不多,但畢竟演員方面還是有於佩爾阿姨這樣大咖坐鎮的,但最終柏林還是大膽地將桂冠授予了兩位新人。
㈣ 范冰冰參加柏林電影節為什麼沒獲獎
范冰冰參加柏林電影節是作品《蘋果》,為什麼她去了就要獲獎? 參加柏林電影節的電影每年有200-300部,報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3部左右。柏林電影節不設立最佳女演員提名(影後)和最佳男演員提名(影帝),影帝和影後從主競單元的20多部入圍影片里的演員里選出。
不像奧斯卡、金球這樣選5個表現最出色的競逐影後影帝。柏林電影節沒有提名制。《蘋果》一無斬獲,范小姐不獲獎是很正常的。
附送一張范冰冰參加柏林電影節的紅毯照片
㈤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名單
《失去貝拉特斯的波利斯》導演:德尼·科泰(加拿大)
《天才捕手》導演:邁克爾·格蘭達吉(英國 / 美國)
《柏林孤影》導演:文森特·佩雷斯(德國 / 法國 / 英國)
《午夜逃亡》導演:傑夫·尼科爾斯(美國)
《零日》導演:亞歷克斯·吉布尼(美國)
《將來的事》導演:米婭·漢森-洛夫(法國)
《當我們17歲》導演:安德烈·泰西內(法國)
《薩拉熱窩之死》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南斯拉夫)
《愛的合眾國》導演:托馬斯·瓦希勒夫斯基
《來自戰爭的信》導演:范思澳(中國澳門/葡萄牙)
《龍來了》導演:曼尼·夏希希(伊朗)
《海上火焰》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義大利)
《悲傷秘密的搖籃曲》導演:拉夫·達茲(菲律賓)
《公社》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丹麥)
《24 Weeks》導演:Anne Zohra Berrached(德國)
《長江圖》導演:楊超(中國)
《芝拉克》導演:斯派克·李(美國)
《News from planet Mars》導演:多米尼克·摩爾(法國/比利時)
《Hedi》導演:麥赫迪·本·阿迪(突尼西亞/比利時/法國)
《The Patriarch》導演:李·塔瑪霍瑞(紐西蘭)
《Saint Amour》導演:本諾特·德爾賓、古斯塔弗·德·科文(法國/比利時)
《我是尼羅》導演:拉菲·皮特斯(德國/法國/墨西哥) 《陌生樂章: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導演:(美國)
《昆西四季:約翰·伯格的四幅肖像》 導演:(英國)
《接著侵略哪兒》導演:邁克爾·摩爾(美國) 《麥吉的計劃》
㈥ 我國都有哪些電影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獲獎的幾率有多大
蔡明亮導演作品《日子》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單元。第70屆柏林電影節近日開幕,三部華語電影入圍。《日子》有幸入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片由台灣導演蔡明亮指導,講述了痛苦與安慰之間的故事。該電影全片只有李康生、亞儂弘尚希兩位演員。李康生作為出道多年的演員,已與蔡明亮導演合作拍攝作品很多年,另一位主演亞儂弘尚希則是導演在曼谷街頭發現的新演員。此次入圍柏林電影節最核心的主競賽單元,導演表示自己年紀不小了,能夠入圍就非常開心,不奢望獲獎。
㈦ 柏林電影節開幕,為何大家都覺得上過柏林電影節才是達到了人生頂峰
因為柏林電影節的含金量比較高,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影節,受人關注。
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行業規范和評判標准,設置獎勵可以激勵人們不斷的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對於演員來說,獲獎就是對他們付出的肯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電影節,很多的獎項也隨之增多,但是有時候能夠拿到獎杯並不代表你就是被大家所認可的。因為隨著各種頒獎的增多,很多都只是一個噱頭,根本代表不了什麼。
03 在之前,中國能夠被邀請到柏林電影節的演員很少,更別說獲獎了。所以,在某一種程度來說,能夠走上柏林電影節的紅毯,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說明他已經進入了國際性的大舞台。
作為藝人,很多時候都需要這些經歷還豐富自己的履歷,這樣才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有更多的幫助
㈧ 獲柏林電影節與戛納電影節雙項提名中國導演是誰
張藝謀。1988年第38屆柏林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最佳影片金熊獎。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張藝謀1987年至1999年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外屢獲電影獎項,並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2002年後轉型執導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曾任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總導演,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央視主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提名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