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公司取得票房收入要交哪些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貳』 戰狼2要是票房50億國家能拿多少稅
1、戰狼2每10億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5.7億;製作發行4.3億(還要除去0.6億的宣傳費和2億成本,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2、如果戰狼2達到50億,就要繳納2.5億電影發展基金和1.65億的營業稅。合計4億左右。
3、如果稅,僅僅是1.65億,當然電影發展基金也可以算在稅裡面!另外,電影院要交納的稅另算!
『叄』 「票房分賬」各方涉及哪些稅收
「票房分賬」是指對每百元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進行的分賬,即所謂「上游分賬」和「下游分賬」。上游分賬是指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可以收取稅後票房的43%;下游分賬是指院線和影院環節獲取稅後票房的57%。簡單說「票房分賬」就是製片方、發行方與放映院線、影院分票房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票房分賬」主要涉及流轉稅種的營業稅,屬於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的稅後分賬。從營業稅層面而言,納稅人需要在納稅主體的確認,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目的確定和現行稅收政策優惠上進行區分。
放映收入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財會〔2004〕19號)規定,放映收入是指直接公開再現影片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直接以社會公眾為受眾的收入。不包括影片在電視、網路等媒介上的播映收入。在營業稅稅目適用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是指經營文化活動的業務,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業。其中播映,指通過電台、電視台、音響系統、閉路電視、衛星通信等無線或有線裝置傳播作品以及在電影院、影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放映各種節目的業務。因而放映院線、影院票房收入就全額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但影院的映前廣告,屬於廣告的播映,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的「廣告業」稅目征稅;如果取得票房收入的地區屬於「營改增」地區,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的規定,映前廣告播映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廣告服務,應繳納增值稅,廣告播映收入的納稅主體是廣告播映方,此部分收入不屬於票房分賬的范圍。
「票房分賬」前先要繳納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這里的3.3%是指「文化體育業」適用的3%稅率和分別按實際繳納營業稅額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的適用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3%。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適用存在行政區劃差別,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1985〕19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6號)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肆』 「票房分賬」各方涉及哪些稅收
「票房分賬」如何繳稅
近日,據各大媒體報道,由於大量新的製片技術的應用和人工費用的提高,影片的製作成本也在快速上漲。為此,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和光線五大電影發行公司經協商,達成共識:自2012年賀歲檔上映的《1942》、《王的盛宴》、《大上海》、《泰囧》等影片開始,五家公司發行國產影片所簽署的《國產影片票房分賬發行放映合同》中,發行方與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將不低於45∶55,即在之前的43∶57基礎上,發行公司再次提出了「加薪」要求。於是「分賬」兩字註定成為2012年末中國電影界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而此間有網友也來電咨詢「票房分賬」各方主要涉及何種稅收,應如何申報繳納,國家為扶持電影事業發展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所謂「票房分賬」是指對每百元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進行的分賬,即所謂「上游分賬」和「下游分賬」。上游分賬是指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可以收取稅後票房的43%;下游分賬是指院線和影院環節獲取稅後票房的57%。簡單說「票房分賬」就是製片方、發行方與放映院線、影院分票房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票房分賬」主要涉及流轉稅種的營業稅,屬於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的稅後分賬。從營業稅層面而言,納稅人需要在納稅主體的確認,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目的確定和現行稅收政策優惠上進行區分。
放映收入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財會〔2004〕19號)規定,放映收入是指直接公開再現影片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直接以社會公眾為受眾的收入。不包括影片在電視、網路等媒介上的播映收入。在營業稅稅目適用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是指經營文化活動的業務,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業。其中播映,指通過電台、電視台、音響系統、閉路電視、衛星通信等無線或有線裝置傳播作品以及在電影院、影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放映各種節目的業務。因而放映院線、影院票房收入就全額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但影院的映前廣告,屬於廣告的播映,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的「廣告業」稅目征稅;如果取得票房收入的地區屬於「營改增」地區,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的規定,映前廣告播映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廣告服務,應繳納增值稅,廣告播映收入的納稅主體是廣告播映方,此部分收入不屬於票房分賬的范圍。
「票房分賬」前先要繳納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這里的3.3%是指「文化體育業」適用的3%稅率和分別按實際繳納營業稅額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的適用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3%。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適用存在行政區劃差別,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1985〕19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6號)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另外,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問題。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促進文化企業發展,《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31號)規定,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放映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及其他電影企業取得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營業稅
發行收入是指以影片發行權、放映權、播映權等為銷售對象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具體而言電影發行單位收入包括以下三種:一為發行收入,是指電影發行單位從電影放映單位取得的分賬收入;二為片租收入,是指電影發行單位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各放映單位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該按照「服務業」稅目中的「租賃業」全額徵收營業稅;三為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單位將擁有所有權的電影拷貝以出租形式將播映權在一定限期內轉讓給電影放映單位取得固定的片租收入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增值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3〕154號)第一條第六款所規定的,因轉讓著作所有權而發生的銷售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錄音磁帶母帶的業務,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規定,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徵收營業稅。由於從1994年,製片廠可以直接向國內各級發行、放映單位發行影片,並實行收入分成,因而這里的發行單位也包括製片方。
在稅收政策優惠上,對非「營改增」地區而言,財稅〔2009〕31號文件明確規定,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製片、發行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電影製片廠取得的銷售電影拷貝收入、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收入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為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票房分賬」中的製片方、發行方從院線和影院取得的發行收入和片租收入在上述期限內,相關營業稅實行免徵政策。而對實行「營改增」的地區如上海市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安徽省等八省市而言,根據財稅〔2011〕111號文件規定,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應稅服務范圍等若干稅收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2〕86號)第四條規定,2013年12月31日之前,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電影製片廠及其他電影企業,屬於試點納稅人的,對其轉讓電影版權免徵增值稅。
『伍』 票房稅費演算法
1
現在電影生活已經走進了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想知道電影的稅收是怎麼樣的,接下來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2
首先建立一個稅收表。
3
填寫電影總票房,這里以32000萬為例。
4
根據規定分別填寫特別營業稅比例和電影事業專項基金比例,分別為33%和5%
5
特別營業稅=總票房*特別營業稅比例。
6
電影事業專項基金=總票房*電影事業專項基金比例。
『陸』 2019票房破35億的《哪吒》電影要交稅幾個億
按照華語電影的票房分賬行規,分賬前要扣除5%的電影發展基金,以及3.3%的稅費。
也就是35億乘以3.3%大約等於1.15億也就是要交1.15億的稅。
電影院放映收入是按照現代服業6%稅率繳納增值稅,關於放映收入,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規定,電影放映服務一般納稅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柒』 2022年電影放映服務還免稅嗎
一、 正面回答:
2022年電影放映服務不免稅,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收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2008年12月31,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規定不徵收營業稅;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
二、 詳情分析:
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三、免稅的定義
免稅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的政治經濟政策,給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的一種鼓勵或特殊照顧。減稅是從應征稅款中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是免徵全部稅款。我國幅員廣闊,經濟情況千差萬別。可能因為國家經濟政策的要求,需要對某些行業、企業或產品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可能因為某些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發生意外損失,需要給予特殊照顧;也可能因為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較大變化,而稅法規定的稅率一時又不宜於調整,需要給予特殊照顧,等等,這就需要採取減稅免稅措施把稅法的統一性和必需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對待征稅中的各種特殊情況。
『捌』 電影票房分賬收入如何納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玖』 好萊塢明星片酬與稅收,一部電影成本幾個億,票房十幾個億,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們要承擔多少的稅費呢
好萊塢明星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萬美元,至少要向政府繳納百分之35甚至更高。
國內明星比好萊塢那隻能叫小巫見大巫。好萊塢明星片酬動輒上千萬美元,換算人民幣輕松上億,美國的個稅最高稅率是35%,國內是按照勞務報酬稅率,超過五萬元稅率達到40%,不過美國稅收查的很嚴,中國偷稅漏稅現象挺多的。
介紹
美國的賦稅制度相當復雜,但是好萊塢明星屬於高收入群體,在美國自然是納稅大戶。好萊塢一線男星片酬至少兩千萬以上(如強尼戴普、迪卡普里奧、威爾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說只要你找我拍戲,並且是演主角,先不管這電影票房如何,你就得先給我2000萬美元,除非演員本人自降身價。電影票房分成,DVD發售分成,以及本電影各種周邊賺的錢明星們還可以提成。
『拾』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票房分賬:說的是電影的票房對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的三方分成,一般比例為4:4:2。不過具體的分成數額要看簽訂合同具體是怎麼規定的。出品方、院線和宣發房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其票房分賬比例也會不同。
我們一般所講的票房收入並不是投資者真正的收入,其中還包含國家稅收3.3%,國家影視發展基金5%,院線佔比50-60%,剩下的30-40%才是製片方,投資人的票房收入。
那麼,票房分賬,首先,就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0-60%,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30-40%。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由觀影人數和票價乘積得到的票房,一般被稱作這部電影的總票房,得到總票房之後,先行繳納總票房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相關稅費3.3%,之後的為可分賬票房,即「凈票房」,那麼凈票房=91.7%*總票房
然後,在凈票房中:一般影院抽成50%、院線7%,剩餘43%歸製片方和發行方所有。而發行方一般會收凈票房的10%作為發行代理費,那麼製片方實際票房收入就為凈票房的33%。所以,一部電影如果不想虧本的話,那麼總票房×91.7%×33%必須要大於等於製作費用,只有這樣,最終投資各方才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