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票價有規定嗎
電影票價一般根據電影產地和類別分,
像:終結者,變形金剛,冰河世紀,算進口大片,在北京上海這種一級城市票價100左右。按照城市大小和居民收入逐步減少價格,另外根據電影院的設備不同,票價也不同,(電影院也分星級)基本就是裝修好的,票價貴,同一個影院的不同影廳的價格也會有差別,
還有就是進口大片和國內的大片(大製作大投資),都有最低票價限制:30元或者25元。
現在電影院都是歸屬電影院線的,電影院線會和電影發行方定立票價。按說電影院自己不能擅自定價。但是……有的地方管理不同吧!
『貳』 有些地方規定電影票價最高不得超過25元,最低不得低於10元,這兩種做法是什麼價格政策會引起什麼後果
(1)25元屬於價格上限,10元屬於價格下限。
(2)當影片好時,25元價格會引起觀眾人數太多;當影片不好時,10元價格會使觀眾太少。
(3)不利於電影業發展。
『叄』 北影節電影票再遭爆炒,還有人拍賣電影票,怎樣打擊黃牛行為
被眾人關注的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進行門票網上銷售時,許多影迷還沒來的及開搶,就已經發現電影票已售罄。而不久在各種二手網站上,轉賣熱門北影節電影票的信息比比皆是,原本七八十元的電影票,有的甚至被炒到2500元一張。
以至於有人調侃到,看場電影比看一場演唱會還貴,而造成這種情況出現,和黃牛搶票、囤票有很大關系。凡是影迷、歌迷關注活動,很多都有黃牛販子,想從中牟利。
三是加大對黃牛打擊懲罰力度。黃牛行為懲罰力度輕,犯錯付出代價低,讓黃牛販子有恃無恐,還想繼續鋌而走險。對於黃牛哄抬票價行為,一經發現,可以將個人信息納入相應購票黑名單。
可以建立統一購票數據比對平台,讓一些購票二次轉售網站加入進來,通過數據共享,對存在販賣各種節目活動票行為,納入疑似黃牛販子庫,交由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肆』 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
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採取以下提價10%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而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能買到票。
解釋分析:根據需求的價格彈性理論,1.5=15%/10%,15%是需求變動百分比,10%是價格變動百分比,所以這道題明顯是想降低需求,因此只需要提價10%,就能相對應的降低需求。
影響產品需求彈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產品對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奢侈品需求彈性大。
2、商品的替代性。難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小,易於替代的商品需求彈性大。
3、產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單一的需求彈性小,用途廣泛的需求彈性大。
4、產品的普及程度。社會已普及、飽和的產品需求彈性小,普及低的產品需求彈性大。
5、產品單價大小。單價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彈性小,單價大的高檔消費品需求彈性大。
6、需求影響價格。
『伍』 請問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原因是什麼 請從電影本身和市場兩方面分析
票價分析
短期內票價下調不可能
電影是屬於大眾的娛樂。據悉,世界各國電影票的定價准則是:單張電影票的合理價格,約相當於本國城市普通勞動者平均月收入的1/200~1/100。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高票價」,相當於城市普通勞動者平均月收入的1/20左右。8元票價熱反映了觀眾對平價電影的渴望。
票價為什麼那麼高?電影院有一肚子苦水。
大多數影院已由事業單位轉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慶春電影大世界總經理劉敏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影院租房經營的成本大,票房收入的40%要支付給發行方,40%用來支付房租費、水電、員工工資等,剩下的20%要減去損耗費。影院的容量有限,就是上座率很高,票房利潤也有上限,現在的電影院幾乎是微利。」
電影票價不僅和影院有關,還涉及製片、發行、院線等環節,因為他們都在總票房中獲取利益。
2000年,中國的電影院曾發生過「5元票價」風波,成都的影院率先把中外影片的票價降價為5元,一時大小影院場場爆滿,各地方院線效仿,但遭到一些電影製作公司、影片發行公司的抵制。
浙江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與電影處副處長羅永祥說,短期內電影票價下調的可能性不大。供片機制的單一化造成發行壟斷,是票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專家分析
平價電影離我們有多遠
很多業內人士不看好平價電影院。有業內人士說:「電影消費不是必需品,作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講究服務的檔次。真正想在電影院里享受那種視聽震撼的,不會在乎花上幾十元。而低收入的人就是價格低也不會經常光顧。」
他認為,現在杭州的影院實行「不同時間不同價格,不同人群不同價格」,推出了老年人專場、民工專場等優惠活動,票價結構基本適應不同階層的需求。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葉航說,如今網路、家庭影院、數字電視等多元娛樂形式興起,消費者的選擇很多,看電影可以不通過電影院。在這樣的需求環境下,電影票價的彈性需求很大。票價低了上座率自然提升,總收入也能提高。票價既要滿足市場經營的要求,又要符合觀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尋找這個平衡點考驗企業的創新經營能力。
劉敏健認為,降價不一定能激活電影市場,現在消費者已不是純粹為了看電影,目前電影的主力消費群體走進影院,更多的是為了社交、享受。影片的質量、影院的環境設施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有專家表示,制約當今中國電影體制改革和產業升級的根本問題是:電影市場和電影院線開發,與13億多的總體人口規模不相稱。中國電影票價市場,還處在向市場經濟模式的過渡期,電影票價過高等諸多無序、無奈而有悖於市場規律的現象難以避免。
羅永祥認為,壓低票價還得「治本」。只有當影院達到一定的數量,競爭更激烈,發行渠道更多樣的時候,才有可能實現。 新華社專稿
有此娛說
價廉物美薄利多銷
瘋搶8元電影票,擠出的是電影票價居高不下的水分。電影不能自築門檻,變成所謂的貴族藝術,離開了公眾,電影的發展就難免舉步維艱。其實,我們只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影院就會發現,除了那些較有影響的大片之外,平常電影院里還不是稀稀落落,有的一場電影才十幾個人,別提滿座,就連半數也達不到。如果票價都像杭州這家電影院這次降下來那樣,又何愁拉不回觀眾,如果觀眾上座率大幅提高,又何愁票房上不去。還是那句老話:價廉物美,薄利多銷。
禾刀
票價低了誰看盜版
在我看來,眾多市民瘋搶8元低價票的事實,起碼打破了電影界人士的某些論斷:什麼盜版碟太多,觀眾不願進電影院;什麼高價票就是為了減少損失,是盜版逼出來的……
盜版對電影肯定會有所沖擊,但這也跟電影院與盜版市場爭奪觀眾的力度不夠有關。觀眾到底是喜歡看盜版還是喜歡去電影院看正版?這一「擠」的結果不言自明。如果電影票價降到絕大多數觀眾可以承受的標准,還有多少人願意去看盜版碟呢?如果各大影院能天天搞8元優惠,何愁爭不過盜版? 網友
『陸』 一家影院壟斷了一部電影在一座小城的上映權,它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如下: 成人的需求曲線: P A =1
(1)MRA=-2qA+16
MRB=-qC+10
MC=Q/3=(qA+qC)/3
由於實施價格歧視
MRA=MRB
得出 qA=6,qB=6,PA=10,PB=7
TR=102
(2)
手機打字太麻煩
禁止價格歧視 即PA=PC,求出P,TR
對TR求導
MR=MC
即可算出
『柒』 影院經理回應春節檔票價偏高,你怎麼看待票價偏高這件事
此次票價定價如此之高有以下原因:
『捌』 電影院規定最高票價25元,最低票價15元,你認為這樣定價方法是否合理,會帶來什麼影響 經濟學角度
如果這些價格是政府規制所致,或是物價局的規定,則必須實施。如果是電影院的自主行為,則這種限價不利於提高上座率和利潤。
最低限價,又稱地板價格,會導致當影片人氣不足時無法通過降價來提高上座率。
最高限價,會導致電影院不願意引進高檔次的大片,也損害了消費者的需求。
『玖』 900萬人因春節檔票價太貴被勸退,電影票為何越來越貴了
『拾』 網上購買電影票為什麼被限制購票
摘要 也是有可能,如果是操作頻繁了,建議過一段時間再去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