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於圓明園這部電影的介紹嗎
重現300年前的瑰麗輝煌再現一個半世紀前的屈辱時刻 史詩紀錄片《圓明園》讓觀者震撼 8月14日,由中央電視台、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等單位歷時5年製作的大型紀錄片《圓明園》在北京舉行看片會,觀者無不為之震撼,以至於沒有人鼓掌,全場一片靜默。該片即將於9月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三維動畫重現「萬園之園」 大型紀錄影片《圓明園》採用電腦模擬技術,製作了大量實景拍攝和動畫合成的鏡頭,講述了圓明園150年的歷史,全景式地再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中國歷史上最瑰麗輝煌的這座皇家園林。 影片著力描寫了康熙、雍正、乾隆、咸豐四帝和「兇手」額爾金共五個人物,對鮮為人知的大清帝王家族的隱秘生活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人物進行了客觀、詳實的描述。影片三分之二的篇幅是通過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旁白完成的,另外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通過親歷火燒圓明園的英軍牧師麥基的日記來完成的。 《圓明園》在忠於歷史的基礎上,通過大量三維模擬動畫技術,第一次在紀錄片中將實景和動畫相結合,真實地呈現了一個超乎於人們想像的、極具威嚴與奢華的圓明園。影片另一個亮點是實景拍攝的戰爭場面,比如讓清騎兵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的「八里橋之戰」。 比故事片更有震撼力 隨著對這段屈辱歷史的重溫,觀眾的心情變得極其沉重,放映結束後,現場一片靜默,沒有一個人鼓掌。導演金鐵木說,之前請很多領導看片也是這種反應。 在其後的專家研討會上,眾多電影界的專家和學者紛紛發言談自己對《圓明園》的觀影感受。大家一致認為,影片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影片非常聰明地通過外國人的眼睛來敘述,要比我們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加上值得信任的史料,使《圓明園》比故事片《火燒圓明園》更有震撼力。 《圓明園》將於9月進入全國各院線上映。從目前整個世界的趨勢來看,漸漸產業化的紀錄片已習慣進入院線發行。台灣著名導演陳坤厚表示,《圓明園》可謂中國紀錄片進入產業化的第一部。(深圳特區報)
❷ 《圓明園》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圓明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cTTzwXUV3NetNgLc88XLA
❸ 《圓明園-2006》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金鐵木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feI95azj_Lks5M-E9kh1CQ
❹ 圓明園高清完整版電影
《圓明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D6zb51oQ-3D8FuCan5LEw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❺ 求:《圓明園》電影評論!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蠻的烈火將一座名為圓明園的世界建築奇葩化為灰燼。146年過後,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圓明園》完成了對這座「萬園之園」的一次影像再現,對與之相關的歷史橫斷面進行了一次藝術梳理,讓我們在影像中回溯歷史,在歷史中審視,在審視中反思。
《圓明園》貫以紀錄片之名,實際上與傳統的紀錄片有相當的差異。對於一個不復存在的建築群體,人們無法以寫實的風格來進行敘述。為此,影片靈活將劇情片的多種敘事方式與紀錄片進行「聯姻」。採用演員演繹宮廷帝王生活與修築、毀滅圓明園的歷史,採用數字技術以虛擬的方式再現歷史上「真實的圓明園」,再配以展示繪畫、檔案文獻和圓明園遺址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述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在「三朝天子齊聚牡丹台」、「雍正煉服仙丹」等故事橋段加入了趣味、幽默、輕松的情節,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性。這種現實與虛擬、歷史與演繹多種表現手法的交叉運用,是對歷史紀錄片的一種大膽嘗試,發展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可以稱之為一部記錄歷史的故事片。
在時間縱向上,《圓明園》採用線性敘事,以圓明園建築到毀滅的歷史為主線。在內容的表述方面匠心獨用,主要以外域人土為視角,以當時傳教士和英、法軍人的通信、日記作為切入視點,其中尤以作為外國宮廷畫師的朗世寧為主要敘事線索。以朗世寧和英法聯軍的隨軍牧師麥吉的旁白作為貫穿全片的畫外音。這種表述有別與傳統的以「己方」為視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語講述圓明園的建築歷史與遭際命運,避免了歷史評判的「主觀性」,增加了揭密歷史的「客觀性」。如此,以全新的「他方」視角闡述一段歷史,任何人企圖否認這段歷史的真相都是徒勞與無意義的。
同時,這種單一的外域視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對歷史建築及其事件的紀錄式呈現,理應是一個全方位的追述。對於圓明園的歷史,不應局限於外外域視角,而是可以採用多視角的結合:大清王朝的官方(正史)敘述,清王朝對於「火燒圓明園」是何種看法;民間(百姓)和文人們目睹圓明園被毀後的看法(在已存的文獻中不乏此類信息);歷史學家對於這段歷史又有那些定論與認知(此方面可以采訪當代歷史專家);西方列強(政府)對於洗劫與火燒圓明園的態度,等等。很遺憾,從導演到製片方都沒有在這些方面進行開拓與挖掘,進而對圓明園進行全方位、全景式的歷史展現,這使得影片本身呈現出單調的小家子氣。事實上,一部90分鍾的電影無法承載圓明園這一具有深厚內涵的歷史題材,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系列才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不難判斷,《圓明園》不應且不會成為圓明園歷史的影像化總結,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對圓明園進行藝術表達的一個成品,一個節點。圓明園需要更多的藝術品作更深更廣的描繪,來講述她的榮耀與悲慘,以及與之連帶的民族輝煌與屈辱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會忘記歷史的中華兒女在未來的歲月里以圓明園為對象,為人類留下一系列藝術財富。
在浩瀚影海中,上世紀70年代香港邵氏金牌導演李翰祥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就是一部以影像來講述圓明園的藝術精品。這部以慈禧太後為核心人物的影片,將史實與野史進行糅合,以包含深情和悲情的格調將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呈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審視,諸如八里橋戰役等段落亦是氣勢恢宏,顯盡歷史滄桑。最後火燒圓明園的旁白低沉激憤,一詠三嘆,令觀者心痛而扼腕長嘆。正如法國歷史學家伯納.布立塞在《圓明園大劫難》中所寫:「圓明園的毀於一旦,相當於凡爾賽宮加盧浮宮博物院以及法國國家圖書館全遭焚毀。」為本民族,我們怎能不痛息?為全人類,我們怎能不嘆息?
在《圓明園》點映過後,得到媒體與有關人士的一致好評,尤其在紀錄片的商業性開拓和特效製作上給予了高度肯定,被譽為「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好看」,「特效前無古人」。當靜心品味這部歷史紀錄片之後,覺得類似的高度贊譽有明顯的誇大拔高之嫌。由於,影片對準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容上無疑具有顯明的中國特色,無法產生《後天》、《鳥與夢飛翔》、《帝企鵝日記》這些關乎人類前程命運、表達自然規律和謳歌生命力一類紀錄片的全球影響力,進而產生世界性的商業價值。熊熊大火過後,5000餘畝的園林建築化為一片荒地,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地面建築,特效製作團隊僅僅依靠有限的遺址和「四十景圖」等少數文獻實現對圓明園整體式的還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整體來看,影片的特效完成了這一要務,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極盛時期的壯闊氣象。然而,在細節方面缺少精雕細琢。比如,「田」字宮室僅以外觀出現缺少空間立體感,迴避了對其中內部架構的展現,顯示出創作方在數字技術方面的力不從心。最後火燒圓明園多是特寫與靜態畫面,沒有出現園林建築燒毀的動態鏡頭,甚至不如《火燒圓明園》的大氣。
就電影技術語言而言,影片的攝影與配樂可圈可點。片中很多表現圓明園的鏡頭極富動感,能夠產生一種美的視覺沖擊效果。在圓明園的修築過程中,影片籠罩在夕陽黃金般的色調下,伴隨的是悠長、舒緩的音樂,恬靜而又富有生機。在圓明園的歷劫時,主導熒幕的是傳統黑白的青灰色彩,伴隨著深沉、悲愴的音樂,流露出一種令人幾近窒息的絕望與悲涼。這些無疑有助於將觀眾融入影片講述的歷史之中,與創作者做心靈的溝通,激發內心的民族情感。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皇家園林「前世今生」的電影,也訴說了一個「落後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影片在敘述進程中,時時刻刻將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的發展進行橫向對比,極其清晰地將圓明園何以遭到毀滅的原由告訴世人。自視為天朝之國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國,自建政以來一個多世紀技術踏步不進,相信依靠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統治世界,在群臣眼裡西方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不過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兒」。這種夜郎自大的自負心態直接衍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在乾隆年間達到農業社會的繁榮時,西方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大肆擴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美洲擺脫殖民統治,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西方的發展與東方的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致於出使中國的英國人馬嘎爾尼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60年,英法聯軍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北京城,作為帝國之主的咸豐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大清國門至此被強行打開,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由此揭開序幕。
歷史與現實雙重證明,弱肉強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也是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潛規則。民主與和平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類最純粹的善意追求,在國家經濟利益、政治權力面前它顯得異常地蒼白。否則,美國就不會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在全球范圍內東討西伐,就不會出現以一已的力量顛覆伊拉克、鎮壓南聯盟、打擊阿富汗等等強權國際政治事件。同理,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給中華民族的是血的教訓!
通觀全片,導演採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將數字化還原的原明園與今天真實的圓明園遺址進行大量的交錯展示,激起人們陣陣的痛息之情。曾經金碧輝煌的宮殿化作灰燼,唯有一段段殘垣斷壁映射出它的富麗與蒼涼。曾經盛極一時的東方博物館已是盪然無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間的藝術珍品見證著她的與尊貴與悲痛。痛定思痛,《圓明園》化作一段真切的盛世危言,讓生活在鶯歌燕舞和平時代的人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經過血與淚的洗禮,我們拒絕歷史悲劇的重新上演。
《圓明園》沒有局限於亭台樓閣一磚一瓦的華麗堆砌,沒有拘泥於奇珍異寶的歷史掌故,更講述了大清帝國由強至衰榮辱興敗的歷程。影片開頭是滿清八旗子弟越過長城進軍中原建立帝國的鏡頭畫面。隨後,從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與初建「圓明園」,到勤政的雍正擴建「圓明園」,再到乾隆時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從政權確立到國富民強的歷程,達到中國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存於大清國庫,「如何花錢都是問題」的繁榮昌盛是大興土木的經濟基礎。盡管影片略去了嘉慶和道光兩代皇帝,直接進入到咸豐年間,無疑倍顯倉促之感,但這也無法遮掩影片帶來的深厚歷史氣息,彷彿是一段以園林建築為主題的歷史教育片。
面對圓明園這般的歷史題材,創作者自然不會放棄對民族情懷的表達。影片無時無刻都不在訴說一個不復存在的礦古奇跡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時,對於這一人間仙境建築奇葩的毀滅者,編導引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話語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圓明園,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衰敗。《圓明園》,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假借文明的名義,兩個強盜點燃的野蠻大火燒盡了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建築瑰寶。然而,野蠻的大火燒不盡她的華貴,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丹楓白露城裡,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她散發的藝術氣質。野蠻的大火同樣燒不盡一個民族對她的追思,因為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榮辱歷史與文化血脈。
願以一段「憑吊圓明園」作為結語: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不能忘卻的思念
❻ 《圓明園》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觀後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一次語文課上,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讀了課文的內容使我感到無比憤怒。
圓明園是一個著名的皇家園林,佔地約三百五十多公頃,歷時一百五十多年才修建成。圓明園內濃縮了世界各地的建築精華和風景名勝。在圓明園里,你可以一覽世界各地的美景。但是18xx年6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將園內凡是拿得動,般的走的金銀玉器和名人書畫全部洗劫一空。為了不使後人發現他們曾經搶過圓明園,他們竟然放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就此毀於一旦。
為什麼外國人敢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呢?這都要歸罪於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他們閉關鎖國、自高自大。對內橫征暴斂,生活極度奢華,對外軟弱無能。而當時的國人也不知覺醒,所以被外國人嘲笑為「東亞病夫」。
清政府還與外國簽下了《北京條約》、《南京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所以,外國列強才敢來侵犯我國。
我國歷史上既有光輝的一頁,又有恥辱的一頁。只有祖國富強了,我們才不會被外國欺負。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無比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始建於17xx年,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地350公頃,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它集國內外名勝40景觀,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收藏著難以數計的各種藝術珍品和各種圖書文物。
但是,在18xx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園內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一掃而光。不僅如此,他們為了銷毀證據,又在10月18日,派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園內放火。現在,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搖搖欲墜地立在那片廢墟上。
這些無惡不作的強盜,竟然敢在中國的領地上為所欲為。一座聞名世界的圓明園,就這樣被侵略者的野蠻和貪婪毀於一旦。他們不但毀壞了一座皇家園林,而且還破壞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這是中華民族多少年代人凝結成的智慧的結晶啊!
我感到無比憤怒,也十分惋惜。圓明園里珍藏著難以數計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可卻都被侵略者掠走了;原本做工精美的各地名勝,也都被侵略者燒毀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無情的侵略者燒毀,化成了一片灰燼。
六一節前夕,老師帶領我們去看電影《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使我很受教育。
片中演到:公園1860年6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看到這么多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就像餓狼見到了獵物,瘋狂的搶了起來。能拿走的,盡量拿走,手裡拿不走的,就用搶來的綢緞或刺綉品做包袱,實在拿不走的,就用槍托或棍棒砸碎,搶走了大批的金銀珠寶和名人書畫。一連幾天,騎兵團又到圓明園四周放火。圓明園被火光和煙霧籠罩了,世界上最輝煌的宮殿從此消失了。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國有著光榮的歷史,也有著屈辱的過去。
為什麼侵略者敢在我們的國土上任意的踏踐?為什麼我們的祖國這樣軟弱?這些都是應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王朝使我們的祖國在許多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資本主義國家。清政府對於外來的侵略者無力抵抗,也不敢抵抗,還是人民的反抗,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懲罰!
我永遠不會忘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巨大損失!
今天我看了《火燒圓明園》後,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現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氣、可悲的時刻。
英法聯軍打入北京大門,而皇帝和慈禧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無寸鐵的百姓。殘暴的敵軍很快打入了圓明園,在對圓明園進行了一番「洗禮」後,又下令:火燒圓明園,理由竟是看園的大臣不讓他們進去搶奪東西。罪惡的火連燒三天,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樁。
現在,有一個問題浮現在我的心頭:英法聯軍為什麼敢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答案只有一個——清政府太無能。
當時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務正業,把外國所謂的科技視為玩物喪志,可真正等敵人攻入國門時,卻手握落後的武器去防守,結局當然是——全軍覆沒,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想到,被他們視為「玩物喪志的東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沒有想到我們和敵方的實力是那樣的懸殊。可當清政府明白時,一切卻顯的那樣不堪一擊。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皇帝及大多數官員的貪生怕死,與入侵者簽定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太平生活。
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手中可以把握未來,使這段悲劇不再重新上演。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火燒圓明園>!看完之後,我感受深深!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彈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地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英國和法國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法國有位著名的歷史家說: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點。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人的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將來而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在記錄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
在我看來,英法聯軍壞的不能再壞了,在他們的眼中,財富比什麼都重要,在圓明園中放肆地搶劫,被搶的寶物數不勝數,還有些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這時,我的心頭隱隱作痛,這些寶物都是中國的,他們和盜匪有什麼區別?拿不走的,強盜就把它們砸碎,當那些寶物變成碎片的時候,我的心裡就會燃起熊熊大火,手也變的癢癢了,真想給英法聯軍的頭領一拳。當他們搶完寶物之後,還把圓明園給燒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華人民的結晶,就這樣化成了一片廢墟。
皇帝也有責任,要不是他貪圖榮華富貴,我們就不會受人欺負,中華兒女就不會受盡屈辱,我們的家園就不會血流成河,中國就不會落後於別人。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今天我看了《圓明園》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感到無比的惋惜和憤怒。
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在眾多園林中鶴立雞群,匯集了天下的風景名勝,將中西建築風格融為一體,還集中了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最珍貴的歷史文z物,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可是,這樣一座有著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卻在英法聯軍的一把火被燒成一片廢墟。當我看到「那些侵略者見到園中的奇珍異寶都驚呆了,瘋狂地將貴重物品據為己有」的片段時,我的肺都快氣炸了,我們這個擁有黃河、長江和萬里長城的民族,這個擁有億萬錚錚鐵骨兒女的民族,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灰燼……
看完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小心靈受到無比的震撼,為了中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這天我看了《火燒圓明園》後,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現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氣、可悲的時刻。
英法聯軍打入北京大門,而皇帝和慈禧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無寸鐵的百姓。殘暴的敵軍很快打入了圓明園,在對圓明園進行了一番「洗禮」後,又下令:火燒圓明園,理由竟是看園的大臣不讓他們進去搶奪東西。罪惡的火連燒三天,此刻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樁。
此刻,有一個問題浮此刻我的心頭:英法聯軍為什麼敢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答案只有一個——清政府太無能了。
當時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務正業,把外國所謂的科技視為玩物喪志,可是真正等敵人攻入國門的時候,卻是手握落後的武器去防守,結局當然是——全軍覆沒,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想到,被他們視為「玩物喪志的東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沒有想到我們和敵方的實力是那樣的懸殊。可當清政府明白的時候,一切卻顯的那樣不堪一擊。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皇帝及大多數官員的貪生怕死,與入侵者簽定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太平生活。
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手中能夠把握未來,使這段杯具不再重新上演。
今天朱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最ling中國人感到恥辱的《火燒圓明園》。
這個電影主要演了:無能的皇帝逃避現實,在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並殺害21名使節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這一切的一切,就是英法聯軍口中所說的文明!
清政簡直就是個無能的政府!讓我們最寶貴最珍貴的圓明園毀於一旦!那圓明園有著多少建築精華,就被一把火給毀了!令到我們中國人臉上多麼無恥!
我覺得人不能逃避事實,事實就是鐵證,不可改變,要去面對,不能退縮!
這天我看了《火燒圓明園》後,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現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氣、可悲的時刻。
英法聯軍打入北京大門,而皇帝和慈禧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無寸鐵的百姓。殘暴的敵軍很快打入了圓明園,在對圓明園進行了一番「洗禮」後,又下令:火燒圓明園,理由竟是看園的大臣不讓他們進去搶奪東西。罪惡的火連燒三天,此刻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樁。
此刻,有一個問題浮此刻我的心頭:英法聯軍為什麼敢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答案只有一個——清政府太無能。
當時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務正業,把外國所謂的科技視為玩物喪志,可真正等敵人攻入國門時,卻手握落後的武器去防守,結局當然是——全軍覆沒,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想到,被他們視為「玩物喪志的東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沒有想到我們和敵方的實力是那樣的懸殊。可當清政府明白時,一切卻顯的那樣不堪一擊。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皇帝及大多數官員的貪生怕死,與入侵者簽定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太平生活。
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手中能夠把握未來,使這段杯具不再重新上演。
它主要講的是圓明園過去的輝煌與現在的灰燼。
圓明園以前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正在英軍准備燒圓明園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倉庫,裡面有英國特使送的大炮和槍。可是中國人卻沒有把他那落後的武器改進,要不然就不可能丟失了圓明園。圓明園匯集了中國古代所有人智慧的結晶。法國所有的宮殿加起來也頂不上一個圓明園,可是就這一奇跡卻「遭遇毒手」。所以英軍是千古罪人。
等我長大以後一定要振興中華,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為明天努力吧!!!
今天,我們又來到了世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盡到了圓明園,我們坐著電瓶車去了圓明園遺址,裡面的場景真是讓人耳目一新!
一眼望去,圓明園遺址浮現在眼前,我們隨著解說員進到了裡面,整個圓明園呈現出一派皇家園林的景象!我們走著走著,看見了黃花陣,傳說有那個宮女從黃花陣中走到中間的亭子中去,皇帝就賜她黃馬褂一件。隨著路向前走去,來到了皇帝看水法的地方,水法的對面有一個寶座,是皇帝看水法的時候做的。俗說,只要水法一開,幾里外的人都能聽見!這寶座的建造也是根據風水建的,這寶座的後面刻得不是龍而是槍炮刀劍。那時候的皇帝可真會享受啊!圓明園的好多建築都被八國聯軍給毀了,外國人也真是可惡,當時的清政府也是昏庸無能啊!
觀看完了紀錄片圓明園>,我的心情是無比憤怒和惋惜。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下的智慧的結晶,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館,就在幾日之內被兩個強盜—-—法蘭西和英吉利洗劫一空,化成一片廢墟,世界上從此就少了一座偉大的博物館。幾代傑出的建築師的心血也在他們的魔爪之下變為灰燼。
圓明園曾經是清朝皇帝的離宮,它匯集了中國許多的風景名勝,還有詩人在詩詞中描繪的美麗景象。整個工程花費了好幾個世紀,歷經三代皇帝修建,才全部建成。在現在看來,圓明園的整個工程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許多外國人參觀過這美妙、偉大的奇跡後嘆為觀止,著名作家雨果曾把它描述為一個用琉璃、青銅、絲綢、寶石裝飾的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圓明園也收藏著最精緻的歷史文物,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可是,有一天,法國和英國的軍隊闖進了圓明園,肆無忌憚地搶奪,拿不動的則全部毀壞。更不可饒恕的是,為了留下」勝利的證據」,他們又放火燒了圓明園,三天三夜 的大火 把這個世界的奇跡化為了灰燼。我感到非常憤怒,但也為圓明園的遭遇感到惋惜,世界上就消失了一個偉大的奇跡。
看了《火燒圓民園》這部電影後,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圓明園中,原來有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熱鬧的買賣街,還有田園風光、宛若仙境的蓬萊瑤台,被稱為萬園之園。
可1860年10月6日,是我國災難的一天,侵略者在園內到處搶奪,把園內洗劫一空。更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侵略者把空空如也的圓明園縱火燒毀了,這一天,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惋惜。
英法聯軍,你們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居然還燒毀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能工巧匠的心血。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變成了一片灰燼。
更讓我感到氣憤的是,在皇帝不管老百姓,自己到避暑山莊避難後,英法聯軍盡把從圓明園里搶來的東西厚顏無恥的拿去拍賣,他們把贓物一件件賣過去,買不到好價錢的,就當眾毀掉,一幅幅珍貴的名人書畫,就這樣被火舌一點一點吞沒了,變成了灰燼。
如今,原來那座美麗的皇家林園——圓明園早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殘留的幾根石柱似乎在向我們哭訴著那段屈辱的歷史。
古人雲:「落後就要挨打。」也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導致了這座萬園之園的毀滅。
今天我看了《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感到無比的惋惜和憤怒。
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她在眾多園林中鶴立雞群,匯集了天下的風景名勝,將中西建築風格融為一體,還集中了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所以她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她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可是,這樣一座有著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卻在英法聯軍的一把火被燒成一片廢墟。當我看到「那些侵略者見到園中的奇珍異寶都驚呆了,瘋狂地將貴重物品據為己有」的片段時,我的肺都快氣炸了,我們這個擁有黃河、長江和萬里長城的民族,這個擁有億萬錚錚鐵骨兒女的民族,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灰燼……
看完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小心靈受到無比的震撼,為了中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