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人民對鄂爾多斯了解多少
2009年國慶期間的康巴什新區,繁花似錦,無人喝彩
美國《時代》周刊4月5日刊發文章《鬼城》稱,耗資50多億打造、面積達32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華新城,但同時也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時間建設的康巴什,原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偶爾出現的行人,看起來就像幻覺,拖著沉重的腳步沿著人行道走著,彷彿恐怖電影中大災難過後一名孤獨的倖存者。在中國的版圖上,有個地方三面被黃河環繞。十三世紀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途經此處,將這里定為他的長眠之地。這里的蒙語地名是「鄂爾多斯」,漢語意為「眾多的宮殿」。
GDP連年攀升、增長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的鄂爾多斯,憑借豐厚的經濟實力,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名叫康巴什。
只是,地圖上的這個新地名,不僅是座新城,也是個「空城」,一期工程方圓32平方公里的城市,街道上鮮見行人,沒有人氣。
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康巴什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有辦公大廈、行政中心、政府建築、博物館、電影院和運動場
中產階級式的復式公寓和別墅將成片的小區塞得滿滿當當
政府計劃在2010年前遷入一百萬的居民,但現在這個城市依然是空空盪盪。新區人口情況2008年為28000人,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為2.86萬人。距此半個小時車程的東勝區才是150萬鄂爾多斯人真正的家園
環衛工人正在打掃圖書館廣場。鄂爾多斯因「羊、煤、土、氣」而揚眉吐氣,人均收入全國排名第二,超過了北京,直逼上海
工人們正沿著鄂爾多斯博物館的台階搬運著一塊塊的泡沫板
康巴什的林蔭路廣場,兩匹馬的巨型雕塑後面,一位行人走過。公務員成了這里人口構成的最主要部分
2006年7月31日,黨政機關從東勝老城區遷到康巴什新區,但很多公務員家還在東勝,每天上班兩頭跑
「千年荒漠、創業熱土」,許多公寓空盪盪的
一位行人走在幾乎閑置的商業區,因為人少,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塊新區做生意
即便在早晨的上班高峰期,空曠的大街依然是空無一人
盡管無人入住,康巴什的建設工程項目仍在繼續
一位老人推著一輛手推車穿過馬路,路兩邊是已經完工以及仍在建設之中的住宅
工人們在鋪設一片廣場,旁邊的公寓大樓還沒有住戶
民族文化的集散地,鄂爾多斯文化藝術中心
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
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
鄂爾多斯公安指揮中心
康巴什新區交警大隊冬季交通巡邏
鄂爾多斯市會展中心
圖書館和博物館
鄂爾多斯大劇院
康巴什新區成吉思汗廣場
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
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內景
成吉思汗廣場雕塑群之一,《一代天驕》長32米,寬10米,高16米
鄂爾多斯市市長杜梓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市政府
黨政辦公大樓,成吉思汗廣場
2008年7月30日,鄂爾多斯軍分區新營區落成慶典在康巴什舉行
2008年10月15日,鄂爾多斯市直機關第二屆職工運動會開幕,康巴什新區成吉思汗廣場很少這么多人
2008年10月15日,鄂爾多斯市直機關第二屆職工運動會開幕,康巴什新區成吉思汗廣場很少這么多人
內蒙古康巴什,鄂爾多斯市新市區
康巴什湖區噴泉夜景
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公司辦公大樓
在沙漠邊緣極目遠眺,就是康巴什新城
荒漠深處的康巴什新城
街上的清潔工比行人多
「康巴什是個空城。晚上沒人,白天人也很少。」
3月14日晚7時許,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郊外55公里處的鄂爾多斯機場。剛下飛機,記者向一名工作人員打聽「康巴什在哪裡」,對方這樣回答。
康巴什距離東勝區22公里。荒漠中,一條一級路面的大道連接兩地。
15日上午,路上的車輛並不多。剛出市區,還能看到路旁有不少在建的樓盤,越往南越發荒涼起來。
路的盡頭陡然出現了大片林地,還有一棟棟樓房、一排排別墅,很是氣派。上午10點,進入康巴什新區,第一個十字路口的紅燈亮起時沒有別的車停下來,橫向的綠燈下也沒有車通過,也看不到行人。
康巴什的中心位置是鄂爾多斯市黨政大樓,3棟外形一致的12層樓房。朝南正對著的是這個新區的南北中軸線――寬200米、長2400米的成吉思汗廣場。
廣場西北角、鄂爾多斯大街與文化西路路口,清潔工老李正在清掃路面。這是記者在康巴什遇到的第一個人。她負責的路段是從這里朝西數10根電線桿的距離。500多米的路段,老李掃了幾年。頭兩年,「更好打掃,啥也沒有,除了沙土,還是沙土。」她隨手拎著個不大的塑料袋,裡面裝著多半袋雜物,「兩天時間就只掃了這么點垃圾,另外,還撿到1個瓶子。」「為啥沒垃圾?因為沒人唄。」她一邊劃拉掃帚一邊問記者「幾時來的」,並建議說:「你晚上再來看看,嚇人呢――都是黑洞洞的」。
50多億打造的荒漠新城
正值春季,不時刮著四級風。
16日下午5時許,成吉思汗廣場最南端的景觀湖,看風景的只有記者一人。
湖邊一角的公共衛生間小休息室里,擠著6名清潔工,山東夫婦、湖北夫婦,另外兩個老頭是內蒙古當地的。去年才來康巴什打工的山東女人說:「這里除了車,就是樓,可就是沒人。」當地一個老頭接過話:「康巴什車頭比人頭多」,大家都笑起來。
2004年以前,康巴什還是片荒漠,只有兩個小村莊,不到1400人。
那時,整個鄂爾多斯[13.350.23%]一度是內蒙古最為貧困的地區。直到有一天,這里發現了四大「寶貝」:特有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被譽為軟黃金;煤炭探明儲量1676億噸,佔全國1/6,鄂爾多斯如今是中國產煤第一大市;稀土儲量65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佔全國1/3。
因為「羊、煤、土、氣」,於是揚眉吐氣。
2007年年底,中國城市競爭發展力排名:鄂爾多斯增長競爭力全國第一;人均GDP1.0451萬美元,超過北京、上海。
鄂爾多斯老城區東勝23平方公里上擁擠著30萬人。手中有了錢,政府便開始拓建新的城市發展空間。2004年,政府開始在荒漠中開始興建新區,建設總投資達50多億元。
站在黨政大樓12層樓頂往南看,在這張巨大的荒漠「白紙」上,矗立著康巴什的六大地標性建築:劇院、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新聞中心、博物館、圖書館。
只是,這里還缺少超市、醫院、學校和人。
盡管各種設施還在完善中,但鄂爾多斯人對這座新城依然充滿自豪,把康巴什譽為「千年荒漠、創業熱土」。新區黨工委季刊《康巴什》2009年第1期、署名藺懷恩的一篇文章寫道:「眼前這條舒暢伸展的大道,便是人們驚呼的『上班大道』了……因為市政府機關剛搬遷不久,商業的經營尚屬空白,幾乎是機關人員的來回跑道。現在是早上8點多鍾,趕班點的汽車們轟轟烈烈……我乘坐的這輛沃爾沃轎車身前身後是一片車的涌流。」「賓士、保時捷、賓利、法拉利們跑得氣咻咻,一個個志在超越;後邊的寶馬、福特野馬、蘭博基尼、凱迪拉克們你追我趕,使著絕不甘於居後的情緒;就是那享有豪族尊位的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也是那種飛翔的姿影,正在望風絕塵、不可一世地沖來……」
令人費解的荒漠「白紙」
公務員是這里人口構成的最主要部分。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外宣科科長陳曦告訴記者,2006年7月31日,黨政機關從東勝老城區正式遷到康巴什新區,但很多公務員家還在東勝,「於是兩頭跑。」
再就是到政府辦事的人。16日,在康巴什新區的政務服務大廳里,記者終於見到幾天來康巴什人口密度最稠密的一刻:300多平方米的大廳里,30多名工作人員、辦事的50多人。
15日,中午時分,圖書館大廳。大廳一側是新華書店,4個正在看書的人,其中兩人是工作人員。而大廳里的保安比讀者多,足足有5人。
康巴什新區到底有多少人?2009年8月出版的《康巴什》季刊透露:新區人口情況2008年為28000人,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為2.86萬人。
兩三萬人散落在一個32平方公里的鋼筋水泥叢林里,不難想像是個什麼場景。
這樣一個全新的城市,似乎也蘊含無數商機。記者從康巴什新區管委會了解到,至今,康巴什累計注冊企業近350家,注冊資金近百億元。經濟迅速增長,造就了這里的高房價。4星級恆信大酒店豪華套間每晚1188元,單人間398元。
商鋪的租金更是居高不下。康城一期3號樓一家糧油蔬菜店,90多平方米,年租金10萬元,水電費另計。
老張是去年8月來康巴什開店的,當時聽說很多煤老闆在這里購房,「人氣一定很旺的」,誰知大半年了,當地住戶沒見著幾個。老張只好把生意瞄準各家工地,給農民工批發糧油蔬菜。撐不住的就准備「撤」了。B10區3號樓一層的一家飯館大門緊鎖,貼著「轉讓」兩字。大多數商鋪似乎都在「做長線」,等待旺盛人氣的出現。 「沒有人氣,新區就是一座『空城』,處於『真空』地帶。」康巴什新區管委會主任藺偉在今年管委會第一次會議上對此也並不諱言。盡管現在沒有多少人,但康巴什的未來仍「不可限量」,新區二期建設已經開始。 而新區管委會最新布置的宣傳牌顯示,將來康巴什面積將達352平方公里――這將是目前規模的10多倍。
中國地產泡沫催生「鬼城」?
美國《時代》周刊4月5日刊發文章《鬼城》稱,沒有比這個問題更讓眾多經濟學家、投資者和銀行家們夜不能寐的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泡沫嗎?
多年來,中國各地上馬大量房地產項目,吸引了私人及公司的購買者。隨著房價持續上漲,更多投資者變成投機者,他們買入嶄新房屋只有一個目的,等高價時拋出。自美國房地產業崩盤變成全球經濟衰退催化劑以來,很多人士擔心這一幕在中國重演將是災難性的。事實上,供給過剩的證據到處都是。在北京,一幢幢商業樓盤空置著。但如果深入中國內地,會有更加怪異的情景讓人無法樂觀:為數百萬居民建造的城市聳立著,卻成為了一座「鬼城」。
或許最荒涼的鬼城是內蒙古的康巴什。最初為100萬人居住、生活和娛樂而設計的這個地方卻幾乎沒有人居住。只有幾輛汽車駛過多車道公路,白天有些政府辦公室開門辦公。偶爾出現的行人,看起來就像幻覺,拖著沉重的腳步沿著人行道走著,彷彿恐怖電影中大災難過後一名孤獨的倖存者。
只用了5年時間就建成的康巴什,設計初衷是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② 康巴什為什麼被稱為「鬼城」
美國《時代》周刊刊文稱,中國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建築豪華,但無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時間建設的康巴什,原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到現在人口就幾萬才說是「鬼城」。
原因一,由於中國屬於地大物博人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於我們這一獨特民族來說,自然是最有人氣和一定的地域需求的,而我們中國雖然地域廣闊,但是人口也是非常密集的。
處於一線大城市的密度而言,其他的也很少有城市會出現人煙稀少的問題,而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卻展現出了非常稀疏的人員狀況,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
原因二,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作為一個邊境地區的城區,帶給大家的永遠都是發展非常快速的狀態,在這一快節奏的發展腳步中,卻讓大家看到的是比較少的人群,也是因為這一地區的廣闊,再加上人煙稀少,自然就會讓人感覺到非常恐怖。
而且如果在建築非常發達的情況下,卻依然展現的如此奇怪,就會讓大家感覺跟整個中國的發展現象格格不入,自然就會讓大家聯想到所謂的鬼城狀態。
(2)康巴什電影院今日影訊擴展閱讀:
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鬼城是指資源枯竭並被廢棄的城市,屬於地理學名詞。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規劃高標准建設的城市新區,這些新城新區因空置率過高,鮮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稱為「鬼城」。
從地域維度來看,絕大部分「鬼城」配套功能缺失主要糾結於絕對體量不足和相對分布不均兩種情況。
絕對體量不足令整個「鬼城」規劃范圍內基礎商業、公共服務、市政等配套設施建設量同居住、商務、工業等新城主導功能的建設體量之間不成正比,配套設施體量大幅落後於主導功能建設量司空見慣。
而「鬼城」內部配套措施即使在總量上可以滿足規劃人口導入量的使用需求,但是在新城分區土地規劃時,設計單位大多未能合理確定配套設施的建設地點,造成「鬼城」內局部位置同類配套設施的分布過於密集,而其他位置卻緊缺的不合理現象。
鬼城空城在全國蔓延,源於各地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根子卻在於中央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模式。例如上級政府每年都會對下級政府下達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目標,使得許多地方想方設法搞大項目大投資重復建設,空城鬼城是投資拉動經濟的極端表現。
國內經濟在轉型,結構在調整,但來自上級的政績考核機制未能同步轉型,對GDP、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等指標的考核仍對地方政府的行為起著主導作用。考核機制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必然導致地方官員新瓶裝舊酒,換個土地財政的馬甲再上陣。
空城鬼城大行其道,板子不僅僅要打在地方政府身上,更需要改革政績考核機制。
相似的鬼城:
1.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重新建一座城市
2.內蒙古巴彥淖爾:連接西北與華北、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重要邊境經濟合作區,新興工業城市,商貿物流、旅遊服務、金融貿易等為主的特色服務業基地。
3.內蒙古二連浩特:全國向北開放的經貿大通道,區域性的國際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進出口加工基地。
③ 康巴什有電影院嗎 電影院名字叫什麼 在哪裡 謝謝~
康巴什新區有兩家電影院 都挺大,一個在文化藝術中心裏面 另一個在鄂爾多斯大劇院下面 還有3D電影
④ 該如何寫康巴什新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思路
一、總體目標
2011至2012年,按照政府主導、公益服務、體系完善、發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原則,加強城鄉統籌,突出軟體建設和服務開展,到2012年底,努力形成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基本全覆蓋、公共文化新產品生產供給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標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有效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益性原則。由政府主導,以財政投入為保障,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優惠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提供非贏利性的文化服務。
堅持基本性原則。按照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西部)創建標准》要求,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獲得更高層次、更多樣性的文化消費。
堅持均等性原則。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覆蓋全社會各階層不同類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全市人民群眾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
堅持便利性原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合理,就近融入群眾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傳遞、服務指引、服務和產品消費近距離、經常性,適合大眾便捷獲取。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全覆蓋。
2011至2012年,圍繞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目標,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顯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
1.持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面積為1.6萬平方米的寶雞市圖書館新館;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利用原青銅器博物館(籌建中的民俗博物館)建設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非遺陳列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區)文化館和圖書館,建成門類齊全、功能先進、層次分明、省內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影劇院等齊全的文化設施體系新格局。
2.大力加強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市、縣(區)兩級圖書館配備流動圖書服務車,市、縣(區)兩級文化館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建成與我市人口分布和地域條件相適應的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市縣(區)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具備流動文化服務能力,廣大群眾能夠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3.實施市、縣(區)兩級公共圖書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縣(區)圖書館達標建設。市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二級館以上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區)隴縣、鳳翔縣、陳倉區、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區)的千陽縣、金台區、渭濱區,以及扶風縣、麟游縣,縣(區)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全市公共圖書館人均佔有藏書0.4冊以上;人均年增新書在0.02冊以上。
4.實施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市群眾藝術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金台區、渭濱區、陳倉區三個區的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隴縣、鳳翔縣、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的千陽縣,以及眉縣、太白縣,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的標准。
5.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85個單獨設置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其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綜合管理達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標准》。
6.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市、縣兩級全部建成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縣區實現60%以上的鄉鎮(街道)、社區建有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維護和發展公眾文化權益。
2011至2012年,以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效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給水平,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城鄉群眾公共文化權利、培育社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
1.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組織文化部門和單位,繼續開展大型文化下鄉活動、圖書流動閱覽、送書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推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創建工作,鞏固提升現有的4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發展水平。組織農村和城市社區依託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春節廣場文化周、夏日廣場納涼晚會、社區文藝匯演、秦腔大賽、歌手大賽、自樂班大賽、民間曲藝大賽、「非遺」展示展演展覽宣傳活動、夏日周末文化廣場、社火藝術節、周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推進文化惠民活動向縱深開展,努力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受眾率和參與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人均參加文體活動的時間每周不少於3小時。
2.逐步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多元化。繼續深化市、縣兩級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大力解放藝術生產力。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在全市重點扶持300支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支持600支基層農村群眾業余文藝團隊,保障民間文藝演出活動經常性開展,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市場,採取項目補貼、資助和招標采購等方式,通過集中配送、連鎖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問題,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3.全面實現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根據中、省《關於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2011年7月1日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42小時,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56小時,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2小時。
4.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市、縣兩級文化館業務人員進社區(農村)培訓、輔導和調研人均每年不低於48天;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年均舉辦各類講座、展覽、培訓等活動不少於20場(次),下農村、社區服務點活動不少於200次;博物館每年舉辦講座、培訓活動不少於20場(次)。市、縣兩級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於60次。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有影響的大中型文化活動不少於4次,開展培訓、展覽、演出等文藝活動12次以上。各村(社區)農家書屋每年開展群眾主題讀書活動4次以上。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以上電影、每年看2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
5.全面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設,2012年底,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縣縣有支中心、鄉鄉有基層服務點,實現「村村通」;100%的基層群眾可以通過基層服務點使用文化信息資源及享受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的資源服務。
6.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制定《寶雞市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總分館制管理暫行工作辦法》等相關制度,保證分館(點)規范性、系統性的建設原則。實施以市圖書館為總館,縣區圖書館為分館,鄉鎮(街道)圖書室為二級分館,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點的總分館模式。吸收大專院校、部隊等單點陣圖書館加盟總分館服務體系,同時做好圖書流動車服務工作,與總館、各分館(點)形成動靜結合、館點結合的圖書館服務網路,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統一檢索、統一分編,通借通還。
(三)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
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明兩年,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推動實踐發展的同時,理論上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媒體的宣傳報道還需要進一步跟進。
1.加強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文化館(站)和文化研究社團,結合具體實踐,參與文化部及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工作,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共性問題,總結經驗,並形成課題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借鑒。
2.加大宣傳力度。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形成強力有效的宣傳態勢、積極濃郁的宣傳氛圍,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新探索、新機制、新做法、新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我市整體創建工作。同時,向社會公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示範區創建工作,接受公眾的考評和社會的監督,推動我市創建工作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四、建設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按照國家、省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工作要求,成立創建組織領導機構,建立明確的工作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創建實施方案、宣傳方案、制度設計方案等,制定並完善創建規劃,明確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全面展開創建工作。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分別按照創建標准和建設規劃,對照各自承擔的創建任務,制定方案,組織實施。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全面開展各項建設服務工作,基本完成《建設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力爭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創建標准。
第四階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對創建工作進行自查,改進提升,迎接國家檢查驗收,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驗收順利通過,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建立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我市「十二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廣大城鄉群眾文化權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既是文化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明兩年,我市將以創建工作為契機,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並實施公共文化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並實施公共文化績效評估制度,形成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障。
1.建立有效機制。市、縣(區)制定並實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制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宏觀管理、行業協會參與、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確保各社會團體對農村和基層的文化援助。
2.嚴格落實政策。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和文化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編制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准》、《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等標准,統籌利用資源,堅決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公共文化設施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服務便捷。
3.有效整合資源。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平台,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項目有效整合,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綜合、系統、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現便民惠民,提高整體服務能力,發揮綜合效益。
4.加快推進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推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並落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文化事業建設有關政策,積極扶持民營文藝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村(社區)群眾自辦的業余文藝團隊,使其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二)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長效資金保障。
1.強化目標責任。實現「五納入」,即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承擔創建任務的各級政府,以及各級文化、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切實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改善當地公共文化設施,增強文化服務能力,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意義,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既定時間、既定路線、既定任務,完成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
2.完善投入機制。建立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公共文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市、縣兩級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其增長幅度要高於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按照部頒文化館等級必備條件的標准,對市群眾藝術館的財政撥款總數不低於全市人均0.80元,縣(區)文化館不低於全縣(區)人均0.60元的最低標准;按創建國家示範區的要求,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所轄人口人均0.60元的標准撥付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落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運行經費,市級每年22.7萬元,縣(區)級每年6.8萬元;縣(區)財政安排的鄉鎮(街道)文化站每年的業務活動費不得低於其所轄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標准。切實保障實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購買重要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開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必需的資金,專款專用。
(三)健全機構,完善隊伍,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和技術全面落實。
1.加強隊伍建設。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機構,至2012年,在現有每鄉鎮已有1名文化專乾的基礎上,再配備1名文化站長,1名網路多媒體技術人員;為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專干。市級文化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7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30%以上),縣級文化事業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8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20%以上)。徹底解決公共文化機構無編制,非文化工作人員占編、文化專干不專現象,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在職人員培訓教育制度,市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0天,縣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15天,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專兼職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5天。
2.建立技術支撐。利用網路、聲訊、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支撐系統。按照省頒標准,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中心配備8至10名技術人員,縣級支中心配備3名技術人員。落實人員經費,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實現全市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⑤ 康巴什為什麼被稱為「鬼城」
美國《時代》周刊刊文稱,中國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建築豪華,但無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時間建設的康巴什,原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多年來,中國各地上馬大量房地產項目,吸引了私人及公司的購買者。 隨著房價持續上漲,更多投資者變成投機者,他們買入嶄新房屋只有一個目的,等高價時拋出。自美國房地產業崩盤變成全球經濟衰退催化劑以來,很多人士擔心這一幕在中國重演將是災難性的。事實上,供給過剩的證據到處都是。在北京,一幢幢商業樓盤空置著。但如果深入中國內地,會有更加怪異的情景讓人無法樂觀:為數百萬居民建造的城市聳立著,卻空無一人。 或許最荒涼的「鬼城」是內蒙古的康巴什。只用了5年時間就建成的康巴什,設計初衷是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展示的市中心。鄂爾多斯是個相對富裕的採煤中心,人口有150萬。作為可與成吉思汗的「恢弘皇城」媲美的公共建設工程,康巴什充斥著辦公大樓、行政中心、博物館、劇院和運動場—————更不用說在成片土地上建起的中產階級式的復式公寓和別墅了。然而,唯一的問題是:最初為100萬人居住、生活和娛樂而設計的這個地方卻幾乎沒有人居住。只有幾輛汽車駛過多車道公路,白天有些政府辦公室開門辦公。偶爾出現的行人,看起來就像幻覺,拖著沉重的腳步沿著人行道走著,彷彿恐怖電影中大災難過後一名孤獨的倖存者。 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他們往往會發出砰的巨響。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仍在努力重新站穩腳跟,北京當局—————還有鄂爾多斯市政府—————都希望在不戳破的情況下能讓房地產泡沫癟下去。而且,祈禱他們成功的應該不僅僅是中國人。
⑥ 東勝市內哪還有數字電影院
貌似現在暫時沒有的了,等購物中心裝修完哇
⑦ 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華新城卻沒有人住為什麼呢
康巴什,50億元建成的內蒙古「鬼城」 耗資50多億打造、面積達32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華新城,但同時也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時間建設的康巴什,原意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偶爾出現的行人,看起來就像幻覺,拖著沉重的腳步沿著人行道走著,彷彿恐怖電影中大災難過後一名孤獨的倖存者。在中國的版圖上,有個地方三面被黃河環繞。十三世紀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途經此處,將這里定為他的長眠之地。這里的蒙語地名是「鄂爾多斯」,漢語意為「眾多的宮殿」。GDP連年攀升、增長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的鄂爾多斯,憑借豐厚的經濟實力,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名叫康巴什。只是,地圖上的這個新地名,不僅是座新城,也是個「空城」——一期工程方圓32平方公里的城市,街道上鮮見行人,沒有人氣。 一位行人走在幾乎閑置的商業區,因為人少,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塊新區做生意。 街上的清潔工比行人多 「康巴什是個空城。晚上沒人,白天人也很少。」3月14日晚7時許,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郊外55公里處的鄂爾多斯機場。剛下飛機,記者向一名工作人員打聽「康巴什在哪裡」,對方這樣回答。康巴什距離東勝區22公里。荒漠中,一條一級路面的大道連接兩地。15日上午,路上的車輛並不多。剛出市區,還能看到路旁有不少在建的樓盤,越往南越發荒涼起來。 政府計劃在2010年前遷入一百萬的居民,但現在這個城市依然是空空盪盪。
⑧ 在康巴什業餘生活可以玩點什麼,像游泳,打羽毛球,看電影等都在哪
游泳:凱鰲會館、泰華錦江酒店
羽毛球:會展中心(13年夏天展會多,冬天開放)、鄂爾多斯大學體育館(收費較高)
電影:鄂爾多斯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
健身房:文化藝術中心地下、美食廣場四樓、泰華錦江酒店(還有網球)
建議去文化創意園區的 鄂爾多斯美術館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