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遇到過動物對你表達感恩的事嗎
萬物皆有靈。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中國有專門記載動物情感的古書《物猶如此》中更是很多很詳細,其中人與動物的愛心互動以及動物們的感恩圖報的故事溫暖而動人。
人們熟悉的銜環投珠的故事,大概是最膾炙人口的歷史佳話了:東漢人楊寶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黃雀,小黃雀傷好後叼來四個玉環來楊寶救命之恩,並在夢中告訴楊寶說他的子孫四代都因此慈悲義德而入仕做官,並且人品都如這玉環一樣高潔光亮,後來楊寶的子孫果然個個成為棟梁。
第 1 頁
《淮南子覽冥訓》記載: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以葯封之,蛇乃能行,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謂之隋侯珠、明月珠。
1
江西九江林業汽修廠全體職工為一條義犬立了雕像,這只義犬叫賽虎,它以自己的示警,挽救了廠中三十多個職工的性命。賽虎雕像的碑文詳細記載了事情經過:賽虎,三歲余,雌性狼狗,育有十三子。2003年11月28日,林業汽修廠晚餐燉一大鍋肉,賽虎一反常態,對鍋狂吠。眾人遂擲肉於地,賽虎不食,依舊哀嚎不已。眾人不解,准備進餐。賽虎回望主人,悲鳴數聲,吞下地上之肉,隨即七竅流血中毒身亡。此刻,人們終於明白,義犬賽虎以死警示肉中有毒,挽救了三十餘人性命今葬賀家山,立碑銘志以警世人!。國外也有許多關於動物報恩的真實事例:
第 2 頁
18世紀50年代中期,蘇格蘭愛丁堡的警察約克格雷收養了一頭矮腳長毛獅子狗博比,格雷對它關懷備至,主僕天天形影不離。格雷不幸於1858年去世。他死後3天,博比跑到主人經常帶它吃飯的拉姆齊餐廳,餐廳老闆扔給它一些它經常吃的麵包,但博比沒有吃,而是把麵包帶回來,放到主人的墓地埋好。第二天博比又到拉姆齊餐廳去領午餐,供給它已死去的主人。在以後的14年中,它天天如此,從不離開主人的墓地一步。博比對已故主人的忠誠,成了傳奇佳話。市政府感動得收養了博比。博比老死後,人們把它埋在主人墓地。
第 3 頁
英國22歲女騎師潔恩湯普森,有一匹神勇的坐騎金利得。她平日對馬非常寵愛,每天都要到馬房撫摸它。這匹
馬竭盡全力為主人效力,曾在多次比賽中立下汗馬功勞,不料在1987 年一場比賽中,因前面騎手失事,連累潔恩不幸當場墜地摔死。
第 4 頁
金利得不知道主人已離開人間,每天都等著漂亮的主人去馬房看望它。不料等了數日,芳蹤不見,竟以為被主人遺棄了,它十分傷心,面容憔悴,無心進食,於是身子一天比一天虛弱,終於躺在地上再也起不來。
❷ 為什麼說《天堂電影院》是一生中必看的經典
電影是精煉的藝術,是世間純粹的寶藏
電影《天堂電影院》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像是集結了所有電影的精華,讓我百看不厭,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一再會看的經典場面,它是一部給電影寫情詩的故事,也是一部講人生與成長的故事,在時光長河的洗禮中依舊熠熠生輝!《天堂電影院》是人生的導師,給我們的人生許多寶貴的啟迪,我想這正是它成為一生必看的經典的原因!
💫經典是藏在心底的寶盒,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當我們打開寶盒時,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這就是彌足珍貴的財富!💫
以上就是《天堂電影院》讓我醍醐灌頂的地方,與你共勉,願經典永流傳!
❸ 五一期間廊坊明珠影劇院上映的電影有哪些啊
五一期間搞活動,5元看兩部大片,
五一期間放三部影片《勇闖十六街區》美國警匪片
《滿城盡帶黃金甲》國產古裝故事片
《舞女純情》韓國愛情故事片
❹ 你認為哪些華語電影是被嚴重低估的
我認為以下這些華語電影是被嚴重低估的。
1、《一個勺子》,這部陳建斌自編導演的作品中,將一個人世間荒誕不羈的詼諧故事給黑色幽默化,展現出一個農民為了一個他遇到的傻子,從撿來到賣掉再到丟了,最後自己成了勺子,整個過程啼笑皆非與百般無奈,引人深思。
2、《推拿》,盲人對待正常人,就像正常人對待神明,總是敬而遠之。一部展現盲人這類邊緣群體精神世界的作品,很受感觸。獨特的、極具通感的電影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一個恆久的真理:無論看見還是看不見,愛情本身都不會被錯認。
3、《海洋天堂》,很溫情的電影,劇本不錯,簡單而溫馨,沒有想像中的煽情,很真誠很感動,表演的很到位,很文藝的電影。電影講述父親王心誠身患癌症,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拼盡全力,教會了患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生存的技能。影片看似平淡無奇,但兩位主演演技細膩,故事取材朴實,情節流暢層層遞進,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4、《鋼的琴》,本是一個憂傷的故事,用喜劇的手法來表現,豐富有趣了許多。桂林出於對女兒的情感,理想主義地要造一架鋼琴來挽留女兒。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資本的力量最終還是會打敗情感,他一定要造鋼琴。可最終人生各種不如意還是讓他放棄了爭取對女兒的撫養權,然而廠子里那幫人一定給了桂林繼續做下去的信心。
5、《心迷宮》,時間線安排很巧妙,穿插在劇情中的動物世界大猩猩指出了所有處於同一時間段的鏡頭,從開始的零碎線索到後來愈加清晰的劇情。運鏡有點壓抑,演員的鏡頭感不算太完美,有的地方有點棒讀的感覺。伏筆、反轉、情節設計都是一流,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經費不足,拍的有種今日說法的感覺。
❺ 三亞明珠電影院學生證打折么幾折七夕會不會打
我上周去明珠看的電影,票價很低,都是半價的學生票,30塊錢每張,但是上座率還是不太高,今天是七夕,按理說票價應該有所上漲,但是平票價依然不會太高,中國情人節每年就一次,不要在乎那麼多,開心就好
❻ 地道戰的起源於何時
地道戰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斗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井、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保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盪」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偽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群眾已進入地道,民兵游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庄進攻,冉庄群眾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地道戰是平原人民對敵斗爭的偉大創舉,在河北平原抗日斗爭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其間對美軍造成了教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歌 詞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人仰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莊稼漢嘿莊稼漢,武裝起來千千萬,嘿武裝起來千千萬,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英勇頑強神出鬼沒展開了地道戰,侵略者,他敢來,地上地下一齊打侵略者他敢來,四面八方齊開戰,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❼ 寒假可以去哪些地方旅遊
還有幾個月就到寒假了,好多人都開始計劃著寒假旅遊。說到出去旅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九寨溝、西湖、麗江、鼓浪嶼、迪士尼這些大熱的旅遊景點,然而一到旅遊高峰期,這些地方更多的都是人山人海,很難體會到景點原生態的魅力。
❽ 明珠電影院18號放映什麼節目
最後巫師獵人、熊出沒之熊心歸來、極限挑戰、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唐人街探案、 尋龍訣、 差不多在這些電影之中
❾ 急求:三亞明珠電影院什麼時候播放3D版《泰坦尼克號》電影
四月十日
❿ 最近海南三亞明珠廣場的電影院都有什麼好看新電影啊
《波斯王子:時之刃》《 馴龍高手》 《人在囧途》 《 異度空間》 《特工的特別任務》 《打擂台》 10號有《志明與春嬌》 《精舞門2》 《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