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美女主角依次有哪幾位誰給你印象最深
從2007年第一部《變形金剛》電影誕生至今,導演邁克爾·貝一共用過四任五位變形金剛女郎。前兩部女主角的扮演者 梅根·福克斯 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影視風向標》我為你依次盤點和回顧如下:
《變形金剛》前兩部女主角米凱拉的扮演者是 梅根·福克斯 , 她第一代變形金剛女郎。要論性感和嫵媚,歷任變形金剛女郎中無人能出其右!
《變形金剛1》上映距今已有10年,但在很多影迷心中,米凱拉在片中打開 汽車 引擎蓋的這一瞬間,依然深深印在腦海。
第二任變形金剛女郎是 羅茜·漢丁頓-惠特莉,她在《變形金剛3》中扮演山姆的新女友卡莉,卡莉拒絕了土豪老闆的追求,死心塌地跟山姆在一起,一起出生入死對抗霸天虎。
第三任變形金剛女郎是 妮可拉·佩爾茨,她在《變形金剛4》中扮演男主角凱德·伊格爾的女兒泰莎•伊格爾,雖然不如前兩任性感,但她漂亮的臉蛋和青春模樣,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任變形金剛女郎就是《變形金剛5》中的 勞拉·哈德克和伊莎貝拉·莫奈,兩人各有千秋,但都是勇敢堅強的女性,分別在影片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片中,勞拉·哈德克扮演維維安·溫布利,是一位牛津大學學者,與馬克·沃爾伯飾演的男主角凱德·伊格在拯救地球的過程中互相愛上了對方。她是傳統的性感變形金剛女郎。
15歲的童星伊莎貝拉·莫奈在《變形金剛5》中飾演同名角色伊莎貝拉,片中她是一個勇敢的孤兒,加入到凱德·伊格爾的隊伍後,兩人情同父女,並肩戰斗。
鐵打的變形金剛,流水的美女主角。沒有這些美麗性感的變形金剛女郎,《變形金剛》將缺少一道靚麗的風景。
第一位是梅根·福克斯,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金剛女郎,在這被邁克爾·貝糟蹋的《變形金剛》前兩集中,梅姐是電影里唯一的亮點。
梅姐原本是模特出身的,據說身高是4050px,但是身材比例就非常完美,她擁有法國人、愛爾蘭人、印第安人血統。
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2001年的《陽光下的假日》,管他的,沒人會記得她的表演。
而2007年參演《變形金剛》就令她一炮而紅,隨後得到了在很多別的電影里出演角色的機會。
梅姐主演了《變形金剛》和《變形金剛2》,後來就跟邁克爾·貝鬧翻了,沒有再出演第3集。
因為梅姐離開了這個系列,新一代金剛女郎就由羅茜·漢丁頓-惠特莉接任。
羅姐是英國模特,曾經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的簽約天使,但是她為人就比較低調,沒有太多作品,除了《變形金剛3》之外,她參演的電影就只有《瘋狂的麥克斯4》。目前好像也很少有她的消息,但是她是我們的至愛男神傑森·斯坦森的老婆,不用出來工作也有錢啦!
《變形金剛4》已經是獨立於原來的三部曲的新故事,男主角也換成了馬克·沃爾伯格,而新的金剛女郎妮可拉·佩爾茨就扮演男主角的女兒。
佩爾茨是1995年生的90後,長相身材也都是一流,但是影響力就好像沒上面兩位那麼大。
而我們的李冰冰也在電影里佔了很大的戲份,是另一位金剛女郎。
而且李冰冰在電影中的打戲很多,基本上承擔了大部分動作,算是為妮可拉·佩爾茨分擔啦!
我們華人女演員到了好萊塢電影里好像很多時候都要打打殺殺的,也許這跟歐美觀眾對華人的印象也有關系吧!
《變形金剛5》實在是很難看的電影,只希望邁克爾·貝這次能夠說到做到,從此離開這個系列,別再糟蹋我們的《變形金剛》了。
00後小女孩伊莎貝拉·莫奈是尼克國際兒童頻道的一名童星,在電影中扮演一個流浪的孤兒,印象中好像沒有多少戲份,打打醬油就沒了。
而勞拉·哈德克就在電影中扮演神經大條的牛津大學教授,牛津校長看到這電影估計要吐血一斗。
拿勞姐跟前面幾位作對比也許就可以看出這個系列一部比一部差的原因了吧!邁克爾·貝用2.17億美元拍了一部從頭話嘮到尾沒有一點驚喜的流水片,在美國本土開畫被形容為慘仆,而在我們內地的成績也比前作差很多,間接也令勞拉·哈德克的表演被觀眾忽略。
(壹條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總共有6部,分別是《變形金剛》1-5,《大黃蜂》,6部影片中的女主也各有千秋。
1、米凱拉(梅根·福克斯 飾)
米凱拉是《變形金剛1》《變形金剛2》兩部電影的女主角,《變1》中身材嬌小的米凱拉通過停不下來的奔跑,躲過了霸天虎們的炮火攻擊,成為男友山姆拯救地球的關鍵幫手,《變2》中梅根繼續飾演調皮、火辣又不失甜美的女主角米凱拉,那打開 汽車 引擎蓋的圖片,至今仍是經典。
《變形金剛》上映後,梅根·福克斯憑借惹火的身材,性感到令人窒息的表情,一下子成為全球宅男女神,也被媒體譽為下一個安吉麗娜·朱莉,因為兩人都有刺青癖,都是性感代名詞,都是典型的金發美女。
2、卡莉(羅茜·漢丁頓·惠特莉 飾)
卡莉是《變3》的女主,也是山姆的第二任女友,卡莉有個土豪老闆,豪車別墅都是標配,但她卻絲毫不動心,而是死心塌地跟山姆在一起,一起出生入死上天下地,始終不離不地棄對抗霸天虎。
羅茜因出演《變形金剛3》而走紅,被稱為「貝女郎」的她身上的熟女風韻中帶點少女嬌媚,朱唇輕啟眉目如畫,有著春光般迷離的情愫,兼具凱特·溫斯萊特的貴族氣質和卡梅隆·迪亞茲一樣的性感熱情。
3、泰莎(妮可拉·佩爾茨 飾)
和前兩位「變」女郎都是男主角的女友不同,妮可拉在《變4》中扮演的是凱德·伊格爾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泰莎,走的是青春靚麗的路線,用漂亮的臉蛋和青春模樣征服了觀眾們的心。
不過,妮可拉雖然憑借《變形金剛4》名氣暴漲,卻也被電影連累,獲得了金酸莓獎最差女配角提名,近幾年作品非常少,只有一部《青春俄勒岡》。
4、伊莎貝拉(伊莎貝拉·莫奈 飾)
《變5》由於劇情需要,由年紀更小伊莎貝拉·莫奈扮演女主角伊莎貝拉,伊莎貝拉是一名孤兒,從小在寄養家庭長大,有著男孩般的個性,無意間認識了一架小型的變形金剛後,並將其視為自己唯一的朋友。
伊莎貝拉是一個關鍵性角色,她是梅林的後裔,拯救地球有她一的半功勞,在和馬克·沃爾伯格從一見面就打嘴炮到一起尋找權杖的冒險歷程之後,成為一對。
5、查莉(海莉·斯坦菲爾德 飾)
查莉《變形金剛》系列首部獨立電影《大黃蜂》的女主,由當時只有22歲的女演員海莉·斯坦菲爾德飾演,查莉剛滿18歲,對於未來充滿迷茫,直到那輛心儀已久的黃色甲殼蟲 汽車 成為了她的生日禮物後,她與大黃蜂的友誼就此開始,她的人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查莉是一個不拘泥於常規的女性角色,並不是只有單一的性格,她有點自卑,有點男孩子氣,是典型的20世紀80年代的「硬核酷girl」,角色充滿魅力。
《變形金剛》系列,也算是除漫威外最為受歡迎的電影系列了。
而至今,一共拍了六部,其中有一部是外傳。
邁克爾·貝執導了前五部 :《變形金剛》(2007)、《變形金剛2》(2009)、《變形金剛3》(2011)、《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2014)、《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2017)。2018年12月21日,由特拉維斯·奈特執導的衍生電影《大黃蜂》上映。
該系列排名系列電影影史總票房第13名,總收入為48億美元,其中第3、4部票房均超過10億美元。
我們再看下其中的女主角。
《變形金剛》- 梅根·福克斯
《變形金剛2》- 梅根·福克斯
《變形金剛3》- 羅茜·漢丁頓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 梅根·福克斯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勞拉·哈德克
《大黃蜂》- 海莉·斯坦菲爾德
一列出來就知道,一共6部,共有4位不同的女主。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13歲成為模特,在1999年南卡羅琳娜州舉辦的模特大賽中一舉獲得了美國模特大獎;後成為影視演員,同時也是全球最性感的女人之一,梅根·福克斯和布萊恩·奧斯汀·格林於2010年6月24日結婚。
1986年出生的梅根·福克斯是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她精緻又十分特別的容貌來自於混合了愛爾蘭,法國以及切羅基族的血統。梅根從5歲就開始學習戲劇和舞蹈,10歲時她搬到了佛羅里達州繼續學業並最終在那裡完成課程。
羅茜·漢丁頓-惠特莉,英國名模,「維多利亞的秘密」御用超模。代表作品有電影《變形金剛3》等。不僅僅在倫敦時裝周為Besty Johnson等設計師走秀,擔任湯米·希爾費格 (Tommy Hilfiger) 、斯寶麥斯 (Sportmax) 等年輕品牌的模特,還出現在西班牙版《Vogue》雜志與《Wallpaper》雜志的封面上,作為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新人,這份經歷已算難得,羅西·漢丁頓-惠特莉 (Rosie Huntington-Whiteley) 的潛力使得媒體紛紛調整視線,關注她未來的表現。
勞拉·哈德克(Laura Haddock),1985年8月21日出生於倫敦恩菲爾德,英國女演員。
2007年,出演都市 情感 劇《我的一家人第七季》,從此開始演藝事業 。2008年,出演都市喜劇《誠實》。2009年,出演都市喜劇《瘋狂的生活》第二、三季 。2011年9月,出演科幻動作片《美國隊長》 。2012年6月,在科幻恐怖片《24號儲藏室》中飾演NikkiJamie King。2013年,在冒險類連續劇《達·芬奇的惡魔》中飾演盧克蕾齊婭·多納蒂 。2014年,在科幻喜劇片《銀河護衛隊》中飾演星爵的母親 [5] 。2017年,在科幻動作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中飾演女主角。
海莉·斯坦菲爾德,美國女演員,歌手。在柯恩兄弟2010年執導的改編電影《大地驚雷》中飾演「Mattie Ross」,並因此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2016年主演青春片《成長邊緣》,飾演叛逆,孤獨,渴望被愛的17歲少女Nadine,獲得第74屆金球獎電影類-音樂/喜劇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海莉來自洛杉磯,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和健身私人教練的女兒。她的父親是猶太人,母親則是有菲律賓、歐洲、非洲血統的混血兒。海莉在Agoura Hills長大,在加州上學,但2008年後她則在家自學。 她從八歲開始演戲,在一些電視上的青少年教育視頻中擔任配角,而且還是美國著名零售商店K-mart的代言人。一次難得的機會讓她星路明亮,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科恩兄弟的新電影《大地驚雷》看中了靈氣的海莉,並邀請她出演,她不負眾望,電影上映之後贏得好評,被多個影評協會評為當年最佳女配角,也獲得了演員工會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配角獎提名。她出席了在2011年1月16日的金球獎,並與新生代歌手Justin Bieber一起頒發了最佳動畫的獎項。
如果說是印象最深,肯定就是梅根·福克斯了,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吧,我覺得她整個角色都十分有代入感。
第一任 身材火辣 這個扭腰記憶猶新。
第二任 大長腿 出鏡第一腿
第三任 識別度太低 以為是觀眾 尷尬女主角
第四任
總的來說,第一部女主好看,氣質身材,氣場都很不錯,越往後女主越來越年輕化,少點撒子東西[呲牙]
B. 愛情公寓3 17集這位女演員是誰
C. 有什麼網站可以清楚所有日本最新出的單曲或專輯,日劇或電影
http://tieba..com/f?kw=oricon
其實霓虹要出什麼單曲這里消息很快...而且下載也很快= =
就是...水貼多了點...
日劇還有日影...指路日劇吧(不過要小心誤導及假消息...)以及電信J家MO(這個是因為劇會有專門的連載貼...)
D. 有哪些真實的青春勵志故事
1、世界上沒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再比青春更珍貴的了!春天就像黃金,你想做成什麼,就能做成什麼。
2、青春,這是無法挽回的。美麗,優美的靈魂像影子一般來了就去,然而這兩個東西是火焰也是風暴啊。
3、青春是一本書,有悲傷也有歡樂;青春是一條河,有平緩也有險惡;青春是一個早摘的蘋果,有甜有澀,青春是一條充滿風景的路,有平坦有坎坷!
4、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只有奮斗,才能治癒過去的創傷;只有奮斗,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5、青春,是人類生命激情的贊歌。花季雨季的我們,應該珍愛青春,敞開心扉,感受多彩生命,編織人生夢想,實現精神成長。來吧,走在青春旅程上的青年朋友一起來吧,讓我們齊唱青春之歌。
6、青春乃心境,而非年華;青春非現於桃面朱唇之艷,靈活矯健之軀,而現於志士之氣,遐想之境,激情之盛。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綠。
7、青春如夢,歲月,流年似水,稍縱即逝。朋友,珍惜青春的大好時光吧!不要讓青春在燈紅酒綠中迷失了方向,不要讓青春在金庸的刀光劍影中旋轉蒼老。
8、青春是一場絕美的夢,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心情、一樣的孤獨…只是,不一樣的我們,在不一樣的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
9、如果說人生是五彩繽紛的,那麼青春是其中最絢麗的一株,如果說人生動靜交融的,那麼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10、青春,是天邊的一抹彩霞,轉瞬即逝,卻美輪美奐;青春,是湖面上閃光的一道漣漪,隨波遊走,卻鎏光溢彩;青春,是高高枝頭上綻放的一簇臘梅,雨雪霜摧,零落為泥,依然香如故。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1rQcydOFYkqVS-QM2v6QdQ
E. 我剛安裝了最新版的快播軟體 可是使用風向標搜索電影時 出現的界面總是雲帆的界面 請問怎樣更改一下
快播就是用雲帆來搜索的 不用改啊 在雲帆才搜的到要看的
F. 訂購影視風向標手機報,怎麼開通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通:1、簡訊方式:發送「35373」到10001開通2、網站方式:登錄貴州電信歡go網站,選擇「自助服務—業務辦理—業務功能設置與變更—手機功能變更」,根據頁面提操作。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222號為你解答。
G. 觀影風向標的波米是誰求他的微博
他是鳳凰旗下資深電影記者/影評人(已離職),本名:溫習,微博是波米-夏,他隨季節變化改後綴的。
喜歡波米的可以去關注一下他的微信公眾號:反派影評。
相關介紹: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
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H. 奧斯卡四大風向標指哪四個
眾所周知,奧斯卡有四大風向標:
1、金球獎—(簡稱GG)
媒體方面的最高獎。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投票選出,奧斯卡獎前哨戰中最有名望、最富影響力的獎項,奧斯卡第一風向標。狡猾的記者將電影類主要獎項分為劇情類、音樂/喜劇類兩部分。
2、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簡稱BFCA)
影評人方面的至高獎項。在北美180餘個大大小小的影評人協會獎中最具影響力。由於成員眾多,所以與很多地方性影評人協會的小眾傾向迥異,投票者的整體口味與奧斯卡獎的學院會員們驚人地相似,現已榮升為僅次於金球獎的第二大風向標,過去兩年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趨勢。
3、國家評論協會獎—(簡稱NBRA)
來自美國政府的官方榮譽。時間在每年的12月初,在前哨戰季節中首當其沖。算上今年,在過去的21年裡,該獎的獲獎影片未被奧斯卡提名的僅3次,對奧斯卡的影響力相當大。競爭者若在頒獎季節之初,被國家評論協會獎遺忘,那麼在奧斯卡戰線上咸魚翻身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4、四大工會獎——製片人工會、導演工會(協會)、演員工會、劇作家工會(協會)
由於電影學院的會員們往往是各大工會的元老,因此,各工會獎項的投票者與奧斯卡獎的評委常常是重合的——如是,工會獎對奧斯卡的影響力不言而喻。當然,在業界內部,人緣也使相當重要的因素,這點與影評人獎涇渭分明。
今年,在沉寂兩年之後,第一風向標金球獎再次為自己挽回了面子,盡管男女配角獎的力捧新人並未得到小金人的呼應。相比之下,廣播影評人協會和國家評論協會兩個獎的命中率則有些寒磣。當然,預測的大贏家還屬四大工會獎。因此,不妨說今年的奧斯卡更像一場業內人士的表彰大會。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將4大風向標的針對8大獎項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8大獎項即: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
I. 奧斯卡2021年獲獎名單(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周黎明:這屆奧斯卡有點搞......
2022-03-29 10:32
·
文 | 周黎明
#01
體量大不一定體格強,捷足未必先登。
第94屆奧斯卡峰迴路轉,比提名影片更具懸念。而頒獎現場明星雲集演技爆棚,也抵不上真情流露的即興表現。
最佳影片花落誰家,不僅要看影片的質量,更要看評委的風向。除非某部影片如一座孤峰,矗立於一片丘陵,否則,奧斯卡風向跟大自然的風一樣,隨時會改變方向。
2021年最後兩個月,領跑最佳影片的無疑是《貝爾法斯特》,多倫多電影節的人民選擇獎,在過去三年裡兩度跟奧斯卡最佳影片重疊(《綠皮書》和《游牧人生》),所以,《貝爾法斯特》拿下多倫多後,多數人都覺得它接著拿小金人是順理成章的事兒。然而,肯尼斯·布拉納這陣風顯然颳得太早,到今年初,風兒逐漸轉向《犬之力》,除了拿到競爭對手都缺席的英國學院獎傑出英國片,《貝爾法斯特》早早表現出後勁不足。
正當《犬之力》拿小金人似乎十拿九穩時,《健聽女孩》彷彿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奪走了演員工會和製片人工會的最大獎,而此時正值奧斯卡投票期間。好萊塢業內刊物《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以及《紐約時報》,均預測《健聽女孩》會在奧斯卡上擊敗《犬之力》,因為,這些獎的評委跟奧斯卡有很大重疊,而且,風向的轉變通常都有跡象,不會是空穴來風。
許多影迷認為中規中矩的《健聽女孩》是標準的豆瓣TOP250電影。
平心而論,在十部提名影片中,《犬之力》的藝術性是較高的,但藝術這東西很主觀,你看了有感就會覺得高級,若無感就不會喜歡,更有甚者,會反感,而決定觀感的往往是內容而非藝術手法。《貝爾法斯特》以黑白影像,給人一種很藝術的第一感覺,但很快就有人指出,該片充滿真情實感,但不夠深入,也不夠動人,一切流於表皮,可至少它沒有造成兩極反應。
相比之下,《犬之力》橫掃前瞻獎那陣,就傳來不滿的聲音,主要是老派人士不滿於把牛仔設成同志以及用紐西蘭冒充美國西部,等等。這種觀點被廣泛認為政治不正確,立馬遭到駁斥和批判,但實際上,《犬之力》讓不少人看了不舒服,尤其是劇情的鋪墊和結尾的反轉,還有慢吞吞的節奏。
頒獎禮開場,主持人便有一個diss,說她看了三次《犬之力》,終於看到了一半。你可能會說:「《斷背山》不是也描寫了同志牛仔嗎?」《犬之力》的麻煩是它可能會同時得罪左右兩派:它把牛仔塑造成同志,抨擊所謂的「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由此得罪了保守人士;但它把這同志角色定位成反角(抱歉劇透了),LGBTQ黨可能也會心生不滿。
奧斯卡頒獎禮之前《犬之力》導演簡·坎皮恩一段關於《國王理查德》原型威廉姆斯姐妹「不用與男人競爭」的玩笑發言,又得罪了部分女權主義者。
#02
《健聽女孩》在最後一個回合勝出,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最佳影片的評選制度。在奧斯卡的23個獎項中,只有最佳影片採用特別的權重製。具體來說,評委不是選一部他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是把所有提名的十部影片做一個排序;最終獲獎的,是第一部票數達到50%的影片。
我打個比方,也權當作猜測:第一輪唱票結果,《犬之力》獲得35%第一名的選票,《健聽女孩》30%;如果是十選一,那麼,此刻《犬之力》就贏了,但權重製里它未能達到50%,所以接下來要數第二輪,即把第一輪票數最少的那部影片踢出局,假設是《玉面情魔》,這些選票上的第二選擇自動上升為第一選擇。再假設,這些選票里,有5%的第二選擇是《犬之力》,10%是《健聽女孩》,跟第一輪相加,便是兩部影片都達到40%。接著第三輪,假設淘汰票數最低的《不要抬頭》(這片子更加兩極),這批選票里的第二選擇,又是5%投《犬之力》,10%投《健聽女孩》。三輪相加,《健聽女孩》已達到50%,《犬之力》45%。結果:最佳影片是《健聽女孩》。
不過,從頒獎典禮的掌聲音量以及掌聲的性質(客套還是由衷)來看,很可能《健聽女孩》在第一輪唱票就超過了《犬之力》。
《健聽女孩》的競爭對手似乎都評價兩極,爭議太大。
明明是瞎猜,為什麼我兩次都猜《犬之力》第二和第三輪都比《健聽女孩》少一半選票呢?那是因為,《犬之力》的反響偏兩極,英文報道多半用polarizing和divisive來描述評委對它的看法。評委們承認它的藝術性,但感情上無法跟它共鳴,要麼把它排最前,要麼排很後面。
《綜藝》首席影評人甚至認為它在顛覆西部片套路的同時,犯了臉譜化的毛病。《健聽女孩》你即便不是最喜歡,也找不出反感的理由,雖然淺顯,但在感情共鳴方面它是成功的,所以,次優選擇里它能占很大優勢。
「導演不懂美國西部」也是《犬之力》遭到的一大惡評。
#03
如果奧斯卡頒獎再推遲兩個月,我猜《健聽女孩》可能也會遭到排擠,被另一部影片取代。從這屆的風頭輪流轉,也可以看到影評人的影響力以及他們跟奧斯卡評委的趣味及心理節奏的錯位。
最初捧《貝爾法斯特》的主要是影評人,你以為學院成員會跑去多倫多狂看一批新片嗎?當好萊塢形成共識,認為第94屆最佳影片是《貝爾法斯特》時,影評界已經往前跨了一大步,猛吹《犬之力》;電影界急起直追,把一批前瞻獎給了《犬之力》。
沒想到,影評界又不屑與他們為伍,開始追捧《駕駛你的車》;當《駕駛你的車》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時,影評界放出話:「其實《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才是今年最好的影片」。評委們追趕得氣喘吁吁,表示不想繼續追了。很多人忍不住說:「你知道看仨小時悶片是什麼感覺嗎?我就要把票投給讓我感動的那部影片。」影評人驚呆了:「可是,《健聽女孩》只是一部普通的勵志片,比迪士尼兒童片好不了多少啊。」
如果頒獎禮稍微來晚一點,《駕駛我的車》或許能成為第二部《寄生蟲》。
按照我們傳統的觀念,《沙丘》才是第94屆奧斯卡最接近最佳影片的作品,它能代表好萊塢的工業水準,同時也有藝術追求。《沙丘》也是十部提名影片中票房最高的,符合商業和藝術兼顧的不成文原則。可是,過去十來年,行規已經被打破,加之《沙丘》也偏「冷」,不是那種讓人心潮澎湃的爽片,所以,它像超級英雄片那樣包攬了一堆技術獎,而最大的功臣牛蛙導演居然連提名都沒得到。
總之,奧斯卡已經連續好多年,缺乏一部大范圍服眾的最佳影片——那種讓大多數評委以及大多數觀眾都一致贊同的優秀影片。
《沙丘》毫無意外地獲得了六個「裝修獎」。
#04
平心而論,《貝爾法斯特》《犬之力》《健聽女孩》各有優點,但都未能達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也沒有真正做到出圈。風向標的不斷轉移告訴我們,電影訴諸感情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業內人士,最終也是看一部影片是否打動人來決定最佳影片的選擇。
這種情感戰勝理智的現象,也反映在本屆頒獎禮最大的surprise上,即威爾·史密斯揮動老拳,揍了克里斯·洛克,之後他發表得獎感言時,淚流滿面,點出了他扮演的角色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保護家人這個主題,也是為他自己的打人行為做辯護。(克里斯·洛克若知道史密斯太太是因為健康原因而剃光頭,卻依然開那種玩笑,我覺得是非常不妥的,甚至可以說是刻薄。不過,他主持奧斯卡那年,講的笑話便以刻薄著稱。)
威爾·史密斯的舉動震驚了現場,也讓這一屆平平無奇的奧斯卡瞬間有了話題和熱度。
電影需要精心計算,但有的東西真不是靠計算就能成的。Netflix為了打造奧斯卡最佳影片,不知花了多少錢,上回《羅馬》就差一口氣,這回《犬之力》眼看快成了,跑最後一圈時卻被蘋果出品的小片反超。沒錯,流媒體終於首次榮獲奧斯卡最大獎,可惜不是Netflix。
看蘋果最初的做法(幾乎沒有任何造勢),似乎壓根沒想到《健聽女孩》有奧斯卡潛力。如果該片主創預知會拿大獎,說不定創作反而有包袱,說不定會添加一些崇高的東西,反而可能會失去它的渾然天成。
除了史密斯的拳頭和眼淚,特洛伊·柯特蘇爾是本屆獲獎者中最動人的一幕,雖然那一幕在前瞻獎里「預演」過多次。本屆的四個表演獎除了影後略有懸念,其他都有明確的領跑者,而且實至名歸。這里我就不展開了。
憑《健聽女孩》中父親的角色獲得最佳男配角的特洛伊·柯特蘇爾是聽障人士,現場觀眾用晃動雙手替代鼓掌為他慶祝。
#05
但要稍微談一談日本片《駕駛我的車》。該片顯然是由影評人捧出來的,奧斯卡只是跟進了一下。當大批評委坐下來審看該片那陣,一向追蹤好萊塢的鄙人,能明顯感覺到大家的禮貌變成了疲憊。很多人委婉地吐槽該片太長,太冷。當然他們也承認它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追求,但一部講夫妻和情侶感情的影片竟然不能打動觀眾的感情,恐怕只能當作學術論文來欣賞了。
如果比較一下韓國的《寄生蟲》特別是韓語的《米納里》,你可以發現,奧斯卡評委未必歧視亞洲片,但強調疏離或許不是贏得他們的良策,而且他們對於悶片的承受能力很有限。如果《駕駛我的車》能增加一點《教室里的氂牛》(獲最佳國際片提名的不丹影片)那種真摯和天然,把片長控制在兩小時,或許它可以走得更遠,甚至復制《寄生蟲》的成績。
由於敘事過於平緩沉悶,許多影迷也推測《駕駛我的車》無法打動奧斯卡評委。
當然,這一切分析都是事後諸葛亮。所有電影人都想拍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而現實往往很骨感。難怪這屆頒獎禮設置了好多個經典老片的紀念,包括《教父》和《低俗小說》,給行業打打氣。拍出那樣的影片,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顯然最近幾年好萊塢是沒有能力復制那種輝煌了。
好萊塢的不景氣,不是從疫情開始的,也不能僅從票房(包括疫情前)找原因,每年奧斯卡的提名影片本該囊括行業的傑出者。如果十部影片都不能出現或包含真正能形成共識的年度佳片,年復一年被海外影迷嘲笑為「小年」,那麼,奧斯卡會慢慢失去眾人的關注,整個好萊塢的影響力也會逐步下降。
而通過網民票選來評選「大眾獎」,可能因為機制不夠科學,似乎遭到粉絲的劫持,不僅做不到「力挽狂瀾」,更像是一個不好笑的笑話。當奧斯卡不能提供兼顧商業和藝術的選擇時,剩下的只有票房數據了,至少那個是客觀的。
第94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
《健聽女孩》
最佳導演
簡·坎皮恩《犬之力》
最佳男演員
威爾·史密斯《國王理查德》
最佳女演員
傑西卡·查斯坦《塔米·菲的眼睛》
最佳男配角
特洛伊·科特蘇爾《健聽女孩》
最佳女配角
阿麗亞娜·德博斯《西區故事》
最佳原創劇本
《貝爾法斯特》
最佳改編劇本
《健聽女孩》
最佳攝影
《沙丘》
最佳剪輯
《沙丘》
最佳視覺效果
《沙丘》
最佳原創配樂
《沙丘》
最佳原創歌曲
No Time to Die《007:無暇赴死》
最佳音效
《沙丘》
最佳服裝設計
《黑白魔女庫伊拉》
最佳美術設計
《沙丘》
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
《神聖電視台》
最佳國際影片
《駕駛我的車》日本
最佳記錄長片
《靈魂樂之夏》
最佳動畫長片
《魔法滿屋》
最佳真人短片
《漫長的告別》
最佳記錄短片
《籃球女王》
最佳動畫短片
《雨刷器》
: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