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戛納電影中的戛是什麼讀音它只有一個讀音嗎
「戛」在戛納電影中念「gā」。
戛納電影中的「戛」是有其他的讀音的,「戛」是一個多音字。
「戛」還有一個拼音念「jiá」,例如戛然:①形容嘹亮的鳥鳴聲:~長鳴。②形容聲音突然中止:~而止。
「戛」念「gā」的時候,多用於一些地名之類的。比如「平戛」,不過念「gā」的時候用的不多,而且這個音還是前幾年才加入現代漢語詞典的。
而「戛」在念「jiá」的時候,多半就是敲擊,敲打的意思了,也有用作冷兵器的意思。比如「酸風戛窗」其實就是說寒風敲打著窗子,這里的「戛」就是敲打之意了。
② 戛納電影節,戛是念【ga】還是念【jia】跪求~
戛納(Cannes)正確的讀法是
gā
nà。雖然漢字戛的正確發音是jiá,但在法語中Cannes的發音與漢語中「嘎呢」極為相似,而和jiá的讀音完全不同。
③ 戛納電影節中的「戛」怎麼讀字典里查不到
戛納電影節中的"戛"應讀[gā ]
「戛」是一個多音字,有兩種讀音,分別是[jiá]和[gā]。
「戛」是會意字。從首(
shǒu),頭,從戈。合起來指殺頭的兵器。本義:戟,一種兵器;敲擊,彈奏。
讀[jiá]意為
1.
敲打:戞擊。
2.
古代兵器:即戟,一說為長矛。
3.
常禮,常法。
4.
刮:鐵線弓戛平其面。——《天工開物》
5.
象聲詞:戞然長鳴。
6.
讀[gā]意為
1.
用於地名。如平戛(雲南西部)。
「戛納音樂節」中的「戛納」是地名,所以「戛納」應讀為[gā] [nà]。
拓展資料:
中文:戛納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
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文:Festival
De
Cannes
創立於1946年,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④ 戛納電影節的戛字讀什麼音
戛納電影節的戛字讀「gā」。
釋義:
[ jiá ]
1.形容嘹亮的鳥鳴聲:戛長鳴。
2.形容聲音突然中止:鼓聲戛然而止。[戛戛]形容困難:戛乎難哉。
[ gā ]
[戛納]法國地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戛納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⑤ 「戛納電影節」的「戛」到底怎麼讀
「戛納電影節」的「戛」讀「gā」。
基本解釋
戛[jiá]
1.形容嘹亮的鳥鳴聲。
2.形容聲音突然中止:鼓聲戛然而止。[戛戛]形容困難:戛乎難哉。
組詞:敲金戛玉[ qiāo jīn jiá yù ]
指演奏鍾磬等樂器。 也形容聲音鏗鏘。同「敲金擊石」。
戛[gā]
[戛納]法國地名。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迄今為止,華語電影只有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獲得過有分量的大獎。
⑥ 戛納電影節中的「戛」字到底念什麼
戛是一個多音字讀[ jiá ],也讀[ gā ]。
1、讀戛[ jiá ]時,
意為古代兵器,即戟;也作敲打義。
2、讀戛[ gā ]時,
意為地名。如:雲南平戛
戛—讀音演變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年)中戛字只有一個發音(jiá);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2012年),為了尊重影迷和媒體習慣,把「戛納電影節」的「戛」字的注音加了gā
大部分輸入法和在線詞典仍然沒有收錄新的發音。
例如:
1、戛[ jiá ]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中止。
2、戛[ gā ]納:CANNES (戛字念"gā")是法國東南部城市:戛[ gā ]納電影節。
⑦ 戛納電影節,戛是念【ga】還是念【jia】跪求~
戛(gā)納:CANNES (戛字念"gā")是法國東南部城市:~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官方競賽單元獎項:
1、金棕櫚獎(Golden Palm)
「金棕櫚獎」前身為「電影節大獎」(Grand Prix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乃是針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0餘部影片評選出的戛納電影節最高獎。
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
僅次於「金棕櫚」的電影節第二高獎,相當於主競賽單元影片的「第二名」。與1967年設立,在此之前「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是電影界的第二高獎。曾用名「評審團特別大獎」、「評審團大獎」。
3、評委會獎/評審團獎(Prix Jury)
不同於上述獎項,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屬於非常設獎項,地位類似「xx榜中榜」的傳媒推薦獎,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
4、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
與奧斯卡獎的設置區別在於: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5、短片金棕櫚獎(Short Film Palme d'Or)
由「電影基石」單元評審團針對入圍「短片單元」的數十部作品評出,這些作品的長度通常都在20分鍾以下。
⑧ 戛納電影節 戛納怎麼讀啊
戛納電影節中戛納的讀音是「[gā][nà]」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8)戛納電影節的戛是怎麼念的擴展閱讀:
戛納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特別關注」、「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
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特別關注」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