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個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標准有什麼不同
國際電影節:一般是由舉辦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向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ZUMM)登記後,分別列入各種等級。其中A級為最高級,以下1--11均為A級電影節,排名先後順序如下:
1、法國·戛納電影節(Festivai de Cannes) 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以後每年5月10日至21日舉行,為期2周,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電影節越辦越紅火,成為最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各國電影界人士以能在此奪冠為榮。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我國故事片《菊豆》、《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荊軻刺秦王》等都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項。
官方網站: 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最高獎項: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自東、西德統一後,改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對東西方電影的對話、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每年2月7日至18日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影片《紅高粱》、《香魂女》、《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拿過大獎。鞏俐還被邀請擔任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
我國從1971年開始,多次選送影片參加該電影節的活動,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該電影節拿過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labiennale.org/en/
==============================================
4、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系西班牙舉辦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王後」之稱。電影節得到西班牙政府有關部門及一些企業和私人的支持、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凡未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的各國影片,不受數量限制,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都可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電影節每年一次,歷來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在6月或7月舉行,1973年又恢復在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
該電影節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1959年至1979年間正式評獎,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吉訶德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
5、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為東京大獎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屆電影節於1985年5月31日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該電影節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我國故事片《老井》獲得第2屆(1987年)電影節大獎和「東京都知事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過年》獲第4屆(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最佳女演員獎(趙麗蓉)。
官方網站: http://www.tiff-jp.net/
==============================================
6、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聖·喬治獎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舉行,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電影節的口號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該電影節是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靠政府撥款。
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官方網站: http://www.miff.ru/
==============================================
7、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水晶地球儀/水晶球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該電影節從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品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並附設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影片於1950年便參加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屢屢在電影節上獲獎。如故事片《中華兒女》、《祝福》、《聶耳》、《女大學生宿舍》、《芙蓉鎮》等等。可以說,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我國影片歷來所參加過的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最多的。
官方網站: http://www.iffkv.cz/
==============================================
8、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字塔獎
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
該電影節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官方網站: http://www.cairofilmfest.com/
==============================================
9、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爵獎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
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的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為了鼓勵亞洲新人創作、為亞洲電影向世界的擴張搭建平台,電影節於2004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下,設立了亞洲新人獎,並資金重獎亞洲電影新人。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將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定在上海還有很深的涵義: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文化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上海這個城市對電影情結的一個還願。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惟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目前唯一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官方網站: http://www.siff.com/
==============================================
10、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美洲大獎
創辦於1977年,由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蒙特利爾市政府大力支持及一些私人企業的資助舉辦的次年起改為比賽性。。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該電影節從第2屆起舉行評獎活動,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8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
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是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
1995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在第7屆(1983年)電影節上,我國和日本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ffm-montreal.org/
===============================================
11、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最高獎項:金樹商陸獎
創辦於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舉行。
官方網站: 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
說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
無聊老生搜集整理編輯,謝絕復制引用
==============================================
㈡ 怎樣參賽國際電影節(柏林、嘎納)之類,九大電影節都是何時接受申請中國有沒有組織者
怎樣參賽201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
㈢ A級國際電影節的世界九大A類國際電影節
目前,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其它9個世界A類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類國際電影節」。
㈣ 世界各地的電影節有哪些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電影節中的王中之王,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可以說是最好的主流電影節.每年五月份舉行, 為期兩周左右,幾乎所有的獲獎影片日後都成為經典。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歐洲電影文化的又一聖地,近年勢頭有些下降,每年春季舉行,已經舉行了五十屆。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同時也會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歐洲重要的電影節之一,也是拉美電影很好的展示場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1953年創辦,每年一次,原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為6月或7月,1973年以後又恢復在9月,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主要獎項有「金殼獎」、「銀殼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tiff-jp.net/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iff.ru/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1959年創辦。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3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在,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cairofilmfest.com/
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創建於1976年,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iff.com/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目前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fm-montreal.org/
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務部在蒙特利爾市創辦首屆非比賽性電影節,次年起改為比賽性。該節每年8~9月之間舉行,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
太多了
具體去下面的網站看吧!http://bbs.mac418.com/read.php?tid=31880
㈤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㈥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6)世界九大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㈦ 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時間
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2022年8月13—20日舉辦。
該屆北影節以「同心·篤行」為主題,包括「天壇獎」評獎、北京展映、電影嘉年華等九大板塊。
2022年8月13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啟幕。
2022年8月13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技單元暨中國科技館特效電影展映活動舉辦開幕式。展映活動持續至28日。
2022年8月16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項目創投終審路演在北京雁棲湖會議中心舉辦。
2022年8月,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攀登網路文藝創作高峰·網路電影破冰之路主題論壇」於8月16日上午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2022年8月17日下午,以「短視頻里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榮譽盛典在線上舉辦。
2022年8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策劃·主題論壇」第二屆中國影都發展論壇——「數字賦能、影向未來」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2022年8月20日晚,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
相關說明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8月12日舉辦開幕式紅毯,13日開幕式典禮。2022年8月14至8月27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嘉年華將舉辦。
本屆電影嘉年華將以「逐夢光影、影向未來」為主題,深挖影視文化特徵,突出影視「情景」「情節」「情境」三大元素,打造「輕音曼舞花月夜、天光雲影自在游」的影視休閑娛樂之旅。
本次電影嘉年華活動將圍繞「童向未來」「舞向未來」「致向未來」「愛向未來」「心向未來」五大場地,推出48項沉浸式文化活動。同時還將首次「觸電」游戲動漫電影單元,實現影視和電競的「跨界聯動」,植入電競對抗、游戲試玩、cos表演等互動體驗。
同時,本次電影嘉年華將延續「融星計劃」和視頻攝影競賽單元,攜手優秀影視創作者,以新青年的藝術視角賦能中國影都建設,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嘉年華體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㈧ 日常生活百科知識問答
問:我國四大名硯即廣東端硯,甘肅洮硯、安徽歙硯、虢州澄泥硯,請問中國四大名硯中哪一種不是石硯?
回答:澄泥硯不是石硯,澄泥硯與石硯不僅取材有別,而且工藝方法也截然不同。澄泥硯是在陶硯的基礎上生產發展起來的。
問:「蜀犬吠日」源自我國唐代詩人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詩道書》,請問它的意思是什麼?
回答:四川這個地方常常陰天,終日不見陽光,偶爾出了太陽,連狗都感到奇怪,於是沖著太陽狂吠不已-這就是蜀犬吠日的故事,此成語意為少見多怪
問:太陽金字塔是舉行宗教儀式的祭壇。太陽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請問它坐落在哪裡?
回答:「特奧蒂瓦埃」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諸神之都」,這個諸神之都遺址在墨西哥,位於墨西哥城東北公里,這里坐落著著名的太陽金字塔。
問:我國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例一直在%以上,請問我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
回答:我國煤炭資源最多的是新疆、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寧夏、甘肅、貴州等個省區,這些煤炭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
問:東漢傑出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請問這些是對誰的描述?
回答:張衡字平子,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曾發明過地動儀、渾天儀、指南針、候風儀等
問:年,葡萄牙探險者來到稱為「黃金海岸」的地方。年荷蘭人佔領了整個黃金海岸。有「黃金海岸」之稱的是哪個國家?
回答:迦納位於西非,幾內亞灣北岸,西鄰象牙海岸,北接布吉納法索,東毗多哥,南瀕大西洋。年,黃金海岸獨立,改名迦納。
問: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請問「長江三峽」包不包括虎跳峽?
回答:不包括。三峽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的瑰寶
問:「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通過主人公愛情道德觀的自我完善來實現結局的完善與超脫,這句話語出自哪位詞人?
回答:宋代詞人秦觀在《鵲橋仙》中寫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問: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特別興盛。這類小說大都記錄怪異奇聞,有的記述鬼魅,有的描寫佛法請問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的名字是什麼?
回答:東晉干寶寫作的《搜神記》是中國文言志怪小說中寫作最早、成就最高的一部。著名的故事有《韓憑夫婦》、《干將莫邪》、《李寄斬蛇》等。
問:時間觀念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從早期的「立竿見影」到用表來測度時間。請問掛表與手錶哪個先問世?
回答:先出現的是掛表。十一世紀正式才有機械鍾,機械鍾是以重錘代水為動力推動齒輪運轉的鍾。此後才出現了機械手錶、電子表和石英錶。
問:春天會看到柳絮飛揚,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現裡面有柳樹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飛揚把種子傳播到遠處去的。那蒲公英靠什麼傳播種子的 回答: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時冠毛展開,像一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散播遠方。因此蒲公英是靠風力傳播種子。
問:《史記-貨殖列傳》:「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群無不分庭與之搞禮。」「結駟連騎」中的「騎」指的是什麼?
回答:「騎」指一人一馬的合稱,而「駟」指套四匹馬的車。「結駟連騎」是指車編隊,馬相連。形容貴官出行的寬綽排場。
問:在年前,周恩來總理就批示,在人民大會堂的西邊建國家大劇院。請問中國國家大劇院最終採用了哪國設計師的方案? 回答:法國著名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西側,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及藝術展廳等配套設施
問: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茶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白茶有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白牡丹、壽眉等。請問白茶是不是福建名茶?
回答:白茶是福建名茶,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是我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
問:年月日,人類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響最深遠的歌曲《國際歌》在一個法國工人作曲家的筆下誕生了。請問這位作者是誰?
回答:作曲者是比爾-狄蓋特。《國際歌》是巴黎公社詩人歐仁-鮑狄埃於年月所寫的詩篇,後由狄蓋特譜曲,隨後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的戰歌
問: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石油、銅、錫、金、銀等礦產蘊藏量豐富,駱馬是著名動物,最高峰阿空加瓜,這些描述指的是什麼山?
回答: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緊靠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拉尼達島,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長約公里。
問:現在人們把醫生統稱為「大夫」,請問「大夫」在我國古代是指什麼? 回答:「大夫」是古代的官名。古代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後來成為一般任官職者之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
問:裏海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那麼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叫什麼名字?
回答: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海拔米,面積公里,它不僅遼闊、雄壯明媚、恬靜、而且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和水鳥。
問:戛納電影節成立於年,曾因二戰及財務因素,斷斷續續進行數年,年後的影展活動日漸穩定,請問戛納電影節在哪國舉辦?
回答:戛納電影節在法國舉行,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它與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一道被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後兩者最高獎項各是金熊獎、金獅獎
問:從明代開始,研究唐詩的人習慣上把唐詩分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請問「初唐四傑」指的是哪些人?
回答:唐代初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位文人被稱為「初唐四傑」。他們在內容、風格等方面對宮體詩有較大突破,為唐詩帶來新的風貌。
問:秦漢時代,關中土地肥沃,農業發達,號稱「天府」、「陸海」,在全國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請問人們說的「關中」指哪一帶?
回答:「關中」初指函谷關以西地,其後或專指關中盆地。後來又有眾關之中之說,即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問:月牙泉在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的北面。該泉水面呈月牙形,泉水不外溢,泉內水草茵綠,漣漪瀠回,清澄甘甜。請問敦煌月牙泉俗名什麼? 回答:據說,月牙泉泉內有一種可以使人延年益壽的「七星草」和「鐵背魚」,可祛百病,故人們稱月牙泉為「葯泉」。
問:今天是三八婦女節,首先祝全天下的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請問您知不知道三八婦女節的來歷?
回答:1857年3月8日美國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為紀念這次罷工,便把今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問:「驚天動地」是用來形容使人十分震動,它作為成語,原本是形容什麼的?
回答: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白氏長慶集-李白墓》中寫道:「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以此來形容李白詩文的影響力。
問:一生著有話劇劇本部、戲劇部、歌劇多部、電影劇本本、詩歌余首,素有「當代關漢卿」之稱的是誰?
回答:提起田漢,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是國歌的詞作者。他才華橫溢,聲名顯赫,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劇作家、詩人,被譽為「當代關漢卿」。
問:中途島,面積只有.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途島戰役發生在哪兩個國家之間
回答:中途島戰役是在美日間進行的。中途島海戰是海軍史上成敗瞬息萬變的一戰,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
問:年月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國際足聯會議上,通過了設立世界盃足球賽的決議,請問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哪裡舉辦的
回答:年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在烏拉圭拉開戰幕,當時的參賽隊伍只有支,並且東道主烏拉圭隊奪得首屆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
問:著有醫學巨著《千金方》,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葯王」等等,這些是對誰的描述?
回答:中華葯王孫思邈是我國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葯學家、養生學家和思想家,陝西耀縣孫原村人。他特別重視婦幼保健,是創建婦科的先驅。
問: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不是真正的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被稱為「紙黃金」的是什麼?
回答: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亦稱「紙黃金」。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
問:羅賓德拉納德-泰戈爾是印度著名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請問《紅夾竹桃》是不是泰戈爾的主要詩集?
回答:《紅夾竹桃》不是泰戈爾的詩集,而是他寫的劇本,其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長篇小說《沉船》等。
問: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他編制了《大明歷》,計算了圓周率。請問他的數學名著《綴術》在什麼時候被定為學校課本? 回答:此書內容深奧,以至「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綴術》在唐
代被收入《算經十書》,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
問:在九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行星是冥王星,而被稱為最冷的行星是哪一顆?
回答:最冷的行星是冥王星,表面極限溫度為-度以下;溫度最高的行星是金星,表面溫度為度。
問:「金屋藏嬌」原比喻對妻子的刻意愛護,後來此語引申為納妾等。請問「金屋藏嬌」的故事與哪一位皇帝有關?
回答:漢武帝劉徹幼年時,姑母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阿嬌做你的妻子好嗎?劉徹笑著回答:好!若得阿嬌做婦,當做金屋貯之也。
問:北極星最靠近地球北極指向的天空,請問它處於天空中的什麼星座?
回答:北極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顆恆星,它位於小熊的尾巴尖端,亮度屬於二等星。它距地球多光年,中國古代稱之為「勾陳一」或「北辰」
㈨ A類電影節是什麼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將電影節按照內容和主題劃分為A、B、C、D四類,彼此之間並無高下等級之分。
A類是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有評獎,電影節可以沒有特定的主題,目前共有12個A類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和中國上海電影節)。
B類是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突出的特定主題,例如突出新導演或是突出某一個地區的影片,這一類的電影節有25-30個。
C第三類是非競賽型電影節,這一類的電影節不設評獎,只展映入選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影片,此類電影節一共有10-15個。
D最後一類是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