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演員拿過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帝影後
葉德嫻憑借文藝片《桃姐》獲封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 ,真是實至名歸啊。
B. 關於柏林電影節
• 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 1946 年 9 月 20 日,法國政府在國際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電影節,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組織,後改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以後除 1948 年和 1950 年因財政困難而停辦,1968年因「五月風暴」影響未能舉辦外,每年 5 月舉辦一次,為時 2 周。舉辦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評價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 電影節期間,每天平均要放映三四十部故事片,這些影片分為比賽節目和非比賽節目兩種。授予最佳影片的大獎,叫「金棕櫚獎」(初名「金鴨獎」)。此外,設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等獎,還有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獎、最佳劇本獎、特別國際獎。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32 年,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為「國際電影節之父」。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威尼斯電影節在 1934 年舉辦第二屆之後每年舉行一次(二次大戰期間停辦 7 年),大都在當年八九月間,為期兩周。 二次大戰前的獎項主要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外國片獎,最佳義大利電影獎、特別獎。 1946 年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最有影響的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一。創始人是阿爾弗萊德•鮑爾。這個電影節自1951年在西柏林創辦以來,每年一次,為期兩周。目的是通過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促進全世界國際電影工作者的交往,並為發行影片提供機會。電影節主要內容是合作故事片及短片的評比,同時舉行故事片、長紀錄錄片、短片、動畫片觀摩展。每次放映的各類影片有二三百部,有時高達五百部。同時一種類型的影片,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一部。在會外放映的影片,每種也不得超過八部。電影節期間,還為電影工作者舉辦專場演出,舉行電影座談會,舉辦青年電影論壇,或為某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有代表性的影片回顧展,以探討電影的新傾向、新流派。另外還設有國際電影市場,進行電影交易。 柏林電影節原在六七月間舉行,自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戛納電影節競爭,提前至二三月間舉行。它的主要獎項有金熊獎、銀熊獎、國際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紀念獎等,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短片、導演和男女演員等。 最初柏林影展為觀眾票選,1957年起才改為現今的評審制度。標榜世界和平與友愛精神是該影展成立宗旨。柏林影展另一特色便是拔擢新導演,特別是處女作,並設獎項鼓勵,許多名導演便於此影展嶄露頭角。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提高電影藝術與科學的水準,加強從業者在技巧和經驗方面的心得交流,改良攝制電影的器材及設備,鼓勵和獎勵優秀的從業人員,並設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 1931 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座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奧斯卡金像獎從1929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全交美國的普萊斯—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11月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上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C. 周冬雨擊敗柏林影後詠梅,拿下「年度女演員」獎遭質疑,她不配嗎
周冬雨的演技之路並不平坦我覺得周冬雨的演技完全可以匹配年度女演員,網友之所以會質疑周冬雨演技和獲獎情況,是因為柏林影後詠梅的表現過於出色。周冬雨是娛樂圈為數不多用實力取勝的女演員,周冬雨出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能給人留下特別深的印象。眾所周知,周冬雨出演的第一個角色便是《山楂樹之戀》的女主角。這部電影播出之後,立馬拿下了當時文藝片的票房之冠。從此之後,周冬雨開始在娛樂圈發光發亮。直到周冬雨和馬思純共同拿下金馬獎最佳影後,周冬雨的演技才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本來大家認為周冬雨不可能繼續獲得殊榮,但周冬雨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繼續在娛樂圈拿下最佳女演員等獎項。
好演員從來不懼怕改轉型和蛻變,周冬雨的年齡還很小,但她依舊面臨著轉型難題。如果周冬雨能夠完成一部非常不錯的轉型作品,那麼周冬雨未來之路將會變得非常坦盪。事實上,周冬雨出演的每一個角色都代表著周冬雨的蛻變和進步,《山楂樹之戀》的女主角象徵著清純懵懂,《七月與安生》象徵著周冬雨的掙扎與進步,《少年的你》象徵著周冬雨已經慢慢地完成蛻變。總而言之,觀眾和粉絲十分看好周冬雨的蛻變之路,而周冬雨只需要完成角色詮釋即可。
D. 三位影後同框,29歲周冬雨成影後團忙內,站C位氣場絲毫不輸前輩
近期熱度最大的莫過於嘉人女性影響力之夜了,這個活動上邀請的嘉賓是非常多的,全部都 娛樂 圈的大牌女明顯,也是讓很多粉絲都紛紛圍觀。
畢竟圈內女明星的顏值也是相當高的,而且這些女明星也是給大家帶來很多精彩的作品,所以說還是相當有看點,而楊冪、劉詩詩和唐嫣三人罕見同框, 不少粉絲也是覺得夢回仙劍了。
這次就有三位影後一起亮相盛典了,這是三位演員分別是周冬雨、詠梅、惠英紅,也是讓人覺得非常驚喜的,但是大家也是知道,這三位影後的年齡並不一樣。
其中惠英紅在這三位影後中算是年齡最大的女明星了,這位明星已經有61歲了,出演的電影是相當多的,也是多次獲得影後獎,所以還是讓人覺得十分敬佩。
惠英紅算是資深老戲骨,而且很少傳出負面新聞,加上現在61歲,狀態還是這么好,粉絲也是覺得很是佩服的,不過在這次的合照中,三位影後相互親親,還是讓人覺得很是溫馨啊!
而詠梅也是一位非常低調的女明星,這位女明星也是影後,憑著《地久天長》這部電影成為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而且還成為了中國內地首位的柏林影後。
足以說明詠梅是相當優秀啊!這樣也是能夠看出,這些明星真的是百花齊放了,不過這三位影後中,還屬周冬雨的年齡最小了,惠英紅61歲,詠梅61歲,但是周冬雨才僅僅只有29歲。
而且周冬雨現在是三金影後得主,不僅是金馬獎,還是金雞獎和金像獎影後得主,實力真的是非常強了,這位女明星出演的《少年的你》和《七月與安生》都是非常精彩。
而且作為謀女郎出道的她也是有很大的靈氣,這次站在C位被兩位姐姐親臉,也是讓人覺得十分有愛了,而且看上去兩位前輩也是很寵溺周冬雨啊!
不少粉絲也是紛紛熱議,周冬雨是影後團的小忙內了,畢竟周冬雨確實是非常優秀的,這么年輕就拿了三金大滿貫,還是讓人很佩服的,而且周冬雨站在C位,這氣場也是相當強大,絲毫不輸兩位前輩。
雖然周冬雨的資歷沒有兩位前輩深厚,但是也非常優秀的,不過周冬雨是謀女郎出道,還是很有靈氣的,現在盡管快30歲了,還是讓人覺得非常有氣質,而且相當清純。
這位女明星也確實是很優秀了,所以這次和兩位前輩同框的時候,不少粉絲也是覺得周冬雨相當厲害,但是同時也是很羨慕周冬雨能夠被兩位優秀的影後夾在中間親親。
看來優秀的人都是相當吸引的,而且周冬雨現在的人氣也是相當高,所以資源也是非常好的,不得不讓人很佩服周冬雨了,果真是紅氣養人啊!
周冬雨在剛出道的時候因為顏值普通被不少粉絲熱議,但是沒有想到周冬雨是憑實力說話了,而且也是相當努力和敬業,還是給很多粉絲帶來了驚喜。
E. 戛納影後中最厲害的是誰啊
影後張曼玉是一個天才的演員,她對於各種角色都能駕輕熟就,在早期更是出演過很多搞笑幽默的角色,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難忘影像。張曼玉也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餘個國際影展。她曾獲過5次台灣金馬獎,5次香港金像獎,一次柏林影展銀熊獎,一個戛納電影最佳女演員,至今都是亞洲唯一一個戛納影後,獲獎記錄迄今沒有人能與之持平。2004年5月23日,張曼玉憑借《清潔》榮獲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不僅宣告了亞洲首位戛納影後誕生,也是華語演員首次因主演西方作品而獲得國際大獎。戛納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給予評價:「張曼玉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對於戛納影後給她幾乎沒有經過激烈的爭論,這是我們最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她的表現毫無疑問值得這個榮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鞏俐在中國影壇可謂是獨領風騷,被譽為中國影後、「第五代電影繆斯女神」,是國內影壇最成功的女神之一,她出演過許多著名的電影,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拿到過許多國際國內的大獎。她憑借《秋菊打官司》不僅榮膺中國「金雞」、「百花」雙料影後,還拿了威尼斯影後,她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分別獲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她是奧斯卡委員會委員,她擔任過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她是首位擔任三大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的華人。鞏俐被譽為「戛納的親女兒」,今年戛納電影節紅毯是開場嘉賓,法國官方電視台給了她兩分鍾的鏡頭。
F. 韓國歷史上第一位柏林影後,獲獎後為何罵聲一片
韓國的演技派女演員金敏喜憑著影片《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在2017年2月18日獲得了第67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作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演員,本應該是風光無限,雖然在電影節上確是如此,但在自己的國家卻遭到了唾棄。
2017年她與洪尚秀出演的所謂愛情真人秀,著實讓韓國人惡心到了,這一對人品欠費的男女不但為此愧疚,反而我行我事,在國際舞台上不秀恩愛,雖然他們才華出眾,但人品欠佳,獲得的榮譽越多,越讓韓國人感到憤怒。
G. 多少中國演員贏得了德國柏林電影節的最佳演員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
H. 塔莉婭·萊德被稱為柏林電影節靈氣美少女,她究竟有多大魅力
塔莉婭萊德可以在電影節的眾多影星中脫穎而出,獲得靈氣美少女的稱號,自然是由於她全身仙仙的氣質決定的。這位美少女如今才17歲,可是卻有人預測她可以角逐未來三年的影後。
塔莉婭的長相並不是一眼就會經驗到你的那種,但是她是屬於非常耐看,越看越覺得她端莊優雅,可又不會讓你覺得她老氣,反而充滿了少女感的靈動,她的五官很漂亮,可是卻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讓人有距離感的漂亮,而是充滿了親和感,她的一顰一笑都能夠讓你體會到少女最真實的美好,平時的她也不會去走那些性感路線,而是符合她本身年齡特徵的風格,所以她被稱為靈氣少女是當之無愧的。這個小少女給人的感覺就是十分有靈氣,如同流竄於山間的精靈,讓人琢磨不住,卻又十分喜愛。
I. 周冬雨再拿獎,影後實力爆破展現!
謀女郎——《山楂樹之戀》
周冬雨,相信作為一個中國青年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她的名字,一部《山楂樹之戀》讓這個這個女孩走到大眾的眼中,單眼皮,小眼睛,矮矮瘦瘦的她站在山楂樹下的場景給無數留下了難為的記憶,這就是演員的魅力,讓我們記住的藝術展現。。其實在這里之前,質疑聲是不停的。想當年,還是一個中學生的周冬雨從6000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舉國的吃瓜群眾都在熱議:這個「謀女郎」比起鞏俐、章子怡來,長得委實有點清湯寡水了吧?也是從這里開始,周冬雨不再是以前普普通通的女孩,她走到了燈光下,舞台上,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女孩,那段時間,包裹著周冬雨身邊的是無數的鮮花和仙人掌。
可老謀子不愧是老謀子,他的眼光實在太「毒」了,從彼時還很青澀、宛如一張白紙的周冬雨身上,就看到了她深藏的潛力。周冬雨與鞏俐、章子怡這兩位出道就大放異彩的謀女郎不同,她這位張藝謀口中「老天爺賞飯吃」的天生演員,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17歲的周冬雨自己也是懵懵懂懂的,張藝謀後來在采訪中說:「她有瞬間的東西,很靈動」。拍三分鍾,能挑出三秒鍾,特別靈動。於是張藝謀就讓周冬雨一個片段演100遍,就這么一遍又一遍,「磨」出了《山楂樹之戀》,也磨練出了周冬雨,新的周冬雨。
明星,雖然完全燈光閃耀,但總有回歸大眾身邊的時候,這幾年國內的綜藝熱潮讓很多的明星開始走進人們的世界,作為演員的周冬雨雖然是一開始被大量曝光,但她除了是明星,更是演員。一個演員最重要的是「有戲」, 娛樂 圈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及其迅速的,周冬雨作為一個資歷尚淺的年輕演員,一部好的作品只能是自己的入門券,並不是終點站,所以,一段熱鬧過後,也回歸了寧靜。
後來,《極限挑戰》里的某一期把周冬雨再一次推出大眾的眼前,雖然,這一次的熱點並不是一個好的主題——「周冬雨情商低,嫌棄王迅」。在極挑裡面,周冬雨因為不和王迅打配合,被網友們覺得情商低,認為高傲無知,一時之間,這個本來得到很多喜愛的女孩子被口水聲吞沒在人海中,好一段時間失去了信息。
一時迷茫——《麻雀》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子,幸運的時候會更加幸運,倒霉的時候總有各種的不開心事情接踵而來。周冬雨到今天的地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路走來,她遭受了很多的質疑,這樣子的質疑和旁人無關,關乎自己,更關乎自己的演員身份。十年來,周冬雨不是沒有「演砸了」的時刻,就拿哭戲來說,她在諜戰劇《麻雀》中的哭戲,就曾被觀眾吐槽「辣眼睛」、「太尷尬」、「哭成小黃鴨」。這些被吐槽的話語,也應該接受,因為演員演得不夠好,就應該去做好她,所以,周冬雨開始更加努力的演員道路。
完美蛻變——《七月與安生》
周冬雨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她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想要做好一個好一個演員的角色,所以就一直潛心練習自己的演技,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你一定要悄悄拔尖,讓所有人驚艷。」終於,《七月與安生》的這里的周冬雨的哭戲進步神速,處理得細膩、動人,令觀眾情不自禁就沉浸、就跟著她的情緒走了。周冬雨讓所有人驚艷了,雙蛋黃影後是給她最大的肯定。
周冬雨的演技不僅得到圈外粉絲公認贊美就連「戲精」級別的女演員郝蕾都說說:「周冬雨,我認為是最好的,《七月與安生》拿影後時,我還完全不認識她,我就已經說我希望她得獎,因為這才是稱得上影後獎杯的表演。」所以,是金子總會發光。
再創輝煌——《少年的你》
新生代實力女演員,我想,這個形容詞送給周冬雨,她值得。
我們都曾是少年,年少輕狂,年少悲傷,年少多情,年少擁有著最令人羨慕的時光。周冬雨在《少年的你》裡面演藝著無助又善良的陳念,讓我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模樣,多麼渺小又多麼偉大,多麼難忘又多麼難過,那裡 有著你我故事,周冬雨的每一場哭戲, 情感 細膩、層次分明,在影院里的小影真的是感動地死去活來。「年度女演員」給她的頒獎詞,說她「演活了邊緣人物」,展示出「游刃有餘的控制能力」這句話,說到我的心坎里了。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說:「陳念是一個很難的角色,因為她本人的性格,跟陳念的距離還挺大的」。
有人曾批評周冬雨說:她只能演好一個類型的角色。
但在《少年的你》中,在陳念身上,我們發現:一點安生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當一個骨骼清奇的武學天才,還掌握了一本絕世神功的秘笈是啥樣?這可能就是張藝謀眼中現在的周冬雨了:「 她天生屬於大銀幕,能成為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 。」
這一次一次,周冬雨拿獎的含金量,不可謂不高,因為跟她同時入圍導協「年度女演員」的,還有憑《地久天長》拿下柏林電影節、金雞獎雙料影後的詠梅,以及姚晨(《送我上青雲》)、白百何(《媽閣是座城》)和宋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五位女演員中周冬雨是唯一的90後。
也因她的對手實力太強,周冬雨此番拿下「年度女演員」也引發了爭議,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除了《少年的你》涉嫌抄襲事件之外,還有人質疑:周冬雨憑啥贏了詠梅?難(不是詠梅更應該拿這個獎?
不過,也有影迷以魯妮·瑪拉為例,說她當年《卡羅爾》拿下戛納影後,但在奧斯卡、金球、英國學院獎均獎項掛零,來說明詠梅的柏林電影節影後,與導協的「年度女演員」也許不是一個考量標准。
那麼,導演們投票給周冬雨,讓她拿下「年度女演員」的原因是什麼?
夏雨、霍建起聯合為周冬雨頒獎,給她的頒獎詞是:「 周冬雨創造性地完成了一個獨特的邊緣人物,作為年輕的新生代,在表演控制上游刃有餘的程度令人驚嘆 。」
本屆導協表彰大會的9人評委會,以馮小剛為評委主席,加上霍建起、曹保平、張楊、烏爾善、陳思誠、韓延、忻鈺坤、畢贛8位導演擔任評委,共同組成終評評委會。
這個終評評委會陣容挺有意思:既有第五代導演,又有新生代導演,既有商業化很成功的導演,又有畢贛這樣的藝術片導演,可以說他們的審美絕對是不低的。
希望原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