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安陽說電影城隍廟

安陽說電影城隍廟

發布時間:2022-11-07 15:34:17

⑴ 安陽春節的時候那個地方香火最旺

長春觀、城隍廟

⑵ 城隍廟原有個電影院叫啥

這個電影院名字叫文化電影院連三輪都不夠、後來改名為文化新聞電影院、專放記錄片。

⑶ 安陽市城隍廟內所供為何人

道教廟宇。
在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內鼓樓東街。始建年代不詳;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廟宇坐北朝南,現僅存牌坊、大門和五座大殿及東西廂房等建築,多為1982的重建,昔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陽市著名的古跡之一。

⑷ 安陽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現在飛機是很多人出行都會選擇的交通工具。他們乘坐這種交通工具需要支付的金額遠高於火車和汽車,所以很多人害怕他們已經買好的昂貴機票因為錯過了飛機而失效。
其實錯過的飛機票不一定作廢。我們可以在機場的相關窗口找工作人員辦理誤機確認手續,然後改簽我們誤機的機票,只需要等一段時間就可以正常坐飛機出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值機時間應該是該航班機票對應航班的第二天中午之前,如果我們在航班起飛前沒有辦理值機手續或者改簽過一次機票,就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才能繼續正常飛行。

⑸ 城隍廟的建築結構

安陽市城隍廟原有五進院落,六座大殿。每院以大殿為主體,配有左右對稱的廂房。後部有東西道院,前院西側有7縣城隍廟。1985年動工修復,基本保持原貌。中軸線上有前殿,面闊3間,歇山重檐九脊,綠色琉璃瓦頂。二殿面闊3間,進深3間,懸山綠琉璃瓦頂。其後是廟宇主體院,有東西廂房各19間,建在三級台基上,前有行廊,上覆青布瓦。院北正中有大殿,面闊3間,進深3間,懸山頂覆湖藍色琉璃瓦,下施二昂五踩斗拱,內有八根抹角方石柱支撐梁架。寢宮面闊5間,進深3間。還有其他建築3座,9間。現存廟宇共有53間。整組建築群布局嚴謹,規模宏偉。1986年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⑹ 以前的城隍廟的用途是什麼

城隍廟,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凶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從原始信仰說起
城隍廟(2張) 遠古時期,農業經濟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顯得軟弱無力,一種潛在的恐懼心理使得民眾往往把希望寄託於對圖騰、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過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護佑,在「萬物有靈」與「天人合一」觀念的支配下,出現了有關神靈的崇拜和祭祀儀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國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從資料記載看,城隍神最早見於周代《禮記》天子八蠟中的水墉神。《禮記·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大蠟八」是指什麼?鄭玄注雲:所祭有八神也。許慎《說文》雲蠟「從蟲昔聲……曰年終祭名者矣」。所以大蠟八即年終祭祀的八位神,他們分別是:司嗇、百種神、農神、郵表、禽獸神、坊、水墉、昆蟲。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農田中的溝渠,水墉神也就是溝渠神。後來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築城牆,城牆之外還要有一圈護城壕。有水的城塹稱為「池」,無水的城塹則稱為「隍」。「城隍」二字,始見於《易經》泰卦的上六爻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其中「城」指城牆,「隍」指城壕(護城河)。城隍一詞連用泛指城池,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於民則祀之,能御災捍患則祀之」(《五禮通考》)。城牆、城壕在防衛敵人、猛獸攻擊,保護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於是水墉神便升格為城隍神,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
兼容並包是我們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隨著城隍在民間百姓中的影響日益顯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杜光庭編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中,就有在齋蘸請神儀式中開列城隍的法位的記載。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城隍神就逐漸成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靈之一。道教許多法事活動中,都要請城隍神到場。道教源於民間而又影響民間,甚至滲透到千家萬戶。城隍原本是民間的神祀,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以後,接受了佛教的冥界體系,城隍神開始成為陰間的行政長官,掌管陰間事務。 如宋代佛教的「水陸法會」就開始將城隍神列為重要的恭請神明之一。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復篩選、淘汰、組合,從而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系。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民間信仰的神靈群體可以說並無體系可言,但這些信仰並沒有本質上的沖突,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民間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質。
城隍,從我國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間信仰發展到後世的宗教信仰,它們原發於農耕文明。古長安作為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又以其長期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成為精神文化的傳播地。由此,古長安也自然成為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

漢代紀信,最早的城隍人格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漸過渡到人格神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希望英雄人物死後英靈還在,作為地方神來保護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變為人神的過程中,漢代的紀信最早,長安不僅是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也產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
據《長安縣志·王曲城隍廟會》記載:「相傳楚漢滎陽之戰中,漢將紀信假扮成漢王,解救劉邦出圍,致被項羽燒死。劉邦得天下後,封紀信為十三省總城隍,在長安王曲建廟立祠,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漢代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劉邦稱帝後,厚賞、追封紀信,並賜黃袍加身,擇上林苑(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並祭祀,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為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為城隍神,成為長安城的保護神。由史料記載來看,王曲城隍祭祀紀信據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比三國東吳蕪湖城隍爺周瑜和城隍廟要早四百年。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城隍信仰不斷增強,王曲城隍祭祀活動亦不斷興盛。進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經蔚然成風,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澇天災時,代表一方民眾祭祀城隍。王曲城隍緊鄰唐長安城,更成為官府及民眾祭祀的對象,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祭祀活動的盛況。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並明確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拜謁城隍廟,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來管制官吏。王曲城隍紀信也被封為「忠佑安漢公」,元代時追封為「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並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與現世行政機構相對應,但其職能高於現世行政長官,由此來達到對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統治。王曲城隍被明王朝封為「忠烈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動更顯重要和隆重。清代繼續沿用明代制度。
據宋代趙與時的《賓退錄》記載,至宋為止,各地共有供奉紀信的城隍廟數十處,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鎮江、慶元、寧國、太平、襄陽、興元、復州、南安諸郡,華亭、蕪湖兩邑,皆謂紀信」。
現如今,粗略統計,全國仍有奉紀信為城隍的城隍廟三十多處。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陝西陽曲、興元、戶縣,安徽蕪湖、寧國,甘肅蘭州、天水、西固,河南鄭州、方城、固始、滎陽、密縣,江蘇鎮江,浙江臨安、慶元,湖北襄陽,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復州,四川南充,廣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肅天水、四川南充、陝西戶縣都把紀信視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廟以供奉。河南因是紀信行軍戰斗的主要戰場所在地和最終詐降現身的地方,紛紛立廟拜紀信為城隍。

民間普遍信仰
宋代以後,城隍信仰已是民間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隨著城隍信仰在我國民間的發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樣化,大多以當地人民普遍認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國眾多城市均仍祭祀漢高祖大將軍紀信,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

朝廷冊封城隍
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始封城隍為王爵。
元代文宗天歷年間,朝廷讓城隍爺配享夫人,從此城隍廟里就有了寢殿,專門供奉城隍爺及城隍夫人。
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倖免大難。朱元璋稱帝之後,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與朝廷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同時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都城隍廟由皇帝親自敕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製冕毓官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頒布了專門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並下詔去除了城隍封號,封京都城隍為「都城隍」。其它只稱某府某州或某縣城隍。 清代,基本完全繼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1.西安都城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級別最高、影響最大、已有620年歷史 西安都城隍廟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由朱元璋親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親自負責監修,在唐遼王府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修建之初,被朱元璋敕封為都城隍廟,統轄西北諸省大小城隍。在城隍信仰的序列中,級別最高、影響最大。自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創建至今,已有620年歷史。 六百多年來,風雨經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廟歷經興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後,西安就失去了作為國都的優勢和輝煌,明清之際,經濟中心也以江南為主,陝西漸漸成為西北偏遠落後的地區,但當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廟,威嚴依舊,雄偉依舊。 清雍正元年重修 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甲於關中 清雍正元年,一場火災燒毀了都城隍廟大部分建築,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將軍,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廟,重修之後「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廣,甲於關中。 清光緒十三年不慎失火 損失慘重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廟前商民不慎失火,燒毀了山門,及東西兩廡商鋪,損失慘重,時任陝西巡撫葉伯英親自倡導,募資重修。 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 尤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西安城,在城隍廟里投擲了兩枚炸彈,炸毀了藏經閣,許多明代珍貴文物字畫、《道藏》、經典、,鼓樂古譜等大量文物毀於一旦,大殿東北角及後檐部分慘造炸毀。殘檐斷柱,彈孔痕跡至今依稀可見。 解放後形成城隍廟小百貨市場 鼓樂名揚四海 解放後,城隍廟的道眾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熱潮之中,城隍廟由於良好的群眾信仰基礎,每逢初一,十五信眾如潮,摩肩接踵,周邊百姓過境必經,因而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城隍廟小百貨市場,有力地促進了整個西大街的經濟繁榮。 這一時期,城隍廟的鼓樂更是名揚四海,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研究所的許多專家教授,紛紛來此采風調研。1961年,城隍廟住持安來緒道長應邀率領鼓樂社赴京演出,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成為這一時期的歷史佳話。安來緒道長被載入《世界音樂大辭典》,成為近代史上被載入《大辭典》中的兩名中國民間音樂家之一。(另一位為阿炳) 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 文革期間破四舊,城隍廟首當其中,廟門前的大牌坊,被當時的西安古建隊拆除,辟為柴火。大殿內的紫銅鑄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煉,經書樂譜紛紛被燒,廟內道眾樂師流落民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香火中斷。 八十年代以後修復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 八十年代以後,改革開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貫徹落實。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視,投入巨資修復了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廟內道眾備受鼓舞,省吃儉用,多方化緣,已修復了文昌閣、二道門、東西配殿及兩廡廂房等建築。
2.浙江省寧波市城隍廟
城隍廟又稱寧波郡廟,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寧波府城隍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隍廟之一。該廟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成後屢遭火災,現存的廟殿是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的。郡廟有照壁、頭門、二門、戲台、大殿、後殿,建築完整,氣勢宏偉。戲台建得尤其精美。戲台是單檐歇山頂,藻井呈雞籠形,雕龍畫鳳,朱金裝飾,遠遠看去,熠熠生輝。郡廟內保存著30餘塊碑刻及宋井等古跡。如今,城隍廟已經成為寧波最大的購物中心,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實為了解寧波民間風情的一大好去處。
3.湖南省安仁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縣城城關鎮鳳凰山,為安仁境內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安仁縣道教協會就設於廟中。廟中主持為李松林道長。 城隍廟處在鳳凰山腰,座東朝西,青山環抱。廟宇氣勢宏偉,雕梁畫棟,十分精美。鳳凰山靈氣也賦予了該廟以無限生機。因為有此廟的存在,鳳凰山也成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人間仙境。 民間傳說鳳凰山的菩薩靈,有求必應,由此招來邊縣區眾多信男善女焚香朝拜,多年來香火興旺。
4.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於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於大火,後重修。坐北向南,佔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鍾鼓樓等。迴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5.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普寧故城洪陽(古代洪陽鎮是普寧的縣城,2008年進入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古鎮)東北側,洪陽城內下草埔,縣衙東北約三百米處,與文昌閣毗鄰,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寧置縣之時,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為古建築物。 各地城隍廟剪影(12張) 康熙三十四年,知縣趙勉周重修中堂及門樓廊廡。四十八年知縣安定枚(鑲紅旗人)重修後堂兩廊六司房舍,前後為三廳二天井宮殿式結構,共三進十一間,東西寬約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總建築面積約1620 平方米。前廳為三山門,門樓左右供奉馬官,門風左右為千里眼、萬里望,中廳正殿供奉城隍爺塑像。後廳分三殿,分別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羅漢和千手觀音,體現了中國佛儒合一思想。正殿與後廳三間,有放生池,池中放養龜鱉,池兩旁植木棉樹,池中間有拱橋,正殿前天井有參天古榕,正殿兩旁廊廡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廟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每年正月十七或正月十八,洪陽就會有「營城隍公」,也就是「洪陽城隍公皆同夫人出遊盛況」,場面極其熱鬧。洪陽鎮著名的古建築還有德安里等。洪陽城隍廟與林則徐逝世的地方「林則徐紀念館」(也就是「文昌閣」)毗鄰,共同組成一個景點。
6.廣東省揭陽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今市區城隍路,始建於南宋,後遭毀,於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牆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築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築物歷史遺存的精華。 揭陽城隍廟是廣東省內現存最大規模的同類古建築。位於揭陽東門城隍街,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縣丞許德重建。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築融合了明清建築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築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築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築的標本。據《揭陽縣志·壇祠》載,城隍廟在城東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廣八丈。城隍廟廟宇以大殿為中心,南北一中軸線,左右兩廊、兩廂為對稱建築,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牌樓、大門、大殿、鍾、鼓樓、後殿(夫人廳),總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7.河南省鄭州市城隍廟
在鄭州市商城路北,(全稱城隍靈佑侯廟)。建於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其後屢有修葺。廟宇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出廈,飛檐四齣,造型精緻,結構緊湊。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築,正脊浮雕游龍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龍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栩栩如生。
8.山西省長治市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創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築,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佔地面積12229平方米,建築面積5175.03平方米。縱軸線長達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重樓(玄鑒樓)、戲樓、獻亭、中大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築。
9.河南省安陽市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內鼓樓東街。始建年代不詳;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廟宇坐北朝南,現僅存牌坊、大門和五座大殿及東西廂房等建築,多為1982的重建,昔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陽市著名的古跡之一。
10.廣東省惠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平海古城西側,該廟建築面積達430平方米,始建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間被全部拆毀。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當地群眾和香港同胞捐資重修。城隍廟建築精美,每層的檐周都雕塑著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故事。從廟門到檐棟、神像、案台、楹聯、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築藝術特色,其文字和繪畫,貫穿著規勸人們驅惡從善的意識。廟前有城隍炮樓,右側有城隍亭,高6米,三層結構。右前角有戲台和可容納2000人的露天廣場。
11.台灣省台南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台灣省台南市中區清水裡青年路子 133 號,台灣原為福建省隸屬之府,故名 (府城隍廟) ,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城隍廟,始建於明永曆二十三,清朝幾經修復。廟內供奉城隍老爺,配祀二十四司,廟雖小而香火旺。每逢農歷五月十一城隍聖誕祈福還願更是絡繹不絕。清朝乾隆年間為台灣主要的七寺八廟之一,現被列為台灣二級古跡。
12.台灣省澎湖縣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台灣省澎湖具馬公鎮重慶里光明路二十號。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重修與擴建;同治四年(1865)當地文人:於廟內殿中成立宣講社,繼設誘善堂,次分設德善堂,互為對化;光緒十二年(1886)整修,並增建廟前照壁等,爾後又歷兩度改建及修葺。該廟格局采四進式,佔地面積四百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拜殿、正殿及兩側護室等。三川殿燕尾飛翹,直指雲霄,頂覆紅瓦,不施雕飾,古樸大方;正殿內神龕正中主祀城隍神,紅面烏須,溫文爾雅,文、武判官侍立左右;殿梁間懸一大算盤,上刻寫「世事何須空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沿過水廊而行,可見兩旁護室,室內分別供奉城隍神的部屬神將。七爺謝必安、八爺范無救、四大將軍、注祿司、陰陽司、褒善司、注壽司、速報司及罰惡司等,諸神面目各異,尊尊手持刑具,威武勇敢,令人不寒而慄。
13.陝西省三原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一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築,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築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鍾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築各具特色。全部建築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築平面輪廓規正,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緻,紋飾典雅的特點。 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嶽飛書《出師表》和於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為世稱頌。
14.台灣省新竹市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的簡介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二級古跡,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的歷史發展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鍈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佑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御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新竹都城隍廟的建築風格
新竹都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15.上海市城隍廟
在上海地區眾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築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黃浦區老城隍廟
上海老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從明代永樂(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廟的廟基不斷擴大,宮觀建築不斷增加,最為繁盛時期,總面積達到49.9畝土地,約三萬三千多平方米。作為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上海城隍廟在「文革」時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它用。1994年,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上海城隍廟得到恢復,重新成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2005年,上海城隍廟大殿前廂房的使用權得以歸還,隨即開始了二期修復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九個殿堂,總面積約二千餘平方米。
16.山西省芮城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館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間( 1008~1016 年)創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順治三年( 1646 年)冬,寢殿被火毀重建,此後又經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豐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歷經千年的兵火戰亂和風雨剝蝕,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築風貌的城隍廟能保存至今,可謂一個奇跡。享亭為元代遺物,俗稱「看台」,柱子粗矮,斗拱碩大,建築形制粗獷而渾 厚,古樸的外貌具有濃厚的早期建築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動盪不安的金元時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築工藝。 獻殿與享亭之間是東西廂房,左右對稱,面闊九間,進深一間。獻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還有插廊,中部辟門通往大殿,卷棚頂,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當屬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頭有卷剎,柱體有側角,柱頭斗拱為五鋪作 雙下昂形制。屋頂舉折平緩,斗拱碩大,拱瓣清晰,為典型的宋代規制。歇山部分的「二龍戲珠」琉璃懸版為明代製作,富麗堂皇,端莊肅穆, 琉璃鴟吻及琉璃脊飾色彩絢麗、精美絕倫,系古建築中的罕見之作。大殿形制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雖經歷代維修更換過少量構件,但大木構件 及斗拱仍為宋代遺物。它屹立在這組建築群中間,彷彿一位貴夫人,那種雍容華貴自不待言。 碑郎里收集陳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歷代名碑、造像碑、墓誌銘等 98 通,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極為珍貴的參考 價值。館藏文物還有大型通景堆絹《郭子儀誕辰祝壽圖》屏,吳鎮、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筆畫卷,以及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所贈佩劍等珍貴文物。徜徉在這里,從一磚一石中,從那些梁架與斗拱間,古文化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
17.廣東省鶴山市城隍廟
在鶴城鎮昆源路西端(古勞村),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縣初期縣城內「十祠八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廟宇。原佔地約700多平方米,廟分前、中、後3座,有兩天井相隔,前座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只剩下後座。天井兩側建有瓦面遮擋,右邊承放有「地保神」、「一見發神」(濟公)、「趙大元帥神」、「加福加壽神」;左邊承放有「靈神」、「二王爺神」、「五王爺神」、「包公神」、「壽星公神」、「太歲神」。後座正面有二條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對聯,乃是清人手筆,蒼勁有力。上聯:「久仰神靈幾同水族燃犀潛分異路」,下聯:「重新廟貌從此山城控鶴永鎮名區」。門口兩側有兩個馬步(士兵)牽著馬守候,隨時待命。後座廟內有直徑40公分的圓柚木柱4根,支撐上蓋,柱腳為花籃式石墊座。廳中央承放著玉皇大帝,城隍爺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遊人絡繹不絕。

等等 有很多的~~~~~~

⑺ 安陽都有哪些寺廟

以下是安陽地區的寺廟道觀:
安陽市郊區三教寺佛爺大院(南門)|安陽長春觀
白佛寺|白衣大士廟|白園寺|碧霞宮奶奶廟|扁鵲廟|
蒼龍廟|慈善苑|崔文敏公祠|
東大街城皇廟|段梁寺|
二龍山廟|
法濟寺|梵王寺|佛祖殿|
古賢宇|關帝廟|關帝廟(北門)|關帝廟(三官廟)|關帝廟(迎春東街)|關聖帝廟|觀音殿|觀音堂|郭檏祠|
韓魏公祠|韓魏公祠(南門)|河南安陽天盛寺|黑龍廟|紅菩寺|紅旗渠觀光大道|洪山寺塔|黃龍洞廟|黃龍廟|火德星君|火帝真君廟|火神廟|
金祥寺|井龍王廟|
老娟廟|老爺廟|雷音寺|臨宮殿|靈泉觀|靈泉寺|龍鳳寺|龍佛寺|龍泉寺|龍王廟|
馬氏家廟|明福寺|明福寺塔|
奶奶廟|南海古廟|念佛堂|娘娘廟|
菩薩廟|普同寶塔|
淇河寺|清龍寺|
三官老爺廟|三官老爺廟(南門)|三官廟|三官廟(北街路)|三教寺佛爺大院|三教堂古廟|禪教寺|禪堂寺|神佑殿|舜王廟|宋岳忠武王廟|
太平禪寺|泰山老奶廟|泰山奶奶廟|太尉廟|唐古寺|天地廟|天地廟(西門)|天護寺|天寧寺景區|天寧寺塔|銅佛寺|
王村關爺廟|王村關爺廟(北門)|王母祠|王墓廟|威靈公廟|威靈公廟(南門)|文峰塔|五龍廟|五台寺|
西門豹祠(東門)|小南海古廟|興國寺|興隆寺|興禪寺|興陽寺院|修定寺塔|玄帝廟|雪花洞廟|
葯王廟|玉皇廟|玉皇廟(南門)|圓通寶殿|岳飛廟(西門)|
彰德府城隍廟|彰德府城隍廟(北門)|真武廟|真武廟(東門)|

⑻ 安陽城隍廟在哪裡

中山街鼓樓廣場——順著胡同向東邊走,不遠就是

⑼ 有部電影里頭出現一段幾位媽媽在城隍廟里的相親會為兒女相對象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城隍廟相親

閱讀全文

與安陽說電影城隍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動漫電影豆瓣高分 瀏覽:893
禿頂的老同志是哪個電影 瀏覽:208
槍管一米長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70
控制男主角的電影 瀏覽:431
疫情過後的第一場電影我們一起看 瀏覽:428
2016賣肉電影 瀏覽:237
葫蘆絲演奏的電影插曲 瀏覽:193
雇傭兵電影國外 瀏覽:819
俄羅斯熊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3
俄羅斯和美國合拍的拳擊電影 瀏覽:919
4399日本高清在線電影動漫 瀏覽:268
琪琪電影網980 瀏覽:309
韓國電影爸爸睡了女兒 瀏覽:196
2017nian十一月新電影 瀏覽:49
美國講述歷史的電影 瀏覽:47
魯濱遜漂流記的動畫電影 瀏覽:331
歐美唱跳電影 瀏覽:979
日本70代至90的動漫電影 瀏覽:457
美國黑人司機電影哪部電影 瀏覽:995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錄取分數線403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