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是種什麼體驗
哈嘍大家好。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同時還可以在電影節期間,在享受大學中的特價住宿,並享受電影節手冊、國際藝術展(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5月11日 - 11月24日)門票的購買折扣以及免費導游服務。無論如何,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義大利的麗都島上的作品激戰正酣、明星川流不息。
國家館裡面有很多免費的小禮品可以拿!比如,匈牙利館的水杯、各個國家美麗的明信片好看的報紙。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⑵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基本介紹
義大利語: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
其他名稱: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時間:1932年
主辦單位:威尼斯藝術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20世紀60年代末,威尼斯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才恢復評獎。盡管如此,在此期間每年世界各國仍有很多優秀作品參展。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組成部分。
⑶ 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簡要介紹
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8月28日至9月7日舉行。
主競賽單元固定20部評審團確定9人
2013年2月4日,組委會發表的聲明中提到,此後的主競賽單元影片將統一定為20部,它們都將是首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展映的新作。非競賽影片確定為12部,已獲過獎的大師級導演的新作品將被優先考慮。而地平線單元影片與主競賽單元一樣,也是20部,將用於鼓勵新人導演的創作。同時,評審團人數也被固定下來--往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成員數量為7至9名不等,今後也將統一定為9人,地平線單元、最佳新銳導演獎的評審團人數則為7人。此外,展映單元也發生了變動,自經典回顧單元登陸2012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後,人們紛紛揣測其將成為新的常設單元,目前這一消息也得到了官方的最終認可。
設評委會大獎重要獎項可以兼得
此次變動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項便是「評委會大獎」(Grand Jury Prize)的設立。眾所周知,2012年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大師》力壓群雄,斬獲最佳導演銀獅獎,兩位主演傑昆·菲尼克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還罕見地共享了影帝稱號。然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有明文規定,每部影片只能獲得一項大獎,只有獲得演員獎的電影可以獲得另一個大獎,但是這另一個獎不能是級別最高的金獅獎。因此,2012年的金獅大獎給了金基德反響平平的《聖殤》,而非奪獎氣勢如虹的《大師》。做出2013年的改革後,像《大師》這樣在演員、導演等各方面均十分出色的影片就可以獲得綜合性較強的「評委大獎」了。而這一獎項也將取代此前的技術貢獻獎。此外,地平線單元也將增加「最佳導演獎」和用於鼓勵創新的「地平線單元特別獎」。中國電影人的老朋友馬可·穆勒卸任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新主席巴貝拉迎來了他的第二個任期。2012年僅有三部華語電影(李睿珺《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王兵《三姊妹》、蔡明亮《金剛經》)入圍地平線單元,面對主競賽單元則集體失寵。上一次華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是2007年李安的《色·戒》,上一個最佳導演銀獅獎為2011年蔡尚君的《人山人海》。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新的修改動作後,盡管主競賽單元影片數並未增加,但「評審團大獎」及地平線單元的新獎項則為各國電影提供了更多獲獎機會,而華語影片沖擊金獅仍舊任重而道遠。
⑷ 威尼斯電影節獎項揭曉,誰是這次盛典的最大贏家
威尼斯電影節揭曉頒獎結果,成為最大贏家的人,就是在電影節中獲獎的演員、導演、編劇等等。恭喜他們,獲得殊榮。
近年來,國產電影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創作出了多個票房奇跡,希望中國的電影人能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⑸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⑹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69TH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怎麼樣
在頒獎典禮上罕見的出現發錯獎杯的烏龍鬧劇中,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落下帷幕。雖然從開幕式到閉幕式都是星光暗淡,但威尼斯電影節還是以自己的堅持彰顯了自身的品味。最終,韓國導演金基德憑借《聖殤》獲得最佳影片金獅大獎,而好評如潮的《大師》則一舉將最佳導演和影帝兩大獎項收入囊中。本屆電影節上華語電影輝煌不再,只有王兵憑借《三姐妹》獲得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老邁的威尼斯堅守了自己..… []
⑺ 威尼斯的威尼斯電影節
誕生於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電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電影節超越。
⑻ 從經濟效益方面分析一下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
有需要就要市場,有市場就有經濟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而三大電影節正好給這一群體創造了一個社交的機會。
也給得獎和入圍的電影很好的分了等級和鍍了一層金。
而得獎人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得到了自我的實現,廣告商也找到了他們喜歡的金子。
而有廣告商的宣傳,自然有也想找金子的贊助商,....................之後不說了~
⑼ 威尼斯電影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舉辦的舉辦的意義是什麼
不久前,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令人欣喜的是,繼侯孝賢、張藝謀、李安、賈樟柯等大導演之後,此次中國又有三位導演斬獲重要獎項,極大地鼓舞了中國電影的士氣。
中國女導演趙婷才華橫溢,此前執導的《哥哥教我的歌》、《騎士》等作品得到各大權威電影節的肯定,備受矚目。這次趙婷身兼導演、編劇、剪輯、製片等職位傾力打造的《無依之地》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高獎項金獅獎,再度證明了自己的耀人才華。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2年,是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駕齊驅,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含金量毋庸置疑。該電影節以“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為宗旨,舉辦的主要意義在於探討電影的藝術內涵、提升電影的藝術水準、倡導電影的藝術價值,因此電影的藝術性無疑成為了角逐獎項的重要評判標准。
本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中國三位導演力挫群雄,滿載而歸,這也反映了中國電影進一步走向世界的趨勢。希望國內的電影從業者們保持初心,再接再厲,為觀眾呈現更多震撼佳作,讓中國電影持續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⑽ 威尼斯電影節具體有哪些獎項電影節的由來有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