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次的離別》於影院復工率先上映,這部影片有何看點
《第一次的離別》是一部由青年導演王麗娜執導,詩人、導演秦曉宇監制,主持人汪涵擔任總策劃,榮獲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最佳影片等獎項的電影,已經在7月20日全國上映,兌現了此前在影院復工首日與觀眾見面的承諾。
這是《第一次的離別》背後出品方、全體製作團隊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誠意和決心。停了178日的電影院終於復工,回歸影院觀賞《第一次的離別》對很多影迷來說儼然是疫情後的一次儀式,影迷們與電影院178天的離別,終在這部電影中重逢。
電影講述了離別的故事,定檔海報也採用了“久別盼重逢”的主題,恰好也印證了現實中影院與觀眾的這一次久遠的離別。該片出品方之一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稱:“沒有人能想到,我們第一次與大銀幕上光影的離別、與電影院的離別,竟會如此之久。‘久別盼重逢’可以說是當下所有人共同的心情,我們奉上歷經三年精心打磨的這部心血之作,為觀眾帶來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癒之旅,期盼盡快與觀眾在影院重逢。”
『貳』 影院復工後的首部上映影片是哪一部
每個電影院上映的都不一樣,不過一般都是剛剛上新的片子,或者是一些比較老的經典的片子。
『叄』 電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第一次的離別》官宣定檔
出品方之一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稱:「沒有人能想到,我們第一次與大銀幕上光影的離別、與電影院的離別,竟然會如此之久。『久別盼重逢』是當下所有人共同的心情,因此我們奉上歷經三年精心打磨的這部心血之作,以此表達對電影院的想念與支持,也為觀眾帶來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癒之旅。期盼盡快與觀眾在影院重逢。」
伴隨此次官宣,《第一次的離別》也發布了全新的「久別盼重逢」版定檔海報。
以實際行動力挺影院
《第一次的離別》是一部極具治癒感的影片。它以新疆男孩艾薩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了他和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凱麗之間動人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對母親那份感人至深的子愛之情。影片以一種詩意現實主義風格,在美麗瑰奇的自然風光與田園牧歌中,孩子們在離別中學會成長,也在離別中盼望重逢。
一年多來,這部電影一直是全球A類電影節的寵兒,在柏林、東京、香港國際電影節上三獲所在競賽單元的「最佳影片」大獎,導演王麗娜亦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導演」。
因疫情緣故,今年無疑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最艱難的時光,目前還沒有影院復工的消息。作為電影《第一次的離別》的出品方與宣發方,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稱:「電影就快回來了,它經歷了磨難但依然美好。現在全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影院復業指日可待。但因防疫所需,也因為市場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可以預想得到復業後的影院依然會面臨種種困難,亟需新片和所有熱愛電影的人一同入場支持。因此我們決定把歷時三年精心打磨的心血之作《第一次的離別》,第一時間拿出來公映,以表達對影院的力挺之心,有提振信心之意,也希望重新喚起觀眾對電影的熱情。我們相信,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力挺影院,就是保護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也是在支持中國電影的未來。」
為此,大象夥伴影業別出心裁發起了「久別盼重逢」邀約觀影行動,號召久別影院的觀眾向此前最後一次陪伴觀影的朋友發出邀請,或是向影院復業後最想同行觀影的人發出邀請,約定好在影院復業的那一天,共赴影院欣賞《第一次的離別》。
據悉,影片《第一次的離別》由汪涵擔任總策劃,王麗娜執導,詩人、導演秦曉宇監制,由大象夥伴影業、芒果TV、騰訊影業、幸福藍海、峨影集團、海角影業、上海橋溪、北京巨東等聯合出品。
幕後:
導演曾花一年時間跟蹤拍攝人物
被問及為什麼想要以「離別」為主題拍攝一部電影時,接受紅星新聞記著采訪的導演王麗娜表示,《第一次的離別》拍攝期間,主角小男孩艾薩正好面臨小學升初中,這就是他的告別;主角小女孩凱麗一家面臨的則是對故鄉的告別,「所有人都在告別,這些恰好發生在我拍攝的期間。當這些經驗擺在眼前,就很容易讓人想到自己過往的那些經歷,於是自然而然就走上了離別的主題。」
王麗娜透露,《第一次的離別》啟用的全部是非職業演員,非職業演員或許只能演好一種角色,那就是他們自己,「有些小演員你選的時候覺得很好,可是一旦開機,他就會不自在,你需要做決定是放棄還是繼續進行漫長的等待和用合理的方法調整,如何讓演員忘記他們正在拍電影,如何在電影里捕捉真實動人的瞬間,這個其實是極為困難的。一旦啟用非職業演員,你的拍攝就需要遷就非職業演員,比如你提前選好了某個演員,等到拍攝的時候所有人都到位了,他因為家裡的羊丟了,或者情緒不佳等各種原因缺席拍攝。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會等待,在另一個恰當的時機,重新拍攝。」
王麗娜稱,拍《第一次的離別》前她曾花了一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人物,給她最直觀的感受是,電影藝術可以將生活中的一切雕刻在影像中,「我曾拍到一段艾薩父親去學校找艾薩的素材,非常的動人,人物的行為邏輯、感受、爆發力都非常准確且恰到好處。這些經驗都成為了《第一次的離別》的故事情節和表演方式。現在回想,一年的紀錄片拍攝對《第一次的離別》的誕生尤為重要,電影中無法取代的珍貴之物都蘊藏在日常的細枝末節里。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看似朴實平淡的劇情也能成為電影。」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肆』 北京發千元觀影券,是為了復甦電影行業嗎
不僅僅是電影院,由於目前經濟形勢低迷,許多方面政府都採取了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比如此前國家激勵倡導的地攤經濟文化。地攤經濟本身也具有非常非常大的實際的價值,因為普通人並不一定會從事一些高端的工作,相反,地攤兒經濟這種接地氣的行業會更大的引發以及提高國民相關的收入。
我們從萬達集團的例子當中就可以看出上半年電影行業的是多麼的慘淡。8月3日,萬達電影發布半年報。其中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72億,同比減少73.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5.67億。
萬達集團處於電影院行業的領頭羊,此次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正一次證明了政府採取發放電影消費券的行為是多麼的正確。我們希望不久之後,電影行業可以恢復到以前欣欣向榮的狀態。
『伍』 影院復工後,占據票房榜前兩位的是哪兩部電影
《花木蘭》終究還是全球撤檔了。
雖然原本也是暫拋下中國市場,但這部影片在國內的存在感也相當可以。從劉亦菲翻唱主題曲到首映紅毯上的鳳凰裙,各種熱搜和搬運看得人心癢癢。不知道小夥伴們怎麼樣,反正硬糖君可太想念視效大片和大屏觀影了。
猶記春節放假前一周,疫情消息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酵,接下來便是各種見證歷史:集體撤檔、大片轉網、影院歇業、百億票房蒸發……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生死面前,能不能看電影真不是什麼大事。但從影院與片方的角度看,項目乃至公司可真面對著生死大考。
3月13日,為協助上海市影院提前做好復工准備,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發布《電影院(城)復業防疫技術指南》的通知。與2月底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關於電影院復工准備工作的建議》時相比,網友的抵觸情緒已減少許多。這是否也意味著,影城復工確實不遠了呢?頭鐵的《花木蘭》也撤檔了
如今,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業漸漸復工,社會有望恢復正常運轉。但即便如此,影院復工也並不容易。
2月23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曾發布一份《關於電影院復工准備工作的建議》,網友群情激憤,表示反對。畢竟,消毒防範措施好做,「人傳人」疫情留下的陰影卻難消。人群集聚、環境封閉的影院,想來不會是人們娛樂的首選。
那麼,影院何時才能真正回暖?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城市影院分會會長林民傑在一檔節目中表示,四、五月份有望逐步開業,而回歸到正常的、甚至爆發式的(規模),可能要等到六、七月份,甚至暑期檔了。
業績慘淡,影視龍頭也在苦熬
焦急等待影市回春的不止是院線,還有影視公司。疫情期間,除歡喜傳媒靠《囧媽》網播股價大漲,還順便推廣了旗下的流媒體平台「歡喜首映」,其餘大多受到沖擊。
近日,萬達電影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根據資金需要適時一次或分次通過公開或非公開方式申請發行額度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的債務類融資工具。這一舉動被媒體解讀為巨虧之後的「自救」。
不久前發布的萬達電影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156.00億元,同比下降4.22%;營業虧損44.62億元,同比下降278.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47.21億元,同比下降432.50%,主要原因在於巨額商譽減值。
萬達電影2019年主投影片表現欠佳,也是虧損的原因之一。備受矚目的《唐探3》如在春節檔正常上映,或許能緩解這一情況。然而影片遭遇疫情攔截,之後如何排播才能讓票房達到預期,使高達13億的投資得以回本,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除《唐探3》外,萬達電影2020年的存貨還包括大IP《鬼吹燈之天星術》(2019年8月殺青),關曉彤、黃景瑜主演的《月半愛麗絲》(原定3月6日上映)和黑色喜劇《槍炮腰花》(2016年11月殺青)等。《快把我哥帶走2》網傳已於今年1月開機,受疫情影響而中斷。
華誼兄弟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9年營業總收入23.12億元,同比下降40.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39.63億元,同比下降262.56%;年末總資產111.04億元,同比減少39.78%。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公司擬對長期股權投資、商譽及其他資產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另一方面也是2019年票房表現不佳。《八佰》撤檔,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僅取得1.59億票房,春節檔也缺席。這個老牌影視巨頭越來越邊緣化。
但另一方面來看,這似乎又意味著華誼兄弟在2020年的內容儲備上擁有一定優勢。除了前景不甚明朗的《八佰》,還有陸川導演、王俊凱主演的《749局》,改編自網易《陰陽師》的古裝大片《侍神令》,周星馳的《美人魚2》幾部商業大片。
憑借《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影片炙手可熱的北京文化,2019年也陷入水逆。
根據北京文化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北京文化去年全年虧損19.5億元-24.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698.49%-851.95%。原因主要在子公司業績表現不佳而進行的商譽減值,以及《攀登者》、《被光抓走的人》等影片票房不如預期。2020年能否翻身,要看傳說中的《封神三部曲》。
『陸』 《白雲之下》助力影院復工,電影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2020年是不一樣的一年,疫情原因,各大商場、店鋪以及工廠都停業,電影院、KTV等娛樂場所也都關門停業,老百姓都待在家裡,好幾個月沒有出門。
在電影中,離家的丈夫跟妻子進行視頻通話,這正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現狀。電影中有許多帶入感極強的畫面,比如暴雨帶來的艱難與不安,這一切都在展現真實的草原生活。牧民們因為羊群越界搶食產生矛盾,在廣袤的大草原上沒有電視機,無聊的生活只能靠收音機來打發,這些草原生活的各種細節,支撐起了電影中的角色和人物。在特殊時期上映這部《白雲之下》發人深省,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柒』 「2020,等著上映」,但有人永遠等不到了…
一則以喜。
6月8日,張藝謀新片《堅如磐石》發布預告片。在「錢外有錢,官上有官。黑白對峙,除惡務盡」的文案背後,還有一句——「2020,等著上映。」這幾乎是春節檔之後第一部開始「營業」的院線新片,讓人看到了影市復甦的氣象。
一則以悲。
就在今日,博納影業集團公眾號發布一則訃告。內容為「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同志於2020年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歲,集團全體同仁沉痛悼念!」在此之前,有人在微博發文稱黃巍在悠唐跳樓自殺。
據了解,黃巍自2009年1月至今任博納影業副總裁。他成功簽約、建成並開業了近百家現代多廳影院,擁有深厚的影院投資、建設和管理經驗,擁有15年以上電影院產業從業經驗,去世前在博納負責院線業務。
盡管無人知曉壓垮黃巍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但不少從業人員都願意相信:這和電影院因疫情原因停擺4個多月還一直開門無期的窘境密不可分。
畢竟,黃巍是中國電影放映行業的一名高管,甚至,他還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分會副會長。
物傷其類。
著名導演賈樟柯轉發了黃巍去世的新聞,並寫道——「行業之悲」。
隨後,賈導又在微博呼籲影院復工。「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下調為三級,全國大部分業態已經開放。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100萬,100萬影院從業者需要生存啊。」
「KTV能開門,酒吧能開門,地鐵擠到夾肉餅,然而電影院還不開門。」不少網友也對電影放映行業無法復工表示了同情。確實,似乎除了電影院還在關門,大家的日常生活都已經回歸。
從春節檔至今,國內影院行業一直處於停擺狀態。5月8日,國務院曾發布指導意見,指出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密閉式 娛樂 休閑場所。
6月5日,據《證券時報》報道,國家電影局下發通知,全國電影院的開業必須執行統一的時間安排,同時相關部門正在組織片源,製作影片硬碟及密鑰,並適時安排上映檔期。
然而,不久之後,《證券時報》的這則「獨家新聞」又被刪掉,影院復工再度陷入僵局。
事實上,賈樟柯不是第一個為院線發聲的電影人。
5月30日,導演何平就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見解。他認為:「疫情停擺的中國電影業,最主要的不是影院何時開門,是了開門放啥呢……拿出真金白銀救製作,救內容生產才是正道。」
他還呼籲道:「諾蘭的新作《信條》7月全球院線啟動後疫情時代,這是觀眾期待的作品,也是本年度的頭部產品,中國的製片人誰敢拿出頭部產品救市?」
而張藝謀的《堅如磐石》官宣似乎是對何平發問的一次隔空回應。事實上,《堅如磐石》早在去年7月就已殺青,張藝謀的新片是不久前殺青的諜戰片《懸崖之上》,更早之前的《一秒鍾》也沒有公映。
陰差陽錯,張藝謀為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市場屯了三部類型、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
從題材上來看,《堅如磐石》接近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是張藝謀罕見的一部當代現實題材影片。
但是在風格上,《堅如磐石》更接近類型片,不像《我不是潘金蓮》那樣風格化。如果這部影片能夠在影院復工後第一時間上映,那麼它將是周冬雨獲得金像獎影後的第一部和觀眾見面的作品。
而另一部可能會在影院復工後第一時間與觀眾見面的電影是——《秘密訪客》。
該片由陳正道導演,郭富城、段奕宏、張子楓、許瑋甯等主演,是一部家庭懸疑片。《秘密訪客》早在去年就已經搶灘2020暑期檔,早早預定了6月25日的檔期。
由於疫情的原因,春節檔之後所有的影片定檔消息就停更了。然而,奇幻電影《刺殺小說家》則在1月10日就霸氣預定了2021大年初一的檔期。就在6月8日,《刺殺小說家》發布了國際版海報,並宣布影片海外發行由華人影業負責,「2021年即將登陸海外院線」。
與此同時,另一部改編自雙雪濤小說的電影《平原上的摩西》發布了殺青海報。影片由周冬雨和劉昊然主演,官方文案寫道,「期待我們電影院相見,此間不易,奮斗不息。」
事實上,海外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院也在逐步復工。
一位電影博主轉引外網報道稱,義大利電影院將於6月15日正式復工,義大利文化部簽署了1.2億歐元的電影產業資助金,其中一億歐元用於資助製作和發行,另外2千萬歐元用於資助電影院。
而據外媒報道,美國第一大院線AMC計劃在7月重開旗下的影院,迎接諾蘭《信條》、迪士尼《花木蘭》等大片的上映。美國加州政府已經宣布6月12日起影院可以復工,但目前計劃復工的主要還是一些獨立影院。
此前,《信條》已定檔7月17日北美上映,《花木蘭》定檔7月24日北美上映。如果這兩部大片能否認如期上映,將對全球電影產業的復甦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而在國內,除了影視拍攝早就復工之外,電影會展類的活動也在逐步復甦。
6月8日,first影展宣布黃軒、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璽為「一號人物」,本次影展將在7月26日-8月3日在西寧舉行。
就在今日,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宣布,第4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HKIFF44) 定於8月18日至31日舉行,為期14天。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表示:「有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趨緩和,政府亦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容許戲院重開,故此我們決定於八月舉辦電影節。」
橫向對比國際院線,縱向對比國內電影業各個產業鏈條,中國的電影放映業在應對「後疫情 社會 」的到來時,明顯遲緩了。
就像賈樟柯說的,「是時候考慮影院復工復產了。」
【文/楊文山】
『捌』 全國影院復工,有哪些電影值得一看
雖然現在影院已經開始宣布要復工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影片卻沒有定檔,所以影院剛剛開始,票房是沒有辦法保證的,但是目前已經有四部的新片宣布了定檔,第一個就是《第一次的別離》,這部影片是在影院當天開門就上映的第一部影片。看了這部影片之後,質量方面大家可以不用去擔心了,畢竟這部影片在18年的時候就已經拍出來了,而且還在柏林電影節上面獲得了獎項,豆瓣的評分也是在7.5。我知道大家心裡都期待著某些電影上映,比如像我就非常期待《唐人街探案3》的上映,不過這些大挨批的電影是需要等的,因為現在市場環境還是比較低迷,為了票房的保障,他們的定檔日期還沒有確定。總之,希望大家觀影愉快,在電影院可以找到久違的感覺。
『玖』 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日開放營業,你會去看電影嗎
雖然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號就開放營業了,但防護工作依然不可鬆懈。所以我是不會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一方面可以通過在網上來看電影,這樣非常方便,相對於帶電萬觀影也更舒適。
另外一方面,在這時期還是要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特別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人,更要外出的時候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佩戴口罩,歸家後要及時洗手更換衣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疫情徹底穩定後,會有大批的人員湧向電影院看電影,我們很期待那一天。
『拾』 春節期間被23家電影公司「封殺」的徐崢,最近還在直播賣電影票嗎
徐崢一路走來非常的努力認真,成長的很快,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歡。但他卻是被23家電影公司聯名“封殺”。這件事的起源就是春節期間《囧媽》在各大平台的免費播放。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如今各影院復工在即, 徐崢網路直播買票,也是為影院的發展貢獻力量,但並不是網友想像的向某些人低頭認錯。疫情期間任然努力工作2020年1月11日,徐崢憑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獲得首屆“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2019年年度榮譽推介電影、年度榮譽推介編劇 ;2020年5月,客串出演科幻愛情片《歡喜獵人》,在劇中飾演66號 ;5月18日,徐崢執導並主演 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已定在2020年國慶檔上映 ;7月,徐崢的電影《我不是葯神 》等多部影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在露天影院復映 ,同時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學堂(大師班)公布嘉賓名單,徐崢等人出席 ,並且徐崢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2020首屆中國影視之夜宣傳大使” ,影院復工,徐崢為電影行業加油鼓勁”2020加油”
徐崢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也是一名優秀的導演,大家喜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