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2、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聲學特點:
觀眾廳聽覺條件的好壞,除還音系統的電聲質量外,還取決於觀眾廳的建築聲學質量。電影院觀眾廳有其自身的聲學特點,與其他演出建築不同:
聲源位置固定。影院的揚聲器通常都設置在銀幕後面或側面牆壁上,故其聲源位置是固定不變的。
聲源位置較高。揚聲器的高音頭一般位於銀幕高度的 2/3處,有利於均勻地向觀眾廳的各個方向和後座輻射聲能。
音量可以按需要調整。還音系統的功率原則上不受限制,因此可以直達聲為主,不必過多地依靠反射聲來彌補有些座位響度的不足。
影院的聲音是從影片的聲帶上還原出來的,故不必依靠觀眾廳的聲學條件來改變原來的音調,而只要求符合混合錄音棚的聲學頻率響應特性,以如實還原影片聲帶上的聲音。
Ⅱ 偷票房屬於流量造假嗎
偷票房 偷票房,是指電影院瞞報(一般為少報)電影觀眾人數的行為是一種電影業中常見的「偷梁換柱」現象,是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產生的。電影院可以通過偷票房來謀取私利,造成對電影製片方、發行方等的損害,是一種十分不好的行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影院線的發展,現在的偷票房已經不單單局限於電影與電影之間,還存在於票房與賣品之間。常見表現有:把賣電影票的錢當做賣爆米花的錢,或是列印出的電影票與觀看的電影名稱不符。電影院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針對「偷票房」行為,廣電正在擬定製度,將更加嚴格控制、治理影院「偷票房」行為。 屬於違規行為。因為廣電是電影的主管部門,違規和違法差別不大!
Ⅲ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Ⅳ 買了電影票沒取票算票房嗎
算。
電影票購買的時候鎖座了,只要不是場次取消、退票等導致釋放座位,都會算票房收入,也會算入上座率。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Ⅳ 為什麼網上買的電影票便宜很多
因為商家實行了價格歧視。比如一個東西成本10塊錢,有的人願意用40塊買,有的人只願意花15塊,企業在生產能力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就想向前者收40,向後者收15,這樣利潤是最大的,這樣的定價策略就是價格歧視。但是怎麼能夠實行差異化定價呢?靠什麼保證願意出40塊的顧客不去買15的票呢?商家一般會通過設置一些障礙區分消費者,進行市場分割。
比如排隊、團購,願意出高價的顧客自身的時間價值可能更大,不願意為便宜一點去花時間和精力,相反願意花時間排隊和搜索團購的顧客對相同的商品的願意出的價錢更少,如果制定高價,這些顧客就流失了。這樣商家就成功地對顧客進行了區分,實現了價格歧視。相似的例子還有廉租房不設獨立衛浴、一些軟體開發商將專業版設置幾個功能障礙做成經濟版等。
Ⅵ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賬票房如果一部電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麼製片方首先得要從這108.3元中繳納3.3元的特別營業稅和中影數字代理費,並同時扣除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稱為可分賬票房。另外,中影數字代理費視票房而收。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在6億以上,那麼你那6億以下的部分繼續收取該費用,6億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收取。這個比例大概在1-3元。2.製片方到手票房到了這一步,影院院線與製片方的分賬就開始進行。目前比較普遍的分發是43%歸製片方,57%歸影院院線,這也是常年的老規矩。所以,製片方到手票房為43元,電影院到手的票房為57元。11年《金陵十三釵》的製片人張偉平硬是要將這一比例抬高到45%,鬧出了「八大院線聯合抵制」的事情,後邊電影局出面調解,最後定下來《金陵十三釵》票房5億前的部分按45-55(製片方-影院院線)的方法分賬,5億部分後按41-59(同上)分。
Ⅶ 在萬達電影的買的電影票是40為什麼票根顯示25第一次遇到
一部電影一般由電影院、院線基金會、製片方三方按照票根價格結算分成。比如80元的票價,票根顯示50元,按照電影院40%的分成算,原本可分20元,現在多出來的30元就進了電影院腰包。
Ⅷ "附加費"哪些該收,哪些不該收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日前播發了《一年僅居民生活電費就「附加」了270億元?——追蹤水電油價「附加費」》報道,披露了水、電、油等民生價格中普遍存在的「附加費」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明確,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同時實施普遍性降費。
與此同時,「附加費」的依據何在、哪些屬於合理收費引發持續熱議。一份居民水費單、電費單乃至一張電影票、一張出境機票中的「附加費」究竟是什麼?如何判斷收費是否合理?「附加費」背後又藏有多少鮮為人知的腐敗?
依據何在?誰在徵收?
在我國超過4億戶家庭的繳費單上,每一度電費中有少則兩三分、多則四五分的各種附加基金,每一立方米水費里也有至少1塊錢的污水處理費;甚至在每一張少則二三十、多則近百元的電影票中,還有占票價5%的 「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乘坐國際和地區航班出境,每次每位旅客還要隨票價繳納20元的「旅遊發展基金」……
事實上,各種「附加費」中既有合法合規的收費,也有需要清理規范的收費。那麼,「附加費」的依據是什麼呢?
——什麼是「附加費」?多數屬「基本價格+附加公共收費」價格體系的一部分。
1987年出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中,曾經明確了「價格」包括 「各類商品的價格」和「各種經營性服務和收費標准」。「水電油等價格中的附加收費,從性質來看是政府性基金或行政事業性收費,屬於非稅收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據介紹,「附加費」不是單獨繳納的法定稅費,而是附加在基本價格中收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介紹,長期以來,「附加費」形成的基金收費屬於政府行為。在財政投入有限的歷史背景下,這些計劃性的收費對公共建設的確有一定貢獻。
——「附加費」誰在徵收?政府部門確定項目,企業代征,有的甚至成上市公司「收入」。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介紹,近年來,隨著供電、供水等公用事業市場化,各地普遍存在一些本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附加費用,正通過種種手段用來補貼企業。
比如,根據旅遊發展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旅遊發展基金是從乘坐國際和地區航班出境的中外旅客繳納的機場管理建設費 (現改徵為民航發展基金)中提取,提取數額為每次每位旅客20元。2013年,僅北京首都機場獲得的民航發展基金收入就有10.6億元。「電價、水價中的部分『附加費』也通過申報,最終補貼了供水、供電企業。」汪亮說。
——哪些「附加費」亟須清理規范?部分收費「法定性較差」,「標准只增不降」。
事實上,還有不少「附加費」是公共財力不足、或有重大項目期間的「集資性收費」,除部分全國性收費有法可依外,更多是地方性文件確定收取。吉林省長春市的水價中,為了實施引松入長工程項目,至少從1997年起就含了一筆 「引松基金」,當初文件解釋是「為了能夠按期償還世界銀行的貸款」。雖然此前該工程已宣布竣工,但在長春市發改委今年7月發布的水價聽證方案中,「引松基金」仍然存在。
收費立起來 幹部倒下去
「需要明確的是,改革方向是收費的合理化、法定化、透明化。有些收費是合理的,但收的錢要有效果,減少公共財政浪費。」劉尚希認為,「附加費」中目前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很多都是部門規章收費,地方的問題更加嚴重。」
在現實中,以「補充公共服務投入」為初衷的附加費用,卻僅靠一紙「紅頭文件」徵收,造成了諸多收取、使用、監督的不規范。劉尚希認為,目前「附加費」中很多是不透明的。一是規則不透明,到底收了哪些不透明,決定程序不透明;二是收了錢怎樣用也不透明,合理收的 「附加費」也成了糊塗賬;三是一些收費還沒有全部納入預算監管。
記者調查了解到,從收取依據、收費方式、資金使用三大環節來看,「附加費」存在不少尋租腐敗的空間,一些價格領域甚至出現「收費立起來,幹部倒下去」的現象:
——「附加費」日常管理混亂,滋生尋租空間。
以一度居民生活電價中1分至2分錢不等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為例,其收取後多用於路燈、公共照明等開支。有些地方在使用中並未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支均由「照明辦」「路燈辦」等一手掌控。一些地方采購的路燈價格高、質量差,甚至屢屢出現超標采購豪華路燈等現象。例如,曾任寧波市路燈管理所所長的徐勝富,就利用負責路燈管理、分管城市公共照明設施建設養護之便漁利。
——靠一紙「紅頭文件」開征、宣稱用於重大工程的專項基金,卻頻頻挖出「窩案」。檢察機關就曾查明,吉林省引松入長工程辦公室財務處原處長等3人,虛列借款、重復結算、虛列利息支出,使「附加費」形成的政府性基金使用效率低下,3人均因犯受賄罪獲刑。
——「代征」「返還」「抵扣」等收費方式有爭議,居民繳納的「附加費」還被不法分子截留。「像是電價里的一些收費基金,每年年初都會給企業下發一個預算任務,如果完成可以返還給企業5%。」東南沿海某地級市城建部門負責人坦言,這樣的收費方式無疑使「截留空間很大」。2013年,廣東省南海市某自來水管理站經理李毅強等4人就被查出截留1200多萬元污水處理費,並貪污巨款產生的利息。
Ⅸ 大眾點評買的電影票有沒有發票
首先,電影院是可以開發票的,因為它沒必要通過這個來逃稅。 如果它不給你票,那就是它真的把票用完了.... 所有正規電影院都有統一的電子售票系統,收款打票,數據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進行統計,只有專資辦的數據是作為分賬標準的。 錢到了專資辦後,先扣稅3.3%,名字是特別營業稅。另外還得交5%的電影專項事業基金。 所以,電影院其實和肯德基一樣,沒必要不開票來逃稅,因為有「天眼」。 當然也有些不太正規的電影院,用手寫票,那就是逃稅漏稅了
Ⅹ 賣出一張電影票,這張電影票的錢要跟對少方的人來分這筆錢呢最後電影院能得多少錢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