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鄉行——鄉情
故鄉源潭鎮位於南陽盆地宛東平原,西靠唐河、東臨毗河,兩河與泌陽河於鎮南交匯,是一個因河而興的古老集鎮。聽老一輩人講源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河運直通漢口,鎮內商賈雲集,街道縱橫。在我記事時已經衰落了,但仍然有昌盛時的痕跡。
小鎮逢雙為集,十里八鄉的人們肩挑背扛自己生產的土特產到鎮上賣,再購回必須的生活用品;老人孩子到集上購買物品順便吃個巧嘴;姑娘小伙你追我趕到鎮上購買心愛的衣服鞋襪,再看場電影。鎮中心一條寬四十來米,東西向三里長的土路主街道,兩旁灰磚灰瓦木柱出檐低矮昏暗的平房,給人古樸凋敝的感覺。少年時上學,雨天從街西頭走到學校可以不淋雨,路過的商鋪經營著自己的特色商品。最西頭街南邊的店子呈圓弧形,人們習慣稱抹角,主要經營副食。店鋪里昏暗潮濕,木質櫃台里擺滿油鹽醬醋等商品,進門櫃台里有口黑釉大缸,缸內裝著高糧酒,用紅布包著的木蓋嚴嚴實實地蓋著。櫃台的木盆里放著幾個大小不一的竹筒做成的酒提,旁邊放著黑釉白邊敞口淺碗,時不時有人丟一角五分的,營業員會提起酒提制一提酒到入碗中,買酒的人站在櫃台前一飲而盡,條件好講究的人會就著一碟蘭花豆慢品。這種情景常常使我想起那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擬或是看到孔乙己三字就想起了我的故鄉。抹角對面是飯鋪,遠遠就能聞到糊辣湯、油饃、火燒、煎包子的香味。往東走有一家賣甜酒的貨擔,每年過生日母親給五分錢喝一碗甜酒加一個荷包蛋,酒甜蛋香,記憶悠長。旁邊是賣涼粉的。源潭涼粉不同於唐河涼粉,更柔和,也不似唐河涼粉的黃,而是白中透著淡綠色,是綠豆的本色,更象碧玉。還有賣花雞苔的,顏色不一的糯米泡粘成圓形的大小不一的花雞苔老少咸宜。再往東走是鎮上唯一一家照相館,照相館主人姓張,不知是從那一代開始在鎮上開照相館,院里有棵無花果樹,人們可以在樹前照相。屋裡有白瓷瓶插的塑料花,可以以花瓶為背景或手捧花照相。主人的照相技術口口稱贊,許多家庭也留下了珍貴的紀念。再往東走,是相隔不遠的兩所學校。街南頭是電影院,是年輕人的夢之園,偶爾放電影就人滿為患。高中時曾跟同學晚自習偷著看王文娟主演的《紅樓夢》。
源潭三面環水,經常發生水澇,不知是哪年哪月圍繞鎮子築起了防護堤,鎮上人們稱為寨牆。寨牆東、南、北修有進出的門,習慣上叫東門、南門、北門,寨牆外面是深深的寨河溝。我家離西寨牆較近,小時候經常到西寨牆玩耍。春天來了,寨牆上開滿了紅的、黃的、白的、紫色的小花。夏天的傍晚在寨牆上乘涼,穿著母親用化肥袋子染色後做給我的藍色棉綢褲子,褲腳在風中飄舞,我也有飄起來的感覺。秋天天高雲淡,站在寨牆上看南飛的大雁呈人字形從頭頂略過,雁子嘎嘎的叫聲聲聲滴脆,更顯天空遼闊,萬物靜穆。寨牆下面是唐河,近處是肥沃的土地,端午節前後正是收割麥子的時候,一望無際的麥田金浪滾滾。遠處能夠看到百里外的山。那山的名字我至今不知道,只是他的朦朧留在我的腦海,讀小說時看到「遠山如黛」,馬上就想起了我曾遠眺的黑黝黝的山。
30年前唐河水清澈漣漪,河寬在五十米之外。人們在河裡洗菜洗衣,挑水做飯,摸魚逮蝦。黃昏,炊煙升起,孩子們在河邊戲水、在田野飛奔、在樹梢捉鳥;大人牽著牛、扛著鋤迎著炊煙悠閑回歸。晚霞輝映下河對面的垂柳迎風橫斜,竹影卓卓,河水微波盪漾。一葉扁舟,漁翁頭帶草帽,身穿蓑衣,趕著幾只魚鷹。木船隨波逐流,漁翁唱著悠揚的調子,魚鷹一個猛子紮下去嘴裡銜魚而出。岸邊羊群咩咩地叫著,金黃的油菜花飄來陣陣清香。河南箏曲《漁舟唱晚》就是描繪我的故鄉詩情畫意的風景的吧?
毗河河面較窄水也淺。河岸兩邊是濃密的茅草蘆葦,春天在河岸邊挖茅草根,抽茅草嫩芽當零食吃。夏天蘆葦葉桿在輕風中搖擺起舞,發出唰唰的響聲,蘆葦花在午後的斜陽中輕盈地盛開。秋天是大片的金黃的蘆葦,迎著秋風待人們收割。這里土質松軟沙多,土壤很適合燒磚瓦,小時候勤工儉學就到毗河邊抬土脫坯,那也是很歡快的生活。
唐河、毗河、泌陽河交匯處叫三岔嘴,河面寬闊,是野鴨的天堂,白鷺的棲息地。岸邊是寬廣的沙灘,精細的黃沙是建築的好材料。這里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撿貝殼、挖沙坑,在河裡打水仗、摸魚。河裡鯉魚、草魚、鯽魚、鰱子魚居多,人站在水裡魚就上來咬腿。
鎮東十里有棵白果樹。白果樹學名銀杏樹,此樹只開花不結果,有百年樹齡,是源潭的地標。相傳一位商人從泌陽河北渡,無船擺渡,只好涉水,幸得一顆樹苗做拐。過河之後商人感樹苗相助之恩,不忍丟棄,在距河一里的地方看到有一口井,就把樹苗栽種在井邊。經歷滄海桑田、時代變遷,樹苗長成了參天的大樹,樹冠佔地一畝,濃蔭遮蔽,鬱郁蔥蔥,樹干周長4.5米。一顆百年古樹矗立在遼闊的田野上不免有多種傳說,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可以根據樹頭的方向判斷年成好壞。春天是樹的新枝生發時節,如果新枝多發在北邊,則年成歉收,新枝多發在南邊會是一個豐收年景。
三十多年過去了,家鄉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有憂有喜。
憂的是環境遭到了破壞。如今的源潭鎮主街道原本古樸的中式建築被不中不西的二三層的樓房替代,心裡有說不出的惆悵。市集也較過去冷清了許多,商戶經營商品的雷同缺少了古鎮的特色與韻味。唐河水暗黑渾濁,河面窄到可以一撐即過,水面上的浮草完全遮蓋了流水,河岸邊成堆的生活垃圾讓人不忍目睹。逆水上行到十七子河,一路上看著河水翻著白色泡沫令人痛心不已。如今的三岔嘴河面長滿了水葫蘆,不見了成群的野鴨白鷺,更不見玩耍的孩童。幾艘鐵船泊在水裡,岸邊是堆積如山的河沙。白果樹因前幾天的十級大風,盤子粗的旁枝生生摧斷,不免讓人扼腕嘆息。
喜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人們從低矮的草房、破敗的磚瓦房搬到了明亮的樓房居住。水泥路鋪到了各個村莊。道路上奔跑著日產轎車,電動車、摩托車。鎮上主要街道道路兩旁種了景觀樹,路燈也亮起來了。正在建設中的大型廣場選址在唐河岸邊,供人們健身娛樂。鎮政府也想盡辦法多種渠道籌資改善自然環境。據說是已經爭取到了財政支持,疏通河道,提高水質,爭取通航直達漢口。如果能夠實現,源潭將古鎮換新貌,家鄉會招來四方遠客,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沿著毗河河岸正在建設源中游園,剛栽種的柳樹略顯柔弱,但也是翠綠青青。沿河岸鋪就的青磚漫道蜿蜒曲折,園子里逐步鋪上了草坪,還種了桂花樹、芭蕉樹,各色月季花。河水清流緩淌,蟲鳴唧唧。大片大片已經抽穗的玉米地,綠色的枝葉如穿了碧裙的婀娜少女。我的老同學青山君經過十年的努力,在十七子河植樹培土保護植被。現在兩岸綠樹掩映,蒼翠滿眼,河邊的羊群悠閑地啃著青草,時不時發出咩咩的叫聲,樹下牧羊人揮著羊鞭哼著豫劇,河岸邊泊著一隻木舟靜默地等著渡河人。自是一番田園牧歌景象。
我總有個夢想,希望沿著源潭周圍的河流進行合理規劃建設,春天有油菜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桂花、冬天有梅花,成為一個四季飄香的家園。河水清澈,帆船點點,漁翁詠嘆,鴨鳴魚肥,是富饒的故鄉。再過三年、三十年家鄉是什麼樣子呢?不及都市的繁華,必定是寧靜古樸的宜居鄉鎮,將成為人們追逐的樂園吧!
2. 草原牧歌原唱
草原牧歌最早的原唱是程琳。
其歌詞為:百靈鳥雙雙的飛,是為了愛情來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為了尋找安樂。啊嗬咿我們努力的工作,是為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打死野狼,是為了牛羊興旺。我們趕走敵人,是為了草原解放。啊嗬咿我們馳騁在草原上,建設著祖國的邊疆。啊嗬咿我們馳騁在草原上,建設著祖國的邊疆。
百靈鳥雙雙的飛,是為了愛情來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為了尋找安樂。啊嗬咿我們努力的工作,是為了幸福的生活。啊嗬咿我們努力的工作,是為了幸福的生活。
(2)潮州市牧歌電影院擴展閱讀:《草原牧歌》是1953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們》的主題歌,海默作詞,向異作曲。《草原牧歌》主要演唱的歌詞,也深刻反映了《草原上的人們》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草原上的人們》講述了內蒙古草原牧民與潛藏的敵特分子展開殊死斗爭的故事。
在本片的最後,公安人員在薩仁格娃、桑布的幫助下將寶魯、呂綬卿等一小撮潛伏特務一網打盡。當大家知道薩仁格娃小組的死羊是特務投毒所致時,對於勇敢的薩仁格娃更加敬佩。在慶功會上,盟長稱贊薩仁格娃不僅是勞動上的模範,而且在防風暴、防火災、與特務作斗爭上,也表現出奮不顧身的勇敢,為草原上的人們立了一大功。
3. 雲巔之上牧歌扮演者是誰喜歡左左嗎最後和誰在一起
電視劇《雲巔之上》正在熱播,大家是不是對左左真是生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嬌嬌女富二代,但是像她這樣的女生還有追求者。那在《雲巔之上》時刻陪在左左身邊的牧歌扮演者是誰,他應該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編劇,只是一心只為左左著想。下面就由 的我為你揭秘牧歌喜歡左左嗎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白宇
雲巔之上牧歌是誰演的?
雲巔之上牧歌是白宇扮演的。白宇,1990年4月8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9級2014年,出演個人首部網路劇《屌絲日記》,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同年,主演抗戰劇《少帥》。2015年,主演青春情感勵志劇《長大》 ;同年,主演都市青春偶像劇《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6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微微一笑很傾城》 ;同年,主演刑偵懸疑網路劇《美人為餡》。
4. 我嚮往的鄉村生活作文
導語:下面是我嚮往的鄉村生活作文,歡迎各位的閱讀和借鑒,各位也來暢談自己所嚮往的鄉村生活吧。
鄉村生活是我一直嚮往的,不論春夏秋冬,鄉村生活總是那樣獨特。
每當春天到來,一株株嫩芽就會從土裡探出頭來,睜開昏沉沉的眼睛,向新的一天問好。屋前,萬物復甦,鮮花初放,鳳仙花開了,月季花開了,杜鵑花花也開了,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在屋前的場地上展現自己的姿態。一場春雨過後,屋後的春筍也從土裡鑽出頭來,春天的鄉村生活真美好。
轉眼間就到了夏天,夏夜,鄉下人家會把桌椅搬到門前,天高地闊的吃起來。房前的一大片草叢中,有幾個孩子在嬉戲打鬧,抓熒火蟲。屋後,茂密的竹林散發出一陣陣涼爽,讓人有一種不得不去散步的念頭。樹上的一隻只蟬正唱著歡快的歌兒,夏天的夜晚也是這么的有趣。
夏天的炎熱引來了秋天的涼爽,金子般的稻穀羞澀地低下了頭,豆英里的豆子有規律地搖著小鈴鐺,好像在催主人快點收割它們歸倉。屋前一片紅艷,楓樹上的楓葉好比熊熊烈火在燃燒。屋後,一眼望去,農民們正在果園里採摘果實。秋天的鄉村生活也是這么豐富多彩。
就算到了冬天,鄉村生活也是一樣獨特。樹木被剝去的盛裝,光禿禿地站在那裡,忍受著嚴冬寒冷,屋前,孩子們在玩雪,雪還下個不停,孩子們的身上、頭發上,都落滿了調皮的雪花成了一個個小雪人。屋後,樹樹梅花紛紛繁繁,白的像積玉,黃得如雄金,紅的如塗脂。這,就是冬天的獨特景色。
這,就是我一直嚮往的鄉村生活。
假如給我一個實現願望的機會,我不要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我只想像鄉村孩子那樣快樂地成長。
雖然,我生活在城市,但我遠遠沒有那鄉村孩子的幸福,那快樂。我希望我能和他們一樣生活在鄉村。
春天,我可以和小夥伴們去田地里捉昆蟲,在田野里奔跑著,雖然有時會被石頭絆倒,但那一點也不疼,因為那開心已淹沒了疼痛,我很快樂。“呀!捉到了!捉到了!”我終於捉到了,是我捉到的第一只昆蟲,那時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我最開心的時候!
夏天,我可以和夥伴們去游泳,去小溪里嬉戲。我們在水裡打水仗,捉小魚,和魚比賽。玩累了我們潛下水,去水裡尋找漂亮的鵝軟石,帶回一兩顆,當作漂亮的擺設。
秋天,我可以和夥伴們玩游戲,去那田野里玩游戲,因為那時候是玩捉迷藏的最好時候,玉米長高了,那葉子足以遮掩我們。“開始了,我要捉了。”每當聽到這個聲音,我們便聽著腳步聲來藏,我們小心翼翼的走動著,生怕被聽見了,每當被發現的時候,那腳步聲是最好胡信號,可以讓我的同伴知道我被捉住了,要重新選擇地點,這時候是最激動人心了……直到我玩累了,不然我到天黑也不肯回家。
冬天,我們可以在家門口堆雪人,那每一個堆好的雪人都是我們打雪仗時的陣地,一般我們要堆好幾個,萬一一個雪人被打蹋了,我們則會去另一個陣地,直到我們的陣地都被擊垮,不然我們就還沒有輸。每一次我都要玩到手凍的紅彤彤的,直到我不能在拿起雪球,好比不能在拿起槍,我都不會放棄,回到家,把臉用熱水洗干凈,把手浸泡在熱水裡,是那時最舒服的事。等我暖和好了,我會在上戰場。
我希望擁有這樣的鄉村生活,只要可以快樂的玩耍。不再呼吸城裡污染嚴重的空氣,不再看見灰白灰白的天空,不再看到那來來往往的車輛……生活在鄉村裡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
在繁華的城市居住久了,自然嚮往鄉村的生活!無數次在報刊或者網上看見鄉村的風景照,都會驚嘆不已,恨不得立刻置身其中,盡情地享受那份青山綠水,享受牧歌般的田園生活!
鄉村是美麗的,尤其是嶺南的鄉村!那裡一年四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經常能夠看見唐代詩人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描繪的圖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鄉村裡有許多城裡沒有的東西,那裡有一座座山崗,崗上開著花栽著果,年年豐收在望;那裡有一畦畦的田地,地上長著瓜種著菜,月月色彩斑斕;那兒有一個個池塘,塘里游著魚養著鴨,天天活蹦亂跳。鄉村的春天,片片秧苗茁壯,綠油油的景象惹人贊嘆;鄉村的夏天,青哇在草叢中鳴叫,蟬蟲在樹枝上歌唱;鄉村的秋天,稻浪翻滾稻香陣陣,金燦燦的十分漂亮;即使到了冬天,鄉村收割後的田野,也展示著自己獨特的充滿了詩意的厚重和強壯。鄉村是令人嚮往的,那裡有小橋流水,有農家的裊裊炊煙,有濃郁而又清新的空氣……在鄉村,你可以做許多在城裡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用傳統的鐵鍋和木柴,煮出香噴噴的飯菜;你可以大把大把地采擷野花,將它放在籃子里拎回家;你可以到淺淺的河裡捕小魚抓小蝦,爬山摘野果上樹掏鳥蛋;你甚至可以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聽著自己腳步噼叭噼叭響的同時,五音不全地高唱《走在鄉間的小路》——那是一種怎樣的愜意呵,想想都令人陶醉!鄉村晝夜恬靜,民眾友善,民風純朴,我真的有N種理由熱愛鄉村生活,嚮往鄉村生活!
其實,如今的城市居民,不少人熱愛鄉村生活,嚮往鄉村生活。
一年前的深秋,我和同事結伴前往遠離市區的鄉村遊玩。記得中午吃足喝飽之後,回程的時間還沒有到,為了消磨時間,我們幾個人便在山野間漫步,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食府。走近一瞧,發現檔次不低,周圍停著許多高級轎車,門前掛著一塊的招牌特別引人注目,上書“木柴大鍋飯”。見到這幾個字,我們幾個城裡人先是不約而同地目瞪口呆,幾秒鍾之後,都大呼小叫,後悔莫及,紛紛責怪頭兒不帶我們到這里來吃“木柴大鍋飯”,錯過了這么好的美食。印象中工會小組長也連聲說不知道這里有“木柴大鍋飯”,否則,無論如何也要帶大家來這里撐一頓。我們幾個人在確認各自的確再也吃不下之後,嘆息著,依依不捨地繼續往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眼前呈現的景象,再一次令我們驚喜、興奮,令我們歡呼雀躍。
道路的一邊是一個大大的菜園,另一邊是一個大大的果園。
我們叫喊著沖進菜園,在畦畦行行的菜地中間穿梭,把能想到的最華美的詞語,都用高八度的音量嘮叨給了不懂人話的蔬菜,什麼綠油油,綠鮮鮮,紅綠相間,什麼披黃抹綠,鮮嫩欲滴,肥嫩碩大……彷彿司空見慣的蔬菜是什麼稀奇寶物似的。接著,也不管正在忙碌的菜農同意不同意,我們中的一人,搶過人家手裡的水管,濫竽充數就給蔬菜澆水。其餘的人也非常珍惜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先後歡天喜地的輪流客串了菜農的角色,做了一次澆菜秀,那兩位老實巴交的真正菜農,站在一旁看得直發笑。澆完後,我們又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替人家摘菜,菜農免費得了幾個助手,樂得一個勁地說好啊好啊。摘夠了,為了記下這難忘美好時光,我們蹲下身體,與各種各樣的'蔬菜作親熱狀,拍攝留念。我突發靈感,要求她們或者抱著採摘的大把大把菜心,或者把裝有滿滿菜心的竹籃子掛在肩上,擺出花樣多多的POSE,齜牙咧嘴留影。記得那天同事們都很樂意任由我擺布,讓我過了一把導演癮,而她們在鏡頭面前,也終於實現了自己勤勞快樂的菜農夢。在菜園這邊廂痛快之後,我們又去到對面果園的那邊廂盡興。果園里種著橙樹,正是枝頭掛滿果實的時候,成千上萬淡黃的橙子躲在葉子里,對我們這群不速之客探頭探腦,豎起耳朵聽我們興奮地嘰哩呱啦,煞是好奇。我們毫不例外地先身依果樹、手摸橙子,咔嚓咔嚓地拍了好一陣子,證明自己到此一游。完了,搖身一變,成了果農,拎起籃子,拿著剪刀,有說有笑地摘橙子了。我很少有機會到果園里摘果,那天能夠親身體驗,心裡真是樂開了花。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要打道回府了,我們不得不與鄉村的這個可愛的果園告別。臨走前,我們心甘情願、高高興興地買下了自己摘的橙子。價錢很貴,1斤是城裡超市的2倍。我們認為很值,那是我們親自到鄉村的果園里摘的,身價當然要比超市裡的高。回程的車上,大家說起剛才的摘菜摘果,意猶未盡,快樂之情溢於言表,相約今後再來,相約今後多來!
是啊,鄉村的景色是美麗的,鄉村的生活是美好的!鄉村寧靜,鄉村悠閑。在那裡,不用每天都吸廢氣,不用看車來車往,不用聽各種各樣的雜訊……。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都喜愛鄉村生活,都嚮往鄉村生活。然而,有時候我會想: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放棄城裡擁有的一切,到鄉村去做當今社會的陶淵明呢?恐怕是沒有的。也許這樣,我常常幻想著把鄉村的風景搬到我家門前。每天早上一覺醒來,推開窗戶,能夠看見遠處青黛的峰巒,看見窗前一大片沾著露珠的青草;能夠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聞到花兒的縷縷馨香;能夠聽到鳥兒的呢喃,聽到泉水的叮咚。然而,幻想終究是幻想,永遠是空中樓閣。正如我常常幻想著把城市裡一流的音樂廳、一流的電影院、一流的圖書館都搬到鄉村,把計算機網路種植到鄉村的田地里一樣。現實生活就是這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即便如此,我依然喜愛鄉村生活,嚮往鄉村生活!
5. 潮州牧歌 電話地址
電話:6893999
地址:潮州市潮汕公路98號(雲和大酒店斜對面)
6. 《遠去的牧歌》的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遠去的牧歌》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2月1日公司組織全體不當班人員在哈密友好國際影城統一觀看《遠去的牧歌》,他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年、詩意呈現變遷畫卷的獻禮作品,以冬春夏秋為結構,跨越四十年、全面表達出了哈薩克牧民遷徙勞動的生活變化,還原了哈薩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興牧的完整過程,以真實而美麗的場景將「游牧」這一即將消失的人類生存方式的艱辛和壯美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體現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密不可分的食物鏈關系,並延伸出了人類對生存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在未觀看過此類電影以前,我對哈薩克牧民生活的影響一直都停留在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好客、歌聲動聽、奶茶飄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阿肯彈唱、姑娘追。。。的美好印象中,雖然他們都是真實的存在,但通過影片的觀看才讓我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他們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的艱辛。他們因時而動、南北轉場、千里遷徙,尤其每當轉場的時候,牧民們總要攜帶全部家當,趕著成千上萬的牲畜浩浩盪盪,翻山越嶺,奔赴到下一個牧場。而在轉場路上,牧民們趕著牲畜遇山翻山、遇河過河,一走就是半個多月,然而每一次的轉場都有可能是一次生離死別的過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轉場途中只去了自己的至親,但是她的悲痛沒有人替他扛,擦乾眼淚的她只能選擇做一個無所畏懼的女強人,還有我們的胡瑪爾大叔和羊皮別克都不得不在賺錢和保護草原之間做出自己的取捨,但是最終他們依然選擇了後者,只因為他們哈薩克族牧民因逐水而居的生產習慣,且他們一直都對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他們會有意識的去保護草原的上的一草一木、保護他們所居住的草場生態環境。以及胡瑪爾達數在離開草原之前對自己愛馬和獵鷹的深情告白,對哈薩克族來說馬是他們飛翔的翅膀,經歷過太多次的搬遷和太多次的狂風暴雨後,馬便成了他們身邊最好最仗義的朋友,他的深情告白便深刻體現出了他對馬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愛。
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進城採金的普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更多的哈薩卡游牧族人下一代都已蜂擁而至各個大城市,導致游牧民族文化的逐漸削弱,這流轉千年的轉場又能持續多久那,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便會徹底的消失在我們的眼前,但是他們的精神和文化卻永遠的烙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12月9日,公司各族員工57人在伊寧市影院統一觀看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旋律影片《遠去的牧歌》。影片以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開故事,演繹了40年來草原輪回遷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歷程,還原了哈薩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到走向定居興牧的完整過程,以真實而美麗的場景將游牧這一即將消失的生方式艱辛而又壯美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以前沒有觀看過此類電影,我對哈薩克牧民生活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奶茶飄香的美好印象中,雖然我工作的地方距離哈薩克牧民比較近,但是通過影片,感覺自己才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習俗和艱辛。他們因時而動,春夏秋冬,從一個草場,轉到另一個草場,就像候鳥,春去秋來,居無定所。然而每一次的轉場,牧民們總要攜帶全部家當,趕著成千上萬的牲畜,浩浩盪盪,翻山越嶺,一走就是半個多月,每一次轉場可能就是一次生離死別的過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轉場中失去了自己的至親,但是她的悲痛沒有人替她抗,擦乾眼淚,她只能選擇繼續往前走。
胡瑪爾大叔代表的是守舊者,是老一輩人,這一代人也將是牧歌的最後一代傳承者。他們對草原的熱愛深入骨髓,羊群便是生命,草場亦是羊的生命。所以,羊皮別克代表著新進者,他說他不信老天爺是因為老天爺不給他發工資。他給年輕牧民們帶來了來自外面的東西,打破了草原的平靜,為年輕牧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胡瑪爾大叔和羊皮別克都不得不在賺錢和保護草原之間做出自己的取捨,但是,最終他們選擇了後者。
胡瑪爾大叔在離開草原之前,他的忠誠伴侶也都一一離去,馬兒的老去,獵鷹的放飛,帶走的是胡瑪尓的魂!
終於是最後一次轉場了,馬背上的日子終究要結束,這是人類文明的升級。游牧文明最終要向農耕文明融合,胡瑪爾大叔堅持不上車,用騎馬的儀式,向漂泊告別、向過去告別、向草原告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更徹底地消失在我們的眼前,但是他們的精神和文化卻永遠地烙印在我們心中。
天空中雄鷹一聲長嘯,草地上一群群的羊,還有馬背上的哈薩克族牧民,這一幕幕畫面讓人看著多麼親切。作為一個新疆人,特別是又在阿希工作了這么久,對這些畫面看著還是很熟悉的,隨著電影中情節的深入,又讓人覺得很震撼。羊群轉場過程中的艱辛、惡劣多變的天氣,道路的險峻等等,這些都是我無法想像的。
《遠去的牧歌》為我們展現了哈薩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轉場游牧,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牧民的`生活、思想等隨著世代的變遷,產生了嶄新的變化的故事。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哈薩克族牧民選擇定居生活方式的越來越多,而沿用傳統方式的家庭在逐漸減少。該片直觀地展現了哈薩克族游牧文化、生活風俗習慣,讓我們對新疆的少數民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別是哈薩克族的勇敢、勤勞、善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哈薩克族游牧生活的辛苦,讓我想起我家發生的變化,記得小時候的籬笆門、住的是土房子,衣服和玩具都是哥哥穿完用完給弟弟,然後再往下傳。有時為了看動畫片把天線轉來轉去。雖然我們和哈薩克族的生活習慣不同,但是我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們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謝新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新變化,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感謝改革開放,帶領我們與時俱進,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近日,公司組織觀看了《遠去的牧歌》,這是一部反映我國哈薩克民族真實生活的紀錄片,演繹了改革開放以來該民族不同時期的遷轉之景,影片以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因在一次轉場中遭遇特大暴風雪引起的意外事故而產生怨恨與矛盾為線索,全面展現了北疆牧場春秋兩季轉場的宏大場面。
觀看後,我的腦海里時常浮現出遊牧民族的生活場景,我為廣大牧民們的艱辛勞作、不畏艱辛與困難而震撼。阿勒泰、塔城是新疆北部的主要牧業區,我在那裡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每年到轉場的時間,牧民們便會趕著牛羊經過,很多時候他們還會停下了買賣、看病、走親訪友,然後繼續趕路。我親身感受著牧區的生活,也親眼目睹著牧區自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與發展。從人走馬駝頭頂日月長途跋涉到今日摩托車放牧、汽車轉場和牧民新生活定居點建設的實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哈薩克民族世世代代四季游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美麗富裕的新牧區建起來了,哈薩克民族正與全國、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跨步向前,走在建設美麗中國、富裕鄉村,實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大道上,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7. 高三學生剛剛畢業,想去旅遊,去哪好
麗江古城,我同學出國前剛去過,回來後就被那裡的淳樸陶醉!哪裡有三江並流,有玉龍雪山,有麗江古城。而且麗江出美女,被稱為艷遇之都!
8. 深圳市大影易科技有限公司的2014年大影易旗下影院票房前十影院名單
排名 省份 影院名稱 廳數 開業時間 2014年總票房 1 浙江省 杭州嘉富影院 6 2013.8.24 7,670,157 2 山西省 華龍國際影城 5 2011.12.1 7,131,307 3 廣東省 車陂泓宇國際影城 6 2014.3.11 6,401,144 4 遼寧省 新天地數字影城 6 2012.11.3 4,639,102 5 山東省 煙台時代風國際影城 3 2013.1.23 4,203,888 6 海南省 萬寧華影影城 5 2013.6.9 2,691,800 7 河南省 許昌時代鳳凰國際影城 7 2014.1.7 2,585,359 8 廣東省 深圳華納時代影院 6 2013.12.20 2,168,800 9 廣東省 潮州市牧歌電影院 8 2014.6.7 2,127,503 10 江蘇省 湖南瀟湘--新沂金鷹影城 4 2013.7.2 2,017,372 合計: 41,636,431
9. 遠去的牧歌拍攝地在哪
遠去的牧歌拍攝地為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哈巴河縣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拍攝。
電影《遠去的牧歌》通過紀錄電影的方式,以春夏秋冬四季為視角,全景還原了哈薩克族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興牧的完整過程。
從策劃立項到拍攝完成,《遠去的牧歌》共計用時3年,在新疆北部和東部的廣袤大地上用數台攝影機和航拍器捕捉新疆四個季節的壯闊美景。據影片導演阿迪夏·夏熱合曼、周軍介紹,該片主要在阿勒泰地區的哈巴河縣,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拍攝。
阿勒泰地區位於新疆最北部,有著「人類滑雪起源地」之稱,影片開頭「冬」部分就是在阿勒泰地區的哈巴河縣拍攝。
電影《遠去的牧歌》主要劇情:
強勁的暴風雪到來前,胡瑪爾指派好友哈山去轉移駝群,哈山卻在暴風雪中不見了蹤影。面對哈山妻子哈迪夏的指責,胡瑪爾有口卻難言。
從此後,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個家族因為親人的意外死亡而結下牽扯三代人的愛恨糾葛。他們經受著喪失親人之痛,卻在轉場的路上相互扶持照應,雖然心頭的傷口在草原的凜風中難以癒合,但轉場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悠揚的牧歌逐漸遠去,哈薩克族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伴隨著定居興牧工程的實施,盡管對過去充滿依戀,哈薩克族牧民們還是遵循國家的政策和現實的要求,移居新建的牧民新村,「退耕還林、退牧還草」。
在最後一次轉場中,胡瑪爾放飛自己的獵鷹,任它回到自由的天空,告別了過去輾轉遷徙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