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柏林國際電影節
1.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2.今年是第59屆,當地時間2009年2月5日-15日舉行。第一屆是在1951年舉行的。
3.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片單:
《電光冷霧中》(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甜蜜的沖動》(導演:安傑依-瓦依達)
《瑞奇》(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梅蘭芳》(導演:陳凱歌)
《朗讀者》(導演:史蒂夫-戴德利)
《謝利》(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喜悅之淚》(導演: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倫敦的河》(導演:拉契德-波查拉)
《長毛象》(導演:盧卡斯-穆迪森)
《斯圖姆》(導演:漢斯-克里斯蒂安-施米特)
《希甘特》(導演:阿德里安-貝尼茲)
《關於伊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卡塔琳-瓦爾加》(導演:彼得-斯特克蘭德)
《信使》(導演:歐容-莫維曼)
《傷心的奶水》(導演:克洛蒂亞-洛薩)
《小士兵》(導演:安妮特-歐森)
《其他人》(導演:瑪倫-阿德)
《皮帕-李的私人生活》(導演:麗貝卡-米勒)
《憤怒》(導演:薩利-波特)
《我的唯一》(導演:理查德-隆克瑞恩)
獲獎名單:
金熊獎:《傷心的奶水》
評審團銀熊獎:《暗戀》、《其他人》
最佳導演獎: 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關於伊麗》)
最佳編劇獎:《信使》
最佳男演員:塞米·鮑亞吉拉 Sami Bouajila(《倫敦的河》)
最佳女演員:貝吉特-米妮克美爾Birgit Minichmayr(《其他人》)
最佳藝術成就:《卡塔琳-瓦爾加》
終身成就獎:莫里斯-雅爾
電影處女作:《暗戀》
阿爾弗萊德獎 《暗戀》
② 2022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阿爾卡拉斯》《小說家的電影》《雙刃劍》等。
北京時間2022年1月19日,第72屆柏林電影節公布主競賽單元入圍名單,本次入圍影片有18部。弗朗索瓦·歐容、克萊爾·德尼、洪常秀、保羅·塔維亞尼、德尼·科泰、尤里西·賽德爾、潘禮德等名導們的新片都紛紛入圍。
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72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於2022年2月16日舉行,本屆回歸以線下活動為主的活動和放映形式。
2021年10月,柏林電影節官方宣布,導演、編劇、製片人M·奈特·沙馬蘭擔任第72屆柏林主競賽評委會主席。[2]2022年2月15日,伊莎貝爾·於佩爾獲第72屆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
2022年2月,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卡拉·西蒙憑借《阿爾卡拉斯》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洪尚秀憑借《小說家的電影》獲得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克萊爾·德尼憑借《雙刃劍》斬獲最佳導演銀熊獎,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李睿珺《隱入塵煙》遺憾落選。
③ 婁燁的新片《風中有朵雲做雨》為何能柏林電影節獲獎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能拿下柏林電影節的獎項絲毫不感意外,雖說婁燁屢次被禁片,但是就個人才華來說還是當之無愧的第六代導演的領頭人物。婁導的片子有很純藝術化的作派,不向商業化的電影市場妥協,有很豐富的時代色彩!
總的來說,《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能夠斬獲電影節的多個獎項,也算是實至名歸。
不管是婁導「講故事」的本領,還是本片的拍攝手法,以及一眾演員的精彩演出,都是構成本片成功的因素。就影妹個人來看,這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一部作品,值得推薦!
④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
1、最佳影片金熊獎(Golden Bear for Best Film)
金熊獎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金熊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金熊獎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獎獎杯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金熊獎。
2、評審團大獎銀熊獎(Silver Bear Grand Jury Prize)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又名評委會大獎銀熊獎,舊稱評審團特別獎銀熊獎,於1965年設立,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僅次於最高獎項金熊獎的二等獎。
3、最佳導演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導演銀熊獎,於1956年設立。
4、評審團獎銀熊獎(Silver Bear Jury Prize)
評審團獎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5、最佳主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Leading Performance)
最佳主角銀熊獎,又名最佳主演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6、最佳配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最佳配角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7、最佳劇本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劇本銀熊獎,又名最佳編劇銀熊獎,於2008年設立。
8、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於1978年設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柏林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一般指柏林國際電影節
⑤ 洪常秀又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是不是喚金敏喜發言為其翻譯
毫無疑問洪常秀的靈感源泉就是電影女演員金敏喜,因為他們合作了好幾部電影,居然都能夠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
看來兩人在一起6年了,並沒有分手,一直在共同創作,共同獲獎,陪伴在彼此的身邊。金敏喜只能主演洪常秀導演的電影,也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金敏喜在韓國名聲掃地,無法被其他導演邀請演出,所以無奈只能和洪常秀一直合作演戲,當然這只是猜測。
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金敏喜,在韓國並沒有被高看,也沒有演出其他導演的大作,所以她和洪常秀是兩個被捆綁在一起的孤獨的靈魂,所以他們一直在用作品證明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⑥ 史上首次!柏林電影節將不再按性別頒發表演獎
第70屆柏林電影節現場
1905電影網訊 8月24日,柏林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從2021年起,柏林電影節將不再設置「最佳男、女演員」獎項,而是合並成一個綜合的「最佳主角」銀熊獎,並增設一個「最佳配色」銀熊獎。這兩個獎項均不再區分男女,這也是該獎史上首次不以性別區分和定義的演技類獎項。
第71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將頒發8個獎項,分別為金熊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評審團獎、最佳主角獎、最佳配角獎、最佳劇本獎、最佳技術成就獎。
組委會總監表示:「我們相信,在表演領域不按性別來劃分獎項,意味著在電影行業中需要有更敏感的性別意識。」
據悉,第71屆柏林電影節將於2021年2月11日-21日舉行。
⑦ 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個電影節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發展歷程
因為德國疫情的反彈嚴重,原定的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是首次線上舉行的柏林電影節,形式和內容值得期待。柏林電影節具有很長的歷史,在世界電影節也有重要的地位,每一屆都備受關注。。
三.柏林電影節的地位
作為一個老牌的國際電影節,它的地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樣,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具權威的電影節之一,受到了國際上電影人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柏林電影節在地位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代表了德國人的文化發展地位和政治傾向。
中國電影第一次取得柏林電影節上的金熊獎是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
⑧ 北京電影節海報設計師:「我們也沒想到會被罵成這樣」
Film Festival /
對於這一切,這張掀起軒然大波的海報背後的設計師們又是怎麼看的?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先導海報
最近幾天一張北京電影節的海報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討論。相比對上一屆北京電影節海報一邊倒的批判,這一次大眾對這張海報的意見卻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
人群像摩西分紅海一樣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認為,這張海報的設計語言非常當下,甚至代表平面設計的未來;另一派則認為這張海報未經雕琢,簡直像業余的學生作品。
Voicer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采訪了北京電影節先導海報背後的設計師團隊「立入禁止」,意外爆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劉治治 & 迷盒
劉治治 / 著名平面設計師,立入禁止&拂一個山坡聯合創始人。200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2010年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講師。2003年與廣煜、何君建立 MEWE設計聯盟,2007年與廣煜重組吐毛球工作室,2015年重組立入禁止。設計作品曾獲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提名獎(2004—2009年),紐約國際藝術指導俱樂部優異獎(2005—2006 年)。2010年成為 AGI(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會員。
迷盒 / 曾擔任《新視線》資深設計師及編輯、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Times中文版創意總監、The New York Times中國區藝術總監。2011年創辦獨立雜志《Cover》。2013年加入吐毛球平面設計,2015年與劉治治重組立入禁止工作室。Editorial design偏好者,極盡以設計傳達更多信息。
立入禁止 / 於2015年重組,成員由設計取向完全不同的創意人組成,他們從事平面設計、插圖、交互界面、出版、策劃展覽……幾乎涵蓋了平面設計的所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藝術、 時尚 、產品、建築、媒體、互聯網、音樂、文學、教育等, 具有極強的跨域性。
立入禁止官網:studionaeo.com
Q&A
VOICER x 立入禁止
Voicer:你們當時接到北京電影節項目的時候,官方的要求是什麼樣的?
立入禁止: 首先要先明確一點,現在這張海報是先導海報,不是主海報。 雖然我們當時是按照主海報來做的,但是電影節可能還是希望有一個在視覺上更受官方認可的主海報。所以大家在微博上特別踴躍地評價我們做的這張先導海報,其實有點兒把勁兒使過了,希望大家可以等到主海報出來的時候再踴躍。
其實北京電影節主辦方對我們很尊重,在設計過程中也沒有太多的修改。在做設計之前,他們提出一定要有風車,因為他們的主標是風車;希望有天壇,因為風車和天壇有風調雨順的含義;另外希望光感、色彩上能夠有電影的感覺。
所以基本上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修改,尤其動態海報上,沒有提什麼具體的意見。網上有的設計師朋友們幫我們說話:「哎呀,肯定是被甲方欺負了!」,但其實也沒有。甲方有要求,我們作為成熟設計師,肯定不能忽略他們的要求。所以網上說這次的海報是電影節甲方「逼迫」的結果,是完全不實的。
立入禁止設計的 北京電影節海報室外效果圖
Voicer:有沒有預料到這張海報會掀起巨大的討論?
立入禁止: 誰也沒有預計到一張先導海報會上熱搜,我們也沒想到能被罵成這樣,「公共領域的冒險竟然是如此危險」。我們就在想,大家的反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兩極分裂?
設計圈的朋友們都說耳目一新,今天還有設計師朋友說我們是跨時代的設計,這張海報會變成一個新時代的設計標准,但其實並沒有。
罵不罵其實無所謂,你做的東西是一個進入公共領域的東西,被罵不是很正常嗎?沒有引起爭論的話也挺沒意思的。但我們會去想這些爭議的原因。 好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電影海報其實有一個特定的範式。
許多電影海報的字體都做成書法體或者金屬效果
就拿別人攻擊這張海報最多的部分來說,很多人說這個字怎麼沒有設計,怎麼就用了黑體字,排版也很奇怪。為什麼他們會說這話,是因為他們看到的大多數電影海報字體都是書法體;不然就是古裝大片海報里常見的那種經過製作的三維字體,把文字都設計成金屬質感。他們會認為這樣才算是設計,如果你只用了黑體字,那就是沒有設計。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覺得這張海報里沒有高 科技 的炫技感,也沒有很多電影海報里會出現的明星大頭、劇照之類的圖像。所以他們就會覺得:這個海報怎麼和我期盼的電影節海報不一樣?人們就會因為這種不一樣而產生排斥、恐懼、厭惡、焦慮……也就說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美不美的問題。雖然電影海報設計是平面設計的一個分支,但它們確實是兩種語言。平面設計的語言和電影海報設計的語言之間的不對位才造成了這一次的爭論。不在對位關系之中,就無法構成討論。
字母和天壇寶頂上的交疊細節
很多人說:「這海報做得跟學生作業一樣,不會排版,天壇寶頂上的圓球和Film的字都疊到一起了,也不好好處理一下,我們強迫症看著很難受。」難受那就對了。我們的平面設計就是讓強迫症看得特別難受,來 探索 視覺的可能性,這本來就是我們的設計語言。你會發現別的地方是沒有重疊的,這其實是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做的一個小心思,只是在這兩套語言的不對位之下,這種小心思變得無效了。
設計師們看到這種重疊就會覺得這肯定是故意為之,但是沒有受過設計訓練的人就會覺得別扭,這個交疊就變成一個攻擊點了。網友說我們不專業,空出位置都不會嗎?我們會呀,我們這些人當年都是做文字設計出身的呀。十幾年前我們就做過這么多標題字體的設計了。
但是這種潮流和電影海報這個領域之間是有很大的鴻溝的。在電影海報設計的領域大家就覺得你沒有做金屬字,沒有做特效,你就是個騙子。我們也沒有辦法辯解,不可能去微博上和網友一個一個解釋吧。
打個比方, 時尚 界已經穿老爹鞋穿了五六年了,但是你到了一個地方,那裡的人們還在流行穿小白鞋。我們如果在這樣的地方設計老爹鞋,他們肯定會說你們怎麼設計了一雙1980年代流行的鞋子?
雖然我們一直想在公共層面上和大家展開討論,但是中國現在的狀況是:每一撥人都守著這一撥人能理解的範式來排他。人群不應該自我封閉。我們做了一個試探,能不能把平面設計最當下的語言運用到其他行業呢?結果是我們發現:在當代藝術界、音樂界,媒體界、 時尚 界都沒問題,到了電影界,就遇到問題了。
北京電影節系列海報
Voicer:設計行業的審美標准和普通大眾的平均審美一直以來都是有很大差異的,這一次在公共領域的討論可能會把這種差異無限放大了。你覺得這樣的脫節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狀態嗎?或者說你們有意要改變這種脫節嗎?
立入禁止: 就是要有脫節呀,要不然怎麼改變呢?如果我們現在做出一個大眾都覺得喜聞樂見的東西,那就沒有任何的可能性了,我們就全被淹沒了。
而且何為「大眾喜聞樂見」?這也不好說,這塊大眾和那塊大眾還不一樣呢。羅素說「須知參差百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參差百態才是萬物該有的形態。所以這個脫節,反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
大家起碼願意為了一張海報去討論、去思考,這是一件挺好的事兒,總比討論一些莫名其妙的八卦要好吧。比如我現在解釋說寶頂的球被字壓著其實是一個概念,這個解釋說出來之後,如果有一兩個人恍然大悟,那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立入禁止為海報設計了許多衍生方向
Voicer:當時設計天壇的時候,是為什麼會設計成這樣一層一層的形式?
立入禁止: 今年是北京電影節十周年,我們的概念就是主打「十」這個漢字,拿這個漢字做成風車,風車轉得比較快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圓,然後我們就拿十個圓形「鏡片」去組成了天壇。十個鏡片堆疊在一起,其實是鏡頭里的結構。比如說徠卡曾經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鏡頭Summicron 35mm F2,這個鏡頭在日本就被稱為「八枚玉」。所以說我們設計的天壇就是由一堆鏡片組成的,從天壇望出去就相當於拍電影,是這個意思。
立入禁止將漢字「十」做成風車
我們在做的時候不僅有動態的,還把它做成了三維靜態,現在發布的這張海報,只是截取了動態海報其中一幀,並不是我們最終的靜態海報。動態海報motion graphic在國際上是一種趨勢。
Voicer:北京電影節的主辦方是怎麼會找到立入禁止的?
立入禁止: 很多年前北京電影節舉辦了一個海報徵集的活動,在徵集前就請劉治治辦了一場講座,講一講海報設計,就這樣和北京電影節主辦方認識了。他們就一直希望我們來給他們做海報,負責人特別誠懇地邀請了我們很多年,我們一直推脫,直到去年實在是有點兒不好意思了才接了下來。
去年的海報被罵成這樣,所以我們當時也就做好准備,今年的海報不管做成什麼樣都是會招來評論的。
人如果想參與到討論里,或者是宣洩情緒,那就不會去序列地想問題。比去年海報做得好,太容易了。如果有人誇我們這個海報做得比去年那個好,聽著也像罵人。
北京電影節海報衍生品效果圖
Voicer:你們給自己的這次海報設計打幾分?
立入禁止: 百分制嗎?那就難了,93.5吧。我覺得這張海報在我們所有的作品裡面也能打到在80分以上。因為它的限制其實在那兒,又要風車又要天壇,在一個畫面里我們無法表達,那就只能做動態的,動態怎麼變,怎麼轉場,其實背後有很多思考。這張海報在我們以往的作品裡可能不能算是最好的,但它是非常符合要求的。
Voicer:有人說你們這次做的海報特別亞(文化),你們怎麼看?
立入禁止: 這個可真不算亞,我們做得亞的可亞了。再說了亞不是挺好的嗎?北京電影節本來高高在上,我們就是要亞它一下。
北京電影節系列海報衍生效果圖
Voicer:這么多評論里你覺得最可笑的一條是什麼?
立入禁止: 「這是拿PPT做的嗎?」
大家還是在關心所謂的「技術」使用的時長和費工程度。如果一張海報看上去非常簡單,他們就覺得不行,沒使勁。其實客戶也是這個問題,我們最早做的動態海報特別簡單,沒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是特別簡單的純色,也給他們看了柏林電影節今年70周年的主視覺,他們還是覺得沒有技術含量,所以我們才慢慢地引入了這些色彩變換。
我們還看到一條評論特逗,說海報最關鍵的是要留白,周邊的文字要圍繞圖形,尤其右上角文字壓圖,更是大忌!這還弄出平面設計風水學了嗎?
Voicer:這件事情出來之後,Voicer的設計師就有一個感慨:如果大眾看不懂設計師們做的設計,那很多時候就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在哪裡了,她會覺得有一點困惑。
立入禁止: 真正的公眾其實和你無關,你仔細想一下,你做一個設計只是服務於兩部分人,一個是實的,你的甲方;一個是虛的,也就是可能的觀眾。不會再有第三個人。
就像廣煜說的:「高品質是稀缺的,低品質是常態。挑釁是幾乎不可能被接受的,會被理解為比低品質還要低。」
比如說這張海報,在局部上我們解決了幾個問題。風車?有了。十年?有了。天壇?有了。鏡片暗示鏡頭?有了。動態海報里,風車是白色的,底色是彩色的,轉換之後天壇是彩色的,底色是黑白的,象徵電影從黑白到彩色的技術轉變。我們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就問心無愧了。
⑨ 終於盼來了年度最生猛港片,可惜沒法剪,無緣大銀幕,你怎麼看
2021年最希望的港片之一就是《智齒》,鄭保瑞電影導演的著作,曾現身柏林電影節,還未公映就曾點爆了用戶評價。
在黑暗之中,僅留有了一線光輝,暴虐當中,又有一絲溫暖,盼望很多年,《智齒》這一部港片果真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