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剛出殼的小鴨子應該怎麼飼養以及管理
1、做好進鴨前的准備工作
對育雛室全面清理、清洗干凈,將室溫提高到25℃後再進行全面地噴灑或熏蒸消毒。保證墊料、隔斷欄、網子、爐火、飲水器、料桶或開食盤及其他設備運轉正常或擺放就位,避免使用運雛箱做為開食工具。
確保供熱系統的正常運轉,在雛鴨入舍的前一天將溫度調整到推薦溫度 (33~36℃),再降低到20~25℃。飲水器在雛鴨進舍前一小時內裝好3%~5%的葡萄糖水,並擺放好開食盤。准備好各種葯品、疫苗及添加劑等,以備不時之需。
2、及時進行分群飼養
雛鴨轉入育雛室後,將弱小雛鴨挑出,及時分成小群飼養。把弱小鴨放在靠近熱源即室溫較高的區域飼養,以促使大肚臍雛鴨完全吸收腹內卵黃,以提高成活率。
3、科學開水和開食
飼養雛鴨要掌握早飲水、早開食的原則,並且要做到先飲水,後開食。雛鴨的第一次飲水十分關鍵, 直接關繫到雛鴨的成活率。雛鴨出殼後原則上應在12~24小時內開水,運輸路途較遠的,待雛鴨到達育雛舍休息半小時左右應立即供給添加多維素和1%葡萄糖的水讓其飲用,水溫與育雛室內的溫度相同。
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初生雛鴨的食慾、消化和今後的生長發育,開食必須在飲水後2~3小時進行。開食時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採食。飲水器要放置在食盆的旁邊,便於雛鴨隨時飲水。要少吃多餐,少喂勤添。
4、提供舒適的養殖環境
控制好合適的溫度。育雛舍進入雛鴨後將溫度逐步提高到32~34℃ (保持一天),第二、三天保持在30℃即可,以後可以每天緩慢降溫1~2℃,不可驟冷驟熱。
控制好合適的濕度。育雛初期注意濕度問題就可以有效提高育雛的成活率,促進卵黃吸收。提高濕度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產生水蒸氣,利用水蒸氣增加濕度,濕度為65%~70%即可。
進行合理的光照。0~28日齡雛鴨每天連續光照23小時,1小時黑暗,使鴨群適應黑暗的環境,以免停電時引起驚群。光照強度至少為10Lx,如果用白熾燈泡,則適宜的照度為5W/m²。
增強通風換氣。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地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餘水分,保持鴨舍乾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境,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
冬天通風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後溫度較高時進行。假如進入育雛室後感覺臭味較大,有刺眼感覺時應通風。通風前提高室溫1~3℃,防止通風使室溫降得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