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露天電影,一種遠去的舊時光
說起電影,相信誰都不陌生。現代電影院漫天飛舞的海報,網路上營銷熱銷預訂。電影院裝修的富麗堂皇,猶如宮殿一般,空調吹著,沙發軟椅坐著,再來一杯苞米花,飲料喝著,那是一種花錢的高端享受。但現代人永遠體會不到我們那時年少時免費露天電影的感覺,露天電影,一種遠去的舊時光,一直記憶心頭。
七八十年代,鄉下看一場露天電影可是熱鬧非凡的事件。一聽說電影船要來,莊上巷道里頓時就忙碌起來,你拿椅子他拿大凳,也有小凳子,小椅子放前排,一個個步子急促,生怕占不到好位置。偶爾也會為位子爭奪,爭的面紅耳赤,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最後都不了了之,不就看場電影嘛,又沒什麼什麼深仇大恨,今天吵了,明天一樣遇到會說話。
最好笑的,有時候明明當時占的好地方,吃過晚飯來一看,大凳已經到了其它地方,心裡也苦笑,又不好說誰,誰知道你放哪裡的,有時候找凳子不叫你找半天算好了,有的甚至電影放好結束了,才找到自己的凳子。也有人稀里糊塗的拿錯把人家凳子拿回家,所以那時家家戶戶的大凳子背面都會寫上名字,或者寫在凳腿上,這也是當時的一種特色。
有時候也誤傳消息,說今晚有電影,結果搞得前廟廣場一片繁忙景象,大凳小凳排成行,熙熙攘攘都為電影。等天黑了也看不到電影船,才知道一切都是個假消息,不情願地拖著凳子,或夾著,或杠著,嘴裡詛咒著那個傳消息的人。知道是誰也沒什麼名堂三說出來,人家也是聽人說的。
有時候遠遠看電影船來了,一傳十 十傳百,前廟廣場霎時間凳子擺滿,速度是超快,有叫弟弟妹妹占著,自己回家拿凳子,有叫哥哥姐姐的,有叫爸爸媽媽的,有的還用磚頭瓦片劃個框,表明他的地盤,結果可想而知,你人一走,保准不是你的,風風火火的為電影。最後電影船沒有在碼頭停下,穿過夾溝橋,向北往隔壁村莊去了,氣的有人朝電影船扔泥塊,都像泄氣的皮球一樣,空歡喜一場。
有時候,電影船突然來了,來的比較晚。有人說有電影又沒人信,等電影船機器發動轟鳴聲響起真去一看,心裡又懊惱不已,好位置都被別人佔了。看電影位置就是風水輪流轉,誰也不敢說,下次還是好位置。看電影,真是讓人喜歡讓人憂。
我們里下河地區地處水鄉澤國,水路四通八達,沒有一個村莊不通水路,所以放電影都是公社和鄉文化站組織的電影船到村莊放電影。
老早的村莊都沒有電,電影船是掛漿機船,木製船蓬帶發電機,電纜線直接拉到放映場,放映員有時晚了就在電影船上休息,倒片,電影放好了都要倒回,下次再放,不要趕夜船。
那時候看放映員是最有本事的人,到哪塊都吃香,今天還沒看完,就有人圍著問明後天到哪莊上放。電影船一到了碼頭,兩根毛篙柱子一豎,電影幕往上一杈,喇叭一掛,電線懸空拉到廣場中央的四仙桌邊,四仙桌那時都是跟村民借,四仙桌腿上綁一根豎著的竹竿,廣播線就就綁在竹竿端上,准備工作就准備就緒了。
這時,家裡稍微有點富餘的人家家裡有餘糧的,就炒點蠶豆,豌豆,葵瓜子供孩子嘴裡剝剝,解解饞。誰家沒炒的,小夥伴也一樣跟著沾光,那時的大人孩子都淳樸,你幾個,他幾個,帶到電影場上吃得是津津有味,基本上一場電影下來,地上滿是殼兒,加上一些小糖擔,賣的糖塊的糖果紙,反正是一片狼藉。
放映員來的早,晚上大隊里還管夜飯吃呢!夜飯吃好了,放映員去船上拿上放映機,放映機是裝在一個精密的木質箱子里,帶上幾個鐵盒要放的影片,拉好電纜線,開動機器,接好電源,打開放映燈,場上頓時就亮了起來,人也慢慢地越來越多。
放映員那時會習慣的放一些演講片,宣傳片。場上人群漸漸多了起來,說話聲,喧嘩聲,吃瓜子,剝豆兒聲音,不絕於耳,你找兒子,他找丫頭,找位置的,有的還拿著手電筒晃來晃去的,也有拎著馬燈的找人的。有給孩子帶衣服的,遇上要下雨天,還有人帶傘,送雨衣的,也有鄰村一些小伙頭在周圍溜來溜去的。
放映員看場上人員來的差不多了,就話筒拿起,介紹一下今天放什麼影片,叫大家保持安靜,開始放映了。放映燈關閉,放映機一道光柱射向銀幕,放映機的兩個圓盤盤一高一地轉著,放映機有節奏地嘀嗒著。
場上安靜的只聽見喇叭里傳出的電影聲音,人們都在觀看著這難的露天電影,有時半個月,有時一個月,遇上天氣惡劣有時甚至兩個月才有一次電影,個個別提有多專注了。
電影偶爾有跳片,放映員就會用手壓著,有時不停地用小刷子在機上清潔著。有時電影也會經常燒片,只見放映員打開放映燈,熟練的拿下圓盤盤,剪去燒片那一段,再粘連好繼續放映。剪的那一段,有時會有好長,或者剪了幾段,孩子都搶著拿去看,對著燈光,你傳他,他傳你的看,放映燈光一滅,片子都不知道傳給誰了,只聽見不知道誰嘴裡的嘟嘟囔囔的聲音。
一般都是放兩個影片,好看的都在後面放。就那樣,我們的童年少年很多經典老電影片陪我度過,《閃閃的紅星》,《平原游擊隊》,《永不消逝的電波》,《戰上海》,《羊城暗哨》,《渡江偵察記》等。看得一顆紅心,熱血沸騰!有時農閑,寒暑假之間都會要求加影一個影片,放映員有時也只好答應,好吃好喝侍候著,那麼熟悉,不好拒絕。有時一些好看的剛出來的影片,放映員還組織村裡的年輕人去鄰村「跑片」,等人家那邊電影船放完拿回來再倒片再放,就叫「跑片」。電影拿回來那個歡呼雀躍的勁,甭提有多驚喜了。
說實話,那時鄉村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電燈電視那時都在幻想中,唯一能享受到的就是廣播和收音機。你說,來一場電影,都歡聲雷動的喜歡呀,提前做好學習作業。晚上可以瘋,可以游戲,可以玩了。大人也不會像往常一樣看著,不讓出去,全村人都在看電影,哪個不讓孩子出去看電影,鄰居都會說呢!別管那麼緊呀,給孩子看看電影,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該放手就得放手。那時,家長要是不讓孩子看電影,孩子就認為是家長不講理,家長以後說什麼,就沒那麼叫響,所以,一般家長都曉得這個道理。
後來農村有了電,電視也慢慢多了起來,可每天晚上都要到9:00-10點才能來點。只要電影船一來前廟廣場放電影,電影場上依然是人頭攢動,一如往昔盛況。記得那時看電影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一點小雨,絕不收兵,撐傘穿雨衣繼續看,不是落得地上流水,電影機無法放映,都不會撤。有時,雨停了還跑到電影場上看看有沒有繼續放,不要錯過了。
那時,只要是鄰村放電影,都千方百計的打聽。平時上學不敢去,一放寒暑假就沒得我們的過時,老是打聽鄰村哪莊上有電影,一到天黑就集體行動。有一次暑假之間打聽到蚌蜒河北的鄰村晚上有電影,吃過夜飯就早早聚集一起,等候比我們年長一點的本家大哥哥一起去。因為蚌蜒河河面沒有橋,渡口渡船晚上是不會放人過河的,得撐船過去,大哥哥會撐船。
大哥哥吃擺夜飯,拿了一桿竹篙,我們一行有二三十個,浩浩盪盪地來到圩子口,上了一個停泊在圩邊上的一條六七噸的水泥船。大哥哥竹篙一深一淺,聲落水起,一摁一收,船駛向北岸,月色下水泥船一會功夫就漂過幾百米寬的河面。到達河北岸,大哥哥叫人清點好人數,然後帶好船前樁,並把船艄繩也帶好了,蚌蜒河大河裡經常有拖隊船,機動船走,怕浪頭把船樁晃動鬆了漂開去,就回不了家了。
眾夥伴猴子似的撒腿就往鄰村跑去了,也不等大哥哥了。大哥哥和我是本家,我們幾個就等大哥哥一起再往鄰村走去。大哥哥邊走邊說,三小,等電影要結束家來的時候,你們早點出來,結尾一點不要看,我讓他們知道不等我的厲害,戲弄他們一下,我們幾個答應了大哥哥。
那一次我們在鄰村看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眼看電影快結束了,大哥哥朝我使了一個眼色,做了一個動作,我拉了一下幾個要好的衣角,撒腿就跑。一溜煙來到蚌蜒河北岸帶船位置,幸好大哥哥有經驗,前樁被波浪起伏顛鬆了拔起掉水裡了,就剩下後面那深樁帶著,船沒漂開。
大哥哥也到了,拿起放在稻田裡的竹篙。三小,你們快上船,大哥哥招呼著。一些陸續來的都上船了,月色皎潔下,後面還有一撥黑黝黝的人影在奔跑,都知道,慢了可能要上不了船,那勁頭不亞於一場冠亞軍決賽。早到到了船上的個個基本都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大哥哥拔掉船艄的後樁,竹篙一使勁,船離岸而去,快的一個箭步蹦上船,再就要人拉住,一個腳踏船上,不至於掉河裡,再後面撲通撲通地跳河裡去啦.....船上不少小夥伴哈哈大笑起來。還有的在岸上呼天喊地,有的嘴裡帶著哨子,有的罵罵咧咧的,有的哭起來,看大哥哥不理,都直接下河游泳,踩水追來,一手舉著衣服,一手遊河,水鄉的孩子,個個都是浪里白條,滑溜的很。大哥哥看岸上沒人了,船身就慢下來,河裡遊河的都跟上來了,就吩咐船上的把河裡的一些夥伴拉上船,清點人數,畢竟一起出來看電影的,不能弄丟了。鄉村的孩子,有時就是那麼逗。
這事過去很多年了,我都一直記得為看一場電影的角逐奔波,苦樂年華的時光。
隨著農村供電日漸正常,生活條件的改善,家家戶戶有了電視,再後來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網路普及。露天電影如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激起現代人的熱情。偶爾村裡有一場露天電影,也是人影稀少,形影孤單,沒幾個人看。有誰還能能懂過去的舊時光,唯有往事如風拂過心頭,歲月悠長。
露天電影曾經風靡紅極一時,一種遠去的舊時光,再也找不到那種氣息和味道。但這種時光記憶卻一直永遠縈繞在我們心中,百轉千回,回味一生。
『貳』 你還記得兒時看過的那些露天電影嗎
難忘那時看露天電影
文/遠方的遊子
鄉村的夜晚是寂靜的,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早早地洗腳上床睡覺了。夜幕像一塊巨大的黑布,把村莊,田野都籠罩的黑乎乎的,淡淡的星光之下,可見一條條如蛇一樣彎曲的白色小路在山野里蜿蜒著,這時候,如果從小路上走過來三五個舉著手電筒,有的手裡牽著蹦蹦跳跳的大一點的孩子,有的肩上扛著小一點的孩子,興高采烈地,急匆匆地趕路的人,那一定是去看一場露天電影。
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電視機在農村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農村的文化生活是相對貧乏的,能夠看上一場露天電影,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只要聽說哪裡有電影放,小孩子會興奮地連飯都顧不上吃,早早地就搬條板凳往電影場里去霸位置,大人們也早早放下農活,吃過飯,,帶上小一點的娃,拿上手電筒,從各個鄉間小路像趕集一樣向著電影場涌去。
那時候看的電影多是《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等這些革命戰爭片,雖然翻來覆去放的都是這些老電影,但是大家依然喜歡看,樂此不疲。看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時候,我們十分敬佩機智,勇敢的游擊隊叔叔們,他們在鐵道上抗擊日寇的身影在我們的眼裡是那麼帥,那麼神氣,那麼偉大,那一首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在我們同學之間爭相傳唱著,看《小兵張嘎》的時候,我們都很佩服張嘎子小小年紀都那麼大膽,敢和日本鬼子作斗爭,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都在心裡暗暗下決心,等長大了,也和張嘎子一樣去參加革命隊伍,打列強,保家衛國。
一場場的露天電影,讓兒時的我們接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思想教育,一場場的露天電影,讓兒時的我們知道了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那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崇拜不已。
我特別著迷於看露天電影,但是那時的露天電影是公社放映隊輪流到各個大隊放映的,我家就住在大隊部後面一里路遠的地方。如果哪一天有露天電影放,晚上放學回來路過大隊部的時候,總能看見大隊部後面的小山包上,用竹竿高高地掛起了四四方方的白色銀幕,在微風中晃來晃去,心中就十分歡喜,慌慌地小跑著回到家,把拴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兒,牛兒早早地牽回家,把院子里亂跑的雞兒,鵝兒早早地趕進圈,把掛在院子里繩上的衣服收進屋裡,然後跑到廚屋把稀飯煮上,單等著母親放工回來早早吃過晚飯好去看電影。
夏天的晚上天黑的比較晚,趁著天還沒有全黑,隨便扒拉了兩口稀飯,便背上長條凳,帶上兩個妹妹,急慌慌地往大隊部趕,從屋後的竹林出來,穿過一片墳堆,經過天塘埂這一段路平時是少人走的,比較孤僻,為了看電影,我們都忘記了害怕。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的神情是專注的,整個情緒都被電影精彩劇 情感 染著,看到革命勝利會歡呼,看到英雄犧牲會流淚,看到壞人會切齒痛恨,有小夥伴還會激動地向銀幕扔石頭,嚷嚷著:打死壞人。等待換片的時候是急煞人的,又不敢去廁所小便,生怕錯過了下面的故事情節。電影散場了,還沉浸在電影情節里,茫然地跟著散場的人流往外走,走到夜色籠罩下的天塘埂上,看到四周空寂一片,耳畔只有咕哇咕哇的蛙聲,和前面一堆黑森森的墳堆,突然就感到了害怕,腳步再也邁不動了,好在這時有爺爺打著手電筒尋過來,接我們回家。
那時我們家住在生產隊的尾部,與前面的大莊子隔著兩里多路,消息比較閉塞,除了本大隊放電影外,別的地方放電影都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又因為是女娃兒,為了安全,母親是萬萬不給我們去的。那時家裡的兩個哥哥像兩匹小野馬,整天地往前面的莊子竄,只要看見他們晚上回來像個急猴子似的,三口兩口就扒完一碗飯,然後撂下飯碗就往外跑,那一準是哪裡有電影放了,我們三姐妹也趕緊放下碗,追在他們屁股後面也要跟著去,他們就哄著我們房前屋後地轉,三轉兩轉就跑得沒影子了,只剩下我們氣急敗壞地大哭一場。
有一次,我逮著二哥死活不放,看見他撂下碗,我也急忙撂下碗連飯都沒吃完跟著他,看見他去茅廁我就在茅廁門口等,最後他被我纏的沒辦法,只好帶上我去看電影了。那一次是在隔鄰的方集大隊放電影,天剛下過雨,路上還有些泥濘,我穿著母親幫我買的,唯一的一雙,下雨天穿的膠鞋,到了電影場,地面還很濕,不能坐,剛開始我一直站著看,後來站累了,就脫下一隻膠鞋放在地上坐著看,我的腳都彎得麻痹了也不知道,電影散場時,二哥一把拉起我就走,走了好長一段路,我才感覺到腳底板涼涼的,低頭一看,原來是掉了一隻鞋,再回頭去找時已經找不到了,不知被誰撿走了。回到家裡,母親很生氣地罵我:你個死妮子,丟了鞋看你以後下雨穿什麼,光著腳走好了!
為了看一場露天電影而丟了母親辛苦賺錢為我買的唯一的一雙膠鞋,我好像也並不傷心,我清楚地記得那次看的電影是《英雄兒女》,我也奇跡般地學會了唱那首歌《我的祖國》。每當我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向兩岸時,心中總是油然升起一股強烈的自豪感!
現如今農村都富裕了,電視機幾乎家家都有,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連手機上都可以下載視頻了,看一場電影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再也不用走幾里路,再也不用頂風冒雨去看一場露天電影了。露天電影不但沒人放了,即便是有人放也應該是很少有人再去看了吧。但是兒時看過的那些露天電影,卻一直溫暖著我的記憶,那些革命電影給我們幼小心靈帶來的感動和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里,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叄』 還記得您看過的露天電影嗎怎麼樣
看過,我小時候是在姥姥家長大的,農村每到周三周六都有電影,大家都早早吃完飯抱著凳子過去排隊佔位,電影開始時大家都很安靜,氣憤很好,很懷念
『肆』 北碚露天電影怎麼看
我聽別個說的
公 告
重慶熱線北碚站之前鏈接的兩個網站「露天電影院」與「碚城寬頻」由於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權,重慶熱線北碚站已主動斷開與其網路鏈接。請「露天電影院」與「碚城寬頻」網站的所有人盡快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碚分公司取得聯系。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碚分公司
2010年6月22日
『伍』 農民頻道露天電影院
哪個城市的農民頻道?
你說的我們都看不到啊。
那麼請去 網路知道 > 地區 > 河北 提問。你們的電視台不上星,我們都看不到,在這提問只能靠運氣能夠碰到河北人。
不如去 網路知道 > 地區 > 河北 提問,經常看得人還能挺多的呢。
『陸』 重慶北碚露天電影院要什麼用戶名和密碼
如果你是北碚電信用戶就不用任何用戶名密碼,
如果不是,以前就需要繳費成為會員,那就有用戶名密碼,但是現在是怎樣我就不清楚了。
『柒』 現在還有人放露天電影嗎
當然還有露天電影啊,不過沒有以前那麼受歡迎了。7月份之前我住在南湖苑 ,那是一個特別熱鬧的小區,匯集了來自全市各地的陪讀人員。每逢周末,社區服務站旁邊的場地上會有人專門過來放電影。聽說這是市裡的安排,為的是豐富百姓的生活。過來看電影的人不多,經常不超過五十個。小區人口眾多,這個數字顯得有些慘淡。我去看過幾場電影,發現抗日題材的多。由於晚上有蟲子叮咬,我就沒再去看了。小時候,爸爸經常抱著我去數里之外的村子裡看電影。那場面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爸爸把我高高舉起,以便我能看得到,畢竟前面的人實在太多了。如今老家那邊再也沒有露天電影了,人們習慣了吃完飯後打麻將,跳廣場舞。如今放映人員改行了,做起了說媒的行當。經常到處吃吃喝喝,介紹一個收費幾十元甚至更多。
『捌』 露天電影的介紹
露天電影就是在室外放的電影。農村一般在曬谷場、學校操場進行,採用8.75mm放映機或16MM放映機、活動幕布。在我國七十年代開始流行,其費用由單位或個人承擔,觀看者不需要買票,可以隨意進場觀看。露天電影剛出現在農村時,聽到有放影的消息,人們往往成群結隊趕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觀看。現在人們對露天電影帶著鄉愁般的懷念。只因缺乏,而格外感激。
『玖』 武漢有露天電影嗎
額。。。。lz的意思是問在武漢有沒有放露天電影的人,是吧
大概是樓主沒去淘寶網搜過哦。只要搜索「露天電影點播」,馬上看到放映露天電影的消息。而且就是武漢的。
貌似放映1分鍾只要1元錢吧。一部2小時多的電影放映下來,也就120多塊的樣子。在武漢理工鑒湖,在華師英語角,都看到過有放映,江灘公園什麼的就不知道了,應該也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