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漢中百倉儲有多少員工員工流失率是多少中百倉儲目前的企業概況怎樣
武漢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簡稱:中百倉儲)是中百集團全資子公司,擁有超市網點120餘家,其中5000-10000平米大中型倉儲式購物廣場80餘家。中百倉儲以其「低價無假貨」的經營宗旨,成為武漢市連鎖規模最大、最具有特色的倉儲式購物場所,業已成為民族超市的品牌象徵。中百倉儲超市主要經營食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家居用品、文體用品、服裝鞋帽等大類商品,圍繞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飯桌子、米袋子、菜籃子」,突出「放心肉、放心米、放心魚、放心油、無公害蔬菜」的經營,並以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為支撐,將城市工業品送下鄉,把農村土特產帶進城,促進城鄉互動、產品互通的大流通格局。
●大客業務介紹
大宗客戶服務處(簡稱大客)可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大專院校等提供團購和批發業務,免費送貨上門,並發放面值卡(購物卡)和VIP卡。
總部地址:武漢市橋口區解放大道48號(古田路購物廣場三樓)
郵政編碼:430035
詳 細 地 址
編號 分店名稱 電 話 地 址
01 中百倉儲唐家墩購物廣場 027-85607726 武漢市新華下路422號
02 中百倉儲二七路購物廣場 027-82872802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378號
03 中百倉儲珞獅路購物廣場 027-87385637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210號
04 中百倉儲古田路購物廣場 027-83832470 武漢市硚口區解放大道48號
05 中百倉儲沿港路購物廣場 027-86344873 武漢市青山區沿港路5號
06 中百倉儲水果湖店 027-87831931 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路19號
07 中百倉儲吳家山購物廣場 027-83250293 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田園大道特1號
08 中百倉儲北湖店 027-85730323 武漢市江漢區北湖正街32號
09 中百倉儲鋼都花園購物廣場 027-86564856 武漢市青山區鋼都花園A3區
10 中百倉儲烽火店 027-88164356 武漢市武昌區武泰閘經濟適用房19-20號
11 中百倉儲寶豐店 027-83731315 武漢市硚口區解放大道578號
12 中百倉儲隨州購物廣場 0722-7082545 隨州市舜井大道45號
13 中百倉儲青山108街店 027-86858751 武漢市青山區工業二路108街坊
14 中百倉儲江夏購物廣場 027-87959198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鎮興新街162號
15 中百倉儲新洲購物廣場 027-89358300 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齊安大道(新客運站對面)
16 中百倉儲黃陂購物廣場 027-85915031 武漢市黃陂區黃陂大道384號
17 中百倉儲梨園店 027-86776183 武漢市武昌區徐東大街338號
18 中百倉儲仙桃購物廣場 0728-3311906 仙桃市仙桃大道8號
19 中百倉儲京山購物廣場 0724-7237315 京山縣新市鎮京源大道135號
20 中百倉儲鸚鵡洲購物廣場 027-84532682 武漢市漢陽區鸚鵡大道269號
21 中百倉儲天門購物廣場 0728-5226780 天門市竟陵東湖路特1號
22 中百倉儲友誼路購物廣場 027-85421492 武漢市江漢區雙洞街1號
23 中百倉儲鍾祥購物廣場 0724-4235988 鍾祥市郢中鎮石城大道西路10號
24 中百倉儲孝感購物廣場 0712-2324768 孝感市長征路中段孝感鑫貿廣場
25 中百倉儲安陸購物廣場 0712-5220061 安陸市碧涢路51號
26 中百倉儲漢川購物廣場 0712-2937488 漢川市仙女大道18號
27 中百倉儲紅安購物廣場 0713-8953007 紅安縣城關鎮民主街27號
28 中百倉儲水果湖菜市場 13886078309 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鷹台路89號
29 中百倉儲首義路購物廣場 027-88062915 武漢市武昌區紫陽路268號
30 中百倉儲宜昌購物廣場 0717-6441309 宜昌市夷陵大道59號
31 中百倉儲潛江購物廣場 0728-6236018 潛江市江漢路8號
32 中百倉儲應城購物廣場 13035188764 應城市城中廣場大道6號
33 中百倉儲咸寧購物廣場 0715-8267883 咸寧市溫泉路70號
34 中百倉儲浠水購物廣場 0713-4267085 浠水縣城南麗右路縣財政局旁
35 中百倉儲蔡甸購物廣場 027-84902288 武漢市蔡甸區漢陽大街470號(區政府對面)
36 中百倉儲隨州十字街購物廣場 0722-3228883 隨州市解放路大十字街
37 中百倉儲荊州購物廣場 0716-8257526 荊州市金龍路48號
38 中百倉儲金凱購物廣場 027-84296895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大道518號
39 中百倉儲重慶萬壽購物廣場 023—62981199 重慶市南岸區萬壽路22號
40 中百倉儲重慶紅錦購物廣場 023—67635588 重慶市江北區紅旗河溝紅石路2號
41 中百倉儲武穴購物廣場 0713—6276939 武穴市北川路30號
42 中百倉儲大成路店 13971091058 武漢市武昌區後長區80號
43 中百倉儲丁字橋菜市場 13487093558 武漢市武昌區丁字橋路55號
44 中百倉儲黃埔路購物廣場 027-82880881 武漢市江岸區黃埔大街218號
45 中百倉儲宜都購物廣場 0717-4840576 宜都市名都花園春水苑7號
46 中百倉儲黃石購物廣場 0714-6269637 黃石市湖濱路94號
47 中百倉儲高超新世界店 027-83755601 武漢市硚口區解放大道634號
48 中百倉儲高超銅鑼灣店 027-84832119 武漢市漢陽區鸚鵡大道128號
49 中百倉儲後湖購物廣場 027-82946928 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世紀家園
50 中百倉儲荊州江津店 0716-4311569 荊州市北京中路334號
51 中百倉儲孝感城站路購物廣場 0712-2319576 孝感市城站路127號
52 中百倉儲松滋購物廣場 0716-6269652 松滋市金松大道60號
53 中百倉儲祁家山店 027-83212665 武漢市東西湖區二雅路東興里18號
54 中百倉儲光谷購物廣場 027-87781715 武漢市洪山區珞瑜路78號
55 中百倉儲鍾祥胡集店 0724-4851823 鍾祥市胡集鎮襄沙大道139號
56 中百倉儲赤壁購物廣場 0715-5358414 湖北省赤壁市河北大道90號
57 中百倉儲漢川馬口店 0712-8517959 漢川市馬口鎮新正大道59號
58 中百倉儲應城東馬坊店 0712-2935300 應城市東馬坊化工大道(原電影院)
59 中百倉儲蔡甸奓山店 027-84980988 武漢市蔡甸區奓山大道市場一號
60 中百倉儲森林公園購物廣場 027-87175583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武黃公路30號
61 中百倉儲石首購物廣場 0716-7287777 石首市建設路263號
62 中百倉儲麻城購物廣場 0713-2918679 麻城市陵園路
63 中百倉儲黃陂武湖店 027-61810603 武漢市武湖農場通洋路
64 中百倉儲遠安購物廣場 0717-3822900 宜昌市遠安縣鳴鳳鎮解放路51號
65 中百倉儲金色港灣購物廣場 027-84791103 武漢市經濟開發區金色港灣四期C區商住樓群樓1~2層
66 中百倉儲廣水購物廣場 0722-6269989 廣水市永陽大道市郊南段
67 中百倉儲咸安購物廣場 0715-8906269 咸寧市咸安區東正街與懷德路的交匯處
68 中百倉儲嘉魚購物廣場 0715-6312908 嘉魚縣沙陽大道(原縣體育館)
69 中百倉儲陽邏購物廣場 027-86968710 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東風路1號
70 中百倉儲襄樊購物廣場 0710-3470885 襄樊城區長征路與解放路交匯處
71 中百倉儲崇陽購物廣場 0715-3325001 湖北省崇陽縣新建路
72 中百倉儲楊店購物廣場 0712-2413278 孝感市楊店鎮桃花驛大道北118號
73 中百倉儲漢南店 027-84855986 武漢市漢南區漢南大道
74 中百倉儲沙洋購物廣場 0724-8559121 湖北省沙洋縣漢津大道(好旺角項目)
75 中百倉儲楊汊湖店 027-65696207 武漢市江漢區姑嫂樹28號
76 中百倉儲舞陽壩購物廣場 0718-8231759 湖北省恩施市東風大道256號
77 中百倉儲湯池店 0712-3776229 應城市湯池鎮溫泉東路
78 中百倉儲生活劇場關山店 027-87056770 武漢市洪山區珞瑜路78號
79 中百倉儲南湖購物廣場 027-87675611 武漢市武昌區圖書城路與北港路交匯處
80 中百倉儲棗陽購物廣場 0710-6230909 棗陽市大西街新時代商業廣場
81 中百倉儲常青路購物廣場 027-85575092 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路168號
82 中百倉儲沙湖店 027-88705228 武漢市武昌區沙湖南路特1號
83 中百倉儲潘家灣店 0715-6616756 嘉魚縣潘家灣鎮通武街3號
84 中百倉儲陽新店 0714-7324959 陽新縣興國大道中心集貿市場
85 中百倉儲黃石文化宮購物廣場 0714-6360145 黃石市黃石大道286號
86 中百倉儲生活劇場常青店 65662645 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路168號
87 中百倉儲司門口菜市場 88921090 武昌區解放大道467號
88 中百倉儲恩施利川店 0718-7285019 恩施州利川市龍船大道1號
89 中百倉儲墨水湖店 84877100 漢陽區墨水湖與麒麟路交匯處
90 中百倉儲民意路店 85441201 武漢市中山大道555號
cq01 中百倉儲重慶萬壽購物廣場 023—62981199 重慶市南岸區萬壽路22號鑽石年代大廈
cq02 中百倉儲重慶紅錦購物廣場 023—67635588 重慶市江北區紅旗河溝紅石路2號東和銀都大廈
武漢中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759)是武漢市大型商業集團,中國商業上市公司,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的全國20家商業企業之一。近年來,集團圍繞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推動流通現代化進程,積極探索連鎖經營,大力發展商業新業態,實現了由傳統零售業向現代連鎖超市業態的成功轉型,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集團由中心百貨1家百貨店發展成為4家百貨店、30餘家電器專賣店、120餘家倉儲超市、500餘家便民超市,形成大型倉儲超市輻射城鄉、便民超市服務社區的經營格局,已成為以商業零售為主,集百貨店、倉儲超市、便民超市等多種業態並存,涉足進出口貿易、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領域的現代化企業集團。2008年,集團實現銷售 億元。根據全國連鎖經營排序,集團連續8年進入全國連鎖30強,連鎖網點數量和經濟效益連續8年位居湖北商業上市公司前列,榮獲2006年中國證券市場年會「最佳公眾形象獎」,並連續三年蟬聯中國企業500強。
· 1997年5月19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 1997年9月2日,公司榮獲"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稱號。
· 1998年2月27日,公司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授予97年度"保護消費者杯"。
· 1998年6月28日,公司第一家倉儲超市唐家墩購物廣場開業迎賓,至今已發展中百倉儲超市34家,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連鎖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倉儲式購物場所,業已成為民族超市的品牌象徵。
· 1998年12月22日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汪愛群榮獲第十屆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作獎。
· 1999年9月9日,公司組建百貨分公司,對中心百貨、青山百貨、車站路百貨實施連鎖經營。
· 2000年5月15日,公司受讓武漢中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控股武漢中聯葯業。
· 2000年10月25日,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 2001年3月26日,公司整體收購49家武漢金田超市並更名為中百超市。
· 2001年4月2日,公司在武漢市陽邏開發區建設食品加工配送基地,該項目佔地140餘畝。
· 2002年3月18日,公司被國家經貿委評為"全國零售連鎖企業20強",全國排名第19位。
· 2002年4月26日,公司第100家中百超市落戶武漢市百步亭小區。
· 2002年4月27日,公司董事長汪愛群被評為"2001年度湖北經濟十大風雲人物"。
· 2002年5月20日,公司被中國商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商業名牌企業",同時中心百貨營業員、全國勞模、全國職業道德十佳標兵郭和平 獲"全國商業明星"稱號。
· 2002年9月28日,中百倉儲超市隨州購物廣場開業,這是中百集團走出武漢市發展的第一家異地倉儲超市,隨後中百倉儲超市――仙桃購物廣場、京山購物廣場相繼開業迎賓。
· 2002年12月31日,中百倉儲超市黃陂購物廣場開業,這是繼吳家山、江夏、新洲3家倉儲超市開業後,中百集團在武漢市郊縣開辦的第4家倉儲超市連鎖店。
· 2003年2月20日,根據國家經貿委發布的信息,公司再次進入全國零售連鎖經營20強。
· 2003年2月28日,公司董事長汪愛群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並赴京參加大會。
· 2003年4月28日,公司董事長汪愛群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公司總經理張錦松、中百連鎖倉儲超市公司總經理程軍榮獲武漢市勞動模範;中百便民連鎖超市公司電腦部張望桃榮獲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
· 2003年6月6日,中百超市第200家分店在青山116街落戶,這是中百集團繼2002年4月26日第100家中百超市開業後,向著更高更強的目標奮進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 2003年11月17日,公司董事長汪愛群入選「2003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
· 2004年6月12日,公司在黃石市發展的第一家便民超市開業,標志著公司在內省二級城市發展便民超市邁出第一步。
· 2004年7月30日,公司被國家商務部列為「全國重點扶持的20家大型商業企業」之一。
· 2004年9月3日,公司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再就業先進單位。
· 2005年4月30日,公司董事長汪愛群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 2005年5月27日,公司總經理張錦松榮獲第四屆「全國商業優秀創業企業家」稱號。
· 2005年7月2日,中百倉儲重慶萬壽店開業,此舉標志著公司邁出跨省經營第一步。
· 2005年7月31日,中百超市正式啟動特許加盟計劃。
· 2006年1月,中百倉儲重組重慶山城超市,在渝門店數達到20家。
· 2006年2月17日,中百倉儲收購華普超市武漢黃浦路店。
· 2006年8月19日,公司榮獲中國證券市場年會「最佳公眾形象公司」稱號。
· 2006年9月2日,公司入圍「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名列384位。
B. 我要找關於白鰭豚的所有資料
白暨豚(bái jì tún),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暨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暨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暨豚科。 鯨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屬的唯一種。
【中文名稱】:白暨豚
【拉丁學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年)
【俗名】:白豚、白鰭豚、白旗,簡稱白暨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1995年被列為一級瀕臨滅絕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特有種】:是
【瀕危等級】:瀕危動物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生態環境】:淡水及鹹淡水交匯水域
【致危因素】:回遊被切斷,過度捕獵,環境污染,航運繁忙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國內分布】:長江 (Yangtze River), 錢塘江(Qiantang Jiang) [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
【分類地位】:
動物界 Animal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哺乳綱 Mammalia
鯨目 Cetacea
齒鯨亞目 Odontoceti
白暨豚科 Lipotidae
白暨豚屬 Lipotes
白暨豚種 L. vexillifer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白暨豚的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長又細,背呈淺灰色或藍色,腹面為純白色,背鰭形如一個小三角,胸鰭宛如兩只手掌,尾鰭扁平,中間分叉,善於游水,時速可達80千米左右。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視聽器官已經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針眼,位於雙眼後下方。但大腦特別發達,聲納系統極為靈敏,頭部還有一種超聲波功能,能將江面上幾萬米范圍內的聲響迅速傳入腦中。一旦遇上緊急情況,便立刻潛水躲避。白暨豚耐寒,體溫通常在36℃左右。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及與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對或10餘頭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處活動。現有數量稀少,20年前的估計只有300頭左右,當時就已面臨滅絕的危險。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16頭。其活動范圍廣,但對水溫條件要求較高,經常在一個固定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溫條件發生改變後,又遷入另一地域。以魚類為食。
喜歡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區,很少靠近岸邊和船隻,但它時常游弋至淺水區,追逐魚蝦充飢。它的吻寬細長,上下頜長有130多枚圓錐形的同型齒,可它卻懶得咀嚼,只管張口吞下魚食,消化能力很強。白暨豚往往成對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動,但人們很少有機會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時才能瞥見一眼。
白暨豚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至長江口約1600千米的江段內,以魚為食,喜結群活動,小群約2~3頭,大群約9~16頭。白暨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動物,每次呼吸時,頭頂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著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鰭,出水呼吸時間約1-2秒鍾,潛水時間每次約20秒,長潛時可達200秒。成熟個體最大體長,雌性2.5米,雄性2.3米,體重100~150千克,有恆定體溫,總是在36攝氏度左右。
編輯本段繁殖習性
白暨豚兩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時體長80厘米左右。新生幼體體色略深.成年白暨豚一般背面呈淺青灰色,腹面呈潔白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水平伸展的鰭肢和尾鰭上下兩面分別與背面和腹面同色,這樣的顏色分布恰好與環境顏色相符。當由水面向下看時,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為一體很難分辨;當由水底向上看時,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強光顏色相近也很難被發現。這使得白暨豚在逃避敵害、接近獵物時,有了天然的隱蔽屏障。白暨豚壽命可達30多年,雌獸一般在6歲達到性成熟,雄獸為4歲。成年白暨豚每年發情兩次,分別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孕期為10至11個月,一胎一仔,偶有兩仔。野生狀態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為1:1,但雌獸懷孕率一般僅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暨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長達1年左右,因此產仔大多在來年的春季。出生後的小白暨豚靠母親的乳汁喂養,直到五六歲才算成熟;一般壽命30年。
編輯本段身體結構
白暨豚是食肉動物,口中約有130個尖銳牙齒,為同型齒。常在晨昏時游向岸邊淺水處進行捕食,一般以整條吞食體長小於6.5厘米的淡水魚類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蟲。呼吸時,頭部先出水,然後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動2米後,再入水中。白暨豚的視力幾乎為零,依靠回聲定位了解環境變化的情況,在生物學、仿生學和生理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科研價值。但白暨豚生性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嚇,一般都遠離船隻,很難接近,加之其種群數量很少,活動區域廣闊,所以在野生狀態下對白暨豚的研究十分有限。
白暨豚皮膚光滑細膩,富有一種特殊的彈性,原理與競賽式游泳衣著中使用具有彈性的尼龍織料相同,能夠減少在水中快速游動時身軀周圍產生的湍流。它的尾鰭扁平地分為兩叉,兩邊的胸鰭呈扁平的手掌狀,背鰭呈三角形。這四鰭給白暨豚提供了優良的水中游動時方向與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彈性的皮膚與流線型的身軀,白暨豚在逃避危險的情況下可達每小時60千米的游速。平常它保持著每小時10至15千米的游速。
白暨豚長期生存於長江的濁水中,所以它的視覺和聽覺均退化嚴重,在水中主要以發射聲納接收信號來識別物體。白暨豚的上呼吸道有著三對獨特的氣囊與一個形似鵝頭的喉嚨,但是因為生存於水中靠水發音,所以並沒有陸地動物在空氣中發音所需要的聲帶。用特製的水聽器,可以聽到白暨豚發出的「的答」「嘎嘎」等數十種不同的聲音。白暨豚發出的聲音常為兩聲一對,發出聲音後會安靜的等待著回聲,從而辨出自己與產生回聲的阻礙的距離和大小,並且考慮是否游向目標。它又會在收到回聲後的不久發出新的一對聲音,稍候又安靜一陣等待回聲。第二次回聲收到後,它便可以分析出目標游動的方向與速度,白暨豚就是這樣如人造聲納般的做回聲定位。用這獨特的聲納系統,它時常還可以在江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也可以發出人耳聽不見的高頻率音波,與十多千米外的同伴聯系。
白暨豚的大腦表面積要比海豚的大,大腦的重量約占總體量的0.5%,其中平均一隻重95千克的雄豚,大腦重470克。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與黑猩猩的大腦重量,甚至某些學者認為白暨豚比長臂猿和黑猩猩更聰明。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根據化石記載,白暨豚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古籍《爾雅》中,亦有對白暨豚的描述,視之為江神。白暨豚曾廣泛存在於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陽湖湖區,在長江中的分布最遠至三峽地區葛洲壩上游35千米處,至上海附近的長江入海口都曾有發現。估計歷史上曾經有5000頭之多。但長期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其種群數量不斷減少,分布區域也在逐漸縮小。
1980年1月,湖北省嘉魚縣漁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長江邊捕獲世界上第一頭活體雄性白暨豚,其隨即被送往位於湖北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飼養。2002年7月14日,這頭白暨豚死去。1986年捕捉到一頭雌性幼豚,兩年半後,這頭雌豚死於肺炎。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頭性成熟的雌性白鰭豚,將它放養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內。1996年夏天長江大洪水,這頭白鰭豚因觸網而死。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六國近40名科學家,對宜昌—上海長江中下游的幹流1700公里江段進行了考察,未發現一頭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暨豚進行大規模的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此次考察的結果則是0。
1979年:中國宣布白暨豚為瀕危物種
1983年:立法規定狩獵白暨豚乃違法
1986年:剩餘300頭 1990年:剩餘200頭
1997年:少於50頭(發現23頭)
1998年:發現數量只剩下7頭
2004年:7月在長江南京段發現擱淺死亡的白暨豚屍體
2006年:幾乎0頭
2007年:長江白暨豚8月8日正式宣告絕種
2007年:8月19號,安徽銅陵的一位市民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偶然發現了一頭白暨豚,並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
編輯本段中國搶救白鰭豚大事記
1978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白鰭豚研究組。正式開始白暨豚的科學研究。
1978年;國務院頒布了《水資源繁殖保護條例》、《關於嚴格保護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通令》,都把白鰭豚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1980年:湖北省政府發布了《關於保護珍貴動物白鰭豚的布告》。
1986年:在武漢召開了淡水豚生物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白鰭豚成為國內外科學家關注的主題。
1992年:農業部批准建立湖北石首天鵝洲和湖北洪湖江段兩個國家級白鰭豚自然保護區,並批准建立湖北監利、湖南城陵磯、江西湖口、安徽安慶、江蘇鎮江5個保護站。
1993年:在南京召開了保護白鰭豚國際會議。
1996年:12月25日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
1996年:2月,農業部召開關於保護白鰭豚緊急會議,商討保護對策。
1997年:6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專家及來自北大、人大的部分大學生倡議1997年為挽救瀕危野生動物——白鰭豚年。
1997年:8月,「長江瑰寶白鰭豚展覽」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2000年:4月,在北京開通了「愛白鰭」網站。
2002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陶醒世等在政協大會上提出了加緊保護白鰭豚的提案。
編輯本段保護價值
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它對仿生學、生理學、動物學和軍事科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白暨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
編輯本段瀕危現狀與保護
20世紀80年代中期調查,長江中的白暨豚總頭數已下降到200頭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縣至武漢市上游江段,主要棲息在彎曲河段或彎曲分汊河段的大回水區中。
由於人類活動增加或活動不當,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據統計,1973~1985年間,共意外死亡59頭,其中被魚用滾鉤或其它漁具致死29頭,佔48.8%;被江中爆破作業致死11頭,佔18.6%;被輪船螺旋槳擊斃12頭,佔20%;擱淺死亡6頭,佔10%;誤進水閘1頭,佔1.6%。另據統計,長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暨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輪船螺旋槳擊斃的。
1997年11月4日~10日,由農業部組織,來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等6省、市的200多名科研、漁政工作者,分別在上起湖北枝城、下至上海長江口,全長1600多千米的長江幹流上,實施了我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長江中下游調查白暨豚行動計劃」。經過7天的辛勤觀測表明,白暨豚現存數量不容樂觀,已不到100頭。分布范圍也大大縮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陽湖內,已難以見到白暨豚的身影。十多年的時間里,白暨豚的數量銳減近100頭,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專家們分析,使白暨豚銳減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江水體污染日趨嚴重,魚類資源迅速減少,使白暨豚賴以生存的食物資源愈來愈匱乏。
當前的情況告訴人們,不論三峽工程何時建成,大家必須緊急行動起來,採取綜合措施,搶救白暨豚。?三峽水庫蓄水後,枯水季節長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對白暨豚越冬極為有利,擱淺死亡可望避免;加強管理,漁業活動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減少;但由於長江中上游航運事業的發展,中游江段白暨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有所增加,應抓緊研究白暨豚追逐輪船螺旋槳的原因,並採取切實可行的對策。為保護白暨豚,最好的對策是建立管理嚴格、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江段白暨豚自然保護區已由農業部批准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灘口江段,全長135千米,該區江面開闊,河道曲折,水深約25米,流速約每秒0.3~0.8米,淺灘、江心洲星羅棋布,是目前白暨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該區上游緊接洞庭湖出口,並有洪湖、黃蓋湖、西涼湖、武湖、陸水水庫等匯入,沿岸有護岸磯、三毛磯、赤壁磯等突出於江中的磯頭,控制著水流的流向和流態。
上述這些自然條件的共同作用,使保護區內形成較多深槽和大回水區,是白暨豚的理想生存環境。
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任務是:
①為保護對象提供較優越的自然生存環境,避免人為干擾,保護珍稀物種生息繁衍;
②堅決取締有害漁具,在保護區和保護區以外的一定范圍內禁止捕撈作業,查處並糾正機動船舶違章航行、違章排放「三廢」等破壞生存環境的行為;
③搶救受傷、誤捕、擱淺的珍稀水生動物;
④定期觀察、記錄保護區內珍稀水生動物的活動規律,種群數量變化情況等;
⑤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使保護珍稀物種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⑥為研究珍稀水生動物,尤其為繁殖生物學研究建立實驗基地。
相關故事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魚縣的幾位漁民在長江交接洞庭湖湖口處捕淡水魚時不料發現了一頭白鱀豚誤入洞庭湖的淺水區。隨後他們用他們的漁船堵住淺水區的出口,再用鐵鉤把這頭白鱀豚從水中勾出。捕撈時這頭白鱀豚的頸背處被捕魚船上用來把捕魚網釣上船的大鐵鉤意外勾出了兩個直徑4厘米、深約8厘米、內部連通的大洞,那漁民便通知了當地的水產部門。中科院的武漢水生研究所得知消息後,連夜地趕到了現場,並在次日早晨,花費了5小時50分鍾的時間,成功地用干運方式把那頭受傷的白鱀豚移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的池水中。當時測量出此豚的身軀長度為1.47米,身體體重36.5公斤,雄性,中科院的專家們估出它的年齡約為兩歲。
在捕撈回中科院後一星期內,其頸背處的傷口受到了嚴重的感染。中科院的專家們結合中西醫葯治療傷口,專門為該豚製作了一個背心用來給豚背傷口處敷上雲南白葯。四個月後,其傷口癒合並且隨即康復.
白鱀豚恢復健康後不久,時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長、中國著名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的伍獻文與時任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的胡鴻釣教授給這頭白鱀豚起了個名字——「淇淇」。其含義為三,一則「淇」字代表著此豚的珍奇與稀奇;二則「淇」為三點水旁,適應給水生動物的起名使用;三則「淇」(qí)字與白鰭豚的「鰭」字音同。
從1992年開始,淇淇被飼養在一個封閉式,並帶有水循環過濾系統的圓形水泥池中。常年水溫控制在23℃至25℃之間。這個水池直徑12米、深3.5米,內有三級0.8米寬的弧形台階。池中心底部有五個圓形的排水孔, 池壁周圍有6個進水孔。為了保證淇淇的健康並方便觀察,池水透明度保持大於3.5米。
來觀看淇淇的人們常把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稱作「白公館」。白公館就從此成為中科院的一大觀點。從此中科院開始了對白鱀豚的遷位保護]研究與保護工作。「淇淇」作為近代全世界的第一頭室內人工飼養的白鱀豚,馳名於國際水生學術屆,不少國外的學者們紛紛向中科院致電慶賀與了解有關淇淇的新消息。
一開始,中科院的工作人員們不清楚白鱀豚的食物習性,曾把饅頭、肉做成魚的形狀給淇淇吃。然而,後來才發現,白鱀豚只吃鮮的活淡水魚,春天到秋天主要吃白鰱,每天約6公斤;秋天到冬天主要吃鯉魚和鯽魚,每天7.5公斤。
1986年,淇淇差不多八歲時,達到了白鱀豚的成熟年齡。身軀體長與體重分別穩定於2.2米與125公斤。每年的5、6月淇淇進入發情期,淺灰色的背部會變得發紅,粉紅色的生殖器也常常從腹部露出,淇淇就不斷地在水池中翻跳。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員因此開始了為淇淇尋找雌白鱀豚作配偶的捕撈工作。
尋找配偶
白鰭豚是我國獨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數量稀少,瀕臨絕跡,其形態漂亮,被譽為「長江女神」。它是中國目前最為瀕危的動物,也是世界上幾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從某種程度說,比大熊貓還要珍貴。
「淇淇」是「女神」中的一個,1980年1月從洞庭湖口被漁民捕到,送進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物研究所人工飼養,成為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的白鰭豚。
1997年10月,一位貴陽人從《中國青年報》認識「淇淇」後,便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貴陽人化名「愛淇」,自1997年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成立後,每月堅持給「淇淇」寄錢,從未間斷,直到2002年7月「淇淇」悄然去世,而當月10日, 「愛淇」給「淇淇」的匯款,成了人類給「淇淇」最後的禮物。
「愛淇」一直不允許媒體透露他的真實姓名,他說:「愛」是自然的,誰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愛,他無意通過自己的行為在報上宣傳後去影響別人,這樣也許愛才更真實、更永恆.
在中國長江污濁的泥水中、煙霧籠罩的江面上,再加上長江較快的水速,人們乘船尋找白鱀豚的蹤影都還需要很大耐心,中科院水生所想定位活捕雌性白鱀豚對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較落後的科研設備來說是難上加難。1985年10月中旬還請來了西德杜伊斯堡動物學院院長格瓦爾特博士,在八百多水裡洞庭湖附近的長江流域乘船用測聽白鱀豚的聲納設備做尋捕工作,但最終並沒有取得成功。格瓦爾特博士當時還斷言在沒有更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前,要想在長江活捕白鱀豚是不可能的。不過,5個月後,1986年3月31日,當時洪湖籍漁民出身的中科院水生所長江白鱀豚考察隊副隊長萬恩權與他帶領的由當地漁民組成的長江白鱀豚考察隊隊員們在中科院水生所高級工程師華元渝的指導和幫助下,在荊州觀音洲的長江流域江面上成功地用定點圍網的方式成功地捕捉到了一對白鱀豚,一雌一雄。這兩頭白鱀豚用同樣的干運方式遷運至中科院水生所內的室外水池中,作為它們暫時的家。一開始並沒有把它們放進白公館是怕淇淇一時不適應,因為淇淇被捕時年僅兩歲,而在白公館被人工飼養了六年從未「見」(用聲納探聽)過另一頭白鱀豚。
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員隨後給它們作了測定,並起了名字。雌的稱叫「珍珍」,雄的稱叫「連連」,並發現連連是珍珍的父豚。珍珍和連連被搬進中科院水生所後一時不習慣人工飼養的環境,進行了絕食。其中院中的工作者不久便發現珍珍出水呼吸有困難,甚至有幾天,它已經沒有力氣游出水面呼吸了。連連盡管自己也在絕食,卻還是用盡力氣把珍珍的頭托出水面,讓它呼吸,以防被憋死。情景感動了院中的科學家們[4]。他們便開始在白公館擴建一池,供珍珍、連連父女兩豚居住。
1986年6月14日連連還沒有搬進白公館的新水池就不幸去世了。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僅僅活存了76天。
珍珍為它過世的父親尤其傷悲。搬進了白公館內新修成的水池後便開始斷斷續續地絕食。中科院的專家們用人工灌喂特製的魚漿來維持珍珍的健康。新修建的水池與淇淇的水池由一面水泥牆隔離,這是因為一開始怕淇淇會不適應珍珍侵犯它的住所。但是在修建珍珍的水池時,中間留了一個足夠一頭白鱀豚寬長的水渠道。珍珍或淇淇願意的情況下,可以隨時游進另一隻白鱀豚的水池。珍珍搬進白公館的一星期後,發現常常在那條水渠道的開口處游來游去。淇淇也是頗具好奇地在水渠道的另一開口處環繞著。一天,專家們把水聽儀器置入水渠道的中間,結果聽到了豚與豚之間交流的6千赫嘯叫聲。又過了幾日,專家們發現珍珍游進了淇淇的水池,淇淇顯得有些害怕,躲在一角環繞。這樣持續了一星期,珍珍與淇淇逐漸地熟悉起來了。只是當時珍珍在被捕捉時還未性成熟,所以沒能懷孕,不過專家們發現珍珍自從進入淇淇的水池中居住後,性特徵開始出現了。淇淇與珍珍在次年的發情期,常做過性交,但因珍珍終究未能達到性成熟,所以一直沒有懷孕。1988年9月27日珍珍突然急病發作,不幸死亡。人工飼養了2.5年,它是繼淇淇後在人工飼養的遷位保護環境下生存最久的一頭白暨豚。
1995年底,在湖北省長江石首流域捕捉到了一雌性白暨豚。專家們還沒有來得及把它運至白公館讓它與「淇淇」配對,還臨時放養於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里的雌豚,不幸在次年夏天的大洪水中觸網遇難。
1999年初,當地的民工在上海市長江口崇明島西部的海灘上發現了被擱淺的一頭體長2米多、體重100多公斤的雌豚。因為那些民工當時不知道這就是中國珍稀的「水中大熊貓」白暨豚,所以致使它身陷池塘長達七日。最終通知了有關部門。第十日,專家們趕到了現場,但因它已七日絕食而導致心力衰竭,用干運的方法剛剛運抵至上海,便不治身亡。
水生學家們為淇淇尋找配偶捕到的三隻雌獸,均在能夠與淇淇在白公館交配前去世,這三次失敗,可以說是砸定了白暨豚人工繁殖工作的最終失敗。已經性成熟的淇淇單獨在白公館生存,尤為孤獨,據專家們說,它每逢4至6月的發情期,總是「躁動不安,常常用身體撞擊池壁。」
內分泌失調並發感染肝炎和糖尿病。它的肝損傷導致它發高血脂、高血糖症。GPT指標高達1500單位,這是正常值的150倍;甘油三脂指標高達1,1000單位,這是正常值的100倍;血糖指標高達900單位,這是正常值的9倍。經中外專家的一番救治才得轉危為安。1997年春,它又開始了短期的絕食,趙慶中等專家只好給它灌食魚漿。
2002年7月14日早晨6點多鍾,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員像以往一樣地去中科院水生所的白暨豚館巡視,看到淇淇在水池中游動,沒有什麼異常。前一天的工作記錄上記載:晚上餵食,進食正常。8點鍾,當工作人員再次走進「白公館」時發現,淇淇躺在水下不動了。經過一番搶救後,未能救活,全世界唯一一頭人工飼養的白暨豚就這樣去世了。死時淇淇的年齡約為25歲,相當於人類70多歲的高齡。被人工飼養了22年半,淇淇是人類用近代水生科學手段第一頭被人工飼養的白暨豚,人工飼養環境下最為成功的一頭白暨豚,也是全世界最後一頭人工飼養下的白暨豚。
C. 嘉魚縣牌洲灣1983年學校包場看電影踩踏事件
好久遠的事情
D. 湖北花鼓戲的起源發展
據《沔陽縣志》記載,荊州花鼓戲源於沔陽州一帶。清《沔陽州志》特大水災紀實記載,雍正二年(1724年),就有「穿街過市流浪苦,沿門乞生唱花鼓的情形。乾隆年間,花鼓逐步演變成有人物裝扮的表演形式和簡單故事情節的演唱內容,藝人們沿門或劃地為台演唱,被稱之為沿門花鼓或地花鼓 ,也有由一人背著木凳,掛上鑼鼓邊敲邊唱的架子花鼓。這是沔陽花鼓的雛形。道光年間,藝人三、五組班,利用農閑,在方桌或肉案子拼湊的台上演唱,人們稱為平台花鼓,'亦稱麥黃戲或犁尾戲'.。
後來出現了常年戲班,演出場地由平台轉為四根竿的舞台,繼而升為用六根竿搭起的陽台或台上扎彩的輝台演員由前期的三小〈小生、小且、小丑)行當,發展到有須生、正旦、老生等行當,演唱時一唱眾和,伴之以鑼鼓。至此,沔陽花鼓已發展成為一個新劇種。
湖北花鼓戲按藝人師承關系推算及有關資料佐證,一般不遲於清道光年間。道光末年,葉調元寫的《漢皋竹枝詞》中,有「土盪(街名)約看花鼓戲,開場總在兩三更」和「蘆柵試演梁山調,紗幔輕遮木偶場」的詞句,說明當時在漢口已有花鼓戲和梁山調。100多年來,湖北花鼓戲相傳不絕,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皮簧戲的影響。在其興盛時期,班社甚多,名角輩出,許多地方出現過「三里五台」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動景象。但是,除黃孝花鼓發展成楚劇外,大都長期活動於農村和集鎮,停留在「三打七唱」的局面,有的甚至瀕臨滅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花鼓戲在整理創作劇目、革新音樂唱腔、提高表演藝術、培養藝術人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發展較快的天沔花鼓,現有5個專業劇團和許多業余劇團。他們整理的《站花牆》、編演的現代戲《攔花轎》、《小堅決》、《買搖窩》等均有一定影響。東路花鼓、遠安花鼓、隨縣花鼓、陽新採茶、文曲戲也都有了專業劇團。
湖北花鼓戲,俗稱「花鼓子」,亦稱中路花鼓戲,原稱沔陽花鼓戲,形成於清嘉慶年間,是湖北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回顧它的發展史,可歸納為絲個階段,即普及傳播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改革闖新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化和劇種發展的要求,其稱謂也三易其名,即1954年定名為「天沔花鼓戲」,1981年改名為「荊州花鼓戲」,2005年省文化廳又將其改稱為「湖北花鼓戲」。 ——天沔花鼓戲時期(20世紀50—70年代)
花鼓子本稱沔陽花鼓戲,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已有200多年歷史,發源於沔陽東荊河一帶,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形成於沔陽(今仙桃市)、天門地區,後流傳到潛江、監利、漢川、京山、鍾祥、荊門等地。
沔陽花鼓戲由沔陽民歌小調和沔陽方言結合發展而成, 明末清初具雛形,清末民初已具規模,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為鼎盛時期。沔陽鄰近各縣先後都有大批藝人來沔陽拜師學藝,或有沔陽師傅到江漢各地傳藝,解放初沔陽花鼓藝人數量空前,據《荊州花鼓戲志》載,荊州地區1949年前知名花鼓戲藝人579人,其中沔陽(含洪湖)著名藝人多達284人,佔全地區藝人總數的一半。當時私人戲班林立,在江漢平原各縣城鄉甚至河南、湖南等外省農村巡迴演出。
1951年,沔陽縣政府在沔城召開文藝工作會議,貫徹國家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登記戲曲社團與知名藝人。經縣文教科批准,沔陽花鼓眾多藝人組成四個專業楚劇班(後改為花鼓劇團),劇團名稱為「藝光」、「光復」、「復聯」、「聯合」,首尾字相連,意為「兄弟劇團本一家」,接受陽縣文教科行政管理,從此,沔陽花鼓戲有了政府承認的合法正規劇團四個。 由於劇團流動,後成立了天門、沔陽、潛江等縣級花鼓劇團。
2. 「藝光」劇團由王壽銀、倪新平負責,成立後駐監利演出,稱為監利「藝光楚劇團」。1954年因水災流落鍾祥,鍾祥縣政府接收改為「鍾祥縣花鼓劇團」,楊篤卿任團長。1957年到潛江演出並落戶,改名「潛江縣花鼓劇團」,後為「潛江市荊州花鼓劇團」,再後升格為「湖北省實驗荊州花鼓劇團」。1991年名演員胡新中為團長。至今,仍然活躍在潛江及周邊縣市。
3. 「光復」劇團組建時由邵發青、趙德新負責,到嘉魚解洲駐地演出,後改為「嘉魚縣楚劇團」,至今仍巡迥演出於咸寧市各地。
4. 「復聯」劇團初建時由喻浩生、李祥煥負責,1952年11月遷天門岳口落戶。1954年到天門城關欲名 「天門花鼓劇團」, 因劇團魏澤斌、蕭作君(女)等大批沔陽名演員要離團回沔,經有關部門協調,遂名「天門縣天沔花鼓劇團」,選李新年、沈山為正副團長。
5. 「聯合」劇團劉明仿、陳花志負責。1953年選崔六斤任團長,龔一香繼任團長, 1955年後黃崇香、束小雲任正副團長。1956年5月正式定名「沔陽縣花鼓劇團」,任命黃崇香為團長,程蘭亭、歐情生為副團長。1960年任命金民倜為團長。1973年恢復花鼓劇團建制,1977年調郭百榮任書記兼團長,蕭元林、束小雲、謝桂仿任副團長。1986年拆縣建市後,改名為「湖北省沔陽花鼓劇團」,現仍然演出於市內外城鄉。
6、荊門劇團:解放前,天潛民間藝人經常到與天門、潛江接壤的荊門市沙洋縣境內的農村演出傳統曲目,沙洋地區的農民也由最初的愛聽、愛看、發展為愛演、愛唱。文化大革命前,全縣各鄉鎮都相繼成立了農村劇團,雖然劇種多樣,但仍以花鼓戲最為普及,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這些劇團逐步萎縮,基本上都解散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鄉村劇團又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甚至有的村都組成了劇團,他們基本上是以演唱花鼓戲為主。那時,李市、毛李、拾橋、後港、官壋、十里、馬良、姚集等鄉鎮的民間劇團尤為活躍。這一時期的農村劇團為傳播普及花鼓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荊州花鼓戲時期(20世紀80-90年代)
劇種的發展和行政區劃的調整,使得天沔花鼓戲也隨之改名。1981年荊州地區將天沔花鼓戲改為荊州花鼓戲。
改革開放以來,荊州花鼓戲更是得到全面發展,在藝術上更臻完美,思想內容也令人耳目一新。新編歷史劇《十三款》,現代戲《家庭公案》、《海峽情》、《向老三招婿》等在湖北省省級調演、會演中均獲得創作獎或演出獎,使得這一地方劇種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1980年,新編傳統劇目《站花牆》被珠江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舞台戲曲藝術片;《王瞎子鬧店》、《招郎》、《賣搖窩》等劇目被拍成電視片。
荊州花鼓戲先後有《家庭公案》、《向老三招婿》等八台大戲八上北京,唱響首都舞台。1988年9月應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和《戲劇評論》邀請進京演出,沔陽花鼓劇團將整理的傳統劇目《送香茶》、創作的大型現代戲《向老三招婿》演進了中南海,並參加中國藝術節(中南片)演出。 潛江花鼓劇團根據曹禺名著《原野》改編的荊州花鼓戲兩上北京:1990年參加「曹禺從事戲劇活動65周年」祝賀演出,並唱進中南海;1996年將《原野》復排為《原野情仇》,進京為全國第六次文代會傾情演出。
那時荊門縣和荊門市分設,當時的縣專業劇團——京劇團劃規荊門市,荊門縣沒有專業劇團。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也為了讓花鼓戲藝術得以發揚光大,荊門縣於1983年成立了專業的縣級藝術表演團體----荊門縣荊州花鼓戲劇團。經過調查研究,考慮到荊門的市情團情,1990年起,該市將劇團創作演出的重點調整到編演現代戲,特別是農村題材的現代戲上來。十幾年來,先後創作演出了現代戲《高玉蓮》、《翁與媳》、《桃林深處》、《九.二六壯歌》、《荷花洲頭》、《鬧龍舟》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現代戲劇目。這一時期該市的花鼓戲在專業劇團的帶領下,民間劇團迅速發展,形成了專業團體努力開拓花鼓戲發展之勢的局面,使這一地方劇種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 ----(21世紀初至今)
為了處理好譜及與提搞,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荊門市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勵和扶持農村業余劇團,在創辦劇團、聘請教練、演員簽約、設備添置、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方便,以利於花鼓戲的健康發展和廣泛譜及。目前該市農村仍活躍著近十個民間花鼓劇團,如:李市鄧洲花鼓劇團、李市蔡咀花鼓劇團,後港花鼓劇團、官壋黃金村花鼓劇團等,常年活約在鄉鎮、村莊,及大的豐富了該市農村文華生活。
另一方面,荊門市也高度重視花鼓戲的創新與提高。政府斥巨資努力改善市藝術劇院的設施設備,下大力引進專業人才,盡全力抓好精品劇目生產,下決心走發展、改革和創新花鼓戲的道路。
為了備戰「八藝節」,荊門市從2002年就開始策劃,創作大型現代花鼓戲《十二月等郎》。該劇創作的初衷就是想跳出傳統曲目的---臼,創作了一台全新式樣的花鼓戲,一方面繼承花鼓戲的傳統,使其具有民族性;另一方面注入時尚的、現代的氣息,使其豐富著、發展著,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在聲腔設計上大膽創新。在保留花鼓戲唱腔的悠揚、甜美、悅耳等音樂元素的前提下,融入民歌、山歌等民間音樂的素材,使其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給人以誠相待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十二月等郎》的主題曲《等郎調》就取材於江漢平原的「三棒鼓」,無伴奏合唱就沿用了原生態花鼓戲的無伴奏唱法等等。正因為音樂注入了有特色的元素,所以當代觀眾感到親切動聽,能產生共鳴。
在舞台美術方面,既吸納了話劇的寫實手法,又保留了戲曲的寫意手法,運用了大量的真實布景和道具,但又不是全實景,既有實又有虛,如《十二月等郎》的中遠方的房子、近處的破船、楊樹、演員手中的木盆、木凳等就較真實,有的就是將生活中的用品直接搬上了舞台,非常真實。而虛的景又很美,如苗子和四村姑站著睡覺等,虛實結合,美輪美奐。
E. 咸寧嘉魚縣茶庵附近有休閑屋嗎
三湖連江找個鴨子船,茶庵那邊晚上沒什麼人 政府後面有個山啊 可以去座哈 現在也有電影院了 可以看哈電影啊 茶吧也多 也可以去坐哈 誇哈白撒
F. 二橋電影院今日電影片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嘉魚縣二喬電影城
咸寧市嘉魚縣二喬廣場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G. 請熟悉西遊記的朋友回答,唐僧有母親怎麼個故事
景陽岡 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
《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這部小說最閃光的思想在於:它將封建統治者視為「盜賊草寇」的起義農民給予充分肯定,並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這樣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橫行霸道、昏庸無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銳的階級矛盾逐漸加深。
《水滸傳》善於通過人物的行為、語言來揭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一手法源於話本。因為話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許對人物外貌、內心活動做游離情節外的過多交待,而要求通過語言、行為、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水滸傳》不僅繼承,而且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林沖抓住高衙內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間,就包含了他微妙復雜的心理斗爭過程。
在表現相近人物的個性時,小說常用同中見異的表現手法,來區別他們的不同。魯達與李逵的個性都豪爽粗擴,又粗中有細,但細比較起來,卻相差甚遠。李逵的「細」中顯得天真、可愛,如他初次見宋江遲遲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戲弄;而魯達的「細」中則見江湖的老道和經驗,如打死鎮關西後說他裝死,機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說明。
《水滸傳》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即將人物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通過他們不同的經歷、身份來表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沖、楊志、魯達同為軍官,林沖生優越,安於現狀,但同時他又具有耿直、俠義、不甘居人下的個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讓之後,終於一怒沖天,雪夜殺敵,奔赴梁山。將門之後楊志滿腹功名利祿,面對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擠,他寧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後路斷絕,才不得已上了梁山。與他們相比,魯達的反叛更具主動性,這與他酷愛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個性與現實社會根本對立有直接關系。
水滸人物(一)108將
天魁星 呼保義-宋 江 天罡星 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 智多星-吳 用 天閑星 入雲龍-公孫勝
天勇星 大 刀-關 勝 天雄星 豹子頭-林 沖
天猛星 霹靂火-秦 明 天威星 雙 鞭-呼延灼
天英星 小李廣-花 榮 天貴星 小旋風-柴 進
天富星 撲天雕-李 應 天滿星 美髯公-朱 仝
天孤星 花和尚-魯智深 天傷星 行 者-武 松
天立星 雙槍將-董 平 天捷星 沒羽箭-張 清
天暗星 青面獸-楊 志 天佑星 金槍手-徐 寧
天空星 急先鋒-索 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戴 宗
天異星 赤發鬼-劉 唐 天殺星 黑旋風-李 逵
天微星 九紋龍-史 進 天究星 沒遮攔-穆 弘
天退星 插翅虎-雷 橫 天壽星 混江龍-李 俊
天劍星 立地太歲-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兒-張 橫
天罪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損星 浪里白跳-張 順
天敗星 活閻羅-阮小七 天牢星 病關索-楊 雄
天慧星 拚命三郎-石 秀 天暴星 兩頭蛇-解 珍
天哭星 雙尾蠍-解 寶 天巧星 浪 子-燕 青 地魁星 神機軍師-朱武 地煞星 鎮三山-黃 信
地勇星 病尉遲-孫 立 地傑星 丑郡馬-宣 贊
地雄星 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 百勝將-韓 滔
地英星 天目將-彭 玘 地奇星 聖水將-單廷珪
地猛星 神火將-魏定國 地文星 聖手書生-蕭 讓
地正星 鐵面孔目-裴宣 地闊星 摩雲金翅-歐 鵬
地闔星 火眼狻猊-鄧 飛 地強星 錦毛虎-燕 順
地暗星 錦豹子-楊 林 地軸星 轟天雷-凌 振
地會星 神運算元-蔣 敬 地佑星 小溫侯-呂 方
地佑星 賽仁貴-郭 盛 地靈星 神 醫-安道全
地獸星 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 矮腳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 喪門神-鮑 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 毛頭星-孔 明
地狂星 獨火星-孔 亮 地飛星 八臂那吒-項充
地走星 飛天大聖-李袞 地巧星 玉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 鐵笛仙-馬 麟 地進星 出洞蛟-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童 猛 地滿星 玉幡竿-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侯 健 地周星 跳澗虎-陳 達
地隱星 白花蛇-楊 春 地異星 白面郎君-鄭天
地理星 九尾龜-陶宗旺 地俊星 鐵扇子-宋 清
地樂星 鐵叫子-樂 和 地捷星 花項虎-龔 旺
地速星 中箭虎-丁得孫 地鎮星 小遮攔-穆 春
地稽星 操刀鬼-曹 正 地魔星 雲里金剛-宋 萬
地妖星 摸著天-杜 遷 地幽星 病大蟲-薛 永
地伏星 金眼彪-施 恩 地空星 小霸王-周 通
地僻星 打虎將-李 忠 地全星 鬼臉兒-杜 興
地孤星 金錢豹子-湯隆 地角星 獨角龍-鄒 潤
地短星 出林龍-鄒淵 地藏星 笑面虎-朱 富
地囚星 旱地忽律-朱貴 地平星 鐵臂膊-蔡 福
地損星 一枝花-蔡 慶 地奴星 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李 雲 地惡星 沒面目-焦 挺
地丑星 石將軍-石 勇 地數星 小尉遲-孫 新
地陰星 母大蟲-顧大嫂 地刑星 菜園子-張 青
地壯星 母夜叉-孫二娘 地劣星 活閃婆-王定六
地健星 險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 白日鼠-白 勝
地賊星 鼓上蚤-時 遷 地狗星 金毛犬-段景住
老虎撲食——三股勁
李逵上陣——身先士卒
史進認師父——甘拜下風
林沖上山—— 官逼民反
孫二娘開店—— 謀財害命
石遷偷雞—— 不打自招
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
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武松看鴨子——英雄無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牆頭——上不來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親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1296~1371)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海陵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西遊記》的故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吳承恩是在歷代民間傳說和無名作者創作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加工、改造,最後寫出這部絢麗多彩的神話小說的作為《西遊記》主體部分的唐僧取經故事,由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發展演化而來。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青年和尚玄奘(602年~664年)隻身一人赴天竺(今印度)取經,跋山涉水,歷盡艱難險阻,至貞觀十九年(645),取回梵文佛經657部,並在長安設立譯場,進行翻譯。玄奘在取經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令人敬仰;他所身歷目睹的種種奇遇和異域風光,對人們具有很大的魅力。他的行為和見聞本身就具有不同尋常的傳奇色彩。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他的弟子慧立、彥□又寫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玄奘西行取經事跡。這是一部帶有文學色彩的大型傳記。作者為了宣傳佛教並頌揚師父的宏偉業績,不免作種種誇張,並插入一些帶神話色彩的故事。此後取經故事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不斷得到加工、潤色,愈傳愈奇,愈傳離真人真事的本來面目愈遠。在《獨異志》、《大唐新語》等唐人筆記中,取經故事已帶有濃厚的神異色彩。據歐陽修《於役志》載,揚州壽寧寺藏經院有玄奘取經的壁畫,可知取經故事在五代時已經用畫的形式出現。到宋代,取經故事成為"說話"藝術的重要題材。刊印於南宋時期的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取經故事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書篇幅不大(大約16000字),情節離奇而比較簡單,描寫也較粗糙。但值得重視的是它已初步具備《西遊記》故事的輪廓,猴行者已取代唐僧而成為取經故事的主角。它吸取了更多的神話傳說,書中的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已是神通廣大、降服精怪的能手,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的雛型。書中的深沙神則是《西遊記》中沙僧的前身。但裡面還沒有出現豬八戒。"說話"的形式有唱有說,內容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到元代(至遲到明初),又出現了更加完整生動的《西遊記平話》。其中的部分故事內容與吳承恩《西遊記》基本相同。成書《永樂大典》更早的朝鮮漢語教科書《朴通事諺解》中也概括地引述了《西遊記平話》中關於"車遲國斗聖"故事的片斷與吳著《西遊記》相關故事的內容大體一致。書中還有八條注文,介紹了《西遊記平話》的主要情節,與吳著《西遊記》已非常接近。書中已有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在人物方面,深沙神已演變成沙和尚,出現了黑豬精朱八戒。《西遊記平話》的形式和風格,比較接近於宋元時期的講史平話,文字古拙,描寫亦欠精細。但無論從內容、情節、結構、人物方面看,《西遊記平話》都很可能是吳承恩直接據以加工創作的底本,在《西遊記》的成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廣東出土的宋元時代磁州窯唐僧取經瓷枕(藏廣東省博物館),證明了取經故事在當時已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並為人們喜聞樂見。畫面上的人物是取經故事中的師徒四眾,處於中心地位的是勇往直前、英姿勃勃的孫悟空。這說明取經故事和有關人物的思想性格,至遲到元代已大致定型。民間創作已經給吳承恩寫《西遊記》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吳承恩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詩·吳承恩詩選 楊 柳 青 村旗誇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 壯歲驚心頻客路,故鄉回首幾長亭。 春深水漲嘉魚味,海近風多健鶴翎。 誰向高樓橫玉笛,落梅愁絕醉中聽。 一輪明月滿乾坤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我只有這點
對不起
我再找啊好的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H. 白鰭豚「淇淇」資料
編輯本段一、白鱀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頭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與我們朝夕相處的「長江瑰寶」白鱀豚,於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晨 ,突然而又安詳地離去了。淇淇在武漢生活了近 23 年時間。 23 年來,我國的鯨類學研究事業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目前在國際上已引人矚目。 23 年來,我國兩代鯨類學研究專家也相繼成長起來。 23 年來,世人對白鱀豚、對長江環境越來越關注,環保意識逐漸提高。這些發展和變化與淇淇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編輯本段• 淇淇的到來
1980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嘉魚縣漁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長江邊作業時,發現一頭白鱀豚誤入淺水區,遂用漁船堵住淺水區出口處,後用鐵鉤將該豚從水中鉤起,並立即報告了當地水產部門。接到當地水產部門的報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連夜趕去,次日將該豚運回位於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通過測量,該豚體長 1.47 米 ,體重 36.5 公斤,估計年齡約 2 歲。
編輯本段• 給淇淇治傷
漁民用的鐵鉤在該豚頸背部鉤成了兩個直徑 4 厘米 、深 8 厘米 、內部連通的洞。一星期後,傷口感染嚴重,該豚奄奄一息。經過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特別是採用了特製的「背心」和雲南白葯等,該豚經過 4 個多月的救治,傷口逐漸癒合,傷勢逐漸恢復。
編輯本段• 給淇淇命名
該豚傷勢恢復後,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著名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 伍獻文 教授和當時的副所長 胡鴻鈞 教授給該白鱀豚命名為淇淇。其含義有三個方面,一是「淇」與「珍奇」、「稀奇」的「奇」諧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點水,即有水中動物的意思;三是「淇」與當時稱白鱀豚為「白鰭豚」的「鰭」字諧音。
編輯本段• 淇淇適應武漢的生活
淇淇來到人工環境以後,除了治傷,就是要盡快適應人工喂養環境,習慣於進食人工投喂的食物。為此,首先把適口的魚的尾巴剪掉,以便減少魚的游動能力,以便於淇淇咬食,然後堅持一日多餐,定時把魚丟在淇淇的正前方,讓它逐步理解這是餵食而不會對它造成傷害。在人工環境下,淇淇的食物變得單一,導致營養不良,為此開始曾試喂水果、蔬菜、豬肉、牛肉和魚形饅頭等多種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魚以外,其他一概不吃。為此還在魚肚子里放進諸如維生素C 、 E 、復合維生素 B 、葉酸等各種營養葯品,後來改喂施爾康。
適當的食量是保證動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剛到人工環境時,我們在飼養池中放了許多活魚任其食用。開食以後,就定量餵食。為了摸索食量標准,先是每餐敞開進食,得到每日進食量,然後取平均日食量減半作為日進食量標准。通過計算,淇淇的日食量為體重的 10%-11% 。不同的季節略有變動,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於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來調節其體溫保持衡定 ( 約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開始,要喂營養價值高的底層魚類,並增加食量。開春以後,逐漸代之以鰱、鱅魚,並減少食量。
編輯本段• 定期打掃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長江中,長江是流水,水質相對潔凈,到了人工環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飼養池水質會迅速惡化。最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沒有濾水設備,只能採用勤換水,定期清洗的辦法來保持水質相對潔凈。後來,在新白鱀豚館內引進了先進的水處理設備,從而保證了白鱀豚飼養池的良好水質。盡管如此,定期給淇淇打掃居室,清除池中的藻類,同時還定期給淇淇體檢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動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堅持以防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體檢,有病及時預防和治療,並建立了完整的水質、氣象、水文和餵食檔案,不但有效地預防疾病,同時,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編輯本段• 淇淇在武漢渡夏
武漢素有火爐之稱,夏天的氣溫可高達 40 多度。最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沒有遮陽棚,池中的水溫可達 30 多度。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經探索過一系列降溫措施。最初,用卡車拖冰塊,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經濟,也不安全。後來,給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陽棚,結合夏天給淇淇服用防暑降溫的中成葯,同時給淇淇沖涼,使淇淇安然渡過了一個個酷暑。 1992 年淇淇遷入新居後,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溫的循環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編輯本段• 給淇淇找伴兒
幾乎在淇淇進入婚配年齡的同時,為淇淇尋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經展開。 1986 年 3 月,曾成功為淇淇尋求到一位佳麗——一頭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與淇淇相伴整整兩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時,因患肺炎,於 1988 年 9 月離淇淇而去了。 1995 年底,又從長江捕捉到一頭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於湖北省石首市的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半年後,那頭雌性白鱀豚觸網而死。從那以後,受經費短缺所限,活體捕捉白鱀豚的條件和技術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數量越來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給淇淇尋求到一位伴侶。
編輯本段• 淇淇喬遷新居
1992 年 11 月,在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同志及其他領導人的關懷下,在中國科學院、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日本江之島水族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進的白鱀豚館落成。該館包括一個主養廳、一個繁殖廳、一套水處理系統和一棟實驗樓。主養廳和繁殖廳內有腎形的主養池、圓形的副養池、小的醫療池和圓形的繁殖池,總水量 1500 噸。最初,把淇淇遷至腎形的主養池,習慣於圓形池的淇淇很不適應,拒絕進食。後來,不得不把它遷到圓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過了他的最後十年。
編輯本段• 淇淇也會生病
盡管淇淇過著獨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飼養人員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規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約 10 公斤 的活魚。淇淇每天還接受訓練員給它規定的訓練任務,並完成各種科學實驗。每個月,要對淇淇進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抽血化驗血相、測量體溫、檢查皮膚是否有水霉病、做心電圖等等。有時還根據情況抽取胃液進行化驗。若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會在淇淇吃的魚中添加維生素、抗菌素或微量元素及營養葯物等。盡管如此,淇淇在 1996 年春仍大病一場。
1996 年 1~5 月間,淇淇患上了嚴重的肝損傷並發高血脂、高血糖症, GPT 指標高達 1500 單位(平常值的 150 倍!)、甘油三脂指標高達 11000 單位(平常值的 100 倍!)、血糖指標高達 900 單位(平常值的 9 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緊急動員、全力救治,及時組織了有美國、香港、台灣專家加入的大會診,並得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有關專家的直接指導。經採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難度的操作和長達近百天的精心護理,淇淇方轉危為安,恢復健康。
編輯本段• 淇淇成為明星
1 、白鱀豚保護的「親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時間最長的白鱀豚。社會各界、世界各地關心白鱀豚的人們紛紛前來參觀淇淇,並通過淇淇來了解整個白鱀豚的現狀、探討保護白鱀豚的對策。通過淇淇,人們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麗和可愛。凡是看過淇淇的人,無不被它那美麗的體形、漂亮的顏色、瀟灑的游姿所打動。凡是了解到白鱀豚瀕危狀況的人,無不為之擔憂。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傳遍世界各地,成為當之無愧的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也成為人們關注白鱀豚的命運、甚至是關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的焦點。
2 、認識和研究白鱀豚的最佳對象
23 年飼養淇淇的歷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的歷史。圍繞淇淇的飼養,在白鱀豚的飼養學、行為學、血液學、生物聲學、繁殖生物學、疾病診斷與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價值的資料、經驗積累和科學研究成果。這使得我國的鯨類學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
3 、孩子們的朋友
23 年來,淇淇已成為無數關心大自然的孩子們的朋友,他們定期來看望淇淇,搜集有關淇淇的各種資料和報道、注視淇淇的一舉一動。如,武漢市南望山小學成立了數年的淇淇護衛隊,培養了一批熱愛環保,關注白鱀豚的小環境衛士。又比如,武漢市育才小學潘晶同學獲全國「孩子們心中的動物世界」徵文一等獎的《讓長江重現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們的童心,讀後感人至深。
編輯本段• 淇淇的離去
進入 2000 年以來,淇淇逐漸步入高齡,從身體外表、行為、攝食、生理指標等方面顯現出衰老跡象。特別是 2001 下半年以來,淇淇的活動能力明顯下降,餵食時,對目標很難定位,幾乎抓不到活魚。進食量也大為下降,食量由正常時的每天 9~ 10 公斤 減少到5~ 6 公斤 。體質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發生的頻率增加。體表,特別是頸部皮膚鬆弛,皺紋增多。體重減輕。針對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謝能力,延緩淇淇的衰老。經過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轉,進食基本正常。特別是7 月上旬,未見明顯的進食緩慢和消化不良。 7 月 14 日早上 6 點半 ,飼養員巡視時,未見異常。 8 點 25 分,當飼養員給淇淇喂早餐時,發現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詳地離去了。
200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我所研究人員與曾多次參加 淇淇 疾病診斷治療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學專家共同對淇淇的死因進行了分析,根據大體解剖、行為、血液生化指標諸方面的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1 )食道和氣管周圍沒有充血、腫脹、糜爛等損傷,呼吸道沒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 )據近期心電圖檢查的結果及心臟冠脈沒有缺血壞死性改變的解剖結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 )心、腦、腎、肝、肺、胰及胃等諸臟器均未見彌漫性出血壞死性病變,不支持彌漫性血管內出血; 4 )肺部無明顯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 )各臟器均未見腫瘤性病變。結論:近年來,淇淇食量明顯下降,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體重逐漸減輕,以及一些生化指標的改變,表明淇淇已年老體弱,代謝能力持續下降,造成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失調,內環境和活動規律紊亂,機體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屬高壽自然死亡。
編輯本段• 人們對淇淇的懷念
淇淇的辭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會各界、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1 、社會各界關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國內外許多關注白鱀豚命運的單位和人士紛紛表示關切之情,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手機簡訊紛至沓來,共有 70 余份,對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對長期從事白鱀豚保護和研究的科研人員表示慰問,對繼續做好白鱀豚保護工作給予支持和鼓勵。單位有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湖北省水產管理辦公室、湖北省水產研究所等;個人有中國科學院陳宜瑜副院長、陳竺副院長,日本江之島水族館館長崛由紀子(也是白鱀豚館的名譽館長),日本鯨類專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國鯨類專家湯姆•傑弗遜、亨利•苷茨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及地方等媒體的多位報道過白鱀豚的記者,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和安徽銅陵白鱀豚養護場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園、台灣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島水族館的同行等。
2 、媒體紛紛報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華社率先於 14 日 23 : 10 分第一時間發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隨後,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以及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多家報紙和電視台均連續數天進行動態報道,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的「時空連線」、「紀事」,「講述 」 欄目 ,「走近科學 」 欄目以及「科技博覽 」 欄目等分別來采訪拍攝,進行深度報道。淇淇去世後的兩個月以來,除各大媒體新聞報道以外,中央電視台推出 5 套專題節目,湖北電視台推出「幸運地球村」專題節目,武漢電視台推出「科技之光」專題節目,中國電影集團與日本富士電視台推出 1 套專題節目。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報道累計已超過 100 篇次。許多網站也紛紛轉載相關文字和圖片。一時間「淇淇走了」、「別了淇淇」、「永遠的淇淇」觸目可見。
3 、淇淇去世後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首筆捐款
7 月 15 日 ,設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詢公司康鈞先生的傳真:「讓我們把對淇淇的愛,化作一種力量,讓長江變得更清澈,讓長江真正變成一條母親河,使人類和淇淇們永遠和睦相處。」 康鈞先生還特意捐助 1000 元人民幣,表示為保護長江、保護白鱀豚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也是淇淇去世後收到的第一筆捐款。
4 、環保小衛士參觀白鱀豚淇淇標本
7 月 18 日 上午, 35 位武漢市環保小衛士夏令營的營員抬著花籃來到白鱀豚館,看望剛剛製作成標本的淇淇。花籃的緞帶上寫著「淇淇,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心中的最愛,我們永遠記著你」。
孩子們原本在 7 月初就確定了這次活動,當 7 月 14 日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孩子們表示盡管淇淇離去了,他們還是要來告別一下,以表達自己關注環境保護、關注白鱀豚的心願。他們也是淇淇去世後首批前來參觀的小學生。
在淇淇的標本前,獲得「湖北省環保小衛士」稱號的武漢市育才小學六年級學生馬婕代表所有營員宣讀了一封《給淇淇的信》:……今天我們見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矯健活潑的英姿。此時,我們心中不僅僅只有悲痛,還有許許多多遺憾。雖說,你是帶著人們對你的厚愛安詳地離開的,但是你的同伴們至今還生活在長江的惡劣環境之中。你的離去,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是一種啟示:白鱀豚是國寶,可卻快瀕臨滅絕了……只要全世界的人們都團結起來,努力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把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瀕危動物拯救起來,也就是拯救了全人類。放心吧!淇淇,我們會象關愛你一樣關愛你的同伴,讓他們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園。
5 、陳宜瑜副院長、陳竺副院長指示水生所要繼續做好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
7 月 16 日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通過電話向水生所為淇淇人工飼養付出辛勞的全體同志們表示慰問;同時指出,淇淇 在人工飼養下存活近 23 年,成為 世界上飼養時間最長的淡水鯨類動物之一,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績。 23 年來,科研人員通過對淇淇的飼養和研究, 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為保護白鱀豚這一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和其他珍稀動物作出了貢獻,使得我國的淡水鯨類研究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佔有了重要地位。
陳宜瑜副院長強調說,淇淇雖然離去,但保護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員繼續努力,抓緊對白鱀豚的保護工作,同時加強對長江江豚的研究和保護,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7 月 19 日 ,水生所又接到 陳竺副院長的電話指示,要求水生所認真研究、總結淇淇的飼養經驗和死因,形成報告。就白鱀豚今後的保護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 、水生所表示要繼續做好白鱀豚保護工作
7 月 16 日 ,水生所副所長、鯨類專家王丁博士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各界表示:淇淇雖然離開我們,但並不意味著白鱀豚保護工作的終結。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們要加快保護工作的步伐,因為長江中還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親長江江豚,它們正瀕臨滅絕的邊緣。水生所作為長期從事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研究單位,深知任重道遠;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繼續支持和關心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
7 月 23 日 ,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專題報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後白鱀豚研究與保護工作的思路: 1 、繼續積極與農業部等有關部門配合,堅定不移地推動「白鱀豚遷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實施; 2 、配合遷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實施,在條件適當的時候,再引白鱀豚進入白鱀豚館,展開繁殖方面的研究; 3 、繼續加強就地保護; 4 、抓緊時機,開展長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學研究與保護工作; 5 、利用已有的經驗和條件,適當開展其他珍稀鯨類動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動物的研究; 6 、進一步開展與白鱀豚有關的科普宣傳和環保教育工作。
豚到中年 形單影只
1999年,「三•八」剛過,從武漢中科院水生所傳來消息, 「淇淇」近來食慾不好。以往一頓飯的5斤魚三口兩口就吃完了,可最近10分鍾過去了,它的飯筒里還剩下好幾條。
原來,每年的3-6月是其發情期,它已經孤獨地在所里生活了18年零3個月。
「淇淇」是一頭白鰭豚。它的知名度很高,因為人工飼養的白鰭豚全世界就這一頭。白鰭豚,只生活在中國長江的中下游,它和大熊貓一樣,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說到知名度,白鰭豚當然遠遠趕不上大熊貓。不過,要論起輩份,大熊貓的存在只有五六百萬年,白鰭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2500萬年左右了。
白鰭豚在公元2000萬年前離開海洋進入長江。公元200年前,《爾雅》中出現關於白鰭豚的描述,並稱它為「長江女神」。科學家們相信,當時長江中的白鰭豚數量至少超過5000頭。到了1979年,中國政府將白鰭豚定為「瀕危水生動物」。1986年,中國專家在國際會議上宣布,白鰭豚已不足300頭。同年,白鰭豚被國際自然環保聯盟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1993年,有關專家再次發出警告,白鰭豚數量已不足百頭。
「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在洞庭湖口被湖北嘉魚縣漁民捕獲的。它的脖子上至今還留有被大鐵鉤子鉤上岸時留下的兩個深深的大洞。
1996年,「淇淇」得了非常嚴重的肝壞死,肝功能GPT正常值應為十幾,「淇淇」最高時超過1000。整整4個月,「淇淇」靠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轉危為安。
1997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了「長江瑰寶——白鰭豚」展覽,隨後,北京、江蘇、香港的一些「綠家園志願者」到武漢中科院水生所看望了「淇淇」。當時學生們問科學工作者:對「淇淇」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科學家們回答說:趕快給它找個「女朋友」。現在「淇淇」發情的表現很明顯,特別是春夏之交時,身體都變紅了,並發出尖叫聲,煩躁不安地繞著池子很快地游、打水,行為比較復雜。一個動物單獨養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可能有的變態行為,「淇淇」都出現了。據目前科學研究表明,白鰭豚的壽命是30多年,「淇淇」已是「豚」到中年。
女友「珍珍」英年早逝
幾年前,國際上一些捕海豚的專家在長江考察後宣布:長江水面復雜,以他們的經驗看不適於江上捕豚。
不過,帶著為國爭光的心勁兒,武漢中科院水生所的華元渝教授組織了兩支漁民隊伍,從捕江豚開始練手。到1996年,第一次一下子就圍住了9頭白鰭豚。站在嚴冬的江水裡,漁民們拉著大網,硬是在水裡和豚一起掙扎著。華教授說當時他有一個失誤,捕之前他問漁民,如果把豚圍住了,你們有沒有辦法捕起來。漁民們說:祖祖輩輩都是打漁的,只要圍住沒有起不來的?那天剛圍到豚時,人們個個開心得不得了。可圍得太大了,水流得又太快,沙灘上打不了錨,40多人怎麼也拉不動,所有的人都被豚拉到水裡了,水沒到了胸,人一個個地都浮起來了,可誰也不鬆手中的繩子,華教授的嗓子都喊啞了,拚命叫大家把網放掉。最後實在是沒有力氣,眼睜睜地看著9頭活蹦亂跳的豚捕出水面後又全都跑了,漁民們也一個個哭成淚人。好不容易圍住的呀,那麼多豚,那麼可愛。
1996年3月31日,在我們國家保護白鰭豚的大事記中,這是值得記住的一天,中國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為了保護白鰭豚而捕到了它們。那天,華教授帶隊發現兩群白鰭豚,一群9頭,一群7頭。吸取了上次的經驗,他們用切割的辦法只圍住了其中的3頭,這顯然是一個家族。圍住後大家都非常激動,一個個忍不住往水裡跳。3月份,水溫14°,人下去渾身像刀割一樣。其中一人下去後活活凍僵了,被人救起來。
當時捕豚有指標:兩頭。盡管知道人家是一個家族,也必須放掉一頭。為了給「淇淇」找伴,決定捕兩頭雌性的。先捕起來的一頭取名「蓮蓮」,有人說是母的;又捕上來的一頭小的,後取名「珍珍」,是母的。捕到了兩頭「母的」,皆大歡喜。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白鰭豚的家族觀念那麼強。人們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現了:兩頭豚運走後,剩下的那頭一直在那裡轉,直到第二天還在那段江里游來游去,孤獨無助地哀嚎著。豚也是有靈性的動物,是我們人類把人家好端端的一個家給拆散了。
非常遺憾,「蓮蓮」是公的,和「珍珍」是父女。剛捕回來的「珍珍」因病沒有力氣浮出水面呼吸,「蓮蓮」怕「珍珍」憋死,就幫著女兒把它的頭托出水面讓它呼呼。可「蓮蓮」自己卻從捕上來後就絕食,終於又餓死在我們人類的手中。在短短的時間里,「珍珍」先失去了母親,又失去了父親,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間。
「珍珍」來到武漢中科院水生所和「淇淇」見面時,「淇淇」在池子里已經養了4年,沒有接觸過任何同類。它初看到「珍珍」時非常緊張。一開始還沒把它們放在一塊,而是放在兩個池子里,中間有一個過道。豚在裡面可以交換信息。剛開始兩只豚都緊張得不吃東西。後來它們慢慢往過道邊上游,你看我,我看你,頭對頭好像互相觀察。工作人員在水裡放了一個水聽器,能在水下採集信號。在眾多信號中,有一種就是互相之間通信兒的信號,說明它們之間正頻繁聯絡,溝通信息。有一天早上,工作人員發現「珍珍」游到「淇淇」的池子里去了。剛游進去時「淇淇」很緊張,在一個小地方使勁轉,不願意過去。大概兩三天後,它們才慢慢熟悉了,那種呼喚聲也沒有了。
「珍珍」和「淇淇」共同生活時性未成熟。在它們都還沒來得及感受「男歡女樂」時,「珍珍」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結束了她年輕的生命。當初捕到「珍珍」時,激動得跳到水裡以至於凍僵了的那位年輕的科學工作者,知道這一消息時,淚水忍不住嘩嘩地流了下來。為了捕到白鰭豚,有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守在江里了解白鰭豚的習性。數九寒天,他們凍著過;三伏天,他們被蚊子咬得皮膚像紗窗似的。夜裡看不到白鰭豚,他們練就出了辨別江豚和白鰭豚聲音的本事:「呼哧、呼哧」的是江豚;「噓哧、噓哧」的是白鰭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