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是什麼獎
「一種關注」單元1978年在戛納電影節正式啟動,主要關注國際新影人作品。本單元素以影片獨特的審美和新穎奇異的小眾風格聞名,最佳影片也一般會頒給不知名的導演。
2011年,第69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芬蘭導演尤霍·庫奧斯馬寧首部長片作品《奧利最開心的一天》當天獲頒「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
2016年日本導演深田晃司新作《臨淵而立》(又名《小風琴》)獲得「一種關注」單元評委會獎,美國導演馬特·羅斯憑借《神奇隊長》獲得該單元最佳導演獎。
金棕櫚獎的獎項歷史
戛納國際電影節從1946年創立到1954年,最高獎項名為「國際電影節大獎」,獲得大獎的導演一般會收到當代藝術家打造的一份藝術品作為獎品。
1954年,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幾位珠寶設計師為電影節設計獎杯,要求主題要與戛納的自然環境相匹配。設計師呂茜埃娜·拉宗(Lucienne Lazon)從戛納海邊隨處可見的棕櫚樹獲得靈感設計出金棕櫚獎。同時棕櫚是戛納的象徵,非常符合宗旨。
1955年,金棕櫚獎首次成為電影節的獎杯。1964年至1974年期間,金棕櫚獎又恢復「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名稱。1975年開始,金棕櫚獎固定。1998年,瑞士珠寶商蕭邦(Chopard)對獎杯進行了現代化的修改,使之更加與時俱進,具有現代生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種關注
Ⅱ 鞏俐在電影界的地位有多高你怎麼看
記得前段時間的網路視頻,在線播出關於嘎納電影節走紅毯的事情,曝出鞏俐的言表事件:沒有演技,走什麼紅毯?!對於鞏俐的這句話在當時文章下面的評論區里支持的聲音呼之輿高。
鞏俐的性格特點直率坦誠,對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都有極高的要求,比如她的「秋菊打官司」電影拍攝時,環境很冷,她努力堅持真實拍攝,看花絮的時候精心觀察她的手都有了凍瘡,至今還有發作。
什麼是好演員?什麼是好演技?什麼叫有實力?看了鞏俐的電影分析她的每一部電影作品,不無感慨為鞏俐本身而得意的不只各別人,是更多的喜歡鞏俐的朋友,都會羨慕她的美麗和 健康 的自信。
金馬獎是華人電影的最高獎項,在11月17日金馬獎頒獎典禮舉行盛大儀式,然而鞏俐作出拒絕頒獎,李安解釋:鞏俐小姐是想在台下與評委們有切蹉,她只想和評委在一起。這一理由雖很牽強,但不能不說目前獎項的評選,問題不小?我想鞏俐堅持自我一定有她的道理!
娛樂 圈的演員們,憑著自己高超的演技,能被封為「影帝」「影後」「視帝」「視後」,這已經是對演員極高的榮譽了,但是光具備這一點還不足以在 娛樂 圈有多高的地位及影響力!
還要對影視業做出巨大貢獻,以及在 娛樂 圈的號召力影響力夠強「威望」夠高才行!
要說鞏俐在 娛樂 圈的地位有多高,已經概括不了她的「身份」了!
應該說鞏俐在國際 娛樂 圈的地位有多高才對?因為 鞏俐 自2000年以來,18年的輝煌史是非常驚人的,被任命過各國權威極高的電影節評委主席,對!是評委主席哦!獲得過很多國際大獎,所以說她是國際 娛樂 圈地位及影響力較高者之一。
鞏俐能從中國 娛樂 圈裡的一位影視演員,走出國門,並且在國際 娛樂 圈成就、地位及影響力如此之高,不是用「影後」之位能形容了的!
如果「影後」已經形容不了她的地位的話,那在晉級的話,就是「皇」與「王」,所以鞏俐的另一個別名就是「鞏皇」「女王」,這個稱位「牛」吧!但是在 娛樂 圈並沒有這個獎項封號,這個別名稱呼也是大家私下「公認」的吧!
不管怎麼說;一年一影後,一個時期(時代)才出一「女皇」,所以說鞏俐在國內 娛樂 圈的成就、地位及影響力,女演員們目前是「無人能及」的!
正如提問者所言,鞏俐是位家喻戶曉的明星,出演過太多優秀的電影,在影幕上塑造出眾多有血有肉有性格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和喜愛。
據我所知,祖籍山東濟南的鞏俐在海內外頗有知名度,是兩屆"金雞獎"、"百花獎"的女主角獎得主,入選了"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在國際上也得獎無數,而且都是含金量極高的獎項,獲得過"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也許以上所述,極能證實鞏俐的高地位吧。
我前幾年看過一篇文章,上面介紹說,外國人評論鞏俐是全球最美的五十位女電影明星之一,可見她的形像已深入人心。她還擔任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糧農大使等。此外,還有幾個國家授予她幾個很高的頭銜,足見她的地位在國際上之高,非一般女星可比。
鞏俐獲得了不少殊榮,但她很低調,不炫耀自己。在國外著名的電影節上,比如柏林或者威尼斯電影節上,舉辦方會邀請她擔任評委會的主席。她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在國際上也是聲名遠播,她如今取得的成就,令不少人忘塵莫及。
大家對鞏俐都不陌生。作為電影界的一姐,鞏俐在 娛樂 圈裡面的地位,至今都無人可以動搖。在中國 娛樂 圈中,她可以說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在80年代的時候,鞏俐在國外就已經有了挺高的知名度。作為中國 娛樂 圈的藝人,憑著她高級感的五官和完美的身材,擁有了很多國際粉絲。那鞏俐究竟為何有這么高的地位呢?
首先,鞏俐自身條件好,長相是標準的東方美女,氣質也出眾;論演技,鞏俐塑造人物的能力非常的強,每一個角色都能夠詮釋的很到位。
鞏俐的作品幾乎都是電影,而且每一部幾乎都是經典,鞏俐也曾獲得過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這些國際性的大獎,是包攬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聲名鵲起後,也擔任過各大評委會的主席,如柏林國際電影節等。不僅如此,她也是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還有法國的「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等,所以鞏俐被喜歡她的人尊稱為「鞏皇」。
近期,在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里,章子怡回憶,自己和鞏俐拍電影《藝伎回憶錄》時,被鞏俐扇巴掌。
兩人在開拍前討論,決定真打巴掌,不然來來回回打都不真實。
鞏俐對自己演繹的人物,有一種深入靈魂的信念感。
她說過:「我沒有放棄任何鏡頭,哪怕半秒鍾都不能鬆懈。」
每次入戲時,鞏俐都有種感覺,她扮演的人物一直在看著她、圍繞著她,對她說:「我有一個故事,你幫我演給大家看。」
電影上映時,她也會覺得,這個人物的靈魂也會來看電影,「看我演的她」。
融入人物的靈魂深處
鞏俐很喜歡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一句話,要想演好一個角色,不是光要扮演她,而是要努力成為她。
她一定要一點一點過戲,問導演很多問題,弄明白劇情的來龍去脈,再回去琢磨,想完了還要跟導演再談,翻來覆去好幾次。
如果台詞或者情節不對,她就會一直堅持不懈地跟導演談。
前期准備的過程中,鞏俐會去體驗生活,認真揣摩人物的性格、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
拍《紅高粱》之前,鞏俐在山東濰坊的高密住了兩個月。
每天,她都要練挑水,一邊的肩膀被扁擔磨破了,就換另一邊繼續挑。
「不能用空桶假裝,會左右搖晃,而有水的桶是上下顛簸的。」電影里的那一片高粱都是她們親手種出來的,演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融入環境。
拍《藝伎回憶錄》時,為了了解日本文化,她花了一個半月體驗生活。
在5個月的拍攝期間,她每天練習扔扇子幾千下,在電影中的扇子舞表演達到了專業水平,「後來真的感覺自己變得有點瘋狂」。
電影《藝伎回憶錄》劇照
《三打白骨精》中,為了演好白骨精,她看了許多國內外關於妖精、吸血鬼的書,還自創了「無呼吸法表演」,「觀眾看不到白骨精的呼吸,因為妖精不需要這些」。
張藝謀導演《歸來》,女主角馮婉瑜的唯一人選就是鞏俐。
「你確定讓我演嗎?這個角色很難把握。」
「只有你能演,你就開始准備吧。」
她在楊瀾的訪談中說:
為了傳神地表達人物,鞏俐到老人院,和失憶症病人一起相處了兩個月,用心感受他們的狀態和生活。
她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陸焉識用鋼琴彈了一段《漁光曲》,想要喚醒馮婉瑜的記憶。
走到樓梯口的馮婉瑜聽到琴聲,眼中閃光,有所觸動,激動地走上樓。
望著陸焉識彈鋼琴的背影,她眼含淚光,充滿柔情。她慢慢靠近,把手輕放在他的左肩上,彷彿就要認出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丈夫。
鋼琴曲停止了,陸焉識顫抖地抽泣著,轉過身,淚流滿面地抱住她。片刻間,她眼中的愛意消失了,又流露出了生疏與敵意,她不僅認不出來他,還猛推了他一把。
「演這場戲的時候,他背對著我在彈琴,我不知道陳道明的表情。當他回頭看到我的樣子以後,他受不了了,我看到他的表情,我也受不了了,現場的人也都哭了。」
深入靈魂的演技,讓她成為世界影史上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戛納、柏林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是首位擔任這三大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華人,是首位兩度擔任三大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戛納電影節官方曾公開表示:「鞏俐是戛納的女兒。」
2016年,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式紅毯上,戛納官方給了鞏俐「清場待遇」。
從出場到走上台階,整張30米的紅毯上,只有鞏俐一個人,官方鏡頭近2分鍾都一直聚焦在她身上,主持人還兩次大喊「Gong Li」,創下華人影星在開幕式紅毯的最高禮遇,也是對她30年電影生涯的肯定。
鞏俐亮相2016年第69屆戛納電影節紅毯
12月31日,她迎來52周歲生日。即使到了天命之年,她精緻的臉龐、端莊的氣質、曼妙的身材,絲毫不懼歲月的侵蝕。
沒有困難就不會成長
無論是出席戛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還是拍攝 時尚 海報,鞏俐的眼睛裡一直有種無所畏懼的光,哪怕曾經幾次考藝校都失敗,哪怕感情曲折飽受非議,也仍然不能把她眼睛裡的傲氣奪走。
這與家庭的教育有關系。家裡五個孩子中,鞏俐是最小的,可是家人從來不嬌慣她,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
與《秋菊打官司》的情節驚人地相似,文革後,鞏俐的媽媽也去北京告過狀,為自己平反。
媽媽一直跟她講,你想考表演就要靠你自己,不要靠我們。
高中時,鞏俐就自己到處跑了,在火車上站一晚上到北京、上海考試。
1983年,鞏俐高考落榜。她沒放棄,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復習文化課,准備再次高考。
兩年後,鞏俐報考中央戲劇學院,但她的高考分數與藝術院校錄取分數線還差了11分。
中戲招生組的老師們都為她惋惜,寫了一份報告呈交上級部門,申請對特批錄取鞏俐,獲得了通過。鞏俐進入了中戲表演系。
「所以那時候就已經什麼都不怕,覺得沒有困難也不會成長。」
1994年,鞏俐和葛優代表張藝謀的《活著》來到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我是要代表導演領評委會大獎的,但那天早些時候,我接到電話說我父親去世了。而這部電影叫『活著』。」
鞏俐亮相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她上台了,沒有說明那天她的父親剛剛去世:
她走下台,哭了很久說:「我想明天就回家。」
「你不能回去,因為你還有很多專訪要做。你也不能在專訪期間情緒化,因為這是你的工作。」工作人員告訴她。
那一刻,她懂得,身為演員,在獲得巨大的聲譽的同時,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生活和職業必須分得很清楚。
「生活中出現任何問題,也不能把它們帶到片場,因為你正在表現另一個人物。如果你那麼做了,就不能聚精會神。」
每個人都需要 情感
在熒幕上,鞏俐扮演的女性大多勇敢堅韌、敢愛敢恨;在紅毯上,她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的霸氣讓人折服;但在愛情中,她卻是個容易流淚的女人。
鞏俐渴望愛情,她渴望那個與她默契相投的人,能夠給她一個家,白頭偕老。
鞏俐剛進入中戲的第二年,也是張藝謀導演生涯的開端,他們相遇了。
在電影之路上,他們互相扶持、互相成全。
這八年,兩人創作靈感井噴,《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幾部經典作品,讓張藝謀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世界級別的導演,也把鞏俐送上了世界三大電影節的紅毯,成為「東方最美女明星」。
轟轟烈烈的8年愛情,卻沒有等來她想要的結果。
鞏俐的媽媽在采訪時回憶了事情的經過。
1993年前後,鞏俐到上海城隍廟算卦,算卦人讓她最好在30歲前就結婚。
鞏俐去問張藝謀,張藝謀眉頭一皺說:「結婚?我從來沒想過。」鞏俐一聽,委屈得當場就哭了。
當時她和張藝謀正在江蘇拍《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休整期間,小俐回家來,我就發現她精神狀態非常不好,兩眼發直,時不時地眼圈發紅。」
媽媽十分焦慮,幾次問她。
媽媽心裡全明白了,這是和張藝謀鬧別扭了。
鞏俐的二哥專程找張藝謀慎重地談結婚的事,得到了這樣的回答:「結婚不就是一張紙嗎?你為什麼非得看重這張紙呢?」
張藝謀說完一扭身走了。鞏俐的心也涼透了。
後來,兩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但談到他,鞏俐還是忍不住流淚。
2006年3月,兩人分手十一年後再度合作。
在《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電影發布會上,張藝謀提及,在十四年前,他曾經在長城上許願,一定要讓鞏俐演一次女皇——鞏俐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今年,鞏俐出席活動,一襲白裙的她,笑容迷人。在見到張藝謀的瞬間,她卻突然泣不成聲。
就算過了20多年,她依然無法釋懷。
讓人心酸的是,鞏俐近幾年在采訪中談到對婚姻的理解時,與之前有了改變。
也許,她是看開了;也許,她一直忘不了他。
分過手、離過婚,也無法泯滅她對愛情的嚮往。
近幾天,鞏俐被拍到與法國男友電子音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一起牽手逛街,挑選鑽戒。
《歸來》中馮婉瑜和陸焉識長久而堅定的愛情,讓鞏俐感慨:「每個人都需要一種 情感 在心中,才會過得有意義,特別是女生,每個女人都希望不會後悔這一生。」
數量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與鞏俐合作20年的經紀人曾敬超說,任何外在的評論都影響不了她,她對所有緋聞都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就跟她媽媽一樣,她媽媽說,這些東西不要看,她就把八卦雜志都丟到一旁。」
在復雜的電影圈環境下,鞏俐的率真與灑脫,讓她勇往直前。
作為國際明星,她沒有工作室,不會包裝自己,不會迎合受眾,還推掉過「007」電影。
「我不喜歡太多出頭露面,這不是我的個性。」她說,「我會願意出來為我自己的電影做宣傳,因為是我演的,比較有責任、有說服力來告訴大家這個角色。」
面對當下中國影視圈的亂象,只有她敢說出真實的想法。
「自娛自樂根本走不向國際,外國人對中國電影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只是說中國現在有很多投資電影的人,有很多錢,人很多,所以他們會來賺中國人的錢,他們對中國電影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我們應該拍一些好的電影,給不同層次的人看的電影,有不同的電影院,不只是給小孩和年輕人看的,也有一些藝術院線,一直在播放經典影片,應該向國外學習這些東西。」
身處事業巔峰,她依然非常清醒。「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你得到的所有,不是偶然的,肯定是付出了代價,成功之後怎麼去維持,去努力,這個很重要。」
從影30年來,鞏俐只有三十幾部作品,並不高產。她不會像很多人一樣,一年拍三四部電影,如果拍了一部,就希望別人能記住這部作品。
在很多采訪中,她都表達了自己挑選角色的原則——不喜歡重復。
「數量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我應該挑一些自己喜歡的、沒有演過的角色。觀眾能夠在這些角色里找到自己的一點影子,學到一點東西,這才是我作為演員的標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松浦晃一郎說,鞏俐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最美麗的電影女演員」。
她通過自己的表演,溝通了不同文化和時代的人,跨越了語言障礙,向全世界的觀眾介紹了人類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東西。
最近,鞏俐出演婁燁的新電影《蘭心大劇院》,飾演二戰期間為盟軍收集戰時情報的女星於堇。
從封建男權下隱忍壓抑的反叛女性四姨太,到善良倔強的農村婦女秋菊,再到風情萬種決絕不甘的日本藝妓初桃,每個角色的性格都紛繁錯雜,難度頗大,但經她的鍛造後,都讓人過目不忘。
期待下次在熒幕上看到她時,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
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梁》成名,
該片獲得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
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片包攬歐州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機獎。
2000年憑借電影《漂亮媽媽》獲得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2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4年獲得戛納電影節紀念大獎;同年上榜美國《首映》影史百大偉大表演。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藝術家。
2006年上榜美國《華盛頓郵報》全球年度5位偉大演員。
2007年憑借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10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
2014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15年入選聯合國16位影響人類文化藝術家。
2016年2月8日主演的古裝神話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
個人認為:鞏俐的地位是很高的。不管是做演員,還是代言產品,還是流行趨勢,鞏俐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中國
Ⅲ 69屆戛納電影節舉辦中心場館叫什麼
法國戛納電影宮盧米埃爾廳是第69屆戛納電影節舉辦中心場館。
戛納電影節是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城市戛納,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共有1869部報名,最終21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2016年5月11日-22日在法國戛納舉行,該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式22日晚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廳舉行,5月23日凌晨,為期12天的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
Ⅳ 戛納獲獎短片《時間代碼》,看後有何感想
2016年,第69屆戛納電影節在5月份開幕。西班牙真人短片《時間代碼》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15分鍾的短片放映完後,會場上笑聲、掌聲、歡呼聲十分熱烈,讓其它入圍角逐戛納大獎的短片黯然失色。
甚至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男女主曾經都是舞蹈演員,因為某種原因而告別了舞台,為了迫於生計而當起了地下停車場的保安。哪怕他人如今只是跌落凡塵的普通人,但還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踮起腳尖去親吻自己的夢想。
所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拚命點亮自己擦出絢麗的煙火,努力找尋詩和遠方,任何夢想都能羽化成詩,為自己譜寫出一首最美的贊歌。
Ⅳ 戛納紅毯上為什麼會出現群魔亂舞的現象
法國戛納電影節設立於1946年,自開辦以來,戛納電影節始終堅持推動世界電影的發展,振興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更好的國際舞台為目標,如今的戛納電影節在堅持初衷的前提下,不斷地創新進步,吸收新的電影概念和想法,致力於發現電影新人,為電影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法國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以及柏林電影節被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在電影行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很多電影人都以能夠獲得戛納電影節獎項為畢生的榮耀!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的電影人出席,而走戛納紅毯是戛納電影節里最重要的環節,各國影視明星都會通過短短的60米的紅毯展示自我,讓記者拍照,本來應該是電影人的盛會,可是這幾年的戛納紅毯上卻突然出現了很多網紅,各種搔首弄姿,群魔亂舞的走紅毯,還有賴著不走的小明星,著實拉低了戛納電影節的檔次和地位!
面對如此眾多的網紅和微商走在世界頂級電影節戛納紅毯上,著實拉低了戛納電影節的檔次,首先這是電影人的盛會,是推動電影發展和發現優秀電影作品的地方,怎麼可以出現這么多網紅非電影人士呢?這樣的現象到底是打了誰的臉呢?網紅的行為確實丟人,為了商業目的到電影節去走秀,不過戛納電影節的組織者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源頭問題不解決,這種現象是不會杜絕的。盡管組委會不承認售賣邀請函,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網紅手中的邀請函都是經過實名電子注冊的,並不是單純的贈予,這一點來看,很有可能組委會是默許這樣的買賣行為的,更有可能是內部人的操作不想公之於眾!
總之這種現象不根除,戛納紅毯將會越來越混亂,群魔亂舞還會再現!
Ⅵ 戛納電影節海報發布,致敬《楚門的世界》,你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
我覺得這部電影整個畫質比較清晰,而且劇情比較明了,尤其是打戲行雲流水,我感覺還是挺好看的。
Ⅶ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戛納電影機為何光腳走路
5月16日,暮光女光腳走紅毯登上熱搜,「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出現在戛納電影節的紅毯上,但穿不慣高跟鞋的她,在紅毯上把高跟鞋脫掉,直接光著腳走完了紅毯。Kristen Stewart又在紅毯脫鞋了。相比之前堅持到走完紅毯再換上她的萬年球鞋或光腳上陣,這次的戛納紅毯小K直接在數百台鏡頭前開脫,太真性情!
暮光女光腳走紅毯,網友紛紛評論:「只想說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畢竟人家的氣場地位已經不需要高跟鞋了」、「霸氣女神,為你打Call」、「鞋從哪兒借來的,鞋底看出來穿了有段時間了」、「還是依舊穿不慣高跟鞋嗎」、「一直都是這樣,拎著高跟鞋參加紅毯,脫口秀就是家常便飯的嘛」、「是因為她確實是不愛穿高跟鞋,這也不是第一次在這種場合脫高跟鞋了」
我們只是偷偷地脫,但是率性的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卻好幾次當眾脫,而且是在重要的場合脫。比如前幾天的戛納電影節上。
灑脫的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管不了這么多了,脫鞋後直接提鞋走紅毯,瀟灑地給他人美麗的背影。
看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面部表情,一幅終於解脫的輕松感。其實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已經不是第一次當眾脫鞋了。在72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也受不了高跟鞋的痛,直接脫鞋。在69屆戛納電影節的室外發布會上,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也管不了優雅不優雅了,提鞋光腳走路,還笑對媒體。
Ⅷ 戛納電影節在哪國舉辦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語: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39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合稱為世界五大電影節;又與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國的莫斯科影展並稱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海報(20張)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Ⅸ 戛納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第63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評審團大獎 《人與神》導演:夏維爾·畢沃斯
評委會獎 《尖叫的男人》導演:馬哈曼特-薩雷·哈隆
最佳導演獎 馬修馬立克《巡演》
最佳男演員 哈維爾·巴登《美錯》;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
最佳女演員 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最佳劇本 李滄東《詩》
第62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白絲帶》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評委會大獎 《預言者》 導演:雅克·歐迪亞
最佳導演獎 布里蘭特·曼多薩 《基納瑞》
評委會特別獎 《魚缸》 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 《蝙蝠》 導演:朴贊郁
第61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