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春節檔電影公布,你最期待哪一部影片的上映
首先,我最期待的肯定是《唐人街探案》第三部了,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一部電影。因為《唐人街探案》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我都去看了,大概有慣性吧,今年春節就打算看第三部了,拖了一年就更加好奇了。個人會去看《唐人街探案》第一部還是因為當時一直宣傳王寶強拒絕了徐崢的《港囧》去演了《唐人街探案》,就非常好奇,不過第一部確實還可以,第二部就差多了,還陷入了抄襲的風波,不知道第三部會怎麼樣,系列電影就是這樣,有慣性。
最後,動畫電影《新封神:哪吒重生》也很觀眾期待,國產動畫還是非常有市場的。老實說,國產動畫的發揮真的很不穩定,有時候挺令人驚艷的,有時候特別期待,卻又讓人失望。但是今年去電影院看的《姜子牙》感覺還可以,口碑也很好,感覺很有誠意,所以又重新燃起了對國產動畫的熱情,而且這部電影是追光動畫的,劇情怎麼樣另說,但是製作應該還算比較精良了,個人比較擔心他們會魔改,魔改到觀眾接受不了。
❷ 《人潮洶涌》破5.6億,日票房超《唐3》,它在這段時間都經歷了什麼
其實從這一部電影就可以看出一點端魚,那就是趨利避害。人潮洶涌在最開始上映的時候就遇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直接影響到一個電影的票房,那就是對他們的排片在當時。人潮洶涌的排片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較小的影院里邊兒,主流的影院就算給他們排面,也主要是安排在午夜人少的時候,或者直接惡意地提高他們的票價,讓其他人放棄選擇購買人潮洶涌的電影票。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什麼人潮洶涌可以逆襲。
第三,如何看待人潮洶涌的逆襲?
我現在最反感的就是有人說人潮洶涌,是一部最好看的春節檔電影。說實話,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捧殺。對於這一部電影來說,人潮洶涌只能說做到中規中矩,並不是非常好看。作為一部春節檔的電影,在最開始甚至主流的影院都不會推薦她就可以看出,在當時大家都不看好他的劇本,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真的是一個絕世好劇本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會這樣。
❸ 劉德華《人潮洶涌》口碑炸裂,票房撲街或止步2億,這部影片有什麼看點
作為陪伴了幾代人成長的偶像,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人潮洶涌》也引發眾多好評。
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失去記憶又一無所有的頂級殺手,和一個底層小人物落魄的龍套群眾演員,交換了身份。原本兩個實力懸殊的人在互換身份和角色的時候,展開了一段冒險的喜劇故事。
能讓劉德華、肖陽、萬茜、郭京飛、雷佳音這樣的實力派演員出演,又能讓路陽、郭帆、史航這些牛氣哄哄的導演客串其中,這個本子絕不會差!
5大看點,就足夠值回一張春節檔電影票了。
看點1:雙線逆襲,一塊肥皂造成的“懸案”
交換身份帶來的輕度懸疑,燒腦程度中低,大家都能看明白想清楚。
大量隱藏彩蛋,點亮中老年人的回憶值。
肖陽自帶喜劇氣質的外形和劉德華的反差萌帶來滿滿笑點。
致謝中國電影人的方式更是一種創新。
而除此之外,對中青年人恐怕還會有種感同身受的治癒。
劉德華從巔峰跌到低谷,就用一手的“壞牌”去打出了盡可能好的局面。
肖陽呢?彷彿拿了一手壞牌,中途作弊除了老千,可是卻發現換來的“好牌”也不是那麼好打的。
兩個人物的逆襲,兩種生活態度,能給你我某些啟發和慰藉。
❹ 劉德華新片《人潮洶涌》排片很少,華仔一向靠用心贏口碑,為何這次會這樣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2021年的春節檔期票房大戰雖未結束,但大局基本已定:《你好,李煥英》逆襲成功,未來票房登頂指日可待;《唐探3》也沒能跳出「口碑絕對命運」的最終輪回,也為後續4、5埋下了一顆隱形地雷……最失意的莫過於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不可避免的成今年最慘的那粒炮灰!
《人潮洶涌》是由饒曉志執導的新作,作為中國內地80後的導演,他的思維一直在致力於研究中國式的「荒誕喜劇」。在2018年一部《無名之輩》引發了熱議,讓大家看見了另外一種故事,由諸多的巧合和天馬行空的想法混合成的殘疾人和劫匪的喜劇故事。
這部電影也是劉德華繼《拆彈專家2》之後的又一部口碑力作,不過現在贏得了口碑,卻輸掉了排片和票房,這也是讓不少粉絲氣憤的事情,明明口碑這么好,卻沒有排片,確實讓人揪心。還是希望各大院線能夠多加一些排片,不要讓真正努力拍電影的華仔寒了心。
❺ 《人潮洶涌》口碑有好有壞,你覺得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人潮洶涌》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好看,故事情節也非常精彩,笑料也比較多,非常值得觀眾去電影院觀看。
三、這部電影劇本寫的好同樣也離不開演員本身,優秀的演技和氣質,尤其是大帥哥劉德華和肖央互換了人生之後,就像是產生了化學反應一樣,故事就這樣自然地展開,尤其是劉德華的反差萌也是電影里最大的笑點,很多人都在說作為偶像的劉德華,用嚴肅的語氣講述自己並不成功的經歷,這樣的場景就擁有喜劇的味,而一直演喜劇的肖央,卻能夠將一個好吃懶做的小混混演繹的十分到位,這部電影既有劉德華又有肖央,又有非常完美的故事情節,所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❻ 筷子兄弟王太利去哪了(筷子兄弟如何走到這一步)
「杜尚說人最大的藝術品是自己的人生,我決定不當畫家,改行拍電影去」。
1996年,16歲的河北男孩肖央來到北京,報考中央美院附中落榜,那時他頂著家裡的反對,留在北京復讀,跟三個同學一起租了幾平米的小房間,有一個人不得不睡在櫃子上。
復讀一年之後,17歲的肖央終於在1997年考上了央美附中。
這一年,28歲的王太利揣著1800塊錢,從山東來到了北京,「歌星夢是碎了,干點音樂周邊的事情也行啊。」
倆人當時還沒相遇,但年齡相差11歲的「筷子兄弟」,同一年在北京紮下了根。
2001年,肖央高考時,不想重復在央美附中的生活,決定不當畫家,轉而填了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影視廣告導演專業。
在改變高考志願的那一刻,他絕對無法想像,命運之輪悄然運轉: 20年之後,他會跟劉德華拍電影、而且還是並列的男一號。
這部電影,正是即將於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上映的
《人潮洶涌》 。
劉德華監制並領銜主演,饒曉志執導兼編劇,肖央、萬茜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個殺手與龍套互換人生的故事:
「頂級殺手周全(劉德華 飾)和落寞龍套演員陳小萌(肖央 飾)在一次意外中交換了身份。殺手在跌入谷底的過程中,重新審視了愛情和生活;龍套演員在冒充殺手的過程中,徹底重塑了人生。」
肖央在《人潮洶涌》中,扮演 落魄龍套 「 陳小萌 」,故事裡有著他與王太利共同的 人生軌跡 。
那是一段曾經在追夢的路上,每天都瀕臨崩潰的現實人生。
用竇文濤的話來說:「 想要了解人間疾苦,就看肖央的奮斗史 」。
肖央、王太利、劉德華,他們的人生軌跡,在同一個時間點產生了交集——
2005年,中國電影一百周年。 冥冥中,似乎一切都早有註定。
這一年,劉德華44歲,已經將第二個金像影帝穩穩捧在手中,還被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選為「中國電影百年形象大使」。
這一年,他給了一位新人導演300萬,那位導演拿著這筆投資拍出了《瘋狂的石頭》。
這一年,正在北電念大四的肖央,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幾萬塊片酬的廣告單子,廣告男主是王剛老師,而他的甲方——某文化公司的老闆,正是王太利。
王太利覺得這孩子不錯,少年老成,尤其倆人都喜歡音樂,一拍即合,就開始搭檔幹活兒。
2007年,他們倆各自出資一萬元,折騰出來第一部原創短片《男藝伎回憶錄》,極盡惡搞。
雖然只有6分鍾,但是迅速在網路躥紅,還拿下了某平台的特等獎,獲得了10萬元獎金,從此「筷子兄弟」正式成立。
之所以取這個名,寓意是「 中國特色、樸素、互不分離 」。
2009年,筷子兄弟事業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來了:40分鍾的網路電影《老男孩》。
但拍攝這部片子,不僅把肖央他們的錢包掏空、更讓他們每天處於崩潰之中。
首先是資金,原本這個片子作為《11度青春》系列電影的一部分,有平台給了10萬塊資金,但規定只能拍10分鍾片長。
肖央和王太利,把自己有關音樂的夢想、有關邁克爾·傑克遜的共同故事,都寫進了劇本里,結果時長超了,足足有40分鍾!
那咋辦?肖央把自己拍廣告這些年賺的幾十萬,全貼進去了。
在拍攝過程中,因為道具都盡量省錢廉價,結果拍一場火鍋戲的時候,全劇組都差點一氧化碳中毒。
王太利戴著假發跳MJ的舞蹈,跳著跳著假發自燃了!原來是便宜假發過於劣質,被燈光照太久就燒起來了!
拍攝中途,王太利的父親去世,他拍完剩餘戲份、回家料理父親的後事,一度打算放下對音樂的夢想。
在後來唱遍全國每一個KTV的《老男孩》這首歌里,王太利曾如此填詞:「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 。」
曲中的躑躅彷徨、壯志難酬,令無數人產生共情:「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4年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主題曲《小蘋果》一炮而紅,力壓鳳凰傳奇《最炫民族風》,成為新一代廣場舞神曲。
筷子兄弟不僅就此走上音樂事業的巔峰,登上央視春晚,還成為首個登上全美音樂獎舞台的華語藝人組合,並獲得「年度最佳國際流行音樂獎」。
肖央,這一年作為青年導演代表,與郭帆、寧浩、陳思誠、路陽由國家廣電總局指派,赴好萊塢學習。
後來郭帆拍出了《流浪地球》,陳思誠和肖央拍出了《誤殺》,路陽拍出了《綉春刀》系列。
上圖左起:路陽、寧浩、肖央、陳思誠、郭帆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筷子兄弟兩人的事業,開始朝著不同的「 夢想終點站 」走去。
外人看著一動一靜,肖央越來越火,而王太利卻「銷聲匿跡」,殊不知這正是他們最為enjoy的狀態。
王太利性格沉穩,更偏好音樂,就專注在音樂領域實現他的抱負,相繼製作了《我們是太陽》《ILOVEYOU》《鐵拳》等單曲;
從《唐探1》開始,哥倆就幾乎不再合體拍電影,王太利雖然也參演了《武林怪獸》《雪暴》等片子,但多為客串性質,重心不在上頭。
上圖:客串《武林怪獸》
肖央性格外向,學電影出身、也更偏好電影,在執導電影《天氣預爆》之後,從2015年的《唐探1》開始,作為演員的他幾乎一部上一個台階,就沒有讓觀眾出戲過。
不論是《唐探1》中的油膩探長;
還是《誤殺》中的深沉父親;
肖央個人的電影作品票房已達 67.21億 ,他也從配角到主角,一路以專業精神穩扎穩打,收獲觀眾和行業的認可。
2020年金雞獎、百花獎,他憑《誤殺》兩次與黃曉明、張譯、周潤發、易烊千璽等共同提名角逐「最佳男主角」,但兩次惜敗於黃曉明的《烈火英雄》。
劉德華在金雞頒獎前甚至說:「我願意用一生幸福換肖央拿(影帝)獎」。
很多觀眾也為肖央抱憾不已,他卻比誰都更清醒:「現在讓我拿獎,上去不知道說什麼,不享受那個(榮譽),我覺得危機感更大。」
劉德華為何如此看好肖央?
那是因為兩人在《人潮洶涌》拍了幾個月對手戲,他見到了肖央有多專業、有多不惜力。
之前拍《誤殺》時,有一場淋雨的戲,肖央連續淋雨三四天拍攝,把自己整個淋透,才有那種角色里的狀態。
這次拍《人潮洶涌》時,有場戲需要肖央被劉德華連續扇耳光,饒曉志導演要求「真打」,劉德華打得都心疼,肖央卻說不夠力、再來,據說拍完一共挨了30多個耳光!
第二天,肖央的臉都腫起來了。
劉德華贊道:「他對我的信任太大了,他是全心全意地投入這個角色」。
從央美附中落榜的少年,到廣場舞神曲的網紅,再到與劉德華在電影里「平番」的男一號,肖央也自覺恍若夢境。
「16歲的時候,如果有人告訴我,你長大了會跟劉德華一起拍一個電影,然後你們倆都演男一號,我肯定會罵那個人。」
但真正的事實,就像《人潮洶涌》中,肖央飾演的龍套演員在最危機的關頭,爆發了最華彩的演技;
世上哪有一夜成名的秘笈,所有的逆天改命都是厚積薄發,沒有跑龍套的歲月,哪來頒獎台的輝煌?
「正確看待自己、認識自己,享受上天賜予你的那些美好的東西,好好成為自己,就真的會很幸福。」
肖央這話,說的不僅是「逆天改命」的戲中人,更是現實中,從網紅變成實力派演員的自己。
劉德華飾演的失憶殺手「周全」,是另一個維度里的「逆天改命」。
記憶全無,從頭開始,頂著一張大哥臉去跑龍套。
結果憑著極度自律、愛思考、愛鑽研的習慣,跑龍套也跑出成就。
甚至讓客串的郭帆導演激動擁抱、誇他演技出眾,要給他的名字上片尾字幕:「感謝你對中國電影做出的貢獻」。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如今,肖央和王太利雖然專注不同的領域,但老男孩仍是追夢人,他們久違合體,打破「解散」「分道揚鑣」的種種傳聞,為《人潮洶涌》演唱了理想推廣曲:《洶涌人潮》。
與12年前那曲《老男孩》相比,肖央和王太利再度描述他們的「夢想」,顯然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
「美好的嚮往,別只是想像,千萬不要讓世事的滄桑,改變模樣。」他們如此唱道。
「當年跟我王哥合作《老男孩》時,我們都正經歷著對未來的未知,或許這就是最後的任性,如果不行,就放棄理想主義。所以那時的我們唱著:生活是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
41歲的肖央如此感慨,「可是後來,我們發現一起趟出了條不尋常的路。」
已屆知天命之年的王太利說,「 別急著把你的夢想和對生活的激情熄滅,也別讓人潮洶涌將你和身邊的人沖散 」。
細細聆聽、細細品味,筷子兄弟的歌聲中,那關於夢想、熱血與堅持的初心,似乎什麼都沒變,卻多了一份從容不迫。
似是 終於懂得了人潮洶涌中,堅守自我的可貴。
記得當年,《老男孩》的片尾字幕寫道:「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這句話後來成了很多人的簽名。
而今,歷經歲月後,兩位「老男孩」依舊奔跑在追夢路上,他們唱著:「一切都會好,別著急變老」,談起夢想,眼神依舊如同年少般熾熱。
我的牛年第一張電影票,給了《人潮洶涌》,你呢? #電影人潮洶涌#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❼ 劉德華的電影《人潮洶涌》已經定檔,你期待嗎
每年春節,當我想拉爸媽一起去影院看個電影時,都以直接被拒絕而告終,他們只看自己偶像劉德華的電影,其餘一概不看。
不過,2021年春節,我們一家人終於可以一起去影院了,因為劉德華新片《人潮洶涌》定檔了。
爸媽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便立刻讓我預訂了最早的電影票,有種迫不及待去影院的感覺。他們喜歡劉德華的程度,就像我們喜歡小鮮肉那樣,都秉持著「凡是偶像作品必支持」的態度。
《人潮洶涌》這部影片,不應該只是父輩們的心頭愛,我們也應該去看一看。
因為它能讓我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有所感悟。搞笑、荒誕、無厘頭的劇情,值得反復回味的細節描寫,其實都在刻畫著我們的人生,難道我們不該去看看嗎?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人潮洶涌》都是一部值得所有人去看的影片,我們影院不見不散。
❽ 《人潮洶涌》導演跪求排片!是劉德華過氣了還是院線經理太雞賊
文/蝸牛
與《唐人街探案3》低口碑、高票房不同,《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導演的,劉德華、肖央主演的《人潮洶涌》則是高口碑、低票房。
《人潮洶涌》團隊認為,兩片票房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影院給的排片太少。昨天,饒曉志在微博上跪求院線經理排片,劉德華粉絲在抖音上痛訴院線經理太雞賊,被某資方捆綁,有的乾脆直指《唐探3》背後團隊手段太卑劣。
從今天(2月14日)貓眼上可看到,《唐探3》排片佔比42.9%,《人潮洶涌》排片僅2.8%,是春節檔幾部影片中最少的,《你好,李煥英》是26.7%,就連《熊出沒》也有7.6%。《唐探3》排片是《人潮洶涌》的15.3倍。
大年初一,也就是2月12日,《唐探3》是37.5%,《人潮洶涌》是8.5%,2月13日,《唐探3》是45.2%,《人潮洶涌》是3.8%。看來排片是每況愈下,照這樣勢頭下去,很快就會在院線上看不到這部片了。
今天,筆者分別在省城、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各電影院查詢購票時發現,《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占據了絕大多數黃金時間,《人潮洶涌》要麼在深夜,要麼在凌晨,要麼在中午、晚上的飯點上。
那麼,究竟是院線經理不講武德,還是《人潮洶涌》本身影片或宣發不過硬?
一、 娛樂 類電影作為一種商品,賺錢肯定排第一,沒有誰給你講武德
大家首先要明確, 娛樂 類的電影(相對於某類電影而言),特別是春節檔電影,無論是片方、投資方還是院線方,賺錢肯定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沒有誰會給你講武德,把到手的鈔票拱手讓給你。
也就是說,既然是商品,那就只講商業規則,不講人情關系,就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院線老闆、院線經理不是端鐵飯碗拿死工資的人,他們的收入,與票房收入掛鉤,沒有誰傻到跟錢過不去。
舉兩個例子,《摔跤吧,爸爸》剛引進國內時,某品牌院線就抵制該片,整死不給排片。3天後,看到其它影院嘩嘩數鈔票,抗不住了,下面的經理開始偷偷排片,後來徹底放開,比誰都排得多。
《戰狼2》上映時,某品牌院線為了保自己新上的一部影片,要求把最好的時間最好的位置給自己片子,但3天後,也抗不住了,都是賺錢,就不分親疏了,《戰狼2》上吧,自家孩子不管了。
但自家有影院的出品方並非沒有優勢,第一,在差別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優先排自己的片;第二,可以第一時間獲知別人排片信息,制定最佳宣發方案;第三,票補時也是肉爛在鍋里。
眾所周知,《唐探3》的最大投資方是萬達,萬達影院更是遍布全國。《人潮洶涌》前三位出品方是上海藝言堂、北京光線影業、英皇影業,都沒有自己的院線。
二、預售階段是排片的關鍵,預售的多少取決於宣發的力度,而宣發的力度取決於資金和手段
春節檔,最寶貴的是前七天,特別是對經歷了一年疫情,不少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影院來說,將今年春節檔視為打翻身仗的唯一機會,都拼了命想辦法賺錢。多的不說,先在票價了翻一番,把損失先從觀眾身上砍一刀回來,就是明證。
排什麼片,怎麼排,這就非常講究了,如果排不好,則白白浪費了座位和時間,失掉了賺大錢的機會。
考量的第一個標准,便是預售。預售高的,前兩天排片便高,預留低的,自然就低。對一部影片來說,恰恰前兩天最為關鍵。為了提高預售量,片方不得不在宣發上花錢使力。
《唐探3》本來就有前兩部打下的良好基礎,而且去年就花掉了巨額宣發費,今年初,又再次投入巨資,各種手段進行宣傳,所以,預售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在眾多影片中高居第一。
《人潮洶涌》不可為不使力,為了宣發,從不開抖音的華仔也不惜賣自己的老臉,在抖音上落了戶,第一天就吸粉4000多萬。可惜,卻被賈玲吸走了熱度,《你好,李煥英》宣發方用一個華仔鐵粉賈玲高調求寵,成功分走流量,為自己的影片作了宣傳,華仔粉絲們反倒不知道劉德華春節檔也有新片叫《人潮洶涌》。
此外,《人潮洶涌》投入的宣發費應該也比不過《唐探3》,除了抖音,蝸牛很少在其它平台上看到《人潮洶涌》的影訊,甚至快上映了,都不知是講的什麼故事。從這四個平淡的片名,就沒有觀看的慾望。與之強烈對比的是《你好,李煥英》,賈玲在各個平台用各個手段賣命地宣傳自己的電影,甚至借勢劉德華也大大炒作了一番。
所以,在預售上,《人潮洶涌》毫無懸念落後其它影片一大截,排在了最後。饒導在抖音上給華仔道歉,華仔則大度地表示,我的影片沒有哪部開始預售是最高的,但結果都是不錯的。
蝸牛想說的是,不管這片結果如何,劉德華作為一名主演,在宣發上的敬業精神和配合度,絕對是最讓人敬仰的,華仔的美譽度,真不是白來的。
三、如果宣發失利,自投資金購買票房,也是保證排片的一種手段
前面說了,影院確定排片的規律,是看前一天預售和上座率。如果宣發失利,導致預售量不高怎麼辦?對手握巨資的資方來說,還有一種手段,就是自購電影票或者投入票補,以求第二天的排片量。
就像在本來魚就不多的魚塘釣魚,不撒足魚餌,狡猾的魚兒如何上鉤呢?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宣發團隊就深知這個規律,但又不想白白給影院送錢(花100萬買票房只能回來30多萬,損失60多萬),於是利用退票漏洞,第一天大量買入電影票,在影院確定了第二天排片量後的深夜11點過,猛烈退票,讓影院該掙的錢沒掙到,導致影院集體抵制該片,各售票平台也緊急補上這一漏洞,堅決杜絕白嫖行為。
劉若英團隊這一搞,之後的製片方沒漏洞可鑽了,只得付出真金白銀。春節檔肯定大家都嚴陣以待,你撒錢,我也撒錢,就看誰撒得多了。對院線經理來說,坐山觀虎鬥,自然樂開了花。
在撒錢這一環節,可以肯定的說,手握院線資源的《唐探3》勢在必得,《人潮洶涌》毫無意外地輸了第三場。
四、上映之後,口碑是決定生死的關鍵。但口碑也需要量的積累和好的傳播
如果前三場都打敗了,還有沒有救呢?答案是肯定的,口碑是拯救票房的關鍵。
《金剛川》前面宣發勢頭非常猛,同期內也沒有其它對手,可惜口碑不太理想,票房最終止步於11.2億,超過《八佰》的願望落空;《姜子牙》蹭了《哪吒》的熱度,希望再創《哪吒》的輝煌,可惜評分也不高,最終止步於16億。
相反,沒有過多宣傳,完全憑借口碑逆襲的影片比比皆是,多的不說,就是《人潮洶涌》導演饒曉志的成名作《無名之輩》,最開始就不被看好,排片也不高,可因為口口相傳,最終幾千萬的成本,獲得了7.9億的票房,至今也是蝸牛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但是,口碑的積累也需要量的積累和好的傳播。如果排片差距太大,看到的人太少,他們的聲音勢必會淹沒在其它影片的喧囂聲中,等口碑再起來,春節黃金期早已過了,靠口碑挑動落後的票房,的確有些吃力。
最後想公平地說一句,《人潮洶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劉德華更是一名非常敬業的演員,為這部影片完全盡力了。就像電影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一樣:「想要努力的人,不管被丟到怎樣糟糕的人生里,都會變好的!」希望這部影片的命運也像這句話一樣,取得最好的結果。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眾號,可看到相關文章《看完《唐人街探案3》,終於知道陳思誠為何不敢選在非春節檔上映》
❾ 劉德華談《人潮洶涌》逆襲為何說40年來從沒見過這種情況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是劉德華與肖央在抖音直播間裡面說的,他們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是因為他們共同主演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名字就叫做《人潮洶涌》。
現在這部電影還在上映,已經延長到了4月11日,所以沒有看過的人還是可以去看一看的,當然有人會喜歡,那麼也就有人會不喜歡。
但是我們全都喜歡一個人,那就是劉德華。
❿ 《人潮洶涌》票房不盡人意,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人潮洶涌》票房不盡人意的原因我覺得主要以下幾點:
一、號召力
首先票房號召力不行。雖然劉德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但那都是70年代-90年代的事情了,這個年紀的粉絲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常態常常都是沒有自己,只有父母和孩子,即便再喜歡,更多的也只是心裡,而現在一張電影票隨便都要50多,一般是不會去影院支持的,如果自己去,不帶家人不合適,帶家人一起去,又要好幾百,估計也捨不得。
本想單純地看個電影,但是因為資本的介入,想要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就變得不再那麼便利,只能說不公是生活的常態吧,但這樣的資本介入,這樣的排片制度,只會給那些想要認真拍電影的人更多打擊,讓人只想應付,這樣只會是惡性循環,希望好的電影被更多人看到,每個人的付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良性的循環才是和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