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發布時間:2023-01-11 08:18:09

㈠ 鞏俐個人簡歷資料 鞏俐個人簡歷資料介紹

1、鞏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華語電影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2、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該片亦獲得金獅獎。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2000年憑借電影《漂亮媽媽》獲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2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4年獲戛納電影節紀念大獎;同年上榜美國《首映》影史百大偉大表演。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藝術家。2006年上榜美國《時代周刊》60年亞洲英雄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全球年度5位偉大演員。2007年憑借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獲得了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2014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8年,擔任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委會主席 。

㈡ 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什麼獎

據新華社柏林2月20日電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中國著名女演員鞏俐20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贏得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獲得本屆電影節「金熊獎」的是美國影片《木蘭花》。
早在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梁》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
又訊(辛生)第50屆柏林電影節於當地時間2月20日晚落下帷幕。以下是主要獎項的獲獎名單:
金熊獎(最佳影片):《木蘭花》
金熊獎(最佳短片):TributetoAlfredLepetit
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我的父親母親》
銀熊獎(最佳導演):米洛斯·福爾曼
(《月亮上的人》)
銀熊獎(最佳女演員):BIBIANABEGLAU和NAD-JAUHL(《麗塔傳奇》)
銀熊獎(最佳男演員):丹澤爾·華盛頓(《狂風》)

㈢ 鞏俐出任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哪一年

2000年第50屆

㈣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28日宣布,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評價王家衛為「當代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稱贊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充滿詩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柏林電影節一直將自己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說,「這也是我們有幸邀請王家衛出任2013年(電影節)國際評委會主席的另一個原因。」
王家衛生於上海,長於香港。1988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飛正傳》在柏林電影節展映。此後,他執導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和《一代宗師》等影片先後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王家衛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名來自中國的評委會主席。
獲知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榮幸。他說:「很高興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導演們最新的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名電影人都是一次充實的體驗。」
柏林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人新作著稱,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第63屆柏林電影節定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
入圍名單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格斯·范·桑特執導,馬特·達蒙編劇兼主演的《應許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並將在電影節舉行國際首映。夢工廠3D動畫《克魯德一家》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同時會在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
《應許之地》的故事靈感源自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天然氣之地》,講述了兩個天然氣公司職員來到小鎮尋找天然氣的故事。這部針砭實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點影片之一,將於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魯德一家》則是夢工廠在明年春季檔主打的力作,將於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韓國知名文藝片導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奧地利導演尤里西·塞德爾《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樣在主競賽單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愛》與《天堂:信仰》分別入圍了今年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天堂》系列成為繼《藍白紅》之後又一套分別入圍三大電影節的三部曲電影。
2013年開幕的第63屆柏林電影節,目前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入駐全景單元的影片名單,這個單元,將集結大量的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人,為他們步入國際影壇提供平台。在已經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導演長片處女作《唐璜之癮》赫然在列,而講述《深喉》艷星琳達·拉芙蕾絲生平故事的傳記片《拉芙蕾絲》也將在參加完聖丹斯之後來到柏林。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知名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作為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

㈤ 如何評價斬獲銀熊雙獎的電影《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是一部反思計生橫跨30多年的時代史詩,影片有幾個大的時間背景:「1977/1978年知青返鄉」、「計s時期」、「跳舞被認為是聚眾淫亂的嚴打」、「90s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工廠大下崗」。個體悲劇在於人如浮萍,只得在不同形態的國家機器下不斷被消耗。很多人提到《活著》,或者莫言的《蛙》,然而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期待去看《地久天長》的時候,你會喟嘆,如今的時代書寫終究還是隔靴搔癢,有著女店員式形而上學的憂愁。那些厚重的宏大敘事只是元素符號,整整三個多小時的編排鋪設,卻還是落到了兩戶人家的生死糾葛、虛無縹緲的大團圓。主題先行和人物先行,是創作者的常規思路,成敗都於此。

這部影片是存在硬傷的,即使導演被觀眾提問的時候,提到整個劇本都是經過精細打磨,前半程很有成熟之氣,而後半程的拖沓將前半段積累的情緒全部消散。

首先是人物的失真,耀軍這個人物足夠真實嗎?塑造人物的時候,為了體現出這個人物的復雜和立體,會設置「動力」「恐懼」「優缺點」「真實自我」「陰暗面」「性格弧線」等等,於是耀軍是個好人,他的好是在明線上的,因為在明線上的「好」太過強烈,這可能歸功於王景春的表演,而使得隱藏在暗線的「道德污點」不再是人物的復雜性,反而是分裂。他在計生時期,所有的慾望與憤怒都被結扎了,痛失愛子下卻被砍去了該有的憤怒與憎恨,而被硬加上不符合人物的「道德過失」。而在結局處這個過失也還是被隱藏了,於是這樣一個沒有自我認知和情緒釋放的人物,不斷地被劇情消解了其正向的形象。

另外,導演在他的陳述里在贊揚縱使遭遇一輩子顛沛流離也還是堅強活下去並滿懷善意的尋常人。如果一個人打了你,你忍下來了,再打一拳也還可以,然後他叫了一幫人來揍你,你還可以說沒關系我原諒你,這不是善意,這是縱容惡意。

那如何塑造一個真正立體的人物呢?影片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主題,喪子之痛下的憎恨與原諒,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死亡,是一個 社會 性的結果,對於這個結果,耀軍也存在一個自我反觀的空間,他是個好丈夫嗎?他又是個好父親嗎?甚至是個男人嗎?影片沒有往下深入,甚至都不再表現耀軍這個人物,他抽煙,他臉色鐵青,他愁苦,卻僅僅成為情緒片段,既不在人物選擇中,也不在人物轉變中。

而且對於人物台詞,導演太有表達欲了,他急於拋出金句,所以從耀軍和麗雲嘴裡,我們聽到不屬於他們的語言:

「用她(麗雲)的話來說,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我跟麗雲現在是為了對方活著, 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都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面對的呢?」

甚至隱在背景的關鍵人物浩浩有著一大段極度非口語的台詞:

「身體里有一棵樹,要撐破了……(大致意思)」

這幾段台詞,成為演員表演的阻礙,甚至成為阻礙整個情緒流動的結石。就像導演在點映的時候不斷拋出人生感悟,這些適合回憶錄而非電影的話語,不是生發自每個觀者的內心也必將走不進觀者的心。

另外,莫名引入的茉莉視角,使得本該是主角的麗雲處在尷尬的失語位置。詠梅雖然摘得了影後,然而卻驚訝地發現,影片似乎想要把麗雲推向背景人物,反而引入了茉莉的視角。不排斥視角轉換,茉莉是具有「見證人」作用的角色,類似觀眾視角,在「回憶」里是合理的,但在「現在」的敘事里就不該喧賓奪主。想必是因為耀軍和麗雲的對抗力量太弱,茉莉成為角色陣營較量的一個補充。但出國之前打一泡然後懷孕想把孩子生下來的設置,甚至在影片最後一刻還讓耀軍緊張了一下,簡直狗血到匪夷所思。讓人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基督徒二姐,她是全家最清楚最平靜的一個人,她不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她目擊了一切,並做出了自我的選擇。這是一個「見證人」作用的人物該有的位置。

其次是情節比重的失調。試做影片線索的整理:

耀軍:

1.現在的耀軍和假「星星」的父子線。

情節做得並不好,流量與角色的不適配讓這條線整段垮掉。

2.耀軍和茉莉的師徒出軌線。

使得耀軍的人設變味,如此呈現一個男人的慾望是否符合他的人設?

3.耀軍不原諒海燕為了完成工作而打掉自己的孩子。

4.耀軍為了保護浩浩不讓他爸爸提起害死星星的事。

這是正常的人之 情感 嗎?煽情嫌疑嚴重。

5.耀軍和妻子麗雲的多年 情感 與陪伴。

最應該呈現的兩人 情感 卻缺乏濃度。

麗雲:

1.打掉孩子導致自己不能受孕,計劃生育在她身上產生的惡果。

2.耀軍的出軌,傳宗接代觀念對女性的壓迫。

其他人物:

1.茉莉對耀軍的好感,對他們家的遭遇憤懣不平,願意給耀軍生孩子。

2.浩浩一生背負害死星星的真相。

3.海燕一生背負為了工作打掉麗雲孩子害她不能受孕的事。

4.新建和美玉的愛情。

過去和現在的交織在前半段是密絲合縫的,增加了影片的閱讀性。但情節線也還是有冗餘的部分,如果不是群像戲,那宏大敘事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主線人物視角不能做偏移,圍繞著主線人物的支線要有相關性。新建和美玉這條支線,和主線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而茉莉的愛慕和出軌甚至都有些喧賓奪主。特別是最後一個小時內,年老的耀軍和麗雲坐著飛機回到包頭,這段的內容在結構上沒有和前面做關聯,而顯得拖沓冗長,也看到了導演始終在找合適的結束點,找不大到,也就給個大團圓吧。

當然在《地久天長》里,前一個小時節奏和氣氛都是到位的,那兩段隧道戲也是最閃光時刻:耀軍抱著溺亡的星星,和抱著自殺的麗雲,喘氣聲成為語言,跑過人生的至暗時刻,火車呼嘯,視聽情境動情力都到位了,這成為耀軍最有力量的段落。讓人想起在達內兄弟的《他人之子》里,同樣有著喪子之痛的父親,沉默和呼吸成為一種語言,一種情緒的壓力疊加就在這安靜中完成。

拍全家福那段也是不錯的段落,曾經封存的舊照片從櫃子下漂出來,想起當年麗雲清白文靜,兩家人相處融洽,這一定格,就成了永遠的過去。地久天長,是講曾經的友誼,講時代洪流中彼此原諒的人間 情感 ,講一對夫妻的相濡以沫。

但影片在主題的拆解和層次的鋪陳有所欠缺。計劃生育的議題,也恐怕只有在「二胎政策」的當下才能被呈現,戴著鐐銬的影像作為大眾媒介產品反思和批判始終是蒼白無力的。現代國家的統治者將生命這一看似自然和本真的存在納入政治邏輯中,不再僅僅擁有「死」的權力,而是擁有「生命權力」。這一對中央權力的服從和恐懼,應該作為這些悲劇人物的內里。兩家人的生死結怨,就去貫徹那罪與罰,這其中便有力量,而不是靠一段曾經回憶里的倫巴和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來軟化甚至消弭矛盾。

我們知道臨終時海燕會說些什麼,但沒想到是這么一句,「我們有錢了,可以生了」,讓人膈應。因為邏輯不通,歸其原因,「計劃」這一詞是對人的看法的錯誤,海燕始終沒有正視自己的錯誤而在 歷史 推責。過去有政策,當下有資本,夾縫中的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幸福過。所以結尾是個虛假的結尾,因為當下人的 情感 體驗都是被虛假的幻象構築和欺騙,被情節性的煽情和無度的音樂所自我感動。這讓人討厭起片名,地久天長,從來都沒有過。

而另一邊的浩浩企圖用坦白來化解多年的負罪,僅僅因為自己承受不了了,所以祈求受害者的原諒,我認為這種動機是更為可惡的。影片企圖說,海燕和浩浩都受到懲罰了,他們一生都不得安寧。只有求得原諒的動作,卻沒有贖罪。耀軍和麗雲沒有義務原諒任何人,憎恨是合理的,因為那些人,不是為了工作 ,不是為了面子,而是那一刻,生而為人是真的起了惡意,這是本源,致死只是結果。

於是,回到繞不開的胡波,這部電影里也有孩子死了。死亡有很多原因, 社會 性的,個人的,言語的,未出生的孩子因為海燕「為了工作」(計劃生育)而胎死腹中,兒子星星被海燕的兒子浩浩「推了一把」而害死。有人會把這部電影和胡波的死亡作對照,「為了工作」和「推了一把」,創作者選擇的立場也就成為他對某些事件的態度,就算有負罪、也有原諒,但死亡是一個很嚴重的事。

長達3個小時的放映,或許只有獲獎的電影以及《復聯》這種超級大製作才能讓院線接受這么長的放映時間吧。而這3個小時,卻敘述了一個長達30年的故事,一個充斥著時代變遷對人生影響的故事。

知青返鄉,是告別,也是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友誼地久天長》的音樂響起,劉耀軍夫婦和沈英明夫婦都以為彼此之間的情分真的可以地久天長。他們一起在工廠里工作,同時生了孩子,兩家人一起拍照就像溫馨的全家福,兩個孩子如同兄弟般一起成長,那個時候的他們都以為這樣的生活真的可以地久天長。

耀軍和麗雲想要二胎,向身為計劃生育辦公室主任的海燕隱瞞了懷孕的事實,然而肚子一天天長大,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麗雲在一次下班的時候突然暈倒在地,懷孕的事情被海燕知道了。

因為職務的關系,海燕連勸帶拖的把麗雲帶到了手術台上,然而在手術過程中卻出現了狀況,麗雲 再也沒有辦法懷孕了

失去了懷孕的機會,卻得到了一個具有極大諷刺的「先進」稱號,而這個「先進」稱號又讓兩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了下崗工人的名單中。

無奈、諷刺、又可笑。

星星死後,耀軍和麗雲再也沒有辦法開懷大笑,海燕和英明備受內心愧疚折磨,而亮亮成了所有人保護的對象,但是他卻一直無法原諒自己。

當所有人都在慶賀新年的時候,那個冰冷的屋子裡,暗的看不到對方的表情。茉莉送來了海燕包的餃子,三個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聊著,誰都不敢提星星的事,但是話又都在彼此的嘴邊,最終只能一起沉默。

耀軍和麗雲選擇了離開這間黑暗的屋子,離開這個擁有自己所有痛苦回憶的地方,到了遙遠的南方,在那個方言堪比外語的地方生活著,領養了一個孩子,給了他星星的名字。

星星知道自己是替代品,所以 逃學、打架、離家出走

留下耀軍和麗雲獨自面對被雨水淹了的破舊房屋,兩個人吃飯、工作、找星星,沒有多餘的話,也沒有任何情緒上的起伏。

耀軍和麗雲是讓人同情的, 「失獨」 的人生只能靠著彼此才敢繼續活下去,生活沒有了任何的激情,時間彷彿停止了,兩個人可以做的,就只有 慢慢的等著變老

耀軍和麗雲需要面對「失獨」的殘酷事實,卻自私的讓星星成了自己孩子的替代品。英明和海燕要承受亮亮「害死」星星的事實,愧疚了一輩子,海燕直到最後,依然忘不了對耀軍和麗雲的虧欠。一句「我們現在有錢了,你可以生了」卻亮出了困了她一生的枷鎖。在亮亮的心裡,那個越長越高的大樹,何嘗不是他的悲傷。

英明的妹妹茉莉,成了這個事件中尷尬又真實的存在,在耀軍失去了所有激情和希望的時候,她的出現,又燃起了心頭那一點慾望,給一個如白紙般善良又令人同情的角色增加了一些污點,茉莉懷上了他的孩子。

麗雲看透了一切,卻從來沒有戳破,她知道如今兩個人都只是為了彼此活著而已,但是如果有機會,她希望可以少一個人承受痛苦,所以她選擇了放手。但是耀軍也深知麗雲內心的痛苦與絕望,也深知他和茉莉之間的鴻溝,如果麗雲沒了,他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了。

還好,麗雲搶救回來了,耀軍也沒有接受茉莉的孩子,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的機會,這個時候,比起孩子,麗雲對於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人。

生活就是這樣,當我們以為自己是這個時代的寵兒的時候,卻會發現在這洪流中,我們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中的一個,時代在往前走,而我們,卻必須要承受各種變遷帶給自己的所有喜怒哀樂。

時間就像一個魔術師,他帶給每個人傷痛,又讓這些傷痛一點點結疤,最後只剩下一個傷痕。 星星帶著周永福的本名成為了最真實的自己,一個叩首,無言勝前言,一聲「爸」,讓耀軍和麗雲再次獲得了父母的身份。

亮亮的坦白,讓自己獲得了新生,也打開了耀軍和麗雲內心最後一道心結, 「說出來就好了」 和他們之前所說的 「只要活著,就不能說出來」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這些年他們對生活,對現實的看透。茉莉的混血兒子,讓耀軍和她之間,再也沒有了牽絆,海燕的去世,似乎將所有的傷痛都一並帶走了,留下的是一群仍然在跟著時代在跑的人。最後耀軍和麗雲在星星的墳前,終於可以笑出來了。

王小帥導演沒有使用過於煽情的情節和台詞,就平平淡淡的敘述者那個時代的故事,熟悉的工廠,熟悉的制服,熟悉的老式街道和員工宿舍樓,還有直到現在仍然帶有情懷的廣場舞,所有的時代色彩都那麼真實。所有的人物簡單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可是看著他們的日子,我們卻總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淚。

當耀軍抱著星星跑到醫院的時候,護士們習以為常的表情和病患們好奇的眼神,讓「 死亡 」變的舉足輕重。當麗雲被迫上了手術台要拿掉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耀軍在接受自己孩子必須要被拿掉的事實的時候,身邊卻是正期待自己孩子降生的夫妻,當耀軍再一次抱著吃了安眠葯的麗雲奔向醫院的時候,耀軍的整個世界崩塌了,而觀眾們被壓抑的情緒也得到了最大的釋放。

我們會感嘆耀軍和麗雲這樣的家庭,可是最悲傷的是,這個時代的洪流中可能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王小帥導演由小及大,用3小時的影片描繪出了可以打動世界的故事。 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的加冕,讓這部影片有了更加沉重的時代意義。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在2月17日凌晨公布,中國影片《地久天長》獲得了最佳男演員與最佳女演員兩個銀熊大獎。該影片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和詠梅擔任男女主。在為該部影片頒獎時,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與其他評委都對其給予了極大的評價:「熒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像王景春和詠梅一樣演的如此自然!」



《地久天長》是一部文藝片,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凝縮的中國 社會 變遷的三十年。還電影主要是講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了間隙,其中一家從北南下,遠走他鄉,然而三十年後兩家又再次聚首。這其中發生了很多事,充分提現了當時 社會 的浪潮和人為的意外對一些平凡的人的打擊。當然,演員們的演技也都是可圈可點的。



《地久天長》這部影片是王小帥的「家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2016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期間,他說在未來十年要完成一系列偉大的時代敘事影片,就是剛剛提到的「家園三部曲」,如今他在第一步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相信接下來的兩部也不會差。



該部影片的男主角王景春,在獲得獎項後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談到了這個角色,我們才知道影片中的「劉耀軍」與王景春簡直是太符合了。因為王景春也透露到,在他身上發生了很多與劇中相似的事情,總的來說,這個角色真的是選對了人。而且劇中的「劉耀軍」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對他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角色反差。而王景春就是通過細節來展現了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小細節都可以體現出很多,這也是他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



女主角詠梅今年已經49歲了,但她1995年就出道了,不過一直在演配角,這次也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她獲獎時表示特別不敢相信,49的她還能斬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女主角。但激動之時,她也說到了以後不能再像從前那麼「懶」的生活了。



《地久天長》這部影片真的很棒,劇情以及演技都算是一流,而且這部影片除美國正在競價外,在全世界的版權都已經售空了!

首先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最初覺得飾演海燕的艾莉婭,表演過於拿腔拿調,但轉念一想,海燕作為工廠領導,深受體制影響,她的「官腔」是與人物契合的。而這個角色在懺悔和自責中痛苦了近20年,艾莉婭在僅有的兩場老年戲中發揮驚艷,將背負一生無法解脫的命運枷鎖都表現出來了。 美玉的扮演者李菁菁和英明的扮演者徐程,在一場醫院重逢戲中,流著淚抱緊耀軍夫婦,沉默無言卻藏滿了千言萬語。更難得的是,李菁菁還在青年戲份中,透露出超越年齡的少女感。 杜江和王源在老戲骨們面前,也並沒有拖後腿。尤其是前者在片中最高潮的一場「訴罪」中,「我就推了他一下」的「推」字出口之前,數度哽咽,對台詞的拿捏十分到位。 整體而言,王小帥的《地久天長》無關乎販賣時代的凄苦,它只是記錄下一段長長的生活,還有 歷史 對生活印刻下的悲和穿過悲傷後的一點光亮。以下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同時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只要你喜歡這部電影,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你喜歡就是喜歡,不必改變,也不必解釋。反之,你不喜歡也是如此。 以上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在這里,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還有美好的生活,還有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還有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這部已經獲獎的電影獲得了兩個獎項,這部電影獲得了獎項的背後是《地久天長》久違的製作時間,從2015年就開始製作,並且該電影是王小帥家園系列中的一部。相信這樣接地氣的東方電影能更多的在熒幕上展現,畢竟中國人的生活是最接地氣的。

我文章中就有介紹《地久天長》的。

㈥ 跟導演同居12年卻慘遭分手,如今身價高達數十億,這個人是誰

在娛樂圈中,很多女明星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段長久的愛情,這樣子自己的人生就不會留下遺憾,但是我們會發現這樣子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娛樂圈中的戀情基本都不會長久。

剛開始的兩個人愛的是天崩地裂,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兩個人就會宣布分手,對於這樣子的一個現象,也讓很多網友唏噓,娛樂圈中的愛情基本都不會長久。

其實對於余男,如果她不跟王安全分手的話,也不可能有著如今的成功,所以兩個人分開是一個很正確的結局,就是因為王安全,余男才會變得這么的努力,網友們也希望余男在之後能夠變得更好。

㈦ 第57屆柏林電影節

57屆柏林電影節
時間:北京時間2月8日至2月18日 頒獎地:主會場 Berlinale Palast

評委陣容
第57屆柏林電影節日前公布了評委會陣容,今年將有七位國際影星和電影專家參與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一同決定金熊與各項銀熊獎的歸屬。《計程車司機》的編劇保羅·施拉德將出任評委會主席,中國香港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將同巴勒斯坦女演員希亞姆·阿巴斯、德國老牌演員馬里奧·阿多夫、墨西哥當紅小生蓋爾·加西亞·貝爾納、美國影星威廉·達福,以及丹麥電影剪輯師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出任評委。

評委會主席:保羅·施拉德

作為導演,《美國舞男》是保羅·施拉德最為著名的作品,當然,施拉德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計程車司機》(1976年)的編劇,該片的劇本幾乎改寫了美國電影發展史。他與馬丁·斯科塞斯之後還成功合作了《憤怒的公牛》(1980年)和《耶穌最後的誘惑》(1988年),延續了這對黃金搭檔的輝煌。1978年,施拉德首執導筒推出影片《藍領》,1985年又執導了《三島由紀夫傳》,1991年,他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的影片《迷情殺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92年,他執導的犯罪劇情片《迷幻人生》曾參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角逐。

評委

施南生

香港知名製片人、徐克的妻子施南生曾被美國權威業內雜志《綜藝》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電影人之一。由她監制的影片包括曾創造香港電影神話的《無間道》以及徐克的《七劍》。

希亞姆·阿巴斯

這位巴勒斯坦女演員同時也為電影創作劇本並曾任導演。2004年的《生生舞不息》和2004年的《敘利亞新娘》中,她充分展現了自己超寬的戲路。去年,由她主演的《天堂此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外,她還曾出演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

馬里奧·阿多夫

德國演員馬里奧·阿多夫曾出演過超過120部電影和電視劇,在德國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他曾出演過德國著名導演施隆多夫執導的《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和《鐵皮鼓》、法斯賓德的《羅拉》和迪特爾執導的《羅西尼酒店》。

蓋爾·加西亞·貝爾納

他的銀幕表演處女作就是阿萊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利度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愛情是狗娘》,這位墨西哥男演員的魅力自此一直在國際影壇閃光。巴西導演沃爾特·薩勒斯之後選擇他在《摩托車日記》中出演青年時代的切·格瓦拉,還曾主演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他主演的《睡眠科學》去年曾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他與伊納利度二度合作的新片《通天塔》也是今年奧斯卡獎的有力爭獎影片。

威廉·達福

威廉·達福位列當今口碑最佳的幾位美國實力派演員之一。他塑造過無數復雜、陰暗、內心糾結的角色,1980年,他憑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國之門》一鳴驚人,1986年在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中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近年來,他在商業和藝術電影兩方面平均用力,在《蜘蛛俠》大獲票房成功的同時,他還不斷與科南伯格、拉斯·馮·特里爾、斯科塞斯等導演合作。

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

她曾擔綱丹麥知名導演拉斯·馮·特里爾迄今為止幾乎每一部作品的剪輯師,其中包括《醫院風雲》、《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狗鎮》以及《曼德萊》。

開幕片《玫瑰人生》

另據電影節組委會本周三發布的消息,法國「小鳥歌後」埃迪思·皮亞芙的傳記片《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將開啟本年度的「金熊」之爭。

在埃迪思·皮亞芙逝世近40年後,由法國投拍的影片《玫瑰人生》從追思和揭秘這兩個角度出發,重現了這位法國傳奇香頌女伶充滿激情的生平故事。該片由音樂錄影帶導演奧立維埃·達昂執導,瑪麗昂·歌蒂亞主演,「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將飾演發掘皮亞芙的伯樂。

生前,皮亞芙與讓·谷克多、瑪琳·黛德麗、伊夫·蒙當是好友,而她天鵝絨般高亢婉轉的嗓音以及獨特的舞台風格永遠與《玫瑰人生》、《不,我沒有遺憾》、《愛之頌》等經典香頌名曲被歌迷永遠銘記。在輝煌的舞台燈光以外,皮亞芙在其喧囂的一生中曾被指控謀殺、經歷獨子夭折的悲痛,以及兩次失敗的婚姻,並捲入了法國保衛戰……現年30歲的女演員歌蒂亞表示,即便皮亞芙並不是一位如此著名的歌手,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絕對是電影的好素材,「不管你愛不愛皮亞芙,是不是了解她,你都會願意去看一看這位不凡女人的不凡故事。」

----------------------

柏林電影節的來歷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
又:
柏林國際電影節始於1951年,最先是出於美國文化政治的動機,讓西方世界的三條聯盟有更為廣泛的理念。在二戰結束後的第六年,柏林成為自由社會的樣板,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這一電影節就成為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英格瑪-伯格曼,薩提瓦伊提-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以及法國導演古塔德、特拉甫特和夏伯勒,都在柏林電影節中贏得了國際輝煌。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一段很明顯的停滯期。1970年出現了公眾呼聲,但與越戰影片的出現並非巧合。1971年,除了傳統競爭以外,還開創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第一部蘇聯電影在該電影節參展,東德也參加了這一屆電影節。政治氣候發生了改變,兩德之間的各種協議紛紛簽署。從此,柏林電影節重新被定位,一方面它是國際電影製作的一面鏡子,另一方面它在東西方之間的政治文化方面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有四位導演對柏林電影節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阿爾福雷德-鮑爾是奠基者;沃爾夫-唐納引入了改革,烏爾里奇-格雷格創立了論壇,莫里茲-德-哈德恩則是自1979年以來競爭機制、全景電影、電影回顧和兒童電影節和歐洲電影市場開創的功臣。
雷尼-辛特尼斯和柏林熊
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1988-1956)因為她的動物塑像而一舉成名。從柏林工藝學校畢業後,二十年代她的名氣急升,1931年她進入了普魯士藝術學院。由於國家社會主義的提升,1934年她被迫離開了學院,但二戰以後,她又重新得到了認可,有各種教學講座邀請她,獎項和榮譽紛紛踏至。而自1951年開始的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的。
電影節的金熊像雛形是雷尼-辛特尼斯在1932年設計而成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電影節的熊像原鑄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諾的諾阿克鑄制廠所擁有。他們曾與辛特尼斯有過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為電影節提供熊像。
皮爾-雷本和柏林電影節主題樂
為紀念柏林電影節50周年,電影作曲家皮爾-雷本譜寫了新的電影節主題樂。新主題樂強調了電影節的片頭,每部電影在播放前都要播出這段片頭。
雷本與法斯賓德合作多年,還與70年代的其他著名德國導演有過合作。如今他被認為是享有國際名聲的最為著名的德國電影作曲家之一。
皮爾-雷本早在1982年就有了為柏林電影節創作主題樂的想法。那時法斯賓德因為影片Veronika Voss獲得了金熊獎,為此雷本覺得應該給電影節一個音樂禮物,一個特別的主題樂。作品在1990年第40屆電影節為官方電影節所認可,自此每部在電影節放映的影片的片頭都要播出這段主題樂。

--------------------

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圖雅的婚事》(中國,王全安導演)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其他》
最佳導演銀熊獎 約瑟夫-希達(《波弗特》)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胡里奧-查維茲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哈勒姆》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 《Vanaja》導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 《電子人也無所謂》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獎(短片) 《Raak》 導演:Hanro Smitsman 荷蘭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 《Decroche》 導演:Manuel Schapira 法國
《美》 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 中國台灣/美國
終身成就獎 阿瑟·佩恩

㈧ 獲柏林電影節與戛納電影節雙項提名中國導演是誰

張藝謀。1988年第38屆柏林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最佳影片金熊獎。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張藝謀1987年至1999年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外屢獲電影獎項,並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2002年後轉型執導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曾任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總導演,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央視主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提名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㈨ 鞏俐是哪裡人

鞏俐是遼寧沈陽人

鞏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新加坡籍華裔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

(9)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擴展閱讀:

鞏俐從讀書時代開始就經歷過一些小挫折,和很多學子一樣,鞏俐也參加了高考,但是和多數學生不一樣的是她高考失敗了,再次復讀時還是和分數線相差了十一分。可因為她堅持的毅力被中戲破格錄取,也正因為這一次的破格錄取,讓鞏俐真正走上了演員之路。

後來,鞏俐出演了《紅高粱》九兒一角。在拍攝期間,張藝謀導演就教導她,演員一定要體驗生活,要想走向國際舞台,就必須提高你的思維謀略和專業素養。

於是鞏俐便拚命了一樣學習,在電影中,有一個挑水的鏡頭,她為了表演得更貼切,一個幾秒的挑水動作反復練習了一個多月,把肩膀都磨出血了。劇中的那片紅高粱她種了三個月。這一切的努力和辛苦終於令她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閱讀全文

與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花鳥籠電影日本 瀏覽:516
小醜女是小丑醫生是哪個電影 瀏覽:700
長春新天地電影院 瀏覽:807
俄羅斯與中國電影 瀏覽:979
姜文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瀏覽:979
江北萬達電影院 瀏覽:766
國外神與神之戰電影 瀏覽:414
歡樂合唱團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1
信件2016電影 瀏覽:660
河南愛情電影 瀏覽:750
2015電影營銷方案ppt 瀏覽:786
美國2018狙擊電影 瀏覽:563
歐美情感電影吻戲視頻 瀏覽:249
韓國電影貪婪劇情介紹 瀏覽:901
國貿萬達電影城影訊今日 瀏覽:749
甄子丹電影都在哪裡拍的 瀏覽:540
看電影的時候包包放在哪裡 瀏覽:698
微電影2017 瀏覽:482
美國女人恐怖電影 瀏覽:178
電影少女2018百度雲下載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