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視海霞和影視演員海青都姓海嗎
海清,本名黃怡,此鋒1977年1月12日生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鼓改納樓區,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森殲晌學院表演系。
不過海霞據他本人介紹,的的確確是姓海
❷ 海霞電影是在哪裡拍的
欽州三娘灣旅遊景區
三娘灣位於欽州市南部犀牛腳鎮境內,距欽州市區43公里、南寧168公里、北海100公里,南臨北部灣,背倚烏雷嶺,是中華白海豚之鄉、電影《海霞》拍攝地。三娘灣以碧海、沙灘、奇石、綠林、漁村、海潮、椰林、中華白海豚而著稱, 2005年被評為「廣西十佳旅遊景區」。
❸ 朱琳解釋緋聞:在戲中和唐僧假戲真做,今如何
一次訪談中,朱琳被問及:「如果故事重播,還看嗎?」
朱琳沒有回答,而是直接看著徐少華說:
「我的那個目光鎖定就是御弟哥哥。我今天其實最想說的就是,自女兒國一別,至今已經20載,御弟哥哥別來無恙。」
這次電影觸電,讓朱琳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拍電影」,她覺得有意思極了,心裡算是徹底種下了演員夢。
但是通過這次經歷,朱琳也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表演方面的不足
❹ 欽州:這里不僅是旅遊網紅地,還是影視劇拍攝勝地
羅偉鵬、何燕/文 圖片/來源於網路(欽州360、欽州潮、欽州 旅遊 、靈山攝影等)
欽州很早就得到了國內影視人的欽佩。
根據黎汝清小說《海島女民兵》改編的電影《海霞》就選在欽州三娘灣拍攝,那裏海風輕拂、海浪奔涌,中華白海豚翻騰起舞,迎合著白帆點點,美出了天際,讓人挪不開雙眼。
從古至今,欽州山美、水美、人文美被延續下來,沒有間斷。
它「養在深閨人識」的陌生之感與它今時今日的時代熱度形成了反差——也許,正是越來越多的影視人再度青睞這座小城的原因吧!
穿街走巷,觀山看海,沒有人喜歡雷同。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開頭有一劇情:男主角張東升和岳父岳母去爬山,他趁機將兩人推下了山崖……
現在大家都知道那座山是欽州的六峰山,但這六峰山究竟是個銷坦怎樣的景點?除了六峰山還有哪些影視劇也在欽州留下了印銷卜記?
各位看官請讓我慢慢述說——
六峰山,位於廣西欽州靈山縣城西。現實中它,風光其實要比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的還要美,蒼山綠水,鳥語花香,十分適合徒步愛好者或者攀登。以「六峰綴秀」入選為欽州八景之一,同時是國家4A級 旅遊 景區。
六峰山到處都被濃郁的植被覆蓋,空氣特別新鮮,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勝地。如果大家想要來這里的話,只需要掏20元的門票就可以上山,還可虧斗穗以去劇組拍攝地現身體驗一下。
在欽州靈山縣還有一處被稱為「廣西楹聯第一村」的地方——大蘆村,村內有廣西最大的、保護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每座古宅的大門上均掛著一副用紅木板書寫或雕刻的古楹聯,總數達305幅之多。
古宅結構功能齊全,明末清初嶺南豪宅的建築風格特徵明顯,最有特色的要算前門樓和主屋第二進營造的鑊耳狀封火牆,其形狀如大鐵鑊的兩只鑊耳,雖年代久遠,但還虎虎生威。
大蘆村古宅多為深宅大院,佔地數畝以上,前後數進有房數十間的比比皆是。一般中軸線上有大門、大廳、堂樓、後樓、下房等,其間各有天井、塞口牆相隔,形成各個獨立院落。
號稱「農村版《大宅門》」的電視劇《寒秋》選擇在這個村子拍攝。
《寒秋》講述了桂北農村三大家族糾纏不清的愛恨情仇。由於作者兼編劇龔桂華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導演馬魯劍則來自江西,在南方長大的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潛意識的眷戀,而《寒秋》講述的又是一個發生在桂北農村的故事,因此在場景選擇上,劇組一改一般電視劇集中一個外景地拍攝的慣例,走遍廣西,
選取了大蘆村這個非常有南方地域色彩的外景地。
當時才19歲的新人王子文擔綱該劇女主角秋紅。外型頗具古典美的四川女孩王子文有著獨特的南方氣質,有靈氣,拍戲時很是刻苦。
三娘灣位於廣西欽州市犀牛腳鎮東面約5公里處海灣邊,距離欽州市區約38公里。臨海而居有千年 歷史 的三娘灣漁村和烏雷漁村,在漫長的海上漁業生活中,衣、食、住、行及節慶、婚俗、勞作等,形成了獨特而淳樸的漁村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漁家生活。
上世紀六十年代著名電影《海霞》曾在這里拍攝。如今,遊客在這里可以登上漁船出海觀光,品海鮮、觀賞珍奇的中華白海豚,盡享藍天碧海、人歡魚躍的情趣。
電影中「海霞」的原型就是1959年第一任女子民兵班班長「毛福賢」,該片是根據她在1950年至1953年期間帶領海島民兵智斗土匪魚霸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
現在的女子民兵班一共7人,是海島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海霞班」的日常任務就是維護三娘灣景區的 社會 治安;出海保護珍貴的「白海豚」;義務為遊客做導游;參加景區的民兵軍事項目表演……
此劇最後部分場景在欽州三娘灣景區拍攝。《馮子材》是一部弘揚中華精神的愛國主義題材電視劇,取材於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率領廣西各族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故事。
通過這部電視劇,再現「鎮南關大捷」這場中國近代史上唯一打贏的反侵略戰爭。
展現一群以國家社稷為重、誓死保衛祖國河山的民族英雄,展示廣西各族人民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決心和勇氣,讓群眾感受到一種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堅定力量。
《滄海絲路》劇組在欽州三娘灣漢代合浦碼頭大漢船隻水面畫面
❺ 向經典致敬!你是否還記得電影《海霞》
20 新世紀 70 時代,依據文學家黎汝清的小說集《海島女民兵》改寫的影片《海霞》,在經歷諸多曲折以後總算在全國各地上映。影片女主角海霞和海島女民兵們的小故事一夜之間遍及大街小巷。影片《海霞》從主題風格到小故事、從拍攝到歌曲等都造就了那時候國產電影的造型藝術高峰期。影片中所呈現的 " 愛島弘武,經典勵志無私奉獻 " 的 " 海霞精神實質 " 也不斷鼓勵著幾輩人砥礪奮進。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王好為(導演)、吳海燕(大海霞),接納《向經典致敬》欄目組的獻給,與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三亞西島女子民兵連意味著合照。
當初,年僅 11 歲的蔡明被導演選定進到《海霞》攝制組,作為攝制組里的兒童演員,蔡明坦言她十分聰明,攝制組里老師們的言談舉止和工作責任心都耳濡目染地危害著她。說起攝制組里老師們的工作責任心,蔡明說:" 有一天大家拍一個岩礁上的戲,這時候一片黑雲上去,就沒辦法拍了,大家都到遠方去歇息,攝像機放到原地不動,攝像師王寶強聲大伯就座著設備邊上,因為我乘坐到他邊上。此刻忽然一陣風吹回來,攝像機倒了,大夥兒趕快沖過來,發覺攝像機早已倒在了王寶強聲大伯的肩部和岩礁正中間,我也不知道他如何那麼快以往的。晨聲大伯被扶起的情況下,他的背部鮮血淋漓。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一個人該怎麼看待工作中,這件事情鼓勵了我一輩子。"
❻ 央視女主持嫁哈佛博士,回鄉後絲毫不擺架子,照樣干農活扭秧歌,她是誰
一分鍾讀360個字是宴攜纖個什麼概念?反正讓我來讀舌頭都能給打結了,但有這么一個人,不僅語速可以達到一分鍾讀360個字,還做到每個字都吐音清清楚楚,她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海霞。
海霞之所以能夠收獲事業家庭兩成功,跟她的性格很有關系。她主持節目的時候保持著該有的態度,認真嚴肅一絲不苟,但是平常生活中卻很輕松開朗。按理來說以海霞的地位如果回老家那肯定是“衣錦還鄉”,但她一點架子都不擺,不僅農活照樣干,還配合著鄉里鄉親們一起扭秧歌表演節目,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了。
這么親民的海霞還擔任了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第一屆大使。工作時認真工作,生活時享受生活,不擺架子不自傲,這樣的海霞誰能不喜歡呢?
❼ 蔡明簡介
人物簡介
籍貫:北京
職業:電影演員
主要作品:《海霞》 《戴手銬的「旅客」》 《印有金錨的飄帶》 《生財有道》 《淚灑姑蘇》 《倒蛋部隊》 《戀愛角》 《離婚大戰》
自幼酷愛文藝,曾是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合唱團的演員。雖然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主任醫師,但蔡明在舞蹈、唱歌方面卻很有天分,從幼兒園開始便是文藝骨幹。上小學四年級時,北京電影製片廠為籌拍《海霞》在全國選「小海霞」,蔡明幸運地成為候選人之一。初中畢業後,在父親的支持下,蔡明進入了北影廠演員劇團。
1973年被著名導演謝鐵驪選中在影片《海霞》中飾演童年海霞,因表演真切自然,不加雕飾,很好地表現出小海霞活潑可愛,忌惡如仇的性格,受到觀眾喜愛。 1976年蔡明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成為當時北影廠年齡最小的演員。同年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兩悶大年畢業後回廠。
1980年在影片《戴手銬的「旅客」》中飾演女扮男裝的魏小明,把魏小明純真可愛、同情弱者、男孩子氣十足的性格表現得活靈活現,表演獲得成功。 成年以後的蔡明曾在《印有金錨的飄帶》、《生財有《生財有道》、《淚灑姑蘇》等影片中飾演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因為飾演了多個悲劇角色而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悲劇演員。 八十年代後期,蔡明改變戲路,先是在眾多電視小品中飾演了一個個幽默滑稽的喜劇人物,成為中央電視台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必備明星,蔡明由電影表演起步,卻因電視小品表演紅遍華夏。 走紅之後的蔡明重返銀幕,由悲劇演員變為喜劇演員。
1989年在影片《倒蛋部隊》中飾演一個熱情直率的農村女青年形象,表演細膩傳神,惟妙惟肖,頗受好評。
1990年在影片《戀愛角》中飾演一渣滑個愛情失意,無病呻吟的大齡女青年,很巧妙地把喜劇因素運用到生活中,毫無誇張做作之感,表演非常成功。
1991年蔡明在著名導演陳國星執導的影片《離婚大戰》中飾演庸俗、淺薄但不失可愛的小歌星英子,在表演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蔡明的表演朴實自然,有很強的可塑性,她戲路很寬,既是一個優秀的悲劇演員,也是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除電影、電視小品創作外,她還參加多螞梁豎部電視劇的拍攝,如她曾主演大型情景喜劇《單身家庭》。此外,她還曾為大量影視譯製片、動畫片配音,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演員。(詳細資料)
❽ 李秀明頂替張金玲達式常替換喬榛,電影《春苗》出爐記
很多影迷都知道,李秀明是因為主演電影《春苗》而走紅,一鳴驚人,成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閃亮的電影明星的。
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的是,《春苗》這部電影最初的版本,女主角定下的,卻不是天津的李秀明,而是武漢的張金玲。
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上影廠終於恢復了故事片的拍攝計劃。可是拍什麼呢?以當時的情況來說,當然是要拍攝與「工農兵」題材相關的電影。於是上影廠提出了「工」、「農」、「兵」各拍一部的想法。「工」呢,就是《鋼鐵洪流》(後來電影片名改為了《火紅的年代》,由於洋主演),「兵」呢,則指定將經典名片《渡江偵察記》重新拍攝成彩色版,而「農」呢,大家一致看好的題材,就是赤腳醫生王桂珍的故事。於是組織了專門的創作組,與王桂珍同吃同住同勞動,經過深入生活,最終創作出了電影劇本《赤腳醫生》。
劇本出來後,上影廠很重視,並指定曾執導過《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影片的魯韌擔任導演,來創作完成這部電影。為此魯韌摩拳擦掌,做了充足的准備,並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影片的演員。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自然就是以王桂珍為原型的李紅華了(是的,在當時的劇本里,女主角的名字還不叫田春苗,而是叫李紅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名字)。在魯韌的想像中,這個女主角的扮演者,不僅要長得漂亮,而且身上還要能呈現出一種 健康 向上的狀態來。為了找到這個演員,他跑了許多地方,直派告到在湖北話劇團,他終於看到了一個不錯的人選。
這個演員,就是張金玲。
是的,沒錯,當初張金玲是作為《赤腳醫生》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而被看中的,而不是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
當時魯韌導演覺得,這個女演員濃眉大眼,面龐飽滿,長得喜慶,且具有勞動人民的朴實勁兒,很是喜歡。他相信由張金玲來擔任《赤腳醫生》中的女主角,一定能大受歡迎。
但卻沒想到《赤腳醫生》的劇本在審查時沒被通過。於是張金玲扮演赤腳醫生的想法只好被擱淺下來。但是也許張金玲命中註定是要紅起來的,所以盡管《赤腳醫生》的拍攝計劃下馬,但是重拍舉逗版的《渡江偵察記》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且劇組也正在為尋找女主角劉四姐的扮演者大費腦筋。於是魯韌便向湯化達和湯曉丹導演推薦了張金玲,兩位導演一看,也同樣喜出望外,很快就拍板定下張金玲扮演劉四姐。
而正如大家所預想的一樣,張金玲因出演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而一炮而紅,成為那個時代擁有頂級流量的當紅明星。
而李秀明又是如何成為《春苗》中的田春苗的呢?
當時李秀明還只是天津人藝的一名小演員,剛剛從學員班畢業,同期學員班裡,還有陳道明、張玉玉等同學。當時北影廠正在籌拍電影《海霞》,演員劇團團長陳強也是負責四處選演員,有一次看天津人藝的演出,就發現了一臉稚氣但頗具星相的李秀明,便將她帶入北影廠,作為電影《海霞》的女演員進行培養。
話說在上影廠,《赤腳醫生》的劇本被打回來之後,編創人員也在不斷地修改,後來大家建議將其改編成話劇,邊演出邊根據效果進行改動。就這樣,《赤腳醫生》的故事與最初有了較大不同,而女主角的名字,也由李紅華改為了更具有泥土氣息的田春苗,因為「春苗」代表著新生事物,而當時,到處都在講「新生事物」,於是話劇的名字,也改成了《春苗》。
為了演好《春苗》,上影廠演員劇團組織了強大的表演陣容——由曾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嵐的曹雷扮演女主角田春苗,由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喬榛扮演男主角方明,而其中天真活潑的女配角蓮蓮,則由主演過《馬蘭花》的王蓓扮演。另外程之、吳雲芳、富恆智等演員都加入其中。
結果這台話劇上演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因此上影廠又計劃將其搬上銀幕。而導演,也由魯韌換成了謝晉。女主角田春苗的扮演者,原本擬定的是張金玲,但因為她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渡江偵察記》,所以無法分身。再考慮在話劇版中扮演春苗的曹雷,其實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謝晉認為她年齡稍微大了一點,缺少了一點青春朝氣。這時,謝晉把目光投到了另一位女演員身上。
這個女演員,就是李秀明。
而原本要參演《海霞》塵答明的李秀明,又是怎樣進入謝晉視線的呢?
原來,《海霞》劇組最終選擇當時還在福建京劇團唱京劇的吳海燕,在電影中扮演女主角海霞,而李秀明原本定下的角色是海霞的好姐妹玉秀,可是這個角色後來又安排給了年齡更小的洪學敏,於是李秀明就空了出來。然而也正是因為她空了出來,所以又被另一個攝制組給看中了,這個攝制組,就是上影廠重拍版的《年青的一代》。他們都非常看好李秀明,認為她是影片中林嵐的最佳人選,於是就將她帶到上海,並安排她住進了在原版中扮演過林嵐的曹雷的家中。
這事兒說來也巧了,當時謝晉正在籌拍《春苗》,其實有想過讓曹雷來扮演女主角的,只可惜年齡稍微大了一點,所以他想,如果有哪個女演員,形象氣質都不輸曹雷,而年紀更年輕一些,那就最好不過了。正在此時,傳來李秀明將代替曹雷扮演新林嵐的消息,謝晉就很好奇,這個女演員,又是個什麼的人物呢?
結果一眼就相中了朝氣蓬勃的李秀明,認為她是田春苗的不二人選。就這樣,李秀明走進了《春苗》劇組。
所以有人說「李秀明頂替張金玲演春苗」的說法,並不是完全准確的。
女主角選好後,謝晉對於《春苗》這部電影也就更有底了。不過在整部電影的演員配置上,他還是頗費了些腦筋,最終他選定由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的達式常替換喬榛,扮演方明。
另外,劉子農扮演李阿強,李玲君扮演阿芳嫂,八一廠的高保成扮演水昌伯,白穆扮演杜文傑,高淬扮演賈月仙,馮奇扮演錢濟仁。而王蓓當時已人到中年,顯然已經無法再扮演小姑娘,所以蓮蓮這個角色,由剛進廠沒多久的張瑜扮演。這個演員陣容,也算是相當強大了。
1975年,電影《春苗》終於出爐,與觀眾見面了。而大家,也正是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一個叫李秀明的女演員,她因此成為那個年代擁有頂級流量的另一位當紅女明星,和因出演重拍版《渡江偵察記》而走紅的張金玲一起,成為了當時的「影壇雙星」。
後來,她們雙雙被招入到北影廠麾下,然後和劉曉慶一起,組成了著名的「北影三花」。
孫道臨幫她,她幫遲志強,這位80年代女明星,為何拍戲不多卻難忘
13歲頂替李羚演《邊城》成明星 卻當紅時息影 如今50歲成真正美人
❾ 海霞的人物經歷是怎樣的
海霞,1972年3月9日生於河南鄭州,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93年畢業後進入央視開始主持節目《早間新聞局滲》、《晚間新聞》,1999年起主持《現在播報》2007年起因主持《新聞聯播》被觀眾熟知,2011年6月,海霞當選為河南省青聯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2月,獲得「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0年02月,演唱文藝界抗擊疫情主題MV《堅信愛會贏》。2020年5月19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海霞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9)海霞電影院擴展閱讀:
海霞的早年經歷:
1972年,海霞生於埋早河南省鄭州桐液脊市管城區,從小就多才多藝。幼兒園就讀於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小學就讀於河南省實驗小學;初中就讀於鄭州市緯五路一小;高中就讀於鄭州市回民中學,高二時參加第三屆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大賽並且獲得冠軍。
1989年,海霞考上北京廣播電影學院 (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1993年,海霞從北京廣播電影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中央電視台開始主持新聞節目。
❿ 「上影一枝花」吳海燕,演《海霞》一炮而紅,今66歲風采依舊
時光匆匆流逝,在中國的影視長河中曾造就許多經典,電影《海霞》就是其中之一。
這部電影的扮演者是被稱為「上影一枝花」的吳海燕,她在中國電影史冊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4年,吳海霞出生在上海一個藝術家庭,12月的南方沒有北方寒冷,這是她出生的月份。
她的父親是一個高級幹部,因為喜愛文藝,傾盡所有建立了上海京劇院。
她的母親與父親興趣相投,是文工團的一名演員。
上天是厚待美人的,吳海燕有一個不錯的家庭,並且生來為藝術而生。
五歲時她在父母的影響下學習唱京劇,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
她是全班最小的學生,生的漂亮可愛,深得師生喜愛。
在學院練就了一身「功夫」,在舞台上她是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馬花旦,這為她日後的從影生涯打下堅定基礎。
機會降臨在1973年,北影導演正在暮色電影《海燕》的人選,吳海燕前來試鏡。
導演被吳海燕的氣質吸引,在看了她之前的作品《龍江頌》之後,邀她出演「海燕」這一角色。
這年吳海燕才19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在這部劇中將一位英姿颯爽的女民兵形象呈現給觀眾。
1974年,電影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從此吳海燕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不知成為了多少青年的夢中情人。
不過起初海霞的扮演者,原定人選是李明秀,並不是吳海燕,但由於李明秀的氣質和女民兵有差距,所以遲遲沒有定下。
而吳海燕的形象氣質更符合人選,導演第一眼看到她後,確定由她來演。
李明秀則憑借《春苗》,火遍全國。
《海霞》過後,吳海燕在電影《綠海天涯》中繼續發光發熱。
在劇中飾演了一位,為了祖國科研事業而犧牲的青年女英雄——魯琨。
1978年,吳海燕接到了《等到滿山紅葉時》這部電影,在劇中飾演「楊英」一角,上映後成績不錯,她還被提名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這部影片還被拿到開羅國際電影節放映,上座率高達百分百,獲得眾多外國友人的贊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接到這部劇後不久,她還接到了《廬山戀》這部電影,她十分喜歡這部電影,但由於已經答應了《等到滿山紅葉時》的導演,為守誠信,只好忍痛割愛。
吳海燕錯失的這部劇,後來由張瑜成功出演,這部影片紅遍全國,不知要是吳海燕出演,會不會也是這樣成功,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機遇吧。
1980年,吳海燕接演了《白蓮花》這部電影,在劇中扮演一個,外在一身豪氣,內心柔軟細膩的綠林女俠。
這個角色不同於她的成名角色「海燕」的溫婉清秀,飾演這樣的角色對她是一個重大考驗。
但她的表演真實自然不僵硬,將人物扮演的栩栩如生。
她的古裝扮相十分好看,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1981年,吳海燕在《檢查官》中扮演一個戲份不多的殘疾舞蹈演員。
她曾說過,不論戲份多少,角色大小,她都不挑,全部盡心演繹,這是一個演員最起碼的態度。
《檢查官》過後,她還出演過《特區姑娘》《加洲來客》等影片,她前後出演過許多角色。
由她主演的電視劇《賣大餅的姑娘》,是上影電視部最早的一部電視劇,獲得廣大觀眾喜歡。
吳海燕的感情生活純粹,他的老公也是一名演員,吳海燕和他曾是同學。
和 娛樂 圈見慣的狗血劇情不同,他們結婚後非常恩愛,一直以來沒有任何緋聞。
再後來,吳海燕開始專注於電視劇的製作和編導等工作,學習拍片。
盡管剛開始拍的不怎麼樣,但在不斷學習和努力下,取得很大進步。
並且為自己主演的電視劇《宋慶齡》做策劃和編劇。
吳海燕還曾拜訪過邵逸夫,在他的幫助下又學習了影視管理,和小說家梁鳳儀談版權。
吳海燕拿下了《千堆雪,九重恩怨》的版權,由她自導自演,播出後獲得一片贊譽。
後來還拍攝了20集《風雨巾幗》紀錄片,吳海燕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令人敬佩。
2019年7月15日上影演員劇團舉辦70周年活動,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
吳海燕一眾老藝術家齊聚一堂,令許多網友十分激動。
上影廠演員劇團還推出了話劇《日出東方》,老一輩藝術家紛紛登場亮相,同台飆戲。
有達式常,趙靜,韋國春,吳雲芳等等,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閑下來的吳海燕喜歡看書,看電影,生活平淡,隨心隨性,自然老去。
如今的吳海燕已經66歲了,年輕雖然不再,但風采不減當年。
她是當之無愧的德才兼備的老一輩藝術家。
不同於現在演員的千篇一律,那個時代的美女各具特色。
或端莊優雅,知性大方,或英姿豪爽,生性張揚。
昔日佳人已然老去,但他們在觀眾心中永遠年輕,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