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零後們小時候都看什麼電視劇(電影)呢
1、《還珠拆棗格格》
㈡ 找工作自我介紹昨天去找了一個電影院工作,對於八零後的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是面試官說需要繳納380
還沒入職就說要交錢的一律當作騙子
㈢ 8090後最喜歡去的地方
一般家庭收入的 新裝修的帶慎環境較好的電影院、歌廳、游樂場、迪廳、西式或日韓式的餐廳(包括快餐廳)、一些銷售小飾品高行薯的商店、羽毛球或者保戚者齡球館、商場、網吧或游戲廳等
高收入家庭除以上場所以外可能還會去Club、酒吧或者高檔會所等。
㈣ 帶有時代烙印的「80」年代
80年代是個讓眾多人無法忘卻的年代,雖然對現在年輕人(90、00)有些很久遠,可是對於60、70後出生人群(現在已成為中年人)仍然記憶猶新。特別是具有年代烙印的「自行車、縫紉機、到後來黑白電視機、雙聲道收錄機」等。這些帶有時代特色的物件,在當時是非常昂貴的,完全可以說很奢侈!
那時候的「二八"型自行車,不亞於如今模特車、汽車汽車。每天他們騎著行車往返於上班、下班路上,並且他們的臉上還洋溢著幸福微笑。與此同時在當時還處於風華正茂年輕的他們穿著具有時代烙印的喇叭褲、色彩鮮艷襯衫外加一幅很個性、很潮流的蛤蟆鏡更是那個時尚世紀改革初期的年輕人感受著時代的潮流!
進入中年的派碧他們每天雖然在忙碌,但是每每談論那個時代時,他們對年輕時代談論的都很激動,並且那個年代發生的很多故事細節記得很清楚。
其實對於人到中年的60、70出生的人們,因為他們不僅改革初期見證者都得還屬於參與者(機關領導、企業家)。特別是作為70後的人群他們不僅看到那些穿著很時髦、很個性喇叭褲、紅襯衫及個性十足蛤蟆鏡和如羊毛卷燙頭。雖然我們生活在遠離大城市的小鎮,但是由於其交通便利和信息通暢,外面一切的新鮮事物不斷涌到這個衛河岸上小鎮。如被稱之為的靡靡之音、雙聲漏散道收錄機、還有就是在縣城很稀罕娛樂場所的電影院等,在那個年代,我們那個小鎮已經有了可以在室內播放電影院。那時,我在課余時間看了不少經典之類影片「紅牡丹、西安事變、405謀殺案」等。
我是典型的70後,曾經經歷了那個70末、80初的時代變化。雖然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是對於80年代 也是我記憶猶新的年代。那時,雖然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個城鄉結合部小鎮。由於我們那個小鎮所處交通位置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文化其中也包括流行音樂。只要遠離80公里的城市裡有的流行音樂,不出半個月就會出現小鎮街旁音響店或者發廊里。 哪時,雖然我還是中學生但是逛街、聽音樂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時候,作業本上除了一些老師布置作業之外再就是記錄一些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詞(比如:鄧麗君的甜蜜蜜、張明敏中國心、壟上行等)。為此也經常遭到老師批評有時也會為此叫家長。
那時,我對於返羨氏些歌曲很著迷。期初就是感覺旋律很好聽,歌詞大意表達很簡潔也很清楚。所以喜歡。我記得應該是84年春天的一個周末,雖然已經春暖花開的季節了,但是由於北方地區早晚的氣溫很冷,所以晚上沒事兒在家就是摟著半導體聽中央台、地方台每周一歌,不過,很多喜歡學歌都是從哪裡學到。邊聽邊把記錄歌詞記錄在作業本上,而後再一遍遍背誦歌詞到最後再復習剛才播放歌曲中曲調。就這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自己可以朗朗上口了。由於自己在周日光聽歌兒了,老師給布置的作業一點也沒有寫,周一早上遭到老師的懲罰。類似我這樣的遭遇,對於那些流行音樂愛好者都有類似的遭遇呵呵……
不過那時年輕人對剛剛進入內地的流行音樂,不敢明目張膽的收聽,只是在每晚深夜了,自己躺在被窩里還在偷聽。這么多年過去了,每次在廣播或者網路聽到這些記憶猶新的流行歌曲。雖然80年代已經離我們很久遠了,但是很多事兒讓人記憶猶新。特別在我的記憶中,二十世紀的八零年代,是個很特殊的年代。80年代是人們記憶中最為刻骨銘心的時代,無論精神或是物質層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精神生活方面,家庭中自從多了兩樣物件「錄音機」和「電視機」後,流行歌曲、影視劇插曲開始充實著每一個家庭的視聽娛樂元素, 也註定該時期的一些老歌將成為幾代人永恆的記憶。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的80年代,西方文化及流行音樂元素 服裝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以前千篇一律的著裝演變成了無數令人眼花繚亂的流行樣式。特別是那些具有那個年代特徵「喇叭褲、蛤蟆鏡」到後來的80年代末期的大紅色襯衫、純白瘦身褲外加上一系列狂歌金曲。
那時的喇叭褲改變了中國人數十年的整齊乏味的服飾裝扮,走在大街上,上細下寬,把整個PP綳得圓滾滾的,褲腳寬得足以當掃帚的「奇裝異服」喇叭褲外表不分男女,拉鏈一律開在正前方的褲子,這可能就是我們後來稱之為時髦打扮。
無論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何種職業,大家都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千人一面,萬人一體,個性不能被張揚,只能被打倒 ,具有強烈的階級意識形態。
那個時候,作為上世紀70年代初生人我還是個剛剛入小學不久小學生。放學後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也喜歡在放學的路上到處玩耍。特別愛玩的去處就是鎮上商店、書店和新開不久的電影院。特別是那時候,在大街上,看到那些年輕人也學著城市裡的時髦青年一樣,細長的身材穿著大方格的淺色喇叭褲,上身穿著件大紅色襯衣,特別黝黑的臉上扣著一幅很酷比的蛤蟆鏡在那個年代屬於個性十足。不過這樣的打扮,除了引起眾多人矚目外再就是引起很多青年人羨慕,這也會召集那些多年守著傳統的年邁老人指指點點。還被說成「小流氓、二流子」可能主要是常年居住在鎮上老人受傳統文化約束,無法接受這股服飾新潮。
在上世紀的80年代,娛樂、信息資源比較匱乏,唯一了解外面世界的手段就是通過廣播、電影傳播渠道。為此,城裡的年輕每天下班後,電影院成了人們唯一去處。
那時,所生活在地處遠離城市一個城鄉結合部小鎮。這里的人們收入主要靠農業種植和家禽喂養,有些頭腦靈活人,除了種植農產品之外再就是靠經營熟食如:牛羊肉、燒雞為主。 在那個剛剛處於經濟改革初期時代,還有些人為了獲得更大眼界,他們走出家門,到外地進一些布匹、服裝到集市上銷售並且也獲得豐厚的收益。
由於這個千年古鎮多少年來,水路相通(衛河由南向北直通京津地區),交通路網——308國道。的發達,給小鎮商業帶來繁榮繁榮。歷史資料介紹這個小鎮河東岸的金灘鎮碼頭,熙熙攘攘,搬運夫或擔挑,或肩扛,忙著裝卸貨物,由早到晚,十分繁忙。許多船家在這里靠岸,到鎮上采購或兌換農產品,還有的停船住宿。因此,周邊府、縣的一些商人紛紛看好這個地方,在這里開商鋪,辦作坊,經營旅館等服務業。隨著商業的不斷繁榮與發展,大戲院也成了這里人們業余期間聽戲好去處。老人們說。
其實這家電影院是由老戲院升級改造的,更多的功能主要以接待劇團喜劇演出其餘時間主要以播放電影為主。80年代初,鎮上很多年輕都是在這個初始電影院——就是在劇院基礎之上升級改造而成。觀看了很多那個年代經典影片比如:紅牡丹、喜臨門、海外赤子、月亮灣的笑聲、笑比哭好以及到後來泉水叮咚等。雖然這里只是一個城鄉結合部的環境,可是由於電影院文化傳播,這里的人們眼界不斷開闊,為此人們對外界文化渴望接受。
80年代初期,國家的經濟發展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文化處於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時期,人們渴望接觸一些新的文化知識。鎮上唯一家電影院誕生了,我記得首場電影是少林寺,是1982年夏天,那時我還很小,也特別想看看國產第一步彩色武大片,好像還是寬銀幕,畫面很震撼具有強大的沖擊力。那晚,是哥哥騎自行車帶著我一起去看的。剛到電影院門口,外面已經擠滿了人還吵吵嚷嚷的。並且在售票口早已排起了20多米長的長隊。有的為了能早早一睹武打片新鮮,還發生了爭吵和肢體紛爭。不過,我們很幸運在擁擠中,最終還是擠進去了並且還欣賞了那場具有視覺沖擊力經典影視力作。
當時就是在繁華、熱鬧的現城電影院也屬於稀缺娛樂產品,每到華燈初上之時,忙碌了一天人們吃過晚飯後就會休息。不過一些年輕人還會三個一夥兒或者更多湊到一起騎車到電影里看電影。雖然那時電影影片內容也不是豐富,就是在影片產品線極其很狹窄的背景下,他們每次觀看後,還是對於影片中的某個故事情節所打動。如今,三十多年過去,我與一些60、70後出生的朋友在一起喝茶時,談論80年代經典電影力作之時,他們對那些影片內容給予很高的贊賞,並且還對影片故事中的內容也講的很細。
幾年後,隨著文化市場發展和演出市場繁榮,明星已從熒屏後走上了舞台與現場觀眾進行熱情互動,從此也拉開了明星走穴演出,以播放電影為主的電影院基本上主要以接歌舞演出為主,播放電影已成了附屬產品。特別到了九零年代,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電影院基本上走向了衰落。前幾年,我回家看望父母時,曾到那個電影去過,那時唯一一家功能專一電影院現在已經變成了廢墟並且改成菜市場。看到眼前繁華景象的菜攤和喧囂討價還價的嘈雜聲,如今給我留下只是久遠的記憶!
㈤ 八零後兒時六部經典抗戰題材電影,讓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抗日熱情
9.18剛過,不禁又把藝樂帶到了那個恥辱的年代,還好,有一批又一批的抗日義士投入到了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才得以守護了家園,才得以有了現在國泰民安的生活。勿忘國恥,警鍾長鳴。藝樂選六部兒時經典的抗日影片分享給大家,以示警示和激勵。
六、《血戰台兒庄》這部1986年的影片,是藝樂選的六部當中最近的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彩色故事片。血戰台兒庄這個慘烈的抗日故事我們在兒時的 歷史 教材中都有了解,雖然這部影片的重播率不高,台兒庄戰役雖然我軍傷亡慘重,但終歸取得大捷,提振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增強了我軍抗日的決心,意義重大。從這點來講還是值得一看的。
五、《小兵張嘎》。說實在的,這部影片是抗日題材中藝樂兒時的最愛,都想把它寫到第一位,但抗日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責任和任務,相比其他五部,它比較突出描寫嘎子了,雖然從一個孩子折射出了抗日熱情,但整體也體現出了當時華夏大地的抗日熱情遍地開花。
四、《鐵道游擊隊》。這也是一部經典的抗日題材老電影,那個年代能拍出在鐵道上穿梭的感覺也著實不易。不僅電影經典,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流傳至今。
三、《地雷戰》。這部影片讓日軍嘗嘗我軍高 科技 的厲害,一根頭發絲都能成為我軍殺敵的工具。再加上巧妙的地雷布置,炸的日軍防不勝防,讓人看了直呼過癮。
二、《地道戰》。這部影片應該是《地雷戰》的姊妹篇,讓日軍也再次見識了華夏兒女的智慧,誰敢來犯,就把他掩埋。除了正面人物的出彩之外,本片的一個反派形象也同樣出彩,他就是扮演湯司令的劉江老師,他可是反派專業戶,本片中他的一句:「高,實在是高!」成為了經典台詞。可惜劉江老師已經離開人世了。
㈥ 85歲可以去電影院么
一般不限制的,而且老人看電影有優惠。。不過可能營業員會建議看一些舒緩一些的電影,刺激性小的。說實話讓年齡太大的老人進場他們也是很提心吊膽的,挺難為的。
㈦ 為什麼電影院中,觀看電影八佰的基本上都是九零後和零零後呢
是因為現在的00後和90後也有特別多的愛國情懷,而且看電影是年輕人最喜歡乾的事情,所以觀看電影八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90後跟00後。
㈧ 河北一影城稱1985年出生是老人可免費觀影,85年的都已經算老人了嗎
85年出生的人才30多歲,正值壯年,根本就不是老人,頂多算是中年人。我國對於老人的定義也是很明確的,60周歲及以上的人才能夠被稱得上是老年人,才能去領取養老金。這家影院的定義就是讓網友們不能接受的,也讓人感覺特別的無語。
如果你是1985年出生純大的人,就可以免費去看電影了,這也是一項福利,需要趕緊抓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