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三大電影節海報

三大電影節海報

發布時間:2023-05-29 19:55:40

㈠ 義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為什麼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這得從威尼斯電影節的起源開講。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指的是:威尼斯電影節、戛納和柏林電影節。要論資歷的話,顯然,威尼斯電影節比後面兩個都早的多,屬於老大哥級別。

柏林電影節始於1932年,此時,墨索里尼的丑惡嘴臉還沒太大暴露,為了積累群眾基礎,給自己旗下的「斧頭幫」(義大利法西斯組織)樹立正面形象,也曾像模像樣的「為百姓辦實事」、「搞建設」。

上世紀30年代初的義大利,街頭巷尾的法西斯民一本正經的維護 社會 秩序,經濟上,政府很用心的調解勞資雙方的沖突,提升工人福利,修築紀念碑、工人住宅、運動場、公路網和農田的建設,各項大工程給失業者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列車准點,郵件准時,從表面上看,義大利還真呈現出了一幅 社會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那麼,生活和 社會 秩序改善了,自然還得再來點有情調的文藝活動,最好是國際性的,這樣可以順勢提升墨索里尼政權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其實,這種搞法,到現在還是很流行,很時髦的被叫做「國家軟實力」。

當年,採用哪種形式的「文藝」,墨索里尼的高層們,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雖說歌劇、繪畫這些本身就是義大利的長項,但缺乏新意和時代感,而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也不是人人都有心情欣賞這些藝術的表達形式,要想短期吸引全球目光,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此時,電影行業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勢,默片時代結束,有聲電影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彩色電影風氣也開始嶄露頭角,電影業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更富有表現力、更貼近於全球大眾生活,更能收到關注的朝陽產業。

於是,1932年8月6日至21日,在墨索里尼的主持下,歐洲第一個電影節在水城威尼斯的地利多島舉行,這就是首屆威尼斯電影節。

(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海報)

此時,威尼斯電影節成了和美國奧斯卡齊名的世界性電影盛會,屬於歐洲唯一的電影節,直到後續的戛納和柏林電影節相繼問世。

1940年,義大利參戰,但威尼斯電影節依然堅持舉辦了兩屆,這兩回基本屬於德意日軸心國的自娛自樂,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對此非常抵制,到了1943年,電影節停辦。

戰後的1946年,電影節再次恢復,1947年更是創下了9萬人參加的盛況。自此,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走上正軌,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設有義大利電影單元、短片單元以及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特色項目。所謂的「墨索里尼杯」也被改叫了「沃爾皮杯」,旨在紀念電影節的資助者沃爾皮伯爵。

我是真的不想再黑墨索里尼了,但所剩不多的良心還是促使吐槽機說出真相,所謂「國際電影節之父」跟那個「愛情小說家」沒啥關系,雖然墨索里尼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偶像派(或者是 搞笑 派)演員。

在現代電影節並不是個稀罕玩意,美國有奧斯卡,法國有戛納,德國有柏林,就算咱們自己也有金雞百花獎,但在20世紀30年代可不是這樣,那年月看場電影都是提升逼格的利器。作為歐洲著名的文藝青年聚集區,義大利人自然狂愛電影的。

不過在狂愛電影的義大利人中並不包括墨索里尼,那陣子他正對著世界地圖思考該先抽法國還是南斯拉夫,最後他決定先找個軟柿子練手,把目標鎖定在衣索比亞身上。事實證明這是個無比英明的決定,因為除此之外他誰也打不過......

狂愛電影的義大利人把大筆里拉扔進了電影院,過了好幾年政府才發現電影院里放映的居然都是美國電影,這就有點傷自尊了,完全體現不出我大羅馬帝國的文化優越性啊!於是一個叫 朱塞佩·沃爾皮(Giuseppe Volpi) 的傢伙決定多引進幾個國家的電影,集中在一起讓大夥欣賞。

這個沃爾皮在當時非常牛,首先丫很有錢,整個義大利東北部、巴爾干半島的電力都是他供應的。其次他很很忽悠,把土耳其忽悠的跟義大利停戰,又把美英兩國忽悠的同意里拉(義大利貨幣)也跟黃金掛鉤。

最後這老兄還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在1925年到1928年之間當過義大利財務大臣,屬於國家級高官。這個牛到沒朋友的傢伙把集中觀影的地點設在了威尼斯,自己親自擔當了活動的主席,他將這次集中觀影活動命名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在1932年8月6日晚間准時開幕,共有9個國家的電影來參展,一直放映到8月21日才結束。這次史無前例的電影節沒有設置專業評委,由觀眾投票產生全部獎項,法國電影《自由女神》斬獲最有趣影片,打破了美國在電影界的壟斷。

不過美國人也很高興,弗雷德里克·馬奇(Fredric March)和海倫·海斯(Helen Hayes)和分別收獲了最佳男女主角,《馬德隆·克勞德的罪孽》還獲得了最動人影片的頭銜,也算收獲頗豐。

這次威尼斯電影節開啟了國際電影的交流先河,各方反應都非常贊嘆,所以沃爾皮於1934年再次舉行了一屆電影節,並把這個活動固定為每年一次。在1934年這屆電影節上才給所有獲獎者定製了獎杯,當時叫「 墨索里尼杯 」。

時至今日,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為國際影展中的活化石, 不僅躋身世界三大電影節的行列,還因其開創 歷史 潮流而被譽為「世界電影節之父」 。意思是後來所有的電影節都是受它啟發,在 歷史 深度上甘拜下風。

總結起來吧,題主其實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世界電影節之父 」指的不是一個人,更和墨索里尼沒關系,只是當時照顧主辦國領袖的面子,獎杯已他命名而已。如果非要把「 世界電影節之父 」指定成一個人的話,那也應該是朱塞佩·沃爾皮,扯淡完畢!

說到墨索里尼,我們得談談可憐的希特勒。自從與墨索里尼聯手後,希特勒的一生都是陰郁的。德軍可以在23天內攻佔波蘭,40天攻佔法國。但對墨索里尼來說,希特勒似乎很無助。雖然這個人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同時也是法西斯主義的大哥,墨索里尼顯然沒有希特勒積極性高。他在戰場上把戰爭打得粉碎,多次請求幫助。義大利軍隊的浪漫氣氛成為二戰戰場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戰爭開始前,其他國家都在緊張地制定戰爭計劃,而義大利軍隊則在准備紅酒、麵包和各種口味的罐頭。對於義大利軍隊來說,他們似乎不是要在前線作戰,而是要去野餐。當義大利說要追隨德國的大哥時,希特勒特別激動,但很快他就絕望了,因為他發現他用5000名士兵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時,還得用50000名士兵保護義大利士兵。他們完全是一隻在戰場上被人宰殺的羊。一旦摧毀他們對戰斗的信心就會立即解除武裝並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墨索里尼不僅是一個戰爭販子,而且還是一個狂熱的法西斯分子。1932年,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那時起,它就成了電影人的節日。無數電影明星踏上了國際電影節的紅地毯,從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 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墨索里尼創辦的 ,所以,墨索里尼也被稱為「 國際電影節之父 」。



我們會發現,很多二戰中的大人物對藝術有著瘋狂的熱愛和渴望。例如,希特勒出生在藝術界,因為他的畫太差了,他別無選擇,只能改變他的職業生涯。沒人料到他會成為世界上災難性的人物。墨索里尼也這樣,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他不忘發展電影產業,這也為電影產業做出了一點貢獻。因為戰爭,墨索里尼聲名狼藉,被 歷史 釘在恥辱柱上。因為國際電影節,墨索里尼再次成為電影藝術的功臣。



順便說一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克拉拉·貝西塔當天凌晨被游擊隊處決。他們的屍體於4月29日被運到米蘭,倒掛在洛雷托廣場的一個加油站頂上。墨索里尼的屍體在1946年被法西斯支持者偷走,然後被義大利政府扣留了10年。直到1957年,它才被歸還下葬。


歡迎指正!

墨索里尼並不僅僅是一個戰爭販子,除了狂熱法西斯之外,墨索里尼對藝術也情有獨鍾,1932年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此之後便成為了電影人的盛會,無數的影星都曾經踏過國際電影節的紅地毯,因此走上了人生的巔峰,而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由墨索里尼創辦的,而墨索里尼也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熱愛藝術 第一人開辦 加上墨索里尼政治宣傳理由很充分[淚奔][淚奔][淚奔]

㈡ 歐洲三大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14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最權威、最著名蔽枝談、最具影響力,被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其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

歐洲三大a類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區別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表彰和喜好的作品側重點不同,主要表現在:

1、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作為世界最頂尖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入圍電影基於全球,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

而奧斯卡金像獎作為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表彰的電影和影人主體基於美國本土,具有嚴格的地域限制,而在獎項入圍和評選上有輕視東方作品和演員的特點。所以前者是國際電影節,後者是國家級學院形式的頒獎禮,屬於截然不同的性質。

2、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作搭友為全球數以百計的電影節的代表,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獲獎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個性和創新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鼓勵的重要方向。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力求通過世界各地電影的彼此交流,推進電影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

而奧斯卡金像獎重視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關注度以及符合美國主體政治意識是獲獎的重要參宏碰考,由於這種市場指標,獲獎作品中的商業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成為世界關注度最高的電影獎項。

由於好萊塢百年來的深厚積累、美國本身先進的電影工業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優勢,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㈢ 香港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

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電影回顧系列,亦始於該年度,電影節每年均會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電影叢書,自此成為電影節的標記。

1979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逐漸成型,由放映國際電影、亞洲製作,以至當代香港影片及回顧系列,奠定及後三十年的電影節模式。

憑首三屆的努力,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為鄰近地區所舉辦的電影節起指引的作用。當時縱然還未設立競賽環節及影片買賣市場,香港國際電影節憑著高質素的節目、勇於發掘亞洲和中國的新製作,以至為香港電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舉行連串的座談會和編制知名的電影叢書,在環球得到高度評價,有助於本土及海外推廣香港電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間,香港國際電影節曾由多個 *** 部門及法定機構,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

200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公司化,成為獨立的非牟利團體,並由第29屆開始舉辦電影節至今。

現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己發展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動,更是亞洲其中一個最享負盛名的電影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電影業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賞精彩作品。 來自50個國家超過280部電影,在香港11個主要的文化場地上映,參與者超過60萬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國際影視展 (FILMART) 電影業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典禮。一連15天的電影節共選映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232部電影,其中64部為全球或亞洲首映。

活動設定

單元設定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獎項設定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必須是在該電影節做全球首映的電影,所以各大電影節要"爭電影",重頭電影也只能三選一。對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風頭電影和大師名導作品,所以在邀請影片參映方面的算計相對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影片的素質和聲譽,也因此使得整個影展的質量較高。

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新秀電影競賽

新秀電影競賽項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滿力度與原創性的電影製作及其對今日世界的獨到表達。

新秀電影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紀錄片競賽

香港國際電影節相信關注社會議題而具美學價值的紀錄片在任何有意義的電影節中不可或缺。紀錄片競賽向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致敬,肯定他們在紀錄片的形式和語言上作出的貢獻。

紀錄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短片競賽

短片擁有獨特的形式、藝術性及表達手法,與長片別具一格。國際短片競賽鼓勵短片的創新及製作,它亦提供一個讓國際及本地短片導演進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自第2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立,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志在鼓勵新生代電影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是由全球專業影評及電影傳媒人組成的國際性協會,致力推動電影文化的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是表揚具出色表現的電影製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亞洲新晉導演的佳作,並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團選出傑出作品。候選影片均可附FIPRESCI標志。

設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天主教文化獎

自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立.每年所頒發的天主教文化獎是表揚電影人,如導演、演員、編劇等出色的表現,尤對致力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人權關注,並傳達心靈及藝術價值的電影人致敬。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提名作品,並將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員選出得獎者。候選影片均可附SIGNIS標志。

設天主教文化獎、特別表揚獎。

歷屆回顧

年份

主題

獎項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屆(2000) 劉國昌《無人駕駛》

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

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 第26屆(2002)

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第27屆(2003)

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

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 第29屆(2005)

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 向動作指導致敬

杜琪峯《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 第31屆(2007)

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

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 第33屆(2009)

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莫文蔚 第34屆(2010)

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 Let's Meet Here

杜琪峯《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 楊千嬅 第36屆(2012) 火鳳凰 彭浩翔《春嬌與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楊千嬅 第37屆(2013) 激活無限想像 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 賈法·帕納希《閉幕》 楊千嬅 第38屆(2014) 世界匯聚香港

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 古天樂 第39屆(2015) 張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尋梅》 古天樂

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 古天樂

第43界(2019)

《沉默的證人》張家輝、任賢齊、楊紫

舉辦單位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是一個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團體,致力發揚電影文化,推廣光影藝術。

透過全年活動,協會期望加強世界各地對中國電影文化的欣賞,並把各地具啟發性的電影帶到香港,豐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為加強香港及亞洲電影的感染力,協會於每年三、四月期間均舉辦三項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及亞洲電影大獎(AFA)。

電影能夠連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發無窮創造力。憑此信念,協會不斷為成千上萬的影迷,帶來世界各地最優秀及具啟發性的電影作品。

㈣ 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分別是些什麼獎啊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金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

㈤ 三大電影節

三大電影節如下: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全球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著名、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三個電影節,它們分別為: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與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

㈥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特色各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戛納國際電影節有歐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以「藝術性」作為評判標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2018年5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㈦ 三大電影節有哪些

如下:

1、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㈧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些

歐洲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間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以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為宗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辦,為期兩周。

(8)三大電影節海報擴展閱讀

歐洲三大電影節「三大滿貫」獲得記錄

1、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柏林金熊(1961)、《紅色沙漠》威尼斯金獅(1964)、《放大》戛納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陸軍野戰醫院》戛納金棕櫚(1970)、《西塞英雄譜》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點》威尼斯金獅(1993)。

2、最佳導演大滿貫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戛納最佳導演(2002)、《血色將至》柏林最佳導演(2008)《大師》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3、二等獎大滿貫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1964年《馬太福音》威尼斯評審團大獎、1971年《十日談》柏林評審團大獎、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納評審團大獎。

張藝謀: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銀獅獎、1994年《活著》戛納評審團大獎、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柏林評審團大獎。

4、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1979《中國綜合症》戛納影帝、1981《奉獻》柏林影帝、1982《大失蹤》戛納影帝、1992《大亨游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兒》戛納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1993《藍》威尼斯影後、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後、2010《合法副本》戛納影後。

朱麗安·摩爾:2002年《遠離天堂》威尼斯影後、2003年《時時刻刻》柏林影後、2014年《星圖》戛納影後。

6、終身成就獎滿貫

讓娜·莫羅: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7、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納金棕櫚獎、1961年《夜》柏林金熊獎、1962年《家庭日記》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1987年《紅高粱》柏林金熊獎、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1993年《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

㈨ 有哪些經典的電影海報

加勒比海盜海報圖。海盜系列我全部看過非常經典

閱讀全文

與三大電影節海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哪買低價電影票 瀏覽:938
2015年玄幻神話電影 瀏覽:399
電影媽媽插曲大全 瀏覽:133
國外新冠病毒的電影 瀏覽:990
美國戰爭電影2015 瀏覽:260
2015電影觀影人群 瀏覽:477
視頻如何剪切為電影模式 瀏覽:787
國內電影院線 瀏覽:344
華為與電腦傳輸電影 瀏覽:341
戰疫天使2020年劉德華主演電影 瀏覽:322
成龍在哪部電影里叫馬丁 瀏覽:267
電影院平遙 瀏覽:705
2015韓國電影外出中文字幕 瀏覽:924
戀愛的日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922
國外電影伯丁 瀏覽:618
恐怖外星生物電影大全 瀏覽:453
巴巴在線電影院看 瀏覽:924
第三屆海南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主持人 瀏覽:357
春節檔電影票根 瀏覽:175
釜山行的導演最新電影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