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她曾橫掃三大電影節,演過的70部電影,35部裸露,35部瘋癲
話說在法國,有家游戲公司的女高管,年過40卻韻味十足,身材緊致——
用努力換取了優渥的物質生活,進出高級餐廳,開奧迪,穿黑絲——
勾引隔壁老王如探囊取物——
辦公室調情也玩兒的一愣一愣——
離婚多年,過著獨居生活,社交往來,人情淡薄,獨立的甚至有些高冷。
不僅與兒子關系冷若冰霜,氣死母親後把骨灰隨意丟掉——
直到有一天,這位女主遭遇QJ——
性情乖戾卻絕對獨立的她並沒有報警,在對朋友略微訴苦之後,備足武器,准備迎接罪犯的「造訪」。
在盤根錯節的職場中逢場作戲,在風雲突變的人際里備戰思敵,在罪犯第二次偷襲中,她成功保護了自己並狠狠地刺穿了敵人爬滿精蟲的大腦——
ok,以上就是今年戛納最熱的驚悚電影《她》的簡要劇情,導演是78歲高齡的保羅范霍文。
保羅范霍文,被稱為最懂女人的電影大師——
他的電影,如果只看劇情你就輸了,但我們今天聊的並非范霍文的藝術成就,而是電影中的她——
法國國寶級演員—— 伊莎貝爾·於佩爾
拿獎拿到手軟
兩屆戛納影後、兩屆威尼斯影後
兩屆法國法國凱撒影後
先來看於佩爾出道以來,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表現——
1978 第31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1988 第45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韻事
1995 第5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儀式
2001 第54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鋼琴教師
2002 第52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集體演出獎 八美圖
2005 第6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金獅獎 加布里埃爾
2009 第22屆 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2009 第62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不僅如此,今年初,於佩爾在第41屆法國電影學院凱撒獎,憑借《愛之谷》獲得了第15次提名,打破了凱撒獎表演提名紀錄。
拿獎拿到手軟,每年都有電影進入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人送外號:電影節毒瘤。今年於佩爾攜手保羅范霍文打造的《她》,敗給了一位菲律賓女演員賈克林·喬斯,而眾影迷推測:本屆評委會推出這樣一位爆冷影後,能想到唯一理由就是「不能讓伊莎貝爾·於佩爾第三次獲獎」。
至於為什麼爆冷,用腳趾也能想到戛納這是在秀存在感。
法國都選送它來代表本國角逐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於阿姨也終於要沖奧了。
影後不是瞎掰的,於佩爾在電影中究竟有怎樣的戲路,毒葯君這就一一揭開。
《鋼琴教師》是毒葯君看過的首部於佩爾的作品。最初,是沖著戛納的名號來看的,但在那個哥特流行傷痕至上的年紀,這部電影給了毒葯君前所未有的觀感。簡單的說,兩個字:病態;復雜的說,一句話搜返:西方人的痛苦果然很高級!
中年婦女,生活衣食無憂,事業小有所成,本該風生水起的日子被亂七八糟的腦迴路撕扯的七零八落,用刀片切割私處——
跟自己的學生調情,卻只喜歡「被凌辱」——
被打成豬頭後享受疼痛——
她在全片中總是這樣,溫柔背後隱藏著機警,柔弱之間藏匿著強勢——
自此,毒葯君腦海中的歐洲貴族婦女們,便是於佩爾這般:消瘦、清冽、病態。
但於佩爾在片中的表現,並非程式化地表情堆砌,一個表情將我們從夢中拉回現實,這確實是我們生活中的某位寂寞婦人——
在於佩爾之前,靈氣派演員毒葯君只願承認周迅,但看完《鋼琴教師》之後,毒葯君認為於佩爾更勝一籌。
因為「變」是於佩爾的拿手好戲,將表演技巧化於無形,幽默、冷幽默、冷酷、強勢隨時轉換。於佩爾在其中的表演堪稱角色附體,其角色的壓抑、痛苦、渴望、失望,讓人不寒而慄。
《鋼琴教師》讓於佩爾獲得戛納歷史上第一次全票通過的影後。
而她的首部戛納影後作品《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則加深的毒葯君對她的第一印象——
1978年出穗謹演電影《維奧萊特·諾奇埃爾》時,於佩爾還年紀輕輕,她飾演一個殺父弒母的放盪少女。世族飢
來自網友涼水點評:
有人做過統計, 在她早前出演的70個角色里,有35個是裸露的,另外35個是精神不正常的。 表演對她而言,就是「發泄內心的瘋狂」。
這種說法或許有水分,但熒幕上的於佩爾,看來看去總是一副大家欠她錢的樣子——
因為什麼呢?她塑造的這些經典角色大部分都充滿了性格缺失。
她是《編織女孩》中安靜害羞的花邊女工,《勃朗特姐妹》中嫻靜文雅的安妮·勃朗特,《情人奴奴》中的放浪妻子,《茶花女》中純真美麗的瑪格麗特,《鋼琴教師》中的變態鋼琴家,《八美圖》中的刻板神經質老處女,《我的母親》中愛上兒子難以自拔的母親……
所以,她在戲中看起來總是半昂著頭,一副扯高氣昂的面孔,也可以算作歐洲的「冰美女」了吧。
她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戲路:
「如果我們都住在精神病醫院,我在分裂症病房,阿佳妮在狂想症病房。」
盡管她的角色大都冷漠、瘋狂、歇斯底里,但有些時候當角色和於佩爾性格毫無重合點的時候,她選擇了放棄、忘卻自己的個性。她沒有堅持已然被觀眾接受的個人風格,她深知一點:「電影是一門很積極的藝術,甚至於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演員,並且改變了他這也是可能的。」所以在2002年的作品《淚海》中,我們又看到了全新的於佩爾。
她在影片中把頭發染成了金色,置身於色彩濃烈的風景中,玫紅色的夕陽,深藍色的夜晚,金黃色的清晨,她也在采訪中提到,這個角色幫她自己找到了自從十五歲就遺忘的一些東西。
從演員到評委
一直很強勢
壹 我是評委聽我的
第62屆戛納電影節上,於佩爾以史上第四位女評委主席的身份,親自將金棕櫚大獎授予邁克爾·哈內克飽受爭議的新片《白絲帶》。
圖.2009年擔任評審團主席開閉幕式
於佩爾的強悍作風甚至曾導致評委會內部表達了對其行事風格的不滿。媒體瞬間炸開了鍋,無論是坊間還是官方,都支支吾吾地敢怒不敢言——
對此,毒葯君找到了當年新京報對於佩爾的專訪,個中滋味,諸君自品——
盡管飽受外界非議,於佩爾用毋庸置疑的口氣表示:我是主席聽我的。從此事不難看出,於佩爾的行事風格與其電影中呈現出的形象特別吻合。
其實出演過百部有餘電影的於佩爾,早已形成自己的電影觀:
貳 文藝創意都在「東邊」
當於佩爾被問到選片標准時,她給出了令人驚詫的回答——
我沒有特別嚴格的選擇標准,只不過沒多少美國導演來找我拍有意思的片子。
你們應該知道,對於歐洲的女演員來說,去美國拍片沒什麼吸引力。我沒有看不起美國電影的意思,而是近15年來出現在各大影展的最有創意的新電影,全都「發生」在東邊。我現在最感興趣的是想到亞洲來拍電影。
實際上,於佩爾話中的「東方」是賈樟柯、是婁燁、也是阿巴斯——
賈樟柯、婁燁我都喜歡。《春風沉醉的夜晚》中,在描述城市化的現實,相當真實,我沒有想到中國導演的電影語匯會那麼直接,很有意思。我覺得,一部電影中,個人成分越濃,越有原創性和藝術感覺,越是有可能為國外觀眾所關注。至少現在的法國就是這樣,大家最關注的都是有個性的電影。反而越是商業的電影,越難「出口」。
氣度不凡的於佩爾,將王小帥誇獎一番。
「雖然我看過的中國電影並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國有優秀的文藝電影,」於佩爾淡淡地說道,「當年,《十七歲的單車》曾在巴黎上映過,我非常喜歡。我的兩個兒子也特別喜歡。」
今年春天,於佩爾在與阿巴斯的一次對談中,再次誇贊了東方美的神秘。
相比在美國拍電影,到了亞洲,到了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一個我過去從沒到過的地方,反而陌生感要少很多。今年夏天我在美國演了部所謂的「獨立電影」,即便如此,仍感覺處處受限,束手束腳。我的英語說得很好,也去過美國許多次,但每次在美國拍電影,總有強烈的異鄉感。或許是因為拍美國電影時,各環節都會給人一種凡事力求清晰明了的感覺,本該微妙的地方變得不再細膩,本該曖昧不清的東西也無法給人模稜兩可的感覺,總想把什麼都解釋清楚。與美國演員合作時,我也無法完全融入,雖然我得承認,有些演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韓國演員的社會地位與美國演員截然不同,洪尚秀那部電影里的演員其實都很有名,但相比美國演員,他們的生活要過得更加簡單,十分平靜。
叄 好的導演基本不會給演員導戲
眾所周知,邁克爾·哈內克、邁克爾·西米諾、克勞德·夏布洛爾和克萊爾·德尼這幾位導演在幫助她成為女演員的過程中居功至偉,當被問到好導演有哪些技巧時,於佩爾回答很簡單——
「跟導演合作就像是建立緊密的友誼。這過程中有慾望,也有愛,對我來講,還有現實和信任,我們非常信任彼此,但我們很少語言的交流。有時候整場戲他只給我一句話的指導。」
在於佩爾眼中,攝影機的位置不難找,因為只有一個位置,只需要一個准確的位置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在電影中一個特定的時刻。導演只需告訴她要拍一部怎樣怎樣的電影,寄給她劇本,然後就開始拍。要知道,在於夏布洛爾合作的6部影片中,導演跟演員從沒說過關於指導角色的一言一語。
對於老戲骨於佩爾來說,這些大師導演所謂的方法論也都相似起來——
片場工作之前你可能有一連串問題,這些問題被場面調度回答,被演出和與導演進化的對話回答。從來不是語言表達的東西——或者說不需言語表達。這是你和攝像機之間靜默的對話,你和導演通過鏡頭運動的對話。執導和調度就是有關節奏和運動,因為運動明確告訴你距離,是特寫還是遠景,亦或是側拍等等。這是你的角色被闡釋的方式。你擺布自己的角色,如果調度明白如何接受,你就完全清除怎樣表達最細微的感受。你就知道誰才是好導演。
把熱情留給私生活
從不自定義明星,簡單平凡到不可思議
於佩爾的私人生活似乎從不曾向外人打開,從零星的報道里只能知道她1982年嫁給羅納德·夏馬,一個法國導演,然後生了三個孩子,大女兒為了紀念納博科夫取名「洛麗塔」。
盡管丈夫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遠不及她,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恩愛,1988年兩人還曾合作過電影《黑色米蘭》。
於佩爾與女兒合演了幾部電影,默默地保駕護航背後是她堅持許多年的信條: 「孩子,是我身為女人最大的成功。」
幾十年如一日的婚姻,在演員這行里實在是比獲得金棕櫚、金獅、金熊大滿貫還要罕有的成績。或許就是這樣平穩的日常生活,才能讓於佩爾全心全意地「表演就是放棄理性,在瘋癲中生活」的原因?
於佩爾笑了:「誰說我的日常生活平穩了?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么說。誰都不可能這樣每天平平穩穩地過日子,生活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是相比起來,我的比較穩定,如此說來,我的演員角色對我的生活確實有彌補,能讓我表達一些更狂熱的感情。」
除了工作方面,她這樣評價自己: 「我是世界上最真誠和朴實的女人。」
電影中的於佩爾一貫高冷,因為她把所有的熱情都給了私生活——
熱情這個詞根本不在我的詞典里!我有熱情,但我既不想販賣它,也不想把它擺在首位。「溫柔」、「熱情」都是會令我懷疑的詞,因為它們被人利用了。我一向寧願擺出一副冷臉孔,把熱情留給我的私生活。
最後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直」。不僅僅是作為一位演員的良知,也是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優良品行。她的私生活絲毫不像一些演員那樣混亂,更沒有一些女演員那樣凄涼的命運。面對這個工作所要經受的很多誘惑,她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甚至過於小心謹慎,懷有諸多疑慮。她說把女演員置於死地的並非電影,而是生活本身。
伊莎貝爾·於佩爾,從不將自己定義成為明星、傳奇。她說有時候作為演員,是因為不具備做其它事情的能力,當然這是一種謙虛地說法。作為演員,她不斷在尋找「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己的本質,塑造角色,同時也被角色塑造。
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位女神!
㈡ 張曼玉的資料誰知道
張曼玉個人資料
中文姓名:張曼玉
英文名:Maggie Cheung
學 歷:中學畢業
星 座:處女座
身 高:1.69米
生 日:1964年9月20日
入行機遇:1983年香港小姐亞軍
血型:O 型
體重:51 公斤
三圍:B83cm W58cm H86cm
出生地:中國香港
籍貫:上海
家庭狀況: 父母、姐姐 。
宗教:天主教
嗜好:游泳、運動 。
喜愛的明星:周潤發
喜愛的歌星:葉傅文
喜愛的人物:母親
喜歡的動物:貓
喜歡的顏色:紫色
興 趣:打保齡、音樂、閱讀、游泳及跳現代舞 。
經歷: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香港,在香港時她曾就讀於聖保羅小學。在9歲的時候,她隨同家人一起移居英國。在英國,她讀完中學後便參加了工作,當時她只有16歲,她的第一份工作書店的售貨員。1982年,她又回到香港,在參加港姐選美前,她在香港先後做過售貨員和廣告模特等職業。1983年,張曼玉報名參加了當年的港姐銷旁基選美大賽,結果她在決賽中獲得了亞軍和「最上鏡小姐」的榮譽。在此之後,她的職業生涯開始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在獲獎之後,張曼玉如約和「無線」簽訂了兩年的藝員合約。在初入「無線」之時,她被分配參加當時正在製作的《野外奔放》和《我愛大自然》等暑期節目的演出,之後不久開始參加電視劇的演出。她出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是《畫出彩虹》,但初出茅廬的她並無表現中驚人之舉。因為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表演訓練,張曼玉的演技在開始時並不見深度,除了一副嬌好的面容和嫵媚的笑,表演中再難有動人之處,尤其是演發自內心的情感戲,對她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但張曼玉的學習精神實在可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可苦練之後,她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和善的微笑贏得了觀眾的心。緊接著她主演了另外一部電視劇《新紮師兄》,在這部戲中她的演技開始受到注目。從此之後,她的表演事業開始得以逐漸提升。
在加入「無線」後的第二年,張曼玉便被大名鼎鼎的邵氏公司看中,並被邵氏借去參加電影《青蛙王子》的演出,張曼玉也從此開始了自己邁入影壇的第一步。在她主演的《緣份》一片中,張曼玉已經表現出明星的潛質,該片為她贏虧謹得了不錯的口碑。從1984年到1988年的幾年間,張曼玉一共演出了近三十部影片,產量之高在新人中實在是不多見。尤其是在1988年,她一年就演出了12部電影,創下一個不大不小的影壇奇跡,張曼玉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張一打」的外號。
真正讓影迷開始認識張曼玉的還她和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和《警察故事續集》,在這兩部影片中她扮演成龍飾演的警察的女朋友阿美。隨著《警察故事》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獎,並成為當年的香港十大賣座影片之一,張曼玉在影壇也名聲鵲起。繼兩部《警察故事》的成功之後,張曼玉又和成龍主演了《A計劃續集》,同樣贏得外界的好評。直到今天,有人在回顧與成龍合作過的所有女演員時,還把張曼玉列為是成龍在銀幕上的「最佳拍檔」。但是真正令張曼玉揚名立腕的還啟鍵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從1988年的《旺角卡門》到去年的《花樣年華》,可以說是王家衛將張曼玉從最初的花瓶角色變成了一個演技派的明星。
在主演了《旺角卡門》之後的第二年,張曼玉憑借在《不脫襪的人》中的出色表演,奪得了她演藝生涯中的第一個大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又和張艾嘉、斯琴高娃兩位影後聯袂主演了關錦鵬執導的《人在紐約》,這部影片又幫她登上了當年度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影後寶座。同一年連續獲得香港、台灣兩地的最高表演獎已是十分不易,但在之後的兩年中,張曼玉又兩次揚威金馬獎,這讓之前一部分不看好她的人驚得目瞪口呆。
在進入90年代後,張曼玉開始了自己事業的又一個高峰。也許因個人所好不同你不認為《阮玲玉》是張曼玉演藝生涯中最出色的一部戲,但你無法否認她是最令張曼玉揚眉吐氣的一部戲。這部戲不僅使她再次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還令她成為第一位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影後桂冠的華人女演員。僅此一點,中國電影史中的最輝煌一頁上就得有張曼玉的一席之地。
說起張曼玉的電影和她塑造的眾多令人過目難忘的角色,真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夠所言盡,那怕是寫成一本厚厚的大書,也不一定能將這一切說個清楚明白。她那宜古宜今、宜正宜邪的形象和表演,真可謂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從「阮玲玉」到「青蛇」,從「金香玉」到「宋慶齡」,張曼玉到了不用說話隨便一個動作都被成為戲的地步,張曼玉本身已經成為一本教科書!在事業一帆風順的同時,張曼玉的愛情歸宿也算是美滿。在1997年與法國新銳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合作了《迷離劫》(IrmaVep)之後,兩人竟然因此結下了片緣,一年後兩人在法國結成了異國姻緣。婚後的張曼玉並沒有因為婚姻而影響自己的事業,婚後的第一部戲《甜蜜蜜》便令她又登上了金像、金馬的影後寶座。之後的《宋家皇朝》和《花樣年華》同樣又為她贏得了很高的榮譽,彷彿張曼玉拍電影就是為了獲獎一樣,雖然明知不是如此,但她的確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獲獎「專業戶」。
㈢ 凱瑟琳·德納芙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她在法國影壇的地位如何
凱瑟琳·德納芙被譽為歐洲影壇第一夫人、法國影壇的常青樹。凱瑟琳·德納芙在巴黎於1943年10月22日出生 。她的家庭是一個電影世家,凱瑟琳·德納芙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演員,在當時的歐洲很有名氣,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凱瑟琳·德納芙是一個星二代。在其父母和姐姐的影響下,凱瑟琳·德納芙從13歲就已經開始接觸電影了。她的首部電影作品是在安德烈·胡奈貝爾的《夕陽女孩》中客串。自此以後,凱瑟琳·德納芙經常在一些小成本的電影中出演一些角色。
時至今日,凱瑟琳·德納芙獲頒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可見她在法國影壇的地位有多高了。
㈣ 今年奧斯卡誰拿了最佳女主角
是女王里的海倫米倫
姓名:海倫·米倫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Helen Mirren
生日:1946年7月26日
星座:獅子座
國籍:英國
地域:歐美
身高:163cm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祖父是白俄羅斯的移民,年輕時為了取悅家人而念教育學院,但她真正喜愛的是表演,在周末假日參加國立青年劇院的演出。1965年主演舞台劇《埃及艷後》,因表現出色而在兩年後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同一年,她也開始演出電影,自此在大西洋兩岸的影劇圈奔忙,演出各種不同的角色。1994年以《瘋狂喬治王》獲戛納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從而知名度大增,此外,她也演出了不少電視影集。
主要作品:《午夜牛郎》、《歸家》、《暴走列車》
《熱力》、《全民公敵》、《高斯弗庄園》
獲獎情況:2002年因《高斯弗庄園》獲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因《高斯弗庄園》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99年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電視劇類)
2002年《女王》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得主
2002年《高斯弗庄園》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高斯弗庄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海倫-米林是英國最負盛名的女演員一,演繹過大量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主角。她主演的電視系列劇《頭號嫌疑犯》享有國際聲譽。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關於導演
本片導演史蒂芬·弗萊爾斯也非池中之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憑借敏銳的視覺意識和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晉升為英國一流導演。由於他本人非常愛好表演,早年還在倫敦的皇家宮廷劇院參與舞台劇演出,所以他的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表演細膩、對白詼諧幽默,並具有一種強大的真實感和吸引力。在他的導演生涯中,多次獲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家中的櫥櫃上還放著憑借《危險關系》贏來的法國愷撒獎、和憑借《非戀不可》獲得的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因此,他執導《女王》,令人信心十足。
關於演員
要扮演伊麗莎白女王、英國首相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物,選擇演員是至關重要的。本片的「女王大人」,正是英國家喻戶曉的海倫·米倫。她上一次扮演貴族的經歷,是在《瘋狂喬治王》中扮演喬治三世忠心耿耿的皇後。這個角色讓她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之後依靠在羅伯特·奧爾特曼執導的影片《高斯福特庄園》中扮演的角色,米倫第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2003年的《日歷女郎》讓米倫紅遍了歐美大陸。
關於影片
已往的傳記電影總是紀念一些已經遠去的名人,而本片的兩位主人公都舒舒服服地過著他們的好日子。伊麗莎白女王前幾個月剛度過了她的八十大壽,布萊爾依舊為國事忙得不可開交。史蒂芬·弗萊爾斯之所以會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伊麗莎白女王非常注重隱私,從不接受任何媒體的專訪。人民不了解這位他們敬愛的女王,尤其在1997年黛安娜王妃事件後,她表現出的疏遠更是讓人不能理解。還原這一特定時期的環境下女王的生活和困擾,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導演史蒂芬·弗雷爾斯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紐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都印證過他的光輝成就,而2005年由朱迪·丹奇主演的《裸體舞台》在奧斯卡更是榮獲多項提名。史蒂芬·弗雷爾斯的作品有著濃烈正宗的英國血統,無論是關注利物浦底層生活的《萊姆》或是剖析上流社會與媒體失常的微妙關系的《女王》,他都在用一種英國本土的語言解釋著他的國家。電影的角色也毫不例外均由英國本土演員擔任,而《女王》中出演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把大眾熟知的英女王演繹得神形兼備,即符合大眾視野中的女王印象也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貴族領袖形象。
㈤ 鞏俐個人簡歷資料
1、鞏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華語電影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2、1987年因主乎液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穗頃納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該片亦獲得金獅獎。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猜沒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2000年憑借電影《漂亮媽媽》獲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2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4年獲戛納電影節紀念大獎;同年上榜美國《首映》影史百大偉大表演。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藝術家。2006年上榜美國《時代周刊》60年亞洲英雄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全球年度5位偉大演員。2007年憑借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獲得了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2014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8年,擔任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委會主席 。
㈥ 諾日吉瑪簡介及詳細資料
電影《諾日吉瑪》是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愛情故事改編而成的,主要講述了諾日吉瑪與杭蓋兩位主人公在諾門罕戰役下的中茄凄慘故事。
劇照2015年9月,《諾日吉瑪》獲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巴德瑪獲得最佳女主角。
影片將從側面展現出戰爭的殘酷,用電影這個光影藝術,用最真實的布景來表達呼倫貝爾草原的美麗和蒙古族人寬廣的胸懷。該片由內蒙阿兒含只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出品,國家一級演員巴音編輯導演。
2015年9月,《諾日吉瑪》獲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升蘆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諾日吉瑪》巴德瑪獲得最佳女主角。
被評為2014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優秀展映影片"
2014年在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榮獲民族題材特別獎
2014年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新影片展映單元"展映影片
2014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4年9月,入圍英國RAINDANCE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
2014年入圍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推介展映活動
2014年被列為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映影片
2014年被列為中美電影節參展影片
2014年被列為第十八屆"北京放映"展映影片
中國海推公司海外推廣"重點影片"
2015年5月2日,在伊朗第33屆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獎
2015年5月20-26日,赴俄羅斯展映
2015年被選為中、美文化交流影片
2015年7月,被中國電影家協會選為台灣與大陸文化交流影片
2015年入圍印度孟買國際電影節
2015年9月,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選為文化交流影片到布里亞特展映
2015年5月,在俄羅斯外貝加爾國際電影節上榮獲"評審會特別獎"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吵培帶演提名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提名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
2015年8月23日在俄羅斯第一屆羅斯托夫motivational"藝術之橋"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女演員獎
俄羅斯第3屆雅庫茨克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女主演和最佳攝影獎
㈦ 張曼玉簡歷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香港,祖籍上海,影視演員、音樂人,國家一級演員 ,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 。
1983年,因獲得香港小姐亞軍而正式出道。1984年,出演首部電視劇《畫出彩虹》 。1989年,憑借電影《人在紐約》獲得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0年,憑借電影《不脫襪的人》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2年,憑借電影《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第12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7年,擔任第47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同年,憑借電影《甜蜜蜜》獲得第3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第16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8年,憑借電影《宋家皇朝》獲得第17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9年,擔任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
2000年,憑借電影《花樣年華》獲得第3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第20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04年,憑借法國電影《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同年宣布息影 。 2005年,獲得第2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藝術成就獎。2007年,擔任第6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同年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14年,簽約摩登天空進軍歌壇。2015年,發行個人作曲、填詞的歌曲《如果沒了你》 。201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張曼玉成為奧斯卡金像獎評委會成員 。
演藝事業外,張曼玉熱心公益慈善。2007年,參與發起「女性創新與夢想基金」。2010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
㈧ 2009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以及她獲獎的影片
凱特 溫絲萊特 獲獎影片:the reader 朗讀者/生死朗讀
其他獲獎影片金球獎2009 Revolutionary Road 革命之路/浮生路
2009最佳女配角朗讀者/生死朗讀
英國學院獎 2009年 獲獎 最佳女主角 朗讀者/生死朗讀
歐洲電影節 2009年第二十二屆 獲獎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
2002年第十五屆 獲獎 最佳觀眾歐洲女演員 Iris (2001) 長路將盡/愛莉思的情書/ 攜手人生 1998年第十一屆 獲獎 最佳觀眾女演員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
德國班比獎2009年 最佳國際女演員獎 (Best Leading Actress)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1995年 最佳女演員獎 Heavenly Creatures 天堂造物
㈨ 除了茱麗安摩爾外還有誰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朱麗葉·比諾什
外文名: Juliette Stalens Binoche
別名: La Binoche
國籍: 法國
民族: 西歐民族
星座: 雙魚座
血型: O型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9日
職業: 電影演員
代表作品: 《濃情巧克力》《布拉格之戀》《新橋戀人》《藍》《英國病人》掘改旅
主要成就: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 歐洲電影獎判凳最佳女主角 , 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 , 奧斯卡金殲敬像獎最佳女配角 ,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個人記錄: 影史首個歐洲三大影展影後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