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歷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1年) 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 最佳紀錄片:《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最佳科教片:《生命與蛋白質--人工合成胰島素》 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 最佳導演:謝晉《天雲山傳奇》 最佳編劇:葉楠《巴山夜雨》 最佳女主角:張瑜《廬山戀》、張瑜《巴山夜雨》 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石靈、歐陽儒秋、茅為惠、林彬、仲星火、盧青《巴山夜雨》 最佳攝影:許琦《天雲山傳奇》 最佳美術:陳紹勉、丁辰《天雲山傳奇》 最佳音樂:高田《巴山夜雨》 特別獎:《苗苗》 特別獎:向雋殊
第二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2年) 最佳故事片:《鄰居》 最佳紀錄片:《先驅者之歌》、《莫讓年華付水流》 最佳科教片:《蜜蜂王國》 最佳編劇:張弦《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最佳導演:成蔭《西安事變》 最佳男主角: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最佳女主角: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西安事變》 最佳女配角:賀小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最佳攝影:鄒積勛《傷逝》 最佳攝影:鄒積勛《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最佳美術:韓尚義、瞿然馨、李華忠《子夜》 最佳音樂:楊紹《喜盈門》 最佳錄音:張瑞坤《沙鷗》 最佳剪輯:傅正義《傷逝》、《知音》 最佳道具:劉清標《鄰居》 最佳特技:戈永良、陳繼章、周浩斐《李慧娘》 最佳服裝:曹穎平《南昌起義》、《阿Q正傳》 最佳化妝:王希鍾、李恩德《西安事變》 特別獎:《鋼鐵長城》 特別獎:張暖忻《沙鷗》 榮譽獎:《喜盈門》
第三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3年)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駱駝祥子》 最佳科教片:《昆蟲世界-——身體構造與功能》 最佳美術片:《鹿鈴》 最佳導演:吳貽弓《城南舊事》 最佳女主角:潘虹《人到中年》、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犇《牧馬人》 最佳女配角:鄭振瑤《城南舊事》 最佳攝影:魏鐸《逆光》 最佳美術:俞翼如《駱駝祥子》 最佳音樂:呂其明《城南舊事》 最佳剪輯:周鼎文《牧馬人》 最佳道具:鄧成玉《駱駝祥子》 最佳煙火:於澤、王全榮、邱必奎《風雨下鍾山》 最佳特技:李再春、門玉鳳、朱革、藤春飛、張爾瓚、邢培修、金燕茜《孔雀公主》 最佳化妝:顏碧、許建新、李遵訓《風雨下鍾山》 特別獎:《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茶館》、《泉水叮咚》
第四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4年) 最佳故事片:《鄉音》 最佳紀錄片:《我們看到的日本》 最佳科教片:《灰喜鵲》 最佳美術片:《鷸蚌相爭》 最佳導演:湯曉丹《廖仲愷》 最佳男主角:董行佶《廖仲愷》、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最佳女主角:龔雪《大橋下面》 最佳男配角:於是之《秋瑾》 最佳女配角:宋曉英《十六號病房》 最佳攝影:楊光遠《再生之地》 最佳美術:王興文《李冰》(上,下) 最佳錄音:史平一《再生之地》 最佳道具:徐國梁《秋瑾》 最佳特技:董振聲、才汝質、雒廷富、陶世恭、紀景春、王大雨《火焰山》 最佳服裝:費蘭馨、朱鳳堂、李琴《再生之地》 最佳化妝:王玢瑞、紀偉華《李冰》(上,下) 特別獎:《毛澤東》、《四渡赤水》、《不該發生的故事》、《候補隊員》 特別獎:《路》陳立洲
第五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5年) 最佳故事片:《紅衣少女》 最佳紀錄片:《零的突破》 最佳科教片:《廣開節能之路》、《細胞重建》 最佳美術片:《火童》 最佳戲劇片:《五女拜壽》 最佳編劇: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導演:凌子風《邊城》 最佳男主角: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主角:李羚《黃山來的姑娘》 最佳男配角: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配角:王玉梅《譚嗣同》 最佳攝影:張藝謀《黃土地》 最佳美術:張之楚《雅馬哈魚檔》 最佳音樂:許友夫《人生》 最佳錄音:馮德耀、苗振宇《雷雨》 最佳剪輯:周鼎文《高山下的花環》
第六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6年) 最佳故事片:《野山》 最佳紀錄片:《抗日烽火》、《手》 最佳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屬——鈦》
第6屆金雞獎獲獎影片《野山》
最佳美術片:《金猴降妖》 最佳編劇:萬方、曹禺《日出》 最佳導演:顏學恕《野山》 最佳男主角:劉子楓《黑炮事件》 最佳女主角:岳紅《野山》 最佳男配角:辛明《野山》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日出》 最佳攝影:鄭康振、趙曉時《絕響》 最佳美術:張景文、彭俊《絕響》 最佳錄音:李嵐華《野山》
第七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7年) 最佳故事片:《孫中山》(上、下)、《芙蓉鎮》 最佳紀錄片:《一瞬與十年》 最佳美術片:《超級肥皂》 最佳編劇:田軍利、費林軍《血戰台兒庄》 最佳導演:丁蔭楠《孫中山》(上、下) 最佳男主角:劉文治《孫中山》(上、下) 最佳女主角:劉曉慶《芙蓉鎮》 最佳女配角:徐寧《芙蓉鎮》、丁嘉莉《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最佳攝影:侯詠、王亨里《孫中山》(上、下) 最佳美術:閔宗泗《孫中山》(上、下)、金綺芬《芙蓉鎮》 最佳音樂:施萬春《孫中山》(上、下) 最佳錄音:來啟箴、吳凌《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最佳剪輯:馮惠琳《孫中山》(上、下) 最佳剪輯:嚴秀英、周夏娟《孫中山》(上、下)
第八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8年) 最佳故事片:《老井》、《紅高粱》 最佳科教片:《轟擊原子核的大炮--粒子加速器》 最佳編劇:宋國勛、李子羽、黃蜀芹《人鬼情》 最佳導演:吳天明《老井》 最佳男主角:張藝謀《老井》 最佳女主角:潘虹《井》 最佳男配角:李保田《人鬼情》 最佳女配角:品麗萍《老井》 最佳攝影:顧長衛《紅高粱》、《孩子王》 最佳美術:陳紹華《孩子王》 最佳音樂:趙季平《紅高粱》 最佳錄音:顧長寧《紅高粱》 最佳剪輯:汪大儒《山雀兒》 驚險片特別獎:《最後的瘋狂》 喜劇片特別獎:《買買提外傳》 導演特別獎:陳凱歌《孩子王》 表演特別獎:劉瓊《死神與少女》
第九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89年) 最佳紀錄片:《蛇口奏鳴曲》 最佳科教片:《增長的代價——人口與經濟》 最佳美術片:《山水情》 最佳兒童片:《多夢時節》 最佳導演:吳子牛《晚鍾》、《歡樂英雄》、《陰陽界》 最佳男主角:陶澤如《晚鍾》與《歡樂英雄》、謝園《棋王》與《大喘氣》 最佳女主角:徐守莉《歡樂英雄》、《陰陽界》 最佳男配角:孫敏《晚鍾》 最佳攝影:侯詠《晚鍾》 最佳美術:邵瑞剛、扈洪元《村路帶我回家》 最佳剪輯:鍾芙蓉《瘋狂的代價》
第十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0年)
第10屆金雞獎獲獎故事片《開國大典》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上下集) 最佳紀錄片:《情系巴山》 最佳科教片:《腦海》 最佳兒童片:《豆蔻年華》、《普萊維梯徹公司》 最佳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開國大典》(上下集) 最佳導演:李前寬與肖桂雲《開國大典》(上下集)、謝鐵驪與趙元《紅樓夢》(第一、二部) 最佳導演處女作:黃軍《童年在瑞金》 最佳男主角:盧奇《百色起義》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開國大典》(上下集) 最佳女配角:林默予《紅樓夢》(第一、二部) 最佳攝影:李晨聲《哦,香雪》、趙俊宏《庭院深深》(上、下集) 最佳美術:楊占家、陳翼雲《紅樓夢》(第一、二部) 最佳音樂:楊矛《庭院深深》(上、下集) 最佳錄音:馮德耀《庭院深深》(上、下集) 最佳剪輯:吳方海《開國大典》(上下集) 最佳服裝:夏亞一、丁梅先、姜錦明、趙茹華、張璇、洪軍、劉惠萍《紅樓夢》(第一、二部)
第十一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1年) 最佳故事片:《焦裕祿》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上、下集) 最佳科教片:《花》 最佳美術片:《雁陣》 最佳兒童片:《我的九月》 最佳導演處女作:古榕《老店》 最佳男主角:李雪健《焦裕祿》 最佳女主角:奚美娟《假女真情》 最佳攝影:伊·呼和烏拉《騎士風雲》 最佳美術:錢運選《雙旗鎮刀客》 最佳錄音:李家進《老店》 最佳剪輯:王志華《騎士風雲》 最佳道具:高建華、孫國明、王書堂《大城市1990》 特別獎:馮小寧《戰爭子午線》、《大氣層消失》 特別獎:《大城市1990》
第十二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2年) 最佳故事片:《大決戰》 最佳紀錄片:《我們走過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溫核供熱堆》 最佳科教片:《企鵝大帝》 最佳兒童片:《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編劇:汪天雲、黃亞洲《開天闢地》(上、下集) 最佳導演:《大決戰》(導演創作組)、孫周《心香》 最佳男主角:王鐵成《周恩來》(上、下集) 最佳女主角:宋曉英《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女配角:丁嘉莉《過年》 最佳攝影:姚力《心香》 最佳美術:《大決戰》 最佳音樂:金復載《風雨故園》、《清涼寺的鍾聲》 最佳錄音:鄧清華、馮徑生、陸洪《心香》 最佳剪輯:《大決戰》 最佳道具:《大決戰》 最佳煙火:《大決戰》 最佳化妝:顏碧君、王希鍾《周恩來》(上、下集) 特別獎:《周恩來》(上、下集) 特別獎:《開天闢地》(上、下集)
第十三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3年)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第13屆金雞獲獎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紀錄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晝夜節律》 最佳美術片:靳喜武《楊貴妃》 最佳兒童片:《三毛從軍記》 最佳編劇:王興東《蔣築英》 最佳導演:夏鋼《大撒把》 最佳男主角:葛優《大撒把》 最佳女主角:鞏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男配角:魏宗萬《三毛從軍記》 最佳女配角:張力維《人之初》 最佳攝影:李晨聲《離婚》 最佳錄音:詹新《闕里人家》 最佳剪輯:張曉東《站直啰,別趴下》 最佳服裝:李建群《楊貴妃》 最佳化妝:殷麗華、沈東生《三毛從軍記》 最佳化妝:楊允銘《離婚》 評委會特別獎:漠風
第十四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4年)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 最佳紀錄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綠葉》 最佳美術片:《鹿女》 最佳編劇:桔生、劉醒龍、卜炎貴《鳳凰琴》 最佳導演:何平《炮打雙燈》 最佳男主角: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主角: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方子哥《無人喝彩》 最佳攝影:格日圖《東歸英雄傳》 最佳美術:錢運選《炮打雙燈》、呂志昌與楊保成《重慶談判》 最佳音樂:曹·道爾基《東歸英雄傳》 最佳錄音:李伯江《雲南故事》 最佳剪輯:徐棟、錢麗麗《都市情話》 評委會特別獎:《東歸英雄傳》 評委會特別獎:《早春一吻》
第十五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5年)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最佳紀錄片:《往事歌謠》 最佳科教片:《果實蠅》 最佳美術片:《白色的蛋》 最佳編劇: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黃建新、楊亞洲《背靠背,臉對臉》 最佳男主角:李仁堂《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最佳女主角:艾麗婭《二嫫》 最佳女配角:劇雪《永失我愛》 最佳攝影:鮑肖然《南中國1994》 最佳美術:楊鋼《征服者》 最佳音樂:常宏宇《征服者》 最佳剪輯:孫惠民《絕境蓬生》 評委會特別獎:張建亞《絕境蓬生》 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潘虹'因曾經三次榮獲金雞獎影後而獲此榮譽'
第十六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6年)
第16屆金雞獲獎《紅櫻桃》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 最佳紀錄片:《男與女》 最佳科教片:《種子正傳》 最佳美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華佗學醫》等六部 最佳導演:吳天明《變臉》 最佳男主角: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主角:宋春麗《九香》 最佳男配角:趙軍《吳二哥請神》 最佳女配角:鄭衛莉《吳二哥請神》 優秀兒童表演獎:任瑩《變臉》、廉冠《孤獨淚》 集體表演獎:巴音、董娉、契.那日圖、塗們等九人《悲情布魯克》 導演處女作獎:霍建起《贏家》 最佳譯製片:《阿甘正傳》 最佳兒童片:《孫文少年行》 最佳合拍故事片:《變臉》 最佳攝影:肖風《人約黃昏》 最佳美術:《人約黃昏》 最佳音樂:趙季平《孔繁森》 最佳錄音:李嵐華《紅櫻桃》 最佳剪輯:張建華《悲情布魯克》 最佳化妝:超英《悲情布魯克》 最佳道具:呂光、程天、施化林《七七事變》 故事片特別獎:《孔繁森》 紀錄片特別獎:《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
第十七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7年) 最佳故事片:《鴉片戰爭》 最佳紀錄片:《山樑》 最佳科教片:《介入療法》 最佳美術片:《百鳥衣》 最佳兒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氏三姐妹》 最佳劇本:王興東《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導演:韋廉《大轉折》 最佳導演處女作:周波《捕狼人生》、蘆葦《西夏路迢迢》 最佳男主角: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於慧《喜蓮》 最佳男配角:林連昆《鴉片戰爭》、孫淳《緝毒英雄》 最佳女配角:馬曉晴《我也有爸爸》 最佳攝影:侯詠《鴉片戰爭》 最佳美術:孫永印、崔登高、張飆《大轉折》 最佳音樂:金復載《紅河谷》 最佳錄音:王學義、來啟箴《鴉片戰爭》 最佳剪輯:馮四海《紅河谷》 最佳道具:張先春《鴉片戰爭》 最佳煙火:於澤、魏新才、邱必奎、王其軍、楊奎《大轉折》 評委會特別獎:《埋伏》
第十八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8年)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 最佳科教片:《基因與轉基因動物》 最佳美術片:《蝶雙飛》 最佳兒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合拍故事片:《半生緣》 外國影片最佳譯制獎:《泰坦尼克號》 最佳劇本:陸柱國《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導演:胡炳榴《安居》、塞夫、麥麗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導演處女作:張揚《愛情麻辣燙》 最佳男主角:馮鞏《沒事偷著樂》 最佳女主角:陶虹《黑眼睛》 最佳男配角:葛存壯《周恩來——偉大的朋友》 最佳女配角:白雪雲《安居》 最佳攝影:穆德遠《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美術:陳耀功《長征》 最佳音樂:章紹同《相愛在西雙版納》 最佳錄音:章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剪輯:程瓏《紅色戀人》 最佳服裝:茹美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評委會特別獎:《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評委會特別獎:潘予《安居》
第十九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1999年)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
第19屆金雞獲獎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紀錄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術片:《寶蓮燈》 最佳兒童片:《草房子》 最佳編劇:曹文軒《草房子》 最佳導演: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導演處女作:金琛《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男主角: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女主角:寧靜《黃河絕戀》 最佳男配角:杜源《草房子》 最佳女配角:袁泉《春天的狂想》 最佳攝影:趙非《荊軻刺秦王》 最佳美術:屠居華、林琦《荊軻刺秦王》 最佳音樂:李戈《黃河絕戀》 最佳錄音:陶經《荊軻刺秦王》 最佳剪輯:杜媛《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剪輯:劉小琴《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道具:朱明、易振洲《荊軻刺秦王》 最佳煙火:尹星雲、白存平、岑大松、申起進《鐵血大動脈》 最佳特技美術:馮小寧《黃河絕戀》 最佳置景:侯福興、沈忠培《上海紀事》 最佳化妝:夏小玫、張幫寵、尹瀟瀟《國歌》
第二十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0年) 最佳故事片:《生死抉擇》、《我的父親母親》、《橫空出世》 最佳科教片:《宇宙與人》 最佳合拍故事片:《西洋鏡》 最佳劇本: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 最佳導演: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陳國星《橫空出世》 最佳男主角:陳道明《我的1919》 最佳女主角:鞏俐《漂亮媽媽》 最佳男配角:雷明《生死抉擇》 最佳女配角:陳瑾《橫空出世》 最佳攝影:張黎、池小寧《橫空出世》、侯詠《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美術:林潮翔《橫空出世》、曹久平《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音樂:張千一《橫空出世》 最佳錄音:鄭春雨《橫空出世》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緊急迫降》 最佳導演特別獎:路學長《非常夏日》 最佳劇本特別獎:扎西達娃、謝飛《益西卓瑪》 最佳女主角特別獎:丹增卓嘎《益西卓瑪》
第二十一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1年)
第21屆電影金雞獎獲獎影片《毛澤東在1925》
最佳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 最佳紀錄片:《東方巨響——兩彈一星實錄》 最佳戲曲片:《生死淚》 最佳編劇:王曉棠、王宸《芬芳誓言》 最佳導演:霍建起《藍色愛情》 最佳導演處女作:齊星《押解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宋春麗《相伴永遠》 最佳男配角:傅彪《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配角:彭玉《月圓今宵》 最佳攝影:蔡抒南、崔新萍《血性山谷》 最佳攝影:馮小寧《紫日》 最佳美術:屠居華《相伴永遠》 最佳音樂:葉小剛《刮痧》 最佳錄音:馮德耀《劉天華》 最佳電視電影:《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第二十二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2年) 最佳故事片:《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 最佳導演:楊亞洲《美麗的大腳》、陳凱歌《和你在一起》 最佳女主角:陶紅《生活秀》、倪萍《美麗的大腳》 最佳男主角:寧才《天上草原》 最佳編劇:思蕪《生活秀》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最佳女配角:袁泉《美麗的大腳》 最佳美術:全榮哲《沖出亞馬遜》 最佳攝影:董亞春《沖出亞馬遜》 最佳錄音:呂家進《小城之春》 最佳音樂:三寶《天上草原》
第二十三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3年) 最佳故事片獎:《驚濤駭浪》、《暖》 故事片特別獎:《鄧小平》 最佳紀錄片獎:《鋼琴夢》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英雄》 最佳美術片獎:《回想》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馬世清離婚》 最佳編劇獎:秋實《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英雄》 導演處女作獎:烏蘭塔娜《暖春》、徐靜蕾《我和爸爸》 最佳男主角獎:夏雨《警察有約》 最佳女主角獎:余男《驚蟄》 最佳男配角獎:趙君《看車人的七月》 最佳女配角獎:徐靜蕾《我的美麗鄉愁》 最佳攝影獎:穆德遠、董亞春、姜力軍、陳遠良《驚濤駭浪》 最佳錄音獎:陶經《英雄》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樂獎:章紹同《台灣往事》 最佳特技獎:孟浩《驚濤駭浪》 最佳化妝獎:徐廣端《鄧小平》 最佳置景獎:姜述義、楊印華《驚濤駭浪》 表演新人獎:李敏《婼瑪的十七歲》 評委會特別獎:李丁《家有轎車》
第二十四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4年) 最佳故事片獎: 《美麗上海》 最佳導演獎: 彭小蓮《美麗上海》 最佳男主角獎: 劉燁《美人草》 最佳女主角獎: 鄭振瑤《美麗上海》 、章子怡《茉莉花開》 最佳男配角獎: 馮遠征《美麗上海》 最佳女配角獎: 空缺 最佳編劇獎: 趙冬苓《上學路上》 最佳攝影獎: 梁明《兩個人的芭蕾》 最佳美術獎: 霍廷霄《十面埋伏》 最佳音樂獎: 趙麟《電影往事》 導演處女作獎: 方剛亮《上學路上》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曾克林出關》 最佳兒童片獎:《上學路上》 最佳科教片獎:《黑臉琵鷺》
第二十五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5雞年11月12日19:30海南三亞美麗之冠文化會展中心)
第25屆金雞獎獲獎影片《可可西里》
最佳故事片:《可可西里》、《太行山上》 最佳導演:馬儷文《我們倆》 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最佳男主角:成龍《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金雅琴《我們倆》 最佳男配角:唐國強《張思德》 最佳女配角:黃梅瑩《孔雀》 最佳電視電影片:《我們》 最佳紀錄片:《走進毛澤東》 最佳美術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劉恆《張思德》 最佳攝影:李屏賓《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錄音:張磊、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術:曹久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音樂:葉小綱《太行山上》 終身成就獎:謝晉、謝鐵驪
第二十六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7年10月27日江蘇蘇州第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影片:《雲水謠》 評委會特別榮譽獎:《我的長征》 最佳導演:尹力 《雲水謠》、戚健 《天狗》 最佳男編劇:張鑒 《梅蘭芳》 最佳男主角:富大龍 《天狗》 最佳女主角:劉嘉玲 《好奇害死貓》、顏丙燕《愛情的牙齒》 最佳男配角:王霙 《我的長征》 最佳女配角:小香玉 《雞犬不寧》 最佳編劇:唐灝、張思濤、張弛、胡坤《東京審判》 最佳音樂:舒楠《香巴拉信使》 最佳錄音:鄭春雨《雲水謠》 最佳攝影:曾念平《門》 最佳美術:易振洲《墨攻》 最佳數字電影:《棋王和他的兒子》 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安瀾《夜襲》 最佳兒童片:《寶葫蘆的秘密》 最佳科教片:《圓明園》 最佳紀錄片:《又見梅蘭芳》 最佳美術片:《勇士》 終身成就獎:陸柱國、張瑞芳
第二十七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2009年10月17日江西南昌第十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故事片: 《梅蘭芳》、《集結號》
第27屆金雞獎獲獎影片《梅蘭芳》
最佳紀錄片:《決戰太原》 最佳科教片:《月球探秘》 最佳美術片:《馬蘭花》 最佳戲曲片:《廉吏於成龍》 最佳數字電影:《走四方》 最佳兒童片:《走路上學》 最佳編劇:江海洋、谷白、宗福先《高考1977》 最佳導演:馮小剛《集結號》 導演處女作獎:李大為《走著瞧》 最佳男主角:吳剛《鐵人》 最佳女主角:蔣雯麗《立春》、周迅《李米的猜想》 最佳男配角:王學圻《梅蘭芳》 最佳女配角:岳紅《走著瞧》 最佳攝影:呂樂《集結號》 最佳錄音:王樂文、李安磊、安韶峰《八月一日》 最佳美術:蘆月林、余麥多《鐵人》 最佳音樂:王黎光《集結號》 評委會編劇獎:程曉玲《清水的故事》 評委會故事片獎:《八月一日》 終身成就獎:秦怡 於藍 本屆金雞百花獎由鄧超擔任形象大使並演唱主題歌《綻放》。
Ⅱ 秦怡簡介及詳細資料
秦怡簡介及詳細資料
早年經歷1922年2月4日,秦怡出生在上海浦東的一個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對文藝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商科的時候,秦怡就曾參加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離開自己封建的家庭,參加中萬劇團。
1938年,秦怡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肄業後,前往武漢參加抗日宣傳活動。
演藝經歷秦怡1938年,秦怡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參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話劇和電影作品。
秦怡秦怡1941年,秦怡離開中國電影製片廠,進入中華劇藝社,成為該社演員。在長時間的話劇舞台實踐中,秦怡的演技不斷進步,演出了《草木皆兵》、《戲劇春秋》等話劇作品。
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同期出演了內容尖銳,有強烈的控訴意義的影片《無名氏》。
1949年建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主演了新悲劇愛情電影《失去的愛情》,在影片中飾演了對生活失望的女大學生。
1951年在影片《兩家春》中出演了勇敢的北方農村的童養媳墜兒,該片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56年秦怡在抗日題材電影《鐵道游擊隊》中飾演了芳林嫂;並在《馬蘭花開》塑造了性格堅毅的鏟運機工人馬蘭。
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該片獲得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電影節銀獎和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獎。
1960年,秦怡主演了電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演出了解放後傣族第一代女醫生的成長歷程。
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1982年,主演了多集電視劇《上海屋檐下》,並憑藉此部電視劇獲得第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1995年,秦怡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8年,秦怡出演電視劇《母儀天下》中晚年的王政君,並參演了我國首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電影《我堅強的小船》。
2009年2月,秦怡獲全國婦聯和人民日報等十一家全國媒體授予的中國十大女傑稱號。5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9月,出席《光榮與力量2009走近他們年度人物頒獎典禮》。10月,在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終身成就獎。11月,秦怡從藝70周年,舉辦了秦怡電影回顧展。
2010年4月,秦怡在江陰市參加金雞百花獎的頒獎儀式。6月,被評選為十大感動母親,榮獲母親真情杯獎。7月,參與創建秦怡藝術館的工作。9月,擔任電影《情醉富春江》主角。10月,策劃首屆上海中外無聲電影展,並參加了電影展的一系列活動。
2011年1月,秦怡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聯歡晚會;拍攝《秦怡》專題藝術片。4月,出席北京首屆國際電影季。5月,秦怡藝術館正式落成開館。
2013年,秦怡參演微電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秦怡擔任電影《鐵道游擊隊》的藝術顧問;6月,由秦怡出品、編劇並主演的電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6年3月,助陣電影《訂制愛情》開機發布會。
主要作品參演電影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2015
青海湖畔
梅欣怡
沈星浩
江平
2014
毛澤東在上海
魏師母
吳天戈
吳天戈
2013
心曲
張光奶奶
梁波羅
黃欣靚
2013
幸福家味道
母親
洪亮
----
2012
三個未婚媽媽
客串
江平
車永莉
2012
遙遠的約定
----
盛林
於慧
2010
情醉富春江
文竹
廣春蘭
於洋
2008
我堅強的小船
母親
彭小蓮
丁美婷
2006
東江特遣隊
----
梁宏發
馬蘇
1993
夢非夢
顏蔚
岑范
狄梵
1993
飛越、飛越
白碧茹
翟俊傑
黃宗江
1991
千里尋夢
田潔青
楊延晉
於慧
1987
閨閣情怨
周勤麗
雅克·道夫曼
屠懷青
1987
雷雨
魯侍萍
孫道臨
孫道臨
1984
青山夕照
王秀一(芳林嫂)
司徒兆敦
曹會渠
1983
倔強的女人
孟華
達奇
達奇
1982
張衡
桓夫人
黃祖模
許還山
1979
海外赤子
林碧雲
歐凡
陳沖
1979
風浪
肖玉華
趙煥章
孫濱
1979
苦惱人的笑
女演員
楊延晉
李志輿
1976
征途
關嬸
顏碧麗
江山
1975
浪濤滾滾
鍾葉平
成蔭
陳戈
1975
征途
關嬸
顏碧麗
郭凱敏
1963
北國江南
銀花
沈浮
魏鶴齡
1960
摩雅傣
米汗;依萊汗
徐韜
魏鶴齡
1959
青春之歌
林紅
陳懷皚
謝芳
1959
林則徐
阿寬嫂
鄭君里
趙丹
1958
紅色的種子
華小風
林揚
孫道臨
1957
女籃五號
林潔
謝晉
劉瓊
1956
哥哥和妹妹
媽媽
蘇里
蘇立群
1956
鐵道游擊隊
芳林嫂
趙明
曹會渠
1956
馬蘭花開
馬蘭
李恩傑
高博
1951
兩家春
墜兒
瞿白音
王龍基
1950
農家樂
拉英
張客
張伐
1949
母親
母親
石揮
衛禹平
1949
失去的愛情
裘麗英
湯曉丹
金焰
1949
忠義之家
趙國英
吳永剛
劉瓊
1947
無名氏
趙國英
應雲衛
姜明
1947
海茫茫
凌海珠
何兆璋
喬奇
1947
大地回春
----
毛羽
劉瓊
1946
遙遠的愛
餘珍
陳鯉庭
趙丹
1943
日本間諜
----
袁叢美
陶金
參演電視劇首播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2012
心術
秦怡
楊陽
吳秀波、海清、張嘉譯等
2010
等到勝利那一天
晚年梅雲
包福明
焦恩俊,孫菲菲,王同輝,張光北,趙雪蓮,安澤豪,康俊龍,馬光澤
2008
母儀天下
晚年王政君
黃健中
袁立,黃維德,桑葉紅,吳軍,孫茜
1985
我是一片雲
段母
辜朗輝、趙俊宏
張曉敏、王偉平、孫啟新
1982
上海屋檐下
楊彩玉
----
康泰
個人生活婚姻情況1938年,話劇演員陳天國對秦怡展開追求,1939年秦怡在陳天國的以死相逼下被迫與其完婚。婚後,陳天國嗜酒如命,並對秦怡實施家暴。1944年8月,秦怡生下一女,產後一病不起,因為交不起奶粉和撫養費用,陳天國准備將孩子送人導致秦怡無法忍耐,兩人正式結束婚姻關系。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攝《海茫茫》,結識了電影演員金焰並確定戀愛關系,隨後兩人結婚,並生育一子。1962年,金焰由於大量酗酒引起胃出血,病倒在床,從此秦怡在病床邊照顧金焰二十餘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
照顧兒子秦怡與金焰之子金捷由於在文革時期受到驚嚇,16歲時被診斷為急性輕度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四十多年來,秦怡始終守護照顧在兒子的身邊,即使出外拍戲,也會將他帶在身邊,幾十年來秦怡沒讓兒子漏吃一次葯,也總是讓他穿的干凈整潔。兒子平日的洗澡、理發、刮臉,都是由秦怡自己親力親為,直到2007年金捷去世。
患腸道病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秦怡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後來做了手術,但卻患上了腹瀉的病症。由於這個病,秦怡一有活動要出門就不敢吃東西,上午的活動就不吃早餐,下午的就不吃午飯,晚上的就不吃晚飯。2008年,秦怡因腸道疾病做了大手術。
社會活動2002年5月,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舉辦慈善拍賣活動,秦怡帶著兒子金捷的一幅水彩畫《衡山公園》參加。最後,國際影星施瓦辛格以2.5萬美元獲得此畫。
秦怡2007年上海特奧會期間,秦怡與兒子捐畫義賣多次,母子倆為特奧會共籌集了30多萬元。
2008年,秦怡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0萬元。
2009年8月,秦怡出席六大衛視賑災晚會《跨越海峽的愛心援助台灣受災同胞賑災晚會》。
2010年5月,秦怡擔任上海世博會上海館祝福大使,參加迎世博紀實藝術片《風情上海灘》的拍攝。
獲獎記錄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備注
2019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獎2015
第11屆中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獲獎2015
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青海湖畔
提名2015
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
獲獎2009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2009
第7屆中國十大女傑
獲獎2008
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獲獎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
獲獎1983
第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上海屋檐下
獲獎人物評價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銀幕形象,早已定格在無數留檔的膠片中、泛黃的老電影雜志上。對待演出,秦怡有一種執著與認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員,無論是什麼角色,總愛在腦子里想了又想。這份認真,換來事業的成功。生活中的秦怡,有綿長而獨自承受的苦楚。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擔一力支撐。秦怡的美,來自她的外表,更出於她堅毅柔韌的性格和信仰。秦娘是秦怡的一個雅號。吳祖光在隨筆《秦娘美》里曾形容,秦怡具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身處逆境而從不灰心喪志。能夠以極大的韌性迎接苦難克服苦難。永遠表現為從容不迫。秦怡是個心寬的人,做人真實、自然。四川汶川地震後,她先後捐款20餘萬元,青海玉樹地震後,又捐款3萬元。幾乎是傾囊而出,要知道,秦怡那時候是沒有片酬的,她拿的是根據國家規定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工資。(《人民日報》評)
秦怡
Ⅲ 金雞百花獎的歷屆獲獎名單
時間地點:1981年杭州
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
最佳紀錄片:《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最佳科教片:《生命與蛋白質--人工合成胰島素》
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
最佳編劇:《巴山夜雨》葉楠
最佳女主角:《廬山戀》張瑜、《巴山夜雨》張瑜
最佳男配角:《巴山夜雨》仲星火
最佳攝影:《天雲山傳奇》許琦
最佳美術:《天雲山傳奇》陳紹勉
最佳美術:《天雲山傳奇》丁辰
最佳音樂:《巴山夜雨》高田
特別獎:《苗苗》
特別獎:向雋殊 最佳故事片:《鄰居》
最佳紀錄片:《先驅者之歌》
最佳紀錄片:《莫讓年華付水流》
最佳科教片:《蜜蜂王國》
最佳編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張弦
最佳導演:《西安事變》成蔭
最佳男主角:《月亮灣的笑聲》張雁
最佳女主角:《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李秀明
最佳男配角:《西安事變》孫飛虎
最佳女配角:《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賀小書
最佳攝影:《傷逝》鄒積勛
最佳攝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鄒積勛
最佳美術:《子夜》韓尚義、瞿然馨、李華忠
最佳音樂:《喜盈門》楊紹
最佳錄音:《沙鷗》張瑞坤最佳剪輯:《傷逝》傅正義、《知音》傅正義
最佳道具:《鄰居》劉清標
最佳特技:《李慧娘》戈永良、陳繼章、周浩斐
最佳服裝:《南昌起義》曹穎平、《阿Q正傳》曹穎平
最佳化妝:《西安事變》王希鍾、李恩德
特別獎:《鋼鐵長城》
特別獎:《沙鷗》張暖忻
榮譽獎:《喜盈門》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駱駝祥子》
最佳科教片:《昆蟲世界-——身體構造與功能》
最佳美術片:《鹿鈴》
最佳導演:《城南舊事》吳貽弓
最佳女主角:《人到中年》潘虹、《駱駝祥子》斯琴高娃
最佳男配角:《牧馬人》牛犇
最佳女配角:《城南舊事》鄭振瑤
最佳攝影:《逆光》魏鐸
最佳美術:《駱駝祥子》俞翼如
最佳音樂:《城南舊事》呂其明
最佳剪輯:《牧馬人》周鼎文
最佳道具:《駱駝祥子》鄧成玉
最佳煙火:《風雨下鍾山》於澤、王全榮、邱必奎
最佳特技:《孔雀公主》李再春、門玉鳳、朱革、藤春飛、張爾瓚、邢培修、金燕茜
最佳化妝:《風雨下鍾山》顏碧、許建新、李遵訓
特別獎:《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茶館》、《泉水叮咚》 最佳故事片:《鄉音》
最佳紀錄片:《我們看到的日本》
最佳科教片:《灰喜鵲》
最佳美術片:《鷸蚌相爭》
最佳導演:《廖仲愷》湯曉丹
最佳男主角:《廖仲愷》董行佶、《血,總是熱的》楊在葆
最佳女主角:《大橋下面》龔雪
最佳男配角:《秋瑾》於是之
最佳女配角:《十六號病房》宋曉英
最佳攝影:《再生之地》楊光遠最佳美術:《李冰》(上,下)王興文
最佳錄音:《再生之地》史平一
最佳道具:《秋瑾》徐國梁
最佳特技:《火焰山》董振聲、才汝質、雒廷富、陶世恭、紀景春、王大雨
最佳服裝:《再生之地》費蘭馨、朱鳳堂、李琴
最佳化妝:《李冰》(上,下)王玢瑞、紀偉華
特別獎:《毛澤東》、《四渡赤水》、《不該發生的故事》、《候補隊員》
特別獎:《路》陳立洲 最佳故事片:《紅衣少女》
最佳紀錄片:《零的突破》
最佳科教片:《廣開節能之路》
最佳科教片:《細胞重建》
最佳美術片:《火童》
最佳戲劇片:《五女拜壽》
最佳編劇:《高山下的花環》李存葆
最佳導演:《邊城》凌子風
最佳男主角:《高山下的花環》呂曉禾
最佳女主角:《黃山來的姑娘》李羚
最佳男配角:《高山下的花環》何偉
最佳女配角:《譚嗣同》王玉梅
最佳攝影:《黃土地》張藝謀
最佳美術:《雅馬哈魚檔》張之楚
最佳音樂:《人生》許友夫
最佳錄音:《雷雨》馮德耀
最佳錄音:《雷雨》苗振宇
最佳剪輯:《高山下的花環》周鼎文 最佳故事片:《野山》
最佳紀錄片:《抗日烽火》
最佳紀錄片:《手》
最佳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屬——鈦》
最佳美術片:《金猴降妖》
最佳編劇:《日出》萬方、曹禺
最佳導演:《野山》顏學恕
最佳男主角:《黑炮事件》劉子楓
最佳女主角:《野山》岳紅
最佳男配角:《野山》辛明
最佳女配角:《日出》王馥荔
最佳攝影:《絕響》鄭康振、趙曉時
最佳美術:《絕響》張景文、彭俊
最佳錄音:《野山》李嵐華 最佳故事片:《孫中山》(上、下)、《芙蓉鎮》
最佳紀錄片:《一瞬與十年》
最佳美術片:《超級肥皂》
最佳編劇:《血戰台兒庄》田軍利、費林軍
最佳導演:《孫中山》(上、下)丁蔭楠
最佳男主角:《孫中山》(上、下)劉文治
最佳女主角:《芙蓉鎮》劉曉慶
最佳女配角:《芙蓉鎮》徐寧
最佳女配角:《山林中頭一個女人》丁嘉莉
最佳攝影:《孫中山》(上、下)侯詠、王亨里
最佳美術:《孫中山》(上、下)閔宗泗
最佳美術:《芙蓉鎮》金綺芬
最佳音樂:《孫中山》(上、下)施萬春
最佳錄音:《山林中頭一個女人》來啟箴、吳凌
最佳剪輯:《孫中山》(上、下)馮惠琳
最佳剪輯:《孫中山》(上、下)嚴秀英、周夏娟 最佳故事片:《老井》、《紅高粱》
最佳科教片:《轟擊原子核的大炮--粒子加速器》
最佳編劇:《人鬼情》宋國勛、李子羽、黃蜀芹
最佳導演:《老井》吳天明
最佳男主角:《老井》張藝謀
最佳女主角:《井》潘虹
最佳男配角:《人鬼情》李保田
最佳女配角:《老井》呂麗萍
最佳攝影:《紅高粱》顧長衛、《孩子王》顧長衛
最佳美術:《孩子王》陳紹華
最佳音樂:《紅高粱》趙季平
最佳錄音:《紅高粱》顧長寧
最佳剪輯:《山雀兒》汪大儒 最佳紀錄片:《蛇口奏鳴曲》
最佳科教片:《增長的代價——人口與經濟》
最佳美術片:《山水情》
最佳兒童片:《多夢時節》
最佳導演:《晚鍾》吳子牛、《歡樂英雄》吳子牛、《陰陽界》吳子牛
最佳男主角:《晚鍾》陶澤如、《歡樂英雄》陶澤如、《棋王》謝園、《大喘氣》謝園
最佳女主角:《歡樂英雄》徐守莉、《陰陽界》徐守莉
最佳男配角:《晚鍾》孫敏
最佳攝影:《晚鍾》侯詠
最佳美術:《村路帶我回家》邵瑞剛、扈洪元
最佳剪輯:《瘋狂的代價》鍾芙蓉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上下集)
最佳紀錄片:《情系巴山》
最佳科教片:《腦海》最佳兒童片:《豆蔻年華》
最佳兒童片:《普萊維梯徹公司》最佳編劇:《開國大典》(上下集)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
最佳導演:《開國大典》(上下集)李前寬、肖桂雲、《紅樓夢》(第一、二部)謝鐵驪、趙元
最佳導演處女作:《童年在瑞金》
最佳男主角:《百色起義》盧奇
最佳男配角:《開國大典》(上下集)孫飛虎
最佳女配角:《紅樓夢》(第一、二部)林默予
最佳攝影:《哦,香雪》李晨聲、《庭院深深》(上、下集)趙俊宏
最佳美術:《紅樓夢》(第一、二部)楊占家、陳翼雲
最佳音樂:《庭院深深》(上、下集)楊矛
最佳錄音:《庭院深深》(上、下集)馮德耀
最佳剪輯:《開國大典》(上下集)吳方海
最佳服裝:《紅樓夢》(第一、二部)夏亞一、丁梅先、姜錦明、趙茹華、張璇、洪軍、劉惠萍 最佳故事片:《焦裕祿》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上、下集)
最佳科教片:《花》
最佳美術片:《雁陣》
最佳兒童片:《我的九月》
最佳導演處女作:《老店》古榕
最佳男主角:《焦裕祿》李雪健
最佳女主角:《假女真情》奚美娟
最佳攝影:《騎士風雲》伊·呼和烏拉
最佳美術:《雙旗鎮刀客》錢運選
最佳錄音:《老店》李家進
最佳剪輯:《騎士風雲》王志華
最佳道具:《大城市1990》高建華、孫國明、王書堂
特別獎:《戰爭子午線》馮小寧
特別獎:《大氣層消失》馮小寧
特別獎:《大城市1990》 最佳故事片:《大決戰》
最佳紀錄片:《我們走過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溫核供熱堆》
最佳科教片:《企鵝大帝》
最佳兒童片:《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編劇:《開天闢地》(上、下集)汪天雲、黃亞洲
最佳導演:《大決戰》
最佳導演:《心香》孫周
最佳男主角:《周恩來》(上、下集)王鐵成
最佳女主角:《燭光里的微笑》宋曉英
最佳女配角:《過年》丁嘉莉
最佳攝影:《心香》姚力
最佳美術:《大決戰》
最佳音樂:《風雨故園》金復載
最佳音樂:《清涼寺的鍾聲》金復載
最佳錄音:《心香》鄧清華、馮徑生、陸洪
最佳剪輯:《大決戰》
最佳道具:《大決戰》
最佳煙火:《大決戰》
最佳化妝:《周恩來》(上、下集)顏碧君、王希鍾
特別獎:《周恩來》(上、下集)
特別獎:《開天闢地》(上、下集)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紀錄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晝夜節律》
最佳美術片:《楊貴妃》靳喜武
最佳兒童片:《三毛從軍記》
最佳編劇:《蔣築英》王興東
最佳導演:《大撒把》夏鋼
最佳男主角:《大撒把》葛優
最佳女主角:《秋菊打官司》鞏俐
最佳男配角:《三毛從軍記》魏宗萬
最佳女配角:《人之初》張力維
最佳攝影:《離婚》李晨聲
最佳錄音:《闕里人家》詹新
最佳剪輯:《站直啰,別趴下》張曉東
最佳服裝:《楊貴妃》李建群
最佳化妝:《三毛從軍記》殷麗華、沈東生
最佳化妝:《離婚》楊允銘
評委會特別獎:漠風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
最佳紀錄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綠葉》
最佳美術片:《鹿女》
最佳編劇:《鳳凰琴》桔生、劉醒龍、卜炎貴
最佳導演:《炮打雙燈》何平
最佳男主角:《鳳凰琴》李保田
最佳女主角:《股瘋》潘虹
最佳男配角:《無人喝彩》方子哥
最佳攝影:《東歸英雄傳》格日圖
最佳美術:《炮打雙燈》錢運選、《重慶談判》呂志昌、楊保成
最佳音樂:《東歸英雄傳》曹·道爾基
最佳錄音:《雲南故事》李伯江
最佳剪輯:《都市情話》徐棟、錢麗麗
評委會特別獎:《東歸英雄傳》
評委會特別獎:《早春一吻》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最佳紀錄片:《往事歌謠》
最佳科教片:《果實蠅》
最佳美術片:《白色的蛋》最佳編劇:《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畢必成、范元
最佳導演:《背靠背,臉對臉》黃建新、楊亞洲
最佳男主角:《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李仁堂
最佳女主角:《二嫫》艾麗婭
最佳女配角:《永失我愛》劇雪
最佳攝影:《南中國1994》鮑肖然
最佳美術:《征服者》楊鋼
最佳音樂:《征服者》常宏宇
最佳剪輯:《絕境蓬生》孫惠民
評委會特別獎:《絕境蓬生》張建亞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
最佳紀錄片:《男與女》
最佳科教片:《種子正傳》
最佳美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佳導演:《變臉》吳天明
最佳男主角:《孔繁森》高明
最佳女主角:《九香》宋春麗
最佳男配角:《吳二哥請神》趙軍
最佳女配角:《吳二哥請神》鄭衛莉
最佳攝影:《人約黃昏》肖風
最佳美術:《人約黃昏》
最佳音樂:《孔繁森》趙季平
最佳錄音:《紅櫻桃》李嵐華
最佳剪輯:《悲情布魯克》張建華 最佳故事片:《鴉片戰爭》
最佳紀錄片:《山樑》
最佳科教片:《介入療法》
最佳美術片:《百鳥衣》
最佳兒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氏三姐妹》
最佳劇本:《離開雷鋒的日子》王興東
最佳導演:《大轉折》韋廉
最佳導演處女作:《捕狼人生》周波
最佳導演處女作:《西夏路迢迢》蘆葦
最佳男主角:《離開雷鋒的日子》劉佩琦
最佳女主角:《喜蓮》於慧
最佳男配角:《鴉片戰爭》林連昆、《緝毒英雄》孫淳
最佳女配角:《我也有爸爸》馬曉晴
最佳攝影:《鴉片戰爭》侯詠
最佳美術:《大轉折》孫永印、崔登高、張飆
最佳音樂:《紅河谷》金復載
最佳錄音:《鴉片戰爭》王學義、來啟箴
最佳剪輯:《紅河谷》馮四海
最佳道具:《鴉片戰爭》張先春
最佳煙火:《大轉折》於澤、魏新才、邱必奎、王其軍、楊奎
評委會特別獎:《埋伏》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
最佳科教片:《基因與轉基因動物》
最佳美術片:《蝶雙飛》
最佳兒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合拍故事片:《半生緣》
外國影片最佳譯制獎:《泰坦尼克號》
最佳劇本:《大進軍——席捲大西南》陸柱國
最佳導演:《安居》胡炳榴
最佳導演:《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塞夫麥麗絲
最佳導演處女作:《愛情麻辣燙》張揚
最佳男主角:《沒事偷著樂》馮鞏
最佳女主角:《黑眼睛》陶虹
最佳男配角:《周恩來——偉大的朋友》葛存壯
最佳女配角:《安居》白雪雲
最佳攝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穆德遠
最佳美術:《長征》陳耀功
最佳音樂:《相愛在西雙版納》章紹同
最佳錄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章文
最佳剪輯:《紅色戀人》程瓏
最佳服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茹美琪
評委會特別獎:《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評委會特別獎:《安居》潘予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紀錄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術片:《寶蓮燈》
最佳兒童片:《草房子》
最佳編劇:《草房子》曹文軒
最佳導演:《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
最佳導演處女作:《網路時代的愛情》金琛
最佳男主角:《那山那人那狗》滕汝俊
最佳女主角:《黃河絕戀》寧靜
最佳男配角:《草房子》杜源
最佳女配角:《春天的狂想》袁泉
最佳攝影:《荊軻刺秦王》趙非
最佳美術:《荊軻刺秦王》屠居華、林琦
最佳音樂:《黃河絕戀》李戈
最佳錄音:《荊軻刺秦王》陶經
最佳剪輯:《網路時代的愛情》杜媛
最佳剪輯:《網路時代的愛情》劉小琴
最佳道具:《荊軻刺秦王》朱明、易振洲
最佳煙火:《鐵血大動脈》尹星雲、白存平、岑大松、申起進
最佳特技美術:《黃河絕戀》馮小寧
最佳置景《上海紀事》侯福興、沈忠培
最佳化妝:《國歌》夏小玫、張幫寵、尹瀟瀟 最佳故事片:《生死抉擇》
最佳故事片:《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故事片:《橫空出世》
最佳科教片:《宇宙與人》
最佳合拍故事片:《西洋鏡》
最佳劇本《生死抉擇》賀子壯
最佳劇本《生死抉擇》宋繼高
最佳導演:《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
最佳導演:《橫空出世》陳國星
最佳男主角:《我的1919》陳道明
最佳女主角:《漂亮媽媽》鞏俐
最佳男配角:《生死抉擇》雷明
最佳女配角:《橫空出世》陳謹
最佳攝影:《橫空出世》張黎
最佳攝影:《橫空出世》池小寧
最佳攝影:《我的父親母親》侯詠
最佳美術:《橫空出世》林潮翔
最佳美術:《我的父親母親》曹久平
最佳音樂:《橫空出世》張千一
最佳錄音:《橫空出世》鄭春雨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緊急迫降》
最佳導演特別獎:《非常夏日》路學長
最佳劇本特別獎:《益西卓瑪》扎西達娃、謝飛
最佳女主角特別獎:《益西卓瑪》丹增卓嘎 最佳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
最佳紀錄片:《東方巨響——兩彈一星實錄》
最佳戲曲片:《生死淚》
最佳編劇:《芬芳誓言》王曉棠、王宸
最佳導演:《藍色愛情》霍建起
最佳導演處女作:《押解的故事》齊星
最佳男主角:《押解的故事》戈治均
最佳女主角:《相伴永遠》宋春麗
最佳男配角:《押解的故事》傅彪
最佳女配角:《月圓今宵》彭玉
最佳攝影:《血性山谷》蔡抒南、崔新萍
最佳攝影:《紫日》馮小寧
最佳美術:《相伴永遠》屠居華
最佳音樂:《刮痧》葉小剛
最佳錄音:《劉天華》馮德耀
最佳電視電影:《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最佳故事片:《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
最佳女主角:《生活秀》陶紅、《美麗的大腳》倪萍
最佳男主角:《天上草原》寧才
最佳導演:《美麗的大腳》楊亞洲、《和你在一起》陳凱歌
最佳編劇:《生活秀》思蕪
最佳男配角:《和你在一起》王志文
最佳女配角:《美麗的大腳》袁泉
最佳美術:《沖出亞馬遜》全榮哲
最佳攝影:《沖出亞馬遜》董亞春
最佳錄音:《小城之春》呂家進
最佳音樂:《天上草原》三寶 最佳故事片獎:《驚濤駭浪》、《暖》
故事片特別獎:《鄧小平》
最佳紀錄片獎:《鋼琴夢》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英雄》
最佳美術片獎:《回想》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馬世清離婚》
最佳編劇獎:秋實《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英雄》
導演處女作獎:烏蘭塔娜《暖春》、徐靜蕾《我和爸爸》
最佳男主角獎:夏雨《警察有約》中飾趙六安
最佳女主角獎:余男《驚蟄》中飾關二妹
最佳男配角獎:趙君《看車人的七月》中飾劉三
最佳女配角獎:徐靜蕾《我的美麗鄉愁》中飾雪兒
最佳攝影獎:穆德遠、董亞春、姜力軍、陳遠良《驚濤駭浪》
最佳錄音獎:陶經《英雄》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樂獎:章紹同《台灣往事》
最佳特技獎:孟浩《驚濤駭浪》
最佳化妝獎:徐廣端《鄧小平》
最佳置景獎:姜述義、楊印華《驚濤駭浪》
表演新人獎:李敏《婼瑪的十七歲》中飾婼瑪
評委會特別獎:李丁《家有轎車》中飾老李 最佳故事片獎: 《美麗上海》(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湯臣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獎:彭小蓮《美麗上海》
最佳男主角獎:劉燁《美人草》中飾劉思蒙
最佳女主角獎: 鄭振瑤《美麗上海》中飾母親、章子怡《茉莉花開》中飾茉、莉、花
最佳男配角獎:馮遠征《美麗上海》中飾阿榮
最佳女配角獎: 空缺
最佳編劇獎:趙冬苓《上學路上》
最佳攝影獎:梁明《兩個人的芭蕾》
最佳美術獎: 霍廷霄《十面埋伏》
最佳音樂獎:趙麟《電影往事》
導演處女作獎:方剛亮《上學路上》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 《曾克林出關》(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最佳兒童片獎: 《上學路上》(山東電影製片廠、中共銀川市委宣傳部、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最佳科教片獎: 《黑臉琵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時間:2005年雞年11月12日19:30
地點:海南三亞美麗之冠文化會展中心
最佳故事片:《可可西里》《太行山上》
最佳男主角:成龍《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金雅琴《我們倆》
最佳男配角:唐國強《張思德》
最佳女配角:黃梅瑩《孔雀》
終身成就獎:謝晉、謝鐵驪
最佳電視電影片:《我們》
最佳紀錄片:《走進毛澤東》
最佳美術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劉恆《張思德》
最佳導演:馬儷文《我們倆》
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最佳攝影:李屏賓《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錄音:張磊、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術:曹久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音樂:葉小綱《太行山上》 時間:2007年10月27日江蘇蘇州第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影片:《雲水謠》
評委會特別榮譽獎:《我的長征》
最佳導演:尹力 《雲水謠》、戚健《天狗》
影帝:富大龍《天狗》
影後:劉嘉玲《好奇害死貓》、顏丙燕《愛情的牙齒》
最佳男配角:王霙 《我的長征》
最佳女配角:小香玉《雞犬不寧》
最佳編劇:唐灝、張思濤、張弛、胡坤 《東京審判》
最佳音樂:舒楠 《香巴拉信使》
最佳錄音:鄭春雨 《雲水謠》
最佳攝影:曾念平《門》
最佳美術:易振洲 《墨攻》
最佳數字電影:《棋王和他的兒子》
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安瀾《夜襲》
終身成就獎:陸柱國 張瑞芳
最佳兒童片:《寶葫蘆的秘密》
最佳科教片:《圓明園》
最佳紀錄片:《又見梅蘭芳》
最佳美術片:《勇士》
終身成就獎:陸柱國 張瑞芳 時間地點:2009年10月江西南昌第十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故事片:《梅蘭芳》、《集結號》
最佳紀錄片:《決戰太原》
最佳編劇:江海洋、谷白、宗福先《高考1977》
最佳導演:馮小剛《集結號》
導演處女作獎:李大為《走著瞧》
最佳男主角:吳剛《鐵人》
最佳女主角:蔣雯麗《立春》、周迅《李米的猜想》
最佳男配角:王學圻《梅蘭芳》
最佳女配角:岳紅 《走著瞧》
評委會編劇獎:程曉玲《清水的故事》
評委會故事片獎:《八月一日》
終身成就獎:秦怡 於藍 時間地點:2011年10月安徽合肥第二十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故事片:《飛天》
最佳紀錄片:《天賜》
最佳編劇:程曉玲《歲歲清明》
最佳導演:陳力《愛在廊橋》
最佳男主角:孫淳《秋喜》
最佳女主角:娜仁花《額吉》
最佳男配角:徐才根《團圓》
最佳女配角:國歌《驚沙》
終身成就獎:向雋姝(配音藝術家)、 傅正義(剪輯大師)
最佳紀錄片:《天賜》
最佳科教片:《變暖的地球》
最佳美術片:《兔俠傳奇》
最佳戲曲片:《響九霄》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老寨》
最佳兒童片:《守護童年》
評委會特別獎:《鋼的琴》 時間地點:2013年9月28日武漢第二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故事片:《中國合夥人》《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最佳導演:陳可辛《中國合夥人》
評委會特別獎:《1942》、著名導演吳天明
最佳男主角:黃曉明《中國合夥人》、張國立《1942》
最佳女主角:宋佳《蕭紅》
最佳男配角:王慶祥《一代宗師》
最佳女配角:王珞丹《搜索》
最佳導演處女作: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最佳紀錄片:《冰血長津湖》
組委會獎:《忠誠與背叛》
最佳原創劇本:黃宏、王金明《傾城》
最佳改編劇本:劉震雲《1942》
終身成就獎:於敏、劉學堯
最佳科教片:《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
最佳美術片:《終極大冒險》
最佳戲曲片:《蘭梅記》《紅樓夢》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萬箭穿心》
最佳兒童片:《我的影子在奔跑》
最佳攝影:呂樂《1942》
最佳錄音:吳江《1942》
最佳美術:張叔平、邱偉明《一代宗師》
最佳音樂:章紹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時間地點:2015年9月19日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
最佳故事片:《狼圖騰》
最佳紀錄片:空缺
最佳原創劇本:李檣《黃金時代》
最佳改編劇本獎:李玉嬌、韓景龍、徐昂《十二公民》
最佳導演:徐克《智取威虎山》
導演處女作獎:陳建斌《一個勺子》
最佳男主角:張涵予《智取威虎山》
最佳女主角:巴德瑪《諾日吉瑪》
最佳男配角:張譯《親愛的》
最佳女配角:鄧家佳《全民目擊》
終身成就獎:王曉棠、張良
詳細見右側: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Ⅳ 詳細歷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11月,金雞獎一共舉行過32屆,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部分:第1屆—第22屆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
2、最佳紀錄片:《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3、最佳科教片:《生命與蛋白質--人工合成胰島素》
4、最佳美術片:《三個和尚》
5、最佳導演:謝晉《天雲山傳奇》
6、最佳編劇:葉楠《巴山夜雨》
7、最佳男主角:空缺
8、最佳女主角:張瑜《廬山戀》、《巴山夜雨》
9、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石靈、歐陽儒秋、茅為惠、林彬、仲星火、盧青《巴山夜雨》
10、最佳攝影:許琦《天雲山傳奇》
11、最佳錄音:空缺
12、最佳美術:陳紹勉、丁辰《天雲山傳奇》
13、最佳音樂:高田《巴山夜雨》
14、特別獎:向雋殊、《苗苗》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鄰居》
2、最佳紀錄片:《先驅者之歌》、《莫讓年華付水流》
3、最佳科教片:《蜜蜂王國》
4、最佳美術片:空缺
5、最佳戲曲片:空缺
6、最佳導演:成蔭 《西安事變》
7、最佳編劇:張弦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8、最佳男主角: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9、最佳女主角: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0、最佳男配角:孫飛虎《西安事變》
11、最佳女配角:賀小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12、最佳攝影:鄒積勛 《傷逝》、《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3、最佳錄音:張瑞坤 《沙鷗》
14、最佳美術:韓尚義、瞿然馨、李華忠 《子夜》:
15、最佳音樂:楊紹櫚《喜盈門》
16、最佳剪輯:傅正義《傷逝》、《知音》
17、最佳道具:劉清標 《鄰居》
18、最佳特技:戈永良、陳繼章、周浩斐《李慧娘》
19、最佳服裝:曹穎平 《南昌起義》、《阿Q正傳》
20、最佳化裝:王希鍾、李恩德《西安事變》
21、榮譽獎 :《喜盈門》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駱駝祥子》
2、最佳科教片:《昆蟲世界-——身體構造與功能》
3、最佳美術片:《鹿鈴》
4、最佳導演:吳貽弓《城南舊事》
5、最佳男主角:空缺
6、最佳女主角:潘虹《人到中年》、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7、最佳男配角:牛犇《牧馬人》
8、最佳女配角:鄭振瑤《城南舊事》
9、最佳攝影:魏鐸《逆光》
10、最佳美術:俞翼如《駱駝祥子》
11、最佳音樂:呂其明《城南舊事》
12、最佳剪輯:周鼎文《牧馬人》
13、最佳道具:鄧成玉《駱駝祥子》
14、最佳煙火:於澤、王全榮、邱必奎《風雨下鍾山》
15、最佳特技:李再春、門玉鳳、朱革、藤春飛、張爾瓚、邢培修、金燕茜《孔雀公主》
16、最佳化妝:顏碧、許建新、李遵訓《風雨下鍾山》
17、特別獎:《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茶館》、《泉水叮咚》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鄉音》
2、最佳紀錄片:《我們看到的日本》
3、最佳科教片:《灰喜鵲》
4、最佳美術片:《鷸蚌相爭》
5、最佳導演:湯曉丹《廖仲愷》
6、最佳男主角:董行佶《廖仲愷》、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7、最佳女主角:龔雪《大橋下面》
8、最佳男配角:於是之《秋瑾》
9、最佳女配角:宋曉英《十六號病房》
10、最佳攝影:楊光遠《再生之地》
11、最佳美術:王興文《李冰》(上,下)
12、最佳錄音:史平一《再生之地》
13、最佳道具:徐國梁《秋瑾》
14、最佳特技:董振聲、才汝質、雒廷富、陶世恭、紀景春、王大雨《火焰山》
15、最佳服裝:費蘭馨、朱鳳堂、李琴《再生之地》
16、最佳化妝:王玢瑞、紀偉華《李冰》(上,下)
17、特別獎:《毛澤東》、《四渡赤水》、《不該發生的故事》、《候補隊員》、《路》陳立洲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紅衣少女》
2、最佳紀錄片:《零的突破》
3、最佳科教片:《廣開節能之路》、《細胞重建》
4、最佳美術片:《火童》
5、最佳戲劇片:《五女拜壽》
6、最佳導演:凌子風《邊城》
7、最佳編劇: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8、最佳男主角: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9、最佳女主角:李羚《黃山來的姑娘》
10、最佳男配角: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11、最佳女配角:王玉梅《譚嗣同》
12、最佳攝影:張藝謀《黃土地》
13、最佳美術:張之楚《雅馬哈魚檔》
14、最佳音樂:許友夫《人生》
15、最佳錄音:馮德耀、苗振宇《雷雨》
16、最佳剪輯:周鼎文《高山下的花環》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
2、最佳紀錄片:《東方巨響——兩彈一星實錄》
3、最佳戲曲片:《生死淚》
4、最佳美術片:空缺
5、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6、最佳電視電影片:《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7、最佳導演:霍建起 《藍色愛情》
8、最佳編劇:王曉棠、王宸《芬芳誓言》
9、最佳男主角: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10、最佳女主角:宋春麗《相伴永遠》
11、最佳男配角:傅彪 《押解的故事》
12、最佳女配角:彭玉 《月圓今宵》
13、最佳攝影:蔡抒南、崔新萍《血性山谷》、馮小寧 《紫日》
14、最佳錄音:馮德耀 《劉天華》
15、最佳美術:屠居華 《相伴永遠》
16、最佳音樂:葉小剛 《刮痧》
17、導演處女作獎:齊星《押解的故事》
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最佳故事片 :《美麗的大腳》、《沖出亞馬遜》
2、最佳科教片:《深淵—邪教的本質》
3、最佳兒童片:《六月男孩》
4、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5、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珍珠港》
6、最佳電視電影片 :《法官老張軼事》
7、最佳導演:陳凱歌《和你在一起》、楊亞洲 《美麗的大腳》
8、最佳編劇:思蕪 《生活秀》
9、最佳男主角:寧才《天上草原》
10、最佳女主角:倪萍《美麗的大腳》
11、最佳男配角: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12、最佳女配角:袁泉《美麗的大腳》
13、最佳攝影:董亞春《沖出亞馬遜》
14、最佳錄音:呂家進《小城之春》
15、最佳美術:全榮哲《沖出亞馬遜》
16、最佳音樂:三寶《天上草原》
17、最佳剪輯:周影《和你在一起》
18、導演處女作獎:黃宏《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
19、評委會特別獎:馬恩然《法官老張軼事》
Ⅳ 金雞百花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辦於1981年,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百花獎影帝影後張涵予 李冰冰金雞獎評選當屆生產年度公映的影片。設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 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特技、服裝、化裝、 道具等獎項,必要時增設特別獎或榮譽獎。但自金雞獎創辦以來,僅有1990年的第十屆沒有頒發特別獎或榮譽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簡稱「百花獎」,中國影家協會創辦於1962年,是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民眾性評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又被稱為「民眾獎」。
百花獎評獎始於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屆評獎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並舉行了第三屆評獎。此後每年舉辦一次。
百花獎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雖然自1983年以來百花獎只設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5個名目的獎項,但由於從1980年的第三屆評獎開始,「最佳故事片」得獎名額由前兩屆的1個增至3個,因此,目前的百花獎實際上共有7個獎項。
百花獎和金雞獎一起通稱為「中國電影雙獎」。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需要,經 *** 中央宣傳部批准,從1992個起電影金雞百花「雙獎」活動改辦為「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先後在桂林、廣州、長沙、北京、昆明、佛山、重慶、沈陽、南寧等城市舉辦,均取得良好社會效益,並且已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2019年4月9日,宣布繼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之後的未來五屆「金雞獎」將落戶廈門。這也是金雞獎首次長駐一座城市。
三亞市(海南)
2006 第1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杭州市(浙江) 2007 第1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蘇州市(江蘇) 2008 第1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大連市(遼寧) 2009 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南昌市(江西) 2010 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江陰市(江蘇) 2011 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合肥市(安徽) 2012 第21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紹興市(浙江) 2013 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武漢市(湖北) 2014 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蘭州市(甘肅) 2015 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吉林市(吉林) 2016 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唐山市(河北) 2017 第2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呼和浩特市(內蒙古) 2018 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佛山市(廣東) 2019 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廈門市(福建)
歷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原為一年一屆的國家級頒獎活動,自2005年起改為輪流頒發,奇數年頒發金雞獎、偶數年頒發百花獎。金雞獎創辦於1981年,又被稱為"專家獎"。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又被稱為"民眾獎"。
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增設了"首屆微電影大賽暨頒獎典禮"競賽單元,促進微電影產業健康發展。
Ⅵ 秦怡邁入百歲門檻,作為演員她獲得過哪些獎項
1922年1月31日,秦怡出生在上海。銀幕上的她歷盡千帆,銀幕外的她飽受風霜,走過99載悠長歲月,秦怡邁入百歲門檻。從影82年的秦怡說:“電影是我一生的追求,活得越老,追求越多。我始終覺得,無論是痛苦還是歡樂,我們總要以滿腔激情去擁抱事業。表演就是我的事業,就像是我的一支永遠唱不盡的歌。”新民晚報 跨越世紀的美麗!秦怡邁入百歲門檻,電影是她一生的追求。
在中國影壇,秦怡是公認的德藝雙馨藝術家,8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她出演了數十部影片。她扮演了《鐵道游擊隊》中的芳林嫂、《女籃5號》中的林潔、《青春之歌》中的林紅等,深受觀眾歡迎。
“嚴冬臘月往河裡跳,酷暑也要往火里鑽。”這是秦怡曾對電影表演工作的自述,同時她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感到無比自豪。
晚年的秦怡依然情系電影。90多歲高齡的她,登上青藏高原拍攝《青海湖畔》,自己寫劇本,並主演一名氣象工程師。她多次表示,她對新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懷有崇高的敬意,希望晚年多為科學家們謳歌和創作。
秦怡不僅心懷銀幕,還心懷國家和人民的福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施行前夕,她通過電話告訴記者,這部法律生效後,要造福電影產業,更要造福國家和人民,依法合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豐富的電影作品,是每個電影人的責任和擔當。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秦怡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當時秦怡已赴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療養,雖未能赴京,但依然十分關注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最近,一些關心秦怡近況的老觀眾還為她寫來寄託思念之情的信函,希望她平安快樂、頤養天年。
據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31日介紹,在院方精心照護下,老人目前身體狀況穩定。
Ⅶ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基本簡介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於2009年10月17日晚在江西南昌揭曉。《集結號》、《梅蘭芳》同獲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獲最佳導演獎;吳剛獲最佳男主角獎;周迅、蔣雯麗同獲最佳女主角獎。在本屆電影節的頒獎禮上,電影《集結號》格外風光,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音樂獎四項大獎,著名導演馮小剛成為全場大贏家。
「不得就不得,一得拿了三個,百花,華表,金雞。我提名時候多,得獎時候少,等了幾十年終於有機會,今天終於可以說出准備了多年的得獎致辭。」馮小剛在獲獎後說。
在《鐵人》中飾演王進喜的吳剛擊敗馬國偉、孫敏、張涵予、范偉獲最佳男主角獎。而做影帝呼聲頗高的張涵予,出人意料地輸給了「鐵人」吳剛,無緣做金雞百花雙料影帝。
從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就被媒體關注的「雙黃蛋」現象再次金雞獎上演。在《李米的猜想》中飾演李米的周迅、在《立春》中飾演王彩玲的蔣雯麗擊敗同獲提名的趙薇、姚星彤、章子怡,同獲最佳女主角獎。
今年三月收獲「亞洲影後」殊榮的 「小精靈」周迅表示,「今天很特別,拍戲拍了十八年,第一次拿到金雞獎。明天十八日是我三十五歲的生日,這是我十八年來努力認真的結果。」
王學圻因在《梅蘭芳》中飾演十三燕獲最佳男配角獎;岳紅因在《走著瞧》中飾演大蓮隊長獲最佳女配角獎。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於藍獲得終身成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一九八一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金雞獎獎品為銅制鍍金的金雞,每兩年評選一次,下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將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