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IM電影節

IM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3-06-07 07:33:17

『壹』 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日程安排

電影節開幕片地平線單元開幕片日程日程導演影片名導演8月27日 《鳥人》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總統》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喬治亞主競賽單元地平線單元展映單元日程影片名導演影片名導演影片名導演8月28日 《故事》洛珊·班尼蒂瑪《Réalité》Quentin Dupieux《親愛的》陳可辛《榮耀的代價》夏維爾·畢沃斯《La Vita Oscena》Renato De Maria《沉默的樣子》約書亞·奧本海默8月29日 《黑色靈魂》弗蘭西斯科·穆尼茲《天知道》約書亞·薩弗迪《Im Keller 》尤里西·塞德爾《規則在此》Ognjen Sviliviv《她就是這么有趣》彼得·博格丹諾維奇8月30日 《三顆心》伯努瓦·雅克《Ich seh, Ich she》Severin Fiala 、維羅妮卡·弗蘭茨《與眾神對話》吉爾默·阿里加、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巴赫曼·戈巴迪《Senza nessuna pietà》Michele Alhaique8月31日 《切口》費斯·阿金《Belluscone, Una Storia Siciliana》Franco Maresco《盒子怪》Graham Annable《飢餓的心》薩維里奧·克斯坦佐《Your Right Mind》艾米·坎安·曼Anthony Stacchi《遠離人類》大衛·奧霍芬9月01日 《青春韶華》馬里奧·瑪通《Near Death Experience》古斯塔弗·德·科文《紅辣椒》阿莫斯·吉泰《奧利芙·基特里奇》麗莎·克羅登普《女性癮者》拉斯·馮·提爾9月02日 《寒枝雀靜》羅伊·安德森《Near Death Experience》古斯塔弗·德·科文《貝倫的老人》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平原野火》冢本晉也《自由之丘》洪尚秀《La Zuppa Del Demonio》大衛·法蘭里奧《旁道》杜安·霍普金斯《義大利的一天》加布里埃爾·薩瓦托雷9月03日 《最後一錘》阿歷克斯·德拉波特《辛白林》米歇爾·阿米瑞亞德《談判》薩賓娜·古贊蒂《錫瓦斯》Kaan Mujdeci《化妝》林權澤9月04日 《闖入者》王小帥《Io Sto Con La Sposa》Antonio Augugliaro, Gabriele Del Grande, Khaled Soliman Al Nassiry《帕索里尼》阿貝爾·費拉拉9月05日 《郵差的白夜》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Line Of Credit》Salome Alexi《喧嘩與騷動》詹姆斯·弗蘭科《善意殺戮》安德魯·尼科爾《Nabat》Elchin Musaoglu《佩雷斯》愛德華多·德·安吉利斯電影節閉幕影片日程影片名導演9月06日 《黃金時代》許鞍華

『貳』 什麼電影節的獎杯形狀不是來自生物

金球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

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此獎的最終結果,是由96位記者(其中約三分之二是兼職)的投票產生。

『叄』 世界各個電影節的評獎標准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實在難以回答,樓主可以從以下介紹中尋找答案吧……

國際電影節:一般是由舉辦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向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ZUMM)登記後,分別列入各種等級。其中A級為最高級,以下1--11均為A級電影節,排名先後順序如下:

1、法國·戛納電影節(Festivai de Cannes) 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以後每年5月10日至21日舉行,為期2周,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電影節越辦越紅火,成為最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各國電影界人士以能在此奪冠為榮。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我國故事片《菊豆》、《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荊軻刺秦王》等都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項。
官方網站: 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最高獎項: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自東、西德統一後,改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對東西方電影的對話、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每年2月7日至18日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影片《紅高粱》、《香魂女》、《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拿過大獎。鞏俐還被邀請擔任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
我國從1971年開始,多次選送影片參加該電影節的活動,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該電影節拿過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labiennale.org/en/
==============================================
4、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系西班牙舉辦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王後」之稱。電影節得到西班牙政府有關部門及一些企業和私人的支持、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凡未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的各國影片,不受數量限制,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都可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電影節每年一次,歷來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在6月或7月舉行,1973年又恢復在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
該電影節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1959年至1979年間正式評獎,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吉訶德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
5、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為東京大獎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屆電影節於1985年5月31日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該電影節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我國故事片《老井》獲得第2屆(1987年)電影節大獎和「東京都知事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過年》獲第4屆(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最佳女演員獎(趙麗蓉)。
官方網站: http://www.tiff-jp.net/
==============================================
6、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聖·喬治獎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舉行,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電影節的口號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該電影節是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靠政府撥款。
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官方網站: http://www.miff.ru/
==============================================
7、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水晶地球儀/水晶球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該電影節從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品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並附設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影片於1950年便參加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屢屢在電影節上獲獎。如故事片《中華兒女》、《祝福》、《聶耳》、《女大學生宿舍》、《芙蓉鎮》等等。可以說,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我國影片歷來所參加過的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最多的。
官方網站: http://www.iffkv.cz/
==============================================
8、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字塔獎

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
該電影節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官方網站: http://www.cairofilmfest.com/
==============================================
9、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爵獎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
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的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為了鼓勵亞洲新人創作、為亞洲電影向世界的擴張搭建平台,電影節於2004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下,設立了亞洲新人獎,並資金重獎亞洲電影新人。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將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定在上海還有很深的涵義: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文化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上海這個城市對電影情結的一個還願。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惟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目前唯一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官方網站: http://www.siff.com/
==============================================
10、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美洲大獎

創辦於1977年,由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蒙特利爾市政府大力支持及一些私人企業的資助舉辦的次年起改為比賽性。。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該電影節從第2屆起舉行評獎活動,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8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
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是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
1995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在第7屆(1983年)電影節上,我國和日本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ffm-montreal.org/
===============================================
11、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最高獎項:金樹商陸獎

創辦於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舉行。
官方網站: 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肆』 戛納電影節韓國參賽名單

2010戛納電影節( 第63屆戛納電影節 )參展影片
1、《下女》(韓國)
導演:林常樹Sang-soo Im
編劇:金綺泳 Ki-young Kim、金秀賢 Su-hyeon Kim
主演:全度妍 Do-yeon Jeon、李政宰 Jung-jae Lee、尹茹貞 Yeo-jong Yun、徐雨 Yoo Seo
類型:劇情/驚悚
看點:裸露,裸露!
2、《詩》Poetry(韓國)
導演:李滄東
主演:尹正熙 Jeong-hie Yun、李大為 David Lee、安乃尚 Nae-sang Ahn
類型:劇情
看點:韓國國寶導演的最新力作
3、《德蒙龐西耶的公主》La princesse de Montpensier(法國)
導演:貝特朗-塔維涅Bertrand Tavernier
編劇:讓-卡斯莫 Jean Cosmos、貝特朗-塔維涅 Bertrand Tavernier
主演:加斯帕德-尤利爾 Gaspard Ulliel、梅蘭尼-蒂埃里 Mélanie Thierry、朗貝爾-維爾森 Lambert Wilson、佛洛倫絲-托馬辛 Florence Thomassin
類型:劇情
看點:戛納最佳導演得主再戰金棕櫚
4、《人與神》Des hommes et des dieux(法國)
導演:夏維爾-畢沃斯Xavier Beauvois
主演:朗貝爾-維爾森 Lambert Wilson、邁克爾-朗斯代爾 Michael Lonsdale、羅什迪-澤姆 Roschdy Zem、薩巴納-奧扎尼 Sabrina Ouazani
類型:劇情
看點:宗教題材有望成為熱點
5、《巡演》Tournée(法國)
導演:馬修-阿馬立克Mathieu Amalric
主演:馬修-阿馬立克 Mathieu Amalric、茱莉-費瑞爾 Julie Ferrier、達米彥-奧圖 Damien Odoul
類型:劇情/喜劇
看點:演而優則導的絕對典範
6、《又一年》Another Year(英國)
導演:邁克-李Mike Leigh
編劇:邁克-李Mike Leigh
主演:萊絲利-曼維爾Lesley Manville、吉姆-布勞德本特Jim Broadbent、魯斯-西恩Ruth Sheen、大衛-布萊德利David Bradley、卡琳娜-費爾南德茲Karina Fernandez
類型:劇情
看點:金棕櫚大導的神秘回歸
7、Tamara Drewe(英國)-非競賽片
導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
編劇:波西?西芒德斯 Posy Simmonds
主演:吉瑪?阿特登 Gemma Arterton、盧克?伊萬斯 Luke Evans、多米尼克?庫珀 Dominic Cooper、塔姆辛?格雷格 Tamsin Greig、羅傑?阿拉姆 Roger Allam
類型:喜劇
8、《玩火游戲》Fair Game(美國)
導演:道格-里曼Doug Liman
主演:西恩-潘 Sean Penn、娜奧米-沃茨 Naomi Watts、西蒙-貝克 Simon BakerDavid Denman、布魯克-史密斯 Brooke Smith、邁克爾-凱利 Michael Kelly
類型:動作/驚悚/傳記/劇情
看點:滿灌影帝西恩-潘與澳洲美女沃茨的表演火花
9、《華爾街2:金錢永不崩塌》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美國)-非競賽片
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編劇:布賴恩?布羅 Bryan Burrough、阿蘭?婁伯 Allan Loeb
主演:希安?拉博夫 Shia LaBeouf、邁克爾?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凱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查理?辛 Charlie Sheen、蘇珊?薩蘭登 Susan Sarandon、喬什?布洛林 Josh Broli、弗蘭克?蘭格拉 Frank Langella
類型:劇情
看點:應景題材的超級群戲
10、《遭遇陌生人》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美國)-非競賽片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編劇: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主演:娜奧米?沃茨 Naomi Watts、喬什?布洛林 Josh Brolin、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弗里達-平托 Freida Pinto、安娜?弗萊爾 Anna Friel、艾文?布萊納 Ewen Bremner 、露茜?彭奇 Lucy Punch
類型:愛情
11、《日照重慶》Chongqing Blues(中國)
導演:王小帥 Xiaoshuai Wang
主演:王學圻 Xueqi Wang、李玲玉 Lingyu Li、范冰冰 Bingbing Fan、王奎榮 Kuirong Wang、丁嘉麗 Jiali Ding
類型:劇情
看點:第六代導演發光發熱
12、《極惡非道》The Outrage(日本)
導演: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主演:北野武 Takeshi Kitano、椎名桔平 Kippei Shiina、加瀨亮 Ry? Kase、石橋蓮司 Renji Ishibashi、國村隼 Jun Kunimura、冢本高史 Takashi Tsukamoto、三浦友和 Tomokazu Miura
類型:劇情/動作/驚悚
看點:北野武回歸暴力系
13、《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泰國)
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編劇: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類型:劇情/幻想
14、《美錯》Biutiful(西班牙/墨西哥)
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
編劇: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
主演: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布蘭卡-波蒂洛Blanca Portillo、魯本-奧錢蒂諾 Rubén Ochandiano、成泰燊 Taishen Cheng、埃德華-費爾南德茲 Eard Fernández
類型:劇情
看點:中國演員成泰燊出演男二號
15、《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法國/義大利/伊朗)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編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主演: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威廉姆-西梅爾 William Shimell
類型:劇情
看點:朱麗葉-比諾什向滿灌發起沖擊
16、《法外之徒》Hors-la-loi(法國/比利時/阿爾及利亞)
導演:拉契德-波查拉Rachid Bouchareb
編劇: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主演:賈梅爾-杜布茲 Jamel Debbouze、羅什迪-澤姆 Roschdy Zem、塞米-鮑亞吉拉 Sami Bouajila、薩米爾-蓋絲米 Samir Guesmi、伯納德-布蘭卡恩 Bernard Blancan
類型:劇情
看點:政治題材挑戰戛納審美趣味
17、《我們的生活》La nostra vita(義大利/法國)
導演:丹尼埃爾-盧凱蒂Daniele Luchetti
編劇:丹尼埃爾-盧凱蒂 Daniele Luchett、薩多-皮查歌利爾 Sandro Petraglia、斯蒂法諾-如利 Stefano Rulli
主演:雷歐-波瓦Raoul Bova、喬治-科蘭傑利 Giorgio Colangeli、埃里奧-傑曼諾 Elio Germano、伊莎貝拉-拉貢內瑟 Isabella Ragonese、里卡多-斯卡馬里奧 Riccardo Scamarcio
類型:劇情
看點:家庭情節劇的內在張力
18、《毒太陽2》Utomlyonnye solntsem 2(俄羅斯/德國/法國)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
編劇: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Nikita Mikhalkov、弗拉迪米爾-莫伊辛科 Vladimir Moiseyenko
主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Nikita Mikhalkov、歐列格-米契柯夫 Oleg Menshikov、安德烈-潘因 Andrei Panin、迪米特里-糾日夫 Dmitri Dyuzhev、娜迪亞-米哈爾科夫 Nadezhda Mikhalkova
類型:戰爭/劇情
看點:闊別16年續集是否是狗尾續貂?
19、《尖叫的男人》Un homme qui crie(法國/比利時/查德)
導演:馬哈曼特-薩雷-哈隆 Mahamat-Saleh Haroun
主演:艾米爾-阿伯斯洛-莫波Emile Abossolo M'bo 、尤瑟弗-德嘉諾Youssouf Djaoro、迪庫尼達-科馬Dioucounda Koma
類型:劇情
20、《你,我的歡樂》You, My Joy(烏克蘭/德國)
導演:謝爾蓋-洛茲尼察Sergey Loznitsa
看點:紀錄片大導的劇情片手感
21、《弗蘭肯斯坦計劃》Tender Son-The Frankenstein Project(匈牙利)
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 Kornél Mundruczó
編劇:凱內爾-穆德盧佐 Kornél Mundruczó
主演:魯道夫-弗雷茨卡Rudolf Frecska、凱內爾-穆德盧佐 Kornél Mundruczó、莉莉-莫羅利 Lili Monori
類型:劇情
看點:究竟與科學怪人有何關系?

『伍』 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入選名單

2012年4月19日,組委會公布入選影片名單,22部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包括4部美國電影、3部法國電影和兩部韓國電影
《月亮升起的王國》Moonrise Kingdom-美國(開幕片)
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柯根的交易》Cogan's Trade-美國
導演:安德魯·多米尼克 Andrew Dominik
《愛》Amour-法國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aneke
《在外國》In Another Country-韓國
導演:洪尚秀
《山之外》Beyond the Hills-羅馬尼亞
導演:克里絲蒂安·蒙吉 Cristian Mungiu
《戰後》Après la bataille
導演:Yousry Nasrallah
《濕地傳奇》Lawless-美國
導演:約翰-希爾寇特 John Hillcoat
《現實》Reality
導演:馬提歐·加洛尼 Matteo Garrone
《如沐愛河》Like Someone in Love-日本/法國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讓天使來承擔》The Angel's Share-英國
導演:肯·洛奇 Ken Loach
《金錢的味道》Taste of Money-韓國
導演:林常樹
《在路上》On the Road-美國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
《快遞戰神》Post Tenebras Lux -墨西哥
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 Carlos Reygadas
《污泥》Mud-美國
導演:傑夫·尼克爾斯Jeff Nichols
《Dans la brume》
導演:Sergei Lonitsa
《你們見到的還不算什麼》Vous n'avez encore rien vu-法國
導演:阿倫·雷乃
《銹與骨》Un gout de rouille et d'os-法國
導演:雅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
《大都市》Cosmopolis-美國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
《送報男孩》The Paperboy-美國
導演:李·丹尼爾斯Lee Daniels
《悸動的冬青木》Holly Motors-法國
導演:萊奧·卡拉克斯Leos Carax
《獵物》The Hunt-丹麥
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 Thomas Vinterberg
《天堂》Paradise-奧地利
導演:尤里西·塞德爾Ulrich Seidl 《浮城謎事》Mystery(中國)
導演:婁燁
主演:郝蕾、秦昊、齊溪
《南方野獸》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美國)
導演:本·澤特林Benh Zeitlin
主演:昆溫扎尼·威利斯QuvenzhanéWallis、達維特·亨利Dwight Henry
《一個世紀兒的懺悔》Confession of a Child of the Century(美國)
導演:西爾薇·維爾海迪 Sylvie Verheyde
編劇:阿爾弗萊·德·繆塞 Alfred de Musset、西爾薇·維爾海迪 Sylvie Verheyde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皮特·多赫提 Pete Doherty、莉莉·科爾 Lily Cole
奧古斯特·迪赫 August Diehl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加拿大)
導演:哈維爾·多蘭 Xavier Dolan
編劇:哈維爾·多蘭 Xavier Dolan ....written by
主演:梅爾維爾·珀波 Melvil Poupaud、娜塔莉·貝伊 Nathalie Baye、莫妮亞·喬柯里 Monia Chokri
《七天哈瓦那》7 Days in Havana(法國/西班牙)
導演:勞倫-岡泰 Laurent Cantet、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Benicio Del Toro、胡里奧-密譚 Julio Medem、加斯帕-諾 Gaspar Noé、伊利亞-蘇雷曼 Elia Suleiman、胡安-卡洛斯-塔比奧 Juan Carlos Tabío、帕布羅-查比羅 Pablo Trapero
主演:喬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丹尼爾-布魯赫 Daniel Brühl、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Emir Kusturica、伊利亞-蘇雷曼 Elia Suleiman、若熱-佩盧戈里亞 Jorge Perugorría
《11-25自決之日 三島由紀夫與年輕人們》(日本)
導演:若松孝二 Kôji Wakamatsu
主演:井浦新 Arata、滿島真之介 Shinnosuke Mitsushima、大森南朋 Nao Omori
《抗體》Antiviral(加拿大/美國)
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 Brandon Cronenberg
編劇:布蘭登-柯南伯格 Brandon Cronenberg
主演: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 Malcolm McDowell、莎拉-加頓 Sarah Gadon、卡賴伯-蘭德里-瓊斯 Caleb Landry Jones、道格拉斯-史密斯 Douglas Smith
《喜歡你沒道理》Loving Without Reason(法國)
導演:喬克姆-拉弗塞 Joachim Lafosse
主演: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塔哈-拉希姆 Tahar Rahim、艾米莉-德奎恩 Émilie Dequenne
《難忘之夜》Le grand soir(法國)
導演:古斯塔弗-德-科文 Gustave de Kervern、本諾特-德爾賓 Benoît Delépine
主演: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Benoît Poelvoorde、
《Despues de Lucia》
導演:米切爾-弗蘭科Michel Franco
《獨木舟》La Pirogue
導演:莫薩-圖雷Moussa Toure
《海灘》La Playa
導演:讓-安德里斯-阿納果Juan Andres Arango
《神之駒》Les Chevaux de Dieu
導演:那比爾-艾奧殊Nabil Ayouch
《三個世界》Trois mondes(法國)
導演:卡特琳娜-柯西尼Catherine Corsini
《學生》Student(哈薩克)
導演:達赫讓-奧米巴夫Darezhan Omirbayev
《白象》White Elephant(阿根廷)
導演:帕布羅-查比羅 Pablo Trapero
編劇:帕布羅-查比羅 Pablo Trapero
主演:里卡杜-達林 Ricardo Darín、傑瑞米-雷乃 Jérémie Renier、馬蒂娜-古斯曼 Martina Gusman
《可愛小姐》Miss Lovely(印度)
導演:阿什米-阿哈瓦拉Ashim Ahluwalia
主演:納瓦祖丁Nawazuddin、尼哈卡-辛弗Niharika Singh 《海明威與蓋爾霍恩》Hemingway & Gellhorn (美國)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 Kaufman
主演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克里夫-歐文 Clive Owen、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康妮-尼爾森 Connie Nielsen、羅德里格-桑托羅 Rodrigo Santoro
《馬達加斯加3》Madagascar 3: Europe's Most Wanted (美國)
導演:康拉德-弗農 Conrad Vernon、埃里克-達尼爾 Eric Darnell、湯姆-麥克格雷斯 Tom McGrath
編劇:諾亞-鮑姆巴赫 Noah Baumbach、埃里克-達尼爾 Eric Darnell
配音:本-斯蒂勒 Ben Stiller、賈達-萍克-史密斯 Jada Pinkett Smith、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傑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布萊恩-科蘭斯頓 Bryan Cranston
《我和你》Me and You (義大利)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編劇:尼科洛-阿曼尼提 Niccolò Ammaniti
主演:索納-巴加馬斯科Sonia Bergamasco、維諾尼卡-拉扎Veronica Lazar 《伊甸園的行囊》Der Mull im Garten Eden(德國)
導演:費斯-阿金
《湯姆-喬比姆》A musica segundo Tom Jobim(巴西)
導演:德桑托斯-奈爾松-帕雷拉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
《湄公旅館》Mekong Hotel(泰國)
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羅曼-波蘭斯基:一部電影回憶錄》Roman Polanski: A Film Memoir
導演:勞倫特-布澤魯Laurent Bouzereau
《維利加斯》Villegas(阿根廷/荷蘭/法國)
導演:古扎羅-托巴Gonzalo Tobal
《五號中央公園》The Central Park Five
導演:肯-伯恩斯Ken Burns、莎拉-波恩斯Sarah Burns、大衛-曼宏David McMahon
《法國日記》Journal de France
導演:雷蒙-德帕東Claudine Nougaret
《無影無形》Les Invisibles
導演:塞巴斯蒂安-里弗施特茲Sebastien Lifshitz

『陸』 關於《柏林電影節》的德語翻譯

《柏林電迅正影節》的歷史介紹
Die Grünng der 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1951 geht auf eine Initiative der drei Westalliierten im Nachkriegs-Berlin zurück. Die Stadt verstand sich - sechs Jahre nach Kriegsende - als "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 Man wollte ihre einstige Bedeutung als europäische Kunstmetropole und Filmstadt wiederbeleben. Der amerikanische Filmoffizier Oscar Martay berief 1950 ein vorbereitendes Gremium mit Vertretern aus Politik und Filmbranche, das die Weichen für das Filmfestival stellte. Als Festivalleiter wurde Dr. Alfred Bauer, der nach dem Krieg u.a. als Filmhistoriker und Filmreferent der Britischen Militärregierung tä缺含tig war, ernannt. Am 6. Juni 1951 eröffneten im traditionsreichen Titania-Palast die ersten 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Als Eröffnungsfilm lief Alfred Hitchcocks "Rebecca", dessen Hauptdarstellerin Joan Fontaine einer der vielumjubelten Festival-Gäste war. Beim Publikum waren die Filmfestspiele sofort ein großer Erfolg und zwö伏昌笑lf Tage stand die Stadt im Zeichen internationaler Filme und ihrer Stars. Für Besucher aus dem Berliner Ostsektor wurden die Filme zu verbilligten Kartenpreisen in einem eigenen Kino gezeigt. Der besondere politische Status von Berlin verhinderte allerdings die Teilnahme von Filmen aus sozialistischen Staaten für viele Jahre. Erst mit Willy Brandts außenpolitischen Initiativen und nach der Unterzeichnung der Ostverträge Anfang der 70er Jahre nahmen Filme des damaligen Ostblocks an der Berlinale teil. Bereits beim ersten Festival wurde als offizieller Preis der "Goldene Berliner Bär" nach einer Vorlage der berühmten Bildhauerin Renée Sintenis eingeführt. In den ersten Jahren wurden die Preise noch über Publikumsabstimmungen ermittelt.
Nachdem 1955 die Berlinale offiziell mit den Festivals in Cannes und Venedig gleichgestellt wurde, konnte das Festival 1956 erstmals eine internationale Jury einberufen, die den "Goldenen" und die "Silbernen Bären" vergab. Präsident der ersten Internationalen Spielfilmjury 1956 war der französische Regisseur Marcel Carné. Innerhalb weniger Jahre etablierte sich die Berlinale im internationalen Festivalgeschehen. Bereits 1959 nahmen 53 Länder mit ihren Filmen am Festival teil.

Große Stars wie Gary Cooper, Sophia Loren, Richard Widmark, Jean Gabin, Henry Fonda, Errol Flynn, Cary Grant, Jean-Paul Belmondo oder Rita Hayworth waren Gäste der ersten Berlinale-Jahre. Neben dem Glamour zeigten die Filmfestspiele aber auch neue cineastische Strömungen. Regisseure wie Akira Kurosawa, Ingmar Bergman, Satyajit Ray, Roman Polanski und die "Nouvelle Vague"-Regisseure Jean-Luc Godard, Francois Truffaut und Claude Chabrol feierten ihre ersten internationalen Erfolge in Berlin.

Weder die Berlinale noch die Festivals in Cannes und Venedig blieben von den politischen und gesellschaftlichen Protesten Ende der 60er Jahre unberührt. Der Ruf nach Reformen wurde laut. 1970 kam es rch einen Film zum Thema Vietnam ("O.K." von Michael Verhoeven) zum Eklat. Die Jury trat zurück, das Wettbewerbsprogramm wurde abgebrochen. In den Diskussionen wurde eine zusätzliche unabhängige Festivalsektion gefordert, die junge progressive Filme präsentieren sollte. 1971 wird das "Internationale Forum des Jungen Films" neben dem traditionellen Wettbewerb etabliert. 1974 nimmt erstmals auch ein sowjetischer Film am Festival teil, ein Jahr später beteiligt sich zum ersten Mal auch die DDR. Im Laufe der 70er Jahre konsolidierte sich das Festival. In den kommenden Jahren wurde der Wettbewerb für Filme aus Osteuropa und Asien erweitert, außerdem gab es nun die "Deutsche Reihe" und das Kinderfilmfest. Die konzeptionelle Verantwortung der filmhistorischen Retrospektiven lag jetzt auf der Deutschen Kinemathek (heute: Filmmuseum Berlin - Deutsche Kinemathek). Die Berlinale erwies sich erneut als wichtiger kultureller und politischer Knotenpunkt zwischen Ost und West, was auch 1990 nach der Wiedervereinigung Deutschlands zum Ausdruck kam. Mit 15.000 Fachbesuchern, darunter 3.500 Journalisten aus rund 76 Ländern, gehört die Berlinale zu den größten und renommiertesten Medien- und Branchen-Events, sowohl unter künstlerischen als auch filmwirtschaftlichen Aspekten. Bei der Berlinale 2002 wurde eine erste Initiative für die Neupositionierung des Festivals ergriffen. Mit der neu geschaffenen Sektion Perspektive Deutsches Kino wurde die deutsche Filmszene stärker in das Festival integriert und eine Plattform für den deutschen Nachwuchs geschaffen. Seit dem Jahr 2002 sind die 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ein Geschäftsbereich der Kulturveranstaltungen des Bundes in Berlin GmbH. Die öffentlichen Zuwenngen stammen somit aus dem Bundeshaushalt.

『柒』 問林秀晶的資料和網站

漢字名: 林秀晶

英文名: Im Soo-jung/Lim su-jeong/Im su-jeong\Lim soo-jung

生日: 1980 年 7 月 11 日 身高 / 體重: 165cm/45kg

血型: A 型 宗教:無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弟弟

別名(綽號):童顏者(類似我們說的「娃娃臉」的意思)

出生地:漢城明日洞

曾經讀過的學校: 明月初等學校 ( 相當於中國的小學 )

明日女子中學校 ( 相當於中國的初中 )

明德女子高等學校 ( 相當於中國的高中 )

興趣:音樂、電影欣賞

特長:彈鋼琴、現代舞蹈

座右銘:即使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出道時間: 1998 年 9 月(時裝雜志「 CeCi 」模特)

目前經紀公司: SisHQ

專屬影迷信箱地址:

□中文地址:
漢城市江南區三星洞 88 號 Sambo 大樓一層 sisHQ ( 郵編 135-090)

□英文地址:
SIDUS HQ INC 1 F , 88 Samsungdong , Kangnamgu , Seoul ,Korea

□韓文地址:
SisHQ 經紀公司地址:
□中文地址:
在漢城乘地鐵 1 號線清潭站 1 號出口( 5 分鍾)然後乘地鐵 2 號線三星站 7 號出口( 13 分鍾)

★★★★★★經參與的工作及獎項 ★★★★★★

[Model]:

1998年9月號.「CeCi」封面模特

2001年6月號.「KiKi」封面模特

2001年8月號.「Cindy Perky」封面模特

2002年2月號.」流行通信」封面模特

2004年9月號."ELLE GIRL"封面模特

2004年12月號."ELLE GIRL"封面模特

2003年 "movie weekly"電影雜志封面

2003年"Cine21"電影雜志封面

2003年.6月號.「film2.0」電影雜志封面

2005年1月號.「film2.0」電影雜志封面

2000年Radio garden服飾目錄(wiht宋承憲、李東旭)

2003年TBJ服飾(是秀晶在<...ing>里的服飾贊助商)

2004年Clride春夏、秋冬服飾目錄(with 金來沅)

2005年Clride春夏、秋冬服飾目錄(with 金來沅)

2006年ROEM春夏服飾目錄

[CF]:

「인난지」 服飾

「Clean&Clear」洗面奶

「Whisper Green」衛生棉

「Caffe Latte」咖啡飲料(with 朱鎮模)

「Radio garden」服飾 (with 宋承憲、李東旭)

「삼보Computer」

「컨버스」

GOSUMI餅干

Yahoo Korea代言人

三星Sens筆記本電腦

Bacchus-D飲料

COSMETIC化妝品

Cledor冰淇淋

[music video]

Y2K 《深深的悲傷》

Y2K<a wonderful day>

Calling elvis

金昌薰 《對不起》

樂 &Rock 《 1st 》

[TV drama]:

2000 SBS綜藝節目之新年特集:情景劇 《好朋友之黑與白》(좋은 친구들 흑과백 )

2001 KBS連續劇 《學校4》

2004 KBS2連續劇《對不起,我愛你》(with蘇志燮)
[Movie]:

2002年,《彈鋼琴的總統》--with安成基、崔智友

2003年,《薔花,紅蓮》(《姐魅情深》/《鬼魅》)--with廉晶 雅、文根英、金甲洙

2003年,《…ing》--with金來沅、李美淑

2005年,《悲傷電影》(《sad movie》)--with鄭宇成、申敏 兒、車太鉉

2006年,《方糖》

2006年,《賽博格之戀》--with鄭智薰(rain)

[Awards]:

===韓國國內===

*1998年「CeCi選拔大會」大賞

*2003年「8th釜山國際電影節」之〔第四界釜山映畫評論家協會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第23回韓國映畫評論家協會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MBC[第二回大韓民國映畫大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第24回青龍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忠武路[青年電影導演社團]之/導演杯(Directors Cut)/「新人演技賞」,《薔花,紅蓮》

*2005年[KBS 演技大賞]"女優新人賞"\"人氣賞"\"最佳熒幕情侶賞",《對不起,我愛你》

=====國際=====

*2003年【第2界美國洛杉磯Screamfest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薔花,紅蓮》

Screamfest---BEST ACTRESS :IM Soo-Jung - A TALE OF TWO SISTERS

*2004年【第24界葡萄牙國際奇幻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薔花,紅蓮》

FANTASPORTO』2004---BEST ACTRESS : IM SOO-JUNG - A Tale of Two Sisters- (Kor)

韓文名:임수정

漢字名:林秀晶

日本語名:イム・スジョン

英文名:Im Soo-jung/Lim su-jeong/Im su-jeong\Lim soo-jung

生日:1980年7月11日

身高/體重:165cm/45kg

血型:A型

宗教:無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弟弟

別名(綽號):童顏者동안쟁이 (類似我們說的「娃娃臉」的意思)

出生地:漢城明日洞(서울 명일동 )

出身學校:
明月初等學校명월초등학교(相當於中國的小學)
明日女子中學校명일여중(相當於中國的初中)
明德女子高等學校명덕여고(相當於中國的高中)

興趣:音樂、電影欣賞

特長:彈鋼琴、現代舞蹈

座右銘:即使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마음의 여유 는 잃지 말되 노력은 끊임없이 하자!)

出道日:1998年9月(時裝雜志「CeCi」模特)

目前經紀公司:SisHQ

專屬影迷信箱地址:
漢城市江南區三星洞88號Sambo大樓一層sisHQ,郵編135-090
(英文地址:SIDUS HQ INC. 1F,88 Samsungdong, Kangnamgu, Seoul, Korea)
(韓文地址:서울시 강남구 삼성동 88번지 삼보빌딩 1층 sisHQ 임수정 앞 )

走訪SisHQ經紀公司:
在漢城乘地鐵1號線清潭站1號出口(5分鍾)然後乘地鐵2號線三星站7號出口(13分鍾)
(지하철 7호선 청담역 1번출구-도보로 5분 / 지하철 2호선 삼성역 7번출구-도보로 13분)

[Magazine]:
1998年9月號.「CeCi」時尚雜志
2001年6月號.「KiKi」時尚雜志
2001年8月號.「Cindy Perky」時尚雜志
2002年2月號.」流行通信」時尚雜志

----------------------------------------------------

2003年. 「Vogue girl」時尚雜志
2003年. "Cine21"電影雜志
2003年6月號.「film2.0」電影雜志封
2003年. "movie weekly"電影雜志

----------------------------------------------------

2004年9月號. "ELLE GIRL"時尚雜志
2004年12月號. "ELLE GIRL"時尚雜志

----------------------------------------------------

2005年1月號. 「film2.0」電影雜志
2005年9月號. 「Ceci」時尚雜志
2005年9月號. "ELLE GIRL"時尚雜志
2005年10月號. 「Contents」娛樂雜志

----------------------------------------------------

2006年8月號. 「CeCi」時尚雜志
2006年8月號. 「Vogue」雜志
2006年8月號. 「film2.0」電影雜志封
2006年8月號. "Cine21"電影雜志
2006年8月號. 「Screen」雜志
2006年8月號. '앙앙'時尚雜志

[CF&Model]:
「Clean&Clear」洗面奶
「Whisper Green」衛生棉
「Caffe Latte」咖啡飲料(CF拍攝VS朱鎮模)
「삼보Computer」
「컨버스」
高笑美(GOSUMI)餅干(CF拍攝VS姜惠貞)
Yahoo Korea代言人(CF拍攝VS黃政民)
三星Sens筆記本電腦
Bacchus-D飲料廣告(CF拍攝VS崔岷植)
瑞士化妝品牌pure cosmetic代言人
三星Sens筆記本電腦(05秋季)
三星Sens筆記本電腦(06夏季)

「인난지」 服飾
2000年Radio garden服飾目錄(wiht宋承憲、李東旭)
2003年TBJ服飾(是秀晶在<...ing>里的服飾贊助商)
2003年olivedesolive服飾
2004年Clride春夏、秋冬服飾目錄(with 金來沅)
2005年Clride春夏、秋冬服飾目錄(with 金來沅)
2005年Thursday Island服飾(是秀晶在<方糖>里的服飾贊助商)
2006年ROEM春夏、秋服飾目錄

[music video]:
Y2K <깊은슬픔>
이오<콜링엘비>(Calling elvis)
유미<가라>
김장훈< 미안해>
樂&Rock 《1st》

[TV drama]:
2000 SBS綜藝節目之新年特集:情景劇 《好朋友之黑與白》(좋은 친구들 흑과백 )
2001 KBS連續劇 《學校4》
2004 KBS2連續劇《對不起,我愛你》(with蘇志燮)

[Movie]:
2002年,《彈鋼琴的總統》--with安成基、崔智友
2003年,《薔花,紅蓮》(《姐魅情深》/《鬼魅》)--with廉晶雅、文根英、金甲洙
2003年,《…ing》--with金來沅、李美淑
2005年,《Sad Movie》--with鄭宇成、申敏兒、廉晶雅
2006年,《方糖》--with劉五性
2006年,《cyborg之戀》--with Rain
2007年,《幸福》(暫名)--with 黃正民

[Awards]:

===韓國國內===

*1998年「CeCi選拔大會」大賞

*2003年「8th釜山國際電影節」之〔第四界釜山映畫評論家協會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第23回韓國映畫評論家協會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MBC[第二回大韓民國映畫大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第24回青龍賞]「女優新人賞」,《薔花,紅蓮》

*2003年忠武路[青年電影導演社團]之/導演杯(Directors Cut)/「新人演技賞」,《薔花,紅蓮》

*2005年[KBS 演技大賞]"女優新人賞"\"人氣賞"\"最佳熒幕情侶賞",《對不起,我愛你》

=====國際=====

*2003年【第2界美國洛杉磯Screamfest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薔花,紅蓮》
Screamfest---BEST ACTRESS :IM Soo-Jung - A TALE OF TWO SISTERS

*2004年【第24界葡萄牙國際奇幻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薔花,紅蓮》
FANTASPORTO』2004---BEST ACTRESS : IM SOO-JUNG - A Tale of Two Sisters- (Kor)

[Main Website Links]

*Korea-Daum里秀晶最棒的一個club(Soonsu)*
http://cafe.daum.net/imsujung

*Korea-秀晶的影迷搞的網站,分類很詳細,正在建設中*
http://www.limsoojung.org/

*Korea-影迷搞的網站,分類相當齊全,很多罕見資料,更新也快*
http://www.limsujung.net/video/etc.html

*korea-dcinside有很多罕見照片,很多是影迷自己拍的秀晶照*
http://kr.dcinside5.imagesearch. ... oard.php?id=soojung

*Korea-代言yahoo而成立宣傳站,也算秀晶的個人博客,裡面有很多秀晶的日記和她的經紀人透露的秀晶一些比較私密的信息,還有公開很多在日本宣傳《薔花紅蓮》的時期的私人相片。但在結束Yahoo廣告後網站幾乎沒有更新*
http://kr.blog.yahoo.com/gugi_soojung/1085093.html

*korea-yahoo的club*
http://kr.club.yahoo.com/limsj

*Korea-秀晶的聊天室,Soonsu的影迷成立的聊天室*
http://imsujungchat.cafe24.com/

*Korea-經紀公司SisHQ官方網站*
http://www.sishq.com/starhome/star_mm.asp?board_no=15

*Korea-Daum里一個較新的club*
http://cafe.daum.net/beinglsj

*Korea-較早成立的fan page (who are you)*
http://whoareyou.xo.st/

*Korea-fan page*
http://limsoojung.fu.st/

*Korea-naver的一個博客,裡面有一個區是秀晶的貼圖區*
http://blog.naver.com/any881020/60006207025

*Korea-nave的博客,裡面有幾個秀晶圖片的連環Flash*
http://blog.naver.com/heyboy0830/60008134152

*Korea-韓國fan同時也是本站會員Saveway的個人網頁,以Misa視頻為主*
http://www.gilproction.net/soojung/

~~~~~~~~~~~~~~~~~~

*Japan-比較詳細的個人資料*
http://www.k-plaza.com/star/en_sta_a038.html

*Japan-アジアン・ビューティーの微笑み*
http://blog.livedoor.jp/yuiminn/archives/4826432.html

*Japan-期待される女優イム・スジョン「運命的な愛を夢見ています」 *
http://innolife.gokorea.jp/liste.php?ac_id=20&ai_id=4485

*Japan-イム・スジョン(임수정, Limsoojung)
http://contents.innolife.net/listc.php?ac_id=6&ai_id=3444

*Japan-イム・スジョン
http://www.bunkakorea.com/?doc=b ... le=act&wr_id=89

*Japan-介紹...ing的外景地*
http://www.geocities.jp/badtzjulie5/ing.html

~~~~~~~~~~~~~~~~~~~

*Taiwan-雅虎奇摩-林秀晶小棧*
http://tw.club.yahoo.com/clubs/Lim-su-jeong/

*Taiwan-雅虎奇摩-林Lim秀Soo晶Jung*
http://tw.club.yahoo.com/clubs/limsoojung/

~~~~~~~~~~~~~~~~~~~

*English-圖文簡歷*
http://myhome.naver.com/djuna01/Lim_Su_jeong.html

*English-一個欣賞者的評論*
http://www.miserablelie.com/aoa/limsu-jeong.html

*English-一關於秀晶的討論附帶詳細資料*
http://asianfanatics.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84712

*English-一關於秀晶的簡歷*
http://wiki.d-addicts.com/Im_Soo_Jung

『捌』 好看的喜劇電影

好看的喜劇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觸不可及》、《上帝也瘋狂》、《時空戀旅人》、《土撥鼠之日》。

1、《三傻大鬧寶萊塢》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編而成。本片獲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並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

『玖』 IM·2020 | 終審評委團陣容公布

中國獨立電影的先鋒人物,享譽國際的中國電影導演,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 曾獲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從影二十餘年,執導十三部電影長篇。作品常以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來反映急速發展的當下環境。憑借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八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六次入圍主競賽單元。



作品《左右》獲得第 5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十七歲的單車》曾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日照重慶》入圍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闖入者》入圍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新作品《地久天長》入圍第 69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雙銀熊獎,同時獲得第 32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編劇獎。其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影視出品人、監制、製片人;CNEX視納華仁共同創始人,首席執行官;CNEX Studio執行長;中華 新世代 影像文創協會常務監事。 曾任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選片人,華時代HISFF的大師評委等。


CNEX是一個以紀錄華人在21世紀的發展歷程為目的、以支持與推廣華人紀錄片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其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經完成超過70 部紀錄片的製作,並在國際和國內影展屢創佳績。



她曾參與監制的影片包括獲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線最佳紀錄片的《1428》、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音樂人生》、英國謝菲爾德紀錄片影展獲獎影片《媽媽的村莊》、以及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評審團大獎《少年小趙》等。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


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電視美學研究主要奠基人;中國傳媒藝術學研究創建人;著名電視節目策劃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長。 曾任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現代傳播》主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中國台灣20世紀90年代新新導演的代表



1991年導演處女作《少年吔安啦》,被選為1992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的閉幕片,獲得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特別提及獎,入圍台灣金馬獎三項提名並獲得最佳音效獎。


1995年導演的《去年冬天》,入選當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並獲得鹿特丹電影節亞洲電影推廣聯盟最佳影片獎。


1998年導演的記錄長片《望鄉》,獲得柏林電影節人道精神獎、山形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2004年導演的《五月之戀》,開啟兩岸合拍電影同步上映新紀元。


2000年起,徐小明常住北京,在兩岸進行電影製作,監制多部商業和藝術倍受好評的電影,代表作品有《十七歲的單車》、《愛你愛我》、《藍色大門》、《馬背上的法庭》、《1428》、《日照重慶》、《我的唐朝兄弟》、《雞蛋和石頭》、《匹夫》、《不能說的夏天》、《笨鳥》、《小狗奶瓶》等。


電影導演、編劇、監制、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



從處女作《巫山雲雨》開始,隨後的《秘語拾柒小時》、《結果》、《新娘》均入圍包括柏林、東京、釜山、都靈、溫哥華、鹿特丹、洛杉磯、首爾、香港等國際影展,並獲得各種大獎。電影《她們的名字叫紅》,《郎在對門唱山歌》等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多項大獎。2018年編劇導演電影《冥王星時刻》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


曾擔任釜山國際電影節、布宜若斯艾利斯電影節、沖繩電影節、羅馬尼亞青年電影節、中國絲綢之路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Frist青年電影節、中國導演協會年度榮譽終評委。擔任北京世界短片電影節評委主席、86358短片電影節評委主席、廈門HiShorts國際短片電影節輪值主席等。


閱讀全文

與IM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講泰國搞笑的電影 瀏覽:91
連體嬰電影美國 瀏覽:348
幽默電視電影 瀏覽:974
病毒2016年電影有哪些 瀏覽:860
萬達電影城今日影訊 瀏覽:861
電影院影廳有哪幾種 瀏覽:469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有哪些 瀏覽:402
一百電影院 瀏覽:604
秋霞電影院tv版 瀏覽:904
土匪電影大全經典 瀏覽:168
在線觀看線電影網 瀏覽:206
韓國電影美女主管 瀏覽:846
2021春節檔電影票房創紀錄 瀏覽:644
2018最新恐怖電影大全 瀏覽:546
完美韓國電影 瀏覽:243
李瑋電影網電影頻道 瀏覽:995
日本出會系列電影 瀏覽:828
美國早期光頭電影 瀏覽:607
家教教師電影日本電影 瀏覽:331
有方天龍的是哪個電影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