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套子電影院

套子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6-08 16:07:50

Ⅰ 怎麼評價喜劇電影《天氣預爆》

《天氣預爆》這部名字聽起來還小有意思的片,不乏觀眾們對其產生些許好奇。但縱觀全局,我還是想提醒諸君,給自己留個30塊錢去吃一碗拉麵。說不定收獲還更豐富哈。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飄來的。

片名《天氣預爆》採用諧音來惡搞,就讓觀眾嗅到這一絲爛味。再從影片故事內容來看,更讓爛片的形象得到鞏固。世界被惡人所毀壞到了崩潰的邊緣,肖央的角色被委以重任,集合風雨雷電四人來拯救世界。整個故事走向發展,簡直不要太簡單,一般都是英雄主人公成功拯救世界,反轉的可能性不大。從片子前半部分來看,整個色調都十分「廉價」,特效也馬馬虎虎,沒有強行3D還算有點良心,種種細節無一不在彰顯這個片子的「爛」,不出意外這部片子肯定會爛。沒有亮點沒有故事性沒有藝術觀賞性,大家還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就不要浪費了。

中國電影爛片成災,製作影片門檻越來越低,誰都能拍電影,還把小品、綜藝、相聲的元素往裡面套,讓電影像一鍋煮了很多殘羹冷炙的潲水,其主要原因還是觀眾太寬容,任由牛鬼蛇神來玷污自己的眼睛,愚弄智商。所以不讓《天氣預爆》這種爛片有錢可賺,就是拯救中國岌岌可危的電影產業,也算功德一件。

Ⅱ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1

前天去觀看了一部很感動的電影——《我的姐姐》。

對於這部電影,我從春節開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復看了許多遍預告,我的淚下來了。無疑,電影一定更感動。

剛開始,安然(電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為被車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開的四五年時間里,生了弟弟安子恆(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但她認為撫養了弟弟,她這一生就完了。

姑媽說:「長姐如母!」長姐如母,多麼地輕抄淡寫啊。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讓多少個姐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姐姐們不得不去撫養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學的哥哥放假回家幾天,我們去飯店吃飯。服務頁是一個年輕的姐姐,媽媽問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齡讓我出乎意料——21歲。

姐姐因為生計問題,不得不出來工作。她還有兩個弟弟,這樣家庭的思想非常傳統,還是那四個字——長姐如母。

21歲,本應是上大學的年紀,卻因為一句「長姐如母」,這一生就這么完了!

像這樣的家庭,中國還有許多。做為一個女孩兒,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長姐都能成為母親的角色。

這部電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個長姐,請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2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聖迪特別介紹出演,於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後,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於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裡帶孩子,幹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於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於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恆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3

剛剛看完《我的姐姐》,想來抒發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時無刻戳中我的淚點,姐姐的無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姐姐的「惡意」。

首先,這部電影共有三對姐弟,張子楓飾演的安然姐弟一對,安然父親一對,安然母親也是一對。其實說實話,我到最後還是不曉得為什麼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個兒子,讓女兒成為一個「殘疾人」,難道兒子真的這么好嗎,我一度以為後面會有個什麼反轉,解釋再生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兒子的原因,但到了後來都沒有,也許,也解釋了,就在那個十三號床孕婦的那裡。

而對於姑媽這個姐姐,剛開始真的一度以為這個人是個爛好人,結果到了後面,我發現,原來姑媽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在即將碰到的時候,卻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親強行喚回來照顧自己的侄女。當看到姑媽對著那組俄羅斯套娃講俄語時,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丟了的「背後深意」。

最後一對安然母親這一對姐弟,其實沒有講太多,但看到舅舅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時,安然對他說「有時候我真以為你才是爸爸,不對,是想」的時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對安然的「教育」時,我好像知道了也許舅舅也是適合成為一個好父親的,若當初沒有年少輕狂的話。

再然後,我好想說說我對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他們的分開一切都早有準備。從他對陳醫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見家長,他們家對婚後生活的規劃,我個人認為大部分女生都會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筆不是很好,不能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4

今天下午我們去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它和《你好,李煥英》一樣都是催淚劇。

故事的開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為車禍而離世,只留下了一個和安然從來沒有見過的弟弟安子恆,因為血緣關系,安然要扶養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離開這個城市,她不能為了她的弟弟而放棄離開這座城市的機會,她恨她的父母,從她大學開始,就再也沒有動家裡的.一分錢,她回到她小時候生活的家,家裡沒有一點她的痕跡,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恆交給別人撫養。

安子恆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時光他的父母離世,隨後他就知道他有一個姐姐,他討厭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媽媽爸爸,但是感情改變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撫養給別人,他也知道他成為姐姐的累贅,他偷偷聯系了領養人,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原本討厭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當真到那一刻的時候,她發現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當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恆聯系領養人時,哭了,她不明白弟弟為什麼這樣做。

當安然來做最後的領養手續時,她沒有簽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給別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電影從頭到尾讓人笑次數少之又少,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5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麼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願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麼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願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願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Ⅲ 十部值得看的監獄電影有什麼

1、《空中監獄》

節奏極為緊湊,情節跌宕起伏,張力十足,商業動作片拍出這個效果已經很棒了,雖然依舊充滿不合現實邏輯的套子,在捲入這個故事後也可以基本忽視這些毛病。史蒂夫·布西密飾演的高智商學院派殺人魔有漢尼拔之影,成為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他與神秘女孩的談話場景魅惑動人,最終全身而退。

2、《金蟬脫殼》

完美的越獄神片,老牌陣容,劇情環環相扣,最後里應外合,漏洞雖有,但是很少,總體節奏不錯,觀看體驗也很棒。總之是很棒的大片,但是沒有給人眼前一亮或者極度震撼的快感。

3、《守法公民》

故事還不錯,對腐敗司法體系宣戰正是大家都想去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整個過程看得相當過癮。但對結尾並不滿意,只是挖了地道這么簡單?就這樣被算計然後束手就擒了?感覺並不符合前期男主」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人設。

4、《監獄生活》

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的監獄題材電影,雖然場景單一,但並不覺得單調之味,因為每一次的監獄斗毆,都能被男主的心理變化給帶入到情感之中,會為他喜,會為他憂,兒子的感化同樣令人動容,在監獄題材被拍爛的當下,依舊借老套劇情拍出新意,實屬不易。

5、《地獄醒龍》

動作設計有板有眼,故事老套不厚重,但層層推進也是熟練到位。原來和監獄風雲是同一個導演,難怪有相似之處,片子拍的很真實,尤其是動作打鬥沒有花枝招展的套路,而是實打實的硬碰硬,畫風也拍出來80、90年的那種風格。

6、《黑獄風雲》

四平八穩,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與挑戰司法權威線相比,更打動人的是律師與犯人的友情線,尤其是犯人做出的假設,如果當年一個陰差陽錯,很有可能現在的他們會身份互換,可惜現實沒有如果。凱文·貝肯貢獻影帝級表演。

7、《太空一號》

有點類似尼古拉斯.凱奇的《空中監獄》,換了個太空的背景。故事很緊湊,但是劇情的設置和編劇的功底中規中矩。另外,蓋.皮爾斯和瑪姬.格蕾絲的出演,讓這部電影當成偶像劇看。

8、《監獄風雲》

巨星和熟臉雲集,發哥和輝哥神演技。第一次知道監獄里幹活是有錢拿的,囚犯都懂得反抗強權和示威,香港的法制精神真是深入人心。

9、《死亡監獄》

比較後期的監獄類型作品,也是比較冷門的一部小成本製作。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粗糙的,作為演員的吳岱融親自指導,場面比較直接,劇本缺乏靈魂。

10、《獄中龍》

影片以現在的眼光去評判肯定沒那麼優秀,在節奏把握上還沒那麼成熟,不過已經算是一部合格的電影了,有故事有情節,當然比較暴力。那個年代的香港這種黑幫片且以復仇為主題遍地都是,並不稀奇。

Ⅳ 求電影《命運之門》(《雷管》)的詳細分析。別處粘貼來的也可以,自己寫的也行。

《Primer》據說花了七千美金拍成。國內譯做《雷管》。在電影院里我看的挺入神,看了一半,我忽然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這個片子在說什麼。吸引我的是片子感官上的功能:它的畫面拍得粗曠簡練干凈利索,剪輯大膽而爽利,音樂也做得情緒很足,但有一個毛病是所有這些手段基本上沒有敘事功能。整個片子的敘事完全是靠大量的持續不斷的畫外音完成的,因此實際上把這個片子的文字對話掐了,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講一個什麼故事。當我把耳朵堵起來,努力不看字幕的時候,我完全可以根據銀幕上晃來晃去的幾個穿白襯衣打領帶的小夥子的形象編一個很完整的同性戀故事(更確切的是一個講同性戀的畫外音),而實際上這片子是一個關於時間機器的低成本意念科幻片。但這一切其實並不影響我看這個片子,因為它的畫面與剪輯與音樂所構成的那個立體空間,已經給了它一個完整的區別於其他任何一個片子的「感官意義」(語言的限制,雖然不喜歡但暫時想不出另一個詞來替代)。有沒有那個故事已經不重要了。電影在這里分裂成了兩個部分,敘事部分可以是一個扯淡,或者糊弄觀眾。其他部分構成一個整體,另有一個廣大的空間等著它們去填充。

在看克里斯蒂安·梅茲寫的《電影的意義》,看的極其郁悶。原因之一,這些電影學的教授不停的在追求畫面,剪輯,聲響,聲音……總之電影之中的一切的「意義」,恨不得用動詞變位和時態來把它們整理和分類,例如他要用話把長鏡頭所代表的意義寫完,可以分成幾十個門類,相互之間套滿復雜的邏輯關系,而把鏡頭從它構築的情境中完全抽離出來。其實這也難怪他們,因為很多人就是這么拍電影的,上次和WS同志在MSN上討論這個問題,我舉了一個例子但話沒有說完:我說有的人在劇本里寫了,這個人拿起杯子,於是導演用兩個鏡頭完成:一個全景拿杯子,一個特寫照拿杯子的手。如果劇本里寫了,他悲傷的拿起杯子,導演會對演員說,你的手要抖一點。WS同志提意見說,現在北電再傻瓜的教師也會對學生說,別在劇本里寫形容詞。我說,其實這是一樣的,因為一個野雞導演會在心理想,悲傷一點,於是他會對演員說,手要抖。如果這是一個恐怖片,他可能會想,我應該來一個仰拍,前實後虛,然後讓燈光師打個輪廓光,把人的臉遮掉,只有前景里顫抖的杯子……等等等等。這其實沒有區別,因為歸根結底這是那幾個字「悲傷」或者「恐懼」在起作用,稍微不同的是一個寫在紙上,另一個是人心裡想的,然後所有人動用所有的技術手段去追尋和實現這幾個字在畫面和聲響上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有限的「意義」制度化和結構化了無限的可能性。我看很多電影的時候都這么想過,如果不是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這個電影根本可以不拍,導演可以把對話和畫外音加兩句解釋而寫本小說出版,這個對「意義」的追求其實更省事,更自如,成本也更低。(我這么說,並不是要否定文學在電影中的地位,有很多文學意義很高的電影我也喜歡,因為最基本的,我也喜歡看小說,最初在看電影之前,我也是看王老師的書長大的。)

我費了些勁兒解釋Inland Empire,過後想想其實我對這個環環相套的邏輯其實並不感興趣。我第三次看這個片子,我發覺這么讓我喜歡的是那幾個兔爺,是那個鄰居老大和Laura Dern之間匪夷所思的眼神交換,是Laura Dern突然跳起來大叫「It sounds like the dialogue from our script!」的那一剎那,是波蘭大街上那個陰郁的雪景——它們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相反的作用,最起碼的,它們不是「意義」的產物,而是「意義」的創造者,「意義」只不過是這些東西混合爆炸以後產生的最基本的衍生物之一,還有別的東西,跳過「意義」這個媒介直接刮進腦子里了。最重要的,這些東西的產生不需要通過人的理性的大腦翻譯。這個是看一本小說或者一台話劇而無法獲得的。

其實仔細看很多電影都能看到這個我稱之為「無奈的分裂」。比如《Deja Vu》,都說Tony Scott是個爛片導演,我絕對不同意。每次看他的電影,我都感覺敘事和電影本身裂成了兩個部分,他根本不管故事是什麼,有點瘋狂的用他的技術手段,使勁渾身解數讓一切都流動起來,那個感覺就像《亞基拉》的結尾,一個龐大的身軀(電影本身)要從一個狹小的蛋殼(故事)里拚命擠出來,然後在空中猛烈碰撞爆炸。每次我都看的很享受的說,不是故事,那是個扯淡,而是他用技術手段構造情境的能力。類似的,還有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武打和黑幫電影,比如,《黃飛鴻》系列,簡直分裂到家了,故事扯到天邊去了,真正的氣勢是在那個腦子轉的發瘋而創造出來的動作和剪輯中碰撞爆炸出來的。還有鼻祖的鼻祖,好萊塢片場年代,那些努力擺脫文字意義設計畫面與光影的大師們。

更深的一層,有人要究,電影不附帶「意義」,如何完成它的社會功能,換句話說,如何去完成少數精英所謂的反思,批判、反叛、解放和「人文關懷」(靠,這是一個始終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詞)?首先,比如,戈達爾在他的片子里殺了一堆警察,燒了一堆汽車,念了一堆語錄,結果如何?在歐洲和美國的大街上隨便攔住一個抽大麻的青年,聊到最後你都會發現丫會告訴你,democracy是一個好東西,我們應該為它驕傲,所有這些人都是這個社會某種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這是資本主義的利害之處,「意義」雖然可能是一顆炸彈,但是資本主義派送它的時候把引信拆掉了,它可能有威力但永遠不會爆炸。最後它的功能更像麻醉劑,安撫所有人躁動的神經。
再次,從人的本能出發,最淺顯的例子,小時候政治課揪著耳朵灌了一堆社會主義,別說相信,記住了多少?

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和他們夾在書包里的「意義」,始終都是鑲嵌在理性結構化社會中的一個軸承,這個結構化社會正面寫著「意義」,背面寫的就是資本主義,他們是一張紙的兩面而已,身體鑽在這個套子里就不可能把腦袋伸到外面來思考。反過來,要顛覆它最好的辦法,說的俗一點,就是不尿這一壺:聽起來荒誕,但我相信確實是這樣,跳過「意義」的鋪陳,拍一部用感覺和感覺所控制的手段來爆炸畫面,爆炸聲響,爆炸剪輯的電影,哪怕是一部武打片,也能讓還沒有完全「精英化」的人從牢固的思維框架中掙脫出來一會兒,保持一下人類的本性,這個電影化手段創造的情境是「反叛」的最好方式之一。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手段可以顛覆目的。

Ⅳ 如何拍電影啊拜託了.

1.企劃
2.文字劇本
3.故事腳本
4.造型與美術設定
5.場景設計
6.構圖
7.背景
8.原畫
9.動畫
10.品管
11.影片描經
12.定色與著色
13.總檢
14.攝影與沖印
15.剪接與套片
16.配音、配樂與音效
17.試映與發行

一制(此部份仍由人工製作)
1、企劃:企劃是做一部卡通前的准備工作,包括舉行企劃會議和製作會議。

企劃會議---就是把出錢要做這部片子的人和卡通公司的人、以及負責將來要把這部片子賣出去的發行公司,甚至玩具製作商等相關的人都召集在一起,討論要怎麼樣做這部片子,要怎麼樣發行這部片子,有沒有周邊的商品可以開發等,當然最好的狀況就是把片子做得又好看、又賺錢,這就必須要靠不同專長的人結合在一起規劃,才能將片子做成功。

製作會議---在前面的企劃會議當中,其實也要把一些製作的基本內容方向畫出來,然後再由卡通公司召開技術、進度、設計方面的會議。

2、文字劇本:不論是自己發明的故事,或將別人寫過的故事拿來加以改編都可以,一定要具有卡通的特色,就是有一些好笑、有一些誇張、有一些緊張、又有一些感動,那麼這個故事就會受到大家的歡迎。當然,不要忘了要把對白和動作、場景寫出來。根據製作會議所得到的資料,作家開始編寫劇本:

人物出場要寫清楚、位置環境、形狀大小都要正確明白
對白要准確的透露角色個性
動作也要明白的寫出來,才能提供文字畫面給腳本畫家
絕對要能使動畫家有所發揮之處
歷史劇要有考據
服裝、道具、建築、自然物…等都要將形狀寫出來
3、故事腳本:文字寫好之後,就要畫成畫面,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動畫圖稿,它只是一連串的小圖,詳細的畫出每一個畫面出現的人物、故事地點、攝影角度、對白內容、畫面的時間、做了什麼動作等。這個腳本可以讓後面的畫家明白整個故事進行的情形,因為從「構圖」之後的步驟,就開始將一部卡通拆開來交由很多位畫家分工繪制,所以這個腳本一定要畫得越詳細越不會出差錯。

將文字劇本詳細讀過,經由動畫家以卡通語言再整理消化後開始繪制分鏡腳本
人物位置,地理環境都要畫出
場景要十分清楚
對白、動作、音效、秒數都要寫好
鏡頭運用、特效(如透過光、高反差…)也須註明
腳本繪制工作最佳人選應當由對電影十分了解的卡通導演擔任
視線、進出場方向、觀點都要畫得很順暢
4、造型與美術設定:造型設計就是根據故事的需要,將人物一個個設計出來,而且還要畫出他們之間的高矮比例、各種角度的樣子、臉部的表情、他們使用的用品等。

美術設定就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包括色彩、明暗、透視感、線條等,這整個就構成了一部片子的「美術風格」,像「龍貓」的感覺就很溫馨、青翠、舒適,這種風格很適合用來表現親情之間的故事,而「蝙蝠俠」就是一種誇張、壓迫、強烈的感覺,用這種風格來表現正義與邪惡間的對抗非常的適合。

主角、配角與丑角要有很明顯的差異(比例或服裝、顏色、五官…)
應考慮動畫或下游作業是否會有困難(不可太復雜、瑣碎)
造型與美術風格要配合(形狀、色調、考據)
美術設定乃根據故事朝代、文化、背景,設定出該時代文化的建築裝飾、器物、都市街景…等,或不必考劇歷史時,則可根據故事需要設定出不同風格的內容
服裝和人物個性要配合,並需同時將顏色配合美術設定色系指定好

6、構圖:「構圖」顧名思義就是畫面的構成,也是一部卡通要正式生產的第一關,前面的企劃是屬於設計部分,這些設計好的造型、場景和腳本,要交給構圖師作畫面的設計,根據腳本的指示和說明來畫出詳細的作來圖,包括人物從哪裡移動到哪裡、人物簡明的動作表情和站的位置(背景鉛筆稿)、鏡頭的角度和大小、鏡頭如何移動,也就將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

有了腳本造型、場景設計,就要請一位有經驗的動畫家,擔任導演統籌運作這部片子的風格與品質管制。首先,他要將腳本上的演出詳細告訴構圖師,並發給上述資料,每一位構圖師約要完成數十景的構圖設計(即將腳本畫面移轉到可供生產製作的動畫紙上):

畫出和腳本上所示同樣的角度或姿態的人物,並依照對白長短增加人物姿勢(POS.)這些姿勢都具代表性,可表達出該一景的表情、動作、位置、角度、進出場方向…等
畫背景圖,讓人物可以自由的在背景中運動,並標出和人物組合的位置,白天或夜晚,有沒有前景(O.L)、傢具、飾物、地板、牆壁、天花板等結構都要清楚畫出
使用多大的畫面(安全框),鏡頭推拉等也要標示出來
7、背景:前面說過的構圖師所畫的那張背景鉛筆稿,就是交給背景部門來完成彩色的繪制工作,背景會根據「美術設定」的風格和要求來畫,他不是隨自己意思畫的。構圖將人物部份交由原畫根據構圖上所示的人物代表性姿勢與表情、位置…等作動感演出,而背景(BG)部份則交由背景師去繪製成彩色稿,並由顏色演出的動畫家來控制色調變化。

8、原畫(含第一次鉛筆稿試拍):畫面由構圖設計好了,就要分兩部份作業,前面的那張「背景鉛筆稿」要交給背景師畫成很漂亮的彩色稿,而人物的那一張就交由原畫師作一連串精彩的動作表演,原畫就是演員,要將卡通人物的七情六慾和性格表現出來,但原畫不需要把每一張圖都畫出來,只需畫出關鍵張就可以,其餘交給動畫師去畫。

構圖完成後須經導演檢查(CHECK),修改到符合故事要求為止,再將完成的構圖、腳本、造型資料,分段(每段約數十景)發給原畫師去演出動作的部分,並指示原畫師該表演的重點:

視線、動作方向、誇張、速度(TIMING)、人物透視、人體力學
運動的距離、推拉鏡頭的速度與距離都要算出
將演出的動作和畫面的處理寫在律表上(EXPOSURE SHEET)
在律表上也須註明淡出(F.O)淡入(F.I)、重疊(X-DISS)的位置與長度、使攝影師能依據律表拍攝
原畫呈現出來的,是將平面的人物賦予生命與個性,並配合背景(BG)使兩者結合在一起
將原畫所完成的草圖交由拍攝人員進行第一次鉛筆稿試拍,再請導演審核。
9、動畫(含鉛筆稿試拍):動畫師就像原畫的助手一樣,要替原畫完成所有動作的連貫(也就是中割或分割),動畫師還要將所有的動作圖稿作「完稿」。

所謂的「中割」就是原畫與原畫之間的插入張作來,因為原畫只把一個動作拆成幾個重點姿勢,所以是跳著畫的,因此中間會有中斷動作需要插入,動畫就是負責把間斷的動作補起來,這個補起來的工作,就叫「中割」。

原畫通過導演檢查後就由「製片進行」。工作人員將原畫分成一景一景交由動畫師去完成原畫所設計的動作,例如,原畫將一個動作只畫了開始和結束這二張,中間的過程就是動畫, 動畫一方面要根據標准造型作畫,另一方面在原畫所示的動作空間中去作演出,畫好後再由動畫檢查去作審核:

是否變型了?中割是否正確?動作是否順暢?
有沒有正確的傳達了原畫的原意?
交由拍攝人員進行鉛筆試拍(PENCIL TEST),再請導演做最後審核。

二制((目前此部份已由電腦取代,即一般所謂的2維動畫)
10、品管:「品管」就是品質管制,其實卡通里的每一個過程都有負責把關的人。例如:

製片:負責片子能如期的完成,並掌握個每個畫家的進度,以及擔任畫家和行政部門之間的連絡協調,使製作部門和行政部門間能順利的運作。
導演:就是負責指導畫家們所畫出來的畫面,能夠符合的要求,因為一部卡通要幾百個畫家來繪制,如果沒有導演來領導的話,就會變成個人畫個人的,每一個人畫的都和別人不一樣,那這部片子就會失敗,所以導演的工作就非常重要,當初,要當到導演,通常都是很有經驗的畫家才有這個能力的,例如構圖導演、原畫導演、美術導演等都是。
指導或組長:例行動畫指導、攝影指導、著色組長、特效組長、剪接組長、總檢等也都是負責不同的范圍的品質管制。
品管員(CHECKER)完成的動畫再經由品管員作非技術性的檢查:
1)原畫所寫律表是否正確無誤,如:拉背景的距離、動畫的層次、有無遺漏了什麼與腳本核對是否都正確等。
2)標示動畫上的一些名稱與不同層次的顏色,以利著色。
11、影印描線:檢查好的動畫一景一景的交給影印部門,將動畫紙下的線條影印在透明的賽璐璐片)上,如有某部份須以色線表現時,則必須用人工手描線描上色線(用沾水筆),印好或描好的賽璐璐片,必須用酒精擦拭乾凈,然後再用很薄的一層透明紙保護好,送到著色部准備塗上顏色。

12、定色與著色:即噴修或刷的特殊處理。描好線的賽璐璐片要按照動畫號碼排好,然後交由著色部先定好顏色(在每個部位寫上顏色代表號碼),再用壓克力顏料不是透明的,如果塗在正面的話,就會把動畫線條蓋過去,為了保留線條,所以必須將顏料塗在背面。

13、總檢:就是將塗好色的賽璐璐片和彩色背景套在一起檢查,看看有沒有瑕疵或錯誤,也就是送往攝影之前的最後把關。 顏色塗好的CEL,再和畫好的背景彩色稿,一起交由總檢人員作最後的檢查,將CEL套在背景上一張一張的檢查:

顏色是否正確?和背景的組合是否正確?
定位孔是否正確?張數缺失了嗎?
畫面都干凈沒有刮傷嗎?

14、攝影與沖印:現在可以將所有的完成品交給攝影師,進行每個畫面的拍攝工作,攝影師完全根據前面的畫家所寫的「拍攝表」(律表)拍攝,只要拍錯其中一格,就要整段戲重拍,所以要非常細心。拍好的底片要送到沖印公司沖洗出來,就可以看到畫家畫的動畫變成影片里一格一格的35mm畫面,這時候沖洗出來的片子因為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而且有些畫面的順序還需調整,所以這只是「毛片」。檢查無誤的CEL、背景和律表一起交由攝影人員去拍攝完成,某些特效處理如:FADE IN(淡入)、FADE OUT(淡出)、DISS(疊影)、SS(震動)、WIPE(掃)、透過光、高反差、旋轉畫面、TRUCK IN(推入)、TRUCK OUT(推出)、PAN(拉BG)等效果均由攝影師依據律表指示加以完成。

15、剪接和套片:接著把這幾千呎長的毛片交給剪接師,按照正確的畫面長度接好成為一標準的版本,這就是剪接。一標准版本,再沖印一套不需再剪接的標准版,也就是所謂的「套片」,這次沖出來的膠卷就叫「A拷貝毛片」,是只有畫面沒有聲音。

16、配音配樂與音效:終於到了最後一關的聲音部份,為了讓每一位卡通明星擁有最棒的聲音,往往要重金聘請知名的大明星來配音,像「玩具總動員」的伍迪警長就是由湯姆漢克斯配音。接下來就是配上音樂部份,為了能讓觀眾享受最好的電影配樂,也要聘請音樂家創作能流傳下來的主題音樂,並由交響樂團演奏一流的背景音樂。而「音效」就是各種效果的聲音,像風聲、雨聲、開門聲、走路聲還有揮出拳頭的聲音等。把這些聲音和畫面合成在一起之後,再請沖印公司沖出有畫面也有聲音的「B拷貝正片」或稱「正式拷貝」,就完成了這件大工程。美式作業通常為事前配音,日式作業則為事後配音,事前配音須以對位法准確的將動作配合聲音演出,配樂即片中的音樂部份也有事前事後之別,音效通常都是事後配音。
17、試片與發行:配好音樂的片子邀請導演、製片、資方、畫家等…觀賞有無需作RETAKE(修改)的地方,一切都完成後則交由電視網或電影院線排檔上映。試片的目的就是要讓媒體記者和影評、文化、娛樂界等人士先看過後,能發表對這部片子有利的評論,可以說是一種正式上映前的暖身,然後就是發行到市場上,例如上院線或發行影帶等,如果不發行出去的話,就不能回收這部影片的成本,所以找到很好的發行商是很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套子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兩個殺手復仇黑社會 瀏覽:221
電影劇本2018 瀏覽:338
電影魯濱遜觀後感 瀏覽:457
男主角抱美女的電影 瀏覽:306
於朦朧拍過哪些恐怖的電影 瀏覽:616
北京電影學院2017表本三班 瀏覽:935
2018最好看電影排行前十 瀏覽:238
大平洋電影城 瀏覽:782
2018年國慶節期間電影 瀏覽:769
2018最新電影7月21日 瀏覽:738
油炸自己的臉是什麼電影 瀏覽:633
在手機上怎麼電影票 瀏覽:718
日本妖怪電影2018 瀏覽:851
電影院上映過的電影 瀏覽:443
趙文卓和日本人比武電影 瀏覽:675
電影我的家鄉講的是什麼 瀏覽:455
人們吃了綠色魚籽全部死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642
電影名有哪些五個字以內 瀏覽:514
3d電影眼鏡可以防輻射嗎 瀏覽:459
電影犯罪的主角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