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5元一張的影票,電影院能掙多少你認為會掙的很多嗎
從事影院行業很久了,因為這次疫情,從家裡呆了我一直想呆的「長久休假」概念(PS:入行十年,太久沒有休過班了,也太久沒有和家人好好在一起吃頓飯了)。目前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也有在做其他副業,自媒體是其中一樣。
行業內的朋友很多,行業外的個人朋友也很多,前天一個朋友突然問我,影院是不是很賺錢?
我其實有些詫異的,問其原因,為什麼突然有這樣的想法,本身這次疫情倒閉的影院就很多,現金流的斷裂也成為了本次破產倒閉影院的一個重要因素。
朋友說,之前去影院看電影,經常會遇到滿場的情況,一看就是很火爆,如果不掙錢,為什麼要投資影院呢?
看來我的這個朋友還是有點好奇心的,至少能多多少少思考一下行業外的小問題,還是值得稱贊的,活到老學到老嘛。
我們言歸正傳。
影院到底是不是靠賣票就能很掙錢?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聊另外一個詞語概念。
「最低限價」,這個詞,對於行業外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陌生的。那我們換種說法,「價格限制」,這個是不是有點好理解了。
什麼是價格限制呢? 是政府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而對這些產品所規定的最高價格,限制價格一般低於均衡價格,是政府為保護消費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價。也就說這個時候就產生了「最低限價」和「最高限價」。
在我們日常生活動中,價格限制的情況很多的,從我們日常必須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暖等都是被限價了的。再到日常的必須用品,像汽車,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全國無論是在哪裡買同一輛車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接著像煙草、一些國家保密葯品等等,只要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能影響到國家政治的全部都有宏觀限價措施!
再比如我們2元的公交,只要不下車,隨便你一圈一圈的坐。再比如我們的地鐵,一站幾毛錢,想從這個站台坐多久就坐多久。
政府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利益,對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也進行了多重限制,這就是最低限價。並且這種最低限價一般都是政府行為。
說了這么多,就為了給大家講明白,什麼是價格限制,希望我的表達沒有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電影行業內的最低票價,這就比較特殊了,因為在這個行業內的價格限制政策,並不是政府發起的。
《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的報告》中,曾規定電影票價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綜合平衡。現再重申:電影票價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管理。
「最低票價」到底是什麼?
它是國內電影製作發行方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與院線方進行約定的,即來規定單張影票銷售的最低票是多少。
我們來舉個栗子吧:
電影《收益人》A類城市最低限價是35元,所謂的A類,多數是北上廣深之類的吧。35元則意味著電影院不能以低於35元/張的價格銷售這個影片。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有個疑問,經常在三方線上,比如貓眼,淘票票上面購票的影迷來說,可能很多影票的價格都會低於35元,有的還降到了19.9元。那麼既然有價格限制,並且國產片的最低票價根據ABC類城市也通常會高到30-35元,或者35元-40元,為什麼在各類APP平台上購票的價格還是如此之低呢?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影片的最低票價根本限制不了市場上的零售票價,只能限制院線方和製片發行方之間的分帳價格。
我們 還是以上述的影片《受益人》為例子,如果影院以20元一張票的價格進行售賣,還是得以最低35元/張的價格為分帳基礎,向製片發行按38.3%的比例分帳,35*38.3%=13.405元(交給製片發行方的)。再向國家繳納5%的專項資金(35*5%=1.75元),最後再向國家繳納增值稅,一般小規模納稅人是3%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是6%的增值稅,多數影城屬於是一般納稅人。也就是35元*6%=2.1元。
OK,我們來算下結果。
20元-13.405元-1.75元-2.1元=2.745元。也就是在20元的票價中,最後院線和影院總計剩了2.745元。
一個三線城市,以700座-800座為例,一個月的租金約為8—10萬元,這只是租金,不包含其他任何水、電、人力、固定資產、低值易耗、招待贈送等等。
從上述的舉例看來,電影院在票價這一輪中,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的寥寥無幾了。
35元一張的影票,你還真的認為電影院可以掙很多嗎?
那為什麼製片發行方的利益空間可以得到保障呢?
下一篇為朋友們再詳細分析解讀。
❷ 電影票為什麼只要9塊9——價格戰
在線選座價格戰根源是什麼?
當haru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動輒80、120的票價讓人荷包緊縮,看電影是個多麼奢侈的事情。但是現在呢,隨便打開哪家選座app,滿眼都是9.9元、14.9元送爆米花。是什麼因素導致選座app的價格戰如此激烈呢?
B端來看,
1、從影城利益角度來看,平日上座率不到10%,即使是周末熱片上座率也基本在40%以內,有大量的閑置座位無法產生經濟效益。而電影票成本結構上,固定成本高、變動成本低,影廳多一個觀影者對影院來說基本沒有增加額外變動成本,這導致影城會盡可能的追求高上座率。此外,影片座位不是實物產品,無法保存到第二天再出手,會促使影城促銷出售。因此存在影城給選座app按最低限價結算價,甚至影城自己貼錢做活動的情況。這給選座app價格戰降低了成本、創造了環境。
2、從各家選座app角度來看,競爭者爭奪市場份額暫未考慮盈利能力,無法形成有效的行業價格標准以保證整體行業利潤空間。競爭者的市佔目標導向,而殘酷的現實是大力度補貼即便換來了一時的市佔上漲,補貼一停止市佔就會回落,所以價格戰一旦開始只能一輪接著一輪地砸錢,等著哪家資金鏈斷裂偃旗息鼓或者合並來終止這場戰局。這是如此長期持續的價格戰在B端的原因。
C端來看,
1、從產品差異性角度來看,不管用戶在哪家app買票最終觀影服務提供方都是第三方影城,觀影體驗無差異性,而app的購票過程用戶體驗也基本沒有區別,這導致app的用戶黏性特別弱,因此用戶很大程度上根據價格選擇是否購買,基本不存在品牌忠誠。用戶價敏,這是價格戰在C端的原因。
2、從用戶信息收集角度來看,手機app的廣泛運用,導致用戶非常容易就能查到各家app的同部影片的價格,甚至還有專門比較電影票價的app了。一旦存在價格劣勢,那麼用戶就會馬上知道自己買貴了而跑到其他比他便宜的競品那裡去。對於基於微信、淘寶起家的選座電商而言,它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和用戶通知渠道,在用低價吸引用戶上非常有優勢。
選座票務無法靠價格戰走向勝利
上一節解釋了,為什麼選座票務行業價格戰一輪接著一輪(參與者的市佔目標導向、滿足影城剩餘運營利益、無產品壁壘和用戶黏性)。
常規來說,戰爭總能定出勝負,如下圖所示:
當年滴滴快的打車軟體補貼之戰,最終也是靠合並終戰。合並後的巨頭滴滴靠著壟斷優勢終於無需再如此瘋狂燒錢。但相比打車行業b端車隊渠道的建立壁壘難度,選座票務行業由於相對集中規范的院線制度建立B端合作渠道難度相對較低。
因此,haru覺得選座票務行業的特殊性,價格戰無法定奪勝負。
1、僅作為購票平台、實質服務由影院提供,就不用提用戶黏性,C端壁壘無法建立。
2、出於平衡多家app從中獲利的目的,強勢地位的院線也不會眼瞅著一家獨大,B端壁壘無法建立。
詩和遠方、苟且的眼前
理想的來說,為提高整體行業智商,避免每位行業參與者的潛在利潤因其他參與者降價而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中,各位行業參與者應該參考以下執行:
1、保持獲利心態:不應只是思考自己的利潤,還應思考整個行業的總體利潤和可持續性。不過現實是市場份額是拉投資的魚餌,而盈利目標導向經常只發生在公司准備上市前期。
2、避免主動發起價格戰:每次價格措施都應深思熟慮,並合理判斷競對對介個措施的感知和舉措,阻止所有可能引起價格戰或激化現有價格戰的行為。
3、建立你的核心競爭力,如差異化產品、優化成本結構、行業領導力。
haru碎碎念:
各家選座app是你虧5000萬、我虧1億的燒著,更多時候真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動,不跟著燒錢市佔就跌。尤其初期市佔第一但沒有建立起防守壁壘的,一旦出現價格劣勢用戶流失和市佔下滑的速度更是淚奔,補貼的成本也因為盤子大而池子更大,補貼保持價格無劣勢真是無奈啊無奈。
在此之外,也看到貓眼電影在做一些新的嘗試。在C端通過退改簽服務、影訊、社區等提升產品差異性,B端上預算下放,期望一線BD能更高效的使用預算並從商務角度換取B端供給優勢。另外尋求影業端上游的發展,也算是一種尋找突圍吧。
❸ 為什麼電影票那麼貴
近日,電影局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發出《關於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主要矛頭直指所謂的會員票、團體票,對現行的周二半價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陽光場並未限制。
如果《意見》的徵求稿能獲通過,並在各地得到確切的落實,那麼對影院的團體包場會產生一定影響。以上海為例,目前許多影院的包場價格,尤其是非熱門電影的團體票價格都在7折以下。至於有的影院推出的會員制所執行的價格體系,也通常在7折以下,但其中尚有變通的空間。不過,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團購網站這一塊的業務,以目前上海平均團購電影票價30元左右的價格而言,它們都在受限之列。不過,該人士指出,由於絕大多數影院對團購行為都「既愛其客流,又怒其低價」,如果作為行業行為來迫使團購提價的話,歡迎度肯定無需擔憂。
對於周二半價日和周一至周五上午票價半價,《意見》是採取了鼓勵態度。另外,《意見》也鼓勵影院、院線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不過正價7折的底線卻不容突破。從目前的低價票可達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對觀眾而言幾乎是支出翻番。和本報接近的一些院線和影院人士表示,對其影響需要實際觀察,目前還不能憑空作出判斷。
❹ 團購奧斯卡電影票限價影片補差價什麼意思
就是你團購完這個票可能只能抵消50塊的票,如果你看50塊的電影就不用再給錢了。。如果是60的就得再交十塊
❺ 在窩窩團上團購了電影票,去影院要求加錢,怎麼回事
您好~
每部電影都會有最低限價,您所團購的價格低於最低限價,影院就需要您補齊這個差價。團購的說明頁面上也會寫著「如遇影片最低限價需補足差價」哦~
感謝您對大麥網的支持!
❻ 窩窩團上團購的電影票,去影院還要求加錢,怎麼回事
線下增加票價是因為當天所放映的電影是3D,iMax 3D等高檔場次,這樣的電影成本要高,所以要求觀影人員補差價。
其實團購每部電影都會有一個最低限價,團購的價格低於影片最低限價,所以影院要求補齊差價。一般團購網站上都會寫明「如遇影片最低限價,需補足差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
❼ 我在網上團購了幾張電影票。。但是它有註明:有最低限價超過20元的影片需補齊差價、是什麼意思
現在基本上電影都最低限價25,就是你要兌換的片子是25的話補足差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