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2010年6月20日晚,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反映邊疆人民生活的影片《碧羅雪山》獲得金爵獎四項獎項,是唯一獲獎的中國影片。但由於該片在電影節期間遭到媒體忽視,導演劉傑在發表得獎感言時對媒體的「不關注」表示了失望,呼籲媒體不要只關注大片,而要看到影片背後需要關注的人民。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劉傑對媒體的「不關注」表示失望
由劉傑執導的《碧羅雪山》是當晚唯一獲獎的中國影片,並總共拿下四個獎項,分別是評審會特別嘉獎、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獎及評審會大獎。該片沒有大牌明星出演,投資也不高,在電影節期間沒有引起過多關注,但評審會們對影片卻非常喜歡,王小帥更主動要求為獲評審會特別嘉獎的兩位小演員頒獎。
對於媒體的「忽視」,劉傑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非常感嘆,表示影片雖小,但媒體不應忽略背後那些需要被關注的人民,「這部影片是希望引起觀眾對邊疆人民生存狀態的關注,我很感謝 廣電局,因為他們關注了,感謝上海電影節,因為他們也關注了,但對於有些媒體的不夠關注表示失望,一個電影雖然小,但背後有非常多需要關注的人民。」
杜可風 首次內地獲獎心情激動 除了《碧羅雪山》外,義大利影片《再吻我一次》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編劇獎,也是當晚的大贏家。另外,《小鎮異國情》的男主角克里斯汀·烏爾蒙獲得本屆金爵獎影帝封號,而國內觀眾非常熟悉的杜可風則憑愛爾蘭片《水中仙》獲得最佳攝影獎。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杜可風早已獲獎無數,但他表示由於是第一次在內地拿獎,所以心情非常緊張,「以前都是頒獎,這次拿獎,心情特別緊張。」隨後他還特意補充說到,正是因為之前拍攝的那些中國影片給了他豐富的經驗,這部影片才能拿獎。
《軌跡》(西班牙),導演:澤維爾·里貝拉·帕比那
《無法調和》(匈牙利/瑞典),導演:塔馬斯·多莫托
《碧羅雪山》(中國),導演:劉傑
《彎路》(加拿大),導演:西爾萬·蓋伊
《再吻我一次》(義大利),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
《最美麗的事物》(義大利),導演:保羅·維爾奇
《海洋天堂》(中國),導演:薛曉路
《水中仙》(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
《陪伴》(日本),導演:下村優
《復仇天使》(伊朗),導演:泰米妮·米蘭妮
《保持常態》(巴西),導演:塞爾吉奧·雷森德
《最愛的你》(加拿大),導演:蕾雅·普爾
《灰色華爾茲》(俄羅斯),導演:阿爾約娜·賽門諾娃、亞歷山大·斯米爾諾夫
《愛情迷宮》 (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烏拉圭),導演:伊利婭·施奈德
《小鎮異國情》(德國/義大利),導演:尼勒·沃爾瑪
《佐納德》(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基蘭·卡尼
《愛子》(韓國) 導演:鄭基訓
《穿越時空的少女》 (日本) 導演:谷口正晃
《當鋪》 (菲律賓) 導演:米洛·索格科
《翻山》 (中國) 導演:楊蕊
《紅蜻蜓》(新加坡) 導演:廖捷凱
《藍色大宅門》 (新加坡/馬來西亞) 導演:魏銘耀
《龍現江湖》 (越南) 導演:劉皇
《我們天上見》 (中國) 導演:蔣雯麗
《脅役物語》 (日本) 導演:緒方篤
《執行者》 (韓國) 導演:催鎮浩
《海洋天堂》導演:薛曉路
《碧羅雪山》導演:劉傑
《我是植物人》導演:王競
《葉問前傳》導演:邱禮濤
《活該你單身》導演:蔡心
《馬文的戰爭》導演:常征
《異度公寓》導演:蔣國權
《玩酷青春》導演:孔令晨
《迷城》導演:章家瑞
《黃河喜事》導演:高峰
《大地》導演:哈斯朝魯
《可愛的中國》導演:胡雪楊
評審會主席:
吳宇森吳宇森{中國香港}
評審:
趙薇{中國}
比爾·古登泰格{美國}
瀧田洋二郎{日本}
阿莫斯·吉泰{以色列}
王小帥{中國}
列奧·卡拉克斯{法國}
評審會主席:
趙薇許秦豪(韓國導演)
評審:
楊采妮(香港女演員)
萬瑪才旦(中國導演)
市山尚三(日本製作人)
菲爾·阿格蘭德(英國導演)
『貳』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新影片獎 :魯德《戀愛的溫度》(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劉娟《初戀未滿》(中國)
最佳導演獎:王晨曦《季風季節》(新加坡) 《槍與戒指》(列寧·希瓦姆執導,加拿大)
《神奇》(胡雪樺執導,中國)
《傳說的拳頭》(康佑碩執導,韓國)
《我是你》(皮塔·波茲雷特執導,保加利亞)
《盜嬰疑雲》(伊利亞斯·蓋那卡奇斯執導,希臘)
《馬伊娜》(米歇爾·波萊特執導,加拿大)
《警界黑幕》(尤里·貝科夫執導,俄羅斯)
《摩根先生的第二春》(桑德拉·內特貝克執導,德國/比利時)
《信賴》(威廉·奧爾森執導,瑞典)
《父親的詩》(薩瓦斯·巴伊卡爾執導,土耳其)
《激戰》(林超賢執導,中國)
《長崎的天空下》(日向寺太郎執導,日本)
《被偷走的那五年》(黃真真執導,中國香港)
《傳奇17號》(尼古拉・列別捷夫執導,俄羅斯) 《我要走天涯》(印度),導演:莫希特 塔克塔爾
《黃昏將至》(伊朗),導演:阿里·賽答格爾·卡里米
《男人使用說明書》(韓國),導演:李元錫
《季風季節》(新加坡), 導演:王晨曦
《鏡花水月》(伊朗),導演:納基斯·阿貝耶
《初戀未滿》(中國),導演:劉娟
《無腳鳥》(中國),導演:劉兆東
《夢想起飛》(印度尼西亞),導演:尤金·潘集
《指尖太陽》(中國),導演:黃河
《戀愛的溫度》(韓國),導演:魯德 《天機·富春山居圖》導演:孫健君,主演:劉德華、張靜初、佟大為、林志玲
《小時代》導演:郭敬明,主演:楊冪、郭采潔
《殺戒》導演:章家瑞,主演:劉燁、倪妮
《我的影子在奔跑》導演:方剛亮,主演:張靜初
《愛的替身》導演:唐曉白,主演:成泰燊、梁靜
《愛,很美》導演:殷悅,主演:郭品超、穎兒
《咒絲》導演:趙小溪、趙小鷗,主演:戴立忍、梁靜、張瑤
《青春派》導演:劉傑,主演:董子健、秦海璐、焦剛、詠梅
《她們的名字叫紅》導演:章明,主演:思遠、代汝茜
《逆襲》導演:安戰軍,主演:張立昕、韓鵬翼、王凱
《大明劫》導演:王競,主演:馮遠征、戴立忍
《成成烽火之騎兵第一師》導演: 主演:張鐸
《詭拼車》導演:張力,主演:包小柏、倪景陽、藍燕
《胡巧英告狀》導演:宋國鋒,主演:沈傲君、宋佳倫
《索道醫生》 導演:雷獻禾、王菁,主演:哈前生、胡麗芝
《大愛如山》(特別放映)
最佳影片獎提名
《小時代》
《胡巧英告狀》
《我的影子在奔跑》
《青春派》
『叄』 這屆上海電影節,哪些作品讓你驚喜
這一屆的上海電影節因疫情的影響,推遲到了8月2日完成了舉辦,自從疫情的來臨後,許多影院都紛紛關門,很多影片也都沒有如期上映著實讓觀眾們感到惋惜。不過這次的上海電影節的主題就是圍繞“重逢”來舉辦,暌違許久的影片也在那天和觀眾們初次見面,和以前相比這次的電影節雖然簡陋很不少,流程也大大的縮減。但有些作品卻讓我感到意外的驚喜,像是《風平浪靜》、《春江水暖》這兩部,下面就圍繞這兩部作品來做個介紹吧。
以上就是關於本期話題的全部內容了,不知各位對此還有哪些補充?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吧。
『肆』 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揭曉,此次都有哪些人獲獎呢
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中,獲獎的大部分都是國際上的作品,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國內的作品,所以很多作品其實都不是我們看過的或者了解的,本次金爵獎上最大贏家就是導演阿伯法周·賈利里、伊朗男演員普彥·謝卡里和波蘭女演員瑪澤娜·加耶夫斯卡。除此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的影片《東北虎》、來自馬蘭西亞的影片《野蠻人入侵》等在本次金爵獎中拿下了獎杯。
最後,獲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動畫片、最佳真人短片和最佳動畫短片的影片分別是來自墨西哥的《西西弗斯》、捷克、法國、波蘭三國合拍的《老鼠也能上天堂》、來自中國的《生命之歌》和來自法國的《輕度的瘋狂,持久的瘋狂》,以上也就是本次金爵獎上所有的獲獎名單。
『伍』 上海電影節落幕,獲獎影片小眾又意外,對此你怎麼看
上海電影節完成頒獎後結束了,作為國內唯一的A類電影節,關注度並沒有前段時間舉辦的白玉蘭獎項高。上海電影節可以說是國內電影人非常看重的一個獎項,但得獎者寥寥無幾。國際認可度高的背後,其實是中獎難度的增加,眾所周知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大部分都是每年從華語片中獲得的,但對於上海電影的金爵獎來說,更多的是高不可攀。
今年的《你好,李煥英》還有《送你一朵小紅花》一樣,在華語電影中已經處於翹楚的位置了,但是在上海電影節上還是很難拿到最高獎項,所以對於華語電影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未來,作為本土的國際電影節,能有更多優秀優質的中國電影入圍獎項,讓中國電影更加國際化,影響更多地區。
『陸』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頒獎。
6月19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酒會暨創投頒獎儀式舉行。當晚,紀錄片業內外人士濟濟一堂,皆為質量上乘,感動人心的優秀紀錄作品而來。
電影節主辦方公布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名單,它們分別是《大理的聲音》《沉默之火》《時間之橋》《第四王國》《一切都好》。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林旭東、郭靜,克麗緹娜集團品牌營運長趙承佑一同揭曉「勇敢愛 不等待」紀錄片徵集創投項目三佳提案大獎。它們分別是《清晰的草原》《少女與馬》《對看-2》。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右一)及克麗緹娜「燃燈基金」發起人蘇鈺珊女士(左二)與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左一)、林旭東(右二)、郭靜(左三)一同為三佳導演頒獎。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為《少女與馬》的導演楊荔鈉頒獎。
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俄羅斯導演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他的影片《貝洛夫兄妹》於1993年年獲得了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伊文思獎,之後他又製作完成十部影片,贏得上百個獎項。同時,他也是歐洲電影學院、奧斯卡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他的最新作品《水之萬象》及舊作《地球兩端》正在上影節評委單元展映。他高度贊揚了此次評審的過程,他表示,「評委之間合作愉快,評委之間高度一致,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這是紀錄片人所需要尋找的。」
評委、荷蘭國際紀錄片節貝莎基金會主任、製片人伊莎貝爾·費南德茲強調說,「用紀錄片的方式看到多元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對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參賽比賽更重要。」
中國評審林旭東則簡單明了地笑稱,自己非常開心,因為看到了那麼多好電影。
附: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的五部作品
1、《大理的聲音》(中國)
《大理的聲音》海報。
導演:張楊
影片全片無對白,攝影技術高超,畫面精緻,用具有實驗性的手法,以在大理長期生活的情緒體驗和生活理解,將大理的自然之聲、傳統工藝之聲、市井商業之聲、宗教儀式之聲匯聚成了一部交響詩,表現力強。
2、《沉默之火》(哥倫比亞)
導演:費德里科·阿泰爾塔加
1906年,4名自由分子企圖暗殺哥倫比亞總統被公開處決。此後總統對此進行重現和拍攝,被認為是哥倫比亞電影的開端。本片導演在研究與拍攝史料的過程中,經歷母親離奇失語,迫使他停止拍攝,開始記錄母親的日常……本片用高超的復調結構,探討影像偽造與記憶認同、假新聞如何參與 歷史 、意識形態塑造。
3、《時間之橋》(拉脫維亞/ 立陶宛/愛沙尼亞)
導演:克里斯特·布賴德/奧德里烏·斯通尼斯
本片用詩意的手法拍攝了那些製作詩意紀錄片的電影前輩,講述60年代初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新生代電影人們如何挑戰當年蘇聯的教條主義,拍攝新浪潮主義的紀錄片。
4、《第四王國》(西班牙)
導演:阿旦·阿里阿伽, 阿萊士·羅拉
影片講述在紐約非法外國移民救濟中心一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這些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美國,卻被囚禁在滿是垃圾的第四王國,他們追尋著美國夢,而「美國夢」是否存在卻成為了一個宇宙之謎。本片影片影像優美、敘事詩意,導演用強大的功力把垃圾場拍出一種及其荒誕和未來的美感,配合音樂的自然運用電影質感強烈。
5、《一切都好》(德國)
導演:圖基·根克維爾
影片聚焦於2016年5月—2017年8月間委內瑞拉的動盪和 社會 危機。惡性通貨膨脹使整個國家的醫療系統處於癱瘓中,面對危機,政府拒絕承認,以防國外勢力會借國際援助之機干涉內政。影片用黑白的「劇場再現」和「 社會 紀實」兩條線索為交織構成復調結構,聚焦醫生、葯劑師和患者的困境。
紀錄片創投獎三部作品
1、《清晰的草原》(A Grassland Affair)
導演:顧桃、巴音布赫
本項目記錄草原上包柏林一家的生活,表現出草原上的人關於生存、信仰、愛、理性、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少女與馬》(Leap of Faith)
導演:楊荔鈉
《少女與馬》是一部和青春和運動有關的電影,每個女孩都有屬於自己和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映照出悲歡離別,愛與信任,意志與責任。
3、《對看-2》(Look Love-2)
導演:葉雲
本片紀錄了湖南湘西深山裡的苗族小孩和北京私立學校的孩子這兩群孩子在10年時間內的生命體驗與人生困境。
『柒』 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主競賽單元
金爵獎最佳影片
弗拉基米爾·考特《陌生的親情》 國家:俄羅斯
金爵獎評審會大獎
高群書《千鈞一發》 國家: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
馬里斯·馬丁松斯《迷失》國家:立陶宛
金爵獎最佳編劇
馬瑞克·艾普斯坦《空虛》國家:捷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馬國偉《千鈞一發》國家:中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艾米麗婭·瓦薩約娃《空虛》國家:捷克
金爵獎最佳攝影
弗洛里安·希林《我母親的眼淚》國家:德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安德留斯·馬蒙托瓦斯《迷失》 國家:立陶宛
亞洲新人獎
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
林書宇《九降風》)國家:中國台灣
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
洪賢基《渴望,渴望》國家:韓國
亞洲新人獎評審會特別獎
張猛《耳朵大有福》國家:中國
亞洲新人獎終身成就獎
安東尼·明格拉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電影頻道最受關注導演獎
高群書《千鈞一發》
電影頻道最受關注編劇
朱可欣《極限救援》
電影頻道最受關注男演員
馬國偉《千鈞一發》
電影頻道最受關注女演員
陳沖《十七》
電影頻道最具潛力男新人獎
李晨《極限救援》
電影頻道最具潛力女新人獎
王嘉《他們的船》
電影頻道最具票房潛力獎
《千鈞一發》
電影頻道最具探索精神獎
《長調》
電影頻道最具視聽效果獎
《時尚先生》
電影頻道最具風格電影美術及造型
《時尚先生》
電影頻道最具流行潛力電影歌曲
《長調》--《金色聖山》
電影頻道特別獎
達西瑪《長調》
蘇樺偉《12秒58》
電影頻道華語電影獎
章子怡
電影頻道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秦怡
導演
片名
國家 / 地區
弗拉基米爾·考特
陌生的親情
俄羅斯
羅貝托·芬薩
家族風雲
義大利/西班牙
瓦西里斯·瓦費斯
女人的陰謀
希臘
佩圖·勒帕
最後八天
芬蘭
亞歷山德羅·卡登那斯
我母親的眼淚
德國
米卡·萊溫斯基
給我愛過的女孩
瑞士
松原信吾
築地魚河岸第三代
日本
伊內絲·布勞恩
愛情的意外
阿根廷
任順禮
我人生中最輝煌的瞬間
韓國
馬里斯·馬丁松斯
迷失
立陶宛
奧克薩娜·比什科娃
木偶情人
俄羅斯
伊力·維伊德雷克
空虛
捷克
塞德里克·克拉皮什
巴黎
法國
保羅·墨菲
二手婚禮
紐西蘭
哈斯朝魯
長調
中國
高群書
千鈞一發
中國
中國電影《崗拉梅朵》(導演戴瑋)
新加坡電影《愛情18克》(導演韓耀光)
新加坡電影《逛街物語》(導演黃理菱)
中國台灣電影《六號出口》(導演林育賢)
日本電影《警察與小偷》(導演林和哉)
韓國電影《越軌》(導演韓丞龍)
中國台灣電影《九降風》(導演林書宇)
中國電影《耳朵大有福》(導演張猛)
尼泊爾影片《情禍》(導演布桑·達哈)
《志願者》導演:潘安子
《時尚先生》導演:喬粱
《十七》導演:姬誠
《小胡同大尊嚴》 導演:王坪
《五品縣令》導演:劉桐生
《此生此愛》導演:和小江
《12秒58》導演:陳學人
《盤尼西林1944》 導演:孔剛、勞達、祝南
《極限救援》導演:孔笙
《長調》導演:哈斯朝魯
非職業演員馬國偉成最佳男演員
經過以王家衛為主席的評審會的研究討論,《千鈞一發》主演,哈爾濱市民警馬國偉打敗眾多職業演員,獲得本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非職業演員榮膺影帝,這在國際電影節上極為少見。上台領獎時,靦腆的馬國偉拉著導演高群書(blog)給自己壯膽,對於自己獲得大獎則表示大大 出乎自己的意料。《千鈞。一發》同時還摘得了評審會特別大獎,高群書特別感謝了評審們對自己這部"彰顯責任寬厚善良仁慈的小成本電影"的青睞,也向忍受自己的"粗暴和殘忍的合作者們"表達了謝意。
獲獎圖冊《陌生的親情》獲最佳影片獎
在金爵獎的16部入圍影片中,有不少講述家庭親情的影片,最終,俄羅斯電影《陌生的親情》獲得最佳影片獎,這是導演弗拉基米爾-考特的處女作,自己的首部電影即能獲此殊榮,弗拉基米爾激動得難以成言。王家衛稱贊這部影片"在每一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並對女主角的表演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你的表現深深打動了我,希望你繼續努力。"最佳導演獎頒給了立陶宛導演馬里斯-馬丁內斯,他執導的影片《迷失》還同時獲得最佳音樂獎。同樣獲得兩個獎項的還有捷克影片《空虛》,它將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女演員獎收入囊中,最佳攝影獎則由德國影片《我母親的眼淚》獲得。
評審會主席 :
王家衛(中國香港導演)
評審會成員 :
烏里希·費爾斯伯格(德國製片人)
比爾·奧古斯特(丹麥導演)
吉拉·阿爾瑪戈(以色列演員,劇作家)
桃井薰(日本女演員、導演)
陳沖(美籍華裔女演員、導演)
霍建起(中國導演)
評審會主席:
烏利希·格雷戈爾(德國)
評審:
秦海璐(中國演員)
布哈達布·達斯古塔(印度導演)
郭在容(韓國導演)
胡雪樺(中國導演)
『捌』 歷屆上海電影節獲獎名單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無言的山丘》(中國台灣)
金爵獎最佳導演: 林權澤《悲歌一曲》(韓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簡·德克萊爾 《達恩斯教授》(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吳貞孩 《悲歌一曲》(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 籠民》(中國香港)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5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獎最佳導演 :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丹麥)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讓·皮埃爾·馬瑞勒 《自由列車》(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 《紅櫻桃》(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火屋》(阿根廷) 《美國女兒》(俄羅斯)
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7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門德爾》(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英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旅伴》(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潘予《安居》(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安居》(中國) 《門德爾》(挪威)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9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小鎮里的國界線》(土耳其)
銀爵獎最佳影片:《幕後的演員》(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埃及)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野女》(奧地利)
金爵獎最佳技術:《仲夏夜之夢》(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懸情瘋人院》(紐西蘭)
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1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丹尼爾·奧特沃爾 《下崗風波》(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彭玉《月圓今宵》(中國)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波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 《鳳囚狂沙》(烏茲別克)
金爵獎最佳技術: 《奪標奇緣》(美國)
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2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岩井俊二 《豆蔻年華》(日本)
金爵獎最佳導演: 大衛·凱撒 《鯔魚》(澳大利亞)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美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陶紅《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 朱京中 《童僧》(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孫明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小林武史 《豆蔻年華》(日本)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4年)
最佳影片:《代價》(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茉莉花開》 (中國)
最佳導演: 李在容 《丑聞 》(韓國)
最佳男演員: 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女演員: 顧美華 《美麗上海》 (中國)
最佳編劇: 艾撒·伊里 《兄弟》 (芬蘭)
最佳攝影: 馬瑞塔·豪福斯 派卡·歐提拉 《兄弟》 (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 《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音樂: 李炳宇 《丑聞》 (韓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結伴同行》(日本)
最佳導演: 朱文 《雲的南方(中國)
《我記憶中的女孩》(泰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茉莉花開》(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丑聞》(韓國)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5年)
最佳影片:《鄉村寫真館 》 (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爾·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麥)
最佳男演員: 藤龍也 《鄉村寫真館》 (日本)
最佳女演員 :趙薇 《情人結》 (中國)
最佳編劇 :黃欣 一凡《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攝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親的小屋 》(紐西蘭)
最佳音樂: 鄧右福 《變遷的年代》(越南/法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導演: 哈桑·葉塔潘 《有話未講完》(伊朗)
最受歡迎影片:《綠草地》 (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裝造型:《年輕的安徒生》(丹麥)
探索精神獎:《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張藝謀(中國)
成龍(中國)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鍾》(德國)
評委會大獎:《天狗》(中國)
最佳導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男主角:奧力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女主角: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編劇獎:雨果·凡·萊爾《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攝影獎:《土地》(義大利)
最佳音樂獎:《河道女王》(紐西蘭)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獎:《活在驚恐中》(越南)
最佳導演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光榮的憤怒》(中國)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光榮的憤怒》(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 《天狗》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 《理發師》(中國)
探索精神獎: 《黑衣女人的香氣》 (法國)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李安(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凱瑟琳·德納芙(法國)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計劃》 (德國 )
評委會大獎: 《逃往瘋人院》(瑞典)
特別獎: 《雲水謠》(中國)
最佳導演: 田壯壯《吳清源》(中國 )
最佳男演員: 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姆埃爾》(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 卡里娜-哈夫、戴格瑪-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計劃》(德國 )
最佳編劇: 謝米-扎林《艾維瓦,我的愛》 (以色列 )
最佳攝影: 王昱《吳清源》(中國 )
最佳音樂: 富田勛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 《浮生》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籃打水》 (孟加拉國 )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 《箱子》(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受關注男演員:趙文煊(《夜·明》)
最受關注女演員:趙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潛力獎:《夜·上海》
最具潛力新人獎:吳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獎:《革命到底》
最具視聽效果獎:《剃頭匠》
最具流行潛力電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傳》
最受關注導演獎:田壯壯《吳清源》
特別獎:靖奎老人《剃頭匠》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張曼玉 (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 謝晉(中國)
張瑞芳(中國)
『玖』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入圍最多的導演霍建起2002年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陶紅)、 最佳攝影(孫明)《生活秀》
2005年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趙薇)《情人結》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石欒)《蕭紅》
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入圍《1980年代的愛情》
四部影片兩個影後、兩個最佳攝影、一個最佳影片,也是截至2015年第18屆以來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獲獎最多的導演 高群書 2008年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馬國偉)《千鈞一發》、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神探亨特張》,其中馬國偉還是一位非職業演員,其本質工作是警察,他也是迄今(2012年)為止第一位中國籍影帝。 克斯羅·馬素米 2004年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代價》、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熊》先後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年紀最小的影後李馨巧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馬來西亞籍小演員憑中國香港影片《激戰》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年僅10歲。同時,該影片男主角張家輝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第一位中國香港籍影帝,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影帝影後出自同一部影片。 同一屆獲獎最多的電影人(3獎)尤里·貝科夫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俄羅斯籍導演憑借《警界黑幕》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成就(原創音樂)三項大獎,在該電影中,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電影配樂等多職。 影帝影後多黃蛋影帝篇2015年第18屆最佳男演員獎由鄧超、段奕宏、郭濤三位中國男演員憑借電影《烈日灼心》獲得,評委給出的評語是:他們個個表現優秀,缺一不可式的表現,讓影片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此外,該片導演曹保平還獲得最佳導演獎。影後篇2007年第10屆最佳女演員獎由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科斯騰·布勞克、克莉斯汀·施恩四位德國女演員憑借電影《完美計劃》獲得,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加上同樣身為女性的製片人及導演,本屆電影節完全成了六個女人的天堂。年紀最小的評委黃軒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是85後第一個評委。
『拾』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主競賽單元 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原創人生》(丹麥、瑞典) 金爵獎評審團獎 《白銀帝國》導演姚樹華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 《尋找智美更登》(萬瑪才旦 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獎 朱利斯·舍夫契克《殺手寫真》捷克 金爵獎最佳編劇獎 法比奧·波尼法奇、吉烏里奧·弗雷多尼《是的,我們行》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 斯維利·固德納松《原創人生》丹麥、瑞典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獎 西蒙娜·唐《愛之傷痕》丹麥 金爵獎傑出電影藝術貢獻獎 伊莎貝爾·於佩爾 金爵獎最佳音樂獎 盧炯羽《電影就是電影》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獎 尼古拉斯·古切特烏、漢斯·梅爾《無福之地》法國 金爵獎終身成就獎 昆西·瓊斯 亞洲新人獎單元 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 《過速緋聞》(韓國) 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趙曄《扎賚諾爾》(中國) 亞洲新人獎評委會特別獎 《噓……數到七》(伊朗)
《扎賚諾爾》(中國)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最受媒體關注影片 《走著瞧》 最受媒體關注兒童影片 《尋找成龍》 最受關注男演員 徐崢《夜店》 最受關注女演員 岳紅《走著瞧》 最受關注導演 姚樹華《白銀帝國》 最受關注編劇 楊慶《夜店》 最具潛力新人導演獎 李大為《走著瞧》 最具潛力新人男演員 文章《走著瞧》 最具潛力新人女演員 朱芷瑩《這兒是香格里拉》 評委會獎 《孟二冬》 傑出電影貢獻獎 哈利·貝瑞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吳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