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28日宣布,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評價王家衛為「當代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稱贊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充滿詩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柏林電影節一直將自己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說,「這也是我們有幸邀請王家衛出任2013年(電影節)國際評委會主席的另一個原因。」
王家衛生於上海,長於香港。1988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飛正傳》在柏林電影節展映。此後,他執導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和《一代宗師》等影片先後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王家衛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名來自中國的評委會主席。
獲知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榮幸。他說:「很高興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導演們最新的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名電影人都是一次充實的體驗。」
柏林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人新作著稱,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第63屆柏林電影節定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
入圍名單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格斯·范·桑特執導,馬特·達蒙編劇兼主演的《應許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並將在電影節舉行國際首映。夢工廠3D動畫《克魯德一家》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同時會在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
《應許之地》的故事靈感源自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天然氣之地》,講述了兩個天然氣公司職員來到小鎮尋找天然氣的故事。這部針砭實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點影片之一,將於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魯德一家》則是夢工廠在明年春季檔主打的力作,將於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韓國知名文藝片導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奧地利導演尤里西·塞德爾《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樣在主競賽單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愛》與《天堂:信仰》分別入圍了今年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天堂》系列成為繼《藍白紅》之後又一套分別入圍三大電影節的三部曲電影。
2013年開幕的第63屆柏林電影節,目前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入駐全景單元的影片名單,這個單元,將集結大量的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人,為他們步入國際影壇提供平台。在已經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導演長片處女作《唐璜之癮》赫然在列,而講述《深喉》艷星琳達·拉芙蕾絲生平故事的傳記片《拉芙蕾絲》也將在參加完聖丹斯之後來到柏林。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知名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作為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
『貳』 世界四大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 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 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並成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可以說是個電影展覽會,而奧斯卡只是頒獎並不存在展覽性質,綜上所述奧斯卡不是電影節更不是國際電影節,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是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
奧斯卡於1947年起設定最佳外語片獎,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丹麥的《更好的世界》。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 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審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坎城、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網際網路、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審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電影《白日焰火》於2014年獲得金熊獎,男主角廖凡獲銀熊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坎城國際電影節 (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坎城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坎城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坎城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坎城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坎城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坎城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坎城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坎城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坎城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坎城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一般而言,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坎城電影節。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坎城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坎城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坎城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坎城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畫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坎城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坎城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坎城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坎城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坎城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客群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叄』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舉行。電影節官方海報日前曝光,已故美國男星保羅·紐曼與其遺孀喬安娜·伍德沃德以1963年影片《新戀愛經》中的經典顛倒接吻造型亮相。
戛納電影節官方網站表示,這樣做一是表達對2008年辭世的保羅·紐曼的緬懷,同時也旨在紀念這位為電影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男星與妻子之間的愛情。
保羅·紐曼與喬安娜·伍德沃德夫妻與戛納電影節頗有淵源。1958年,兩人主演的《漫長的炎夏》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紐曼奪影帝。兩人不久喜結連理。在1973年舉辦的第2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喬安娜·伍德沃德憑《雛鳳吟》奪影後,而該片導演正是丈夫保羅·紐曼。1987年,紐曼執導、主演的《玻璃動物園》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 法國當地時間2013年5月26日晚,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突尼西亞導演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爾的人生》眾望所歸,獲得最佳電影金棕櫚獎。中國導演賈樟柯憑借《天註定》拿到最佳編劇獎。
《阿黛爾的生活》登頂,李安最愛
阿布戴·柯西胥是突尼西亞人,他6歲隨父母移居法國尼斯。《阿黛爾的人生》講述了北非移民世界一個年輕的女孩,在發現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和自己的同性愛人在一起又分開後,逐漸尋找心理上的自我認同。本片同時拿到了今影評人費比西獎。獲得了獎項和評論的大豐收。
往年多屆戛納電影節都遵循「大熱必死」的原則,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和各方評論最好的電影,往往都會和金棕櫚失之交臂。這次的情況非常特殊,自從《阿黛爾的人生》在戛納放映以來,大家對本片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場刊給出了3.6分(滿分4分)的超高分,《法國電影》影評人評分極高,幾乎所有影評人都評價本片是他們心目中的金棕櫚。在大家紛紛猜測本片會否失手獎項,延續歷史上多部大熱門影片的厄運時,斯皮爾伯格領銜的評審團將金棕櫚發給了《阿黛爾的人生》,算是一個眾望所歸的結果。而之後評審團導演李安在與新浪娛樂對話時也稱,該片是他在本屆的最愛。
《天註定》獲最佳編劇,華語片再奪編劇獎
賈樟柯的《天註定》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在此之前,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為編劇梅峰也在戛納拿到了最佳編劇獎。本片劇本由4個省份發生的4個故事拼成,故事具有爭議性,暴力鏡頭也超越了賈樟柯的一貫尺度。放映後,記者們對它的評價好壞不一,而場刊的評分則很高,達到了3分。斯皮爾伯格和評委河瀨直美都提到了電影劇本的結構,認為導演敢於拍攝現實題材很有勇氣。
戛納電影節,只有婁燁的《浮城謎事》一部華語片入圍了官方單元,當時它是「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片,最後毫無斬獲。除了《天註定》外,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進入「一種關注」單元,杜琪峰的《盲探》進入午夜展映,中國電影在戛納的表現穩中有升。
家庭題材,分享影帝影後
這次獲得影帝和影後的電影,都來自家庭題材電影,兩部電影又各不相同。獲得影帝的布魯斯·鄧恩是一位老演員,在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電影《內布拉斯加》里,他所扮演的老人輕信一張假的中獎廣告,一定要去內布拉斯加「領獎」。在兒子的陪伴下,這對父子重新意識到了親子之情對於雙方的意義,對於當今很多年輕人來說,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這部電影起到了心靈雞湯一樣的作用。
影後貝雷尼斯·貝喬憑借阿斯哈·法赫蒂的電影《過往》拿到影後。影片講述了女主角與前夫的再次相遇,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兩個人對過往生活的思索逐漸浮出水面。電影一經放映,評價反響非常好,特別是貝喬在影片中的表演被大家一致稱贊,作為戲份最重的演員,她成功撐住了檯面,獲得影後也是對她和電影本身最合適的獎勵。
群星閃耀,遺珠可惜
本屆戛納電影節,無論評委陣容還是主競賽陣容,都堪稱群星閃耀。評委陣容一共拿到6座奧斯卡獎和1座金棕櫚獎,並且全部由導演和演員組成。主競賽薈萃了各路大師,是最近幾年最強的一屆。但是另有一些獲得好評的電影沒能得獎,比如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等等。不過,任何影展都難免遺珠的,錯過獎項並不會減弱優秀電影本身的光芒。 第66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5日宣布,紐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將擔任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坎皮恩曾因執導影片《鋼琴課》獲得1993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
戛納電影節主席吉爾·雅各布在當天聲明中表達了對坎皮恩的藝術風格與追求的贊賞,稱其善於通過戲劇沖突塑造女性群像,創造出如同抒情詩般熾熱的世界。
坎皮恩與戛納電影節淵源深厚,雅各布稱之為「戛納的孩子」。坎皮恩1954年4月出生於紐西蘭惠靈頓市,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電影製作。她的處女作短片《剝/果皮》獲得1986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短片獎。1989年,坎皮恩攜其首部劇情長片《甜妹妹》亮相戛納電影節。1993年,坎皮恩自編自導的《鋼琴課》摘得戛納金棕櫚獎。
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共將包括5名來自電影業與文學界的知名人物,決定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電影基金獎的歸屬。其中,電影基金獎創立於1998年,旨在支持世界范圍內新一代電影導演的成長。
第66屆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5日至26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舉行。
『肆』 戛納電影節是干什麼
電影節簡介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伍』 北京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 *** 主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北京國際影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的大型電影活動,自2011年創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活動主旨,定位於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和高端化、市場化,是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產業發展,增進中外電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累計吸引萬余名嘉賓、百萬人次民眾參與其中。北京展映活動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場次達1600場;共舉辦11場主題論壇,邀請到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呂克-貝松、吳宇森、陳可辛、基努-里維斯、韓三平、保羅-哈尼曼等眾多知名電影人作為主講嘉賓,分享經驗;電影市場累計吸引了約1800家電影公司和機構的近7000名業內人士,總計167.98億元的市場簽約額創下中國電影節展交易額紀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交易市場,超過了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額緊追世界最大歐洲的坎城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近300家國內外媒體的2000餘名記者對北京國際電影節進行了深度報導。
活動的宗旨為「融匯中國國內與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與交易平台」。
電影節的標志是一枚有著七彩葉片的風車,七枚葉片代表電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藝術。每枚葉片上都有膠片的齒孔,意為每枚葉片都是城市的一個剪影,代表城市的進步與電影文化的發展之間的某種關聯性,「轉動的風車寓意著吉祥如意,也預示著電影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京發布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獎杯、第三屆電影節海報,並為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6家指定展映影院舉行授牌儀式。
製作歷時5個月,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
天壇獎獎杯的設計思想,源於天壇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它集中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主旨,體現了「天壇獎」的評獎定位和目標,充分表達了北京電影和中國電影與全球電影交流與對話、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世界電影和諧發展的美好理想。
獎杯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過程歷時5個多月,共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經過了十幾輪篩選修改,先後得到國內10多位著名的設計、雕塑、工藝等方面的專家幫助和指導,經過反復研討論證,以及對獎杯造型精雕細琢製造出這個獎杯成品。獎杯整體高度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數,喻指天壇獎的至高榮譽。「9」諧音「天長地久」也是人們崇尚吉祥之涵義。
1.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
2.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和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3.北京建設國家文化中心的重點文化活動;
4.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
「天壇獎」的評獎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等10個獎項。
北京國際電影節著眼於國際一流電影節定位,擁有創新的內容與形式,有利於擴大民眾參與規模、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最佳化活動場地布局、全面提高電影節舉辦水平,有利於將北京國際電影節打造成具有「國際水平、中國特色、北京風格」的著名文化品牌。
北京國際電影節把中央和北京市的電影優勢資源進行了深度整合,是北京乃至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和與國際合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對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第1屆北京國際電影季
第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6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於2011年4月23日至4月28日舉辦。
於2012年4月23日至4月28日舉辦,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為主場地。
2013年4月舉辦,從本屆開始設立了主競賽單元「 天壇獎 」,它將成為北京電影節的常設主體活動,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共10個獎項。
這屆共收到了56個國家、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有15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
獎項名稱 獲獎最佳影片
《一九四二》(中國)最佳導演
凱特·休特蘭《少女洛荷》(澳大利亞)最佳編劇
保羅·安德魯·威廉士《獻給愛妻的歌》(英國)最佳男主角
特倫斯·斯坦普《獻給愛妻的歌》(英國)最佳女主角
顏丙燕《萬箭穿心》 (中國)最佳男配角
瓦哈格·西蒙恩《父輩足跡》(亞美尼亞)最佳女配角
海倫娜·伯翰·卡特《遠大前程》(英國)最佳攝影
亞當·阿卡波《少女洛荷》(澳大利亞)最佳音樂
瓦哈格·海拉佩恩《父輩足跡》(亞美尼亞)最佳視覺效果
常洪松《一九四二》(中國)評審會特別獎
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求主垂憐》(加拿大/法國)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交易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據統計,本屆電影節市場活動實現簽約項目32個,簽約總額逾105億元,比上屆增長20%,洽商金額再創新高。
在本屆電影節上,來自法國、韓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和展商共舉辦了13場推介活動,圍繞後期特效及技術和電影外景地拍攝進行宣傳推介。32個簽約項目涵蓋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其中投資製作38.03億元,影視院線、影視基地、文化地產建設項目34億元,影視素材庫等項目10.17億元,電影基金項目累計簽約額23億元。
據悉,本屆電影節電影市場的參展展商數量達248家,同比增長20%。其中國際展商125家,數量首次超過國內展商。主辦方首次提出「電影要素」的概念,在關注著作權交易的同時,將展示交易主體延展到電影策劃、製作、發行、院線、宣傳等電影全產業鏈。
獎項名稱 獲獎最佳影片
《尋子記》導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
最佳導演
王家衛《一代宗師》(中國/中國香港)
最佳編劇
周智勇、張冀、林愛華《中國合夥人》(中國)
最佳男主角
紀堯姆·古依《聲夢奇遇》(法國)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一代宗師》 (中國)
最佳男配角
艾倫·里克曼《愛的承諾》(法國)
最佳女配角
李萊(李甄)《《素媛》(韓國)
最佳攝影
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師》(中國香港)
最佳音樂
《聲夢奇遇》(法國)
最佳視覺效果
《火箭》(澳大利亞)
2015年3月16日上午,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 *** 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組委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審會評審名單、介紹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籌備情況、特色亮點、「北京展映」單元的進展情況以及嘉年華活動概況,同時公布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定於2015年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開、閉幕式將移師懷柔雁棲湖景區。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整體活動包括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電影市場、電影嘉年華、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七大主體活動。
獎項名稱 獲獎 最佳電影獎 伯納多·阿雷利亞諾《暮年困境》(墨西哥) 最佳編劇獎 馬雷克·雷斯卡克《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導演獎 讓-雅克·阿諾《狼圖騰》(中國/法國) 最佳男主角獎 阿爾傑米·齊平《白夜》(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獎 尤利婭·別列希爾德《女狙擊手》(俄/烏克蘭) 最佳男配角獎 梁家輝《智取威虎山》(中國) 最佳女配角獎 愛娃·班德爾《孩子》 (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攝影獎 托馬斯·斯諾內克·阿斯科《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音樂獎 《格魯伯·特蒙特》 (奧地利) 最佳視覺效果獎 郭建全、克里斯蒂安·拉魯《狼圖騰》(中國/法國)2016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6年4月16日18:00,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
《夢想合夥人》、《紐約紐約》、《長江圖》、《快手槍手快槍手》、《我的戰爭》、《誰的青春不迷茫》、《冒牌卧底》、《我們的十年》、《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紐約人在北京》 、等劇組主創亮相開幕式紅毯,全程直播。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桑迪亞哥·米特雷《幫派》(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 桑迪亞哥·米特雷、馬利亞諾·林納斯《幫派》(阿根廷) 最佳導演獎 克里斯蒂娜·羅森達爾《理想主義者》(丹麥) 最佳男主角獎 路易斯·霍夫曼《地雷區》(丹麥) 最佳女主角獎 多洛莉絲·房茲《幫派》(阿根廷) 最佳男配角獎 金士傑《師父》(中國) 最佳女配角獎 克婕萬·特斯克哈卡婭《命運女神》(喬治亞) 最佳攝影獎 馬里烏斯·潘度盧《喝彩》(羅馬尼亞) 最佳音樂獎 蘇內·馬丁《地雷區》(丹麥) 最佳視覺效果獎王程程《滾蛋吧!腫瘤君》(中國)
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2017年4月16日至4月23日在北京舉行,自2017年4月8日起至電影節結束在北京29家影院展映500部左右,1000多場中外佳片。
2017年4月16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懷柔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舉行,組委會決定,將《喜歡你》作為電影節開幕片。巴西電影《復仇》成為「注目未來」單元開幕影片。本屆北影節開幕紅毯星光熠熠,《建軍大業》、《西遊記之女兒國》等多個劇組將先後亮相。
本屆電影節開幕式將以恢弘磅礴的情境舞蹈表演《中國意象》來完美展現北京與電影的時空對話與血脈交融,另一個主題大秀《穿越夢想》,則通過中國元素及北京元素將經典電影中的經典場景進行串聯。當紅「北京小花」關曉彤和挪威新晉人氣「鮮肉」樂隊配搭,將帶來洋溢青春活力的影視歌曲串燒;著名唱將譚維維則首次面向全球獻唱張艾嘉導演今年6月即將上映的新片《相愛相親》的主題曲《陌上花開》。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盧卡》(喬治亞) 最佳編劇獎 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中國) 最佳導演獎 盧蘇丹·格魯吉澤《他人之屋》(喬治亞/ 西班牙/ 俄羅斯/ 克羅埃西亞) 最佳男主角獎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中國) 最佳女主角獎 戈拉布·阿迪娜《姐姐》(伊朗) 最佳男配角獎 加布里埃爾·阿坎德《約翰之子》(法國/加拿大) 最佳女配角獎 麗婭·卡帕納德澤《盧卡》(喬治亞) 最佳攝影獎 戈爾卡·戈麥斯·安德魯《他人之屋》(喬治亞/ 西班牙/ 俄羅斯/ 克羅埃西亞) 最佳音樂獎 馬蒂·厄戈內、西爾萬·戈爾德貝格《施毒天使》(法國) 最佳視覺效果獎 雷諾·佩特格《奧托·布魯姆的一生》(澳大利亞)2018年4月16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技單元」最佳影片頒獎禮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最佳創意影片 《後院風光》 最佳特效設計影片 《時間旅行》 最佳國產影片 《黃土高原》 最佳觀眾推薦影片 《美國音樂之旅》 最佳科學傳播影片 《海洋》2019年4月20日,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完全獲獎名單公布。
最佳影片獎 《幸運兒彼爾》(丹麥) 最佳導演獎 《日暮》(匈牙利)拉斯洛·奈邁施 最佳男主角獎 《侍者》(希臘)阿里斯·瑟夫塔利斯 最佳女主角獎 《德黑蘭,愛之城》(伊朗)弗魯格·凱哲貝格里 最佳男配角獎 《戰火星球》(德國/英國)約翰·亨肖 最佳女配角獎 《第十一回》(中國)竇靖童 最佳編劇獎 《第十一回》(中國) 最佳攝影獎 《恐懼》(印度)尼克·普利文 最佳視覺效果 《流浪地球》(中國) 最佳音樂 《侍者》科蒂·K(希臘)一 主辦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 ***
二 支持單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海關總署
三 承辦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 北京市著作權局)
四 協辦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中國電影資料館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製片分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 *** 辦公廳
北京市委宣傳部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北京市 *** 新聞辦公室
北京市 *** 外事辦公室
北京市 *** 口岸辦公室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衛生局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
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市文化行政執法總隊
北京海關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 ***
中國電影博物館
北京電影家協會
北京電影協會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廣播電視台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北京電視台
國家大劇院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
北京北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新奧集團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搜狐公司
五 獨家戰略合作夥伴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各國著名電影節主席寄語
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席賽吉·洛賽克:他非常高興北京終於有了國際電影節,這是北京宣傳中國自己的電影的新紀元。北京作為一個大國首都,既古老又現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完全有能力主辦大型國際電影節。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主席史蒂芬·勞丁:中國擁有悠久的電影歷史,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這自然就將「BJIFF」置於非同一般的起點。可以說,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誕生是眾望所歸。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馬爾科·穆勒: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北京誕生了,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傳遞著一種嶄新的文化。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誕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的平台,這個平台上面不同的語言、文化都有充分的體現,人們可以探討做電影的各種新方式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選片委員會主任基里爾·拉茲洛戈夫:北京國際電影節本身就是一件能夠引起轟動的事件。中國首都北京以它豐富多彩的歷史完美契合了在中國舉辦電影盛事的初衷,深信在不遠的將來它將成為世界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澳大利亞Tropfest 國際短片電影節主席約翰·波爾森:這是他第一次來北京,而這第一次,帶給了他更多的震驚;從開幕式到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他對第一次舉辦北京國際電影節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感到不可思議;他希望北京國際電影節也能夠成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並對北京帶給世界影人這樣一個優秀的電影節活動表示感謝。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主席史蒂芬·勞丁:依託迅速發展的龐大市場,北京國際電影節有希望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影節之一。十年、二十年之後,一些曾經來過北京的人會說,中國電影和電影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席焦雄屏女士:「北京國際電影節將不僅僅像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一樣立足於本土,而是具備更高的、國際化的視野,金像和金馬走的都是華語路線,我覺得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層次會更高,和國際上的坎城、柏林、威尼斯電影節平起平坐,我對它的期許是這樣的。」
薩洛尼卡電影節代表Thanos Tavropoulo先生:北京電影節的升級會讓中國的電影產業實現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國際電影製作公司來到中國,與中國電影人和電影公司合作,他提出北京電影節的升級還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獨立電影的拍攝。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選片主任Razlogov Kirill先生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除了現在這個年輕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外,還有上海國際電影節,但是應該有一個電影節是建在它的文化中心,而不只是經濟中心。」
「華語國際編劇節」啟動儀式暨戰略發布會於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舉辦。相關領導、學術界代表、編劇、導演、製片人、影視機構出席此次發布活動。「華語國際編劇節」是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北京名赫集團、阿里文學三方聯合倡導並主辦,是國內首個以「編劇人」品牌核心、以文化產業需求為導向,貫通文娛全產業鏈與文創產業價值鏈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產業綜合平台。
『陸』 2021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地點
2021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地點是北京市懷柔區,具體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鳳和一園8號。
北京國際電影節(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Festival)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於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
電影節簡介:
電影節,是一項旨在推動電影藝術發展,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獎勵有價值、有創造性的優秀電影作品,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平台的重要藝術活動。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8月6日。
『柒』 電影節如何賺錢
戛納電影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影節之一,許多電影藝術家和影片都在那裡獲得了肯定,從而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承認。這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了。
可是為什麼會有人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棕櫚獎的「金」字是金錢的「金」,金棕櫚獎杯上閃耀的是金錢的光芒?為什麼會有人說,戛納電影節已變成了富人的游戲呢?
戛納電影節是由電影節組委會負責舉辦的,耗時近2周。那麼它的預算是多少呢?2000萬歐元!這是公開的信息。光走走紅地毯,評一評影片,就需要這么多錢嗎?這2000萬歐元都是怎麼花掉的呢?
有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去詢問組委會的主席以及其他幾位相關負責人,得到的答復是這樣的:主席說,他現在正在出一本書,太忙,沒
時間來回答問題;有的人說,實在抱歉,這個不屬於他負責的工作范圍;有的人說,這個是歸他負責的,但屬於工作機密,不便向外人透
露;還有人說,電影節的官方網站上有相關的信息呀,為什麼還要來問呢?這當然是個裝天真的回答。
於是記者只好自己動手去搜集材料。結果沒發現「支出」的款項,倒是先發現了「收入」——按照規定,每部參選影片在送選時需要同
時交300歐元的費用,名義是「檔案製作費」。每年參選的影片大約是1800部,而且影片字幕製作的費用也是電影的製片人自掏腰包。
接下來,記者發現,電影節舉辦的5月本來是旅遊淡季,電影節組委會平時只有30名工作人員,可是電影節一召開,工作人員一下子變成了1150名。有什麼工作需要這么多人去完成,需要這么高的人力成本呢?那就是迎來送往、交際應酬的工作了。這就涉及「招待費」。一旦一部影片入圍,該片的導演和演員都會受邀親赴戛納。這其中的花費究竟是多少,又都是怎麼花的呢?
記者聯繫到了獲得上一屆金棕櫚獎的法國影片《牆壁之間》的製片人,這位製片人多少透露了一些情況:通常,電影節會為導演提供交通費和兩三天的住宿費,如果需要,還會為其配備工作人員。以《牆壁之間》為例,由於該片的相關人員都在法國國內,所以電影節只提供了導演、主演和編劇3個人的交通費和白天的房費,而這3個人夜間的住宿費和團隊一行人中其他人的費用則需自理。電影節為其提供的賓館是檔次很高的Majestic酒店,它在電影節期間的房價標準是:客房600歐元/天,套間4000歐元/天。至於Martinez酒店1000平方米
的Penthouse套房,價格更是高達3.5萬歐元/天!
電影節最大的合作夥伴和最重要的媒體夥伴Canal+電視台15年來一直獨家轉播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頒獎典禮,而且合同已續簽到了2011年。雖然Canal+電視台對其付費多少諱莫如深,但據推測,它每年為報道電影節的投入至少為600萬歐元。
除此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贊助商。著名的珠寶品牌蕭邦每年免費為電影節提供24K金的價值2萬歐元的金棕櫚獎杯,女星們也以佩戴全套的蕭邦首飾為榮。還有歐萊雅、雀巢、法國航空公司……它們的投入一共是1000萬歐元!
此外,「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形式在法國也不例外。戛納市長就多次強調要把電影節與經濟密切聯系起來。以旅館業為例,戛納市的旅館在電影節舉辦的2周內即實現了年營業額的15%。如果對這個數據詳加分析的話,會看到其中因利益驅動而帶來的畸形發展——占旅
館總數不到1/3的高檔酒店和豪華別墅賺得盆滿缽滿,而其他大多數普通旅館、餐館的收入卻萎縮了15%到20%,因為這些普通旅館、餐館的安全和設施等條件無法吸引富豪們一擲千金。
最後推算出的結果是:在電影節星光閃耀的背後,一共是2.5億歐元的經濟利益。
當組委會在預算如何收入和支出時,當媒體在想方設法提高收視率時,當贊助商在計算能有多少回報時,當製片人在惦記一旦得獎會多帶來多少票房時,當人們熱衷於關注某位女影星穿的是哪位設計師設計的服裝和戴著價值多少的珠寶,走紅地毯時誰更爭奇斗艷,以及她們的八卦新聞時,電影藝術呢?它已淪為了這場金錢盛宴的末座陪客。或者它會乾脆轉身離去吧,讓金錢的歸金錢,藝術的歸藝術。
『捌』 中國長春電影節的組織架構
中國長春電影節章程由中國長春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於二○○八年四月發布。
第一條 中國長春電影節,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以華語故事片評獎為主,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
第二條 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的主題是:繁榮華語影視創作,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主要內容包括「金鹿獎」華語故事片評選、中外影片展映、影視論壇和其它電影文化活動。
第三條 中國長春電影節主辦單位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中國長春電影節承辦單位為:吉林省、長春市相關部門。
第四條 中國長春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
第五條 中國長春電影節參賽、參展影片條件:(一)選送影片必須是華語故事片。(二)參賽影片必須是中國長春電影節節期內出品的華語故事片(含數字影片)。(三)參展影片出品時間不超過五年。(四)參賽、參展影片應是全新拷貝,規格為35mm或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影片。(五)為便於中國觀眾觀看,凡參展的外語片建議製作中文字幕。凡符合本章程標準的影片,經電影節組委會邀請,製片方或發行商同意後,皆可報名參賽、參展。對符合規定但排映檔期在報名截止後的影片,可由製片方或發行商直接與電影節組委會取得聯系。凡欲報名參加中國長春電影節評獎和展映活動的組織或個人,可採取信函、電話或電子郵件等方式報名。組委會辦公室接到報名申請後,郵寄相關材料。第六條送片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撤回已經入選的影片。選送影片的製片方、發行商或相關組織有義務確保影片與參賽參展行為的合法性。電影節組委會保證入選影片只在電影節期間的指定影院放映。參展影片放映場次最多不超過三次。
第七條 中國長春電影節參賽、參展影片的片目由電影節組委會選片小組確定,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評獎委員會對參賽入圍影片進行評獎。評獎委員會由具有一定建樹和權威的知名電影專家9至11人組成,設主席1人,副主席1人,評委7至9人。評委會負責對影片進行終評。評選結果在頒獎晚會上公布。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獎杯、獎金和證書。
第八條中國長春電影節設置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2)最佳導演獎;(3)最佳男主角獎;(4)最佳女主角獎;(5)最佳男配角獎;(6)最佳女配角獎;(7)最佳攝影獎;(8)最受群眾歡迎影片獎;(9)最佳新人獎;(10)最佳音樂獎;(11)最佳數字影片獎;(12)評委會特別獎。
第九條凡參賽、參展影片,製片方或發行商應按電影節組委會規定的時間及時提供下列材料:(一)報名表、導演和主要演員藝術簡歷、影片內容簡介、劇照、海報及其它相關資料。(二)參賽、參展影片的1/2錄像帶(PAL)、BTSP或激光視盤(DVD、VCD)。(三)向電影節提供電視播出的影片片段介紹(最多不超過四段,每段不超過三分鍾)。
第十條電影節組委會負責拷貝、錄像帶、激光視盤在長春電影節期間的安全,保證版權不受侵犯。電影節閉幕後,影片拷貝隨即送回。如在此期間發生丟失、損壞,電影節組委會將賠付拷貝復制的費用。
第十一條獲得參賽入圍資格的影片,電影節組委會將邀請影片出品人、製作人、主要演員出席電影節相關活動,並為其中兩人提供從住地至長春最近路線的交通費用;電影節期間組委會指定賓館的食宿及市內大會交通費用。
獲得邀請參展資格的影片,電影節將邀請該片的導演、製片人、主要演員出席電影節相關活動,並負擔其中一人在電影節期間組委會指定賓館的食宿及市內大會交通費用。
第十二條寄往長春電影節的影片拷貝及選片使用的拷貝、錄像帶和激光視盤的運費、海關費、保險費由送片公司或拷貝出借人承擔。電影節組委會只承擔收到拷貝起至拷貝交還運輸公司期間的影片保險費和拷貝的倉儲費,以及拷貝寄回給送片公司的運費、保險費;不負擔拷貝運抵送片公司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後的倉儲費和海關費。
第十三條所有被電影節組委會邀請的參賽、參展影片拷貝按報名通知的指定地址和聯系方式郵寄。參賽、參展方必須提供拷貝寄回的詳細地址及聯系方式。
第十四條凡有關組織或人員一經報名參加中國長春電影節,即被視為承認並接受本章程。
第十五條未盡事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未果按相關法律裁決。
第十六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中國長春電影節組委會。
『玖』 新人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片名:《蝶變》導演: 徐克
片名:《Nadja在巴黎》導演:埃里克.侯麥片名:《碧水寒山奪命金》導演:杜琪峰
片名:《父子情》導演:方育平
片名:《蒙索的女麵包師》導演:埃里克 侯麥
片名:《生活的顫音》導演:滕文驥吳天明
片名:《蘇珊的愛情經歷》導演:埃里克 侯麥
片名:《夏洛特和她的牛排》導演:埃里克.侯麥
片名:《湘女瀟瀟》導演:謝飛
片名:《我們的生活》導演:文武
片名:《愛情的牙齒》 導演:庄宇新
片名:《飛船》導演:李華軍
片名:《光榮的憤怒》導演:曹保平
片名:《紅棉襖》導演:鄒亞林
片名:《墩子的故事》導演:潘寶昌
片名:《開往春天的地鐵》導演:張一白
片名:《考試》導演:蒲劍 片名:《葵花籽》導演:趙鵬逍
片名:《冥媒》導演:任憑
片名:《我把溫柔獻給你》導 演:徐超
片名:《滑向未來》導演:侯量
片名:《一半一半》導演:林黎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導演:徐靜蕾《海角七號》 導演:魏德聖
《婼瑪的十七歲》 導演:章家瑞《旅程》 導演:楊超
《月蝕》 導演:王全安《十七》 導演:姬誠
《水雨童話》 導演:孫小茹《鷹笛天緣》 導演:江濤
《即日起程》 導演:劉江
《奇跡的夏天》 導演:楊力州、張榮吉
《愛有來生》 導演:俞飛鴻
《九月的幾天》 導演:Santiago Amigorena
《求偶二人組》 導演:eric toledano 《我是尚格雲頓》 導演:馬布魯克艾爾梅奇
《歡迎回家》 導演:讓哈維《綠草地》 導演:您好
《夜店》 導演:楊慶《羊肉泡饃麻辣燙》 導演:蒲劍
《隋朝來客》 導演:庄宇新 《滑向未來》 導演:侯量
《房子房子我愛你》 導演:徐超 《深海尋人》 導演:徐克
《無形殺》 導演:王競《無名島》 導演:謝鐵驪
《沒有航標的河流》 導演:吳天明 《城南舊事》 導演:吳貽弓
《候補隊員》 導演:吳子牛《戰斗里成長》 導演:嚴寄洲
《我們的田野》 導演:謝飛 《勝利重逢》 導演:湯曉丹
《筋疲力盡》 導演:戈達爾(閉幕式影片) 《四百下》 導演:特呂弗(開幕式影片)
《偷吻》 導演:特呂弗 《朱爾與吉姆》 導演:特呂弗
《隔牆花》 導演:特呂弗
「自由創作,平等生活」,2009年第二屆新人電影節是每一個人自己的電影節,在這里,我們一起經歷對生活最真切的追問,追尋電影最初的夢。 一 回顧展阿莫斯吉泰
《Alila》
《News from home》
《Desengagement》
《Esther》
《Kippur》
二 成名導演處女作展黃建新《黑炮事件》
陳凱歌《黃土地》
田壯壯《獵場扎撒》
張藝謀《紅高粱》
何平《雙旗鎮刀客》張軍釗《一個和八個》
米家山《頑主》李少紅《血色清晨》
三 新晉導演處女作展黃國兆 《酒徒》
蔣雯麗《我們天上見》柳雲龍《東風雨》
王逸人《烏托邦》田蒙《倔強的蘿卜》李大為《走著瞧》
李芳芳《80』後》王洪飛/白海濱《米香》鮑莉《天生幻想狂》
劉國寧《欠債還情》路雲飛《錯還》王寧《愛情維修站》
張良學《我是村官》馬開鏵 《小河清清》磐石《車費》
趙曄《扎賚諾爾》鄺盛《魚狗》 劉勇宏 《夜郎》
章家瑞 《迷城》 趙鵬逍《天脊》
CARTAGENA (french film) 導演 Alain Monne
CIRCUIT (spanish film) 導演 Xavier Ribera 新晉導演處女作單元
朱時茂:《戒煙不戒酒》
孔令晨:《玩酷青春》
高廠:《永生羊》
戴瑋:《西藏往事》
張經緯:《音樂人生》
郭子健/戴思傑:《打擂台》
郝傑:《光棍兒》
李睿珺:《老驢頭》
松太加《太陽總在左邊》
鄭乃方:《我,十九歲》
大師回顧展
讓娜莫羅
楊德昌
伊文思
歐洲新人之夜
10.29 歐洲新人之夜開幕式 清華大學 民偉樓
18:00——18:30 嘉賓入場與觀眾媒體見面論壇
18:45 開幕影片:《八次為限》
20:45——21:30 導演見面會
10.30-11.2 歐洲新人之夜展映 北京外國語大學 日語研究中心
10.30周日 18:00——20:30 《周邊》PERIFERIC (羅馬尼亞)及導演見面會
20:40--22:00 《美麗的托倫》BELLE EPINE(法國)
10.31周一 18:00——20:30 《八次為限》(法國)及導演見面會
20:40--22:00 《蚊帳之夜》(西班牙)
11.1 周二 18:00——20:00 《艾登堡 》ATTENBERG(希臘)及導演見面會
20:15——22:00 歐洲5部短片之一
11.2 周三 18:00——20:00 《當我們離開》DER FREMDE(奧地利德語)
20:15——22:00 歐洲5
香港新浪潮電影回顧展
徐克:蝶變 / 紅葉手札
章國明:點指兵兵/Cops And Robbers
翁維銓:行規
方育平:父子情 / Father and Son
許鞍華:瘋劫 / Crazy Disaster / The Secret
劉成漢:慾火焚琴/ House of the Lute
余允抗 (Dennis Yu):山狗/Beasts / Flesh and the Bloody Terror / Shan kou
短片單元
王子昭:《大無畏》 新晉導演作品展
《不醉不歸》 導演:鄭曉贇
《甜蜜18歲》導演:何文超
《目擊者》導演:高則豪
《查無此人》 導演:朱敏江
《暴走媽媽》 導演:高博
《大藍湖》 導演:曾翠珊
《歸來的人》 導演:趙德胤
《野草莓》 導演:陳兵
《石榴樹上結櫻桃》導演:陳力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 導演:柴春芽
《藍山》 導演:黃天樂
《倭寇的蹤跡》導演:徐浩峰
《中國門》導演:王楊
《畢業後的大多數》導演:貟子劍
《孫子從美國來》導演:曲江濤
《紐約客在上海》導演:夏偉
《熱血街頭》導演:蔣叢
大師回顧展: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吾棲之膚(2011)
回歸 (2006)
對她說 (2002)
顫抖的慾望(1997)
窗邊的玫瑰 (1995)
捆著我,綁著我 (1990)
崩潰邊緣的女人(1988)
慾望的法則(1987)
我為什麼命該如此?(1984)
歐洲新人之夜-歐洲新人電影節特別合作展映單元
姐妹情殤 瑞士/阿根廷/荷蘭 米拉格羅絲. 穆門薩勒
伊娃 法國/西班牙 凱克. 麥羅
奧斯陸,八月未央 挪威 約阿希姆.提爾
淹沒之地 法國/烏克蘭/波蘭/德國 米查雷. 波加尼姆
原子紀元 法國 海蓮娜. 克洛茲
動物天堂 法國 艾斯黛拉. 拉瑞瓦
黑板 德國/法國/摩洛哥 蕾拉. 克拉尼
戛納電影節特別合作單元
戛納影評人一周
相思樹 帕布羅(阿根廷)
少女艾薇 波加諾夫(保加利亞)
十七少女 考林 (法國)
命運的宣戰 伊娃 (法國)
我的小公主 鄧澤里 (法國)
離開芮妮 喬納森. 考特 (美國)
「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人」主題紀錄片展覽
本傑明.巴特莫電影海報展
1964 年,《電影手冊》的編輯安德烈· 拉巴德和巴贊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國廣播電視局之邀,做一個以導演訪談為主要內容的系列紀錄片,這就是《我們時代的電影人》。這個系列片一直持續了八年,截止1972 年,共拍了51 部。1989 年,法國電視七台接過了這個對保存電影文化遺產功莫大焉的棒子。使得這個宏偉的計劃更加壯大,訪問的導演人選進一步擴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經做了近百部紀錄片。這個訪談的基本模式是請新銳導演談對自己影響重大的電影導演,比如,雅克·里維特談讓· 雷諾阿、侯麥談德里葉等。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新銳電影人也已然成為了今日的大師,「我們時代的電影」也已然成為了一次大師與大師的碰撞,花火燦爛,百部紀錄片,百部影像鑄成的流動的雕像,流淌的是電影,是智慧,也是生命的精彩。
第五屆新人電影節將從近百部大師的紀錄片里選擇出35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其中包括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電影大師岡斯,德國電影大師朗格,40年代的美國電影大師希區柯克,西班牙大師布努埃爾,60年代俄羅斯大師塔可夫斯基,法國大師特呂弗、戈達爾以及今日依舊在電影舞台上引領風騷的大師們,如斯科塞斯、北野武、阿巴斯、侯孝賢等等。
—————————————————————————————
Benjamin Baltimore本傑明.巴特莫
1947年2月1日生於巴黎,並在那裡完成基礎學業。
- 1970年至1972年:在Met de Penninghen平面設計與廣告學校學習(現名為ESAG),畢業時獲得二等獎學金。
- 1972年-1974:開始在報刊雜志上創作插圖,如《Actuel》雜志封面,《Marie Claire》雜志作家馬爾羅肖像,同樣在藝術媒體長期進行插圖創作。
- 1974年至1984年:廣告插圖自由職業者,在電腦發明前專門從事寫實主義噴槍繪畫,製作超級寫實主義廣告。
- 1984年8月:高蒙電影公司經理丹尼爾·托斯坎杜普朗在一個月內向巴特莫定製了兩款海報,分別為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和法斯賓德的《霧港水手》。
由於這兩款海報引起的震撼效果在當時被禁止出版,直到法國新文化部長傑克·朗上任才得以重新發行。
其他展覽與興趣:
- 在皇家花園的雅克·卡薩諾瓦出版社的情色圖片展
-他創建和編輯燈飾展
- 香榭麗舍大街雕塑展
- 最重要的是,各類展覽和電影節海報:
蒙特利爾新電影節進行了12年間海報設計
昂熱電影節進行了15年間海報設計
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15位導演海報設計。
巴黎電影節,比亞利茨拉丁美洲電影節和聖讓德路斯電影節,等。
自1984年起本傑明.巴特莫開始與各國著名電影人合作,設計電影海報,其中包括:奧迪亞爾,安東尼奧尼,伯格曼,夏布洛爾,戈達爾,侯麥,格林納威,北野武,黑澤明,宮崎駿,斯派克·李,西德尼·呂美特,大衛·林奇,路易馬盧,奧利維拉,里維特,雷乃,皮亞拉,拉斯·馮·特里爾,陳凱歌等。獲獎無數的本傑明.巴特莫憑借安德列·泰西內的影片《約會》同時獲得洛杉磯《The Hollywood Reporter》雜志和亞歷山大港最佳海報獎。憑借米歇爾·德維爾的影片《侍讀女郎》和《情殤玫瑰園》,黑澤明的《亂》,莫里斯·皮亞拉的《在撒旦的陽光下》等影片獲得凱撒獎最佳海報獎,同時許多電影節海報也由他設計完成。
當還是寫實派畫家時,本傑明.巴特莫在十年中一直從事廣告工作。那時,寫實電影海報會耗費很多時間和成本,卻沒有任何意義。隨後他開始給照片進行特技製作,之後這項工作得以在計算機上完成。 「1968年之後,我看到流行是以何種速度向前飛馳」。19歲時,他設計了第一張被公眾認可的海報《我曾經很時髦》,他說 :「以至我遭到了未來時尚的伏擊。就在那時,我深深懷疑用不同技術「追趕」來的時尚。多重圖像干擾著人們,受眾很難記住你,但只有大量類型多樣的圖像才能保證我工作的持久性。」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館 2012 10.27——11.15 微電影競賽單元 金博雅獎:楊鏡《心途》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第六屆新人電影節與趣玩國際文化傳媒(7PLAY)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相信有7PLAY的大力加盟,本屆的新影節將會煥然一新,我們將攜手帶來一個更好看、更好玩、更時尚的青年影展活動。
趣玩國際文化傳媒(7PLAY)成立於2007年9月,總公司位於北京,在上海、武漢均設有分公司,長期致力於新媒體品牌互動領域,是被市場公認為中國領先的新媒體品牌體系運營公司,業務涉及到電子商務、線上廣告、互動行銷、影視娛樂行銷等領域。2012年第五屆新人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高則豪導演的作品《目擊者》,7PLAY是該影片的新媒體獨家合作支持單位。
我們也很榮幸地邀請到7PLAY總裁柴華先生 @柴華本物 成為新人電影節組委會的執行主席,力圖開發新影節在新媒體領域展示功能,重新規劃和包裝影展主題單元,以求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新影節的活動之中。
2012-2013年,國產電影的市場依舊持續高溫,新人導演和青年導演的光芒非常耀眼。繼新人導演徐崢憑借《泰囧》獲得年度票房冠軍之後,薛曉路、趙薇憑借《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分別拿下5億多和7億多的票房,而准備上映的郭敬明跨界導演作品《小時代》則已經摩拳擦掌鋪開陣勢,在院線之外的藝術電影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極具才情的導演,在海外各大電影節初露鋒芒。新影節希望持續關注新人導演,給予導演們獨具一格的展示平台,並最終助力於中國電影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