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薦幾部美國特種部隊的電影
1、《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是派拉蒙影業公司2009年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改編自同名美國熱門漫畫,於2009年8月7日中國、美國同步上映。
影片講述了恐怖組織「眼鏡蛇」企圖征服世界,美國政府為了保衛國家而組成了特種部隊——G.I.Joe。
杜克領導特種部隊,為了抵禦邪惡的眼鏡蛇頭領及其部下,發誓不論何時何地要為自由而戰,赴湯蹈火除暴安良以伸張正義。
該片講述一支精乾的「海豹」分隊前往奈及利亞的叢林,營救一位支援當地醫護工作的美國醫生期間發生的故事。
B. 韓國電影住在我身體里的那個傢伙評價如何
《住在我身體里的那個傢伙》該片雖然沒有頂級明星出演,所謂的專家也分析票房要素不足,卻意外地取得了票房佳績。
(2)自在電影網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高中生金東賢(鄭振永飾)意外從屋頂上跌落,正巧砸到了財閥社長張判水(朴成雄飾)的身上,兩個人發生了靈魂互換。
張判水以金東賢的模樣遇見了自己的初戀美宣(羅美蘭飾),以及美宣的女兒吳賢正(李秀敏飾)。張判水的內心泛起漣漪,不知道自己這副模樣該如何接近美宣。
然而,令張判水意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進入到判水身體的金東賢,其實一直暗戀著吳賢正。
C. 求一老電影名字,張曼玉 張耀陽主演的
不是張耀陽,是張耀揚。
片 名: Bai mei gui
譯 名: 白玫瑰
導 演: ( 趙良駿 Leung Chun 'Samson' Chiu )
主 演: (陳輝虹 Fai-hung Chan)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張耀揚 Roy Cheung) (徐少強 Norman Chu) (王敏德 Michael Wong) (胡楓 Fung Woo)
上 映: 1992年11月12日
劇情介紹:
張曼玉飾演一個為感情買保險、缺乏安全感的女人,認為唯有金錢才能談感情。而張耀楊飾演一位事業心極重、喜歡權 力斗爭的男人,以為女人只是生活中的調劑,可以有很多很多。
兩個人初次相遇就相互坦白彼此的想法,為了確保皆為愛情 自主的人相處,就共同簽署了一份合意書,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相處。就因人往往將愛情過分理想化,因而引致後來的失望。
相處的一開始,可能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但日子久了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但如果將缺點視為缺陷美,各種甜蜜的事情將會在生活中不停的出現。
。。。。。。。。。。。。。。。。。。。。。。。我是分隔線
張曼玉我就不說了,是人都知道。
。。。。。。。。。。。。。。。。。。。。。。。我是分隔線
姓名:張耀揚
英文名:Roy Cheung
出生日期:1963年7月20日
星座:巨蟹座貫籍:廣東身高:6呎
體重:163磅
就讀中學:慈雲山德致英文中學
學歷:中學
喜愛的運動:健身
喜愛的電影:< 最後勝利 >、< 義蓋雲天 >
圈中好友:翁世傑
入娛樂圈前工作:時裝模特兒
曾演出電影:
1986年:<玫瑰的故事>
1987年:<監獄風雲>
1988年:<學校風雲>、<城市特警>、<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1989年:<八寶奇兵>、<伴我闖天涯>
1990年:<快樂的小雞>
1991年:<情聖>、<逃學威龍>、<天子門生>
1992年: <白玫瑰>、<嘩!英雄>
1993年: <人皮燈籠>
1994年: <地下賭王>、<戀愛的天空>、<香港奇案之吸血貴利王>、<新邊緣人>、<重案實錄O記>、<醉生夢死之灣仔之虎>
1995年: <95陀槍女警>、<玻璃槍的愛>
1996年:<旺角風雲>、<傲氣的小雞> 、<龍虎砵蘭街>、<古惑仔III之只手天>、<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頭號通緝犯之人定勝天>、<飛虎雄心II之傲氣比天高>、<火鴛鴦>、<旺角的天空II:男燒衣>
1997年:<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旺角大家姐>
1998年:<風雲雄霸天下>、<獵豹行動>、<怒吼狂花>
1999年:<戧火>、<轟天綁架大富豪>、<藍色情迷>、<無問旅程>
2000年: <賊公子>
張耀揚,是香港諸多演員中頗有特色的一員,從藝以來他總共拍了五十幾部電影,所飾演的角色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反派。眼下,張耀揚正在青島拍攝一部電視連續劇《我的武林男友》,在片中他扮演一個從古代回到現代的武林高手——不過依然是個反派。
「我是一個外面很靜,但內心火熱的人。」張耀揚這樣評價自己。
三部風雲誤終生
1986年的某天,一個普通的廣告男模被介紹到新藝城電影公司試鏡,在表演了幾個動作之後,那位叫作林嶺東的導演讓他回家等通知,第二天他得到了自己第一份正式的電影合約——《龍虎風雲》。
當時的那部《龍虎風雲》後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導演林嶺東從此一洗頹勢,成為當時香港的賣座片導演;主演周潤發與李修賢也雙雙成為銀幕上屹立不倒的英雄;而那個23歲的毛頭小子張耀揚則換來了他十八年的反派生涯。
「我演過的角色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反派,百分之九十是古惑仔。」張耀揚苦笑一聲:「從《龍虎風雲》開始,就註定了我與正派無緣。」
雖然大名鼎鼎的《龍虎風雲》是香港風雲片的代表作之一,但是張耀揚卻對林嶺東導演當年的另一部力作《學校風雲》情有獨衷。在片中他演活了兇狠跋扈的「瀟灑哥」,以至於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有人以「瀟灑哥」這個名來稱呼他,可見當初的這個人物有多麼深入人心。
在《監獄風雲》里,片中飾演獄警的張耀揚更是壞到無可救要,被周潤發飾演的阿正罵為「吃屎狗」,林嶺東導演的三部風雲,年輕的張耀揚鋒芒盡顯,自此正式奠定了自己的惡人形象。
壞到盡頭覆水難收
這么多年的反派生涯,張耀揚自己又是如何看待?
「如果說從來沒有過想法,那我一定是在說假話。」鮮花、掌聲、淚水總是毫不吝惜地拋向電影中的大英雄,演反派就沒有那麼自在了。他說早些年的時候,自己走在大街上都會被人指指點點,好象真的做了壞事一樣。年輕時,他也曾經為此而忿忿不平,「老實說我的外型也不差,為什麼每次都讓我演壞人?」
但是隨著演戲經驗的豐富,張耀揚變得愈發成熟:「其實導演讓我演反派,自然有他的想法。在電影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合適的位置,正派或者反派,都只是演戲而已。」
1992年的《白玫瑰》是張耀揚與張曼玉合演的一部文藝片,對於張耀揚來說,這樣的機會算是非常難得。在片中張耀揚對張曼玉的所說的那句自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你什麼時候看過張耀揚和張曼玉配成一對過?」一句戲言道盡了「反派」的無奈與辛酸。
居家好男人
在光影中的他,詮釋了無數反派和風雲人物的形象,極盡誇張和暴戾。但是,現實中的張耀揚卻是一個酷愛安靜的人。他的家在香港大埔,一個靠近深圳、遠離鬧市的郊區。他在那裡買下了一個農場,不拍戲的時候便回家以種花、種菜為樂,過著世外桃源的農家生活。這樣的人,在如今的娛樂圈中真算罕見,然而張耀揚卻樂在其中。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名為《哲人的智慧》,似乎是在時時提醒著自己保持冷靜的思考;他最愛的電影則是阿倫·帕克於1981年執導的那部充滿MTV式迷幻色彩甚濃的《迷牆》,透過銀幕,他說他看到了自己的在潛意識進行著對話。
做為一個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成熟男子,張耀揚早已經對名利看淡。來到內地拍攝電視劇,他更多的理由是因為電視劇拍攝的周期長,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揣摩角色,磨練自己的演技;談到演員,他所佩服的不是別人眼中的大明星,而是比他更撈不上正派主角的「萬年綠葉」吳孟達;談到與自己合作過的演員中對哪位印象最為深刻,他很乾脆的說:「沒有。拍完便忘記。」戲一結束,便悄然抽身,張耀揚將生活與演戲分的清清楚楚。
如今的時代,似乎「壞男人」更能博得異性的芳心,但是演過無數反派的張耀揚卻有如古董般保持刻板的生活,他對異性的要求依然是「傳統、單純、愛家」。但是他表示感情事總是可遇不可求。談到目前的感情生活,張耀揚突然變得害羞起來,看來是已經心有所屬,只是還未到公開的時候。
雖然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就被林嶺東給一腳踹進了壞人堆里,一直演到了今天。但是談到這個發掘他進入電影圈的「師父」,張耀揚依然心懷感激與敬仰:「最想合作的導演?林嶺東!」
張耀揚談「張耀揚」
瀟灑哥——《學校風雲》
其實在早期林嶺東導演的三部「風雲」里,我最喜歡的不是《龍虎風雲》,而是《學校風雲》。因為我覺得《學校風雲》更加寫實,社會意義也蠻大的。它反映的其實是七十年代香港青少年所處的環境。瀟灑哥這個人物也蠻有挑戰,很多人看完都對我恨得咬牙。
烏鴉——《古惑仔隻手遮天》
其實那個時候我蠻不順的,拍了幾年戲,但好象總沒有太大的進步。所以《古惑仔隻手遮天》算是我當時一個轉折點。烏鴉這個人物較之我以前的角色更加立體,也更為反叛。其實這個人物我演得比較卡通化,其實你我心中都有善惡兩面,烏鴉就將人性惡的一面展現出來。我覺得這個人物其實是給觀眾用來發泄的。」
阿愉——《江湖告急》
在《江湖告急》里,我演的這個角色很有趣,他以前是個足球運動員,後來作為保鏢,他拚命保護自己的江湖大哥,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卻向大哥真情告白。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角色如果再多點戲份就好了。我覺得還有發揮的空間。我蠻喜歡這個角色的。
阿Mike——《槍火》
在《槍火》,我演五個保鏢中的一個,名字叫阿Mike。這個角色總體上感覺比較悶一點,當然杜琪峰導演選我演這個角色一定有他的理由。其實我比較喜歡阿來(吳鎮宇飾演),但是如果現在讓我選,我最想演阿信(呂頌賢飾演),我覺得阿信這個角色挑戰性更大一些。
高佬輝——《野獸刑警》
「高佬輝」這個角色與我在《新邊緣人》、《白玫瑰》和《旺角風雲》里的感覺都很像的。但是演「高佬輝」更過癮一些,人物的形象上更為豐滿一點,整體上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大。
羅繼賢——《無間道2》
在《無間道2》里,我演倪永孝的金牌打手,實際上他又是警方的卧底,因此他比較低調。原本這個角色是有幾句台詞的,但後來導演認為沒有台詞,或許效果會更好。我就拍多幾條,後來看樣片,感覺也挺好的。其實有沒有台詞對我來說,都沒所謂。 沒有台詞更難演。
D.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尼羅河上的慘案》其實故事內容很簡單,一位財貌兼備的20歲女性,與自己朋友的未婚夫結婚,結果卻在度蜜月時慘遭殺害的故事。
琳內特·里奇衛,百萬富翁的繼承者,她擁有的東西讓所有人都為之羨慕,用書中一個原話來描述「我看著不對勁——看她的樣子——財富與美貌並存——好過頭了!要是一個女孩有錢,那就沒權利擁有美麗的相貌,可她卻這么漂亮。她什麼都有,這太不公平了!」琳就是這樣,什麼都有,而她也認為自己什麼都能擁有。她的好朋友傑姬時隔較長一段時間來找她,故事由此展開。
畫面描述幾位主要參與者的情況後便寫到彭寧頓收到琳結婚的信件,當時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有點震驚,雖然猜測到琳和西蒙會發生故事,但是沒想到立馬就結婚,也很好奇作者竟然連她們你儂我儂的內容都沒有寫,我還特意多往前再翻了翻,懷疑是不是我漏看了。
前期的描述只是伏筆,真正的故事在卡納克號展開,深夜,西蒙四人在打橋牌,琳困了先去睡覺,牌局結束,西蒙、范索普、科妮麗亞、傑姬四人留下來,傑姬對著科妮麗亞激動的講述她和琳、西蒙發生的事情,琳插足她們兩人的愛情,最終搶走西蒙。傑姬說話的時候,一直要科妮麗亞陪同,這讓我感覺到很奇怪,感覺有什麼事要發生。結果,傑姬開槍打中西蒙的腳,科妮麗亞、范索普帶傑姬回屋,科妮麗亞找來護士鮑爾斯,鮑爾斯看護她。范索普再找到貝斯納醫生,去到大廳救治西蒙,然後貝斯納一夜照顧西蒙。
第二天,瑞斯上校便來告訴波洛,琳昨晚被小手槍打中腦袋死了,好吧,該來的還是來了,只是可惜了這個大好年華,擁有一切的年輕女性。波洛破案過程可謂是一波又一波,十分精彩。謀殺案件中夾雜著珠寶盜竊案,果然聰明人的智慧是不一樣的。
E. 自在電影網怎麼打不了..
伺服器爆炸了,明天就好了
F. 兒童能看3d電影嗎
自從電影《阿凡達》放映以來,各種3D電影紛紛出籠。3D電影劇情往往驚險、刺激,觀看時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獲得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青睞。尤其是3D 電影已經進入了電視、家庭影院,更是掀起了觀看的熱潮。在觀看後興奮之餘,不少人還是擔心:看3D電影有沒有害處?尤其是家長更是擔心對小孩眼睛的影響。 利:對白領有減壓作用其實自從3D電影問世以來,對其利弊則是眾說紛紜。3D電影拍攝的原理就是模擬人雙眼視物的情況而拍攝,再回放出來。人雙眼視物時是有立體感的,這就是立體視覺,一般電影只有平面感覺(2D影像),3D電影則是可看到三維空間。也就是說,當人的立體視覺功能正常,他在戴上專用眼鏡觀看3D電影時,就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應該說,一般健康的成人適度看3D電影對眼睛是沒有壞處的。所謂3D影像,是比一般常見的平面二維影像(2D影像)增加了遠近區別,也就是增加了一個維度,才成為三維立體影像(3D影像)的。所以人們在看3D影像的時候,需要不斷通過眼肌張弛,調節晶狀體,使得自己能夠看清遠近不同距離的圖像。而這個視覺焦距調整的過程,就起到了恢復晶狀體調節功能的鍛煉作用。所以適度觀看3D電影,除感官會受到強烈刺激、讓精神減壓之外,還可以訓練眼部肌肉運動,使得長時間焦距固定在某個距離的眼睛得到放鬆。所以看3D電影對一些長期伏案、從事近距離工作的白領,能起到比較好的舒緩作用。
奇:看不到立體效果可能有眼疾有傳言看3D電影會導致斜視、弱視,目前無證據支持此說法。反倒可以從觀看效果,發現眼病的蛛絲馬跡。如果你看3D電影時並沒有同步感受到旁人奇妙的感覺,那就要注意自己的眼睛是否有毛病、缺乏立體視覺功能,如斜視、弱視、屈光明顯參差,甚至是眼底病(單眼的視神經萎縮、黃斑病變等)。因為3D 電影真正享受的前提是必須雙眼視覺正常或大致相同。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雙眼屈光度超過250度以上,明顯斜視等看3D電影是沒有立體效果的,反而由於畫面不清晰,而感到視疲勞、眼睛難受。 弊:學齡前孩子不宜多看但是對小孩看3D電影還是要慎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由於雙眼單視,融合,立體視能力還在發育階段,更不宜多看。 不正確觀看3D電影,對眼睛是有損害的。因為需要雙眼不斷調節融合,如果一個人眼睛調節融合功能差,那他看3D電影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甚至有頭暈目眩感。老年人、高度近視患者的調節力相對較弱,連續觀看都不好,如果是在家觀看的,以觀看一小時休息一下較好。如果連續觀看,眼睛不能耐受長時間的調焦,會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嘔吐,此時應停下不再看,如果經過眼睛休息,頭痛、眼痛仍然不能緩解的,應立即到眼科就診。 有屈光不正的人觀看3D電影也比較麻煩,因為除了要戴上3D電影的專用的紅綠眼鏡外,還要架上自己的眼鏡,因此在觀看時會比較不自在,除非你先戴上接觸眼鏡(隱形眼鏡)。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不宜看3D電影,因為情緒激動、黑暗環境容易引起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處理不及時會失明。由於畫面逼真刺激,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不宜看3D電影。 天天樂源育兒網小編:相信通過
G. 哪有預言者電影劇情介紹,預言者高清下載
電影中反復多次出現「牢籠」,包括窗戶外面的護欄、監獄中隨處可見的裝有鐵欄的牢門、高牆上的金屬網等等。隨著故事的推進,畫面中主人公與「牢籠」的關系一直在發生著改變,這很好地表現了馬利克與自由的關系。首先,當年僅十九歲的馬利克被送往監獄時,他透過車窗上的護欄注視著窗外路邊「自由」的行人,此時鏡頭幾乎貼到了鐵欄上,強烈的壓迫感告訴我們,馬利克和他們不同,他即將失去自由。緊接著,視角從一個窄小封閉的空間轉移到另一個窄小封閉的空間,在審訊室里,馬利克被接連提問帶有侮辱性的問題,他吞吞吐吐地回答,眼睛不停地往窗外看,還是鐵欄,窗戶被封得死死的,窗外的囚犯們正在放風。此刻即便是窗外的人也同樣失去了自由,馬利克已身處監獄之中,眼前的一切不是夢。冷峻的開場清楚地交待了主人公的處境和心情,並對其接下來的遭遇留下了懸念和鋪墊。與馬利克不同,反派一號、現任監獄黑勢力頭子、科西嘉人凱撒的出場採用了截然相反的畫面語言,從健身房出來,凱撒的第一個全身鏡頭就發生在一個相對寬敞的大廳里。他從牢門外走進鐵欄,攝像機沒有跟隨他 而是隔著欄桿觀察,凱撒彷彿身在「籠外」(欄桿的另一邊),瀟灑的姿態儼然一個自由人。他去和監獄的管理人員交易,事實上,整個監獄都在凱撒的控制之中。此後,凱撒又不止一次地從籠外走進畫面,或者穿行於牢籠而不受控制,這都表現出他非比常人的權力和特殊地位。而馬利克雖然逐步混入了凱撒的圈子,卻還是長時間地被困於牢籠之內,鮮明的對比把兩位主角的關系表露無疑,直到後來凱撒安排他負責送餐的工作,這才有機會穿越牢門而出。畫面中逐漸遠離的「牢籠」標志著馬利克的身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他開始受到凱撒的器重。一個有趣的鏡頭是:伴著輕快歡愉的音樂,凱撒一行十一人依次穿越牢門,攝像機與人物分置鐵欄兩側,畫面上的馬利克排在隊伍的最後一個,但他已經身在「籠外」,也表現出了幾分瀟灑自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改變完全是由凱撒安排的,馬利克自己沒有任何決定能力。
隨著凱撒逐漸信賴馬利克,且眾多手下因為薩科奇對科西嘉人的特赦獲准出獄,馬利克開始有機會幫凱撒執行更為重要的任務。他被安排先後三次假釋出獄,畫面場景也因此而拓展到了監獄之外。然而意味深長的是,當他第一次獲准出獄,替凱撒談判並拯救人質時,汽車在公路上徑直地向遠方駛去,開到了隔離帶的另外一邊,攝像機又一次和主人公分置於鐵網兩側,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出而是入,在沒有「牢籠」的現實世界中,馬利克開始發揮自己的應變能力,卻被無情地拖入了另外一個「牢籠」。故事情節告訴我們,馬利克越來越順利,他開始有條不紊地發展壯大;但畫面的選擇則在暗示,現實已將主人公的命運死死鎖住了。 除了片頭字幕和片尾的電影名稱之外,全片共使用了十次額外字幕,與文學敘事中段落標題劃分結構的功能不同,這些字幕並非出現在黑場上的白色章節符,「海耶布」、「一年」、「哈亞德」、「眼睛和耳朵」、「喬迪」、「經濟」、「拉提夫」、「聖誕節」、「信念」、「四十天四十夜」,它們之中包括人名、時間、還有事件,不規則的出現,對故事情節的推動也沒有太多顯著貢獻,那這些字幕究竟有什麼用呢?與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使用的白色字元非常相似,這些詞語是畫面內容而非故事情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忽略它們的字面含義,進而理解其對於電影的意義所在。每當字幕出現,畫面升格,音效和音樂卻沒有任何變化,影像變得不再真實,而類似的幻象也同樣出現在馬利克的夢中,即未來被預知的時候。
「海耶布」是馬利克生命中殺的第一個人,是凱撒給他的入門任務,此後他便跨入了凱撒的犯罪王國。可海耶布死後並沒有離去,他化作靈魂和馬利克住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抽煙,見證馬利克的蛻變。只過了「一年」,馬利克已經完全適應了監獄生活,他遇到了「哈亞德」,這個人教他讀書習字。接著,凱撒讓馬利克成為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與此同時「喬迪」找他合夥毒品買賣,越來越大的生意使他不得不認真學習「經濟」。埃及人「拉提夫」突然闖入破壞了毒品買賣,馬利克生平第一次動用自己的力量擺平挑釁。然後在「聖誕節」,他接到了凱撒最重要的任務。在海耶布「信念」的鼓勵下,馬利克出賣了凱撒,並故意拖延假釋時間,好讓自己被關禁閉。在禁閉的「四十天四十夜」里,凱撒王國覆滅了,馬利克成為了新的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