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南大劇院的概述
湖南大劇院隸屬湖南省文化廳,是目前湖南文藝行業里一家高檔次 、大規模的綜合性多功能大型文藝演出場所之一。湖南大劇院位於長沙市韶山北路139號,大樓佔地面積12畝,高29層(地下3層),建築面積8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電影放映、文藝演出、文化娛樂、中西餐飲、體育健身、會議慶典、商貿辦公為一體的大型現代文化建築。演出大廳位於第三層,劇場前廳安放著我國現代戲劇奠基人、湖南籍著名藝術家田漢銅像, 作者為我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 湖南大劇院是湖南省會長沙標志性的文化建築。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在2007年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湖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0年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湖南大劇院最初由國家投資7000餘萬元的資產建設,經過大劇院人的艱苦創業、開拓奮進,時至今日,全院總資產已接近3億元,並且成為了中國演出市場的一個重要演出基地。每年的演出活動平均達100場左右,成功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古巴、巴西、俄羅斯、朝鮮、蘇格蘭、加拿大、蒙古等國際演出團體及中央芭蕾舞團、中國交響樂團、總政歌舞團、東方歌舞團等國家級藝術團體;在這個美輪美奐的舞台上展示了交響樂、芭蕾舞、話劇、歌劇、鋼琴、雜技、魔術、冰上芭蕾和民樂演奏等各種表演藝術。曾先後有當代中外國際演藝明星和藝術大師到大劇院獻藝。2012年經營收入突破5000萬元。 湖南大劇院自1998年11月開始營業至今,堅持「藝術性、經典型蘆肢氏、特色性」的品牌定位,堅持推出飢棗「名家、名團、名劇、名曲」公益演出季,已成為中國演出市場和電影市場的重要基地。
平均每年舉辦各類演出達100多場,放映電影10000多場。累計觀眾達5000多萬人次。並成功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古巴、巴西、俄羅斯、朝鮮、蘇格蘭、加拿大、蒙古等國際演出團體及中央芭蕾舞團、中國交響樂團、總政歌舞團等國家級藝術團體,在這個美輪美奐的舞台上展示了交響樂、芭蕾舞、戲劇、話劇、歌劇、歌舞、鋼琴、雜技、魔術、冰上芭蕾和民樂演奏等各種表演藝術。演出票房排名全國劇場前十位,電影票房排名全國前五十名。曾先後有當代中外國際演藝明星、藝術大師和電陪散影明星到大劇院獻藝,如:朗朗、理查德·克萊德曼、李雲迪、殷承宗、五月天、宋祖英、周星馳、小野麗莎、楊麗萍、馬克西姆、王力宏、馮鞏、費翔、騰格爾、胡德夫等。湖南大劇院與國內外有影響的演出公司、演出經紀機構、劇院、演出團隊及電影發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已成為湖南演出市場和電影市場的標志。
『貳』 你還記得70.80年代農村放電影的經歷嗎
夏天: 一地瓜子殼、腿腿蚊子包、人人自帶凳、足足幾村人、影幕正反看、老少眼直盯、青年軋熱鬧、趁機找對象、看到桃色境、心跳手不正、起鬨吹叫子、嚇跑大姑娘、中間暫休時、忙著找茅坑、小孩手中抱、頭無著落靠、大人只管己、繼續等下續、一部心酸淚、哭得噠噠涕、一部喜鬧劇、笑聲滿天飛……,電影結束,下次再回!!![笑哭]
我是1976年10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的,那個時期的鄉下文化大多是電影。隔三差五的周邊的村莊都有放電影的,影片大多都是看過的,為了消磨時間,我們男女知青結伴而行。農村那時放電影就像過年一樣,有的連續放二三天,外村的來看電影,就像是走親戚。放電影前,早早就把凳子放在銀幕前,特別是孩子們的高興勁,很有意思。
那時的文化主要還是匱乏。
看一場露天電影,在農村人眼裡,遠遠勝過現在人看春晚,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最高精神享受!
農村的電影生活是從知道要放電影時開始的,一個村要放電影了,都是提前通知的,從這時開始,村子裡就開始沸騰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無論是否已經得到消息都要告訴一番。大人們開始緊鑼密鼓地把自己家的活忙活完好靜心地看電影,孩子們開始設計准備自己看電影時吃的小食品,當然不是買而是自己到山裡采。
放電影當天,大隊要派一掛馬車到公社裡把放映設備和放映員接到村子裡,這時孩子們就成群地圍在放映地了,帶著好奇心看著這些設備;成年人就老早地幫著放映員架設銀幕,銀幕最初是窄的,後來變成寬銀幕了;待到黃昏時分,全村的男女老少、全家的老小,就紛紛的從四面八方向放映場聚集。不過,因為當時 社會 治安不好,家裡要留一個看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那個時代電影片子少,還是黑白的,經常重復放映,那也百看不厭,甚至電影的台詞都能背下來。
那時農村放電影,是一個社交大平台,通過看電影,全村百姓在溝通交流,小夥伴們在加深感情,年輕人通過看電影談成戀愛的也不在少數。當然,因為擁擠了、擋視線了、踩腳了等等,口角的、打人甚至打群架的也時有發生,不過這也不影響人民對看電影的迷戀程度,因為很多人都是步行十里八村跟著放映員看電影的。
那個時候看電影不只是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是過來人的一種永恆記憶,美好的!
回憶起少時看電影,那是非常興奮的事。當年我村有驗軍,又是公社駐地,看電影的次數各外多。當著到部隊的放影車駛來,那心情別提多高興了。經常不吃飯就直奔放影場,早早的等待著電影的播放。今天想來還存在時的感覺。
71年的,那時家裡都沒有電視 ,村裡放電影成了一件大事,喇叭通知時間,很早就搬個小凳子去佔地方,那時候村裡放電影真是熱鬧,幾乎全村的人都過來看電影,不愛看的也過來湊熱鬧,鄰村的年輕人也登著自行車 過來乘機看有沒有好姑娘。[笑]
那時候雖然落後,窮!但是人都很單純,過的很快樂,沒有現在的車貸,房貸的工作壓力,沒有現在的人心叵測……
現在的到底怎麼了,生活條件這么好,可是人每天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壓力、攀比、嘲笑是現在人都有的素質。吃的好東西比以前多了,用的也都是現代化了,但唯一就是病人比以前多了,也更年輕化,可怕的癌症卻成常態了!
這是現在人共同的話題,回憶以前很有感觸,但是只能在記憶當中!
我是古稀老人,親歷五十年前的農村文化生活,如果有電影看,就是特別快樂!
那時候的人民公社,除了廣播站讓農村家家都有廣播音箱之外,還有電影院或者放影隊。電影院看電影,大部分是免費的,節假日全天輪番播放最新的影片,就需要花兩毛錢買電影票入場。其他時間只有夜晚放一兩場電影看看。
放影隊,就是去各個建設工程的工地或者生產大隊放電影,全部都是免費的。例如,大型水庫建設工程,一般都是幾萬人,按照人民公社為施工團,分別駐扎在周圍山頭上,每天晚上,各個公社的放影隊播放各種電影,那可是非常熱鬧的地方!
再例如,電影隊輪流到各個生產大隊放電影,都是免費的,一般都是當時的熱播片。播放正片之前,首先播放半小時左右的科普宣傳政策講解的節目。
還例如,駐軍營地,普遍都有電影隊或者電影院,經常免費為人民播放電影;周圍的各個人民公社電影隊,也去駐軍營地慰問放電影,就是當地軍民聯歡晚會;
還有大型的國防施工現場,一般都是施工工期很長,人員很多的五湖四海的民兵,周圍的各縣電影隊輪流來放電影慰問一下 ,幾乎天天看電影。
特別慶幸的是,看過電影《洪湖赤衛隊》之後,湖北省歌舞團《洪湖赤衛隊》劇團來到我們這里,現場演出《洪湖赤衛隊》,他們都是明星啊!
電影院
小時候家在三線廠,每個月一次的電影放映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歡樂!放映前都會提前通知,最興奮的就是孩子,每個人都從家裡抱著小板凳,甚至拿著塊磚頭到影院前的空地上佔位子,廠醫院的一側院牆就是放映的幕布,每次放映完,大家都意猶未盡,興高采烈的討論著回家去[呲牙][呲牙][呲牙]
我七十年代在新疆托克遜縣伊拉湖鄉(原稱前進公社)下鄉當知青時,條件差看一場電影要跨一至三個大隊,路途遠,我就到老鄉家借用毛驢(關系好才給借)騎著毛驢去看電影(看電影人多沒有座的椅子,我就騎著驢看)電影基本上都是樣板戲和抗日、援朝的老電影……
『叄』 張店鎮,藝術表演團隊哪四個
浙傳合唱團
歌聲繞梁 | 餘音裊裊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中,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合唱團榮獲青年學生組「 一級團隊 」(金獎),民謠組「一級團隊」(金獎);浙江傳媒學院藝術團合唱團榮獲青年學生組「一級團隊」(金獎)。
第十五屆中國國國際
合唱節
大賽簡介
中國國際合唱節創辦於1992年,是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合唱藝術盛會,是集境內外專業和業余合唱團體於一體的綜合性合唱藝術活動。合唱節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合唱節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中國合唱協會、國際合唱聯盟等共同主辦。
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55個國家和地區的453支合唱團參加,參與演唱人數超過2萬人。
音樂學院合唱團
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基於「課堂教育與藝術實訓雙向聯動人才培養」的教改理念,將音樂與舞蹈的專業主課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訓環節合二為一、深度融合,著力將專業技能與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與素養的「院團合一」的教學模式。合唱團成立於2018年,為學生提供足夠強度的高質量藝術實訓環節,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與知識架構融會貫通的能力,打破專業壁壘,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入職後的工作狀態提前,使學生能夠在踏入社會之前熟悉專業業態,進一步推進傳媒語境下音樂與舞蹈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三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為社會和行業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藝術團合唱團
浙江傳媒學院藝術團合唱團隸屬於共青團浙江傳媒學院委員會,校十佳社團,是一個以提升大學生音樂素養、普及合唱音樂、傳播高校合唱音樂文化的合唱團。主要表演形式有多人分聲部如大合唱、小合唱、純人聲伴奏演唱等。曾參與鄭小瑛指揮家合唱課程錄制示範團、於磊博士合唱指揮課程的錄制、聲優大賽決賽演出、浙商大會G20峰會場演出。2018年10月受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的邀請,參加浙江衛視直播的2018浙江省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文藝活動演出。先後獲得浙江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合唱二等獎,2015年大學生藝術節甲組一等獎,2017年甲組二等獎,2018年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甲組一等獎,2018年浙江省合唱節比賽「A級團隊」(金獎)稱號等。
指導老師
01
陳正哲 , 美國約翰凳明攜霍普金斯大學皮博迪音樂學院樂團指揮博士;國家第11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專家、專家文化藝術專委會副主任,浙江傳媒學院教授,音樂研究、原創及表演創新中心主任。獲卡拉揚青年指揮大獎;2014年獲第9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合唱比賽金獎;2018年受邀指揮南非第三屆金磚國家電影節開幕音樂會;2019年受邀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主題介紹中國音樂發展成就,並指揮開幕音樂會,2019/2020樂季指揮馬林斯基劇院歌劇《圖蘭朵》演出。
陳正哲 教授
02
馬克西姆·葉甫根尼耶維奇·馬格列夫斯基(Mogilevskiy Maxim ),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出生於音樂名門世家,十三歲便與俄羅斯莫斯科愛樂樂團合作,巡演遍布全球各大音樂廳,與眾多知名交響樂團及國際著名指揮家合作。2011年,他發表的鋼琴作品獲得了國際古典音樂獎;2019年,索尼音樂出版了他的柴可夫斯基全套鋼琴協奏曲;2020年,在馬林斯基劇院與捷傑耶夫指揮的馬林斯基劇槐譽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關峽鋼琴協奏曲《奠基者》。
馬克西姆·葉甫根尼耶維奇·馬格列夫斯基 (Mogilevskiy Maxim )特聘教授
03
金武燮(Museop Kim),浙江傳媒學院外籍特聘教師,著名韓裔美籍男中音歌唱家。獲得紐約茱莉亞音樂學校藝術家文憑,曼哈頓音樂學院獲得音樂碩士學位;曾獲華盛頓國際聲樂大賽、Licia Albanese 普契尼基金會聲樂大賽、Liederkranz基金會聲樂大賽等大獎;曾在洛杉磯歌劇院《羅密歐與朱麗葉》《波西米亞人》等歌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金武燮(Museop Kim)外籍特聘教師
04
朱珠,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專任教師,青年指揮家,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合唱指揮碩士。現代音樂團體Neo-Muzik Chamber指揮、藝術總監;美國麻州Lynn的浸信會教會音樂總監;上海彩虹現代室內合唱團創建人之一。指導團隊曾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合唱比賽金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專場(專業組棗伏)一等獎、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A級合唱團」。
朱珠 專任教師
05
李芙,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專任教師,現任浙歌合唱團客席指揮,校藝術團合唱團常任指揮。浙江歌舞劇院合唱團客席指揮。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項目30餘個,在《中國音樂》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6篇,著作1部。獲省微課比賽及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自2011年3月任我校合唱團指導教師以來,多次榮獲 「省大學生藝術節」一等獎,「省合唱節A級團隊」(金獎),中國魅力校園合唱節金獎及優秀指揮。
李芙 專任教師
參賽感言
音樂學院合唱團團長 鄭蓮
每次演出、比賽活動之前,被學生們主動要求加排而感動;在排練演出時,被默默給予關懷的人而感動;感恩陳正哲教授給我院學子們帶來學習、鍛煉、成長的機會!
音樂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張燕
同學們每周二下午都雷打不動地排練,同時還要兼顧學業、考研、出國,從被動參加,到主動按時參加,再到要求加練……這就是大學生合唱藝術團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過程。
校藝術團團長 胡融融
比賽就如煙花,燦爛過後總會歸於平靜,得獎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激動過後要回歸冷靜,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人生要不斷地學會「歸零」,再向更高的目標出發!
18級聲樂班學生 肖奇煒
學院派出三個年級的同學參與本次比賽,最感人的是畢業班的學長們在面臨各種考試、考核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到場訓練,充分體現了浙傳人的集體榮譽感。身為合唱團的學生團長,協助老師積極配合做好各項排練工作,使我各方面得到了鍛煉
17級聲樂班學生 陳美蓉
比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從歌曲的一句句打磨到完整的呈現;從一次次的排練到最後一刻昂首佇立在舞台上;從賽前緊張的准備和團員們互相加油鼓勁到賽後的歡呼雀躍……這些過程,是每一個團員美好的回憶,也是屬於我們畢業前共同的榮光。
校藝術團合唱團團長 熊樹豪
合唱,真的很有魅力!作為團長,我親眼見證大家從按時練習到最後沉浸在合唱曲目中。此次獲獎,不僅再次證明了團隊協作能力,也使個人獲得了成長。
Chorus Festival
比賽落幕
舞台歸於平靜
但為了夢想而奮斗的青春豪情
將激勵浙傳學子一路向前
—— 浙江傳媒學院官微出品 ——
來源 | 團委 音樂學院
責編 | 趙立英
責審 | 何麗
終審 | 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