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國際電影節紅毯秀霍建華同時拖了三個「楊冪」是怎麼回事
昨天,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霍建華同時拖了三個「楊冪」走紅毯,第一眼驚嘆,第二眼驚悚。兩人主演的電影《逆時營救》中,由於有時空穿越場景,會有三個「楊冪」同框,劇組就安排了真楊冪和兩個戴「人皮面具」的假楊冪同時登場,也果真博到了眼球。
終於長出頭發的霍建華,甚至帥氣地走了兩遍。因為他不僅代表《逆時營救》和楊冪走了一次紅毯,還代表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參展片《明月幾時有》,和周迅走了一次。
Ⅱ 演員張震
中文名:張震
英文名:Chang Chen
生 日:1976-10-14
出生地:台灣台北市
星座:天秤座
籍 貫:浙江
血 型:O型
職 業:演員
身 高:178 cm
體 重:65 kg
張震,著名電影演員,父親張國柱亦為知名電影演員。
張震從13歲主演第一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始,便引起了電影團專業人士和影迷的關注。在該電影,他與父親一同演出。張震那亦正亦邪、成熟中略帶孩子氣的特質,正是時下年輕藝人身上所欠缺的。他曾與女藝人路嘉欣(路嘉怡之妹)相戀六年。後來張震寄了一張明信片與她結束了這段關系。
相關網站
Project House Artist Management澤東官方網站:http://www.projecthouse.net/
張震博客: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chen-1014
張震網路貼吧:http://tieba..com/f?kw=%D5%C5%D5%F0
電影作品
1980年
《三角習題》
導演:宋相如
出演:小健
1986
《暗夜》(Dark Night)
導演:但漢章
出演:黃承德
1991年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導演:楊德昌
出演:小四(張震)
1996年
《麻將》(Mahjong)
導演:楊德昌
出演:香港
1997年
《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導演:王家衛
出演:小張(張宛)
1999年
《卧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導演:李安
出演:羅小虎
2000年
《愛你愛我》(Betelnut Beauty)
導演:林正盛
出演:小風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Flyin Dance)
導演:金國釗
出演:阿泰
2002年
《天下無雙》(Chinese Odyssey)
導演:劉鎮偉
出演:正德皇帝
2003年
《地下鐵》(Subway)
導演:馬偉豪
出演:鍾程
2004年
《2046》
導演:王家衛
出演:cc1966/樂手
《愛神》(Eros)
導演:王家衛
出演:裁縫小張
2005年
《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
導演:侯孝賢
出演:當兵少年/文人/震
《吳清源》(The Go Master)
導演:田壯壯
出演:吳清源
《詭絲》(Silk)
導演:蘇照彬
出演:葉啟東
2007年
《天堂口》(Blood Brothers)
導演:陳奕利
出演:馬克
《呼吸》(窒息情慾)(原名:숨)(Breath)
導演:金基德
出演:張震
《電姬館》(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導演:侯孝賢
出演:軍官
《消失在遠空中》(原名:遠くの空に消えた)(Into The Faraway Sky)
導演:行定勛
出演:史密斯提督
2008年
《深海尋人》(Missing)
導演:徐克
出演:Simon
《停車》(車位)(Parking)
導演:鍾孟宏
出演:陳莫
《赤壁》(Red Cliff)
導演:吳宇森
出演:孫權
2009年
《1949》
導演:吳宇森
《聶隱娘》
導演:侯孝賢
Ⅲ 有關於張震
張震(1973- ) 出生於沈陽,97年3月推出「張震講故事」節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台「張震時間」節目,99年至今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大專院校。
說張震死了,這個消息是N年前一家報社不負責任的報道,早就證明是假消息了!
張震一直是電視台和電台兩面混,不過不講鬼故事了!
2008年12月26日,時值張震從事有聲恐怖故事創作10年之際,張震推出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長篇小說——《失控》,以文字營造驚悚氛圍。昨日,他現身北京新書首發式,謠言不攻自破。
Ⅳ 求綉春刀II:修羅戰場2017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張震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_puqdwENU7Y0cKnEJ7e63Q
Ⅳ 張震:電影之外,只想把自己藏起來
「好像你從來沒有在電影里表演過憤怒?」張震想了好久,最後放棄式的笑笑:「啊,突然被這么一問,真的想不起來了,好像是沒有過,生活里也不怎麼需要憤怒。」
采訪張震前,他會主動打招呼說早上好,整個人溫和又鄭重,聲音和肢體語言都不像其他演員那麼大開大合,但是仔細觀察,又永遠是緊致的。這份緊致來自於他的認真、不懈怠的刻苦,還有對演員這份職業的專注。
兩年前因為《綉春刀2:修羅戰場》采訪他,快結束的時候和他說:「雖然14歲就成名,一直都跟最好的導演合作,拍了非常多的好電影,但我一直覺得屬於你自己最好的那部還沒有出現。期待能夠盡早看到。」
如今,張震的新作品來了。4月9日,其所屬經紀公司公布了他未來的三部作品「沙·宸·暴」——在好萊塢巨制中擁有一席之地、第一次出演電視劇、合作新人導演……然而卻意外收獲了粉絲的不同聲音。
藝人供圖
所以,這一次我們不談他和無數大導演合作的華語電影圈幾乎無人能及的炫目履歷,也不談為每部電影習得的新技能,只是聊聊銀幕之外以及未來的張震。
藝人供圖
就算沒有光,也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張震有一張天生的「銀幕臉」。內斂氣質、緊致肢體,使得他被無數導演青睞,甚至有人說張震演戲憑借的是眼神和骨骼力度,一言不發都可以構成重要角色。對於什麼是銀幕臉,他說一開始接觸表演時有個老師和他說:「站在舞台上面就算沒有光,你也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在他的理解里,「銀幕臉應該是天生的表演氣質和存在感,有一些好演員就算戲不在他們身上也照樣出彩,可能天生就會具備某種條件。」
沒有第二個演員有張震這樣的好機緣,他經歷了最好的導演,在不同電影中幫他塑造了最好的形象。侯孝賢導演說:「大牌導演都喜歡他,就是因為他質地好,非常質朴。」
這些合作讓他不知不覺養成了演員的職業修養准則:挑剔劇本,積極跟導演溝通,信任工作人員,演完戲讓自己盡快走出角色。
在以前的采訪中張震曾說:「我覺得我像黏土,別人要把我捏成什麼樣,就可以是什麼樣」。楊德昌對他極其嚴厲,在現場非常凶,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允許演員修改,甚至對著14歲的張震說「走,我們出去單挑」;王家衛要求他即興表演,讓他演出一首歌的感受;李安拉著他提前幾個月訓練,侯孝賢丟一堆古文資料給他看。每個大導演都有自己的脾氣和風格,而張震總是能應對自如,憑借的就是這種天生具備的條件。
張震的演技和個人氣質成長是附加在港台文化之上的,寄託著導演對當時生活、生命 情感 的感悟,對應時代文化的關鍵詞,他的面孔、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層次的讀解。至於這個角度帥不帥,這個造型是不是足夠時髦,張震不在意,導演們也不在意。
《雪暴》路演時,倪妮說張震是一個不刻意討好觀眾的演員。他有點疑惑,說自己從來都不知道該如何去討好觀眾,他更擅長,在作品中領著觀眾慢慢走。
《雪暴》
「一直想去極端環境體驗一把」
這幾年,張震一直積極與新人導演合作。第一次拿著《綉春刀》劇本見張震之前,導演路陽心裡忐忑:「對我們這樣的團隊來說,他是天上的。」張震看了路陽現場畫的幾場重頭戲的分鏡,就答應了。
《綉春刀2:修羅戰場》劇照
導演崔斯韋曾是電影《瘋狂的賽車》《無人區》《一出好戲》的編劇,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張震看中整個故事架構和王康浩(張震飾)這個人物,劇本來回討論了兩年多,不斷調整。合作中,張震一直鼓勵他:「導演你可以的。」
他一直都想去極端的環境體驗,極熱、極冷、極濕、極干,都想試試看,南北極的旅行計劃了好幾年。這也是選擇出演《雪暴》的原因之一。電影在海拔2800米、零下40℃的長白山實景拍攝,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長白山的封山期,因為太過危險,除了劇組外遊客都禁止登山。
由於現場落雪過厚,每天工作人員都要找履帶軋雪機把拍攝場地的路面軋實,經常遇到攝影機因低溫無法工作而重新拍攝的情況。
出演電影《雪暴》,讓張震體驗了一把如何在「極端天氣下作業」。
張震穿著四層保暖褲貼著8個暖寶寶。「現場特別冷,打鬥跑起來又很熱,但是衣服沒法脫掉,每天都在感受冰火兩重天。」有場戲是張震在雪裡不停地刨雪,雙手馬上被凍到沒知覺,之後好多天還留有麻麻的遲鈍感。
「這樣的環境對表演是有利的,不用想像就有感受。」張震輕描淡寫地說。
新人導演們給了張震更多的可能性,他也幫助他們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生三世宸汐緣》
「演電視劇,只是時機剛剛好」
在那條張震確認主演電視劇《三生三世宸汐緣》的微博下,最贊的回復是「張震如果你被綁架了你就眨眨眼。」第一次演電視劇就是這樣的仙俠題材超級IP,粉絲們都大跌眼鏡,也有人猜測是不是因為之前的作品都是藝術電影,片酬不夠高,張震缺錢了。
2001年F4憑借電視劇《流星花園》人氣爆棚的時候,張震已經拍了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和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在偶像文化盛行的台灣,張震放棄走商業明星路線,被電影大銀幕的光環保護著。15歲就提名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好的導演們為他保駕護航,他對電影始終有著敬畏,而《宸汐緣》卻像他演員生涯中的「岔路」。
《三生三世宸汐緣》劇照
張震自己反倒沒有任何包袱。他一直想嘗試喜劇或者愛情片,上一部喜劇作品《天下無雙》已經隔了很久很久,電視劇劇本也挑來挑去,遇不到合適的。
《三生三世宸汐緣》對他來說就是「剛剛好,時機對了」。比電影更長的拍攝時間和不同的表演方法都給了他新鮮感。他也盡力把人物調整得更有血有肉一點。
華麗的作者電影履歷為曾經的張震自動隔絕了純愛的日常題材,在某種程度上也局限了他的可能性,好像越演越是同一種氣場。或許失望或許負面,但是演員張震的工作,不就是嘗試嗎?
《沙丘》
「小說太長了,我還沒有看完」
「為什麼你們都喜歡喝甜茶?」月初,張震在微博發了一條他在喝茶的照片並這樣配文,宣布正式加盟好萊塢科幻電影《沙丘》,被中國觀眾昵稱為「甜茶」的演員蒂莫西·柴勒梅德,也是主演之一。
小說版《沙丘》完成於1965年,以荒漠的阿拉斯基星為背景,是一部龐大的科幻史詩。作者弗蘭克·赫伯特憑借其獲得了星雲獎和雨果獎。
然而《沙丘》的影視化一直不太順利。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著名導演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就曾嘗試拍攝《沙丘》,由於時長很難被觀眾接受,製作經費巨大,計劃最終擱淺,佐杜洛夫斯基在紀錄片中曾痛苦的抱怨。1984年大衛·芬奇把這部小說搬上了大銀幕,但票房和評論都不甚理想。如今,縱然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沙丘》的拍攝也是巨大的挑戰。
張震與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在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上結識,兩人同為評委。張震很喜歡他的作品《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就問到了《降臨》中飛行物降臨在水面的那場戲的拍攝,維倫紐瓦認真地作了解答,讓張震覺得這是個很有想法也有能力的導演。
張震曾與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右二)一同擔任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委。
「它是一部宮廷科幻小說,但太長了我還沒看完,」提到喜歡的導演和《沙丘》,張震明顯興奮起來,他說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確實改編有難度,但他相信維倫紐瓦。
老派、低調,最重要的是尊重職業
2005年,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有一期是宣傳電影《愛神》。28歲的張震剃著光頭手插口袋,毫不避諱地大談和鞏俐的激情戲還有自己的感情經歷,連一貫行事大膽的小S都有點臉紅。
但是某個時間點之後,張震與女演員與綜藝的距離突然都變得很遠。他一本正經地說我不喜歡跟同一個女演員合作太多次,不然沒有神秘感觀眾會膩。宣傳影片的合照里表情和姿勢總是過於嚴肅,和電影里的愛戀形成強烈反差。《聶隱娘》里他抱胡姬,手肘以上都不碰胡姬的身體。楊冪說終於等到了跟震哥合作的機會特別開心,張震則是淡淡地感慨拍戲繁忙私下交流時間真的不多。
張震解釋那個時間點是「開始對演戲重視,對演員這個職業尊重」。
從小在爸爸劇組長大的張震最初很排斥電影行業,抱怨自己的爸爸為什麼跟別人家爸爸不一樣,經常一兩個月不在家。到14歲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九個月時間被導演楊德昌填鴨式的教怎麼演戲,只有一兩場戲感受到自己在表演。之後他在楊德昌的電影公司打工,考入台北復興高職念美術科,成績平平。
那時候的他沒把工作太當回事兒,只想在劇組跟大家混得熟一點,好像這樣才有安全感。也從沒考慮過要把演戲當成自己的事業。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愛神》(下)之於張震,是其事業上的兩個轉折點。
不止一次張震提到過,真正對演戲這件事開竅,是在跟鞏俐合作《愛神》的時候。他從鞏俐身上看到了一個演員應該具有的實力和真誠,知道怎樣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知道機位打向身體的哪個部分,該給出怎樣最恰當的回應。這讓張震意識到了表演的境界,決心也要成為一名這樣的演員。
這份重視讓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調整自己的狀態上面,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給導演看,不被電影之外的事情打擾。
兩年前《綉春刀2》時采訪他,引用侯孝賢導演開玩笑的話說他是「老派藝人」,他哈哈大笑:「可能接觸電影的時間久了,會有一些。尤其一開始接觸的都是長輩,思想上會老派一點。私底下可能還行。老派給我的最重要的第一印象是,他們對拍電影都挺認真的。」
問到拍攝《雪暴》被凍得不計形象,李光潔開玩笑管他叫雪村老師,張震認真地回答:「可我覺得雪村老師很好,有很好的作品,我很尊重他」,告訴他現在沒有藝人這么回答問題了。張震自己也笑,「可我就是這么覺得。」
離 娛樂 圈退一步,再退一步
作為明星最重要的是什麼?張震想了好久,然後說,是光環和人設吧。
小S早早就說張震根本不適合在生活中出現,沒法想像他怎樣從藝術電影中走出來做生活瑣事。
明星張震戴著光環,生活之內的張震就把自己藏起來,離 娛樂 圈退一步,再退一步。
私底下他喜歡寬松的衣服,買的最多單品是T恤,「要有那種精心打扮又看起來不經意表露出來的帥氣。」
他喜歡玩,喜歡親近大自然,運動、睡覺、打電動。電影節上他認真詢問媒體哪些參展影片最好看,米蘭時裝周他懊惱地「抱怨」時間太緊沒有預約到去看《最後的晚餐》。問他還看不看伊坂幸太郎的推理小說,他笑笑說:「還在看,但是伊坂出書的速度太快了,我看不過來。」
他還是喜歡文藝片,會聊《迦百農(何以為家)》裡面他喜歡的鏡頭,描述得細致生動。時值《復聯4》上映,問他對漫威電影的看法,他想了想說不排斥也不期待吧,這好像更像是一種電影風潮,自己似乎已經過了追隨的年齡。
他也擔心沒有時間再去闖闖,擔心安於現狀,人會變得遲緩。鏡頭前要求他要有絕對的自信,可是也讓他經常有信心全無的時刻,氣自己的慢熱,也後悔自己有時候太固執。
演了三十年電影,身邊的工作人員來來往往,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也不太能夠交到朋友,這讓張震覺得有點傷感。他就增加跟家人的相處時間,也耐心跟自己相處。
問他這些年接戲頻率這么低,是不是錯過了很多好劇本,他點頭:「要說錯過的話,那太多太多了,要協調自己和導演的時間,要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機緣太重要了。但是沒辦法,拍戲就是這樣,不能總想著錯過的事。」
未來怎麼樣?張震說:「試試看吧,我有好奇心。」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Ⅵ 中國電影在國際大型電影節的獲獎情況
太多了,先發最近幾年的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記錄(2005年——2007年)
2005年
《青紅》(大陸)——導演王小帥,高圓圓、秦昊、李濱主演
獲第5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5月)
《淹沒》(大陸)——導演鄢雨、李一凡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2月)
《牛皮》(大陸)——導演劉伽茵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夢游夏威夷》(台灣)——導演徐輔軍,楊佑寧、黃鴻升、張鈞甯、黃泰安主演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獎」(3月)
《桃花燦爛》(大陸)——導演傅華陽
獲第16屆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安徒生榮譽獎」(4月)
《咖啡時光》(台灣)——導演侯孝賢
獲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鬱金香獎」(4月)
《自娛自樂》(大陸)——導演李欣,尊龍、李玟主演
獲第5屆美國好萊塢貝弗利山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生死劫》(大陸)——導演李少紅,財周迅主演
獲第4屆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創辦人獎」(4月)
《2046》(香港,2004)——導演王家衛,梁朝偉、鞏俐、王菲、張震、木村拓哉、董潔、張曼玉主演
獲第49屆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喬帝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2005年5月)
《情人結》(大陸)——導演霍建起,趙薇、陸毅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6月)
《b420》(香港)——導演鄧漢強
獲第19屆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5年7月)
《可可西里》(大陸)——導演陸川,張磊、趙雪螢、亓亮、趙一穗、多布傑主演
獲第27屆美國山嶽電影節最佳敘述片獎(2005年7月)。
《銀飾》(大陸)——導演黃建中,主演孟堯
獲日本SKIP國際數字電影節技術獎(2005年7月)
《長恨歌》(香港)——導演關錦鵬,鄭秀文、梁家輝、胡軍、吳彥祖、蘇岩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交流獎」(9月)
《紅顏》(大陸)——導演李玉,劉誼、黃興饒、李克純、王乙竹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獎CICAE」(9月)
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費比錫國際影評人協會(FIPRESCI)大獎」(10月)
獲比利時根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羅伯特懷思獎」(10月)。
《小站》(台灣)——導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9月)
《日出日落》(大陸)——導演騰文驥
獲第29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9月)
《世界》(大陸)——導演賈樟柯,趙濤、成泰燊主演
獲《藝術論壇》2004年度最佳電影獎
獲第11屆法國維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3月)
獲第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及最佳攝影(3月)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劇本「金荷花獎」(3月)
《孔雀》(大陸)——導演顧長衛,張靜初、呂玉來、馮礫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年2月)
獲第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5月)。
《天邊一朵雲》(台灣)——導演蔡明亮,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獲第38屆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影評人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李康生)(10月)
《好大一對羊》(大陸,2004)——導演劉浩,主演陳聲林、趙大江
獲加拿大維多利亞電影節金獎——最佳故事片獎(2月)
獲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大獎(3月)
《求求你,表揚我》(大陸)——導演黃建新,王志文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6月)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6月)
《十面埋伏》(大陸)——導演張藝謀,劉德華、章子怡、金城武主演
獲第30屆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月)
獲美國國家評論總結獎最佳藝術指導獎(1月)
《背鴨子的男孩》(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6屆日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1月)
《如果·愛》(香港)——導演陳可辛,金城武、周迅、張學友、池珍熙主演
獲美國紐約Queens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
《上學路上》(大陸)——導演方剛亮
獲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盧卡斯獎」(10月)
獲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10月)
獲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象獎」和最佳導演獎(11月)
《我們倆》(大陸)——導演馬儷文(原名:馬曉穎)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金雅琴)(10月)
《泥鰍也是魚》(大陸)——導演楊亞洲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0月)
《沉默的遠山》(大陸)——導演鄭克洪
獲第22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0月)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0月)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10月)
《電影往事》(大陸)——導演小江
獲第13屆德國漢堡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大獎(9月)
《來了》(大陸)——導演胡小釘
獲德國柏林亞太電影節評委獎(9月)
《向日葵》(大陸)——導演張揚, 陳沖、孫海英主演
獲第54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9月)
《斷臂山》(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9月)
獲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12月)
2006年
《看上去很美》(大陸)——導演張元
獲2006年第4屆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獲2006年第56屆德國柏林電影節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獲義大利阿巴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東》(紀錄片,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歐洲紀錄片協會與歐洲藝術協會獎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63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租期》(大陸)——導演路學長
獲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浮生》(大陸)——導演盛志民
獲第59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委會獎
《江城夏日》(大陸)——導演王超
獲第59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瘋狂的石頭》(大陸)——導演寧浩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賴小子》(大陸)——導演韓傑
獲第35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另一半》(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7屆日本東京銀座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1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大獎
獲第28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獎
《芳香之旅》(大陸)——導演章家瑞
獲第30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獎、最佳女主角獎、特別表演獎
《剃頭匠》(大陸)——導演哈斯朝魯
獲第37屆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法國維蘇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單車獎
獲比利時布魯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瑞士黑色電影節青年評論家獎
獲西班牙巴塞羅那亞太電影節大獎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夢游》(紀錄片,大陸)——導演黃文海
獲法國真實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天狗》(大陸)——導演戚健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十三棵泡桐》(大陸)——導演呂樂
獲第19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2007年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獲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落葉歸根》(大陸)——導演張楊
獲第57屆德國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圖雅的婚事》(大陸)——導演王全安
獲第57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亞洲數碼錄像競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