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電影城南舊事的類型

電影城南舊事的類型

發布時間:2023-06-16 15:33:32

豆瓣9.0分神作,38年過去,我們再沒有拍出如此干凈的電影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每當李叔同創作的這首 《送別》 的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人的無限回憶。

很多人評論這首歌: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朴樹曾經在一次表演中,唱到這首歌時痛哭不止,曲未盡,他就已經崩潰。

而讓這首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的,則要歸功於一部38年前的國產老電影。

影片沒有華麗宏大的場面,沒有精美的服裝道具,卻憑借著清新朴實的故事和雋永動人的情節,而成為治癒幾代中國觀眾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視為:

中國影壇最好的詩意電影,沒有之一!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 9.0 ,好於 97 %的劇情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經典電影!

《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影片上映於1983年,由上影廠出品。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 林海音 的同名短篇小說,由第四代大導演 吳貽弓 執導。

影片在當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同時還走出國門成為改革開放最早一批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先後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4年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原著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女孩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細膩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文字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

導演吳貽弓在1981年意外看到了這部小說,當即就被小說所打動,他曾說過:

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

隨即吳貽弓著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分別是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 ,改編的時候,吳導刪去了部分情節。

但即便未能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但影片對於原著的情節忠實度卻非常高。

電影和原著一樣,以小女孩英子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借用她稚嫩又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情冷暖與人間酸楚,雖然英子小小年紀,卻道盡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整部影片不刻意悲傷,也不故作煽情,完全秉持了散文詩一樣的恬淡風格。

二十世紀20年代末的北京城,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

每年秋天開始,往北京運煤的駱駝隊,都要伴著駝鈴聲悠悠地進城又出城。

早晨,城南一條胡同口的水井邊上,附近的積水都凍出了冰碴子。

駝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卸煤。

主人家姓林,有個六歲的女兒叫 英子 ,從小長在胡同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著停在家門口的駱駝,獃獃的表情和大口咀嚼草料的神態。

穿著大紅棉襖的英子也忍不住學起了駱駝的神態來,她問父親:

駱駝為什麼都要掛個鈴鐺?

父親解釋,駱駝怕狼,人給他掛上鈴鐺,狼聽見鈴響,知道有人在保護駱駝,就不敢侵擾。

這自然是大人的說法,可對於人小鬼大的英子來說,經常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駱駝有大大的腳掌,走在沙漠里沒有聲音。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父親對於女兒的想法不置可否,只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好!

在英子家對門不遠,有家惠安館,住在館里的有個叫 秀貞 的姑娘。

她梳著一頭大辮子,每天總是痴痴地倚在門口,嘴裡時不時地喚著「小桂子」的名字,附近的人們都叫她瘋女人。

英子對秀貞產生了好奇,可大人們都不允許她接近秀貞。

尤其家裡的僕人宋媽,每回都告誡英子:

你就不怕惠安館的瘋子?

膽大活潑的英子卻反駁說:

她每回見了我,都對我笑呢!

回家路上,恰好碰到警察「 出紅差 」的隊伍,人們都在圍觀叫好,當熱鬧來看。

英子並不懂這種舊時老北京處決犯人的說法,更不懂為何圍觀的人要拚命叫好。

之後,宋媽帶英子去了附近的油鹽店,店裡的伙計正在難為一個和英子同齡的小姑娘,非要讓小姑娘唱一段小曲兒才把醬賣給她,英子氣不過,主動奪走了醬遞給了她。

後來,英子又見到了女孩在胡同口的水井打水,才知道小姑娘也住在附近,叫 妞兒

英子主動邀請妞兒來自己家玩,可妞兒卻不敢,她害怕英子家對門的瘋女人。

英子回屋又碰上了蹲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大著膽子問:

小桂子是誰?

秀貞帶著英子進屋,指著牆上的年畫娃娃說:

看看我的小桂子長得多胖啊!

秀貞的父親在屋外聽女兒又在說起這些事,當即罵道:

別說了,也不害臊。

英子回家見宋媽和附近賣洋火的老婆子在一起嘀咕,似乎說的就是秀貞的事情。

宋媽看到英子過來就不再言語,可古靈精怪的英子,早就知道大人們在議論秀貞的丑聞。

原來,秀貞曾愛上了一個來城裡讀書的大學生思康,兩人私定終身,可後來這個大學生被抓走,再也沒回來,而秀貞那個時候已經懷有了身孕。

秀貞後來生下了個女兒叫小桂子,家裡覺得丟人就被把孩子丟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打從失去愛人和孩子後,秀貞就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轉年到了春天,天氣暖和起來,英子已經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可她沒事還是經常找附近的妞兒玩耍,有時也會去看看瘋女人秀貞,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得過著。

有時英子會看到一些大學生來家裡找父親交談,母親總勸說父親不要跟那些人來往太深。

可是父親卻說:

那些都是了不起的新青年啊!

母親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哎,聽說惠安館那個瘋子的男人也是……

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住,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

在一旁練字的英子聽著父母的竊竊私語,隱隱約約知道了什麼,但又不太說得明白。

只是覺得,大人們的世界好像總是很神秘。

後來,英子再去惠安館看秀貞,秀貞有時會斷斷續續地回憶起一些片段,並提到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塊青色胎記,還叮囑英子:如果以後看到小桂子,一定要讓她早點回家。

夏天,英子在胡同里玩耍,見到了妞兒和一個帶著胡琴的瘦高男人走在一起。

英子主動打招呼,可妞兒卻被身後的男人催著走離了胡同。

英子知道,男人是妞兒的父親。

見妞兒不理自己,失落的英子走到了惠安館,秀貞見她來,熱情地招呼她。

還用自己養的指甲草加白礬搗碎,給小英子染了紅色的指甲,秀貞一邊塗一邊回憶說:

思康他最喜歡我染的紅指甲……

當晚回到家,妞兒突然來找英子哭訴,妞兒經常父親毒打,以至於渾身都是傷。

英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狠心?

可妞兒卻哭著說,自己並非現在的父母親生的,而是被撿來的。

沒過多久,一個雨夜,妞兒悄悄從家裡跑了出來,她告訴英子,自己忍受不了養父母的毒打,想去找親生父母。

她聽家裡人說,自己是在城門那兒被撿來的。英子猛然想起之前宋媽和賣洋火的婆子的對話,於是又看了妞兒脖子後面,果然有一枚青色胎記——這才確認她就是小桂子。

妞兒不明就裡,英子於是拉著她來到惠安館。

秀貞見到了過來的妞兒,當即抱住她,口中念叨著:

我苦命的小桂子,你終於回來了!

這時,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秀貞於是趕緊給妞兒穿好新衣服,嘴裡說著,咱們得坐八點五十的火車去天津,到天津坐大輪船,一塊找你爸爸去!

收拾完行李,看著眼前的妞兒,秀貞忽然又停下,問眼前的妞兒:

你怎麼不叫我呢,叫我一聲媽。

英子也不理解妞兒到底相信了秀貞是她的母親,還是因為被從未感受過的母愛所感動,居然真的叫了一聲媽,兩人連夜冒著大雨坐上了黃包車離開了胡同。

英子被大雨淋得發燒起來,反應過來時,已經攔不住住秀貞和妞兒,就倒在雨里。

街上的報紙後來報道了一條新聞說: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鐵路附近發生了意外慘死。

當英子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醫生說她因為發燒昏迷了很久,差點急壞了爸媽。

出院以後,英子舉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也進了附近的廠甸小學念書。

她再沒見過秀貞和妞兒,可她總會忍不住想起她們。

一天下午,附近胡同里有三個男孩在踢球,有人把球踢進了附近廢棄院落的草叢里。

傳聞這座宅院鬧鬼,男孩們都不敢進去撿球,只有英子不害怕,主動走進草叢里。

在草叢里,英子意外發現了一隻精巧的自鳴鍾,還有一個銅茶盤。

此時男孩們叫英子趕緊出來,英子就把東西都放回去,也沒顧上找球就跑出了草叢。

回家後,父親和母親交談中提到,胡同口張家遭了賊,被偷走了一座自鳴鍾。

英子聽在心裡,她想起了下午在草叢里見到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對小偷產生好奇的英子又去草叢里找那些東西,結果見到樹下蹲著個人。

英子嚇了一跳,好在男人看來沒有惡意,隨即掏出一個皮球問英子,是來找這個的嗎?

英子接過球,卻又主動大著膽子跟他說話,見他一直蹲在地上就問:

你是來這兒拉屎的吧?

男人倒也不臉紅,聽完哈哈大笑地答應著。

見英子毫無顧忌的和自己說話,天真無邪,於是男人便敞開了心扉,主動跟她攀談起來。

得知英子在廠甸小學念書,男人便興奮地說,自己弟弟也在那兒念書,而且學習很好。

英子對男人產生了好奇,她回到家並沒有告訴父母見到男人的事情。

此時附近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詢問是否遭遇竊賊或是見到可疑人等。

第二天下午放學,英子又主動來到這片草叢,見男人果然蹲在這里,便又交談起來。

這次男人說了很多:

自己弟弟學習好,可自己做哥哥的卻沒本事,沒法供養弟弟上學讀書,我走了這一步,也是沒法子。我媽和弟弟都不知道,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說完不等英子回答,懺悔的男人居然抱頭痛哭起來。

英子其實不懂男人的話,她想安慰男人,只是說:

我不懂……人太多,我分不清。

隨即英子又說:

我們的課文里有一課《我們看海去》,可我沒看過海,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

男人聽完卻似乎想通了,他收起淚水回答英子: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

隔天放學後,英子又見到警察出紅差的隊伍,抓的都是一些年輕大學生。

回到家,母親又在嘮叨父親:

今個兒又在槍斃學生了,你還招他們,怪嚇人的,讓人看見怎麼辦?

父親只說母親不懂,之後英子又常常見到父親悄悄掏錢給那些來家裡的大學生。

後來,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課堂上學生們唱起了一首《送別》。

英子偶然發現,那個得了第一名的學生的哥哥就是那天草叢里見到的男人。

英子發自內心地替男人感到高興。

不久後,廢棄宅院來了很多警察,街坊們都在傳說,便衣抓到了盜竊的小偷。

聽說抓到了小偷,英子很擔心草叢男人,於是趕緊出門去看,結果看到了警察剛好押著男人從胡同口路過。

男人回頭看了英子一眼,面帶微笑,可英子看了內心卻說不出的難過。

他的眼睛裡止不住淚水,因為她知道, 自己又一次失去了剛認識不久朋友 。

轉眼又到秋天,英子的父親突然罹患重病,經常往來於家裡和醫院之間。

宋媽也讓英子代筆寫了一封家書,說自己一切安好,但是很想念兒子小栓子,希望讓鄉下的丈夫馮大明能夠帶著孩子來城裡一趟。

可後來有一天放學,英子見到宋媽哭得很傷心,問了母親才得知真相。

原來,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狠心賣給別人。

宋媽心痛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只有默默地哭泣,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很多歲。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很早,父親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必須長期住在醫院里。

英子放學後,帶著成績單來醫院里看望父親,想讓父親高興高興。

因為自從父親住院以後,母親一直不讓英子來醫院,說是父親的肺病會傳染。

可英子還是忍不住想念父親,於是私自來醫院看望,

病床上的父親很憔悴,他回憶起自己上次打了英子的事情,於是就問女兒還記得嗎?

英子回答:「 父親打得好疼,想忘也忘不掉。

父親愧疚地問:「 還恨爸爸嗎?

英子懂事地回答:「 不恨。

轉年秋天,在楓葉飄落的時節,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英子一家人。

母親要帶著一家人離開北京,臨行前,一家人在父親的墳前告別,久久不願離去。

之後,宋媽也告別林家獨自回到了老家,成了又一個消失在英子生命里的過客。

英子和母親、弟弟一起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只有英子獨自向後張望著。

她想再多看一眼,因為她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南。

她想記住這里的一切,記住那裡的所有人,記住這兒的秋天,記住這兒的離別……

作為一部拍攝於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城南舊事》沒有採用常規的故事片結構,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導演只是非常細致地勾勒了舊 社會 老北京一座胡同里的瑣碎日常生活, 故事看似普通平淡,卻用詩意的影像於無聲處展現了紛繁復雜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整個故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來審視復雜的成人世界,善良女子秀貞的失孤、為了供養弟弟讀書的小偷的被捕、淳樸勤勞的女傭宋媽的家庭慘劇、一生純良和善待人的父親的病逝,乃至於電影僅僅只是側面刻畫和鋪墊的學生運動與 社會 激盪變革,如此多的故事線索,為影片填充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略帶感傷的講述回憶的散文詩,在抒情與回憶當中折射當時整個 社會 的人情百態。 生於書香門第的英子雖然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告別與失去;當小小年紀的她,開始被迫理解身邊那些過去不懂的事情之後,成長的殘酷代價讓英子一夜長大,童年也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不斷地經歷失去與離別,而這正是影片最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英子的扮演者 沈潔 ,是導演吳貽弓意外發現的小演員,出演電影時年僅10歲。電影播出後,不少觀眾稱沈潔是「 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 」。

就連原著作者林海音也盛贊說:「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子 」。

說到這里,再來說點題外話,《城南舊事》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但其實影片拍攝時並未取得版權。一直到後來,林海音的兒子夏祖焯先生來到大陸,得知母親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他只象徵性地拿了一美元稿酬,之後電影被引進台灣上映。

1991年,林海音先生來大陸訪問,才特意見了當年電影的主創人員,並感謝他們將自己的小說給還原在銀幕上,由此傳為一段佳話。

電影另一大成功的地方,無疑是片中所呈現的濃濃煙火氣。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 北京城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所有的場景在蕭條陳舊中卻帶著一種明媚暖意,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據說電影最初的投資只有29萬,但劇組為了還原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於是採用棚拍搭景的方式,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們按照1:1的規模實景搭出來的。

外景搭好後,導演吳貽弓卻不著急開機拍攝,反而等了好長時間才開拍,目的就是要等這個再造出來的「北京」慢慢變老。果然, 幾個月過後,當屋檐上的草籽變成了幾撮隨風搖曳的野草,當落寞院子里的假樹樁經風吹雨打後有了舊的模樣時,林海音筆下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以致當年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後還以為這部影片是在北京拍攝的。

由於前後籌周期過長,電影拍攝過程中一再超支,由原定的預算翻了一倍,成本達到了57萬。但也正是當時的電影人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造就了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遺憾的是——

在如今商業至上的華語電影市場,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如此純粹干凈的電影了!

② 什麼是電影的風格,電影都有哪些不同的風格類型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各國的電影有不同,不同的導演拍成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而這就是因為電影風格不同帶來的不同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就是電影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電影風格是通過電影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較穩定、較深刻,能夠本質地反映時代、民族和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特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和外部印記。

而今,我們不斷地湧出更加標新立異的導演,顯示出影片的多樣性,各種導演紛紛登上銀屏的舞台,整個電影行業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每一部影片,都是將其主題內容與風格類型相統一,相輔相成,讓影片的效果更加突出。

③ 我想看電影,要看經典點,誰能介紹點啊,越多越好。

50部一生不得不看的經典電影

1.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國)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國)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美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1941)(美國)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野睜布蘭卡 Casablanca(1942)(美國)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頌蔽歲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國)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並仿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國)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Rear Window(1954)(美國)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Ben-Hur(1959)(美國)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國)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國)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Star Wars (1977)(美國)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國)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Hibiscus Town(1984)(中國)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國)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Dekalog (1989)(波蘭)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國台灣)
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戀) Ghost (1990)(美國)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國)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國/英國/越南)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國)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國台灣)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28.霸王別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國/香港)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國)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0.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1994)(美國)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特技電影的典範
大陸市場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

31.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美國)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2.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國)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33.鋼琴課(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
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國)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國)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國)
動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巔峰之作

37.這個殺手不太冷(終極追殺令/殺手萊昂/殺手裡昂) Léon (1994)(法國/美國)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國)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國)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0.廊橋遺夢(麥迪遜之橋)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國)
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41.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英國)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42.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美國)
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麗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義大利)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4.中央車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國)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45.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國)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搏擊俱樂部(搏擊會) Fight Club (1999)(德國/美國)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47.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國/泰國)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灣/日本)
一部高水準的社會學寶典
世界現狀的縮影,充滿迷人的奧秘與美感
在冷靜觀世之餘不乏對人的關懷與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朴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贊美詩

50.千與千尋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贖的英雄史詩
重新審視人類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與自然的對決中探尋世人活著的力量和理由

④ 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項的影片(所有類型都包括)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1934年)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中華女兒》(1950年)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教片是《淡水養魚》(1954年)
中國第一部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大獎的故事片是《城南舊事》(1982年上影廠出品)
中國大陸第一部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的影片是《人生》(1984年西影廠出品)
中國第一次舉辦國際競賽性電影節是1988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我國美術片《山水情》獲大獎
首部在競賽性國際A級電影節上榮獲大獎的中國電影是《紅高粱》(1988年,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閱讀全文

與電影城南舊事的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里很多周星馳電影音樂 瀏覽:996
推理電影推薦古代 瀏覽:401
電影之美國惡霸 瀏覽:958
童話故事電影有哪些灰姑娘 瀏覽:57
蘋果電影怎麼導出到電腦上嗎 瀏覽:830
電影黑白記憶哪裡可以下載 瀏覽:11
電影碰上愛情 瀏覽:324
我的女兒韓國電影 瀏覽:700
鳥人電影2015 瀏覽:53
潛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6
周星馳經典電影人物頭像 瀏覽:414
如何評價羅馬假日電影 瀏覽:573
韓國電影李彩覃 瀏覽:909
日本電影菲律賓 瀏覽:257
美國蟲災電影推薦 瀏覽:421
國產女同電影2017 瀏覽:438
星願電影日文插曲 瀏覽:701
5D和7D和9D電影哪個好 瀏覽:598
電影人潮洶涌如何 瀏覽:454
美國四個字電影名字大全2015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