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啟動時間。
2018年4月15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發布的消息中可知,一年一度的國際影視文化產晌瞎業盛事電影節電影市場啟動時間是2018年4月15日。電影節是世界各國電影悄逗藝術和技宴運空術成就展覽的盛會。
『貳』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陣容有哪些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一個月後開幕。電影節舉辦方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名單以及備受影迷關注的展映板塊第一批片單。
此外,在「系列饕餮」單元,精彩刺激的《x戰警》和《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也將跟觀眾見面。據悉,觀眾可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購買預售票提前鎖定關注電影。網路開票時間為4月1日,而線下銷售時間則為4月4日。
『叄』 影視編導藝考文藝常識要點有哪些
歷年編導藝考出現頻率最多的幾個考點,僅供參考
01、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他們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因此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中國導演最輝煌的一代。
02、電影長鏡頭
電影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說的。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鏡頭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
03、新現實主義電影
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產物,它反映了進步的電影工作者致力於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新現實主義歷史,一般從1945年R.羅西里尼拍出《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卻早在戰爭時期便已開始,並且淵源還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義大利真實主義文學。新現實主義追求的是生活真實,要求表現義大利人民飽經戰爭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難,譴責社會中的不公。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鼎盛時期,它們的共同特點在於滿懷激情地揭露法西斯主義,鞭撻社會的不公正現象,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主張勞動群眾的社會團結。他們作品的基本特徵表現為人道主義思想,他們的創作原則是忠實地反映歷史真實和現實的生活真實。為了加強真實感,新現實主義電影時常邀請非職業演員來飾演角色,影片中人物的對白也常使用地區方言。但是他們也有弱點,那就是雖然尖銳地提出了問題,卻不能提出問題的根源,找不到解決辦法,因而不免流露出小資產階級的哀傷情調。
04、電視欄目
電視欄目是把一些或一組題材內容、性質、功能目的,或形態相近的小節目納入一個定期定時長的某時段中播出,並將這一定期、定時長播出的某時段冠以名稱,這一冠名播出時段的節目我們習慣於稱為電視欄目。電視欄目是電視台每天播出的相對獨立的信息單元,主要是單個節目的組合,是按照一定內容編排布局的完整表現形式。它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播出時間、固定的欄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內容,來吸引人們的視線,給人們帶來信息知識、享受、歡樂和興趣。
05、蒙太奇
是法語Montage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現在是影視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
06、聲畫對位
借用在電影電視上,就是指鏡頭畫面與聲音對列,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畫對列的結構形式是聲音和畫面組合關系的一種升華飛躍。它使聲音和畫面不再互為依附,重復表現同一事物,而能各自發揮作用,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聲畫對位重印互補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07、法國新浪潮電影
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
08、畫外音
畫外音是聲音的畫外運用,是聲音作為獨立的藝術元素的突出表現。畫外音的主要美學特徵,在於它突破了鏡頭的限制,打破了畫幅四框的界限,把電影的表現空間擴展到鏡頭和畫面之外。它以聲音代替形像,以無形表現有形,豐富了畫面內容,加強了藝術力量。它與畫面內的形像和聲音互相補充、互相襯托,造成種種蒙太奇效果。畫外音能夠造成真實的聲音環境,烘托和渲染氣氛,給場景以真實感。為強調、說明電影畫面的某種意義而出現的解說與旁白,也可稱為畫外音。
09、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這一名稱是由1874年該派作者舉行畫展時,批評家對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畫作出的嘲笑而來。該派反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和氛圍的創作方法,主張根據太陽光譜所呈現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一反過去宗教神話等主題內容和墨守成規的灰褐色調,使歐洲繪畫出現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對繪畫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響。代表畫家有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阿、文森特·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10、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填詞。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肆』 有一個校園電影里要唱紅日。那是什麼電影那麻煩各位說一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趙薇的處女作,也是其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影片改編自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由香港導演關錦鵬擔任監制,內地編劇李檣改編劇本,海峽兩岸演員趙又廷、韓庚、楊子姍、江疏影、張瑤、劉雅瑟、包貝爾、鄭愷、黃明、王嘉佳、佟麗婭等主演,[1]王菲演唱主題曲《致青春》,於2013年4月26日全國公映。內地最終票房為7.2億。2014年9月13日於日本上映。
《致青春》在2013年上映至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好評不斷,相繼在第二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26th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世界焦點」單元;第五十七屆倫敦電影節(57th BFI London Film Festival)「愛情」單元;第八屆荷蘭萊頓國際電影節(Leid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3)「膠片中國」單元;第二十四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24th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亞洲印象」單元等A類以及其他大型國際電影節展映;
同時該片獲得華語五大最高電影獎項;第34屆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29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第32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第15屆華表獎優秀青年創作等等嘉獎,以及入圍亞太影展競賽單位和亞洲電影大獎等等主流獎項。2014年趙薇再度收獲百花獎最佳導演獎,李檣也憑借該片拿下百花最佳編劇獎。在2014年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新焦點單元,趙薇獲得焦點導演,鄭愷江疏影獲得焦點演員。
『伍』 文學藝術常識和文藝常識一樣嗎
不一樣
文學藝術嘗試是說
文學藝術基礎常識
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是法國著名電影創始人喬治·梅里愛在1902年拍攝的科學幻想片《月球旅行記》。
世界上最早將位置不變的電影攝影機改成能移動,且能拍攝自由的是美國電影
導演格里菲斯。世界第一部有聲片是1927年誕生的《爵士歌王》;世界第一部彩色片是1935年的《浮華世界》。
布萊頓學派開啟了美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機構頒發的,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的最大獎項金棕櫚獎。美國著名的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代表作有《蝴蝶夢》《後窗》等。
《亂世佳人》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費·雯麗,《羅馬假日》女人公的扮演者是奧黛麗·赫本。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電影節是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於1923年首次舉辦。
《偷自行車的人》和《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是20世紀40年代末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的代表性作品。
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侖·雷乃,代表作是《廣島之戀》。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節大獎的影片是《羅生門》,導演黑澤明。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定軍山》,由譚鑫培主演。我國第一部有聲片是《歌女紅牡丹》。
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攝制的《難夫難妻》,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是《漁光曲》,導演蔡楚生,它於1935年2月在莫斯科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我國第一部長動畫片是《鐵扇公主》。
新中國第一部國產故事片是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反映工人生活的《橋》。
新中國第一個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電影《趙一曼》中的主演石聯星。
我國第一部寬銀幕彩色故事片是1959年由李準的編劇,沈源導演的《老兵新傳》。們國和外國和拍的第一部故事片是《風箏》。
趙丹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是《烈火中永生》。
獲第一屆百花獎的影片是《紅色娘子軍》,最佳男女主角分別是崔嵬和祝希娟;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的影片是《李雙雙》,最佳男女主角是張良和張瑞芳。
我國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和活動家夏衍在新中國成立後曾改編創作的電影劇本有《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
影片《城南舊事》在1982年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該片是根據我國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說該編的,由吳貽弓導演。獲第三屆至第六屆百花獎的影片分別為:第三屆(1980)的是《淚痕》《吉鴻昌》《小花》;第四屆(1981)的是《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第五屆(1982)的是《喜盈門》《鄉情》《白蛇傳》;第六屆(1983)《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電影《天雲山傳奇》《芙蓉鎮》的導演是謝晉,他獨特的電影敘事模式被稱為「謝晉模式」。
1983年冬,張君釗導演的影片《一個和八個》成為第五代導演電影時代開始的宣言書。
影片及導演:《青春之歌》崔嵬;《林家鋪子》水華;《早春二月》謝鐵驪;《小城之春》費穆;《黃土地》陳凱歌;《黑炮事件》黃建新;《人鬼情》黃蜀芹。影片《早春二月》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烈火中永生》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小說《紅岩》改編;《牧馬人》根據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秋菊打官司》根據陳源斌小說《萬家訴訟》改編。
中國目前的電影製片廠有: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等。1920年11月2日,美國匹茲堡的KDKA 廣播電台正式開播,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廣播電台。1922年,美國的BBC英國廣播公司建立,並開始播出廣播節目。
1936年起播出電視節目,成為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台。1926年10月1日,劉瀚創辦哈爾濱廣播電台,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電台開播,這是中國第一座民營電台。
1928年8月1日,陳果夫等人在南京創辦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即中央台,這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的廣播電台。
1946年遷到台北後改為中國廣播公司。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座國家級的廣播電台,1949年12月5日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我國最早的電台為1958年成立的北京電視台,現為中央電視台,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台。我國第一部室內電視劇是《渴望》。
我國第一部直播電視劇是1958年播出的《一口菜餅子》。
山東電視台曾於1982年、1983、1984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連續劇一等獎,它們是《武松》《高山下的花環》《今夜有暴風雪》
。
我國許多名作被該為同名電視劇,如老舍的《四世同堂》,錢鍾書的《圍城》。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曾出現一批反映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生活的電視劇,如《蹉跎歲月》《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等。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其存詩305首,「六義」是指「風、雅、頌、賦、比、興」。
屈原創造的新詩體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它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和理論獲得了空前的成就,主要論著有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
「竟陵八友」指南朝齊文學家沈約、謝眺、王融、蕭琛、范雲、任肪、陸錘、蕭衍,他們均曾在竟陵王門下。晉代著名的「竹林七賢」指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魏晉南北朝小說的代表作品有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歷史上的「建安七子」是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王字旁)、應揚(王字旁)、劉楨。我國的樂府雙壁指《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我國古代的「班馬」(史班)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和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他們的著作分別是《漢書》和《史記》。漢代末期的建安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有孟浩然,王維;邊塞詩派代
表人物是高適,岑參。李白的詩歌為浪漫主義風格,而杜甫的為現實主義創作風格。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倡導中唐新樂府運動,主張文學應該遵循「為
時」「為事」的創作原則。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宋代話本分為小說、講史、講經和說渾話等四類。元曲可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主要形式,代表為:關漢卿的《不伏老》、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
南洪北孔指洪升和孔尚任,代表作分別為《長生殿》和《桃花扇》。元雜劇中的四大悲劇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和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被喻為「雪裡梅花」。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和鄭光祖的《倩女幽魂》。
我國第一部文人獨創的以描寫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是《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
小說作者和作品: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
我國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jian)人的《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和曾樸的《孽海花》。
我國第一部顯示新文學運動的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聞一多是傑出的愛國詩人,有詩集《紅燭》《死水》,他和徐志摩都曾是新月派的詩人。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家》《春》《秋》,愛情三部曲指《霧》《雨》《電》。洪深的農村三部曲指《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
茅盾的「蝕」三部曲指《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指《春蠶》《秋收》《殘冬》。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榮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和二等獎。作者及詩歌:賀敬之的《雷鋒之歌》,郭小川的《團泊窪的秋天》,聞捷的《吐魯番情歌》。梁斌的農民三部曲指《紅旗譜》《播火記》和《烽火圖》。葉君健的「土地」三部曲指《火花》《自由》和《曙光》。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詩集。郁達夫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代表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葉聖陶的《倪煥之》。《駱駝祥子》老舍,《子夜》《林家鋪子》茅盾,《邊城》沈從文。《子夜》的主人公是中華民族資本家吳蓀甫。20世紀40年代有「南玲北梅」之稱的是中國女作家張愛玲和梅娘。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出現了新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首次高峰,代表作品有梁斌的《紅旗譜》柳青的《創業史》曲波的《林海雪原》和楊沫的《青春之歌》等。「兩結合」的創作方法指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的結合。粉碎四人幫後,吹出新時期文學第一聲號角的是劉心武的《班主任》,其中最有力的呼聲是曾經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就喊出過的「救救孩子」。首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是《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東方》《李自成》(第二卷)《將軍吟》《冬天裡的春天》《芙蓉鎮》《鍾鼓樓》《白鹿原》。魯迅《傷逝》中的女主人公是子君。王蒙創作了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蝴蝶夢》。
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詩,如藏族的《格薩爾王》蒙古族的《嘎達梅林》壯族的《阿詩瑪》等。50年的文壇上的三大散文家是楊朔,秦牧和劉白羽。朦朧派的代表人物有北島,顧城,舒婷,江河等人。
新感覺派是現代文學史上唯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劉吶鷗,穆時英和施蜇存。有「中世紀史詩」之稱的《神曲》為義大利作家但丁所著,主要分為《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著名寓言作品。
《偽君子》的主人公是達爾杜夫,其性格特徵是追求美色和虛偽。德國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家是歌德和習勒,代表作品分別是《浮士德》和《陰謀與愛情》。喀西莫多是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雨果的另一部偉大的作品是《悲慘世界》。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的文學家,代表作品是《人間喜劇》。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其作品還有《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等。《死魂靈》和《欽差大臣》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法國的福樓拜,《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是英國的哈代。「現代戲劇之父」是挪威戲劇家易仆生,代表作是《玩偶之家》。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左拉。美國「迷茫的一代」的代表是海明威,代表作《永別了,武器》《太陽照常升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老人與海》。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是《變形記》《城堡》。《荒原》的作者是美國的艾略特,《喧囂與騷動》的作者是福克納。外國「意識流」小說的代表有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
世界四大吝嗇鬼指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莫里哀《吝嗇鬼》中的阿巴貢和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俄國無產階級的創始人是高爾基,代表作是《母親》。另一著名無產階級文學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曾激勵了許多革命青年。
現代主義文學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流行的一個國際性文學思潮,它主要包括象徵主義,未來主義,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和超現實主義等六個流派。世界著名的象徵主義詩人有法國的波德萊爾和美國的艾略特等,代表作品分別
是《惡之花》和《荒原》。
『陸』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市場啟動時間
2018年4月15日。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招展,作為一年一度行滲談的國際影視文化產業盛事,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2018年4月15日盛大開幕。活動首日便迎喊或來人流高峰,知名電影人齊聚檔碰北京國際飯店,業內交流合作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