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還記得嗎是什麼電影
幾十年前,在全托幼兒園,只有禮拜六下午被家長接回家。禮拜一早上回幼兒園。一天晚飯前,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晚飯後帶大家去看電影。
一人帶個小凳子,坐在大禮堂里,那時候少有現在這么標準的電影院。記憶中第一部電影是紀錄片,原子彈爆炸,那時候不識字呀,後來才知道紀錄片叫《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接著放的是電影《地道戰》。
還別說,從看電影的記憶開始,就和尖端武器、戰爭掛上了鉤。幾十年以來,一直就喜歡看戰爭片。那以前太小了,肯定和大人看過電影,都是什麼電影,完全不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在電影院睡過去的,經常都是迷迷糊糊被大人抱回家,接著睡。
那個年代,能看的國產電影就是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以及鐵道衛士、英雄兒女等抗美援朝的電影。經常看的是新聞簡報,正片前加演,最多一次連看了三輯新聞簡報,記得都不長。都是國內外重要新聞,相當於現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不過,至少都是一個月左右的事情了。
現在,每天在手機上參加《學習強國》的學習,偶爾看一些老電影的片段,裡面可有不少美好的記憶,主要還是掙點學分。
英雄兒女。
謝謝,誠邀!
《玻璃老人》。
那時我還小,還不會走路。
滿大雜院都在傳,今天晚上放電影!
什麼電影?
《玻璃老人》。
很讓人好奇的片名。
今天才網路到,這是一部譯製片,蘇聯電影。
但是網路到的內容三言兩語,語焉不詳——大概這部電影太遙遠太古老。
當時我父母都在外工作,我姑婆和姑母照料我,她們整天奴僕一樣勞動,晚飯後還在家族的廳房裡義務掃盲,教居委會里的文盲認字。
深夜了,她們還在做鞋、織毛衣……,記得這樣夜裡趕活當時被稱為「熬夜」。
她們鄙棄享樂,從不做生,不愛湊熱鬧,所以看戲看電影她們是不去的,卻給我訂了兒童畫報《小朋友》,還常常應鄰居請求,放下手頭正忙的事,給他們朗讀連環畫。
由於《玻璃老人》這片名太吸引人,我吵著要看。
姑婆和姑母輪流背著我,走到離我家很遠的鎮子南端河街西頭的東皇宮——那時鎮上九宮十八廟,僅這河街上,東皇宮旁邊是南華宮,南華宮旁邊是萬壽宮,再往河的下遊走,距萬壽宮約五十米是天後宮,距天後宮二十米是禹王宮。
只記得人很多,光線昏暗,窄窄的銀幕上光影在閃。
姑婆和姑母為了讓我看得清楚,輪流把我扛在肩上,雙手扶著我——現在想來,我倒是騎在她們肩上,如同坐椅子,她們為了我的舒適安全和看好電影,堅持那麼長的時間,卻一定很難受!
那時看電影沒有座位,都站著,直到三十年後有了電影院。那電影院就是原來的禹王宮。
也有抬凳子去的,要早早去佔位置並且一直守到放電影,前面凳子比你高,你就還得站著,人群密密麻麻,最後面的還得站在凳子上看。大家都雙眼越過前面重重疊疊的人頭,一直用翹首盼望的姿勢看那用16毫米電影放映機放映電影的窄銀幕,中途要耐心等待放映員換片。有人怕擠,在銀幕後面看。
而今電影院卻被人買了又暫時沒有修建,長滿樹和草,又被人開墾,種滿莊稼。
曾經放過電影的,還有天後宮——現在是稅務所職工宿舍;還有大操壩——古代士兵操練的地方和處決犯人的地方,後來是醬園廠,現在是幼兒園和小區。
記得萬壽宮、天後宮、禹王宮本來就有很氣派的木建築的戲台。天後宮戲台前面是石板地壩,地壩後面是一級級寬闊石梯,地壩兩邊樓上還有包廂,所以在天後宮放電影、演戲的時間最久,大概三十年。那些宮的戲台前面,也許原來是有座位的吧?
聽說要打造古鎮,要恢復九宮十八廟,很盼望。
(配圖為現在種滿莊稼的電影院——禹王宮)
第一次看電影,是在老家的鄰村場院前,看過一部名字叫《苦菜花》的黑白片,那個小女孩飢餓的眼神至今還留在我的印象中。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影視剪輯,在這里我想簡單的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第一次觀看的電影,那就是
《背起爸爸上學》
真正人生第一部看的電影!
記得那是小學一年級,當時是學校在操場上用老式的放映機放的電影,然後組織
全校的師生一起觀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電影里一個畫面,老父親供不起家裡的一兒一女讀書,轉動取水的瓢來決定,水瓢把手指到誰誰就去上學。
很久沒有在看這部電影了,甚至連名字都記不得了,後來在網上找了找這部片子還真有,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學》,裡面居然還有張嘉譯
這個樣子的......
影片以甘肅慶陽中學生李勇的真實事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一日,石娃上學路過馬蓮河,河水因暴雨漲起,淹沒了自己的同學,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課3天,被父親打了一頓,後來父親送他去學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卻哭了,所以父親將他背過了河,一路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石娃上初中後,姐姐為給家中節省開支,不得不早早出嫁,並從男方出的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供弟弟上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化學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電影里的那種貧窮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就是現在我想起來整個基調都是悲涼的。吃不上飯但還是非渴望學習,要好好學習才能有出路。這是時代的烙印,90後應該都是聽著這些規勸和教育長大的。看到這張圖片,還是想流淚......
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裡面有句台詞「平安無事啊」讓我記了五十年。
第一次看電影至今難忘。我大概6、7歲,是個白天,我們大隊中學教室放電影。當時教室外面已經圍了很多人,爸爸抱著我穿過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檯上,我一隻手摟著他的脖子,一隻手扶著牆,趴著窗戶玻璃,透過沒遮嚴的窗簾,裡面有點暗,跟看大戲似的,也擠滿了人,教室前面掛著的大銀幕上,人影動來動去,喇叭里傳出人影說話的聲音,帶著音樂《對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那時小,不知道是什麼電影,後來我長大些了,村裡白事放露天電影,聽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淚汪汪,我才知道電影的名字《媽媽再愛我一次》。
《碧空中的雄鷹》是我兒時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包蘭路上的鋼鐵戰士》是第二部。這兩部電影,就現代人來說,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記得住這兩部電影。看過這兩部電影之後,沒聽說也沒有再看過這兩部電影。看這兩部電影的電影院是:沈陽市和平區沙山街的沈鐵俱樂部。
我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共和國唯一一部由周總理親自導演的舞台大劇。
② 如何做好電影院的消防預案
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是為了在單位面臨突發火災事故時,能夠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針對火勢實施有組織的控制和撲救,避免火災現場的慌亂無序,防止貽誤戰機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通過預案的制定和演練,還能發現和整改一般消防安全檢查不易發現的安全隱患,進一步提高單位消防安全系數。 預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單位基本情況、滅火和應急疏散行動方案、滅火和應急疏散計劃圖等。 制定預案應遵循以下基本步驟:成立預案編制小組→搜集整理與滅火和應急疏散相關的信息資料→具體編制預案→實地演練→進一步修訂→制定發布→定期演練和修訂。 一、制定預案的依據 1.法規、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地方消防法規、本單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觀依據。單位的基本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情況。 3.主觀依據。員工的文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質和防火滅火技能。 二、預案制定、演練和實施的職責 單位應當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歸口管理職能部門及專(兼)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在預案制定、演練和實施等工作環節上的職責。 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牽頭成立預案編制小組,組織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建立和保持應急准備狀態,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演練,根據演練情況及時對預案進行審查和修訂。 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組織員工學習掌握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組織預案的實施和演練,以確保具有充足的應急反應能力。 消防安全歸口管理職能部門及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在消防安全責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領導下具體開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值班領導、義務消防隊員應熟悉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基本內容和應急程序,並能夠熟練運用。 所有員工都有執行本預案中明確的相關職責的義務。單位的每一名員工都應當熟悉預案中的相關內容,清楚在單位發生火災時應履行的職責,知道自身在單位整體應急預案體系中所處的環節、應採取的行動及應發揮的作用。 三、需要掌握的單位基本情況 單位基本情況應當包括:單位基本概況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情況,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情況,義務消防隊人員及裝備配備情況。 單位應當將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以及對消防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部位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通過明確重點部位並分析其火災危險,指導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定和演練。 四、設置應急組織機構,明確相關職責 組織機構是為完成救援任務、實現事故應急救援目標而設置的,它是使各種職能得到落實的工具,組織機構的設置應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遵循歸口管理、統一指揮、講究效率、責權對等和靈活機動的原則。筆者認為,單位應設置以下機構: 1.應急指揮部 確定總指揮、副總指揮及成員。 指揮部職責:指揮協調各職能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工作,迅速引導人員疏散,及時控制和撲救初起火災;協調配合公安消防隊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有消防控制中心的單位,應急指揮部的位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2.義務消防隊(滅火行動組) 確定隊長、副隊長及隊員。 義務消防隊職責:現場滅火、搶救被困人員。 義務消防隊可進一步細分為滅火器滅火小組、水槍滅火小組、防火卷簾控制小組、物資疏散小組、搶險堵漏小組等。 3.疏散引導組 確定組長、副組長及成員。 疏散引導組職責:引導人員疏散自救,確保人員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錯的地點安排專人值守,其餘人員分片搜索未及時疏散的人員,並將其疏散至安全區域。 公眾聚集場所單位應把引導疏散作為應急預案制定和演練的重點,加強疏散引導組的力量配備。 4.安全防護救護組 確定組長、副組長及成員。 安全防護救護組職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並視情轉送醫療機構。 5.火災現場警戒組 確定組長、副組長及成員。 火災現場警戒組職責:控制各出口,無關人員只許出不許進,火災撲滅後,保護現場。 6.後勤保障組 確定組長、副組長及成員。 後勤保障組職責:負責通信聯絡、車輛調配、道路暢通、供電控制、水源保障。 7.機動組 確定組長、副組長及成員。 機動組職責:受指揮部的指揮,負責增援行動。 總之,單位應當根據單位的組織形式、管理模式以及行業特點、規模大小、人員素質等實際情況設置應急機構,明確人員和職責,並配備相應的設施、器材裝備。 五、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行動方案 假定各重點部位發生火災,針對預想火情,按照火災處置程序,逐一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是應急預案的最重要的部分,必須具體到每一位參加行動的人員。 1.火情預想 火情預想即對單位可能發生火災作出的有根據、符合實際的設想,是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行動方案的重要依據。其內容如下: (1) 重點部位,主要起火點。同一重點部位,可假設多個起火點。 (2)起火物品及蔓延條件,燃燒面積(范圍)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如可燃液體的燃燒、壓力容器的爆炸,結構的倒塌,人員傷亡、被困情況等),以及火情發展變化趨勢,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等。 (4)區分白天和夜間、營業期間和非營業期間。 火情預想,要在調查研究、科學計劃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根據火災特點,參考類似案例,使之切合實際,有較強的針對性,防止主觀臆斷。火情預想還要通盤考慮,各種情況要互相聯系,使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火災處置一般程序 火災處置一般程序是滅火和應急疏散行動方案的形式要件。 (1)報警:以快捷方便為原則,確定發現火災後的報警方式。如口頭報警、有線報警、無線報警等,報警的對象為「119」火警台(「三台合一」的地區為「110」指揮中心)、單位值班領導、消控中心等。 (2)接警:值班領導、消控中心接警後,立即通知指揮部、各職能小組和義務消防隊,啟動應急預案。 (3)處置:指揮部、各行動小組和義務消防隊迅速集結,按照職責分工,進入相應位置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六、滅火和應急疏散計劃圖 計劃圖有助於指揮部在救援過程中對各小組的指揮和對事故的控制,應當力求詳細准確、直觀明了。 總平面圖:標明建築總平面布局、防火間距、消防車道、消防水源以及與鄰近單位的關系等。 各層平面圖:標明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滅火器材配置。 消防設施圖:標明各類消防設施。 滅火進攻圖:標明義務消防隊人員部署情況,進攻和撤退的路線,撲救假定火情可利用的消防設施、器材。 疏散路線圖:以防火分區為基本單位,標明疏散引導組人員(現場工作人員)部署情況、搜索區域分片情況和各部位人員疏散路線。 七、預案的檢驗 預案編制後必須經過實地演練的檢驗方可確定。基本的檢驗標準是能否實現制定預案的要達到的目的,即統一指揮,緊張有序,措施到位,效果良好。 公眾聚集場所單位檢驗預案要納入安全疏散時間的概念。安全疏散時間即建築物發生火災時,人員離開著火建築物到達安全區域的時間。一般而言,暴露在火災環境下的人員必須在90秒內疏散到安全區域;高層建築,安全疏散時間可按5~7分鍾考慮;一、二級耐火等級公共建築,可按6分鍾考慮,其中劇院、電影院和禮堂、體育館出觀眾廳的控制疏散時間按3~4分鍾考慮;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築,可按2~4分鍾考慮,其中三級耐火等級的劇院、電影院和禮堂建築出觀眾廳的控制疏散時間按1.5分鍾考慮。 如演練的安全疏散時間過長,則要從疏散引導投入的人力、疏散路線的合理性等方面來修訂預案,並進一步考慮人員密度、樓梯的形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條件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