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戛納電影節在哪個國家舉行
戛納電影節在法國舉行。
戛納電影節這個一年一度的影壇盛事,每次持續兩周,放映20多部競選影片和幾百部其它影片,世界各國的幾萬名電影界人士、記者雲集於此。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獎杯標志
作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無可爭議的標志,最新的金棕櫚獎由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於1998年在時任電影節主席皮埃爾-維奧(Pierre Viot)的邀請下重新設計。
自2014年起,金棕櫚獎便採用符合標準的「公平采礦」認證金原料製作,具有了環保的寓意。
201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迎來70周年之際,為紀念此盛事,為戛納國際電影節製作金棕櫚獎的瑞士珠寶品牌蕭邦創作了一座帶鑽石的奢華版金棕櫚獎。
『貳』 如何評價戛納電影節中國明星「沒有作品只為走紅毯」的現象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So,70屆戛納電影節已於5月18號開始了。因為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電影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不難解釋中國影星「沒有作品只為走紅毯」的現象,只有一個目的「想紅」。
『叄』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這個問題說的,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了,事實上在短片環節中國還是有入圍的。那麼為什麼重頭戲的主競賽單元,也就是說有機會沖擊金棕櫚的電影,中國越來越少了。
2016年是0,2017同樣是0。綜合國力越來越強,按理說中國的文藝方面也應當跟著經濟一同強起來,套用政治課本上的話,那就是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的,並反作用於經濟和政治。
事實上,中國沒有出現經濟和文化的悖論,你必須承認,在近幾年中國的影視作品,是差強人意的。16年和17年的國產佳片,口碑都很是不錯。並且在一些新類型的嘗試中,也有了突破。
比方說吧,《百鳥朝鳳》、《山河故人》、《路邊野餐》,這樣的電影顯然不是符合院線口味的電影,但在中國仍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這就是一種進步。並且類似於《湄公河行動》這樣的商業類型片,中國也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一度讓我感到驚喜。而《路邊野餐》,也有幾分賈樟柯《小武》的味道。
所以,中國電影的前景我十分看好,說直白些,一個越來越有錢的國家,電影不可能越拍越爛。
戛納為美法幾近壟斷的局面,中國遲早是要充當攪屎棍的角色的。對於這兩年零入圍,也不必過度擔憂,不契合戛納的胃口而已,其實沒什麼。入圍戛納的那些電影中,也未必部部都比國產佳片好。
『肆』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打得火熱的時期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集體尋路戛納。
舉幾個例子吧。1993年,第4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三度入圍,侯孝賢的《戲夢人生》摘得評審團大獎。緊隨《霸王別姬》光芒萬丈的第二年,張藝謀迎來了他的戛納時代。1994年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主演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影帝。2000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頂峰,姜文憑借《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中國台灣導演楊德昌憑借《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封帝。
「唯票房論」的商業電影自然入不了主打情懷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眼。沉下心來少些唯利是圖,或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伍』 郭富城為何可以亮相2018年戛納電影節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8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開幕。資深影人雲集、後輩新人迭出、亞洲電影崛起是本屆電影節值得期待的亮點,相信將為這場電影盛宴帶來驚喜和精彩。
本屆電影節的紅毯流程也將比往屆更為嚴格,弗雷莫此前數度強調本屆電影節將明確禁止紅毯自拍,以免造成「不合時宜的混亂」,影響走紅毯及整個電影節流程。
本屆電影節將於5月19日閉幕。澳大利亞女星、奧斯卡獎得主凱特·布蘭切特將出任評委會主席。
『陸』 戛納電影節什麼時間開始,有誰去參加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已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戛納舉行,其中中國女星鞏俐、章子怡、李宇春、關曉彤、古力娜扎、奚夢瑤、馬思純、景甜等知名明星參與。
從國際影響力來看,戛納電影節無疑是全球電影人最為關注的活動之一。
今年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幕,阿莫多瓦未能如願摘得金棕櫚大獎,而昆汀·塔倫蒂諾的年度大熱門《好萊塢往事》顆粒無收,而最大贏家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這也是韓國電影第一次榮獲戛納金棕櫚的殊榮。
『柒』 范冰冰出任第70界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能否洗脫花瓶質疑
范冰冰,7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花瓶?
今年是戛納電影節的第70年,之前共有16位華語電影人擔任過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審,而近三個十周年大慶上都會邀請中國頂級女星擔任評委。1997年五十周年節慶,鞏俐成為了第一位出任戛納主競賽單元的華人評審。隨後,2007年戛納六十周年,張曼玉成為了又一位華人評審。如今,戛納七十周年,范冰冰擔任評審。按照正常思維,作為整年,今年的電影評委選擇斷斷不會含糊,沒有實力誰會把這樣的重擔交給你呢?不為中國感到自豪反而去質疑范冰冰有洗脫花瓶的嫌疑,也真是搞笑。人家就算是被稱為花瓶,也是一種本事、不僅長得好,演技也是無可挑剔,要不然像張藝謀這樣的導演會看中人家呢?
花瓶怎麼了,再怎麼人家也是有作品的花瓶,有些人想要花瓶的稱號還求不來呢,何必費盡心機去洗脫花瓶的嫌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