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電影或電視劇是在海南拍攝的
《彗星來的那一夜2》是在三亞拍攝的
B.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15 沉默的15分鍾在南昌哪個電影院有播
11月4日~華影就有看,我前幾天打電話去華影問了的,而且華影官網上也有M15的宣傳了~再即將熱映裡面~話說我也是南昌的~要不要一起去看?(*^__^*) 嘻嘻……
還有百花洲電影院,其他的就沒有問過了~但是論觀影效果的話,我喜歡華影~嘿嘿~
C. 有沒有海南抗日的電影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海南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南島風雲》。該片講述海南島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開展反掃盪的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和孫道臨主演了片中的符若華和韓承光,使海南島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及其壯美的自然風光,首次在全國電影觀眾心中留下了烙印。
1957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椰林曲》,影片表現了海南島人民武裝部隊在海洋中與日寇展開驚險搏鬥的故事,雷州半島、海南島和浩瀚大海成了影片中的亮點。
196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的上映,紅遍了全中國。該片在海南瓊海等地拍攝,歷時3個多月,這部影片讓飾演吳瓊花的祝希娟、飾演洪常青的王心剛成為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大明星。
1962年,田華與任影片副導演的丈夫蘇凡一起,來三亞大東海拍攝表現海南軍民木船打軍艦的影片《碧海丹心》。影片描寫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的故事。
197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名為《歌舞》的舞台藝術片,執導過《椰林曲》、《南海潮》等片的著名導演王為一不忘海南情,把廣東省歌舞團和海南歌舞團請進攝制組,拍成了中國式的歌舞片。其中,海南歌舞團演出的《膠林晨曲》、《開山歌》等永遠留在了觀眾的記憶里。
197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海霞》攝制組來海南拍攝,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繼出演《紅色娘子軍》之後再次來到海南演電影。
197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南海風雲》也選擇來海南拍外景,著名影視演員唐國強就是從這部影片走上表演藝術之路的;青年影星洪學敏也從《海霞》開始,到《南海風雲》,連續多次來海南拍片。
197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五指山下的美麗傳說為藍本,拍出了木偶美術片《歌聲飛出五指山》,講述黎族人民解放前後的生活變化。
1979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拍攝了著名影片《海外赤子》。影片首次將海外歸僑作為電影主角,謳歌他們的赤子奉獻之情。
在剛剛上映的電影《非誠勿擾》中,細心的海南影迷會看到,世紀大橋、濱海大道、美蘭機場等海口標志性的風景出現在這部賀歲大片里。遠不止《非誠勿擾》,據了解,如今每年在海南拍攝選景的影視劇超過50部,「天然攝影棚」的稱號在影視圈內不脛而走。
D. 老電影《紅色娘子軍》的主演們後來怎樣了
1960年7月1日,一部風靡全國的故事片《紅色娘子軍》上映了,這部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 ,由祝希娟、王心剛等人主演的電影,瞬間就火遍了全國。
直到今天,還有人深情地吟唱這部電影里振奮人心的主題歌《紅色娘子軍連歌》:「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讎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這部獲得了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一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獎、第一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和第一屆「百花獎」最佳男前散配角獎四項大獎的電影,激勵了幾代人,也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主演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1.吳瓊花的扮演者祝希娟
《紅色娘子軍》在挑選演員時,對於女主角瓊花有一個要求,必須有一雙「火辣辣的大眼睛」,於是有著一雙火辣辣大眼睛的祝希娟就被導演挑中了。拍攝中,當瓊花用槍指著南霸天時,祝希娟的眼神中噴著憤怒的火,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祝希娟因為成功塑造吳瓊花這個角色,獲得了第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這一年祝希娟才24歲,她成為了新中國影壇第一個「百花影後」,同時入選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
祝希娟拍攝《燎原》、《啊!搖籃》、《法人代表》、《寇老西兒》、《暗算》等影視劇。
近年來,祝希娟依然活躍在影視圈,拍攝了電視劇《幸福相依》、《大雪冬至》等影視劇。
2.洪常青的扮演者王心剛
王心剛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王心剛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藝術形象,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他主演了《海鷹》、《勐壠沙》、《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秘密圖紙》、《烈火中永生》、《偵察兵》、《南海長城》、《大河奔流》、《傷逝》等經典電影。
因在電影《知音》中,成功塑造了蔡鍔將軍這一角色,王心剛獲得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如今,86歲高齡的王心剛說:「我願做一個普通老頭兒!」
他和家人一起過著幸福寧靜、朴實溫馨的生活。
3.符紅蓮的扮演者向梅
向梅是一位優秀的演員,主演過電影《長夜行》、《流亡大學》、《新郎之死》、《永不調謝的紅花》、《琴童》等。
向梅在經典諜戰電影《藍色檔案》中飾演的地下工作者沈亞奇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向梅非常完美地演繹出了沈亞奇這個人物端莊賢淑、高雅美麗的特質
向梅在電視劇《西遊記》中飾演的烏雞國王後也讓觀眾印象深刻
80歲的向梅依舊光彩照人,神采奕奕
4.南霸天的扮演者陳強
因為成功飾演南霸天一角,陳強獲得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和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陳強是電影表演藝術家,以飾演反面角色聞名影壇,他的代表作有:《白毛女》、《紅色娘子軍》、《魔術師的奇遇》、《瞧這一家子》等。
陳強是著名演員陳佩斯的父親,父子兩人合作了一系列喜劇電影,如《夕照街》、《二子開店》、《父子老爺車》等。
陳強已於2012年6月26日去世,享年94歲。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1960年前後,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故事片《紅色娘子軍》,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謝晉,編劇梁信,主要演員有祝希娟、王心剛和陳強等人。
梁信
編劇梁信是廣東作家,代表作是電影《紅色娘子軍》,梁信是著名演員馮遠征的岳父,剛剛去世沒幾年。說起梁信,還要談一談他與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官司,芭蕾舞劇是根據電影改編的,但沒有署原作者的名字雹吵,引起了梁信的不滿。其實梁信電影原名叫《瓊島英雄花》,《紅色娘子軍》這個名字出自1957年《解放軍文藝》的一篇報告文學;電影中的其他故事情節也借鑒了瓊劇《紅色娘子軍》一些因素,而梁信也沒有在電影中署上其他人的名字。
謝晉
導演謝晉是改革開放以後馳名世界影壇的大導演,我看過許多謝晉的作品,包括早期的《女籃五號》《舞台姐妹》《啊!搖籃》,還有1980年代後的大批作品如《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清涼寺的鍾聲》。謝晉於2008年去世,他是一位有信仰的藝術家,其思想和藝術高度在中國至今無人逾越。
祝希娟
謝晉挑選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吳瓊花由祝希娟扮演。祝希娟是江西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因《紅色娘子軍》獲得第一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是新中國第一位影後。祝希娟出演吳瓊花,最出彩的是她的眼睛,劇本中描寫吳瓊花的眼睛是黑亮的、火辣辣的,謝晉到上海戲劇學院選演員,忽源悔侍然看見一個姑娘走過來,眼神火辣辣的,謝晉說就是她了——此人就是祝希娟。祝希娟後來還拍過許多電影和話劇,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如今已80高齡的她仍然活躍在影壇, 今年還出演了電影《大雪冬至》,不久前還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王心剛
扮演黨代表洪常青的王心剛是大連人,是新中國培養的電影演員,也是那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偶像,就像1980年前後的高倉健,當年有這樣一句話:「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可見觀眾對他的喜愛之情。王心剛作品很多,我看過的有《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秘密圖紙》《偵察兵》《傷逝》《知音》《永不消逝的電波》《烈火中永生》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王心剛今天已86歲,已息影多年,在家安享晚年。
陳強
飾演南霸天的陳強是一位老藝術家,以表演反面人物和喜劇而聞名影壇,他的兒子陳佩斯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家。陳強老先生曾經說過,他演反面人物是反臉譜化的,陳強非常注意琢磨反面人物的真實面目,這些人並不都是青面獠牙,有的在 社會 上還是所謂的道學家和慈善家,他要演出他們內心的世界。
陳強因出演《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一角而獲得第一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陳強的作品有《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父與子》《瞧這一家子》《二子開店》《魔術師的奇遇》《海霞》《大河奔流》《父子老爺車》、《爺倆開歌廳》等。2012年6月26日,陳強在京去世,享年94歲。
《紅色娘子軍》是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片。榮獲百花獎。電影里的主要演員也獲得了很高的榮譽。
娘子軍連指導員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王心剛飾演,王心剛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人物洪常青而獲得好評;影片一號女主角祝希娟扮演紅軍女戰士瓊花也獲得一致肯定。他兩人一起被評為文革前「中國22大影星」,前幾年又獲得「新中國電影終身成就獎」。
如今「22大影星」所剩不多,王心剛和祝希娟還健在,經常參加一些與電影有關的活動。
只要是王心剛參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很火。
祝希娟、王心剛都是應該還在吧!
謝晉在拍攝《紅色娘子軍》時,一直受到夏衍的關懷和指導,而謝晉也是夏衍最得意最力捧的青年導演。洪常青和瓊花的關系,按謝晉的最初構思,是有一條愛情線索的。但以後因審核原故,謝晉最後忍痛割愛。當此影片在全國上演大獲成功,謝晉為此作文總結。他在文章結尾時說「電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他仍在為此事遺憾吧。
謝晉眼光犀利,他不拘泥於現有的名演員,他能根據劇本在人群中找到他需要的角色。他挖掘帶攜培養了不少明星,像《女籃5號》的曹其緯,《舞台姐妹》的曹銀娣,《春苗》的李秀明,當然還有祝希娟。都是因謝晉導演的挖掘而首次登上銀幕就一炮而紅。
當謝晉最後找到了《紅色娘子軍》主角祝希娟,演員組也就已齊備。他帶著攝制組去海南島體驗生活時,謝晉帶著一群女演員先去探訪《紅色娘子軍》編劇梁信。謝晉請梁信猜下:在眾多女演員中誰是女主角吳瓊花的扮演者,梁信環視了一下就立即指著祝希娟說:就是她!
《紅色娘子軍》是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紅色經典影片,由老一輩藝術家祝希娟,王心剛,陳強等主演。
影片於1959年12月在上海正式開拍,1961年正式上映。
上映之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首屆百花獎中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等四項大獎。
影片主要講述了海南貧農家女兒吳瓊花被惡霸地主南霸天殘酷欺壓,後來遇到化妝成僑商的紅軍幹部洪常青,在他的幫助下吳瓊花漸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並帶領娘子軍配合主力部隊打下了椰林寨擊斃了南霸天的故事。
《紅色娘子軍》的故事颳起一陣經久不衰的紅色旋風,成功的塑造了很多紅軍戰土的光輝形象,比如吳瓊花、洪常青等。
吳瓊花的扮演者是祝希娟,謝晉選角的時候,祝希娟還是上海戲劇學院在讀生,可以說是默默無聞,謝晉當時選中祝希娟,是因為覺得她的性格有點像男孩子,而且一雙眼睛很能體現吳瓊花那充滿反抗精神的性格,見過祝希娟的第一面後,謝晉當即拍板由她來擔當主角。
祝希娟1938年出生,江西贛州人,1962年憑借著《紅色娘子軍》的吳瓊花一角獲得了首屆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後來又參演了《燎原》、《啊!搖籃》等影片,80年代在深圳電視台藝術中心任主任,1997年與陳道明、葛優合演古裝喜劇《寇老西兒》,1998年退休後定居美國,2002年創辦了美國瓊花影視藝術公司,致力於中 美文 化交流。
在新世紀,退而不休的祝希娟參演了很多大家比較熟悉的電視劇,比如柳雲龍的《暗算》,在劇中飾演華主任,還有與黃志忠共同主演的經典的《大明王朝1566》,在劇中飾演海母,2018年獲得了第二十七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在藝術的道路上,數十年來祝希娟一直孜孜不倦,而開啟她藝術生涯的經典形象吳瓊花更是深深烙在了廣大影迷心中。
《紅色娘子軍》中的洪長青,是幾代影迷心中的英雄形象,而洪長青的扮演者就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是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的王心剛。
王心剛1932年出生於遼寧大連,後進入沈陽軍區軍工局文工團,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4年退休,現任影協主席團委員、表演協會常務理事,多次被金雞電影節聘為評委。
王心剛是老一輩影迷心中的白馬王子,他不僅有英氣的外表,而且為人低調,數十年來為觀眾塑造出了許許多多的銀幕經典形象,比如《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冬、《知音》中蔡鍔等,而最為觀眾熟知的應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中洪長青了。
洪長青是娘子軍連的黨代表,在一次阻擊戰中負傷被俘,英勇不屈,最後被南霸天燒死,犧牲在了榕樹下,在《紅色娘子軍》中王心剛把洪長青演繹得既剛毅又平易近人,最後洪長青的犧牲更是感動了許多人的心。
說到《紅色娘子軍》中的主要角色,不得不提到「惡霸」南霸天,而提到南霸天不得不提到其扮演者陳強。
陳強原名陳慶三,1918年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寧晉縣,是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也許很多年輕人對他不太熟悉,但提到陳佩斯很多人一定認識,陳佩斯就是陳強的二兒子。
陳強一生飾演過數十部經典電影,特別擅長飾演反派角色和喜劇角色,尤其是反派角色,陳強飾演的特別有味道,他能從多個方面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從不把人物臉譜化,從細節處把反派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比如他飾演的《白毛女》中黃世仁和《紅色娘子軍》中南霸天,都是讓觀眾恨得牙癢癢的反派角色。
在《紅色娘子軍》中,據說陳強飾演的南霸天太過真實,在片場被控制不住情緒的圍觀群眾打成了重傷,不得不躺在醫院里幾天才能繼續拍攝,不得不說老一輩的藝術家們為了藝術真是太敬業了。
2008年,第1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授於陳強終身成就獎。2009年,在獻禮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形象」評選活動中,陳強獲得了「經典電影形象」大獎,這些都是對他對中國電影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的肯定。
2012年6月26日,陳強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享年94歲。
《紅色娘子軍》在當年風靡大江南北,創下了數億人觀看的盛況,而影片中原型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特務連。
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下,紅色娘子軍連於1931年5月1日在樂會縣第四區革命根據地創建,100多位窮苦人家的女孩子,為反抗封建壓迫和爭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了槍,她們不怕犧牲,英勇殺敵,配合主力部隊,為海南的革命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
後來由於遭到敵人的重兵「圍剿」,海南的主力部隊受到了重創,娘子軍連也被迫解散,散落於民間的戰士們繼續隱蔽斗爭,直至全省解放。
我曾在海南瓊海的娘子軍紀念園工作過一段時間,有幸見過幾位娘子軍老戰士,那時幾位老人家身體都還很好,她們經常在園中走動,有時候也和遊客們互動,雖然老人家們不會說普通話,但在翻譯人員的介紹下,看得出來她們對談論過去的崢嶸歲月的興致還是很高的。
後來我離開了海南,自然也就不知道了娘子軍老戰士的消息了,直到最近才從網上知道了最後一位在世的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盧業香,於2014年4月19日逝世,享年100歲。
在這珍貴時間,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梁信編劇梁信是廣東作家,代表作是電影《紅色娘子軍》,梁信是著名演員馮遠征的岳父,剛剛去世沒幾年。說起梁信,還要談一談他與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官司,芭蕾舞劇是根據電影改編的,但沒有署原作者的名字,引起了梁信的不滿。
其實梁信電影原名叫《瓊島英雄花》,《紅色娘子軍》這個名字出自1957年《解放軍文藝》的一篇報告文學;電影中的其他故事情節也借鑒了瓊劇《紅色娘子軍》一些因素,而梁信也沒有在電影中署上其他人的名字。
謝晉導演謝晉是改革開放以後馳名世界影壇的大導演,我看過許多謝晉的作品,包括早期的《女籃五號》《舞台姐妹》《啊!搖籃》。
還有1980年代後的大批作品如《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清涼寺的鍾聲》。謝晉於2008年去世,他是一位有信仰的藝術家,其思想和藝術高度在中國至今無人逾越。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里,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E. 瓊海市銀隆電影院今天有什麼電影
五星級影院11月將亮相瓊海 設多功能3D電影廳 2010年08月18日09:27 昨日從瓊海市有關部門獲悉,瓊海中影國際影城正緊張裝修,一座五星級電影院有望在今年11月建成,屆時該市市民不必到海口看電影。 據悉,在嘉積人民路瓊海市電影公司銀隆城,一座
F. 韓少功的個人經歷
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長沙。
1966年6月與同學們一起奉令停課,參與「文化大革命」。
9月,父親在政治迫害中去世。
1968年12月報名下鄉。
1968.12——1974.12,湖南省汨羅縣天井公社知青。
1974.12——1978.03,湖南省汨羅縣文化館幹事。
1978.03——1982.02,湖南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
1978年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七月洪峰》。
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月蘭》(《人民文學》1979年第4期)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在文壇開始嶄露頭角。後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和《飛過藍天》分別獲1980年和1981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1年,第一本中短篇小說集《月蘭》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02——1984.05,湖南省總工會《主人翁》雜志社編輯。
1982年3月,短篇小說《風吹嗩吶聲》由凌子執導,由瀟湘電影製版廠製作為電影上映。
1983年4月,當選湖南省政協常委。
1984.05——1985.02,湖南省總工會《主人翁》雜志社副總編輯。
1985年2月,調入湖南省作家協會,隨後赴武漢大學英文系進修。
1985年倡導「尋根文學」,發表《文學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提出「尋根」口號,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了這一主張。中篇小說《爸爸爸》、《女女女》等,短篇小說《歸去來》等反響熱烈,並先後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境外轉載或出版。
1985年5月,缺席當選湖南省青聯副主席。
1986年,小說集《誘惑》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隨筆集《面對神秘而空闊的世界》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曾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團委(1986年)和懷化地區林業局(1987年)分別掛職鍛煉各一年。
1987年,所譯昆德拉長篇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韓剛合譯)由作家出版社「內部出版」,由中國時報出版公司在台灣出版繁體字版,在社會上產生較強反響。
1988年到海南,開始主編《海南紀實》雜志。
1988.03——1990.11,海南省文聯、作協籌備組副組長(其間:1989.08晉升文學創作一級職務)。
1990.12——1995.05,海南省作協副主席。
1993年2月在海南省政協換屆選舉中再次當選為委員、常委。
1991-1992年間,法文版《誘惑》與 《女女女》由PHILIPPE PICQUIRR出版,法文版《爸爸爸》由ALINEA出版,英文版《歸去來》由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出版,法文版《鞋癖》由ARCANE出版,義大利文版《爸爸爸》由EDIZIONE THEORIA出版,荷文版《鞋癖》由HET TRAGE VUUR出版。
1995.05——2000.09,海南省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兼)。
1995年與同仁策劃文人雜志《天涯》 ,任雜志社社長。
199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爭論。
1997年4月,對持續不止的謠言浪潮作出法律反應,對製造與傳播謠言的六被告提起侵權訴訟,並於一年後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勝訴。
5月,到海南省瓊海市掛職體驗生活。
6月,在《天涯》編發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長文,此文後來被人們認為是引起中國知識界圍繞「新自由主義」問題出現再一次分化的導火索。
2000年5月,遷入湖南省汨羅市八景鄉新居。同年9月,在海南省文聯換屆中當選為省文聯主席,但獲准此後每年可有一半時間居住鄉下調研與寫作。
2002年4月,獲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年內有長篇筆記小說《暗示》由《鍾山》雜志發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獲該年度「華語媒體文學大獎」的小說獎。另有荷蘭文版《馬橋詞典》由DE GEUS出版,法文版小說集《山上的聲音》由GALLIMARD出版。
2003年理論集《韓少功王堯對話錄》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隨筆集《完美的假定》由昆侖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由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暗示》繁體字版在台灣出版。
2004年隨筆集《閱讀的年輪》由九洲出版社出版,《韓少功中篇小說集》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韓少功自選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小說集《空院殘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韓少功中篇小說集》繁體字版由台灣正中書局出版,法文版《暗香》由GIBERT JOSEPH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由澳大利亞Harper Collins再出版。
2005年,演講對話集《大題小作》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另有中短篇小說集《報 告政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馬橋詞典》由美國蘭登書屋旗下的BANTAM DELL 再出版。何言宏等著《堅持與抵抗——韓少功評傳》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分別在《小說界》雜志與《鍾山》雜志發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版《馬橋詞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吳義勤主編的《韓少功研究資料集》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7年4月,以長篇散文《山南水北》獲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傑出作家獎」,同年11月以該作品獲全國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2007年10月,由荷蘭Muziektheater De Helling劇團將《爸爸爸》和《女女女》改編為音樂劇公演。
2008年7月,兼任海南省文聯作協黨組書記。同年4月,孔見著《韓少功評傳》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6月,廖述務編《韓少功研究資料》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陳樂著《現代性的文學敘事——韓少功的小說與「文革」後中國的現代性》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年內還有《韓少功系列作品集》(九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山南水北》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公司出版;韓文版《閱讀的年輪》由CHUNGARAM MEDIA出版;越文版《馬橋詞典》由NHA NAM PCJC出版;西班牙文版《爸爸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
2009年,小說集珍藏本《爸爸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越文版《報告政府》由NHA NAM PCJC出版;韓文版《山南水北》由IRE PUBLISHING CO出版;瑞典文版《馬橋詞典》由ALBERT BONNIERS FORLAG出版;波蘭文版《馬橋詞典》由BERTELSMANN MEDIA出版。
2010年5月,短篇小說《怒目金剛》獲首屆茅台杯《小說選刊》2009年度獎。10月5日至8日,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之一,訪歐盟參加首屆中歐文化高端論壇。11月,以中篇小說《趕馬的老三》獲《人民文學》2010年度優秀作品獎。同月以長篇小說《馬橋詞典》獲美國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2011年2月,獲准卸任海南省文聯主席、海南省文聯作協黨組書記兩職。
同年3月,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參加韓少功文學作品研討會,有美、英、荷等多國專家參加。4月,以中篇小說《趕馬的老三》獲首屆蕭紅文學獎。5月,赴韓國參加由外國語大學舉辦的韓少功作品研討會,有韓、日、中等多國專家參加。9月,以短篇小說《怒目金剛》獲《北京文學》優秀作品獎。11月,《韓少功隨筆》由台灣社會研究雜志社出版,該雜志社隨後在台北舉辦韓少功隨筆研討會。12月,海南大學人文學院、《天涯》雜志社、海南省文聯召開的韓少功文學與作與當代思潮研討會舉行。12月,以短篇小說《怒目金剛》獲《小說月報》第十四屆百花獎。12月,以短篇小說集《鞋癖》獲評台灣《中國時報》社開卷周刊主辦的開卷十大好書。另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中篇小說集《紅蘋果例外》由台灣聯經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
2012年3月至5月,在廣州中山大學訪學。5月27日參加湖南毛澤東文學院舉辦的「文學名家講堂」,暢談《文學在電子數碼時代的變與不變》。11月,短篇小說《怒目金剛》獲第三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年內有《韓少功作品系列》(十卷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韓少功漢語探索讀本》(三卷本)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3年長篇小說《日夜書》在《收獲》雜志刊載,當年三月底,小說單行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繁體字版由台灣聯經出版社11月出版,獲《南方周末》文化原創「年度致敬人物」等榮譽。同年8月,短篇小說《山那邊的事》獲《小說月報》第十五屆百花獎。9月,湖南社會科學院文學所與海南文藝家評論協會組織的《日夜書》研討會在長沙召開。11月,中國作協創研部與海南省作協主辦的《日夜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11月,受台灣交通大學社文所邀請,任該校駐校作家一個月,並在台北、彰化、嘉義、南投等地大學講學。同月,「韓少功工作坊(即作品研討會)」在台灣新竹召開。
2014年2月,長篇隨筆《革命後記》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公司出版單行本,隨後在《鍾山》雜志發表。3月,由復旦大學中文系等機構組織的《日夜書》研討會在上海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