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席65屆戛納電影節的中國女星有哪些
您好:
2012年第65屆戛納電影節於5.16-5.27在法國戛納舉行。中國女星范冰冰、李冰冰、郝蕾、周迅、張柏芝等齊齊亮相。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參考 戛納國際電影節——網路
2. 「雙冰」紅毯妝容PK 范爺完勝李冰冰
【導讀】李冰冰和范冰冰都走過戛納紅毯,已經參加過四屆戛納電影節的范冰冰,「雙冰」紅毯妝容對比誰勝誰負呢?
范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此時的范冰冰臉上還是有點baby face,身材較豐滿;
2. 妝容主打優雅裸妝范兒;
3. 根根分明的卷翹睫毛以及輕微泛粉紅色系的煙熏眼妝已經是「范爺」的經典妝容標志了。
2011年戛納美妝:范冰冰VS李冰冰
2011年第64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上,范冰冰的造型還是走中國風,一襲仙鶴呈祥圖案的正紅色曳地禮服搭配性感妝容華美大氣。李冰冰則以中分發髻飢螞仿搭配典雅、淑女的妝容走上紅毯。
范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范冰冰白如雪的肌膚;
2. 淡金棕色的煙熏妝搭配濃密卷翹的睫毛;
3. 全包式黑色眼線,眼頭處用白色微微提亮;
4. 絲絨質感般的大紅唇以及紅色美甲。
李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優雅的中分發髻;
2. 眼妝重點強調濃密卷翹的睫毛以及上眼線;
3. 略帶光澤的粉色唇膏。
2012年戛納美妝:范冰冰VS李冰冰
2012年第65屆戛納電影節,范冰冰此次選擇穿上「中國元素」的裹身曳地魚尾「瓷器裙」。為搭配這身獨具匠心的長裙范冰冰的發飾特別梳成唐代女子雙垂髻發式,更顯精巧別致。
乘坐成龍的私人專機飛抵戛納的李冰冰,並沒有選擇大熱的紅唇大濃妝,清淡的爛纖妝容搭配蓬鬆盤發,整體造型清新淡雅。
范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仕女造型:唐代女子雙垂髻發式
2. 妝容整體上更加清透;
3. 瓷器般無暇的臉龐,透著少女般的 *** 與剔透;
4. 明媚的橘色唇妝;
5. 根根分明的卷翹睫毛。
李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清雅系裸妝;
2. 貼近膚色的自然底妝;
3. 鮮亮甜美的橘色唇妝。
2013年范冰冰身著粉色緞面拽地禮裙亮相戛納
范冰冰紅毯妝扮解析:
1. 蜜桃般的親和公主妝;
2. 整個妝容並不強調艷麗的顏色,反之凸顯白皙、光感的膚質;
3. 芭比式眼妝和精緻深邃的眼線;
4. 橘粉色的水潤唇妝。
在2013年第66屆戛納電影節紅毯上,范冰冰物橡又一次成為了菲林女王,整體妝容清新之中又透露出性感美艷氣息,展現出蜜桃般的親和公主范兒。
3. 范冰冰戛納電影節拿的什麼包
范冰冰手拿的是范冰冰曾經在64屆戛納紅毯拿過的同款Louis VuittonMini硬殼包,
范冰冰和路易·威登的淵源頗深,因為她是LV ALMA包包的代言人
路易威登Mini硬殼包毫無疑問是紅毯必殺法寶,很多女星都很愛在禮服紅毯的場合配上這樣的一隻小包,氣場十足。Mini硬殼包,硬朗的外觀,以及精巧的設計感,不僅小巧玲瓏,更為整身禮服增色不少。
5月15日,第66屆戛納電影節開幕紅毯,范冰冰穿Louis Vuitton緞面亮片抹胸裙亮相。手拿的正是路易威登Mini硬殼包。
4.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